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奥数知识专题讲座

小学二年级上册奥数知识专题讲座
小学二年级上册奥数知识专题讲座

小学二年级上册奥数知识点

第1课《速算与巧算》练习及答案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简记成:和=中间数x个数

(1)计算:1+2+3+4+5+6+7+8+9

=5×9 中间数是5

=45 共9个数

(2)计算:1+3+5+7+9

=5×5 中间数是5

=25 共有5个数

(3)计算:2+4+6+8+10

=6×5 中间数是6

=30 共有5个数

(4)计算:3+6+9+12+15

=9×5 中间数是9

=45 共有5个数

(5)计算:4+8+12+16+20

=12×5 中间数是12

=60 共有5个数

2. 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简记成:和=(首数+末数)X个数的一般

(1)计算:

1+2+3+4+5+6+7+8+9+10

=(1+10)×5=11×5=55

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1,末数是10.

(2)计算:

3+5+7+9+11+13+15+17

=(3+17)×4=20×4=80

共8个数,个数的一半是4,首数是3,末数是17.

(3)计算:

2+4+6+8+10+12+14+16+18+20

=(2+20)×5=110

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2,末数是20.

四、基准数法

(1)计算:23+20+19+22+18+21

解:仔细观察,各个加数的大小都接近20,所以可以把每个加数先按20相加,然后再把少算的加上,把多算的减去.

23+20+19+22+18+21

=20×6+3+0-1+2-2+1

=120+3=123

6个加数都按20相加,其和=20×6=120.23按20计算就少加了“3”,所以再加上“3”;19按20计算多加了“1”,所以再减去“1”,以此类推.

(2)计算:102+100+99+101+98

解:方法1:仔细观察,可知各个加数都接近100,所以选100为基准数,采用基准数法进行巧算.

102+100+99+101+98

=100×5+2+0-1+1-2=500

方法2:仔细观察,可将5个数重新排列如下:(实际上就是把有的加数带有符号搬家)

102+100+99+101+98

=98+99+100+101+102

=100×5=500

可发现这是一个等差连续数的求和问题,中间数是100,个数是5.

习题一 1.计算:(1)18+28+72

(2)87+15+13

(3)43+56+17+24

(4)28+44+39+62+56+21

2.计算:(1)98+67

(2)43+28

(3)75+26

3.计算:(1)82-49+18

(2)82-50+49

(3)41-64+29

4.计算:(1)99+98+97+96+95

(2)9+99+999

5.计算:(1)5+6+7+8+9

(2)5+10+15+20+25+30+35

(3)9+18+27+36+45+54

(4)12+14+16+18+20+22+24+26

6.计算:(1)53+49+51+48+52+50

(2)87+74+85+83+75+77+80+78+81+84

7.计算:1+2+3+4+5+6+1+2+3+4+5+6+1+2+3+4+5+6+1+2+3+4+5

二年级奥数上册: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习题解答

二年级上学期奥数知识点专家讲座第2课《数数与计数一》练习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奥数知识名师讲解

第3讲《数数与计数二》练习和答案

第一层1个

第二层2个

第三层3个

第四层4个

第五层5个第六层6个第七层7个第八层8个第九层9个第十层10个第十一层9个第十二层8个第十三层7个第十四层6个第十五层5个

第十六层4个

第十七层3个

第十八层2个

第十九层1个

总数1+2+3+4+5+6+7+8+9+10+9+8+7+6+5+4+3+2+1

=(1+2+3+4+5+6+7+8+9+10)+(9+8+7+6+5+4+3+2+1)=55+45=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第一层1个

第二层3个

第三层5个

第四层7个

第五层9个

第六层11个

第七层13个

第八层15个

第九层17个

第十层19个

总数:1+3+5+7+9+11+13+15+17+19=100(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

1+2+3+4+5+6+7+8+9+10+9+8+7+6+5+4+3+2+1=10×10

即等号左边这样的一串数之和等于中间数的自乘积.由此我们猜想:

1=1×1

1+2+1=2×2

1+2+3+2+1=3×3

1+2+3+4+3+2+1=4×4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奥数题精选

欢迎阅读 二年级奥数题 姓名: 1.一道除法题,除数是9,龙龙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商是7。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几? 2. 小明在计算一道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35看成了53,结果得到的商是6,余数是 3. 4 (1 (2 5 (1 (2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一个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求这个数。 8.把写着1到100,这100个号码的牌子,像下面这样一次分给四个人,你知道73号牌子会落在谁的手里吗? 9.大雷、二雷、小雷去称体重,大雷和小雷一起称是50千克,小雷和二雷一起称是49千克,三个人一起称是76千克。小雷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0.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按照这样的方式,在100天内打鱼的天数是多少天?11.81位同学排成9行9列的方阵表演体操,小红的方阵中,正左边有2个同学,正前方有3个同学。这时整个方阵的同学向右转,则小红的正前方有几个同学,正右边有几个同学? 12.有一个老妈妈,她有三个男孩,每个男孩又都有一个妹妹,问这一家共有几口人?

13.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玲和小军的成绩加起来是195分,小玲和小方的成绩加起来是198分,小军和小方的成绩加起来是193分。问他们三人各得多少分? 14.20只小动物排一排,从左往右数第16只是小兔,从右往左数第10只是小鹿。求从小鹿数到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15.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一起上山捕猎,每人都捉到一只野兔。拿回去数一数一共有兔3只。为什么? 16.下面的方框里应该画几个白球和几个黑球?应该怎样排列? 1740 18 (1 (2 (3 (4 (5 (6 (7 (8 19 20 求:最大的球的重量是多少克? 21.下图所示为一个“小鱼”形状。 (1)请你移动二根火柴棍,使小鱼转向(变成头朝上或朝下) (2)请你移动三根火柴棍,使小鱼调头(变成头朝右) 22.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共有10道赛题。规定答对一题给十分,答错一题扣5分。小华十道题全部答完,得了85分。小华答对了几题? 23.△+○=9,△+△+○+○+○=25 △=(),○=() 24.在下面五个5之间的合适地方,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运算符号类 二、规律填数类 三、规律画图类 四、年龄问题类 五、间隔问题类(含植树问题及智力计数) 六、周期问题类 七、有序思考类 八、时钟问题类 九、推理及思维训练类(包含算式类) 十、和差问题类 十一、和倍问题类 十二、差倍问题类 十三、一笔画类 十四、移动变换类 十五、智力趣味类(包含巧切西瓜) 十六、鸡兔同笼类 十七、盈亏问题类 十八、应用类(含数量关系、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计算类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三年级的计算包括:速算与巧算、数列规律、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和等。 二、应用题类 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都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们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倍数+1)。三、差倍问题: 小数=差÷(倍数-1) (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 (3)盈亏问题: 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 (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4)植树问题: 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段数,封闭图形:棵数=段数不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 (5)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6)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追及时间=距离÷速度差。 (7)周期问题 (8)还原问题 (9)归一问题 (10)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 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 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1.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8=1000 25×4=100 125×3=375 625×16=10000 7×11×13=1001 25×8=200 125×4=500 37×3=111 3.100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单位换算: 1米=3尺=3.2808英尺=1.0926码 1公里=1000米=2里 1码=3英尺=36英寸 1海里=1852米=3.704里=1.15英里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4平方里=0.3861平方英里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完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奥数题精选

二年级奥数题姓名:

1.一道除法题,除数是9,龙龙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商是7。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几? 2. 小明在计算一道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35看成了53,结果得到的商是6,余数是5。正确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3.小丽从第一棵树跑到第9棵树,一共跑了48米。每相邻的两棵树之间平均相距多少米? 4.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64÷8=8,12-8=4 综合算式: (2)36+9=45,45÷9=5 综合算式: 5.想一想,每个□里应填什么数? (1)8×□-40=16 □=() (2)78-(□+21)=0 □=()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一个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求这个数。 8.把写着1到100,这100个号码的牌子,像下面这样一次分给四个人,你知道73号牌子会落在谁的手里吗? 9.大雷、二雷、小雷去称体重,大雷和小雷一起称是50千克,小雷和二雷一起称是49千克,三个人一起称是76千克。小雷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0.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按照这样的方式,在100天内打鱼的天数是多少天? 11.81位同学排成9行9列的方阵表演体操,小红的方阵中,正左边有2个同学,正前方有3个同学。这时整个方阵的同学向右转,则小红的正前方有几个同学,正右边有几个同学?

