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及意义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经典战略理论阶段、产业结构分析阶段(波特阶段)和核心能力理论阶段。核心能力理论代表了战略管理理论在九十年代的最新进展,它是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C. K. Prahalad & G. Hamel)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所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已成为最经典的文章之一。此后,核心能力理论成为管理理论界的前沿问题之一被广为关注(Prahalad,1993;Hamel&Prahalad,1994;Coombs,1996;)。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一种新的竞争范式——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战略(Hamel &Heene,1994;Foss &Knundsen,1996)。应该说,核心能力理论是当今管理学和经济学交叉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源于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创新理论等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的不断探索,体现了各学科的交叉融合。

一、核心能力理论兴起的背景

1、对波特产业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满: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理论虽然提供了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完整框架,说明了产业吸引力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决定作用。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比产业间的利润差距小,在没有吸引力的产业可以发现利润水平很高的企业,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这些都是波特战略理论不能很好解释的现象。另外,波特的战略理论还往往诱导企业进入一些利润很高、但缺乏经验或与自身优势毫不相关的产业,进行无关联的多角化经营,这方面不少失败的案例也对该理论提出了疑问。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波特后来又提出了以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为核心的战略分析模式,但是由于其几乎涉及企业内部所有方面,反而使主要问题得不到反映,不能很好地把握战略重点,因而其局限性仍然非常突出。

2、企业重组和再造的挫折:在80年代,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多产业上都超过了美国企业,取代了美国企业的领先地位。为了赶上日本企业,美国的很多大企业纷纷进行重组和流程再造以谋求提高竞争力。重组虽然有时势在必行,能够使企业“变小”以改善短期绩效,但这只是在纠正过去的错误,而不是创立未来的市场。一些精明的企业,在认识到重组企业是条死胡同后,转而进行再造工

程。再造尽管能够使企业“变好”,但并无与众不同,只不过是个优秀的模仿者而已。因而如何重建企业的竞争战略,使企业不仅在现有产业内领先,而且能够在未来产业继续领先,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核心能力理论就是基于上述背景而提出的,一经提出,就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意义

1、它首次提出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之源:在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企业的竞争成功不再被看作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或战略经营的结果,而被看作是企业深层次的物质——一种以企业能力形式存在的、能促使企业生产大批量消费者难以想象的、新产品的智力资本的结果。在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这一过程中,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是最关键因素,而经营战略不过是企业充分发挥核心能力并把其运用到新的开发领域的活动和行为。因而核心能力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超乎寻常的战略意义。

2、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为核心能力的竞争:核心能力理论超越了企业之间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战略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所以核心能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核心能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避免因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短视。同时,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更多地是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某项重大发明导致的重大跃进。因此,很难“压缩”或“突击”,即使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核心能力的建设仍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方面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另一方面,由于建设核心能力的投资风险和时间超过业务部门的资源和耐心,这个方面的明确追求可以促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超越部门利益的局限,更多的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及早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并及早投入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中。

3、企业的多角化战略应围绕核心能力来进行:多角化战略作为企业寻求快速扩张的一种战略被广为使用,许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涉足众多行业,但效果不佳。八十年代以来,企业界又兴起“回归主业”的潮流,众多大企业纷纷把与主业不相关的业务剥离出去,而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寻求发展。这就迫使人们去思考企业经营的边界在那里?以及如何决定企业多角化经营的范围?运用核

心能力理论则可以对上述问题给出一个较为圆满的解释。

第二节核心能力内涵界定的研究回顾

一、核心能力的内涵

由于对核心能力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和深入,目前尚缺乏关于核心能力的公认一致的定义。从持有“资源观”的经济学家到近年发展出来的“能力观”(Competence-based View)的学者,先后对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1.基于技术和创新观的核心能力界定

拉德和哈默(Prahalad and Hamel)是从技术和创新角度研究核心能力理论的代表。他们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从技术与产品创新的角度提出并研究了核心能力思想,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的积累过程伴随在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产品/技术平台是需要通过长时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建立的,因此,核心能力是企业以往的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积累的具有企业特定性的专长。作为组织的群体性学习,这种学习过程涉及:企业中不同生产技巧的协调;企业不同技术的整合;组织中价值观的传递。通过学习和核心能力的积累,企业就可能尽早发现产品和市场机会,因而,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与核心能力紧密联系的,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其核心能力。

