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方法

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方法
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

家长在辅导孩子口算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练习口算的方法,即分别进行“说”“读”“写”的三遍练习,并分别达到三个要求:清楚、快速、正确。

“说”算理,应清楚。

每天的第一次口算练习,家长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说的练习,重点是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

“读”口算,求快速。

每天的第二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大声地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有些慢,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同时记录每一遍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不断提高速度。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家长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写”口算,需正确。

每天第三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快速地写出前面读过的口算题,然后家长批改,做到对孩子口算的正确率心中有数。这次的练习是说读写的统一,是懂理、会算、熟练的综合运用,不可操之过急,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使孩子对基本口算做到算得又对又快。

孩子掌握了口算练习的方法后,与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时需要家长注意两点,即培养孩子口算兴趣和坚持口算训练。

培养孩子的口算兴趣,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口算形式来进行。这一点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经常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势必会让他们感受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会太好。这里介绍几种方法,家长们可以一试,和孩子进行抢答、口算接力赛、口算大比拼等,或者进行随时随地的熏陶。形式多样了,孩子的口算兴趣自然更浓了。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孩子的口算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如果训练得法,其口算速度可以比疏于训练的孩子提高好几倍。因此培养孩子口算能力,要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保证孩子口算练习的时间,最好天天练,每天练习3-5分钟,效果肯定比三条集中练习10分钟要好得多。另一方面,每天训练的内容要尽量与当天所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才会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的口算差错原因,很多老师将其大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些是因为心理现象造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 1、感知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大会注意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什么情节的形式,才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计算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较少考虑其本身的意义,因而容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从而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67”写成“97”,把“100”当成“10”等。 2、注意失调。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单独口算“7+24”和“31-16”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7+24-16,学生往往忘记前两位相加的和而造成错误。 3、情感脆弱。口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借助操作,弄清算理

小学数学口算练习题

77-46+32= 65-38+26= 79+19-56= 56+74-26= 58-36+27= 84-27+16= 4+27-16 = 93+23+94= 69-(39-23) = 99+(25-24)= 77-76+32= 61-38+26= 79+19-16= 16+77-26= 18-36+27= 87-27+16= 30+(23-29) = 73-23-4 = 93-(39-23) = 71-(25-24)= 99-46+32= 65-39+26= 99+99-56= 56+94-26= 59-36+29= 94-29+96 = 30-(23-29) = 93-23+94= 33-(39-23) = 99-(25-24)= 99-96+32= 69-39+26 = 99+99-96 = 96+99-26= 99-36+29 = 99-29+96= 30+23+29 = 23+23+94= 93-(39-23) = 99-(99-29)= 55-46+22= 65-28+26= 58+18-56= 56+54-26=

4+25-16= 82+22+84= 68-(28-22) = 88+(25-24)= 55-56+22= 61-28+26= 58+18-16= 16+55-26= 18-26+25= 85-25+16= 20+(22-28) = 52-22-4 = 82-(28-22) = 51-(25-24)= 88-46+22= 65-28+26 = 88+88-56 = 56+84-26= 58-26+28 = 84-28+86 = 20-(28-22) = 82-22+84 = 22-(28-22) = 88-(25-24)= 88-86+22 = 68-28+26 = 88+88-86 = 86+88-26= 88-26+28= 88-28+86 = 20-(22+28) = 22+22+84= 82-(28-22) = 88+(88-28)= 77-46+32 = 63-38+26= 79+19-36= 36+74-26=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数学论文 教师:张岚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吕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

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5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125×10=1250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完整)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法口算练习题

