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5个物理实验 实验步骤教学文案

初中15个物理实验  实验步骤教学文案
初中15个物理实验  实验步骤教学文案

初中15个物理实验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课程

、声音的特性 【提出问题】 1、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声音中,有的听起来很尖、很刺耳,而有的听起来却很粗、很浑厚。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实际就是指音调的高低。既然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又为什么会造成音调有高有低呢?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相同物体也能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那么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或假设】 1、声音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 物体的振动有两个参数:振幅和频率。振幅是指物体在一次振动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频率是指物体一秒钟内振动的次数。所以音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应该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为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们可以利用一把钢尺按在桌子边沿,使它一端悬空,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子边的长度来改变它振动的频率,并保证前后振动时振幅基本相同,观察声音的音调是否发生变化。 在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时,我们可以借助音叉来进行,通过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来观察音叉振幅的大小。但由于音叉的振幅较小,不便观察,我们可以利用乒乓球来放大其振幅。 所需器材:课桌、钢尺(或锯条)、铁架台、乒乓球(或泡沫小球)、细线、音叉【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一)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如图1-1那样,将一把钢尺(或锯条)紧紧按在桌子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子边沿。用手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振动频率)。 2、使钢尺伸出桌子边沿的长度增加或减小,再次拨动钢尺,且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与上面的相同,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同时注意听声音的音调变化。 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1中。 表1 (二)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 1、如图1-2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或泡沫小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改变音叉发声的响度,再将发声的音叉快速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再根据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来推断音叉振幅的变化。 3、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于表2中。 表2

最新初中15个物理实验汇总

初中15个物理实验汇总!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思考题 1.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的功,都可用公式V W C T =?计算,那两种过程所做的 功是否一样? 2.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一定量氢气和氧气从四种不同的途径生成水:(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爆鸣反应,(3)氢氧热爆炸,(4)氢氧燃料电池。在所有反应过程中,保持反应方程式的始态和终态都相同,请问这四种变化途径的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值是否相同? 3. 在298 K ,101.3 kPa 压力下,一杯水蒸发为同温、同压的气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试将它设计成可逆过程。 二、填空题 1. 封闭系统由某一始态出发,经历一循环过程,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Q 与W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 Q 与W 的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系统的宏观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凡与系统物质的量成正比的物理量均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300K 的常压下,2mol 的某固体物质完全升华过程的体积功_________e W =。 5. 某化学反应:A(l) + 0.5B(g) → C(g)在500K 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进度为1mol 时放热10k J ,若反应在同样温度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进度为1mol 时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已知水在100℃的摩尔蒸发焓40.668ap m H ν?=kJ·mol -1,1mol 水蒸气在100℃、101.325kPa 条件下凝结为液体水,此过程的_______Q =;_____W =;_____U ?=;_____H ?=。 7. 一定量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某过程的()20pV ?=k J ,则此过程的_____U ?=;_____H ?=。 8. 一定量理想气体,恒压下体积工随温度的变化率____________e p W T δ??= ????。 9. 封闭系统过程的H U ?=?的条件:(1) 对于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过程,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有理想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其条件是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试题(卷)精选1

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试题精选 第一组试题:(每位选手都有100分的基础分) 1.(共3个小题,每个小题有两问,答对了加10分,答错了不扣分,满分60分。) (1)实验员的展演有两处操作错误,请将错误简单写在答题卡上。(限时40秒钟)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内经。 错误1:实验前未对游标卡尺进行调零; 错误2:读数前未固定游标上的螺母。(事先未固定螺母即读数:19.1mm) (2)讲台上(或屏幕上)是平面镜成像实验装置,在玻璃板前后各竖直放置一段相同长度的蜡烛A和B,前面蜡烛A是点燃的,请在答题卡上简单回答以下问题(限时20秒钟): ①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都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是什么原因?玻璃与桌面不垂直;不合理。 ②解决了上面问题后,找出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位置,并分别测出A的物距为80cm,A的像距为80.1 cm,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平面镜成像中,像距与物距相等”,这是否合理? (3)讲台上(或屏幕上)是奥斯特实验装置。请问(限时20秒钟):

①为效果更好,图中的直导线应该() A.南北方向放置 B.东西方向放置 ②为了使学生观察清楚,通电后磁针能静止在通电直导线该处合磁场的位置,电路中应该串联1个() A.“2A,50Ω”的滑动变阻器 B.“12V,50W的灯泡” 2.(共2个小题,每答对一问加10分,答错一问扣10分,满分90分。最好屏幕出示,以便控制时间。) (1)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约8Ω电阻的阻值。请观察实验员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操作过程,将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找出来。(在竖直放置的示教板上演示;答题限时3分钟。) 错误1:电流应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或电流表的正接线柱应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错误2: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错误3:滑动变阻器不应将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 错误4:电压表不应与串联的电源与开关并联; 错误5:电压表不应选用大量程。 (2)某同学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金属圆柱体的密度。 请观察实验员测量圆柱体密度的实验操作过程,并将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找出来。(答题限时2分钟。) 错误1:天平横梁未调平衡,即开始测量; 错误2:应该用镊子移动游码; 错误3:横梁稳定在水平位置或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时再读数。(圆柱体的质量错误读数:83.7克)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一、实验题目:《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亲自实验,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方向,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知道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 3、体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认识浮力,二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其基本思路是:从学生纸船比赛开始,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后教师引导分析,认识浮力的存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意识。 四、实验方法和原理: 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在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保持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改变液