另外基于技术和创新观的代表还有梅约和厄特巴克。他们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认为核心能力在更大的程度上就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梅约和厄特巴克把企业核心能力分解为四个维度: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理解能力,分销渠道能力,以及制造能力。他们还发现企业核心能力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且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对其因果关系产生影响。

2.基于知识观的核心能力界定

巴顿(Leonard-Barton)是基于知识观的核心能力理论的代表。他认为核心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系统。它包括四个维度:技巧和知识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这四个维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巴顿还认为,核心能力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它随时间积累而不易为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企业为实现持续自主创新,必须以核心能力的持续积累

为条件。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帕特里夏·克里福德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只是一个幻影?》一文中也提出,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这一提法,强化了核心能力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企业各个方面的能力中的观点。

3.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能力界定

克里斯汀·奥利佛(Christine Oliver)是资源观的核心能力理论的代表。资源观强调资源和能力对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回报率和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作用。基于这一观点,企业在获取和配置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其获得高额经济回报率的可能。这些长期的、能获取高于正常利润回报的特性是企业在“有缺陷”和“不完全”的要素市场中获取并开发战略性资产的能力所决定的。因为企业在选择和积累资源上的决策是以在有限的信息、认识偏见等条件下最经济性的合理配置这些资源为特征的,所以,不同企业在获取这些战略性资源时在决策和过程上的“异质性”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基于这种观点,资源成为保证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最基本条件。从资源的类型看,构成核心能力的资源具有稀缺性、独一无二性、持续性、专用性、不可模仿性、非交易性、无形性、非替代性等特征,企业只有拥有了这种资源,才能在同行业中拥有独特的地位。基于资源观点,可以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并拥有这些特殊资源的独特的能力。

4.基于组织和系统观的企业核心能力界定

库姆斯(cooms)是基于组织和系统观的核心能力理论的代表。组织与系统观认为,核心能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糅合,体现在这种组织中的核心内涵是企业所专有的知识体系,正是企业的专有知识使核心能力表现的独一无二和难以模仿。核心能力建于企业战略和结构之上,以具备特殊技能的人为载体,涉及到众多层次的人员和组织的全部职能,因而,核心能力必须有沟通、参与和跨越组织边界的共同视野和认同。库姆斯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将技术能力予以有效结合的组织能力。因此,企业核心能力既具有技术特性,又具有组织特性,它包括企业的技术专长和有效配置这些专长的能力。

5.基于平台观的企业核心能力界定

Meyer and lehnerd是基于平台观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代表。该观点把企业核心能力表示为用户洞察力、产品技术能力、制造工艺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基

于平台观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通过产品平台连接市场,强调市场,该观点的企业核心能力的四个模块中有两个与市场有关。但是该观点不够全面,对组织文化因素考虑较少。

二、核心能力的特征

尽管对于核心能力的界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在企业资源积累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企业特有的能力,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战略资产。归结起来,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性:?有价值性:核心能力对于提高最终产品的用户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用户价值的来源。

?独特性:这种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独一无二”的。

?难以模仿性: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特定发展过程的产物,具有路径依赖性和不可还原性,因而原因模糊,其他企业很难模仿。

?延伸性:核心能力可以给企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产品/服务,使企业得以扩展到相关的新的业务领域。

?动态性:企业的核心能力虽是其资源长期积累的结果,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与环境的演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予以重建和发展。

?综合性:核心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和技巧的综合。从知识角度来看,它不是单一学科知识的积累,而是多学科知识在长期交叉作用中所累积而成。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第三节核心能力识别的研究回顾

一、核心能力的识别准则

如何来判断什么是公司的核心能力,有如下四个准则:

1、用户价值:核心能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看重的价值。那些能够使公司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利益的技能,才能称得上是核心能力。区分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的标准之一就是它带给用户的价值是核心的还是非核心的。正是基于这种区别,我们可以把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技能称为核心能力,而把其处理同经销商关系的能力看作是次要能力。核心能力必须对用户所看重的价值起重要作

