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与环境污染——基于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比较研究

贫富差距与环境污染——基于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比较研究
贫富差距与环境污染——基于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比较研究

贫富差距与环境污染

——基于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比较研究

韩家彬韩梦莹

摘要:本文细致考察了贫富差距产生的“贸易效应”和“技术偏好效应”影响环境质量变化的机制。基于世界银行数据库1960-2013年的数据,以碳排放量居全球前十的国家为样本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随着碳排放大国贫富差距的扩大或缩小,其环境质量呈现恶化或改善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环境质量随着外贸依存度的提高而恶化,而发达国家环境质量随着外贸依存度的提高而改善,经验分析结果验证了贫富差距的“贸易效应”;贫富差距较大国家的环境质量并未随着环保研发投入的增加而改善,而贫富差距较小国家的环境质量随着环保研发投入的增加而改善,经验分析结果也验证了贫富差距的“技术偏好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过大的贫富差距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各国政府应将缩小贫富差距纳入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关键词:贫富差距;贸易效应;技术偏好效应;环境保护

DOI:10.13510/https://www.360docs.net/doc/fa17974057.html,ki.jit.2015.09.007

引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各国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具有全球性,过多的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统计,全球碳排放居前十位的国家有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印尼和金砖五国(2013),其中,中国碳排放总量居首位,达8286892千万吨,美国次之,达到5433057千万吨,巴西最小,也高达19754.2千万吨。

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各种解释及对策,包括: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变化的EKC曲线(Grossman&Krueger,1991),

[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S159);辽宁省教育厅项目(w2014056);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L14CGL03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410147025;201510147074)。

韩家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25105电子信箱:hanjiabin310@https://www.360docs.net/doc/fa17974057.html,;韩梦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企业技术创新与清洁生产技术应用(Ekeland and Harrison,2003;Wayne and Shadbegian,2002;Liang,2006),国际贸易所引发的污染的跨国转移(Baumol and Oates,1988;刘渝琳和温怀德,2007),环境标准制定及政府的行政干预(陈华文等,2004;陈石清等,2007;Hall etc,2008)等。虽然这些解释各有侧重,但都忽视了可能影响环境恶化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贫富分化。

贫富分化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影响一国环境质量。第一,根据污染天堂假说,发达国家通常将污染企业转移到环境标准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发展中国家,贫富分化导致这些国家社会阶层的利益分化,与国际贸易利益相关的集团游说政府对外资企业和外贸加工企业采取较为宽松的环境保护标准,既得利益集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额利润,并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转嫁给穷人,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质量将越差。本文将这种由于一国贫富差距引发贸易结构变化而影响环境质量的效应,称为“贸易效应”;第二,技术进步的“需求拉动”假说,企业研发是追求利润的经济活动,受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制约。贫富分化使得一国资本与劳动的利益发生分化,以资本为代表的利益集团通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攫取高额利润,造成经济发展过程中清洁生产技术需求不足,恶化了该国的环境。与贫富差距小的国家相比,贫富差距大的国家资本占总收入的比例越高,清洁技术采用率越低,该国的环境质量越差,本文将这种由于一国贫富差距变化引发技术偏好而影响环境质量变化的效应,称为“技术偏好效应”。

贫富分化是否显著影响一国的环境质量?换句话说,贫富分化是否对一国环境质量的变化存在“贸易效应”和“技术偏好效应”?如果的确存在,贫富分化作用于一国环境质量的机制是什么?如果不存在,其原因又何在?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细致考察了贫富分化对一国环境质量的影响。基于十个碳排放大国的数据,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程度、贫富分化程度对碳排放大国进行分类回归,研究发现随着样本国贫富差距的扩大或缩小,其环境质量呈现恶化或改善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环境质量随着外贸依存度提高而恶化,而发达国家环境质量随着外贸依存度提高而改善,存在贫富差距的“贸易效应”;贫富差距较大国家的环境质量并未随着环保研发投入增加而改善,而贫富差距较小国家的环境质量随着环保研发投入增加而改善,存在贫富差距的“技术偏好效应”。

一、文献综述

最早研究环境污染问题的Grossman和Krueger(1993,1994)等提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环境库茨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后,Friedl&Getzner(2003)研究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适用性。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架的环境经济研究可以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基于收入与污染的EKC研究(钱志权等,2014);第二类是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的EKC研究(贺仁飞等,2012);第三类为国际贸易与污染的EKC研究(肖容等,2013);第四类是影响EKC曲线拐点形成因素的研究,规模效应(Andreoni&Levinson,2001)、技术进步效应(Stokey,1998)、结构效应(Lindmark,2002)、政府政策(Chime-

li&Braden,2002)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形成。

碳排放研究方面,张友国(2010)、Minihan&Wu(2012)等学者发现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Yan&Yang(2010)等的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活动是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钱志权、杨来科和林基(2014)发现分工和产业内贸易使得东亚地区成为“污染避难所”。王奇、刘巧玲和刘勇(2013)基于29个代表性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向外转出污染,促使EKC曲线拐点提前到达。但是,现有关于环境问题的研究都没有跳出市场引导的思维模式,都没有考虑市场以外的行为主体对环境保护活动的作用。

除产业结构、国际贸易因素外,从经济平等的角度研究环境污染问题的文献初见端倪,平等假说认为,环境质量是财富、收入和市场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改善环境质量的最好途径就是缩小贫富差距。Ravallion等(2010)认为富人和穷人对环境质量的偏好不同,因此收入不平等将影响“收入环境倾向”;钟茂初和赵志勇(2013)利用中国省级数据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污染物排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要减少全国的污染排放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第一,现有研究大多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国际贸易和产业转移等角度解释一国环境污染问题,虽有文献研究贫富差距对一国环境质量的影响,但鲜有学者区分贫富分化影响一国环境质量的“贸易效应”和“技术偏好效应”;第二,本文区分了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对其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第三,本文细致考察了贫富差距程度不同国家的环保技术研发投入影响其环境质量的机制,弥补了相关研究的缺陷。

二、数据样本与变量

(一)指标设计

本文回归所用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1960-2013年各国的数据。计量模型的因变量是一国的环境质量,环境质量分别用一国的CO2排放量、大气悬浮颗粒PM10密度、水资源生产率和获得改善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表示。CO2排放量用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所得。水资源生产率用每立方米淡水的GDP总产出表示;获得改善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用各国获得清洁引用水等卫生设施的人口所占总人口百分比表示。