体的密度。原理是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拉力、浮力与重力平衡,即F+F浮=G。 五、实验器材:纸船、沙子、石块、细线、水、鸡蛋、食盐、水槽、外型完全相同的铁、铝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六、实验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1、将纸船放入水槽中,待纸船静止后,提出问题:(1)纸船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因为乒纸船受到水的浮力)(2)试分析它的受力情况(纸船受到重力和浮力这对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平衡力的角度推理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将小石块投入水中,小石块沉下。提出问题:(1)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吗?给你一弹簧测力计,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思考、讨论以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启发学生:用弹簧秤先测出石块的重量,然后用弹簧秤拉着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读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在上面的实验中,石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浮力大小怎么计算?(3)由上面的实验,你能否想出一个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二)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 1、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比赛:让学生用自制的纸船装沙,看谁的船装得多?(2)向水中按矿泉

初中物理实验分类

初中物理实验分类 ㈠测量型实验 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 ⑴用刻度尺测长度, ⑵用秒表测时间, 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 ⑷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 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⑺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⑻用电流表测电流, ⑼用电压表测电压, ⑽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

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 2. 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 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 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 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 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 s/t, 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 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F·S及二力平衡, 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

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 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 t。 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 ㈡探究型实验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所以现行各种教材中探究型的课题每个章节都有渗透。探究型试题也已成为当今中考必考类型试题,而且这类试题大都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实际。初中物理探究型实验一般按教材内和教材外分为两类。 1.不同版本的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 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一、力学 基础性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 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 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 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计算出物体 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 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初中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复习过程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评分标准 一、试题及考试要求 考题一、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 考试要求:(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并记录;(2)测出热水的温度并 正确记录结果;(3)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温度计、暖瓶中的热开水、杯子。 考题二、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度 考试要求:(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分度值并记录;(2)测出物理课本的宽度、并正确记录结果;(3)实验认真、尊重事实、 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物理课本等。 考题三、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考试要求:(1)观察水平台上天平的称量以及游标尺上的分度值,并记录;(2)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并调节横梁平衡;(3)能 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记录。 实验器材:天平和砝码、小铁块(或铝块)。 考题四、用量筒测已知质量小石块的密度 考试要求:(1)观察量筒的分度值并记录;(2)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求出书籍质量的石块的密度并记录结果。 实验器材:量筒、小石块、玻璃杯、水、细线。 考题五、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试要求:(1)在光具座上按正确的顺序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放在u>2f或f

的范围内,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3)整理好实验 器材,复原摆齐。 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 考题六、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考试要求:(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改变钩码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上,用弹簧秤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把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会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4) 整理好实验器材,复原摆齐。 实验器材:杠杆、钩码、弹簧秤等。 考题七、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电流 考试要求:(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能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A、 B、C处的电流值并记录;(3)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或其它电源)、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 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考题八、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电压 考试要求:(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L2两端的电压U1、U2以及L1、L2串联后的总电压U;(3)断开 开关、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三节干电池(或其他电源),一只电压表,两个小灯泡, 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考题九、用电压和电流表测电阻 考试要求:(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能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 阻;(3)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或其他电源)、一只电流表、一只电压表、一个待测电阻、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教研组长王海军主任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理科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物理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本研究将使我校一线物理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七大环节、如何备课评课、如何开展物理教学研究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和定位。

15个初中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常考实验 实验一:天平测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 kg/m3。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m总-m容)。 4.算出密度:ρ 实验五:物质质量&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3.设计表格: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 法归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一、力学 ?基础性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 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 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计算出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

