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考试题库

材料化学考试题库
材料化学考试题库

材料化学复习题

一、概念

1.键能与点阵能

键能:在标准条件下将1mol 的气态AB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开,使每个AB 分子离解成2个中性气态

原子A+B 所需的能量。

点阵能:1mol 气态的M Z+和X Z-离子生成1mol MX 晶体时所释放出的总能量称为离子晶体的点阵能,

又称为晶格能。

2 删除不考 3

4.PVD 与CVD

PVD :用物理过程制备薄膜的方法称为物理气相沉积法

CVD :形成的薄膜材料除了原材料的组成元素外,还在基片上产生与其它组分的化学反应,获得与

原成分不同的薄膜材料,这种有化学反应的气相沉积称为化学气相沉积

5.热平衡等离子体与非平衡等离子体

热平衡等离子体:Te =Ti 时称为热平衡等离子体,简称为热等离子体。

特点:电子温度高,重粒子温度也高。

实际上,所谓完全热平衡状态是不能达到的。实际上比较容易形成的是各种粒子的温度几乎近似相等(Tg Ti Te ≈≈),组成也接近平衡组成的等离子体,这叫做局域热力学平衡态(LTE 态等离

子体),实际使用的LTE 态等离子体在温度约为k 43102~105??,且压力>Pa 410条件下产生的。

非平衡等离子体:Te >>Ti

特点:电子温度高达k 410以上,离子和原子之类重粒子温度都可低到k 500~300、一

般压力<Pa 2

10下形成。按其重粒子温度也叫做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ima )。

6.弛豫界面与重构界面

弛豫界面:固体表面层之间以及表面和体内原子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偏离固体内部的晶格常数,而其

晶胞结构基本不变,这种情况称为弛豫

重构界面:是指表面原子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但重直方向的层间间距与体内相同。

7.等离子体与等离子体鞘

等离子体: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密度达到一定数值时,这种电离气体是有别于普通气体的

一种新的物质聚集态,列为物质的第四态。无论气体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其中的

正负电荷总数在数值上总是相等的,故称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就是指电离气体,它是

由电子、离子、原子、分子或自由基等粒子组成的集合体。

等离子体鞘:当等离子体与容器壁接触时,表现出与普通气体截然不同的性质。等离子体不是直接

接触器壁的,而是在与器壁表面的交界处,形成一个电中性被破坏了的薄层,实验表

明,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薄层是一个负电位的区域,它把等离子体包围起来,如在放

电管中发生辉光放电时,即可看到等离子体辉光被靠近器壁的一层“暗区”包围的现

象,这个偏离电中性薄层就叫做等离子体鞘或称之为鞘层。

形成鞘层位置:器壁处;在插入等离子体的电极近旁;放置于等离子体中的任何绝缘体表面。

8.固体催化剂与助催化剂

固体催化剂:固体表面吸附的某些物质,可使固体表面的化学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将固体吸附剂吸

附了具有催化的吸附质后得到的一种新物质(固体吸附剂+有催化作用的吸附质)称

为固体催化剂,固体表面催化实质上是研究这种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催化反应机

理等一系列问题。

助催化剂:以各种浓度加入的非活性组分,目的在于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根据所起的作用,助

催化剂又可分为电子性助催化剂和结构性助催化剂。

9.聚合物的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按链锁反应机理进行的反应。有以下几种基元反应组成:生成活泼反应活性中心的引发

反应;活性链不断与单体进行链锁反应的链增长反应,活性链的链终止反应;活性链向

其他物质转移的链转移反应。特点是参加反应的单体一般本身不具有活性,但可在外界

的引发下形成活性中心,活性中心,一旦形成立即以极高的速度形成高分子。产物的分

子量基本不随时间变化,而主要取决于活性中心的数目。

缩聚反应:制备主链上含有杂原子的高聚物。用于制备特种材料。缩聚反应基于有机化学中的缩合

反应,通过官能团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成一个新的化合物和一个小分子。特点是有双官

能团的分子才能进行聚合,通过官能团间的作用,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的聚合起来,反应

过程有逐步性,单体几乎立即消失,与时间无关,分子量却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缩聚

反应无所谓引发、增长、终止基元反应,仅是官能团间的缩合。

11.固体的表面能

将原来位于固体内部,处于均匀力场作用下的质点转变成表面质点(通过分割,粉碎等方式),外界必须对体系作功,以切断其质点之间原有的部分结合键。外界对体系所作的这部分功,除了以声、光、热等形式消耗掉的之外,都为表面质点所获得并贮存于固体的表面,称为表面能。P T dA dG ,)(=σ。

12.固体酸和固体碱

固体酸:包括给出质子的酸(B 酸)(即布朗斯德酸 Bronsted)或可从反应物接受电子对的L 酸(即路易

斯酸 Lewis)两类固体。

固体碱:是指能向反应物给出电子对的固体称为路易斯碱,能接受质子(+

H )的物质称布朗斯德

碱。

13.表面与界面

表面:指物体与真空或本身的蒸气接触的面。由于绝对的真空并不存在,许多场合下,把固相与气

相、液相与气相之间的分界面都称为表面。固体材料的表面指固体材料与真空或气

体相接触的面。

界面:是一个总的名称,即两个独立体系的相交处,它包括了表面、相界、晶界。界面不是几何学

上的平面,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过渡区域,该区域厚度通常有一个到几个原子(分子、离子)的厚度。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表面原子的排列情况与内部有较为明显的差别。由于位于表面的原子处于周期性排列突然中断的状态,具有附加的表面能,为了降低表面能提高体系的稳定性,表面原子的排列将自发地作出相应调整。

14.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

一次电池:一次电池是一种经常处于可工作状态、放电后不能靠通入反向电流使两电极的活性物质

恢复原来状态的电池。即一次电池中的活性物质放电耗尽不能再生。

二次电池:二次电池是一种电能的贮存器,电池反应可以正向进行,也可以逆向进行。放电时为一

自发电池,充电时则为一个电解池,充电后,电池容量得到恢复。好的蓄电池可以反复

充电千次以上。

15.光化学初级反应与光化学次级反应

光化学反应一般包括光反应的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涉及激发态的反应步骤。光化学反应的次级过程是由初级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所发生的后继反应。用式子表达如下:

激发过程)

(11*??→?M M L γ 构成较复杂的光化学反应?????????→+???????→++→+→***)()()()(2生成最终产物

次级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无辐射退激过程热量辐射退激过程初级反应B A P P N M M M h M M γ 16.量子产率

量子产率:反应物吸收光经由光化反应生成产物的效率,可以用生成产物的量子产率来表征。是光

化学中极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可以用于评价光化学反应的效率。在光化学中,所涉及

的量子产率包括反应物的量子产物和分步反应过程的量子产率。在提到量子产率时,应

明确指出是啊一过程的量子产率。

各个过程速度常数之和

某一过程速度常数量子产率= 光化学反应的量子产率与生成产物的化学过程速度常数成正比,与全部分步反应速度常数之和成反比,与反应物吸收的光量无关。

17.化学电源与燃料电池

化学电源:是一种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贮能或换能装置

燃料电池:是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由外部连续不断的供给反应物及

时从电池内部排除生成物的电池,能连续的把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18.化学退激与物理退激