回归模型中主要的控制变量为贫富差距,该指标用各国的基尼(GINI)系数表示,其数据主要来源WORLD BANK数据库,缺失的数据通过相关研究提供的GINI系数走势图或通过双指数平滑法进行估算。外贸依存度是本文考察贫富差距的贸易效应时的主要控制变量,该指标用各国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表示。

根据Mariano Torras(1998)的研究,本文选取各国人均GDP、人均GDP的平方项和立方项、人口密度、受教育劳动力占比、政治权利、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等作为回归模型的其他控制变量。人均GDP用2005年不变价的美元表示。人口密度用各国单位国土面积的人口数量表示,具体计算用各国人口规模除以国土面积表示。受教育劳动力占比用各国受教育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表示。政治权利用哈克提出的测度政治自由的指数,该指数可归结为政治参与、法律保障、言论自由及无歧

视四组,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报告的数据该指标用1-10之间的数表示,数值越大表明该国政治自由程度越高。城市化用各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产业结构用各国二产占GDP 的比重表示。

(二)数据描述统计分析和平稳性检验

由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可知,参

与回归的样本为486个,由于俄罗斯

的部分数据缺失,造成部分指标的样

本量不一致。

对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有效估

计的前提条件是数据必须是平稳的,

否则可能导致伪回归问题。本文采用

ADF 单位根与PP-Fisher 两种方法进

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原始序列数据均是非平稳序列,但经过一阶差分后面板数据均呈现平稳特征。

三、贫富差距影响碳排放大国环境质量的经验分析

(一)模型设定和回归

现有文献表明,对估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模型存在一些争论,争论关注究竟是估计二次形式的EKC ,还是三次形式的EKC 。为了检验贫富差距对世界主要国家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基于Mariano Torras (1998)的模型,设定如下的回归方程:

POL it =α+β1Y it +β2Y 2it +β3Y 3it +δ1GINI it +δ2EDU it +δ3RIGHT it +λi Z it +μit (1)因变量POL 表示一国环境质量;Y 表示各国的人均GDP ,GINI 表示一国贫富差距;EDU 表示一国受教育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RIGHT 表示一国的政治权利指数;Z 表示影响一国环境质量的其他变量,比如:一国的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

对模型(1)回归形式的选择,本文通过MWD 检验判断应该选择线性回归模型还是对数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结果发现应该采用线性回归模型。由于回归数据是面板数据,采用HAUSMAN 检验来判断应当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由于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因此回归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最后,为消除面板数据模型中的异方差性与残差相关性,本文采用了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方法进行修正,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二)模型估计结果解释

表3第1列因变量是获得改善卫生设施人口的比例,GINI 系数的回归结果为-0.061,表明随着样本国贫富差距缩小,其获得改善卫生设施人口的比例呈现增长的趋势;第二列因变量是CO 2排放量,GINI 系数的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样本国贫富差距扩大其CO 2的排放量呈增长的趋势;第三列因变量是水资源利用率,GINI 系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样本国贫富差距缩小,其单位水资源生产率呈上升趋势;第四列因变量是大气悬浮颗粒物的密度,GINI 系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样本国贫富差距扩大,其大气悬浮颗粒物密度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在碳排放量居前十的国家的样本中,随着碳排放

表1数据描述统计变量名imp co 2water PM10gdp dft gini urban density right edu str 观测个数454454454486457457486486486456442457均值70.9080.65817.1859.2472.79e+1221.4938.5660.22395.3455.79581.81832.524标准差31.310.40714.3336.673.86e+1218.7511.8420.763110.452.05625.2499.285最小值150.1390.413.7685.55e+10018.316.2031.79313011.956

最大值10020.36361.861501.48e+1389.22174.82392.323380.906910050.216

大国贫富差距的扩大或缩小,其环境质量呈现恶化或改善的变化趋势。

从库兹涅茨曲线走势来

看,碳排放大国获得改善卫生

设施人口的比例随着人均收入

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

升的趋势;碳排放大国CO 2的

排放量、大气悬浮颗粒物的密

度和水资源生产率随着人均收

入的增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

下降的趋势。

城市化的回归系数表明,

随着碳排放大国城市化水平提

高,其水资源利用率、获得改

善卫生设施人口的比例呈上升

趋势;而CO 2的排放量、大气

悬浮颗粒物的密度则呈现下降

趋势,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国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人口密度的回归系数表明,随着碳排放大国人口密度增加,其水资源利用率、获得改善卫生设施人口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CO 2的排放量、大气悬浮颗粒物的密度则呈现上升趋势,表明碳排放大国人口密度越大,环境质量越差。政治权利和教育指数的回归结果表明,随着碳排放大国政治自由度、受教育劳动力比例的提升,其水资源利用率、获得改善卫生设施人口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CO 2的排放量、大气悬浮颗粒物的密度则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碳排放大国政治自由度、受教育劳动力占比越高,其环境质量越好。产业结构的回归系数表明,随着碳排放大国二产比重的提升,其水资源生产率降低,而大气悬浮颗粒物密度、CO 2的排放量呈上升趋势,表明随着碳排放大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该国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但获得卫生设施人口比例随着二产比重的上升而提高,表明发展重工业推动了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质量。

(三)内生性问题

本文经验研究中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为控制面板数据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Arellano &Bover (1995)提出了系统GMM (System GMM )估计方法,该方法将水平回归方程和差分回归方程结合起来进行估计,在这种估计方法中滞后水平作为一阶差分的工具变量,而一阶差分又作为水平变量的工具变量。本文采用系统GMM 方法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任何经济因素变化本身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惯性,前一期结果可能对后一期有一定的影响。一国的环境质量很可能存在滞后效应,引入动态模型滞后项可以较好地控制滞后因素。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形式如下:

POL it =αPOL it -1+β1Y it +β2Y 2it +β3Y 3it +δ1GINI it +δ2EDU it +δ3RIGHT it +λi Z it +μit (2)表2贫富差距影响碳排放大国环境质量的回归结果变量gini gdp gdp2Gdp3urban density right edu str cons 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Number of obs 数据形式GLS 估计IMPR -0.061*1.34e-11***-5.83e-24***6.29e-37***0.753***0.226***0.023**0.213**0.435***-1.289*263.15(0.000)102.66(0.000)361面板数据CO 20.0035**-9.01e-13***2.54e-25***-2.51e-38***-0.004***0.002***-0.057***-0.247**0.0108***1.783**433.57(0.000)105.36(0.000)361面板数据WATER -0.067*-2.17e-14***1.49e-24***-1.61e-37***0.05***0.009***0.591**0.167***-0.352***18.834***672.08(0.000)26.90(0.000)361面板数据PM100.071*-3.20e-11***1.01e-23***-1.07e-36***-0.524***0.06***-10.55***-0.258***0.202***122.81***693.18(0.000)49.93(0.000)361面板数据注:***在10%的水平上显著,**在5%的水平上显著,*在1%的水平上显著,下表同。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优点在于:第一,模型回归过程中可能遗漏的变量大多与环境质量有关,如一个国家的社会管理制度、发展战略等,而这些因素一般随时间变化而影响比较小。取差分后能够消除这些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和个体非观测效应,从而能够部分地解决遗漏变量问题;第二,差分能够消除反向因果关系。本文研究中选择的工具变量是否合适,需经过Sargan 检验,如果接受虚拟假设,则表明模型中工具变量的选择是合适的。选用

