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总结

寒衣节总结
寒衣节总结

寒衣节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2017年***“寒衣节”工作通知》,助推美丽天津建设,巩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在发挥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倡导殡葬改革,加大移风易俗力度,在今年寒衣节期间,我街从防火安全角度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文明祭奠。

一、开展文明祭奠主题宣传教育。我街自行印制宣传布标悬挂在民政局的禁烧主干道上,在社区的电子宣传栏循环播放文明祭扫标语口号,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乱烧纸钱”陋俗对市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影响,在社区内张贴致广大居民朋友的一封信》,《楼门温馨提示》,引导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市容环境建设成果。

二、开展文明祭奠活动。寒衣节期间各个居委会都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明祭扫宣传活动。***社区于2017年11月10日9:30在活动室开展寒衣节“鲜花祭奠”活动。活动伊始,首先由民政主任宣读文明祭奠倡议书,倡议大家用环保、科学的方式祭奠先人,继承祭拜祖先的传统习俗,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并倡导居民环保祭奠,为绿色环境的建设出力。然后,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大家发放白菊花,以“鲜花祭奠”的共祭方式缅怀已逝的亲人。通过宣传材料的张贴、发放及“鲜花祭奠”共祭等方式,树立起文明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积极践行十九大精神共同营造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11月15日上午

9:30,在***活动室,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及社区居民举办了“创建文明城市倡导绿色祭奠”的寒衣节共祭宣传活动。活动由民政主任主持,民政主任向大家宣传了文明祭扫的重要性,为大家宣读了文明祭扫倡议书,请居民签字,为居民发放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并请大家在思念卡上写下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全场默哀。同时民政主任还给大家介绍了“津祭网”的使用方法,倡导大家在网上祭奠亲人。此次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

三、组织文明祭奠志愿者劝导队。为确保劝阻烧纸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在11月15日到18日为期四天,每晚19:00-22:00间,我街领导一线指挥,完善措施方案,严密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居委会成员,并动员社区党员、团员、物业管理人员、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在我街主要干、次干道和重点地区都安排劝阻人员巡查劝阻,制止随意乱烧纸钱行为,劝导居民到指定文明祭奠焚烧箱进行祭奠活动,确保无乱烧纸钱现象。

四、及时清理焚烧灰烬。积极做好各方面保障工作,根据本辖区禁烧道路,指定焚烧点的划定情况,确保人员到位、设施到位,在指定点位设置好焚烧箱。组织好社区保洁人员沿街巡查,及时清扫焚烧灰烬,确保小区环境不受污染。

通过我们***街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努力,此次寒衣节我们做到了宣传文明祭奠及确保市容整洁的总体目标,引导群众合理抒发哀思,满足了群众缅怀亲人的愿望,达到了服务百姓的

效果,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更好的活动方式及方法,对于丧俗工作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邻里节活动方案

邻里节活动方案 篇一:邻居节活动方案 新狮街道师大社区邻居节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 “温馨你我他,和谐千万家”师大社区邻居节 活动背景: 城市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钢筋水泥围起一片片优雅小区。推开窗来能感受到鸟语花香,但走下楼来却感觉环境陌生。曾几何时,生活中的我们已不知道对门姓甚名谁,也已忘记可以向邻居借半块生姜救急。楼道中大家匆匆擦身而过,漠然的表情中少了一份友好和亲切。深居简出似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邻里之间很难见到像以前那样“远亲不如近邻”,相互扶持和关爱的场景。我们需要一个契机,一个机会,让友爱重塑,让温暖常驻。 活动目的: 团结互助的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推崇博爱与人文主义的现代中国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价值观。“邻居节”有利于为大家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缩短邻里间的距离,消除邻里间的陌生。让我们学会今后不仅在节日中敞开心扉,更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善待自己、关心他人,与阳光同行。 活动流程:

开幕表演:邻居节开幕式邀请社区老年舞蹈队,以及社区有文艺特长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一起参加演出。同时与浙师大音乐艺体等学院和社团合作,带来一场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开幕表演。开幕式上主任以及领导讲话。 具体活动: 之一:邻里百家宴 动员一个单元、一栋楼、一个住宅小区的居民走出家门,动手制作拿手菜肴,集中在一起共同品尝、相互切磋厨艺,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弘扬地方饮食文化特色。此活动主要面向家庭合作。 之二:邻里卡拉oK大家唱 和志愿者总队文艺部合作,将“社区大众KTV”搬进师大社区,选取一个晴朗的夜晚,在社区搭建舞台,做好宣传工作,动员社区居民出来参加,每个人都 可以上台唱歌,即点即唱,并设置一定的奖项吸引社区居民,并使之更具有趣味性。 之三:趣味运动会 “二人三脚”:将二人相邻的脚绑在一起,分成几组来回接力,评选出冠亚季军。可分为亲子档(爸爸或妈妈和自己的一个孩子),夫妻档,祖孙档进行比赛,并评选最佳亲子档,夫妻档,祖孙档等。 螃蟹赛跑:分几组进行比赛,听到预备信号时,同组两人背对背用躯干夹抵住一篮球。听到开始信号后,两人像螃蟹状横着向终点线跑去,先完成的三队获奖,中途球落地,必须从落地处夹起才能继续进行。

关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期-活动-和有关的诗歌)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邻里节工作总结

东安路街道开展“邻里节活动”工作总结 为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邻里节活动的决定,为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拉近邻里的距离,促进邻里的情感交流,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和谐卫东、爱心家园”,形成相识、相知、相助、团结、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努力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东安路街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邻里节活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指导思想,明确活动目标。 以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邻里节活动决定的精神为主线,以“同心同德、争先创优、爱我卫东、共建家园”为主题,将邻里节活动与和谐东安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相联系,把邻里节活动当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展示辖区居民才艺,培育快乐家庭,构建和谐社区,共建美好家园。 二、建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邻里节活动是居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街道作为一个全面落实各项居民工作的服务载体,对做好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具有直接性。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成立了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街道班子成员

通过宣传发动和组织策划工作,层层动员,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社区利用召开党员会、居民座谈会的形式,面向社区居民广泛征集“金点子”,提高居民参与率。 三、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内容。 居民积极参与既是邻里节活动有序进行的坚实基础,又是本项工作的总体目标。我街道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群众的做法、健康向上的格调和浓郁快乐的氛围,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吸引了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投入,被广大群众赞誉为“老百姓自己的节日”,为社区文化浓墨重彩地书写了一笔,创新了社区文化。东苑社区邻里节活动安排了舞蹈、拔河比赛、亲子游戏、猜谜、排球等多项内容,吸引了广大居民的踊跃参与,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一个邻里节把一个个温馨的小家庭串成了和睦的大家庭。鸿翔社区用一阵阵欢快的锣鼓声,把居民心中的喜悦和快乐的邻里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安培和葡萄园社区的戏曲、古筝合演、红歌联唱、古诗连诵等节目精彩纷呈,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比一个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在活动进行中,还穿插了多个益智类的游戏项目。拔河、两人三脚、踩气球、背对背运气球、抢凳子等项目集比赛与娱乐于一体,在陶冶居民情操的同时,也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描绘了一幅“欣欣老稚迎门笑,斗酒相环亦孔嘉”的温馨画面。地矿社区居民欢聚一堂,以茶会友,共叙邻里间的种种友情、