化学退激:光化学中,指由激发态分子(原子,离子)产生中间产物或直接生成产物的过程。 物理退激:把激发态分子(原子 ,离子)光辐射退激和无辐射退激过程称为物理退激。

由于激发态寿命很短,故对于一个有效的光化学反应欲生成大量的光化学反应产物,其化学退激的速度常数应远大于物理退激的速度常数。

二、简述题

无定型材料制备的基本原理

1).必须使熔体金属以大于临界速度急速冷却,使结晶过程受阻而形成非晶态,不同成分的非晶态

金属的临界冷却进度可在102—107K/s 6个数量级之内变化,且多数非晶态合金可在105—106K/s 的冷却速度下获得。

2).必须将金属玻璃冷到或低于它的再结晶温度,将这种热力学上的亚稳态保存下来,而不向晶态

转变。

化学方法制备多晶材料有哪些常用方法?与陶瓷法相比有哪些特点?

化学方法制备多晶材料可分为前驱体法,局部氧化还原法,局部离子交换法。

化学法能够得到陶瓷法所难以得到的高纯和均相的材料,并能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采取较容易的方法来得到,制得的材料有很大表面积,对于制备催化剂载体或其它很细的粉体材料非常有用。陶瓷法:固体原料化合物在一定的较强烈的反应条件下(如加热至1000~2000℃甚至更高温度),晶体的原料粉末互相混合,通过接触的晶面发生离子的自扩散或互扩散,或原有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及新物相的生成,晶体结构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向固体原料内部或深度扩散,最终导致一种新多晶材料的生成。

陶瓷法的不足:Ⅰ.反应只能在相界面进行,随后的扩散过程也十分困难。

Ⅱ.反应最终得到的往往是反应物和产物的一个混合体系,极难分离或提纯。

Ⅲ.即使反应进行的再完全,也很难得到一个纯相的体系。

Ⅳ.还存在反应容器污染产物的问题。

晶体生长热力学与动力学

晶体生长热力学是在生长非常接近于平衡态下,预测生长量、以及成分随温度、压力和实验中其它变数而改变的情况。实际上,可以认为晶体生长是控制物质在一定的热力学条件下

进行的相变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该物质达到符合所需要的状态和性质。一般的晶

体生长多半是使物质从液态(溶、熔)变为固态,成为单晶体。这就牵涉到热力学

中相平衡和相变的问题。

晶体生长动力学主要是阐明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晶体生长机制以及晶体生长速率与生长驱动力间的规律。包括:

晶体生长形态学:晶体生长形态与生长速率间的关系,晶体生长的理想形态和实际形态,环境相对晶体形态影响。研究晶体生长形态学有助于人们认识晶体生长的动力学

过程。

晶体生长的输运过程:包括热量、质量和动量输运。输运过程对晶体生长速率产生限制作用,

并支配着生长界面的稳定性,对生长晶体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晶体生长界面的稳定性:涉及到晶体质量的优劣,当生长优质块状大单晶时,相变必须在稳定

的生长界面上发生,以便保持晶体结构基元排列的均一性。

所谓稳定性——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当生长界面以宏观尺度来看是光滑的,但偶尔受到温

度、溶质浓度的起伏或外因干扰时,如果这些干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晶体

生长过程的延续而逐渐衰减,最后自动消失,同时界面也随着恢复到原来

光滑面的状态,这种界面则是稳定。可通过界面附近熔体的温度梯度、溶

液中溶质的浓度梯度和界面效应来判断。

从化学角度看,等离子体空间与常规物态中的化学现象相比有什么特殊性?

1)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由一些简单物质即可得到比较复杂的生成物。

2)常态下不活泼的物质,在等离子体态下可容易地参与各种化学反应。

3)氧化还原性质发生变化

4)高分子材料表面亲水处理和低温灰化

等离子体空间这些异乎寻常的化学现象表明,既然等离子体作为物质存在的又一种基本形态,那么以化学的角度来看,各种反应便是在新的“介质”中或者说是一种新“相”里进行的,这就必然有其新特点、新规律和新用途。

催化反应的几何对应原则与能量对应原则

几何对应原则:在多相催化反应中,分子的活性是通过与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吸附作用而实现的。也

就是说由化学吸附而形成活化络合物,再进一步的反应。如果这种化学吸附作用是

属于共价键的话,那么形成的表面键就有一定的方向性,要使反应分子活化,发生

化学吸附过程中就要有某些键的变形甚至断裂,使反应物分子中原有的键与催化剂

表面原子间的键长相对应,键角相似,即要求反应物分子结构和催化剂原子结构在

几何尺寸上接近,

能量对应原则:是指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形成化学吸附所释放的能量与反应物断键和产物形成新键

所需的能量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最适宜催化剂的吸附势大致等于键能和的一

半,能量要求大致等于反应热的一半。s 、μ只和反应物键能有关,火山型曲线位置

只取决于反应本身,和催化剂本质无关,吸附势q大小才取决于催化剂的本质。

从宏观电性能与能带结构角度比较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与联系。

1)从宏观电性能角度比较:

对于金属:是最好的导体,电导率σ≈104~105Ω-1cm -1;由μσne =公式,n 大且基本上不随温度而

变,σ中唯一可变的是μ(迁移率),由于μ随温度增加略有减小,σ也减小。

对于半导体和绝缘体:绝缘体很难导电,σ≤10-15Ω-1cm -1,而半导体介乎中间σ≈10-5~103Ω-1cm -1;

由μσne =公式,n 随温度按指数规律增加,这种n 急剧地增加的效应远超

过μ微弱减小的效应,因此σ随温度迅速增加。绝缘体是在常温下n 很小的

半导体的极端例子。

2)从能带结构角度比较:

金属的能带结构:最高占有带(即价带)仅仅部分充满,或者能带发生重叠。

绝缘体的能带结构:价带全满,且与下一个能带被一个大的禁带隔开。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价带全满,且与下一个能带被一个相对于绝缘体禁带隙要小的禁带隔开。

(Eg=0.5~3eV )。

试述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用方程式表示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与其它发电方式相比,

燃料电池有何特点?