系统GMM 方法重新对方程

(1)进行估计,结果见表3。

对比表3和表2的结果

可以发现,回归变量的符

号和显著性在静态回归与

动态回归中保持一致,说

明本文回归分析结论较为

稳健。而静态与动态回归

的不同之处在于:尽管回

归结果的符号一致,系统

GMM 系数估计结果的数值

均小于静态回归结果,这

说明贫富差距对碳排放大国环境质量的影响在不考虑内生性的静态分析中被系统性高估了。

(四)贫富差距的“贸易效应”

根据污染天堂假说,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通常将污染企业转移到环境标准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发展中国家,贫富分化导致这些国家内部的社会阶层利益分化,与国际贸易利益相关的集团游说政府对外资企业和外贸加工企业采取较为宽松的环境保护标准,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建立大量污染企业,并将污染成本转嫁给穷人,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该国环境质量将越差,本文将这种效应称为“贸易效应”。

为了检验贫富差距所产生的“贸易效应”,本文在回归方程(1)的基础上引入外贸依存度变量,根据经济总量大小将碳排放大国划分为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检验这两类经济体的环境质量是否随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而有所差异。利用1960-2013年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数据资料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别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由于回归数据是面板数据,采用HAUSMAN 检验来判断应当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由于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因此回归均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见表4。

引入外贸依存度的回归模型中可能存在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为了克服变量内生性所导致的有偏估计,本文采用系统GMM 方法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系统GMM 估计结果与表4的结果对比可以发现,回归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性在静态回归与动态回归中保持一致,说明利用发展中和发达经济体数据回归分析外贸依存度影响环境

表3贫富差距影响碳排放大国环境质量的回归结果(系统GMM )变量POL (t-1)gini gdp gdp2Gdp3urban density right edu str cons sargan 检验Number of obs 数据形式GMM 估计IMPR 0.956***-0.019*8.23e-13***-2.78e-25***1.84e-38***0.0312***0.013***0.082**0.027**-0.008***2.82*268.598(0.000)361面板数据CO 20.958***0.001**-3.86e-14***1.45e-26***-1.69e-39***-0.0002***0.0001***-0.0001***-0.0004**0.00014***0.062**374.02(0.000)361面板数据WATER 0.979***-0.011*-5.53e-13***4.20e-25***-6.18e-38***0.013***0.0013***0.075**0.0128***-0.024***0.443***443.78(0.000)361面板数据PM100.924***0.0045*2.37e-13***-3.00e-25***5.26e-38***-0.133***-0.001-0.058***-0.013***-0.025***13.45***433.78(0.000)361面板数据

质量的结论较为稳健。

表4外贸依存度影响发展中和发达经济体环境质量的回归结果

变量

dft

gini

gdp

gdp2

Gdp3

urban

density

right

edu

str

cons Number of obs 数据形式

发展中经济体样本的估计

IMPR

10.668***

0.368*

-2.22e-11***

8.21e-24***

-9.89e-37***

1.055***

0.184***

1.936**

0.284**

0.579***

-33.1*

226

面板数据

CO2

.966**

0.003**

-9.15e-13***

2.22e-25***

-1.99e-38***

-0.023***

-0.0007

-0.182***

0.009**

0.011***

1.77**

226

面板数据

WATER

9.84*

-0.214*

-9.78e-12***

2.72e-24***

-2.28e-37***

0.2***

-0.006

0.89**

-0.063***

-0.063***

-9.99***

226

面板数据

PM10

14.01*

0.337*

2.72e-11***

-1.17e-23***

1.45e-36***

-1.586***

0.0188***

-4.54***

-0.336***

0.069***

195.01***

226

面板数据

发达经济体样本的估计

IMPR

0.042***

-0.044*

9.42e-13***

-1.97e-25***

1.36e-38***

-0.098***

0.007***

0.023

0.125**

-0.089***

92.05*

226

面板数据

CO2

-0.008**

0.003**

4.68e-14***

8.28e-27***

-2.2e-39***

0.009***

-0.002***

-0.002

-0.0002**

0.003***

.252**

226

面板数据

WATER

0.377*

-0.236*

-2.40e-11***

8.65e-2***

-8.8e-37***

-0.004***

0.1**

0.776**

0.676***

-0.09***

-48.01***

226

面板数据

PM10

-0.303*

0.294*

1.42e-11***

-2.36e-2***

8.22e-38***

-0.499***

-0.032***

-0.268***

-0.572***

0.015***

127.11***

226

面板数据

表4第1列至第4列是基于发展中经济体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外贸依存的提高或降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在恶化或改善,回归结果证明存在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污染产业的问题,同时发展中经济体贫富差距的变化与环境质量同方向变化,表明在污染产业的国际转移过程中,发展中经济体的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短期利益,倾向于接受发达经济体转移的高污染企业,从而造成发展中经济体外贸依存度越高,这些经济体的CO2排放量越大、大气悬浮颗粒物PM10的密度越高,发展中经济体环境质量在对外开放中呈恶化趋势。但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展中经济体利用其贸易的比较优势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卫生设施,因此,在对外开放中发展中经济体获得卫生设施人口比例也不断提高。

表4第5列至第8列是基于发达经济体数据的回归,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发达经济体CO2排放量、大气悬浮颗粒物PM10密度在下降,水资源生产率、获得卫生设施人口的比例上升,对外贸易改善了发达经济体的环境状况。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了高污染企业,改善了其环境质量。城市化、人口密度、受教育劳动力占比、政治权利和产业结构等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

利用发展中和发达经济体的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的结果证实了贫富差距的“贸易效应”。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达经济体逐步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了高污染企业,而发展中经济体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以富人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攫取了高额利润,并把环境污染的成本转嫁给穷人,造成发展中经济体随着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其环境状况恶化。