寒衣节的来历由来_寒衣节

寒衣节的来历 源于先秦迎冬礼仪 又有人认为寒衣节是从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 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于纪念汉高祖 寒衣节图册此外,在唐代敦煌的十月初一节俗传说中,尚有纪念汉高祖刘邦的讲法:“十月晓,又日星,何谓?昔汉高祖十月一日入秦,故作一日节。”(斯五七五五《杂抄》)因为是一千多年以前的资料,也许比后人的传说或推论又接近历史原貌一步,可惜没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特别是当时人是如何过此节日的详细描述。 源于秦朝孟姜女哭长城 “寒衣节”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图册民间传说谓寒衣节源起于秦朝:民妇孟姜女的丈夫杞梁应官府征役去修筑长城,孟姜女在十月初一这天启程,给远在千里外的丈夫去送衣御寒。 如流传在甘肃河西一带的《孟姜女宝卷》中,就有这样的唱词:“十月里,十月一,麻腐包子送寒衣;走了一里又一里,我的郎君在哪里?”俟她来到筑城工地,获知丈夫已劳累而死并被埋进长城脚下后,号咷痛哭,竟使长城城墙坍倒,使她得以收葬丈夫尸骨,然后投海自尽。 百姓闻此深受感动,以后每到十月初一这天,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寄送给亡夫,从而逐渐形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源于秦朝正月初一 还有人认为,寒衣节的原型就是秦朝的正月初一。秦崛起西北地区,属于羌戎民族。以十月为岁首是古代羌戎部族的旧俗,秦人沿袭这一传统,在统一全国后,依然以十月为岁首(即以亥月为一年之始,此月相当于夏历十月),这正合乎三代以来岁首依次后移的惯例,即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及周正建子的更迭旧制。 秦正建亥,既保留了自己的民俗传统,又表示自己是顺应天命代周而立。秦朝虽短命而亡,但有着悠久传统的岁首习俗并没有消亡,不仅汉武帝定历之前,汉朝数代沿用秦历,即使改历之

元宵节活动总结

元宵节活动总结 为了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居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喜庆的元宵佳节,孔庄社区于20xx年3月5日(正月十五)下午2时,举办了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给群众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精神文化盛宴。 活动开始前,社区工作人员将准备好的120条谜语、灯笼挂在社区院内的红绳上,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来猜谜的居民群众可以边观花灯边才谜语,大家争先恐后的将猜对的谜语拿到工作人员处兑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本次活动共有200多位居民参加,有老人青年和学生,大家通过此次活动,感受到社区文化特色,增进了居民邻里感情。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支持和大力称赞,为社区赢得了声誉。 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让社区居民过一个愉快和有意义的元宵接,社区精心组织了系列活动,分别是:“我家门口热闹”;“猜灯谜、学环保”活动。 3月5日下午,社区的小朋友们纷纷带着剪刀、水彩笔、废旧盒子等工具和材料来到社区,参加“元宵环保喜件制作活动”。 糊盒子,剪灯穗一些小朋友们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带来的废旧纸盒、塑料瓶变成节日的灯笼。还有些小朋友

拿着剪刀专心致志地按照社区准备好的剪纸模子,把一张张红纸变成“蛇年吉祥”的喜庆模样。一个下午的活动,小朋友成果颇丰,大家都期待着自己的作品在社区的元宵节活动上露面。 孩子们还将亲手制作的喜件送给小区的爷爷奶奶们,和他们一起交流谈心,欢度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这天,虽然天公不作美,但社区“猜灯谜、学环保、”活动还是如火如荼的举行。 上午9:00的活动,8:30不到居民和小朋友们都纷纷踏至,社区门口挤的是满满当当,老老少少欢聚一堂齐乐融融。整个活动由社区工作人员精心制作的猜灯谜为中心点。元宵灯谜猜猜;吹拉弹唱庆元宵。大家唱的唱,做的做,送的送,乐的乐,热热闹闹地度过了个美满的上午 元宵节寄托着社区居民祈盼幸福平安的美好希望,让我们共同祝福所有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春节、元宵节期间,根据街道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及“我们的节日〃元宵”主题活动要求,我社区立足为社区居民营造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党员代表,积极开展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一个温暖、平安、和谐与快乐的春节。 一、精心组织,抓思路,出策划 我社区从思路和组织上着手,做到两节期间群众性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 华人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 月初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下元节(农历十 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中国七大传 统节日。 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 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 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 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 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 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 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 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 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 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