3.4-2.8= 0.96-0.35= 9.53-1.53= 0.25+0.75= 1.2-0.8= 0.83-0.5= 2.7+0.4= 0.77÷11= 3.56×10= 0.9×7= 30.5÷5= 8×0.04+3= 5.3×0.1= 41.2+21= 5.66÷0.2= 8.4÷0.7= 501-98= 0.1×9.02= 110÷100= 1.01×9= 3.1×10= 125×7+125= 0.65×5= 0.1×7= 32.5÷0.5= 2.58÷0.2= 0.7+7.32= 480+199= 63÷0.7= 4×1.8= 0.3+4.44= 2.01×7= 10÷8= 0.8+7.62= 0.12×8= 4.2÷0.1= 1.6×3= 1.2×0.6= 100÷200= 6.2×0.3= 0.6×0.7= 2.8÷70= 0.9×0.4= 2.1÷7÷0.1= 5×2.1= 2.5×4×0.5= 50×0.04 = 3.4÷0.1= 6.9÷3= 2.5×0.4= 20÷5= 0.8×1.25= 1.26+0.74= 2.34-1.34= 6.3÷9= (1.5+2.5)×0.11= 8.2÷1.9= 1.26+0.74= 9÷5= 1-0.25-0.75= 1.6-0.9= 3.44+0.56= 1.2÷4= 3.1+2.5+0.9= 6.8-2.9= 4.2-0.8= 7.34÷2= 9.7×2+0.3×2= 125×4= 0.6×9= 5.4÷1.8= 38×0.01+0.02= 2.7÷30= 1.01×5= 510÷100= (1.2+0. 6)×0.1=

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连加连减(可直接打印A4)

精心整理姓名:班级:得分:用时: 20-17+13= 5+3-4= 1+11-4= 8-8+5= 13+7-17= 5-5+7= 7+13-15= 2+11+3= 17-2-3= 14-10+16= 18-12+11= 6+8-9= 15-12+16= 13-4+11= 2+16-6= 5+4+10= 15-12 16-7 18-9 12+2 17-17 1+12 10+10 2+3+ 18-9 1+12 17-6 2+17 16-7+9= 10+5-2= 15+4-7= 15-2+4= 20-3-15= 10+10-4= 10-7-1= 20-8+1= 2+1+12= 2+3+11= 15-5-10= 6+8-12= 16+2-7= 2+17-9= 2+18-5= 20-19+13= 15-4+4= 4+1-5= 14-14+16= 1+4+15=

1+6+12= 3-3+8= 5+13-12= 12-9+14= 14-5+8= 17-5+3= 3+3+5= 6-6+7= 16-5-7= 9+10-2= 14-5+11= 12-7+14= 19-13+5= 15+1+1= 16+4-20= 17-15+15= 20-1-10= 16-10+6= 17-1-14= 17+2-17= 7+8-3= 17-9+3= 18-14+9= 14-2-5= 4+7- 3+6- 10+10 14-2 19-1 5+11 12+2 18-16 4+16 10-2 12+7 15-5 15-14+10= 14+2-2= 5+6+4= 5+8+4= 7-4+1= 16-7-4= 12+3-9= 2+14-1= 17+3-18= 4-4+2= 16-5+1= 12-10+15= 姓名:班级:得分:用时: 4+6-5= 18-14+6= 18-15+9= 7+6+1=

(完整)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乔胜慧《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指出:重视口算。口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显其重要地位。因为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低年级的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点个人看法。 一、正确归因,对症下药 分析学生的口算差错原因,很多老师将其大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学生在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有些是因为心理现象造成。正确分析其产生原因,有助于对症下药,进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出错的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 1、感知粗略。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大会注意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没有什么情节的形式,才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计算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和符号,而较少考虑其本身的意义,因而容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感知失真,从而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67”写成“97”,把“100”当成“10”等。 2、注意失调。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

现象。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如单独口算“7+24”和“31-16”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7+24-16,学生往往忘记前两位相加的和而 造成错误。 3、情感脆弱。口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不良习惯。 二、借助操作,弄清算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双手多做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脑中一些区域的智力激发出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需要借助直观操作,让手脑并用起来。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在计算25+4时,安排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生得出29时,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感知5+4=9,就是将5根小棒和4根小 棒合起来,也就是5个一加4个一等于9个一,再加20就是29。 因而总结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同理,减法也是如此。而在后面的一节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中“56+30”,通过拨计数器明白,3应拨在十位,进而得