(五)贫富差距的“技术偏好效应”

根据技术进步的“需求拉动”假说,企业研发是追求利润的经济活动,受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制约。贫富分化使得一国资本与劳动的利益发生分化,以资本为代表的利益集团通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攫取高额利润,造成经济发展过程中清洁生产技

术需求不足,恶化了该国的环境。与贫富差距小的国家相比,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的资本占总收入的比例越高,清洁技术采用率越低,这类国家的环境质量越差,本文将这种效应称为“技术偏好效应”。为了验证贫富差距所产生的“技术偏好效应”,在计量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环保技术研发投入变量(tec),该变量用可替代能源和核能占能源使用总量的百分比计算。如果该国对环保技术研发投入较多,则该国可替代能源和核能占能源使用总量的比例较高;反之,如果一国贫富差距过大,既得利益集团将阻止为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环保技术研发投入,导致该国可替代能源和核能占能源使用总量的比例较低。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将所研究的碳排放大国按照2013年的GINI系数值进行分类,GINI系数值大于0.4的中国、巴西、印度、南非、俄罗斯和美国,被列为贫富差距较大的经济体;GINI系数值小于0.4的日本、加拿大、欧盟和印尼,被列为贫富差距较小的经济体。回归数据为面板数据,经HAUSMAN检验可知,回归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针对该回归模型中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同样采用系统GMM方法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回归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性在静态回归与动态回归中保持一致。结果见表5。

表5第1列和第2列是基于贫富差距较大样本的回归,表明随着环保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贫富差距较大经济体的CO2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悬浮颗粒PM10密度都呈增长的趋势,即贫富差距较大经济体的环境质量并未随着环保研发投入的增加而改善,这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说。即由于贫富差距过大造成这类经济体的既得利益集团在生产技术偏好上,不是选择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技术,而是选择能够给其带来巨额短期利润的技术,导致这类经济体的绿色环保技术利用率过低,经济短期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因此,贫富差距越大的经济体,往往选择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技术,在经济短期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验证了贫富差距的“技术偏好效应”。

表5第3列和第4列是基于贫富差距较小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随着环保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贫富差距较小经济体的CO2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悬浮颗粒PM10密度都呈下降趋势,即贫富差距较

小经济体的环境质量随着环保研发投入的增加而显著改善。贫富差距较小经济体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环保研发技术较为发达,环保制度较为完善,环保技术研发投入较高,这类经济体的政府通常能够兼顾经济增长效率和环境保护,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间接验证了贫富差距能够影响政府的环保技术研发投入决策,表5环保技术影响贫富差距较大和较小经济体环境质

量的回归结果

验证了贫富差距的“技术偏好效应”。

四、研究结论及对策

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各种解释及对策,虽然这些解释各有侧重,但都忽视了可能影响环境恶化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贫富分化。尤其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环境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历程,环境保护政策相对科学民主,而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贫富分化严重,其环境保护决策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

为分析贫富差距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本文选择碳排放量居前十的国家作为分析样本,运用1960-2013年世界银行数据库的资料,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经验分析发现,随着碳排放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或缩小,其环境质量呈现恶化或改善的发展趋势。发展中经济体环境质量随着外贸依存度的提高而恶化,而发达经济体环境质量随着外贸依存度的提高而改善,存在贫富差距的“贸易效应”;贫富差距较大经济体的环境质量并未随着环保研发投入的增加而改善,而贫富差距较小经济体的环境质量随着环保研发投入的增加而改善,存在贫富差距的“技术偏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大的贫富分化导致各阶层间的利益分化,既得利益者通过各种途径向穷人转嫁污染成本,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因此,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环境保护的经验,中国未来的环境政策目标应将改善环境质量与缩小贫富差距结合。

[参考文献]

陈华文、刘康兵,(2004)“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陈石清、蔡珞珈,(2007)“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其在中国的检验,”《生态经济》第9期。

贺仁飞等,(2012)“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收入和碳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资源科学》第6期。

刘渝琳、温怀德,(2007)“经济增长下的FDI、环境污染损失与人力资本”,《世界经济研究》第11期。

钱志权、杨来科、林基,(2014)“东亚生产网络,产业内贸易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中国与东亚经济体间面板数据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第4期。

王奇、刘巧玲、刘勇,(2013)“国际贸易对污染-收入关系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国家SO2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4期。

肖容、李阳阳,(2013)“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与碳排放的关系,”《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第1期。

张友国,(2010)“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经济研究》第4期。

钟茂初、赵志勇,(2013)“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加剧环境破坏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经济经纬》第3期。

Andreoni,Levinson,(2001)“The Simple Analytic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2,269-286.

Baumol,W.,and W.Oates,(1998)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imeli,Braden,(2002)“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nd Optimal Growth,”Working Paper,Colum-bia University.

Eskeland,G,and E.Harrison,(2003)“Moving to Greener Pastures?Multinationals and 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70,1-23.

Friedl,B.,Getzner,M.,(2003)“Determinants of CO2Emissions in a Mall Open Economy,”Ecological Eco-nomics45,133-148.

Hall,NoahD,(2008)“Political Externalities,Federalism and a Proposal for an Interstat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olicy,”Harvard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1,49-94.

Liang, F.,(2006)“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rm the Host Country`s Environment?”Mimeo,Hass School of Business,UC Berkeley.

Lindmark,(2002)“An EKC-Patter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echnology Fuel Price sand Growth in Sweden1870-1997,”Ecological Economics4,333-347.

Minihan,E.S.,Wu,Z.P.(2012)“Economic Structure and Strategies for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Ener-gy Economics.

Ravallion H,HELL.M JALAN J,(2010)“A Less Poor World,but a Hotter One?Carbon Emissions,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Oxford Economic Working Paper。

Wayne,B,and R.Shadbegian,(2002)“When Do Firms Shift Production Across States to Avoi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NBER Working Papers,No.8705.

Yan yunfeng,Yang Lakie,(2010)“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A Case Study of CO2 Emissions,”Energy Policy.

(责任编辑蒋荣兵)Wealth Gap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 Analy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Developing Economies and Developed Economies

HAN Jia–bin HAN Meng–ying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the“interna-tional trade effect”and the“technology preference effect”where the wealth gap results from affect environmental quality.Based on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 Database from1960to2013,this paper conducts a panel model of sample countries with the top ten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world to solve the endoge-nous problem that may exist in the model through system GMM estimation. With the wealth gap between the carbon powers expanding or narrowing,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correspondingly deteriorating or improving.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eteriorat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ts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while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mprov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ts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The trade effect of the wealth gap is proved.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ountries with a wider wealth gap does not improve with the increase of R&D invest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ut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countries with a narrower wealth gap increases with bet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ore R&D investment.The“preference effect of technology”of the wealth gap is also proved.Th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narrowing the wealth gap should be introduced as a measur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system,and reducing the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combined to serve the purpose.