关于传统节日的俗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关于传统节日的俗语 篇一: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

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邻里守望小结

“邻里守望”上半年小结 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响应我市志愿服务文化精神,根据兴庆区新华街“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的工作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正丰市民服务站开展了“邻里守望·共创文明”的志愿服务活动,本着“奉献、关爱、互助、和谐”的志愿者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现将上半年以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关爱空巢老人“邻里相伴”志愿服务。 对于街道对社区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我服务站人员多次自发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走进高龄空巢、失能老人家中,上门探望,给他们送去了关爱与帮助,倾听老人们的心声,了解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困难,组织医科大志愿者为老人打扫屋子,给老人洗衣捶背,为患病的老人进行健康保健等服务…… 5月21日,我市民服务站与艾依豪廷饭店联谊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爱在夕阳红 - 庆金婚敬老爱老”慈善献爱心活动;5月28日服务站与银川市消防新华中队通过举行“粽香传情、端午情长”的端午活动,把粽子送给社区的孤寡老人、低保户、残疾人,又增进社区与老年居民们之间的感情;在走访入户时,给老人们代购各种生活必需品,送去我们的关爱,让空巢老人、失能老人们能切身感受到儿女般的关怀。 二、开展关爱青少年“邻里相携”志愿服务。 社区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堂活动,依托社区电子阅览室、心理健康咨询室、青苹果之家等场所,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组织名校老师及志愿者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014年4月25日,

在第二十五小教室内,正丰市民服务站工作人员及二十五小师生联合举办“保护母亲河”绘画比赛;5月25日,邀请了二十五小张红杏老师前来给少年儿童们举行了一堂主题为“别让情绪左右了你”的心理健康知识活动;6月16日,围绕“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第五届“新华保险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宁夏赛区在我正丰市民服务站率先开展……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教育意义。 三、开展关爱就业失业人员“邻里相帮”志愿服务。 社区组织志愿者为未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引导,积极把宁夏各种人才招聘信息告诉他们。每每有好的职业招聘消息时,第一时间通过打电话、张贴求职信息等形式通知给未就业、失业人员;动员社会力量开办各类技能培训,宣传安全知识和普及维权常识等服务;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各种信息渠道,走向成功道路……通过这样的帮助,传递社会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服务社会。 四、开展关爱残疾人、低保户“邻里相扶”志愿服务。 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扶残助残志愿服务,帮扶残疾人、困难低保户。为残疾人建立电子档案,及时申请工会、残联、民政方面的生活补助;为低保户、困难户送去米面油,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组织嘉园小区卫生医疗服务站为他们定期免费体检、测量血压、检查血常规,定时回访和随访,聆听他们的呼声;协助他们办理养老、医疗等保险的申请及落实手续…… 五、开展和谐社区“邻里相助、邻里相悦”志愿服务。 今年在我辖区内成立了“夕阳红”网格志愿者,人数达24人,组织老年志愿者参与社会治安、文明督导,劝导不文明行为,营造文

土家族的清明节习俗与风俗

【民族文化】土家族的清明节习俗与风俗 土家族由于山川隔阻,很少与外界来往,生活相对比较封闭,也比较少受到外界的影响。土家人是非常重视传统节日的。因为与世隔绝所以他们的习俗也比较古老的,没有过多的改变。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吗?他们清明届又有哪些习俗呢?跟着留学网一起走进土家族文化看看吧。 【民族文化】土家族的清明节习俗与风俗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自年始至年终,可谓月月有节。正腊月间的年节(过赶年)、元宵节,二月社日、花朝节,三月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八牛王节,五月端午节,六月初六向王节,七月乞巧节、女儿会、月半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初一“寒衣节”等等,都是较为重大的节日。 在众多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现只有部分地区保留这一习俗。过赶年,也称过蓑衣年,即逢月大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腊月二十八过年,因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故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等。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其实, 扫墓在秦代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代以后的事。到唐代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的清明节习俗。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 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以树桠枝为架,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