小学生快速口算技巧及练习

快速口算技巧及练习 一、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 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上1。 例:51 × 31 50 × 30 = 1500 50 + 30 = 80 ------------------ 1580+1=1581 因为1 × 1 = 1 ,所以后一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数字“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二、头同尾不同两位数相乘 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去。 例:43 × 46 (43 + 6)× 40 = 1960 3 × 6 = 18 ---------------------- 1978 三、头同尾和10的两位数相乘 十位数加1,得出的和与十位数相乘,得数为前积,个位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 例:56 × 54 (5 + 1) × 5 = 30-- 6 × 4 = 24 ---------------------- 3024 四、头同,尾和不为10 两首位相乘(即求首位的平方),得数作为前积,两尾数的和与首位相乘,得数作为中积,满十进一,两尾数相乘,得数作为后积。 例:56 × 58 5 × 5 = 25-- (6 + 8 )× 5 = 7-- 6 × 8 = 48 ---------------------- 3248 得数的排序是右对齐,即向个位对齐。这个原则很重要。 五、被乘数首尾相同,乘数首尾和是10的两位数相乘。 乘数首位加1,得出的和与被乘数首位相乘,得数为前积,两尾数相乘,得数为后积,没有十位用0补。 例:66 × 37 (3 + 1)× 6 = 24-- 6 × 7 = 42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题

小学口算训练题 32+9= 60×3= 50÷2= 22×4= 66÷6= 71-7= 400÷2= 90÷3= 69÷3= 62÷2= 28+17= 30×8= 800÷4= 13×2= 20×4= 64-36= 31×2= 36÷3= 84÷4= 140÷7= n15×4= 9×80= 15×40= 49×10= 150×2= 56×10= 42×30= 30×20= 31×30= 4×60= 5×60= 20×10= 8×70= 7×40= 27×30= 10×10= 6×30= 150×4= 16×40= 50×30= 70×3= 70-3= 60×40= 35×20= 64÷4= 36+50= 40×50= 18+6= 200×30= 42×4= 63-7= 230×20= 130×3= 60×50= 150÷3= 260×2= 75-26= 21×40= 35×20= 15×80= 300×6= 15×8= 23×30= 51÷3= 60÷60= 80÷5= 240÷80= 100÷50= 1200÷20= 250÷50= 270÷90= 50÷10= 360÷40= 500÷50= 280÷70= 34×2= 15×5= 490÷70= 21×3= 15×6= 120÷60= 25×4= 14×5= 480÷80= 30×60= 1800÷60= 25×40= 280÷40= 125×8= 0÷89= 13×5= 75÷15= 96÷24= 14×4= 78÷13= 68÷17= 17×3= 80÷16= 70÷14= 24×3= 90÷15= 75÷25= 75×4= 308×7= 105×30= 52÷13= 1200÷4= 1800÷90= 5×17= 48÷3= 90×6= 1400×5= 12×8= 92÷2= 150×4= 560÷80= 72÷24= 3200×2= 24×20= 70÷14= 28×3= 6×13= 650÷5= 900÷6= 10×47= 91÷13= 450÷50= 12×20= 18×2= 84÷3= 1900×5= 720÷4= 50×70= 480÷80= 26×30= 93÷31= 18×4= 74÷37= 210÷30= 36×20= 4×250= 120÷20= 160×2= 480÷2= 50×60= 48÷4= 76÷19= 18×3= 6×800= 110×8= 250÷50= 130×5= 400÷8= 420÷3= 90-15= 3×24= 92÷46= 48+16= 11×40= 360÷60= 32+9= 60×3= 50÷2= 22×4= 66÷6= 71-7= 400÷2= 90÷3= 69÷3= 62÷2= 28+17= 30×8= 800÷4= 13×2= 20×4= 64-36= 31×2= 36÷3= 84÷4= 140÷7= 15×4= 9×80= 15×40= 49×10= 150×2= 56×10= 42×30= 30×20= 31×30= 4×60= 5×60= 20×10= 8×70= 7×40= 27×30= 10×10= 6×30= 150×4= 16×40= 50×30= 70×3= 70-3= 60×40= 35×20= 64÷4= 36+50= 40×50= 18+6= 200×30= 42×4= 63-7= 230×20= 130×3= 6×50= 150÷3= 260×2= 75-26= 21×40= 35×20= 15×80= 300×6= 15×8= 23×30= 51÷3= 60÷60= 80÷5= 240÷80= 100÷50= 1200÷20= 250÷50= 270÷90= 50÷10= 360÷40= 500÷50= 280÷70= 34×2= 15×5= 490÷70= 21×3= 15×6= 120÷60= 25×4= 14×5= 480÷80= 30×60= 1800÷60= 25×40= 280÷40= 125×8= 0÷89= 13×5= 75÷15= 96÷24= 14×4= 78÷13= 68÷17= 17×3= 80÷16= 70÷14= 24×3= 90÷15= 75÷25= 75×4= 308×7= 105×30= 52÷13= 1200÷4= 1800÷90= 5×17= 48÷3= 90×6= 1400×5= 12×8= 92÷2= 150×4= 560÷80= 72÷24= 3200×2= 24×20= 70÷14= 28×3= 6×13= 650÷5= 900÷6= 10×47= 91÷13= 450÷50= 12×20= 18×2= 84÷3= 1900×5= 720÷4= 50×70= 480÷80= 26×30= 93÷31= 18×4= 74÷37= 210÷30= 36×20= 4×250= 120÷20= 160×2= 480÷2= 50×60= 48÷4= 76÷19= 18×3= 6×800= 110×8= 250÷50= 130×5=