12.有一个老妈妈,她有三个男孩,每个男孩又都有一个妹妹,问这一家共有几口人? 13.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玲和小军的成绩加起来是195分,小玲和小方的成绩加起来是198分,小军和小方的成绩加起来是193分。问他们三人各得多少分? 14.20只小动物排一排,从左往右数第16只是小兔,从右往左数第10只是小鹿。求从小鹿数到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15.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一起上山捕猎,每人都捉到一只野兔。拿回去数一数一共有兔3只。为什么? 16.下面的方框里应该画几个白球和几个黑球?应该怎样排列?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奥数题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奥数题 1、找一找前面几个数的排列规律,并填出括号里的数. (1)1,2,4,7,(),(),() (2)1,27,3,26,5,25,(),() 2、校庆要摆花,一共摆了5排花,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盆,最后一排有10盆,问一共摆了()盆花? 3、20个和尚分2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分3个馒头,小和尚3人分1个馒头,恰好分完.问大和尚、小和尚各()人? 4、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吃完;5只猫同时吃5只同样大小的老鼠,要()分钟吃完? 5、"六一"儿童节,妈妈给小华、小明、小刚买了3种不同的礼品,分别是:魔方、智力拼图、洋娃娃。现在知道小刚拿的不是智力拼图,小明拿的不是洋娃娃,也不是智力拼图,想一想,他们每人拿的是什么礼物? 6、老奶奶家养了20只鸡,分别装在5个笼子里,每只笼子里鸡的只数都不相同。老奶奶是怎样把20只鸡装进5只笼子的呢?

7、明明写作业,写语文作业用去规定时间的一半,写数学作业用去剩下时间的一半,最后剩5分钟读书,明明完成全部作业一共用多长时间? 8、学校小会议室,第一排有4个座位,以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18个座位,这个会议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一、填空题。 1、把7、8、9、10、11、12填在下面括号里,使等式成立。()+()=()+()=()+() 2、妈妈买来一些糖,比10多,比20少。把它们平均分,分的份数和每一份的个数同样多。妈妈买来()粒糖。 3、有100名运动员参加长跑比赛,他们身上贴有1~100不同的。在上数字“6”共出现()次。 4、29支笔,每个小朋友分3支,还剩2支,分给了()个小朋友。 5、小路上栽了一排树,每两棵之间距离是8米,从第一棵到第八棵树的距离是()米。 6、有9个形状相同的乒乓球,其中有一个次品重量轻一点,用一架天平最少称()次能把次品找出来。 7、爸爸买了一些苹果,吃了7个,剩下的是吃了的2倍,爸爸买了( )个苹果。

小学奥数必须掌握的30个知识

小学奥数必须掌握的 30 个知识 1. 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 (和-差片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尸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r倍数+i)=小数 小数X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 差r (倍数-1)=小数小数X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 [(a+b)-(a-b)]r2=b b+(a-b)=a (a+b)-b=a [(a+b)+(a-b)]r2=a a-(a-b)=b (a+b)-a=b (a+b)/(a/b+1)=b b*(a/b)=a (a+b)-b=a (a-b)/(a/b-1)=b b*(a/b)=a b+(a-b)=a 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2.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a+n)-(b+n)=a-b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a+n)-(b+n)=a-b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a+n)/(b+n)不一定等于a/b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例如:“一辆汽车4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180千米要用几小时?”先求平均1

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行180千米要几小时. 这个题的单一量就是速度=路程却寸间=120千米/4小时=30km/h =30*1000 米为0*60秒=25/3(m/s)读作3分之25米每秒 解题算式=180- (120-4) =180X 4-120=6(h) =180/(120/4)=180/30=6(h) 注意分子式的运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知识点 比较,是指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一年级数学比较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知识点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