关于腊八节的节日起源和历史

关于腊八节的节日起源和历史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现在就来和大家说说腊八节的节日起源! 节日起源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道教说法 据《云笈七笺》记载,正月初一(春节)是天腊,五帝会于东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节)名地腊,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节)是道德腊,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民岁

腊,五帝会于北方五炁黑天;腊月初八(腊八节)是王侯腊,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 据《赤松子章历》记载: 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益添年命。求祷子孕,祭祀先亡,升达玄祖。其日不可壅滞沟涧,用力色欲。可吟咏歌赞,导引神气。 五月初二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损树木、血食,可服气,消息四大。 七月初二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学业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谢罪、请福、服气、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树碎石,食啖酸咸,乘骑临险。可导引摄理,展舒筋骨。 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料、官爵、算尽、疾病轻重。其日可谢罪、请添算寿、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侄昏醉睡。可行道礼拜、旋逵庭坛。 腊月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降注三万六千神气。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贫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从愿,求道必获。此日不得聚会饮乐。可清净经行山林有坛庭之处,行道有念,三魂七魄,不得经营俗事,逢腊日即是。 据以上,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月初五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七月初七道德腊,五帝校定生

邻里节活动策划方案

邻里节活动策划方案 整理的邻里节活动策划方案,欢迎阅读! 【篇一】邻里节活动策划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新区、社区居委会邻里节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弘扬邻里友爱、诚信、团结亲善、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融洽邻里亲情,建设安定祥和、温馨和谐的新型社区,加强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xx社区拟结合自身实际举办“社区邻里节”系列活动,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手牵手,邻邦邻,共建幸福大家庭”为主题思想,以“和谐文明,邻里互助”为主线,给居民提供一个增进了解、联络感情、融洽邻里关系的重要平台,重点突出社区居民参与,突出自教、自助、自娱、自办的创新性。形成相识、相知、相助、团结、文明、和谐的新型邻里关系,拉近邻里间的距离,促社区新风形成,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贡献。二、活动目的 此次举行的“社区邻里节”系列活动,以“手牵手,社区邻里,同是一家人”为主题,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使社区居民加深彼此印象,促进社区居民树立相互关怀、互助友爱的文明新风尚,加深邻里情感,建立和谐、和睦新社区。进而提升社区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社区居民对居委会事务的参与意识。 三、活动原则 1、以人为本,突出参与性。举办“社区邻里节活动”是深化社区建设,构建幸福广东、幸福深圳的一项重要措施。以社区为龙头,左邻右舍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充份利用召开座谈会、派发倡仪书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邻里节”活动的认识,激发居民踊跃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贴近生活,突出活动个性。“社区邻里节”活动要从实际出发,从平凡的小事抓起,通过开展贴近生活、形式生动活泼、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真正使广大居民提高文明素质增进邻里关系,营造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社会风气。 3、把握主题、突出创新性。开展“社区邻里节”活动主要以居委会或居民组

清明风俗习惯

【清明节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

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风俗习惯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 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 放风筝