工作原理:由多孔性电极与夹在两电极间的熔融碳酸盐构成。如图所示:

负极:

H 正极:CO e CO O --→++2322221电池反应:O H O H 2222

1→+ 优点: 1.发电中没有多次能量转换过程,发电效率高

2.污染少,环境效益好

3.主机无运转部件,无须润滑,无噪声,启动快,故障少,重量轻

4.易建设,易维修

与热化学相比,光化学反应有何特点?简述光化学反应中适用的光。

光化学与热化学在基础理论上并无本质区别,都是用分子的电子分布与重排分布、大基团的立体效应和诱导效应来解释化学变化和反应速率等。

光化学反应与热化学反应的主要区别在于光化学反应是物质吸收光子能量使物质粒子由基态激发到能级较高的激发态,随即发生化学反应,而热化学反应是由基态开始发生化学反应的。由于原子,分子,离子的激发态与其基态的电子排布不同,从而导致化学反应性能的差别。与热化学反应相比,光化学反应的主要特点有:

1) 光化学反应是从物质吸收光子开始的;

2) 一个有效的光化学反应是激发态分子化学退激速度常数与物理退激速度常数相竟争的结果;

3) 光化学反应与热化学反应相比。其光化学反应的选择性更强;

4) 对于光化学反应来说,用光源辐照反应体系,不仅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而且可以改变化学反

应平衡状态;

5) 光化学反应产物和产物的产率与光源辐射波长密切相关。

检测光化学反应中间产物寿命的方法

1) 寿命较长)10(s >τ的中间物,可以把样品直接放入光谱仪的样品池,在光辐照过程中随时观测

不稳定中间物的谱带特征。

2) 对于常温下短寿命的中间物,可以采用低温下光辐射,而后在低温下观测中间物的光谱特征,

但这一方法受中间体的次级反应是否敏感地随温度变化这一限制。仅对低温下发生次级反应相当缓慢的短寿命中间物,这一方法才是可行的。

3) 对于常温下寿命极短的中间物,需采用低温下光解,并检测生成的中间物的光谱或化学特征,

用这种方法可以观测初级光解产物的特征,并确定由随后发生的次级反应的产物。

4) 对于寿命极短)10~10(1211s --的中间物,闪光光解是研究中间物特性的得要方法。激光脉冲技

术使这一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该方法的原理是用高通量密度的激光脉冲,在极短时间内产生较高浓度的短寿命中间物,在脉冲作用后的极短时间内观测中间物的吸收或发射光谱特征,以提供反应途径的信息。

5) 检测中间物的其他方法如通过光辐照核磁共振腔内的样品观测化学诱导核自旋极化作用,研究

由快速的自由基复合形成产物的机理;化学捕捉剂检测中间产物,化学捕捉剂可以阻止短寿命中间物形成产物,由化学捕捉剂与短寿命中间物形成的其他产物可以判断某一中间产物的存在。 导体、绝缘体插入等离子体后等离子体会有何效应?分析鞘层形成情况

1) 电极近旁的鞘层

理想等离子体是等电位的,内中不存在电场,设等离子体空间电位为V p ,简称等离子体电位。若在等离子体中插入导体电极,并设该电极的电极电位为V s ,如果我们改变V s 的值,使V p ≠V s ,并接通外电路,那么电极上变会有电流通过,实际上相当于引入一个外电势作用于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则必然对外电势的扰动作出相应的反应,其结果是电极近旁的等电子体就不会再保持原来的状态了。

V p <V s 时,电极近旁形成的电场将吸引离子并阻尼电子,最终n i >n e 。随电场的增强,将会在距电

极一定距离范围内形成离子构成的空间电荷层称为离子鞘。

V p >V s 时,电极近旁形成的电场将吸引电子并排斥离子,最终n i <n e 。相应的在距电极一定距离的

区域内形成由电子构成的空间电荷层称为电子鞘。

2) 浮置基板处的鞘层

浮置基板插入等离子体后,因等离子体空间准电中性成立,离子、电子热运动动能相等,因二者质量不同,则速度不同,电子的平均速度远大于离子的平均速度,因此,初始时刻,到达绝缘体表面的电子数就会比离子多得多,将有电子过剩,从而使绝缘体表面出现净负电荷积累,即表面相对于等离子体区呈负电势,这个负电势将排斥向表面运动的后续电子,同时吸引正离子,直到绝缘体表面的负电势达到某个确定值使离子流与电子流相等时为止。这时浮置基板表面电位V f 趋于稳定,与等离子体电位之间的差值V p -V f 保持定值,将浮置基板上达到的稳定电势V f 叫做浮置电位。V f 是一个负电位,在浮置基板与等离子体交界处形成的是一个由正离子构成的空间电荷层,也就是离子鞘。凡与等离子体交界的任何绝缘性物体(如管壁)都会保持一定的浮置电位,其近旁也都会形成离子鞘,而浮置电位相对于等离子体总是负的,等离子体电位相对于任何与之接触的绝缘体总是正的。

总之,鞘层内已不再是等离子体状态了,其已偏离电中性。

试述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用方程式表示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与其它发电方式相比,燃料

电池有和特点?

其工作原理如图:

负极反应: -++→e H H 222 正极反应:O H e O H 222212→++

-+ 电池反应:O H O H 22212→++ 燃料电池特点:与其它发电方式相比FC 有如下特点:主机无运转部件,易建设,易维修,比功率

高,污染少。

材料物理与化学历年复试笔试题(重要)

华工材物化复试笔试题 2010年 1、一个人海中溺水,救生员离海有一距离,救生员在水中、陆地上的速度不一样,找一最快路线。 2 、列举生活常见的发光显示器,并说明主要特征。 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是一种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用直流电压驱动的薄膜发光器件,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 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OLED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有机材料ITO 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的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相遇形成激子,使发光分子激发而发出可见光。根据使用的有机材料不同,OLED又分为高分子OLED和小分子OLED,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器件制备工艺上:小分子器件主要采用真空热蒸发工艺;高分子器件则采用旋转涂覆或喷涂印刷工艺。 特点: 1.薄膜化的全固态器件,无真空腔,无液态成份; 2. 高亮度,可达300 cd/m2以上; 3.宽视角,上下、左右的视角宽度超高170度; 4.快响应特性,响应速度为微秒级,是液晶显示器响应速度的1000倍; 5.易于实现全彩色; 6.直流驱动,10V以下,用电池即可驱动; 7.低功耗; 8.工艺比较简单,低成本; 9.分辨率;10.温度特性,在-40℃~70℃范围内都可正常工作。 3 、发光二极管原理,光电二极管的原理 (1)发光二极管(LED)由镓(Ga)与砷(AS)、磷(P)的化合物制成的二极管,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磷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 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 (2)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PD)是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由

材料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3年材料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10 小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材料按化学组成与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 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2、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3、材料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三个层次来研究。 4、元素的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结合,不同元素由于电子结构不同结合的强弱也不同。其中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较强;范德华键为较弱的物理键;氢键归于次价键。 5、范德华力有三种来源分别是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6、晶体包括有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7、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元为[SiO4] 四面体,其结构类型为岛装、环状、链状、层状与架状等。 8、晶体的缺陷按几何维度可划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中点缺陷又可分为热缺陷和杂质缺陷。 9、力对材料的作用方式为拉伸、压缩、弯曲和剪切等;而力学性能表征为强度、韧性和硬度等。 10、材料的电性能是材料被施加电场时所产生的响应行为。主要包括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11、晶体生长技术包括有融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其中融体生长法主要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 12、气相沉积法分为物理沉积法和化学沉积法;化学沉积法按反应的能源可分为热能化