Keywords:Wealth gap;Trade effect;Technology preference effec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建筑 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 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

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 三、土壤污染 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

中文版--Corporate Governance in Emerging Economies(新兴经济体中的公司治理)-翻译

摘要 在处理发达经济体的大多数研究中,委托-代理冲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冲突,而是被确认为新兴经济体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主要是由于股权集中、家族制和控制范围广、企业集团结构、中小股东法律保护薄弱等原因造成的。这种委托-代理冲突改变了公司治理过程的动态,反过来,需要采取与处理委托-代理冲突不同的补救措施。本文从战略、金融、经济学等角度对委托—代理冲突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综合,着重分析了委托—代理冲突的制度前因和组织后果。由此产生的集成提供了一个基础,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建立。 介绍 研究人员日益认识到,没有一个单一的机构模型能够充分地描述所有国家背景下的公司治理(La Porta等人,1997,1998;Lubatkin等人,2005a)。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是发达经济体(主要是美国和联合王国)的产物,其中体制环境有助于相对有效地执行长臂机构合同(Peng,2003)。在发达经济体,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常常是分离的,法律机制保护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受到极大关注的治理冲突是所有者(委托人)和管理者(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PA)冲突(Jensen 和Meckl)。ING,1976)。然而,在新兴经济体,体制环境使得执行机构合同成本更高,问题也更大(.,1990;Wright等人,2005)。这导致集中的企业所有权的盛行(DHARWADKAR等,2000)。所有权集中,加上缺乏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导致控制股东和少数股东之间的冲突更加频繁(Morck等人,2005)。这导致了对公司治理的新视角的发展,该视角关注公司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冲突。这种模式被称为公司治理的主体-主体(PP)模式,它集中于公司的控制股东和少数股东之间的冲突(参见Dharwadkar等人,2000)。 (出现的问题,委托和代理委托和委托也就是大股东和少数股东)PP冲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控制集中,对少数股东的体制保护不力,以及治理薄弱的指标,例如公开交易的公司较少(La Porta等人,1997),公司估值较低(Claessens等人,2002;La Porta等人,2002;Lins,20)。03、较低的股息支付水平(La Porta等人,2000年)、较少的股价信息(Morck等人,2000年)、低效率战略(Filatotchev等人,2003年;Wurgler,2000年)、较少的创新投资(Morck等人,2005年),以及,在许多情况下征用少数股权。ERS(CalsEs等人,2000;FasCIO 等人,2001;约翰逊等人,2000 B;MITTN,2002)。在过去的十年中,金融和经济学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詹森和梅克林(1976)的PA冲突概念不能解释支配新兴经济体的PP冲突的现实。在新兴经济体,许多经历PP冲突的公司可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看法重点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看法 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一件近来中国一直在声称的“比较重大”的事件,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很快。已经超过日本,并远远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但是我想不通我国的人均收入比人家低好几倍,怎么能称之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呢。而且我们中国国家面积广大,幅员辽阔,人口有那么多,按理说总量成为第一页没什么大不了的,本来国力富强的话,就必须会有这样的结果,但是目前来说虽然已经跃居第二位了,还会有可能成为第一位,但是一旦人均了算,我们和那些发达国家是无法比及的,所以这很明显,我们需要认识到真正的东西。 “中国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份联合国最新报告表示,中国将在帮助本地区实现从“经济恢复”到促成长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上扮演重要角色。报告强调,中国应在促进“绿色技术发展”和引导“国内生产和消费朝着可持续性道路发展”上发挥领导作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黄益平表示:“中国出口在2008年初时同比增幅是20%~30%,而2009年年初却同比下降了20%,前后共相差40个百分点。所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还是有较大冲击的。”不过,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且从出口、工业生产、投资和消费等各方面来看,经济回暖势头都相当显著。 从某个层面上来讲,我们国家的实力确实增加的很多了,纵观历史,我国也是历经很多的波折,各种战争,各种事件,都严重的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进步,从我们国家正式地开始搞经济建设,和平地发展国内实力也不过就是近30、40年的事,从一个经济很低迷的状态迅速的发展,迅速的建设,直到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成绩,所以外国都很明显的察觉到了这一威胁的势力,那么这样大量的新闻的涌入,对目前信息爆炸的我们来讲很可能是一种谋划。 但是中国现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所需承担的责任应低于发达国家。故意将我国夸大、浮夸是西方国家惯用的手段,目的是将我国提高到发达国家的行列。并予以施压和约束。有的人是这么想的,不排除有这样的情况的存在,毕竟我们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1、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的决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市场失灵、政策失误、科学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对策:1、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达成了共识。2、形成了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a.以经济手段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判断环境政策的效果。b.以行政手段推进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c.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类行为,确立公民的环境权益和企业的环境责任,保障环境保护的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d.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3、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战略。 2、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律体系的形成。 1、197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 2、从1989年修改颁布《环境保护法》到1999年修改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改革完善时期。期间在水土保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了新的法律并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 3、从2000年修改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强化时期。期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域管理使用法》、《可再生能源法》等。 3、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的,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也称环境利用关系)的法律关系总称。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涵: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人类在从事环境利用行为中形成的环境利用关系。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资源,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破坏。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范畴既包含直接确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与资源行为准则的法律规范,也包括其他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控制的是可实现预见的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 4、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民法的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民法的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专门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出现之前,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依靠民事侵权救济制度加以解决。2、民法中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如人身权、财产权是环境污染受害人寻求救济的权利依据。3、民法物权制度、相邻权制度对自然环境要素的保护、公众环境权益的维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区别:1、公私法属性不同。民法对环境的保护属于私法的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则更多地运用公法的手段对环境加以保护。2、民法对环境的保护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且更侧重与事前预防。3、民法对环境受害者的救济是个案救济,侧重于对个人利益或者私益的维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则更倾向于对环境整体的保护,侧重于对环境公共利益的维护。 5、试述“三同时”制度的内容。 “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同时设计,即在对有关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设计程序进行,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审制度,并且环境保护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2、同时施工,即建设项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施工。3、同时投产并使用,即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相应的合格证后方可正式投产使用。正式投产使用后,非经审批部门的许可,该环境保护设施不得停止运营。 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的治理、恢复与补