有关思念亲人的散文随笔:寒衣节里忆亲人

有关思念亲人的散文随笔:寒衣节里忆亲人 我家照的一张最全的全家福是在1990年5月12日。 姥姥,妈妈,爸爸,大姐,大姐夫,二姐,三姐,我,妹妹,弟弟,还有大姐家的外甥。 姥姥坐在中间穿着她最新的偏襟上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小脚上面的裹脚布也缠得板板正正。 我记得那是她第一次照相,手心里一直攥着小手巾不时擦擦眼睛,摸摸头发。 上班后单位有台照相机,有一次我拿回家给姥姥偷拍了一张,当时她坐在炕上一堆被子间,在昏暗的灯光下打盹儿。 但冲洗出来觉得不好看,就不知丢到哪里了。 现在想想自己是多么愚蠢,那些熟悉的场景那些永远也见不到的亲人那些再也回不去的生活细节能定格下来是多么难得,我就那么给随意扔掉了。 爸爸身板挺直,眼光清铄,左手腕戴着手表。 虽已至中年,但年轻时的英气依然能从眼角眉稍看出。 爸爸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接触很多新鲜事物,我家是街上第一个有洗衣机的,电视机也是第一台。 爸爸爱养花,虽没有什么名贵品种,但也把我家料理得香气袭人,满院生机。 还养过几只鹦鹉,挂在我家小院的南墙下。

妈妈相比别的照片要胖一些,眼光含笑,脖子向前梗着。 那时她的颈椎病已经很厉害了。 我忘记妈妈是什么时候得了这个病,那个时候不叫颈椎病,妈妈治病回家,只听她跟前去探望的亲友说是脖子里面长了肉芽子。 妈妈深受其苦,去过不少医院也用过很多民间偏方。 比如用蜜蜂蛰。 街上一个养蜂的康姓人家,与我家交好,所以,妈妈有段时间每天去他家用蜜蜂蛰,蛰完后妈妈的脖子处又红又肿,倒也缓解了一些疼痛。 还用过一种叫骨友灵的药,我有时帮她抹。 还用过牵引,在屋子顶上悬下几根绳子,拉在脖子间。 凡此种种,也没治愈妈妈的颈椎病,后来她每晚喝一杯白酒,借以麻醉缓解疼痛,直到去世。 从惠民回来都是骑着他们所里的偏三,那时摩托车都很少见,更别说是偏三了,所以车往大街上一停,是相当风光的。 大姐满脸幸福站在姐夫身边,一头好看的卷发。 大姐在惠民工作,我出的第一次远门就是去大姐家,在她那里,第一次吃到奶油雪糕,第一次去公共浴室洗澡,第一次看到冰箱,第一次坐沙发,第一次见到比真花还好看的假塑料花......大姐节俭,能吃苦,天性乐观,她从纺织厂下岗后,在路边租了一个铁皮门头,卖一些副食烟酒。

社区邻里节活动方案

XXX社区第七届“社区邻里节”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营造辖区居民家庭和睦,人人敬老爱老,人心向善的社会道德氛围,弘扬敬老爱老、邻里团结、互助和睦的传统美德,融洽邻里亲情,建设安定祥和、温馨和谐的新型社区,打造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大城新区梦,经研究,决定在社区开展第七届“社区邻里节”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圆满成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讲文明树新风、崇尚遵德守礼、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为主题,以“争做文明市民、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深入挖掘重阳节、邻里节文化内涵,大力培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谐邻里一家亲”的道德风尚,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建设文明健康、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二、活动主题 中秋重阳献礼——邻里共筑敬老家园----(邻里情邻里亲) 三、活动时间 XXXX年XX 月XX日---XX月XX日, 四、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XX月XX日—XX月XX日) 一是建立XXX社区“社区邻里节”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网络,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二是做好“社区邻里 - 1 -

节”活动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活动实施阶段(XX月XX日—XX月XX日) XXX社区围绕“重阳献礼——邻里共筑敬老家园---(邻里情邻里亲)”主题活动,以“融合”为目的,结合实际,自主创新,开展各具特色的邻里节活动。 1、开展“惠老”帮扶暖心活动。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建立老年人基本情况档案,组织志愿者长期与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关爱空巢老人,帮扶困难老人,切实为老人排忧解难。结合社区情况开展系列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开展科教文体活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组织志愿者深入敬老院、老年公寓和孤残老人、空巢老人家中,提供生活照料、卫生清洁、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2、开展“孝老”文体健身活动。XXX社区要关爱老年人,结合实际举办歌舞文艺演出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便于老年人参加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3、开展“敬老”道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敬老孝亲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孝老爱老良好氛围。充分利用道德讲堂,普及敬老文化。 4、开展“十大好媳妇、十大孝子女、十大爱老之星”评选活动。在“重阳节”前,积极参加街办举办“十大好媳妇、十大孝子女、十大爱老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好媳妇”和“大孝子”、“爱老之星”的评选,进一步营造辖区居民家庭和睦,人心向善社会道德氛围。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和带动辖区广大居民对家庭更有孝心、 - 2 -