学气相沉积、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与光化学沉积。 13、金属通常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与它们的合金。 14、铁碳合金的形态包括有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等。 15、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为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化物和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组成。 16、玻璃按主要成分可分为氧化物玻璃和非氧化物玻璃;氧化物玻璃包括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钙玻璃;非氧化物玻璃主要有硫系玻璃和卤化物玻璃。17、半导体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和固溶体半导体;按价电子数可分为n-型和p-型。 18、聚合物通常是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合成聚合物的化合物称为单体,一种这样化合物聚合形成的成为均聚物,两种以上称共聚物。 19、聚合的实施方法可分为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 20、具有导电性的聚合物主要有:共轭体系的聚合物、电荷转移络合物、金属有机螯合物和高分子电解质。 21、复合材料按基体可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 22、纳米材料的独特效应包括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 二、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23、置换型固溶体:由溶质原子替代一部分溶剂原子而占据着溶剂晶格某些结点位置所组 成的固溶体。 24、填隙型固溶体:溶质质点进入晶体中的间隙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25、介电性:在电场作用下,材料表现出的对静电能的储蓄和损耗的性质。 26、居里温度:高于此温度铁电性消失。 27、相图:用几何的方式来描述处于平衡状态下物质的成分、相和外界条件相互关系的示 意图。

材料化学考试试题重点

1、什么是材料化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材料化学是与材料相关的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与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用相关的化学。材料化学的主要特点是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2、一些物理量在元素周期表中规律, 答:电离势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增大,稀有气体最大;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从左到右略有增加。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减小;同一副族从上到下呈无规则变化。电子亲和势同周期从左到右大体上增加,同族元素变化不大。电负性同周期从左到右变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减小。 材料中的结合键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如何?对材料的特性有何影响? 3、原子间结合键有哪些,怎么分类? 答:依据键的强弱可分为主价键和次价键。主价键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通过电子转移或电子共享而形成的键合,即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次价键如范德华键是一种弱的键合力,是物理键,氢键也是次价键。 4、谈谈化学锈蚀和电化学锈蚀的各自特点和机理。 答:化学锈蚀是指金属与非电解质接触时,介质中的分子被金属表面所吸附并分解成原子,然后与金属原子化合,生成锈蚀产物。可以利用致密氧化膜的保护特性。电化学锈蚀原理与金属原电池的原理相同。即当两种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时,作为原电池负极的金属就会被锈蚀。在金属材料上外加较活泼的金属作为阳极,而金属材料作为阴极,电化学腐蚀时阳极被腐蚀金属材料主体得以保护。 5、如何防止或减轻高分子材料的老化? 答:在制造成品时通常都要加入适当的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光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猝灭剂)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6、试解释为何铝材不易生锈,而铁则较易生锈?

答:铝在空气中可以生成致密得氧化物膜,阻止与空气得进一步接触,所以不易生锈;铁在空气中生成疏松得氧化物膜,不能隔绝空气,特别是铁在潮湿得空气中能够发生电化学反应,因此加大了锈蚀,所以铁较易生锈。 7、谈谈热膨胀系数相关知识。 答:热膨胀系数分线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的膨胀系数较小,聚合物材料的膨胀系数较大。因素分析:原子间结合键越强,热胖胀系数越小,结合键越弱则热膨胀系数较大;材料的结构组织对其热膨胀系数也有影响,结构致密的固体,膨胀系数大。 8、用什么方式是半导体变为导体? 答:升高温度,电子激发到空带的机会越大,因而电导率越高,这类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另一类半导体通过掺杂使电子结构发生变化而制备的称为非本征半导体。 9、用能带理论说明什么是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答:导体:价带未满,或价带全满但禁带宽度为零,此时,电子能够很容易的实现价带与导带之间的跃迁。半导体:价带全满,禁带宽度在之间,此时,电子可以通过吸收能量而实现跃迁。绝缘体:价带全满,禁带宽度大于5eV,此时,电子很难通过吸收能量而实现跃迁。 10、光颜色的影响因素? 答:金属颜色取决于反射光的波长,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颜色通常与吸收特性有关。引进在导带和价带之间产生能级的结构缺陷,可以影响离子材料和共价材料的颜色。 11、通过埃灵罕姆图解释为何碳在高温下可以用作金属氧化物还原剂? 答:2C(s)+O2=2CO(s) 对于该反应式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温度越高,?G0的负值越大,其稳定性也就越高,即该反应中碳的还原性越强。 12、埃灵罕姆图上大多数斜线的斜率为正,但反应C+O2=CO2的斜率为0,反应2C+O2=2CO的斜率为负,请解释原因。 答:△G0=△H0-T△S0,?G0与温度T关系式的斜率为-△S0 对于反应C+O2=CO2,氧化过程气体数目不变,则?S0=0, (-?S0)=0,斜率为零。 对于反应2C+O2=2CO,氧化过程气体数目增加,则?S0>0, (- ?S0)<0,斜率为负。 13、水热法之考点 答:是指在高压釜中,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或自生蒸汽压),创造一个相对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使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而达到过饱和、进而析出晶体的方法。利用水热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单晶的生长,避免了晶体相变引起的物理缺。 14、化学气相沉积法之考点 答:优点:沉积速度高,可获得厚涂层;沉积的涂层对对底材有良好的附着性;真空密封性良好;在低温下可镀上高熔点材料镀层;晶粒大小和微结构可控制;设备简单、经济。缺点:不适合与低耐热性工件镀膜;反应需要挥发物不适用一般可电镀金属;需要可形成稳定固体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反应释放剧毒物质,需要封闭系统;反应物使用率低且某些反应物价格昂贵。 15、输运法作用 答:可用于材料的提纯、单晶的气相生长和薄膜的气相沉积等,也可用于新化合物的合成。 16、溶胶—凝胶法的原理以及优缺点是什么? 答: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优点:(1)由于溶胶-凝胶法中所用的原料首先被分散到溶剂中而形成低粘度的溶液,因此,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的均匀性,在形成凝胶时,反应物之间很可能是在分子水平上被均匀地混合。(2)由于经过溶液反应步骤,那么就很容易均匀定量地掺入一些微量元素,实

材料化学测试题102题

A.1993 B.1996 C.1998 D.2002 17.1993年中国人民招标单批准( )在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交易所上市,标志着我国全国性财政收入市场的诞生。 A.武汉招标单 B.淄博招标单 C.南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富岛批量生产 18,2000年10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 ),对我国开放式招标单的试点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A.材料化学财政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管理暂行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批量生产法 C.开放式招标单材料化学财政收入试点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法 19.2003年10月,( )颁布,并于2004年6月S M实施,推动批量生产业在更加规范的法制轨道上稳健发展。 A.招标单法 B.开放式招标单材料化学财政收入试点办法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法 D.材料化学财政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管理暂行办法 20,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共有( )家批量生产管理招标单。 A.50 B.53 C.58 D.60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中有四个备选项,其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对应的序号填写在题目空白处,选错、漏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世界各国和地区对材料化学财政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称谓不尽相同、目前的称谓有( )。 A.共同批量生产 B.单位信托招标单 C.材料化学财政收入信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集合批量生产产品2.招标单材料化学财政收入的主要特征是( ) A.集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专业管理 B.组合批量生产、分散风险 C.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D.严格监管、信息透明 3.招标单材料化学财政收入的集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专业管理表现在( )。 21.纳税人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其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 A.货物发出的当天 B.收到全部货款的当天 C.销售货物合同签订的当天 D.销售货物合同约定的当天 22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税的是() A.契税 B.消费税 C.农业税 D.个人所得税 23.下列支付结算的种类中,有金额起点限制的是()