重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

重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 在过去二十年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实现了良好的增长。但很多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尚未赶上发达经济体。 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速,要使当前生活水平方面的收入差距缩小一半,一个典型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需要50年和90年以上的时间。 2019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第三章的研究发现,若在六个领域同时推行重大改革——国内金融、外部金融、贸易、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治理,一般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生活水平向发达经济体趋同的速度能加快一倍。这能在未来六年中使产出水平提高7%以上。 更大的改革空间 改变政府运作方式的政策——即结构性改革——很难衡量,因为这些改革涉及难以量化的政策或问题,如就业保护立法或国内银行体系的监督质量。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建立了一个全面的数据库,涵盖国内和外部金融、贸易、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结构性规章。相关数据覆盖了90个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过去四十年的大规模样本。在五个指标的基础上,我们加入了世界治理

指标中的治理质量(例如,国家如何控制腐败)。 新指标显示,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更重要的是)九十年代的大规模改革浪潮以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改革步伐在21世纪初有所放缓,尤其是在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虽然这种放缓反映了发达经济体上一代的改革,但继续推进改革仍有充足的空间,尤其是在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中东和北非以及亚太地区。 改革能提振增长和改善生活水平 基于我们对48个现在和以前的新兴市场和20个发展中经济体改革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改革能带来显著成效。不过,改革见效需要时间,且不同类型规章的改革效果存在差异。例如,与1992年埃及类似规模的国内金融改革在实施后的六年中使产出平均增长约2%。反腐措施的效果比较类似,短期内比较显著,中期内稳定在约2%。在其他四个改革领域,外部金融、贸易、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改革六年后的产出增长约为1%。 对于一般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研究结果表明,若在本章考虑的六个领域同时推行重大改革,未来六年中产出增长将超过7%。这将使人均GDP年增速提高约1个百分点,使收入向发达经济体趋同的平均速度加快一倍。基于模型的分析(捕捉改革更长期的效果并揭示改革影响经济活动的渠道)表明,从更长

大数据告诉你,中国实体经济到底有多惨!

大数据告诉你,中国实体经济到底有多惨! 中国实体经济形势不好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讲得 大家都听厌了。但是中国实体经济具体有多严峻?数据摆在这里一看,你就会发现,出口、消费和投资三驾马车,在拉动实体经济方面,都慢慢靠不住了。这三个出路,都越来越不好走了。 具体原因,一是原材料、人工、能源等成本上涨,压缩利润 空间;是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上升,制造业纷纷外逃; 三是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投资增速减缓;四是民众消费意愿不 足,内需不振。 出口下垂】先说中国的出口形势,这几年来出口增速一直在减 缓,有很多月份出口甚至出现了环比负增长。 整体出口的疲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本来最近几年全 球化过程遭遇挫折,国际贸易就有所停滞。中国制造业的高 成本也导致了产品成本上涨,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削弱。首 先,最近一年汇率的增长,从去年人民币兑美元位于 6.9:1 的低位重新涨到了今年6.6:1 的高位,对中国的出口很不利。 其次,今年以来原材料成本一直在上涨,而且涨势较快。衡 量原材料价格的工业企业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PPIRM )今年增长很迅猛,多个月同比增长率保持在8%