寒衣节的作文100字

寒衣节的作文100字 导读:【一:寒衣节祭奶奶】 寒衣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祭奠死去的亲人并送去过冬用的纸剪成的衣服和裤子鞋、袜等。 今年是我奶奶的的第四个寒衣节。早上十点半,我、哥哥、妈妈、爸爸、姑姑、姑父一起去灞陵祭奠奶奶,很快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墓碑前,妈妈和姑姑先把墓碑清扫干净之后,爸爸把买的.塑料花挂在奶奶的墓碑上,显得格外漂亮。 祭奠仪式开始了,我和哥哥献上了鲜花,妈妈和姑姑献上了水果和蛋糕,这时姑夫和爸爸点燃一炷清香插进香炉里,大家都显的格外庄严。 三鞠躬之后,爸爸和姑姑念叨地说:“妈妈,我们过的很好,放心吧!我们给您送去了衣服和钱,请您享用吧!” 祭奠活动很快就过去了,寒衣节让我明白了要孝顺爸爸妈妈,对他们要有感恩的心情! 【二:寒衣节的由来】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

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旧时,十月初一日为寒衣节,亦称冥阴节,是一年中的三大鬼节之一。老北京人照例要给亡故的祖先“送寒衣”。明《帝京景物略》载:“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清《帝京岁时纪胜》亦载:“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 【2015关于寒衣节的作文100字】 1.关于寒衣节的英语作文及翻译 2.关于寒衣节的英语作文 3.2016年关于寒衣节的作文 4.有关寒衣节的作文 5.关于寒衣节的习俗 6.高一有关寒衣节的作文 7.四年级关于寒衣节的作文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优秀教案

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2、激发热爱家人,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通过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 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前调查了解秋天的节日有哪些,有什么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 (2)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途径,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以及中秋节习俗。(3)回顾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课上讲一讲。 (4)准备月饼等。 教学过程: 一、模拟节目导入新课(3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合作,做一档节目:秋天的节日——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师板书) 现在我们认识一下来到节目现场的各小组同学。(教师介绍各个小组) 二、秋天的节日 师:我们的节目叫秋天的节日,那么,秋天有哪些节日呢?生答,教师板书可能的答案:七夕节,中秋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寒衣节 师:哪些是传统节日呢?(教师节、国庆节是现代法定的节日)四个传统节日中,老百姓最重视的还是中秋节,月是故乡明,中秋节这天家中的每位成员,不管离家多远,都想要赶回家和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三、中秋节起源 师:中秋节不仅对老百姓重要,而且从2008年开始已经成为我国的法定节日,这一天放假一天。咱们刚过中秋不久,还记得过中秋情景吗?咱们现场采访一下: 1、和谁一起过的?谁来了,远吗?谁没来,为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怎样过的? 师:有位同学做了一首中秋诗,看屏幕(播放:年年过中秋,今又过中秋。岁岁年年过中秋,为啥都

小区邻里节活动方案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43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search, Through The Assumption And Concep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We Can Form An Effective Plan, And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Resources And Other Stag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Plan, So As T o Form Methods And Experience T o Guide The Future Of Similar Matte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小区邻里节活动方案通用范本