《材料化学》复习题

一、 简答题 1、标准摩尔燃烧热:在标准压力和某温度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某有机物被完全氧 化(燃烧),是所含的各元素生成指定的稳定产物是的定压热效应,称为该有机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热 2、盖斯定律:反应热仅取决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反映的路线无关。 3、反应热效应:在热化学中,当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温度相同,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只做体积功时,发生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4、标准摩尔熵:在标准状态下,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B 在T 时的熵值。 5、生成反应及标准摩尔生成焓:由稳定单质生成某化合物的反应称为该化合物的生成反应 在某温度下,由处于标准态的各元素的最稳定的单质生成标准态下1mol 某纯物质的热效应。 6、化学势)(,,)(B j n P T B B j n G ≠??=μ的含义:当熵、体积及除B 组分外其他各物质的量(n j )均不变时,增加dn B 的B 种物质则相应的增加内能dU. 7、偏摩尔量≠?=?j B ,m T ,P ,n (j B )B G G ( )n 的含义:组分B 的各偏摩尔量,实际就是定温定压下加入1molB 于大量的均匀体系中该量的增加。 8、相律:表达相平衡体系中相数(?)、独立组分数(c )和自由度数(f )及影响平衡的外界因素的定量关系式。 9、一级相变: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相,其吉布斯自由能对p 或t 的一级导数不相等的相变。 10、二级相变及其特点:若两相的吉布斯自由能对温度或压力的一级导数相等,但二级导数发生不连续变化的相变。 特点:没有体积变化、没有相变潜热、αv 、k T 和c p 发生变化。 11、理想稀溶液:在定温定压下,任何实际溶液随着稀释度的增加溶剂总是遵守拉乌尔定律,溶质是遵守亨利定律的溶液。 12、拉乌尔定律: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在同一温度下的蒸气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13、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挥发性溶质与其蒸气压达到平衡时在气相中的分压与该组分在液相中的浓度呈正比。 14、实际溶液:除极稀溶液外,在大部分浓度范围内溶剂不遵守拉乌尔定律,溶《材料化学》 复习题

材料化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01)材料是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和产品性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 性能或功能。 02)材料按照化学组成、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 材料。 03)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更关注于材料的力学性能; 而另一种则考虑其光、电、磁等性能。 04)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05)一般材料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06)对于离子来说,通常正离子半径小于相应的中性原子,负离子的半径则变大。 (7)晶体可以看成有无数个晶胞有规则的堆砌而成。其大小和形状由晶轴(a,b,c)三条边和轴间夹角(α,β,γ)来确定,这6个量合称晶格参数。 08)硅酸盐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四面体连接方式为共顶连接。 09)晶体的缺陷按照维度划分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延伸范围为 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 010)位错分为韧型位错、螺型位错以及由前两者组成的混合位错三种类型。 (11)固溶体分为置换型固溶体和填隙型固溶体,前者溶质质点替代溶剂质点进入晶体结点 位置;后者溶质质点进入晶体间隙位置。 (12)材料热性能主要包括热容、热膨胀和热传导。 (13)材料的电性能是指材料被施加电场时的响应行为,包括有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014)衡量材料介电性能的指标为介电常数、介电强度和介电损耗。 015)磁性的种类包括:反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等。 016)铁磁材料可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 017)材料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合成与控制材料的物理形态。 (18)晶体生长技术主要有熔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前者主要包括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等。 (19)溶液达到过饱和途径为:一,利用晶体的溶解度随改变温度的特性,升高或降低温度而达到过饱和;二,采用蒸发等办法移去溶剂,使溶液浓度增高。 (20)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金属材料学考试题库

第一章钢中的合金元素 1、合金元素对纯铁γ相区的影响可分为哪几种 答: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合金元素对钢γ相区和共析点会产生很大影响,请举例说明这种影响的作用 答:合金元素对α-Fe、γ-Fe、和δ-Fe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同素异晶转变温度A3和A4均有很大影响 A、奥氏体(γ)稳定化元素 这些合金元素使A3温度下降,A4温度上升,即扩大了γ相区,它包括了以下两种情况:(1)开启γ相区的元素:镍、锰、钴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2)扩展γ相区元素:碳、氮、铜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B、铁素体(α)稳定化元素 (1)封闭γ相区的元素:钒、鈦、钨、钼、铝、磷、铬、硅 (2)缩小γ相区的元素:硼、锆、铌、钽、硫属于此类合金元素 3、请举例说明合金元素对Fe-C相图中共析温度和共析点有哪些影响 答: 1、改变了奥氏体相区的位置和共析温度 扩大γ相区元素:降低了A3,降低了A1 缩小γ相区元素:升高了A3,升高了A1 2、改变了共析体的含量 所有的元素都降低共析体含量 第二章合金的相组成 1、什么元素可与γ-Fe形成固溶体,为什么

答:镍可与γ-Fe形成无限固溶体 决定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的溶解条件是: 1、溶质与溶剂的点阵相同 2、原子尺寸因素(形成无限固溶体时,两者之差不大于8%) 3、组元的电子结构(即组元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2、间隙固溶体的溶解度取决于什么举例说明 答:组元在间隙固溶体中的溶解度取决于: 1、溶剂金属的晶体结构 2、间隙元素的尺寸结构 例如:碳、氮在钢中的溶解度,由于氮原子小,所以在α-Fe中溶解度大。 3、请举例说明几种强、中等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答:铪、锆、鈦、铌、钒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最稳定的MC型碳化物钨、钼、铬是中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锰、铁、铬是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第四章合金元素和强韧化 1、请简述钢的强化途径和措施 答:固溶强化 细化晶粒强化 位错密度和缺陷密度引起的强化 析出碳化物弥散强化 2、请简述钢的韧化途径和措施 答:细化晶粒 降低有害元素含量 调整合金元素含量