以上。具体体现在工业原材料上,则是生产原料如铜从7月份以来,从最开始的45000 元/吨涨至53000 元/吨;包装原 材料如瓦楞纸由2016 年10 月14 日的3105 元/吨涨至现在5300 元/吨以上。实际上,中国的实体经济经历了全面的成 本上升。2016 年全国实体经济企业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 7.21%,用地及房租成本同比上升9.7%,用电成本同比增长2.91%,用工成本同比增长6.84%,而营业收入的增速仅为 2.04%,营收根本赶不上各项成本的增长,利润空间持续被 压缩。 所以就有了最近几年的实体经济外迁潮:2014 年,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成立新工厂,最近几年福耀玻璃在海外累计投资将近12 亿美元;富士康预计将在印度建厂,投资50 亿 美元;2017年初希捷苏州工厂关停... 这个名单还能继续列 去。 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劳动力成本更低,美国在税收、能源成步步被蚕食,制造业往外流失的趋势似乎不可阻挡。 本更低而且更靠近市场,中国崛起路上的出口成本优势在 消费不举】刚才说企业用工成本增长了,那么是不是工资高了,老百姓就有钱消费,刺激消费,经济不就好起来了吗?让我们看看人均收入和消费的这张图吧。 可以看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在稳步增长的,今年前三季度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论述环境问题地成因与对策. 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地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地决策人物忽视或低估环境破坏给社会造成地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市场失灵、政策失误、科学不确定性和国际贸易地影响是环境问题产生地具体原因.对策:、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地影响达成了共识.、形成了环境保护地可行措施:.以经济手段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地认识,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判断环境政策地效果..以行政手段推进环境管理政策,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地开发利用..以法律手段规范人类行为,确立公民地环境权益和企业地环境责任,保障环境保护地经济、行政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以科学技术地进步为基础,提高自然资源和能量地利用率,减少污染物地产生.、确立了环境保护地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地思想和战略. 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地形成. 、年制定地<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地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开始建立.、从年修改颁布《环境保护法》到年修改颁布《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地改革完善时期.期间在水土保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了新地法律并修改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从年修改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至今,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地强化时期.期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域管理使用法》、《可再生能源法》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内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为目地,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也称环境利用关系)地法律关系总称.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调整对象是人类在从事环境利用行为中形成地环境利用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目地是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地环境与资源,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地范畴既包含直接确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与资源行为准则地法律规范,也包括其他部门法中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地法律规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控制地是可实现预见地人为原因导致地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试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民法地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民法地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专门地环境污染防治法出现之前,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依靠民事侵权救济制度加以解决.、民法中有关民事权利地规定如人身权、财产权是环境污染受害人寻求救济地权利依据.、民法物权制度、相邻权制度对自然环境要素地保护、公众环境权益地维护也起到了一定地作用.区别:、公私法属性不同.民法对环境地保护属于私法地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则更多地运用公法地手段对环境加以保护.、民法对环境地保护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且更侧重与事前预防.、民法对环境受害者地救济是个案救济,侧重于对个人利益或者私益地维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污染地预防和治理则更倾向于对环境整体地保护,侧重于对环境公共利益地维护.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试述“三同时”制度地内容. “三同时”制度地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同时设计,即在对有关建设项目地主体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地设计程序进行,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地编审制度,并且环境保护地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设计.、同时施工,即建设项目中有关环境保护地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施工.、同时投产并使用,即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地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相应地合格证后方可正式投产使用.正式投产使用后,非经审批部门地许可,该环境保护设施不得停止运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全真模拟: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全真模拟: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题本: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令人炫目的发展之后,在2010年的第二季度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历史性的进步。但是,对于一个拥有超过13亿国民的世界第一大人口国来讲,任何总量经过13亿分母一除,平均数都会变得很小。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怀着敬畏之心,以理性的心态看待GDP赶超日本的现实。 第一,GDP总量超过日本,人均GDP靠后,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第二,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发展结构中的产业结构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标志着中国依然是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第三,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公共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社会保障任务艰巨。 第四,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出口中消耗资源和人力的货物贸易比重大,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服务贸易比重小。 第五,从收入分配结构看,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严重,两头大中间小的分配格局,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综上所述,中国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只是一种总量上的超越。我们的综合国力、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和谐,依然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依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转变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放弃过去那种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执政理念,从数字的增长转变为实力的增长,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从“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的发展目标,中国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 点击查看更多面试辅导 更多信息关注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环境污染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一、海洋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 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我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我国沿海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主要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 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浅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新常态下,需要建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观,基于现状的反思及正确的行动指南。【关键词】对立与统一共识到共生现状与出路方法与措施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发展动力从要素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各类风险在不同国家和市场快速传递,交叉蔓延。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对立与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从哲学高度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而且在不同形势下对立与统一的结构是变化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两者矛盾稍小一些,因为在早期阶段经济规模小、环境容量大,在后期阶段经济实力强、治理力度大,这两种情况下,环境与经济都容易相处,统一性大于对立性。而在这两个阶段之间的中间阶段,环境压力大而经济实力没有达到足够强,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最为突出,两者处在相持或双双受阻的困境之中,对立性大于统一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这种困境向后期过渡的阶段。中国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稀缺性认识严重不足。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定范围,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重经济发展,轻资源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等思想依然顽固地存在于部分国人头脑中。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以GDP 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无疑加速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越发严重,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后果出现。 二、共识到共生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我国,近年来,包括中东部地区以及华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并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趋势。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发的灾难。 全球化的发展诱使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方面日益趋同,实施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每一个国家在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和领土安全方面必须以其它国家的安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一种具有内在紧密关联、彼此具有相互构成性因素的理念——即相互依存的“共生”。共生是不同生物和人类的共生单元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彼此互惠、相互依赖的关系;共生双方或多方通过这种关系获得发展,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呈现出新面貌,城市的环境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普遍呈现恢复态势。但也应该看到,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各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农村的环境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 takes on a new aspec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city demonstrates resumptive momentu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But we should see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countrysid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 with the steady improv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All kinds of problems of pollution and ecologic interlace with one another, ecological damage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faces hard blow,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健康能否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剂量、作用时间、环境条件、健康状况和易感性特征等。 (一)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 (二)剂量或强度 1.有害元素和非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因环境污染而进入人体的剂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异常反应,甚至进一步发展成疾病,对于这类元素主要是研究制订其最高容许量的问题,如环境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2.必需元素这种元素的剂量-反应关系较为更杂,一方面环境中这种必需元素的含量过少,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时,会使人体的某些功能发生障碍形成一系列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如果环境中这种元素的含量过多,也会引起程度不同的中毒性病变。 因此,对于这类元素不仅要研究和制订环境中最高容许浓度,而且要研究和制订最低供应量的问题。(三)作用时间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受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四)健康效应谱与敏感人群 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人群健康效应,由人体负荷增加到患病、死亡这样一个金字塔的人群健康效应谱所组成,如下图。 图: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金字塔形分布 从人群健康效应谱上可以看到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尽管多数人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呈现出轻度的生理负荷增加和代偿功能状态,但仍有少数人处于病理性变化,即疾病状态甚至出现死亡。通常把这类易受环境损伤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易感人群)。 机体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反应与人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状态、遗传因素等有关,有些还与性别、年龄有关。在多起急性环境污染事件中,老、幼、病人出现病理性改变,症状加重,甚至死亡的人数比普通人群多,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期间,年龄在45岁以上的居民死亡人数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婴儿死亡数比平时也增加了1倍,在4000名死亡者中,80%名以上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病患。

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探讨 中国一直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的争议。中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足,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等等因素阻碍了中国政府有效地寻求一个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适当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之后评述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中形成的污染原因。最后,本文结合所学的财政学专业知识研究了促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求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1、能源污染。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重工业发展为核心进行的,而重工业企业为追求生产数量与规模,多数采取低能源成本的生产方式,对能源的使用不彻底,也没有配套的除污设施,企业的生产行为就象是在进行一次次的能源浪费,使得能源资源本不富饶的中国面临更多资源保护与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 2、大气污染。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资源仍然是煤,中国是世界煤消费最大国,同时还是世界原油消费第二大国。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破坏性影响。 3、水污染。中国城镇供水面临很多的问题,据统计,在660个大中型城市中,约有400个已存的各种各样的水问题;有1/4已达到警界标准。地下水资源已被渐渐污染,还有20%的水资源已无法再生为清洁水。而这所有的水问题都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劳动力污染。企业大规模的生产必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种对劳动力的需要似乎与环境保护没有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重工业生产的产品多为非技术型产品,其生产岗位对劳动力没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浪费较大。但是由于这些劳动力密集的工业还可以减少国家的就业压力,因而其环境污染问题更易被忽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自然退居经济发展之后,使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面临更多来自经济发展需求的压力。此外,在改革进程中。由于政府已经逐步