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透明玻璃板一块,支架4个,白纸一张,铅笔一支,刻度尺一把,直角尺一把,光屏),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将一张白纸平铺于水平实验台上,用铅笔画一道横线,将平面镜组装在这道横线上,。注意要让平面镜与桌面垂直,否则会造成重影。 3.将一个支架放置于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处,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 4.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A和A′。 5.拿掉平面镜后面的支架,任意改变平面镜前支架的位置,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 6. 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B和B′。 7.移开平面镜,在白纸上标注出镜子的背面,用虚线连接A A′和B B′,用直角尺测量是否垂直,标注出垂直符号。 8.用直尺分别测量出A和A′、B和B′到镜面的距离,在图上标出这段距离,并填入表格中。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9.将试题中的实验结论填写完整。 10.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灯泡L1 2.5V---灯泡L22.5V摆成串联电路,将电压表放在L1正下或正上方。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用导线依次连接电源---开关---灯泡L1---灯泡L2成串联电路后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压表所选量程是否得当,“+”“-”接线柱有无接反。 4.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5.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6.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L1L2两端测出总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7.断开开关,将L2的灯泡更换为3.8V的灯泡L3,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3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8.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9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L1L3两端测出总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10.断开开关,填写实验结论。 11.整理实验器材,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15个专题)

县(区、帀) 学校 姓名 安丘市2018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考试日期:2018年4月 日 物理试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物理试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评分细则 评分标准 分值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2个细铁丝环,细线、钩码(6--8个、质量相等并标 明质量大 小 ) , 刻 度 尺 、 铁 架 台 。 操 作程 序: 实验记录: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总得分 _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

县(区、市)学校姓名 安丘市2018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物理试题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物理试题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评分细则 码1个(200g)长木板一块(80cm) 操作程序: 实验记录: 测力计量程____________ 分度值________ <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关. 实验总得分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____________ 说明:考试日期:2018年4月_________ 日 1 ?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 ?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县(区、帀) 学校 姓名 安丘市2018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物理试题3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 物理试题3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评分细则 考试日期:2018年4月 日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200g ) 烧杯(内装适量水) 待测蜡块量筒 1个(100mL 细铁丝(足够长) 抹布 操作程序: 实验记录: 说明: 1 ?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 ?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总得分 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实验分类

-- 初中物理实验分类: (1)以掌握测量方法、仪器使用为目的的实验 力学声学、光学热学电学长度 速度 凸透镜的焦距温度电流 时间电压 质量密度电阻 体积电功率 力浮力测量问题的共性:1.测量工具的选择 2.基本测量规范、原理及要求3.读数的要求 大气压强机械效率 (2)以观察现象、发现问题为侧重的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现象描述、发现问题分子间隙、分子间引力和斥力 光的色散 物态变化 物质的比热容 电磁现象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力的作用 电磁感应现象 (3)以物理研究方法和过程为重点的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物理研究方法 速度的变化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 声音的产生放大法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效替代法 大气压强的测量转换法、等效替代法 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放大法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猜想推理法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4)以探寻规律为主的科学探究 实验名称规律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 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串并联电流电流、电压的特点 欧姆定律I=U/R 中考复习物理实验专题归类复习 1、如图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 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 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 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尺 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 调。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 与有关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 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 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 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

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 物理知识包含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初中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 标签:物理课堂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实验之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才能学的快而牢固。 一、物理教师要切实重视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二、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物理教师要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

利用易拉罐能完成的十五个初中物理实验只是分享

利用易拉罐能完成的十五个初中物理实验 乐陵市第三中学侯艳红(转载于山东教师教育网) 摘要:本文阐述了利用易拉罐能完成的“探究固体传声”、“探究声波传递能量”、“小孔成像”、“寻找‘失踪的硬币’”、“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探究易拉罐的导电性”、“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探究影响物体动能的因素”、“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势能的因素”、“证实物体的惯性”十五个初中物理实验。 1、做“土电话”探究固体的传声 取两个易拉罐,剪去上盖,各在底部扎一个小孔,用棉线连接后,便做成了“土电话”(如图1)。甲乙各拿一个易拉罐,把棉线拉直,甲在一端对着易拉罐说话,另一端把易拉罐紧贴在耳朵上,并捂住另一只耳朵时,能听见甲说话,说明棉线可以传声。改变棉线的松紧度,可以探究棉线的松紧是否影响它的传声效果。把棉线换成金属丝,可以探究不同材料的传声效果。 2、探究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剪去易拉罐底部,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如图2),会看到近处火焰吹灭,中间摇向一侧,远处火焰不受影响,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小孔成像 去掉易拉罐上部,蒙上半透明膜,并用橡皮筋扎紧靠,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如图3),便可做成小孔成像的实验。改变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可以探究“像的大小与物到孔的距离的关系”,改变小孔的形状可以探究“孔的形状是否影响像的形状。 4、寻找“失踪“的硬币 去掉易拉罐的上部,把硬币放在易拉罐底部,并放在桌子上,然后从眼逐渐下移,当移到如图4的位置,再向下移时,发现硬币“失踪”,然后向易拉罐内逐渐倒入水,会找到“失踪”的硬币。 5、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利用发红光、绿光、蓝光、白光的灯分别照射同一个易拉罐的同一个部位时,会发现它变色。说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初中物理优秀实验教学课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优秀实验教学课设计方案 【课题】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 【授课人】 【设计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意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特点,关心学生的原有经验。 3、适当淡化知识点的传授,鼓励进行实验反思,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4、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教材地位分析】 《物质的密度》是第六章的第三节,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压强、浮力等知识关系紧密,直接影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物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而且在实验中也已经发现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是不同 的,所以现在来学习本节知识应该说是容易做到水到渠成的,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物质 鉴别的经验,如根据颜色,气味,味道区分厨房中的一些物质,根据质量的不同区分外形相同铜块和金 块,但对于体积不同的金块和铜块学生是判断不了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何关系呢?本节课就是 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学习活动,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而自主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线索是利用物质特性鉴别物质的种类,教学法的设计主要依据是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具体运用为: 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 2 、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难点是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说明】 1、实验设计思路: 此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这个实验不仅是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准备素材,建构密度概念,所以实验操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探究活动的结束,对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反思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而这一点对于此探究活动尤其重要。 教材中原来的安排是通过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长方体塑料块的质量和体积来进行探究, 我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了一些改动,采用三种不同的长方体物块(木块、铁块、橡皮块),把学生分成三大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我作这样的改动是因为: ( 1)、采用三种不同的物质进行探究,更能够说明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正比关系是一个普遍 的规律,而不是偶然。 ( 2)、每组只探究一种物质是为了简化实验过程和课堂流程,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发现“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的规律,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密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2、目的:( 1)、探究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2)、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密度概念 3、步骤:(以使用木块进行探究的一组为例,提倡分工合作) ( 1)、调节天平,分别测量三个木块的质量。

