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中国梦

摘要: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关键词:中国梦时代特征本质内涵实现青年学生

正文:

一、中国梦的含义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

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习近平定义“中国梦”为实

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

“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

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2013

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

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中国梦”深刻道出了

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

二、心怀中国梦的原因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

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

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

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

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

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

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众志成城的“中国梦”。

三、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四、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样的梦想,需要长期不懈奋斗,需要分阶段推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中国梦”相应地呈现出与这一阶段相适应的新要求。

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的强弱,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它满足国民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其国际地位和作用。

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连续不断、传承至今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从根本上跨越农耕文明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质的飞跃。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初步完成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从价值追求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实现“中国梦”,不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单项推进,而是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的多维发展。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具有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但也要看到,实现“中国梦”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习近平同志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把“中国梦”

变成现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继续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五、高校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在党的引领下寻求圆梦的精神动力。高校的青年学生要去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有正确的奋斗方向,这个正确的奋斗方向则必须要有引领青年学生前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则必然会引领高校青年学生朝着正确的奋斗方向前进。因此,高校青年学生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寻求精神支柱。

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能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通过树立先进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高校的青年学生,从而为他们圆梦提供精神动力,以便他们满怀信心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在脚踏实地的实干下实现中国之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靠高校青年学生的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空谈是不行的。空谈只会是雾里看花,误国误民、害莫大焉。实现中国梦,必须要高校青年学生脚踏实地,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牢固专业基础知识。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事。

实现中国梦,青年正当时。一切有志于实现中国梦的高校青年学生,都应该扬帆起航、中流击水,在党的指引下把握方向、围绕大局,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中书写璀璨篇章,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留下青春的脚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中国梦

【2】《浅析高校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4.3【3】《习近平再阐中国梦三个“必须”勾画具体路径》中国新闻网 2013.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