小学数学(1年级)口算练习题.docx

(1) 48+8二35+8二4+19二7+26二4+37二29+4 二 37+6二9+47二 39+8 二26+7 二7+38 二6+18 二40+6 二35+30二 32+8 二25+5 二13+7 二86+8 二19+60二32+8 二 16+9 二34+6 二5+37 二14+7 二37+9 二57+8 二39+2 二 27+4 二50+5 二54+9 二70+60二39+50二 10+40二6+10 二18+50二74+6 二37+2二:26+50二 23+70二47+4 二88+3 二47+6 二99+1 二68+5 二 26+8 二19+60二48+50二23+6 二 78+50 二 :87+9二 (10 83+8 二19+6 二75+5 二36+6 二18+7 二47+9 二 83+70二67+40二88+3 二47+6 二39+8 二68+5 二 36+8 二19+6 二28+50二53+6 二78+5 二17+9 二23+8 二46+6 二90+9 二84+7 二34+7 二56+3 二 12+9 二93+3 二58+3 二75+7 二35+6 二86+8 二 (15 39+2 二27+4 二50+5 二34+9 二10+60二9+50 二 10+40二61+10二18+5 二74+6 二37+2 二26+5 二 23+7 二47+4 二88+3 二47+6 二39+8 二68+5 二 26+8 二19+6 二28+5 二53+6 二78+5 二37+9 二 23+8 二89+6 二75+5 二86+6 二68+7 二87+9 二 (20 26+9 二25+6 二50+37二49+7 二87+9 二50+8 二 61+9= 85+4 二91+8 二82+5 二39+10二46+7 二 73+7二37+4= 78+3= 27+60= 39+8二68+5二 78+9 二

对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提高的研究研究

对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提高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数的运算”中,中段放在第一条的就是“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口算训练。 结合我们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是,计算能力有所下降,总感觉现在的学生作业的效率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做作业的速度越来越慢。参加工作比较长久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对于这一现象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学生口算能力的降低影响作业的效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缺少对学生的有意识强化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口算好了,笔算的速度才能加快。在三、四年级的乘除教学中,在教学笔算之前总先按排口算,由此也可以看出口算是的基础性比较强。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本课题《对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提高的研究》。从中年级级口算教学这一小处着眼,围绕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的、真实的问题,共同反思与研讨,以此建构一种互动、对话的研究平台和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和提炼,形成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成果共享。 二、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镇江市解放路小学袁玲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口自能力培养》着重研究的是低段一、二年级的口算教学研究,探索总结出一些提高口算能力的确实做法;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学《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策略研究》等,主要注重的是低段的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对于中年级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相对比较少。