用,但这并非意味着用户能够看到或很容易就理解到这种核心能力。用户所看到的是享有的好处,如显著的可靠性(汽车、摄像与录象机),形象的清晰度(摄像与录象机),使用的方便性(计算机)等等,而不是提供这些好处的技术细节。

2、独特性:可合格地定为“核心”的能力,必须具有竞争上的“独一无二”性,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相比,具有“独特的”风格/效用,而不是在产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它必须是公司层次的、持续优异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例如,本田汽车公司的汽车发动机,明显地优异于其他汽车公司的同类产品,其独特性的形成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努力,不是在短短的1-2年或几年中所能形成的。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人员发现某种能力极其重要,在行业中尚未引起重视和发展,则可以把它定为“潜在”的核心能力,予以规划和开发。

3、延展性:核心能力是通过未来市场的大门。有的能力在某一业务部门看来可能是算得上核心能力,经得起用户价值和特殊竞争力的考验,但是,如果无法想象能从该项能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或服务,那么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该能力就够不上核心能力。例如,本田公司的发动机上的独特能力,使它能进入各种不同的产品——市场。

4、难以模仿和替代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积累起来的,是许多不同单位和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具有特殊性和不可交易性,因而竞争对手很难模仿。

二、核心能力的识别方法

关于如何识别核心能力,前人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众多的方法:

1、文字描述法:文字描述法的特点是有助于企业内外的沟通,关于核心能力有共同的声音和语言。 Prahalad and Hamel对一些企业的核心能力描述如下:?NEC: VLSI和系统集成能力。

?Honda:发动机研制能力。

?Canon:精密机械、精密化学、微电子、电子成像等集成的精密仪器研制能力。

?Sony:微型化能力。

现在,我国一些企业在感受到“核心能力”的气息之后,也开始纷纷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例如: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整合能力。这种整合一方面是指企业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方面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厦新在美国建立了数字视频技术联合实验室,直接掌握了数字视频的核心技术,这正是推出高技术数字视频产品的基础。珠海格力电器总经理朱

江洪认为,珠海格力电器把模具设计、生产技术作为核心能力来培养,现在,整个模具的设计生产,已经形成一套独特能力。长虹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勇认为,在劳动力成本、核心技术、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正是长虹核心能力之所在。

2、技能网络法: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集合,可以用一个技能网络来表示核心能力。识别核心能力的方法是,先找出产品-技能相互关系,确定技能-产品相关矩阵和产品-技能相关矩阵,把这两个矩阵相乘,即得到技能-技能相关矩阵,从而得到技能成组图,得到公司的技能网,从而识别公司的核心能力。即:产品-技能相互关系 ==→技能成组图 ==→技能网 ==→核心能力

?构建技能-产品相关矩阵和产品-技能相关矩阵。根据每项技能对每个产品或部件的贡献程度,可以构建技能-产品相关矩阵。再根据每个产品对各项技能的依赖程度,构建产品-技能相关矩阵。

?技能-技能相关矩阵:把技能-产品相关矩阵与产品-技能相关矩阵相乘,即得技能-技能相关矩阵。

?技能成组图:跟据技能-技能相关矩阵,重新排列各项技能位置,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程度可以得技能成组图。

?核心能力——技能网络:根据以上技能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核心能力技能网如图1.1 所示:

图1.1 核心能力是技能网络

建立公司的技能、产品数据库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技能到核心能力的过程实现计算机化,使核心能力的管理实现可视化。这为公司信息网络的应用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3、专利计量法:Pari Patel and Keith Pavitt是英国世界著名科研政策研究机构SPRU的学者,他们从技术能力视角,根据美国专利局1969-1990授予专利,对世界400多家最大企业进行了数量分析。经过对这些专利的数量分析,

他们提出了一个二维分布图,如图1.2所示。专利份额PS是企业每一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数在这34个技术领域中所占份额,也就是说,它反映这些技术领域对企业的相对重要性,3%(约1/34)正好为平均水平。显在技术优势RTA,用企业在每个技术领域中所获专利份额,来除以企业在这34个技术领域获得的总专利