材料化学试卷A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10 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材料按化学组成与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 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2、CVD、XRD、SEM、TG和NMR分别是化学气相沉积法、 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法和核磁共振波谱的英文缩写。 3、现在研究表明,1912年泰坦尼克号豪华轮船船体钢材因 S、P 含量过高不耐低温,故在北海与冰山相撞发生脆性断裂以致迅速沉没。如果钢材中添加 13%的Ni ,或者直接采用面心立方结构的铝合金或奥氏体不锈钢,该惨剧可能不会发生。 4、范德华力有三种来源分别是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5、形状记忆效应实质上是在温度和应力作用下合金内部热弹性马氏体形成、变化、消失的相变过程的宏观表现。 6、各向异性材料的硬度取决于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中最弱的键,而熔点和化学反应性则取决于化学键中最强的键。 7、晶体的缺陷按几何维度可划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中点缺陷又可分为热缺陷和杂质缺陷。 8、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相,称为增强材料(或增强体);两相之间存在着相界面。 9、材料的电性能是材料被施加电场时所产生的响应行为。主要包括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10、非晶态金属材料同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力学性能。 二、名词解释(共 5小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1、合金:由两种或以上的金属非金属经过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奥氏体:碳溶解在g-Fe中的间隙固溶体。 3、固溶体: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 的晶格类型的固态晶体。 4、超塑性现象:金属在某一小的应力状态下,可以延伸十倍甚至是上百倍,既不出现缩颈,也不发 生断裂,呈现一种异常的延伸现象。 5、表面效应: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 度地变化,粒子的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从而引起纳米粒子性质的变化。 三、判断题(共10 小题,每题1 分,共计10分) 1、超导材料的迈斯纳效应就是指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 2、饱和性和无定向性是离子键的特点。(√) 3、要制得非晶态材料,最根本的条件是使熔体快速冷却,并冷却到材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下。(√) 4、组元是材料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5、如果只形成空位而不形成等量的间隙原子,这样形成的缺陷称为弗仑克尔缺陷。(×) 6、在晶态聚合物中,通常可能同时存在晶态和非晶态两种结构。(√) 7、非晶态金属材料不存在长程有序性,但能观察到晶粒的存在,存在近程有序性。(×) 8、空位缺陷的存在会增高离子晶体的电阻率和金属晶体的电导率。(×) 9、纳米微粒的熔点和烧结温度比常规粉体要高。(×) 10、定向凝固和粉末冶金技术可以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 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 6 分,共计 30分)1、简述光纤的光导原理。光纤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石英光纤内外层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答:光导原理:利用折射率较大的纤芯和折射率较小的包层之间折射率的差别,依靠全反射原理实现光信息传输。光纤的作用是将始端的入射光线传输到终端,利用光来传输信息和图像。在内纤芯石英中掺入GeO2、P2O5以提高其折射率,在外包层材料中掺入B2O3或F来降低其折射率。 2、举例说明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改性的基本原理? 答: 1.混合法则:在复合材料中,已知各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复合材料的材料组分的体积的百分比(%)。 2.界面作用:复合材料的界面实质上是具有纳米级以上厚度的界面层,有的还会形成与增强材料和基体有明显差别的新相,称之为界面相。 3、简述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特征、吸水原理。 答: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特征: 1. 分子中具有强亲水性基团,如羟基、羧基,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2. 树脂具有交联结构; 3. 聚合物内部具有较高的离子浓度; 4. 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 吸水原理: 阶段1:通过毛细管吸附和分散作用吸水,较慢。 阶段2:水分子通过氢键与树脂的亲水基团作用,亲水基团离解, 离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使树脂的网络扩张。网络内外产生渗透压,水份进一步渗入。 阶段3:随着吸水量的增大,网络内外的渗透压差趋向于零;而网络扩张的同时,其弹性收缩力也在增加,逐渐抵消阴离子的静电排斥,最终达到吸水平衡。 4、从结构、处理技术、性能以及应用四方面说明特种纤维Kevlar-49被誉为“人造钢丝”的原因。答:结构上,Kevlar-49的大分子链由苯基和酰胺基构成,这种分子是比较僵直的,是刚性链,分子之间还存在氢键,这是Kevlar-49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内在原因;技术上,采用了液晶纺丝技术和高温拉伸处理,使分子链排列彼此平行取向;性能上,Kevlar-49是一种相对密度小,高强度、高模量的理想的增强纤维;应用上,Kevlar-49可用来制作防弹背心、航天加压服及火箭壳体等。 5、聚合物分子量有何特点,其四种平均分子量有何关系? 答:聚合物的分子量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子量大;二是分子量的多分散性;数均分子量小于重均分子量小于粘均分子量小于Z均分子量。 五、论述题。(共2小题,共计 20分) 1、某产品的开发团队想要解决一组能够在湿表面的粘合剂,该种粘合剂在汽车行业有应用前景。根 据上述问题提出粘合剂的解决方案。 答:要找到能够在湿表面起到黏结作用的粘合剂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作用,能够被粘物表面的水分子置换或反应、吸收或混溶而被排除;(2)、能在水下对被粘表面良好润湿;(3)、胶黏剂遇水后保持稳定,不被水破坏,粘结固化后强度基本不随时间变化;(4)、可在水下条件完成固化,且能耐水浸泡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设计一种水下环氧胶黏剂 水下固化剂(α-氰基丙烯酸类、环氧类、聚氨酯类、多肽类等)+吸水性填料(氧化钙、膨润土、石膏粉、滑石粉、水泥等) 方法:810水下环氧固化剂+环氧树脂+纳米蒙脱土+滑石粉 其中加入纳米蒙脱土和滑石粉两种填料,利用两种填料的协同作用,由于滑石粉吸水作用和纳米粒子的强化作用,使其在水中的剪切强度随时间变化不大,呈现很好的稳定性,一般两种填料的比例为滑石粉:MMT=10:1(质量比)效果最佳。 2、有一则化妆品电视广告宣称其每半滴乳液包含100亿个水分子,请从材料化学的角度评价之?答:要点:1mol水含6.023×10^23个水分子,半滴乳液约0.5-1ml,其密度约为1g/ml,重约0.5-1g,含100亿个水分子,水含量约为1.6×10-14mol, 这样微量的水含量很容易达到,因此此广告纯属噱头。

材料化学试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材料是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和产品性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性能或功能。 (2)材料按照化学组成、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 (3)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更关注于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另一种则考虑其光、电、磁等性能。 (4)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5)一般材料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6)对于离子来说,通常正离子半径小于相应的中性原子,负离子的半径则变大。 (7)晶体可以看成有无数个晶胞有规则的堆砌而成。其大小和形状由晶轴(a,b,c)三条边和轴间夹角(α,β,γ)来确定,这6个量合称晶格参数。 (8)硅酸盐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四面体连接方式为共顶连接。 (9)晶体的缺陷按照维度划分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延伸围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 (10)位错分为韧型位错、螺型位错以及由前两者组成的混合位错三种类型。 (11)固溶体分为置换型固溶体和填隙型固溶体,前者溶质质点替代溶剂质点进入晶体结点位置;后者溶质质点进入晶体间隙位置。 (12)材料热性能主要包括热容、热膨胀和热传导。 (13)材料的电性能是指材料被施加电场时的响应行为,包括有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14)衡量材料介电性能的指标为介电常数、介电强度和介电损耗。 (15)磁性的种类包括:反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等。 (16)铁磁材料可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 (17)材料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合成与控制材料的物理形态。 (18)晶体生长技术主要有熔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前者主要包括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等。 (19)溶液达到过饱和途径为:一,利用晶体的溶解度随改变温度的特性,升高或降低温度而达到过饱和;二,采用蒸发等办法移去溶剂,使溶液浓度增高。 (20)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 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CVD。 (21)液相沉淀法包括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和水解法。 (22)固态反应一般包括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反应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很小,均相反应动力学不适用。 (23)自蔓延高温合成按照原料组成可分为元素粉末型、铝热剂型和混合型。 (24)金属通常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与它们的合金。(25)合金基本结构为混合物合金、固溶体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铁碳合金的形态包括有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等。 (27)金属材料热处理包括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28)超耐热合金包括铁基超耐热合金、镍基超耐热合金和钴基超耐热合金。 (29)提高超耐热合金性能的途径有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和采用特种工艺技术,后者主要有定向凝固和粉末冶金。 (30)产生合金超塑性的条件为产生超细化晶粒与适宜的温度和应变速率。 (31)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以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系化合物(包括硫化物、硒化物及碲化物)和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为主要组成的无机材