利用听算教学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训练强度和学生的思维密度,提高口算的能力,因此,必须把学生习惯的视算与听算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使学生耳听、眼看都能迅速口算,随时作出相应反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前引进扑克“24点”的游戏活动,通过口算能力的提高的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研究的内容要点与目标 本课题通过对如果提高中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计算能力,具体内容为: 1、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年级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2、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口算方法、口算技巧等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实现口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 3、视算、听算训练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的重要作用。 4、开展扑克“24点”等游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以及灵活的口算方法。 5、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口算正确率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促使专业化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培训学习、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习现代课堂教学有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夯实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待口算教学固有的方式,分析成因,寻求实验的突破口。 3、个案分析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教师口算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4、集优法。收集整理课题组数学教师及其他教师口算课堂教学的案例,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形成优秀案例集,成为提高口算课堂教学的范本。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a12852619.html,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王廷河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9期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长。如何进行口算能力训练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 一、口算的含义 口算也叫“心算”,是数学教学方法之一。口算是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它不但是计算、简算和估算的基础,而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口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口算能力的形成,必须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 口算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口算直接关系到学生笔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小学生口算能力现状 在口算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不同形式的题目吸引学生的眼球,而是练习的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许多教师在口算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口算结果,而忽视过程指导。还有部分教师在口算训练时重“量”轻“质”,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不能把这种错误简单归咎于“粗心”或“马虎”,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算理教学,重视思维过程 口算教学,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法则、方法。其中,弄清算理是关键。如“凑十法”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摆弄学具及眼、手、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详细说出自己的

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方法及途径

广西教育2012.5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17-02 口算在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都极为广泛。无论是在计算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是将来,口算仍是人们必备的基本技能。它既是笔算、估算和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新课程标准还对各年级口算数学与训练规定了具体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口算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口算内容,服务教学进度1.有针对性。在选择口算训练课前的内容时,要有的放矢,做到有计划、有安排,而不是简单地为训练而训练。课前口算训练的内容,要为新授课作好铺垫,可以出些有针对性的口算题进行训练,将学生的知识储备自然地从旧知过渡到新知。比如:①20以内的加法,是初级阶段的口算题,我们可以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进行计算和训练。②20以内的减法中,退位减法是难点,其口算方法有倒数法、疑算法,即联想加法来算减法,如:15-6=?,试想6+?=15,学生很快得出15-6=9这种口算方法。只要熟练地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减法,很 快就可以求出得数。此外还有连减法、退十加补法等口算的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掌握的最佳方法……这样的口算训练真正为教学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2.综合练习。在学完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内容后,我们要抽出一些时间对本段教学内容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如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后,在课前口算训练时便可对整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小数等口算内容进行交错练习了。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丰富口算形式,培养学生兴趣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枯燥单一,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常常使学生产生乏味、 疲劳和厌倦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时,不断变化花样,采取多种训练形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 1.指名式训练。由教师出示口算题,点一名学生口算一道或几道题;然后换题换人。这样的训练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口算的正确率。 2.听算式训练。由教师口述算式,让学生说出口算结果。这种形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同时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既可以是教师念完题,找几位学生报得数;也可以是让学生连续报得数,教师随时纠正。这样的训练方式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快速计算,耳、脑、口、手并用。 3.口算游戏。口算游戏有很多,比如开火车、夺红旗、抢红花、当先锋等。通过 游戏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一举两得。 4.视算训练。通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视算报得数,也可以结合听算说得数。 5.学生自己当小老师互相训练。让学生自己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训练。 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突出口算重点,追求训练实效1.抓住口算的重点。训练口算也要抓住重点,例如:表内乘法是最基本的口算,是低年级学生口算的重点,应强化训练; 100以内的四则运算,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一位数乘、除两位数,也是基本口算。这当中,尤以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两位数乘、除一位数为主;而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中,又以两位数是表内乘法口诀中的“积”为重点。例如:12+8,14+6……72+8等。因为这样的口算在笔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经常用到而且是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环节。 对两个数相加、相乘正好得100、1000以及相应的减法和除法,例如:25+75,125+875,375+625,25×4,125×8等,以及利用这些口算知识在小数四则运算中的应用(如0.25+0.75,0.125×8)也要作为重点联系,为运用定律进行渐变计算打下基础。 2.对容易混淆的口算对比练。在表内乘法口算练习中,可以挑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进行集中对比练习。例如,积相近的: 7×8=56,6×9=54,8×8=64,7×9=63,小学数学口算训练方法及途径 □南宁市衡阳路小学 王兰青 17

【小学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题大全(1000多道)