为企业在某一技术领域获得专利数占这些技术领域专利总数的份额得到。设X

i

数,C

为某一技术领域所有专利数,则有:

i

图1.2 企业技术分布图

企业“独特”技术能力是那些RTA相对高,即第一象限(定义与描述能力核心)与第四象限(在相对小的技术领域有空隙优势)。而第二象限为企业背景能力,企业分配给这些领域相对较多的技术资源,但相对于竞争者并没有优势。在第三象限,为企业边缘能力,企业既没有分配大量资源,相对其它企业也没有独特优势。例如,通过分析可以得到,有机化学与材料是五大产品类的核心能力:化学、制药、纺织、矿业、橡胶。

第四节以往研究成果评述

尽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涌现出相当多的著述,而且对于核心能力的阐述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然而,研究人员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认识并不统一,尽管好象在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应深入解决哪些问题方面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但是,在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成功地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分

歧严重。而造成这一理论不成体系,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状态的原因,在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内涵界定上不十分清楚。同其他理论如契约论相比,当契约理论家们谈论“契约”、“激励”、“团队生产”、“剩余索取权”等问题时,他们都知道自己谈论的是什么东西,并知道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其他学者同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这些概念来分析说明问题的。相比而言,两个以企业能力为研究基础的学者最多只能在“能力”一词的精确涵义上达成共识,仅此而已。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观点研究核心能力,并提出了各自的论据论证及逻辑分析,这充分地说明了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新观念、新思想,它附着在企业、组织的技术、资源、知识、文化、组织、管理等各个子系统中。由此可以认为,核心能力研究的发展,将从单一的子系统,转向不同子系统有机组合的整个企业组织系统。而且,不同角度的研究思想是相互渗透。这些不同流派的观点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印证的关系。正是由于不同观点的交叉,才使得核心能力的研究更快地走向完善。

同时我们注意到,现有的研究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了阐释,它们都为人们了解企业核心能力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但它们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以往的研究把企业内部除技术过程之外的过程均视为“黑箱”,而未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内技术过程和其他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解释力;再如,包括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内的大多数企业核心能力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维度上,他们都假定企业在技术过程上的优势必然会带来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但与此相违的不乏其例,研究表明,尽管一些企业在技术上具有优势,但它却在市场竞争中不能获得与此相称的经济绩效,甚至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企业被迫退出其具有较强技术优势的产业。

此外,这些不同流派的能力理论也只是把核心能力的概念置于经济理论中来研究,缺乏从实证的角度来论证企业的核心能力具体与哪些要素相关。国外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多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而目前中国的企业又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很多企业并没有核心能力,但这些企业均有自身发展的企业能力,如何把这些企业基于自身能力的发展纳入到关于核心能力的研究中,对于核心能力理论在中国发扬光大意义重大,但是目前中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做的比较少。

第五节本文的工作

一、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的目的:建立一个评价检测一个企业核心能力发展状况的模型。本文先通过研究国内外核心能力理论方面的文献,提出符合大、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界定模型假设,然后通过对模型进行理论论证以及实地调研论证、问卷调研论证来对模型进一步完善、修正。

二、研究内容

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上来说,核心能力都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它包含了企业的各个方面。为了更深入的对核心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核心能力理论中的专一问题——核心能力内涵界定进行研究。理论和实践表明,核心能力内涵界定在核心能力理论研究中的作用重大,它是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前提条件。正是核心能力内涵界定的这种作用,本文将对如何更科学的对核心能力进行界定进行深入的研究。

全文总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一章是以往研究成果的回顾,主要从国内外对核心能力界定及识别研究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以往研究的缺陷,阐明了对核心能力进行界定的必要性。第二章是核心能力界定模型假设。该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心能力界定的模型框架,并对该模型框架从理论上进行全方位的论证。第三章是核心能力界定模型的实例验证。在对万向集团访谈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核心能力界定模型对万向进行个案分析以验证模型,并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做修正。第四章是问卷调查分析,主要通过对回收的模型问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通过量化分析来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同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修正。第五章是总结和展望,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探讨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三、研究难点

首先,是研究人员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认识不一而带来的困难,为此需要在对核心能力界定的探讨过程中,对能力模型上的各个相关术语进行重新界定,以明确模型中各能力要素的含义。

其次,国外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多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而目前中国的企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很多企业还没有核心能力,如何把这些企业基于自身能力的