二年级数学奥数题答案

一、计算题。 ( 共100题 ) 1. 有一串珠子,第32颗是什么珠子?第49颗呢? 答案:这些珠子的排列是1颗黑、5颗红,可以把这6颗珠子看成一组,32/6=5(组).......2(个),第32颗应该是第6组的第二颗,应该是红色的珠子。 49/6=8......11(个),第49颗应该是第9组的第一颗,应该是黑色的珠子。 2. 20个小朋友排一队,从前面数学学排在第2个,思思排在学学后面第4个,那么思思从后往前数排第几个? 答案:从前面数学学排在第2个,思思排在学学后面第4个,说明从前面数思思排在第2+4=6(个),思思的右边还有20-6=14(个),所以从后往前数思思排在第14+1=15(个) 3. 森林里的小动物举行运动会,小猪排第13,小兔排第5,小猪要超过多少只小动物才能与小兔并列第5呢? 答案:小兔与小猪之间有7个小动物,所以小猪只需要超过7个小动物即可。 4. 数一数,有( )个长方形。 答案:分类计数:由一个小长方形组成:4个;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2个;由四个小长方形组成:1个。所以共有4+2+1=7(个) 5. 妈妈买来一些巧克力,送给邻居小妹妹2块后拿回了家,小亚先吃了其中的一半,又给弟弟吃了剩下的一半,这时还有1块巧克力,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块巧克力? 答案:"弟弟吃了剩下的一半,这时还有1块巧克力。"剩下的一半是1块,则在弟弟吃之前,有1×2=2(块),即小亚吃了一半后剩下2块,则小亚吃之前有 2×2=4(块),又妈妈"送给邻居的小妹妹2块后拿回了家",则一共有4+2=6(块),所以妈妈一共买了6块巧克力 6. 小猴喜欢吃香蕉,猴王摘了30个,他送给小猴15个后,中猴为了讨好他又送给他8个,这时他们三个的香蕉一样多,算一算,小猴和中猴原来各摘了多少个香蕉? 答案:猴王送给小猴15个香蕉,中猴又送给猴王8个香蕉,猴王现在的香蕉是23个,这23个也是他们三个一样多的个数,小猴原来的香蕉就比23少15个,应该是8个。中猴原来的香蕉就比23多8个,应该是31个。 7. 小明心中想到三个数,这三个数的和等于这三个数的积,你知道小明想的三个数都是什么吗?

小学奥数30个经典知识点汇编大全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含30个经典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小学一年级奥数(思维训练)知识点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分析 认知结构分析: 小学一年级还处于对数学基本元素和概念的感性认识上,因此,重点是兴趣培养。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孩子就有了"最好的老师",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省力不少。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力和较好的数学意识、数学眼光,所应当采取的主要授课方式是以“公式韵律化、解题故事化、教学游戏化、学习趣味化”为教学特色,通过风趣的教学语言,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迷人的数学世界,使学生的数学推理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得到拓展,成绩做到拔尖。例如:一年级学生计算:1+2=3 可以设计这样的题:你能想出哪些算式的结果也等于3 呢. 前者是顺向思维,而后者就是逆向思维了。启发学生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受益良多。 一年级学习奥数的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感觉,力求图文并茂,由较多的图画自然地向较多的数学言语与文字叙述过渡。 以上仅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奥数(思维训练)知识点 1、认数、写数及简单的分类 1)认数:根据图形说出对应的数目 2)写数:根据不同类型的图形写出所对应的数字 3)简单的分类:实物的分类、图形的分类 (重在训练多种分类方法) 主要是让学生从课内知识到思维训练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过渡阶段。 2、认识图形(是数图形的基础) 1)认识点 2)认识线:线段、射线、直线、平行、和相交 3)认识角:锐角、直角、钝角 4)认识常见的集合图形: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及其他多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5)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3、数一数 1)数线段: 2)角:3)三角形: 4)正方形:5)长方形:

级上学期数学奥数题-----姓名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奥数题姓名: 1、1、找一找前面几个数的排列规律,并填出括号里的数. (1)1,2,4,7,(),(),() (2)1,27,3,26,5,25,(),() 1、校庆要摆花,一共摆了5排花,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盆,最后一排有10盆, 问一共摆了()盆花? 2、20个和尚分2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分3个馒头,小和尚3人分1个馒头,恰 好分完.问大和尚、小和尚各()人? 3、一只猫吃一只老鼠,用5分钟吃完;5只猫同时吃5只同样大小的老鼠,要 ()分钟吃完? 4、"六一"儿童节,妈妈给小华、小明、小刚买了3种不同的礼品,分别是:魔 方、智力拼图、洋娃娃。现在知道小刚拿的不是智力拼图,小明拿的不是洋娃娃,也不是智力拼图,想一想,他们每人拿的是什么礼物? 5、老奶奶家养了20只鸡,分别装在5个笼子里,每只笼子里鸡的只数都不相 同。老奶奶是怎样吧20只鸡装进5只笼子的呢? 6、明明写作业,写语文作业用去规定时间的一半,写数学作业用去剩下时间的 一半,最后剩5分钟读书,明明完成全部作业一共用多长时间? 7、学校小会议室,第一排有4个座位,以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18个座位,这个会议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一、填空题。 1、把7、8、9、10、11、12填在下面括号里,使等式成立。 ()+()=()+()=()+() 2、妈妈买来一些糖,比10多,比20少。把它们平均分,分的份数和每一份的个数同样多。妈妈买来()粒糖。 3、有100名运动员参加长跑比赛,他们身上贴有1~100不同的号码。在号码上数字“6”共出现()次。 4、29支笔,每个小朋友分3支,还剩2支,分给了()个小朋友。 5、小路上栽了一排树,每两棵之间距离是8米,从第一棵到第八棵树的距离是()米。 6、有9个形状相同的乒乓球,其中有一个次品重量轻一点,用一架天平最少称()次能把次品找出来。 7、爸爸买了一些苹果,吃了7个,剩下的是吃了的2倍,爸爸买了( )个苹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竞赛试题(三) (60分钟完卷)2013.5 1、按规律填数。 (1)1、2、3、5、8、()、21。 (2)2、8、5、20、7、28、()、12。 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条线段。 3、上学期二年级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2人,这学期转学来了4名男生和6 名女生,现在二年级的()生人数多,多()人。 4、已知被减数、减数、差三个数相加的和是16,被减数是()。 4、一根长绳,把它剪成3米一段的短绳,剪了8次,正好剪完。这根长绳一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2= 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 方法②:(和+ 差)÷2=较大数;和- 较大数=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15-5)÷2=5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50÷(4+1)=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 )=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题目一般用“照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 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

小学奥数最主要的30个知识点

小学奥数最主要的30个知识点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加与减》知识点 (一)十几减9、8、7、6等的减法 1、一个一个地减:这个方法一般借助图形,减一个划一个。 2、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算10减去减数,结果再加上另一个数。例如:15-9,把15分成10和9,先用10-9=1,再用1+5=6就可以了。 3、平十法:把减数分成两个数,其中一个数和十几的个位相同。例如:15-9,把9分成5和4,15减5等于10,10再减去4得出6就可以了。 4、想加算减法:例如:15-9,想9加几得15,那么15减9就等于几。(二)解决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 1、看图列式,已知总数和去掉的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2、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求一种比另一种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3、根据图,能恰当地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三)20以内减法的规律 1、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增加几,减数不变,差也增加几;被减数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减少几。 3、减法算式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几,差就增加几;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几,差就增加几。 (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只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写0。 (五)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不进位退位)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上整十数。 (五)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计算整十数加减,最后再加上一位数。(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不进位退位) 1、口算: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2、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相减的结果就写在那一位下面。 (七)解决应用题 1、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问题时,弄清谁和谁比,谁是大数,谁是小数。 2、所求的数是大数就用加法计算。 3、所求的数是小数就用减法计算。 (八)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九)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了加进位的1。 (十)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方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十位上的数不要忘记减借去的1后,在进行相减。 (十一)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在计算十位的时候,先去掉借走的一,不够减时,再从百位借一,这样逐步相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奥数题精选训练