一、口算题(每天20道口算题,必须认真完成、书写认真):50+12= 16+30= 32+45= 7+61= 24+60= 72+4= 40+60= 83-20= 46-11= 26-4= 94-74= 63-42= 90-20= 58-8= 68-5= 75-23= 56+23= 32+14= 77-23= 31+17= 33+20= 42+25= 50+11= 30+15= 31+45= 71+4= 40+61= 82-20= 45-11= 25-4= 94-73= 63-52= 90-30= 59-8= 67-5= 75-33= 56+33= 33+14= 76-23= 32+17= 50+13= 17+30= 32+46= 6+61= 25+60= 50+2= 15+30= 33+45= 5+61= 29+60= 72+6= 40+50= 87-20= 36-11= 26-2= 94-24= 63-22= 90-10= 38-8= 28-5= 74-23= 53+23= 42+14= 75-23= 31+14= 38+20= 42+26= 50+18= 30+19= 31+46= 72+4= 40+67= 84-20= 47-11= 28-4= 94-63= 63-22= 90-80= 59-4= 67-3= 75-23= 56+23= 35+14= 76-53= 32+16= 50+12= 14+30= 32+47= 16+61= 27+60= 73+5= 23+30= 50+21= 40+37= 70+11= 75+3= 78-7= 98-6= 92+5= 71+6= 51+12= 16+31= 30+45= 70+61= 24+61= 70+4= 41+60= 83-21= 46-10= 26-14= 94-70= 63-40= 90-21= 58-18= 68-15= 75-20= 56+20= 30+14= 77-20= 31+10= 33+21= 42+20= 51+11= 31+15= 31+40= 71+14= 41+61= 82-21= 45-10= 25-14= 94-70= 63-50= 92-32= 59-30= 67-15= 75-32= 56+32= 33+12= 76-22= 32+13= 51+13= 17+31= 32+45= 6+60= 25+61= 51+2= 15+31= 30+45= 15+61= 28+61= 71+6= 41+50= 84-20= 34-11= 23-2= 95-24= 64-22= 91-10= 39-8= 29-5=

小学数学提高口算能力方案

《农村“小学生口算能力薄弱的改善对策 ”研 究》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一.背景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要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要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学习其他计算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 但是,在低年级口算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⑴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这种题目太简单,不如思考应用题有意思,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 ⑵有的同学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学生在做口算题时,往往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拿笔就写,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烦燥、厌烦情绪,甚至个别学生还会急得哭。 ⑶口算做完了也不进行检查。 二、确立研究课题 通过以上呈现的种种问题来看,低年级的口算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而课题研究对教师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开展教育研究,进行“如何提高口算能力”的课题研究,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三、确定研究对象及内容 本课题研究在《数学课程标准》等的指导下,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接受性为主的、死记硬背的口算训练模式。以一、二年级学生为研

小学口算题技巧

小学口算题技巧 有的家长还有老师,因为不懂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不许掰手指,直接算。那么该怎么学习口算题? 天壹教育指出,其实可以: 先攻克10以内加法,接着是10以内减法 然后是加减混合 接下来是20以内加法,之后是20以内减法 熟练之后,才是竖式练习。 然后就是让孩子理解数字直接的关系。 逐步开始:差1关系训练、分解组合训练、加减关系训练、操作训练,心算训练…… 按照这种模式等到了六年级,你的孩子完成基本的口算题妥妥的!当然你可以用下方小学试题测试一下。 1) 160×2= 2) 480÷2= 3) 50×60= 4)48÷4= 5) 76÷19= 6) 18×3= 7) 6×800= 8) 110×8= 9) 250÷50= 10) 130×5= 11) 400÷8= 12)420÷3=

13) 90-15= 14) 3×24= 15) 92÷46= 16)48+16= 17) 11×40= 18) 360÷60= 19) 76÷19= 20) 18×3= 21) 6×800= 22) 110×8= 23) 250÷50= 24) 130×5= 25) 400÷8= 26) 420÷3= 27) 3200×2= 28) 24×20= 29) 70÷14= 30) 28×3= 31) 6×13= 32)650÷5= 33) 900÷6= 34) 10×47= 35) 91÷13= 36)450÷50= 37) 12×20= 38) 18×2= 39) 84÷3= 40)1900×5= 41) 720÷4= 42) 50×70= 43) 480÷80= 44) 26×30= 45) 93÷31= 46) 18×4= 47) 74÷37= 48)210÷30= 49) 36×20= 50) 4×250=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口算题(可直接打印a4)