小区邻里节活动方案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方案文件可用于前期的研究中,通过对落实计划的设想和构思,形成有效的方案,并对拟建方案所取得的资源等阶段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方法经验来指导未来同类事项的进行。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以“迎奥运、促和谐”为契机,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不断强化社区居民“建文明社区、创文明家庭、做文明市民”的意识。使邻里之间通过邻居节相识、相知、相助,做到以和为贵、以德为邻、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人文奥运的良好氛围,实现“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邻里文化节”活动总结

“邻里文化节”活动总结 “邻里文化节”活动总结 “邻里文化节”活动总结:2013-10-26 19:34:00邻里和睦一家亲 凝心聚力建家园“邻里文化节”活动总结全民修身行动是市委、市政府为培育现代公民,推动率先加快转型升级、构建幸福和美**的重要部署。今年5月12日至6月12日,我市组织开展了以“邻里和睦一家亲”为主题的邻里文化节活动,通过组织开展邻里 “助”“和”“乐”系列活动,展现**文明互助、邻里相亲、新老**人融洽和谐的风貌,营造团结、互助、文明、祥和的良好氛围,推进全民修身行动,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和社会和谐善治。一、以“助”为媒,搭建邻里沟通新平台在开展邻里文化节活动中,我市以帮助有困难的居民排忧解难,以关注独居老人、残疾人、伤病患者等的生活起居为重点,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传统博爱思想,修出了“邻里情”,实现了邻里关系的新突破。二、以“和”为贵,展现邻里和睦新气象在活动中,我市以完善居民矛盾调解机制为根本,以开展邻里守望、义务巡逻为抓手,组织开展“邻里话平安”、“志愿管家”活动,引领了邻里和睦新风尚,织就了睦邻友好的美好愿景,推动了邻里关系的回归。一是邻里座谈话和谐。市公安局组织全市社区民警、社区巡逻队积极与社区居民联系,派发警民联系卡,了解社区治安状况,排查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纠纷。活动期间,还编发“邻里话平安”系列短信,宣传“全民治安”安全防范知识,倡导和谐邻里关系。部分社区民警还发起邻里名片交换活动,推动和谐邻里、和谐小区建设。二是志愿管家化纠纷。东区在实行“栋长制”基础上,不断扩展“栋长”内涵,在花苑社区试点开展“志愿管家”项目,协助社区开展计生、消防、户籍等宣传工作,协助调解邻里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倡导守望相助的和谐社区新风尚,深得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三是义务巡逻保平安。石岐区、东区、三角镇、南头镇等部分小区建立了“红袖章”义务巡逻队,利用空余时间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志愿参加小区巡逻,有效维护了小区平安。和睦为快乐之道,邻里和睦,利人利己。通过开展邻里“和”系列活动,树立了“以和为贵,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

烧冥衣的习俗怎么来的

烧冥衣的习俗怎么来的 文章目录*一、烧冥衣的习俗怎么来的*二、烧冥衣注意事项*三、寒衣节的习俗 烧冥衣的习俗怎么来的1、烧冥衣习俗的由来一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2、烧冥衣习俗的由来二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3、寒衣节是什么时候 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寒衣节,又称秋祭、鬼头日、十月朝、祭祖节、烧衣节、授衣节等,因为在鬼节这天祭祀祖先的虔诚标志之一是哭,所以又叫“哭节”,与三月三、清明节、中元

节并称中国四大鬼节。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祭奠先人,表达哀思。 烧冥衣注意事项1、有些地方,在烧纸钱的时候要铺开,将100元真钱压在上面,从右至左,从上至下,把整张纸铺满。 2、烧纸钱要在地上先画个圈,不要把自己圈进来,西北角留个口,方便逝去的亲人来拿钱。 3、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 4、烧给逝者的冥衣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若在十月初一以后的时间烧,死者会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投生后穿衣用衣袖抹鼻涕,穿裤子踢里踏拉的,这种举止会伴随其一生。 5、烧纸钱的时候念一下XXX来给你送钱了,这样逝去的亲人才会知道你是谁,才能保佑你。 寒衣节的习俗1、祭奠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