【总复习】初中物理15个试验汇总(10页)-八九年级物理学考试

人教版初中物理常考15个实验知识点汇总 有童鞋留言说:“物理实验有点难”! 嗯,是的,实验题要考操作、考原理、考结论……绝对是失分重灾区。所以,给大家归纳了初中阶段物理所有的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和方法,大家看过以后再也不怕实验考试题了! 力学部分常考实验 实验一:天平测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 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练习题 步骤 A1.探究平面镜成虚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3.把方格纸平铺在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立放在方格纸上,使玻璃板的下缘与方格纸上某一条水平线对齐。 4.把一“小人”摆放在玻璃板前,使其下缘与方格纸上某一条水平线对齐,记录下物距;拿另一“小人”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直到它与前面“小人”的像重合,观察并记录像距。 5.再重复步骤4一次。 6.写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相等。) A2. 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3.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并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的地方,记录物距;沿光具座移动光屏,直到光 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的性质记录 在表格中。 5.把蜡烛移向透镜,使它们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 记录物距;沿光具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 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把像的性质记录在表 格中。 6.写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当蜡烛到凸透镜的 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观察天平标尺分度值,量 筒量程和分度值。 3.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到面前,用镊子把游码 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拨不动时也可以用手),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标志是天平静止时指针对准 分度盘的中线)。 4.把小石块(用细线已系好,称时带线)放入天 平的左盘中,用镊子从砝码盒中夹取砝码,按照 从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 使天平平衡,观察并记录小石块的质量。先把砝 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拨到零刻度处,把小石 块取下放到桌面上,把游码拨离零刻度,双手托 住底座把天平移放到原来的位置。 5.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把量筒放到桌面上适 当的位置,把刻度面向自己,观察量筒中水的体 积(视线应与水面的最低处相平),若水面没有对 准刻度线,可用滴管向量筒中补充,直到水面对 准某一刻度线,观察并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6.把小石慢慢浸入量筒中的水中,观察并记录量 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 7.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并记录在 表格中。 8.整理器材。把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并用抹布擦 干放回原处,把量筒中的水倒到废液杯中并放回 原处。 A4.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观察天平标尺分度值,量 筒量程和分度值。 3.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到面前,用镊子把游码 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拨不动时也可以用手),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标志是天平静止时指针对准 分度盘的中线)。 4.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盐水和 杯子的总质量并记录。 5.把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盐水的 体积并记录。 6.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杯子的总质量并记录。 7. 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并记录在表 格中。 8.整理器材。把使用过的盐水都倒入废液杯,并 把器材都放回原处。 A5. 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立方体金属块对 桌面的压强 1.画记录表格。 2.检查器材是否够用,观察天平标尺分度值,刻 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3.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到面前,用镊子把游码 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拨不动时也可以用手),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标志是天平静止时指针对准 分度盘的中线)。 4.把金属块放入天平的左盘中,用镊子从砝码盒 中夹取砝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添加 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观察并记录金 属块的质量。先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拨 到零刻度处,把金属块取下放到桌面上,把游码 拨离零刻度,双手托住底座把天平移放到原来的 位置。 5.把金属块平放在桌面上,用刻度尺测量出金属 块的边长(视线与尺面垂直,读数时必须有估计 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6.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强 并记录。 A6.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