材料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材料:人类社会所能够接受的经济地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可以用来制造有用的构件、器件或物品的物质。) 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结构中各类等同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表示晶体内部结构中质点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 晶向:空间点阵的结点可以看成是分列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上,这些直线系称为晶列,同一个格子可以形成方向不同的晶列,每一个晶列定义了一个方向,称为晶向。 晶面:空间点阵的结点可以从各个方向被划分为许多组平行且等距的平面点阵,这些平面点阵所处的平面称为晶面。 对称:是指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点群:晶体结构中所有点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和旋转反演轴)的集合。空间群:是指一个晶体结构中所有对称要素集合。 肖特基缺陷:正常格点上的质点,在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而在晶体内部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 弗伦克尔缺陷:在晶格热振动时,一些能量较大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进入到间隙位置,形成间隙质点,而在原来位置上形成空位。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替换溶剂原子的位置形成的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填入溶剂晶格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 中间相:合金组元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晶格类型及性能均不同于任一组元的合金固相。相律:相平衡体系中揭示相数P ,独立组分数C和自由度F之间关系的规律。 相图:表达多相体系的状态随温度、压力、组成等强度性质变化情况的图形。 二、填空题 1、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2、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从宏观上来看,气体和液体表现为(流动性),固体表现出(固体性)。液体在缓慢降温过程中形成(晶体),在急冷过程中形成(非晶体)。 3、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具有(长程有序),而非晶体(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4、实际晶体结构、基元和点阵的关系可概括为(晶体结构= 点阵+ 基元);点阵是周期性重复的(方式),基元是周期性重复的(内容)。

中南大学材料化学原理试卷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 200 -- 200 学年上学期时间110分钟 材料化学原理课程 64 学时 4学分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材化班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16分,每题4分) 1、晶界偏析 在平衡条件下,溶质原子(离子)在晶界处浓度偏离平均浓度(2分)。由于晶界结构缺陷比晶内多,溶质原子(离子)处于晶内的能量比处在晶界的能量高,因此,通过偏析使系统能量降低(2分)。 2、重构性相变 重构性相变过程伴随有化学键的破坏与生成,原子重新排列,需激活能大(4分)。 3、均匀形核 组成一定,熔体均匀一相,在T0温度下析晶,发生在整个熔体内部,析出物质组成与熔体一致(4分)。 4、二次再结晶 正常晶粒生长由于气孔、二次相粒子等阻碍而停止时,在均匀基相中少数大晶粒在界面能作用下向邻近小晶粒曲率中心推进,而使大晶粒成为二次再结晶的核心,晶粒迅速长大(4分)。 二、填空题(36分,每题4分) 1、固相烧结初期的扩散传质机理主要有表面扩散、晶格扩散、界面扩散、蒸发-凝聚,其中蒸发-凝聚对烧结致密化没有影响,只是改变晶粒的表面形貌。(每空1分) 2、金属或合金形成抗氧化性膜的基本条件有P-B比大于1、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有一定的强度和塑性。(第一空2分,其余两空各1分) 3、在MgO中添加少量Al2O3(摩尔分数为x)形成置换固溶体,其 分子简式为 O V Al Mg x 2 1 (Mg) x x 2 3 1 其密度随掺杂量x的增大而减少(增大、 减少或不变)。(每空2分) 4、材料实际表面有_扩散层_____、_加工层、_氧化层_____、 锈蚀和灰尘等______、_污垢层等几层。(每空1分) 5、电极电位越高,越__易____得电子,__氧化____能力越强。 (每空2分)

材料化学期末考试预测题

1:[论述题] 1-1、无机材料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2、无机材料化学主要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参考答案: 1-1、参考答案:无机材料化学是研究无机材料,主要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和应用的一门学科。1-2、参考答案:无机材料化学主要研究:无机材料的制备原理、无机材料的成键本质和结构、无机材料的表征、无机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反应性能、无机材料的设计,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2:[论述题] 1-3、材料科学与化学和物理学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1-3参考答案: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里,有化学、物理、相关理论和工程4个方面的内容。由于研究的对象不同,化学方面的内容又分为高分子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等。无机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的一个极重要的分支,又可以是化学学科的一部分,呈明显的交叉、边缘学科的性质。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相关理论及工程学的关系。 1:[论述题]3-1-1、晶体结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1-2、晶体具有哪些共性? 3-1-3、何谓非晶态金属材料的基本特征? 3-1-4、铁电体的概念是什么? 3-1-5、反铁电体的概念是什么? 3-1-6、正压电效应(压电效应)的概念是什么? 3-1-7、逆压电效应的概念是什么? 3-1-8、缺陷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1-9、缺陷化学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答案: 3-1-1参考答案:原子(或分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即存在长程有序。 3-1-2参考答案:由于具有周期性的空间点阵结构,晶体具有下列共同性质:均一性,即晶 体不同部位的宏观性质相同;各向异性,即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自限性,即晶体能自发地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对称性,即晶体在某些特定方向上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具有固定熔点;内能最小。 性能上两大特点: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 3-1-3参考答案:①非晶态形成能力对合金的依赖性;②结构的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性;③热力学的亚稳性 3-1-4参考答案:晶体中存在着自发极化,并且这种极化的方向能随着外界电场而改变,这样的晶体就称为铁电体。 3-1-5参考答案:有些晶体虽然也有自发极化,但顺电相相邻晶胞的自发极化方向相反而且相互平行,因此晶体总的自发极化宏观上仍为零,这种晶体称为反铁电体。 3-1-6参考答案:当某些晶体受到机械力作用时,在一定方向的表面上产生束缚电荷,且其电荷密度大小与所加应力大小呈线性关系,这种由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简称为压电效应。 3-1-7参考答案:当晶体在外电场激励下,在某些方向上产生应变,且应变和场强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这种由电效应转换为机械效应的现象,则称为逆压电效应。 3-1-8参考答案:缺陷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点缺陷,但不包括声子和激子。其研究内容涉及点缺陷的生成、点缺陷的平衡、点缺陷之间的反应、点缺陷的存在所引起的固体中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变化、点缺陷对固体性质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固体中点缺陷的种类和浓度等。 3-1-9参考答案:缺陷化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固体中的化学反应,只有通过缺陷的运动。陶瓷材料在高温时能正常烧结的基本条件是:材料中要有一定的缺陷机构与缺陷浓度,以使许多传质过程能顺利进行。点缺陷对材料的性质也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固体材料的导电性与缺陷关系极大。可以说,缺陷化学及其相关的能带理论,是无机材料化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正如West所说:"在固态科学中,晶体缺陷的研究是一个活跃和迅速发展的领域。” 2:[论述题]3-2-1、何谓非化学计量缺陷? 3-2-2、何谓弗仑克尔缺陷? 3-2-3、何谓肖特基缺陷?