二年级数学上册奥数题精选训练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宝宝从一楼爬到三楼用6分钟,她按照同样的速度往上爬,又爬了15分钟才到家,那么,宝宝家住在几楼? 2、丁丁下一层楼梯需要8秒钟,照这样计算,他从家下楼梯到一楼,共要走40秒钟.丁丁家在几楼? 3、张老师想自己做一套木凳,他先把一根木头锯成4段,用了12分钟,如果要把另一根一样的木头锯成8段,需要几分钟? 4、小海将一根木头锯1下需要4分钟、那么如果他要这根木头锯成8段,需要锯几分钟? 5、一根木条的长度是42厘米,如果要把它锯成6厘米的小段,一共需要锯多少次? 6、一根木料长10米,要把它锯成一些2米长的小段,每锯l次需要4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7、张老师家住十楼,她从一楼到三楼要走40级台阶,你能算出从一楼到张老师家有多少级台阶吗? 8、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5段需要2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 9、李林家住在四楼,他从一楼到二楼要走20级台阶,那么他从家到一楼拿牛奶再回到家里一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10、李师傅把一根水管锯成3段,每锯1次用3分钟.他以同样的速度一口气锯了5根这样的水管,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附:参考答案 1、从一楼到三楼,一共走了3-1=2(个)间隔一个间隔就是6÷2=3(分钟).又爬了15分钟,爬了15÷3=5(个)间隔,那么从三楼往上爬了5个间隔,应该到了3+5=8(楼) 2、丁丁下楼梯走了40÷8=5(个)间隔.所以他家住在5+1=6(楼) 3、一根锯成4段,那么需要4-1=3(下),那么每下需要12÷3=4(分钟);一根锯8段,需要8-1=7(下),那么共4×7=28(分钟) 4、把一根木头锯下能锯成2段,那么要把木头锯成8段、就需要锯8-1=7(下),锯1下需要4分钟,所以锯8段需要4×7=28(分钟) 5、42÷6=7 (段);7-1=6 (次)。 6、10米长的木料锯成2米长的小段,一共锯成了10÷2=5(段),而段数比次数多1,可知一共锯了5-1=4(次), 锯1次需要4分钟,锯4次就要4×4=16(分)。列式为:10÷2-1=4(次),4×4=16(分)。 7、从一楼到三楼有(3-1)层楼梯,张老师从一楼到三楼要走40级台阶,那么说明一层楼梯有40÷(3-1)=20(级)台阶,而张老师家住十楼,从一楼到十楼有 (10-1)层楼梯,所以从一楼到十楼有(10-l)×20 =180(级)台阶。 8、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5段需要锯5-1=4(次),求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也就是把20分钟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列式是20÷(5-1)=5(分). 9、从一楼到二楼只有1层楼梯,李林从家里也就是四楼到一楼应该为4-1=3(层)楼梯李林从一楼拿完牛奶又回到家里又走了3层楼梯,这样李林去一楼拿牛奶再回到家里一共走了6层楼梯,所以共共走了20×6=120(级)台阶。 10、“把一根水管锯成3段”,实际上是锯了3-1=2(次)。而锯1次水管要3分钟,那么锯1根水管就要2×3=6(分),而李师傅锯了5根这样的水管,一共用5个6分钟,就是5×6=30(分)。列式是:(3-1)×3 =6(分),5×6 =30(分)。

小学奥数的30个知识点

小学奥数的30个知识点(三平米教育) 1.和差倍问题(https://www.360docs.net/doc/fa9736956.html,)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https://www.360docs.net/doc/fa9736956.html,)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及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及知识点 (*) 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 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第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我立即爬起来看书,直到搞懂为止。每个星期天我还作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这样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第四、提高。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我就做一些爬坡题。做这类题,尽可能自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 (*) 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

最新二年级上册100道奥数题

100道二年级数学奥数题 1、用0、1、 2、3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2、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共有10道赛题。规定答对一题给十分,答错一题扣五分。小华十题全部答完,得了85分。小华答对了几题? 3、2,3,5,8,12,( ),( ) 4、1,3,7,15,( ),63,( ) 5、1,5,2,10,3,15,4,( ),( ) 6、○、△、☆分别代表什么数? (1)、○+○+○=18 (2)、△+○=14 (3)、☆+☆+☆+☆=20 ○=( ) △=( ) ☆=( ) 7、△+○=9 △+△+○+○+○=25 △=( ) ○=( ) 8、有35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想一想,谁分到最后一颗?