9+11=6+9=6+11=5+11=13+2=18-7=18-4=11+5=3+13=11+4=12+5=20-11=17-7=15-5=13-2=14-4=3+15=14-2=19-11=5+14=5+5=11+2=18-9=13+4= 13+7=6+9=18+1=15+4=7+11=5+13=16-4=16-2=10+5=7+10=19-11=5+3=18-2=14+5=4+6=6+9=10+1=7+8=13+3=8-1=3+11=19-7=15-6=17-2=13+7=15+4=6+13=4+4=6+6=11+3=8+2=15-2=10+2=3+8=20-4=15-1=20-13=14-6=11-2=2+11=9+7=2+9=4+8=9+2=13-4=20-7=1+6=9+3=12+8=11+9=4+6=8+2=5+13=17-9=13-2=9+5=8+5=16-7=9+1=12+7=19+1=4+6=5+9=9+5=17-6=2+6=3+9=1+19=2+7=11+7=11+2=5+6=5+15=7+13=20-9=19-7=12+3=18+1=15-1=11+4=5+11=

16-4=5+14=9+7=4+10=2+9=19-9=16-2=20-7=3+11=5+13=17-2=10+5=19+1=14+5=14-4=2+8=2+6=17-4=10+7=9+3=18-9=4+6=7+11=6+13=3+9=11+3=3+13=11+2=19-7=12+3=5+11=12+5=20-11=17-7=15-5=14-4=3+15=14-2=19-11=5+14=20-13=14-6=11-2=4+4=2+11=2+9=4+8=9+2=13-4=20-7=11+5=1+6=9+3=12+8=11+9=8+2=5+13=17-9=13-2=9+5=14-6=2+11=11+9=9+5=17-2=8+5=16-7=9+1=12+7=19+1=5+9=17-6=3+9=1+19=2+7=11+7=5+6=5+15=7+13=12+7=20-9=12+3=18+1=15-1=11+4=16-4=15-5=5+14=9+7=12+5=4+10=19-9=16-2=20-7=11+5=3+11=17-2=10+5=19+1=14+5=18-0=19-7=17-0=19-3=16-2=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是小学生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而小学低年级孩子60%的数学学习都是计算学习。另外口算的练习过程也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特别是三位数的加减,只有记对数字才能计算正确;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的思维灵活性。 如何提高口算能力。家校连心桥说:家长在辅导孩子口算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练习口算的方法,即分别进行“说”“读”“写”的三遍练习,并分别达到三个要求:清楚、快速、正确。 “说”算理,应清楚。 每天的第一次口算练习,家长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说的练习,重点是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家长也可翻看数学书或者与老师交流了解其他方法,当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对以后的口算练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更为方便了。 “读”口算,求快速。 每天的第二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大声地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有些慢,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同时记录每一遍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不断提高速度。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家长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写”口算,需正确。 每天第三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快速地写出前面读过的口算题,然后家长批改,做到对孩子口算的正确率心中有数。这次的练习是说读写的统一,是懂理、会算、熟练的综合运用,不可操之过急,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使孩子对基本口算做到算得又对又快。 梨蕊纷飞说:孩子掌握了口算练习的方法后,与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时需要家长注意两点,即培养孩子口算兴趣和坚持口算训练。 培养孩子的口算兴趣,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口算形式来进行。这一点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经常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势必会让他们感受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会太好。这里介绍几种方法,家长们可以一试,和孩子进行抢答、口算接力赛、口算大比拼等,或者进行随时随地的熏陶。形式多样了,孩子的口算兴趣自然更浓了。下面就是两个例子:今天老师布置了很多算术题,有点不想做。这时妈妈和爸爸就和我一起玩口算大比拼:妈妈做裁判,我和爸爸进行比赛。妈妈快速的念出题目,我和爸爸抢答,回答正确者得1分。不仅好玩,还有礼物相送,那就是周末全家一起去书店淘宝。这种方式太喜欢了,明天还要…… 我和妈妈在买菜的时候,会让我算账;去超时的时候,会让我计算10元钱买零食,有几种方案;看书的时候会问我今天从哪页看到哪页,共看了多少页……在这些数字的轰炸下,数学走到了生活中,学习变成了件有趣而快乐的事。 另外,口算练习不能急于求成,应多种方式交替使用,使孩子不断具有新鲜感,不断激发口算的积极性,只有感兴趣,才能发挥天天练的效果,达到脱口而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