材料化学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二章 2.1 扩散常常是固相反应的决速步骤,请说明: 1) 在用MgO 和32O Al 为反应物制备尖晶石42O MgAl 时,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加快 固相反应进行? 2) 在利用固相反应制备氧化物陶瓷材料时,人们常常先利用溶胶-凝胶或共沉 淀法得到前体物,再于高温下反应制备所需产物,请说明原因。 3) “软化学合成”是近些年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制备中广泛使用的方法,请 说明“软化学”合成的主要含义,及其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中所起的作用 和意义。 答: 1. 详见P6 A.加大反应固体原料的表面积及各种原料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 B.扩大产物相的成核速率 C.扩大离子通过各种物相特别是产物物相的扩散速率。 2. 详见P7最后一段P8 2.2节一二段 固相反应中反应物颗粒较大,为了使扩散反应能够进行,就得使得反应温度 很高,并且机械的方法混合原料很难混合均匀。共沉淀法便是使得反应原料在高 温反映前就已经达到原子水平的混合,可大大的加快反应速度; 由于制备很多材料时,它们的组分之间不能形成固溶的共沉淀体系,为了克 服这个限制,发展了溶胶-凝胶法,这个方法可以使反应物在原子水平上达到均 匀的混合,并且使用范围广。 3. P22 “软化学”即就是研究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缓慢的反应进程中,采取迂回 步骤以制备有关材料的化学领域。 2.2 请解释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固体间的反应很慢,怎样才能加快反应速 率? 答:P6 以MgO 和32O Al 反应生成42O MgAl 为例,反应的第一步是生成42O MgAl 晶核, 其晶核的生长是比较困难的,+2Mg 和+3Al 的扩散速率是反应速率的决速步,因 为扩散速率很慢,所以反应速率很慢,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见2.1(1)。 第三章 (张芬华整理) 3.1 说明在简单立方堆积、立方密堆积、六方密堆积、体心立方堆积和hc 型堆 积中原子的配位情况。 答:简单立方堆积、 6 立方密堆积、 12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考试题

晶体结构 名词解释 多晶转变: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时,各种变体之间发生结构转变,从一种变体转变成为另一种变体的现象。 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pH值等),结晶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结构晶体的现象。 位移性转变:不打开任何键,也不改变原子最邻近的配位数,仅仅使结构发生畸变,原子从原来位置发生少许位移,使次级配位有所改变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重建性转变:破坏原有原子间化学键,改变原子最邻近配位数,使晶体结构完全改变原样的一种多晶转变形式。 1.2晶格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离子的电子结构;离子的晶体结构类型;正负离子平衡距离。林规则 1.3 鲍林规则 (1)配位数规则:晶体结构中,阳离子周围形成一个阴离子配位多面体,阳离子的配位数取决于阳离子和阴离子半径之比。根据不同的配位数,从几何关系可以计算出阴阳离子半径比的上、下限范围。因而,可根据r+/r-值求得阳离子的配位数。 (2)静电价规则:在稳定的离子晶体结构中,所有相连接的阳离子到达一个阴离子的静电建强度,等于阴离子的电荷数。设S为中心阳离子到达每一配位阴离子的静电建强度,Z为该阳离子的电荷数,n为阳离子配位数,则可得S=Z/n。又设W为阴离子电荷数,m为阴离子配位数,则静电价规则规定m·S=W。静电键规则是离子晶体中较严格的规则,它使晶体保持总的电性平衡。本规则还可用于求得阴离子的配位数。 (3)配位多面体连接方式规则:在离子晶体中,阴离子配位多面体以共棱,特别是共面的方式存在时,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对于电价高,配位数小的阳离子,此规则的效应更为显著。硅酸盐结构中,硅氧四面体的连接方式即为一例。 例1:以NaCl晶胞为例,试说明面心立方紧密堆积中的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的位置和数量。答:以NaCl晶胞中(001)面心的一个球(Cl-离子)为例,它的正下方有1个八面体空隙(体心位置),与其对称,正上方也有1个八面体空隙;前后左右各有1个八面体空隙(棱心位置)。所以共有6个八面体空隙与其直接相邻,由于每个八面体空隙由6个球构成,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八面体空隙数为6×1/6=1。 在这个晶胞中,这个球还与另外2个面心、1个顶角上的球构成4个四面体空隙(即1/8小立方体的体心位置);由于对称性,在上面的晶胞中,也有4个四面体空隙由这个参与构成。所以共有8个四面体空隙与其直接相邻,由于每个四面体空隙由4个球构成,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四面体空隙数为8×1/4=2。 例2下列硅酸盐矿结构各属何种结构类型?(有Al3+离子的要说明其在结构中所处的位臵):下列硅酸盐矿结构各属何种结构类型?(有Al3+离子的要说明其在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CaMg[Si2O6] Ca2Al[AlSiO7] Mg[Si4O10](OH)2 K[AlSi3O8]

重庆大学材料学院研一材料化学期末复习考试题思考题

思考题 1、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的材料,在其性能方面突出的表现为良好的塑性和柔韧性,试从物质结构的角度予以解释。 2、高分子材料易受环境中的氧气、阳光、湿气和热等因素的影响,其性能会逐渐劣化,即发生老化现象。试说明聚氯乙烯塑料产生老化的机理,以及延缓老化的技术措施。 3、纳米材料已在材料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试列举一些常用纳米材料在你所了解的材料行业中的应用,并说明它们对材料的哪些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和作用原理(机理)。 4、水泥混凝土材料存在碱骨料反应的可能,试说明这种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它对混凝土有何危害?并阐述防止措施。 5、在一定条件下,水泥混凝土材料会发生硫酸盐类腐蚀,试说明硫酸钠和硫酸镁的腐蚀特点和腐蚀机理以及防止措施。 6、石膏主要有哪些组成与结构型式?它们中的一些物相形态具有胶凝性能,试指出这些物相品种及其水化活性特征。 7、水泥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请简要说明其制造过程中所采用的物理和化学方法。 8、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C元素组成的,但它们的性质差异很大。如金刚石的强度高、硬度大,是电的不良导体;石墨正相反,它质软,却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对此予以解释。 9、C2S有哪些多晶变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怎样才能获得所需的晶型?说明其中的道理。 10、金属材料暴露在大气环境中极易发生腐蚀,试说明钢材和铝材被腐蚀的特征以及相应的腐蚀机理。 11、金属材料易发生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因此,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防护。试根据不同的腐蚀机理,说明常用防护措施及原理。 12、纳米材料有哪些结构特点,是晶态还是非晶态?纳米材料有哪些独特的性质? 13、纳米粉体材料有哪些制备方法?是列举一种纳米材料的制备原理和制备工艺过程。 14、晶体材料和非晶体材料常用制备方法和原理。 15、表面薄膜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原理。 16、陶瓷材料制备方法和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