9、淘气有300元钱,买书用去56元,买文具用去128元,淘气剩下的钱比原来少多少元? 10、5只猫吃5只老鼠用5分钟,20只猫吃20只老鼠用多少分钟? 11.修花坛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计算) 12.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20米剪下5米修理球网,剩下多少米? 1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人多少棵? 14、小红有41元钱,在文具店买了3支钢笔,每支6元钱,还剩多少元? 15、二(1)班从书店买来了89本书,第一组同学借了25本,第二组同学借了38本,还剩多少本? 16、果园里有桃树6颗,是梨树棵数的3倍,果园里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17、1+2+3+4+5+6+7+8+9+10=( ) 18、11+12+13+14+15+16+17+18+19=( )

【免费】小学二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道+答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奥数题100道+答案(全) 1、用0、1、 2、3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18个 2、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共有10道赛题。规定答对一题给十分,答错一题扣五分。小华十题全部答完,得了85分。小华答对了几题?(10×10-85)÷(10+5)=1题 10-1=9题 3、 2,3,5,8,12,( 20 ),( 32 ) 4、 1,3,7,15,(31 ),63,( 127 ) 5、 1,5,2,10,3,15,4,( 20 ),( 5) 6、○、△、☆分别代表什么数? (1)、○+○+○=18 (2)、△+○=14 (3)、☆+☆+☆+☆=20 ○=( 6) △=(8 ) ☆=( 5 ) 7、△+○=9 △+△+○+○+○=25 △=( 2) ○=(7 ) 8、有35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想一想,谁分到最后一颗? 35÷4=8……3 丁丁 9、淘气有300元钱,买书用去56元,买文具用去128元,淘气剩下的钱比原来少多少元?

56+128=184(元) 10、 5只猫吃5只老鼠用5分钟,20只猫吃20只老鼠用多少分钟? 5分钟 11.修花坛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计算) 94-(36+38)=20(块) 94-36-38=20(块) 12.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20米剪下5米修理球网,剩下多少米? 20-5=15(米) 1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人多少棵? 60-56+30=34(棵) 14、小红有41元钱,在文具店买了3支钢笔,每支6元钱,还剩多少元? 41-3×6=23(元) 15、二(1)班从书店买来了89本书,第一组同学借了25本,第二组同学借了38本,还剩多少本? 89-25-38=27(本) 16、果园里有桃树126颗,是梨树棵数的3倍,果园里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126+126÷3=168 17、 1+2+3+4+5+6+7+8+9+10=( 55 )

100道二年级数学奥数题(含答案)

100道二年级数学奥数题(含答案) 1、用0、1、 2、3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18个 2、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共有10道赛题。规定答对一题给十分,答错一题扣五分。小华十题全部答完,得了85分。小华答对了几题? (10×10-85)÷(10+5)=1题10-1=9题 3、2,3,5,8,12,( 20 ),( 32 ) 4、1,3,7,15,(31 ),63,( 127 ) 5、1,5,2,10,3,15,4,( 20 ),( 5) 6、○、△、☆分别代表什么数? (1)、○+○+○=18 (2)、△+○=14 (3)、☆+☆+☆+☆=20 ○=( 6) △=(8 ) ☆=( 5 ) 7、△+○=9 △+△+○+○+○=25 △=( 2) ○=(7 ) 8、有35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想一想,谁分到最后一颗? 35÷4=8……3 丁丁 9、淘气有300元钱,买书用去56元,买文具用去128元,淘气剩下的钱比原来少多少元? 56+128=184(元)

10、5只猫吃5只老鼠用5分钟,20只猫吃20只老鼠用多少分钟? 5分钟 11.修花坛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计算) 94-(36+38)=20(块) 94-36-38=20(块) 12.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20米剪下5米修理球网,剩下多少米? 20-5=15(米) 1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人多少棵? 60-56+30=34(棵) 14、小红有41元钱,在文具店买了3支钢笔,每支6元钱,还剩多少元?41-3×6=23(元) 15、二(1)班从书店买来了89本书,第一组同学借了25本,第二组同学借了38本,还剩多少本? 89-25-38=27(本) 16、果园里有桃树126颗,是梨树棵数的3倍,果园里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126+126÷3=168 17、1+2+3+4+5+6+7+8+9+10=( 55 ) 18、11+12+13+14+15+16+17+18+19=( 145 ) 19、按规律填数。 (1)1,3,5,7,9,( 11 ) (2)1,2,3,5,8,13( 2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