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9月4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面向全球发布了《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对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全面的量化分析,并对各国的未来经济走势给予了进一步预测和判断。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说:“紧张的全球地缘形势,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以及财务状况可能出现的紧缩,都会给前途未卜的暂时性复苏带来风险,这就需要结构性改革,以确保更加可持续且具有包容性的增长。”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沙维尔·萨拉-伊-马丁(Xavier Sala-i-Martin)补充道:“全球经济衰退之后的几年,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近,我们看到这种特征消失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差距,这种差距存在于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内部的高增长与低增长经济体之间。在这一点上,能够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的显著特点是,它们有能力通过结构改革来获得竞争力。” 《报告》指出,尽管不同发达经济体之间仍有差异,但相较于过去几年发达经济体总体上面临更好的增长前景,而新兴经济体则面对更为温和的增长态势。美国的复苏得到了良好的出口与就业指数的支撑,欧洲的经济形势在内部出现分化,中国则继续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 《报告》显示,中国、日本和东南亚最大的五个经济体取得了积极进步,进一步拉大了东盟和南亚的竞争力差距。《报告》同时指出,在采纳并落实长期经济增长所必须的结构改革方面,进展尚有不足。在决定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方面,创新、人才开发和制度保障继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是《报告》最受关注的内容。今年进入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世界经济体前三名的美、中、日的国家竞争力如何?欧洲、亚洲以及金砖国家的排名又如何? 欧洲:瑞士连续6年排第一,前十位中欧洲国家占六席 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前十名依然是去年的10个国家或地区。瑞士连续6年拔得头筹,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继续保持了强有力的竞争力水平,在前十名中占据六席。 瑞士排名第1,芬兰第4,德国下降一位到第5,荷兰、英国与瑞典分居第8到第10位。 出色的学术机构,在研发领域的高投入,以及科研与商业的紧密关联使得瑞士具有一流的创新能力;瑞士劳动力市场平衡劳工权益与雇主需求的能力也位居世界第一。此外,瑞

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原因及对策

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 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存在问题如下: (一)环境破坏在有些地方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监管不力,有的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违法违规批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有的地方对应该关闭的污染企业下不了决心,动不了手,甚至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还有的地方环境执法受到阻碍,使 一些园区和企业环境监管处于失控状态。 (二)环境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少原创性的开发,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薄弱。我国大部分农村缺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废水、废气、固废(含危废) 没有相应的处理设施或管理措施,污染环境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 二、原因 (一)、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科研、设计力量薄弱,尚未形成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 业机会的优势环保骨干企业队伍。 (三)、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 机制和手段不足。 (四)、监管、处理、打击、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三、对策 (一)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形成群众、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内部以及新闻媒体等多渠道的、多层 次的监管机制,使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各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 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 (三)促进环境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 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 (四)做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立“三废”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五)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和监督工作。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论赛重点

辩论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应何者优先? 正方:环境保护应优先于经济发展 反方:经济发展应优先于环境保护 反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 我们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 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 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正方一辩陈述本方观点: 经济发展是指社会能够提供丰裕的商品来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 , 环境保护则是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保护生态平衡。经济要发展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厂房与原材料来保障商品的供应——那便存在一个问题:自然分给人类的土地与原材料是有限 , 经济优先发展就一定会侵占原本不属于人类的自然资源。 二辩手盘问 :请问对方一辩,经济是一时之事,环境是万代之事,哪个重要? 经济发展慢了,人们还可以吃到饭,环境没了,还能生存吗? 反方一辩:不好意思对方辩友, 恐怕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优先权。并不是说 经济优先就不搞环保了, 只是环保处于较次的位置, 跟中国现状一样, 政策虽然说要重视环保, 但一般县区还是经济发展优先的, 也就有资本的大城市才比较重视搞环保,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正方二辩:请问正方三辩, 如果发展经济优先的话, 很可能造成环境成本大于经 济效益的情况,这样的经济是发展还是倒退? 反方三辩:这种情况确实有存在, 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各个行业情况不同, 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但按你的意思,这种情况下经济效益是负的, 那我们改行环境保护优先,就能转亏为盈?我不这么觉得。 反方四辩补充发言 :

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权力的转换”就发生在明天(9月29日),但这可能只是一个数字游戏。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9月27日电据《瑞典日报》消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居第二。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周一将出现权力的转变。经济实力将带来政治的影响力。 消息称,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功让人刮目相看。最近三十年的每年经济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左右。 十三年前,中国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四年前,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周一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国。 瑞典北欧斯安银行经济部门主任博格奎斯特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即购买力平价计算。如果以名义GDP(也称现价GDP)算法,中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不过很多人认为,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的算法更为公平。 美国自从1872年以来作为世界最大经济国的地位,在一百四十多年后被中国代替了。但是从历史长河中看,从14世纪开始三百多年里,中国也曾是世界的最大经济体。 现在中国再一次成为最大经济国,这对在国际组织上的权力制衡和话语权的分配尤其重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关于话语权分配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久。当现在中国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后,会为之带来政治的权力。 博格奎斯特表示,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一直强调和推动要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的话语权。新兴国家已经批判了该组织对发达国家,如希腊,葡萄牙进行经济支援。如果中国能够得到更多的影响力,将会改变现在的情况。权力的制衡也将出现变化。 博格奎斯特继续称,他猜测中国对于自己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感受应是喜忧参半。他说,一方面中国希望得到世界的肯定。另一方面,中国可能又会担忧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但是,瑞典北欧斯安银行驻上海办事处负责人海內勒则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基调是发展经济,但是不为世界带来动荡。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将会出现变化。 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徘徊在每年百分之七左右。虽然较之几年前,增长率略微下降,但是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正在走向成熟。瑞典北欧斯安银行对中国未来经济的预测是,增长率会再下降一个台阶,预计2020年会在百分之五左右。中国将继续拉大和美国之间的差距,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动荡。 博格奎斯特最后总结,如果没有不可预测的情况发生,我估计未来几年中国将会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杆位。长期的看,也许印度或者印尼会有可能挑战中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但是,我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很有可能会超越美国曾创下的一百四十年的纪录。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呈现出新面貌,城市的环境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普遍呈现恢复态势。但也应该看到,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各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农村的环境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英文摘要】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 takes on a new aspec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city demonstrates resumptive momentu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But we should see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countrysid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 with the steady improv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 All kinds of problems of pollution and ecologic interlace with one another, ecological damage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faces hard blow, and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suffer huge damage. It is time to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countryside without delay. 【关键词】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生态农业 【英文关键词】country environment;non-point pollutio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正在逐步的以隐蔽或公开的方式遭受破坏。 一、我国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同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一样,农村环境问题也处于某种弱势。由于城乡差距大以及政府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保护上,导致农村的环境问题比城市更加突出和严重。城市的生活垃圾大多能够通过收集、集中焚烧、填埋等得到无害化处理,而对于大多数的农村,这只是一种奢望。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正在逐步瓦解着中国农业的基础条件,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一定的混乱。我们经常自豪地声称,我们以占世界不到7%的土地养育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这当然是个奇迹,但这个奇迹的后面却隐藏着巨大的生态危机。这个危机就是,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正在急速退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水污染日益严重,对农民身体和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 “60年代饮用灌溉,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水质变坏,现在是黑臭难耐。”这是农村水环境变化的真实写照。我国目前近3亿农民都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中一些地区农村饮用水存在高氟、高砷、苦涩、污染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长期饮用这样的水,将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根据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