高效课堂的概念和特征

高效课堂的概念和特征 篇一我把我们的课堂称之为高效课堂。 我仍然要批评那些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我们的人,有人甚至撰文批评高效课堂,我可以说他们不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让我们大声喊出来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是从分层出发,基于学情实施分类,即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作业。超市,凸显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个性、方式方法的尊重,它遵循的是差异性、选择性、人性化、个体性的教学原理。 超市的教学概念是通过黑板来实现的。黑板类似于超市里的货架,它是用来展示和陈列商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选择需求。 我们说黑板有三个意义。第一,是货架,用来陈列展览不同的学习内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我选择;第二,是竞技台,比较思维过程和创新成果;第三,是冶炼炉,思想碰撞、方法汇集,熊熊炉火,炼铁成钢。 因此我可以下一个绝对性的结论,高效课堂离不开黑板超市,没有黑板不能成其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因为你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不能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仍然是大锅饭式的教学,好比是给脚丫子配鞋子,一旦鞋子不合脚,要么是削足适履,要么是小脚大鞋,合脚的才是最好的或者换句话说,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为了表述清楚这个教学主张,我还可以举例医生和教师的区别来加以说明。 对于医生看病,他能否要求所有的病人去照方服药当然不可以,因为病情不同,需要对症下药。即便是为了图省事,医生简单把病人分类,让每类病人按照一个方子去服药,恐怕这样做也不行。可我们的课堂竟然连简单的按病分类都没

能做到,这样的教学能有什么专业化真正的专业化是医生看病那样的望闻问切。遗憾的是,在我们旧式传统的课堂上找不到这样的专业化。我们让头痛和脚痛甚至没病的病人都必须服从于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进度要求,都必须在教师预设的环节上遇到障碍,都必须按照教师课前猜测出来的难点去变着法子的强化训练。 狂欢是指向于生命的内在状态的,是指心动和神动,但提前是外在的动,即身动。也许很多人至今还没明白,课堂上让学生不开小差、不打瞌睡的,除了兴趣这个词外,还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谁见过走着路睡觉的 课堂要快乐起来,要坚决消灭苦学和如坐牢监、度日如年的感觉。我是实在无法容忍旧式传统课堂的不快活的,学生们学得太过于苦不堪言。因此,课堂必须正视和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我们有义务让他们学得快乐,我甚至在想,什么时候课堂能像开晚会那样,孩子们还会度日如年地盼着下课吗我们没有理由以学习的借口剥夺孩子们的快乐! 生命的狂欢,每当我说道这个词的时候,我就觉出了责任。因此,高效课堂一直无比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把学习氛围、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当成最重要的评价依据。在我们的评课里,即便是课堂知识达标率是100%,如果课堂气氛是沉闷压抑的,这样的课堂依然打零分,而这样的评价我们称之为一票否决。 那么如何实现狂欢 简单说,就是遵照儿童的方式。好比让喜欢饮酒的饮酒,让喜欢逛街的逛街,而喜欢表现的去尽情表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欲,只是我们缺乏激发而已。马斯洛的五大需求,我们的旧式课堂满足了哪个遵照儿童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为了兴趣而学的课堂一定是不会枯燥的。我又要评价一下减负了,我不知道咱们的学习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变成负担的,如果饮酒对酒鬼

哈默而核心能力的概念读书笔记

哈默而《核心能力的概念》读书笔记 一、作者介绍 哈默而 ( Gary Hamel ) 是 Strategos 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哈默而被《经济学家》( Economists ) 杂志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畅销书《第五项修炼》和 The Dance of Change 的作者彼得·圣吉 ( Peter Senge ) 則赞誉他为“西方世界在战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由于他提出的一系列管理观念,彻底改变了许多知名成功企业的战略重心和内容,他已跻身全球名列前茅的管理思想家。 哈默而与普哈拉(C. K. Prahalad)1990 年在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发表的《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e) 一文,至今已被奉为经典。此后他在重要期刊发表了许多文章,影响巨大。他的书不多,但每本均受到极大关注。他与普哈拉合著的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曾被《经济学家》( Economists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等报刊评选为近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书籍之一。该书认为,企业要追求持久发展,就必须把握未来趋势、建立战略架构、组织核心能力。他提出,战略家或企业领袖必须打破旧有的思想框架,忘却过去的成功模式,转而以开放的胸怀去思考、接受不同的经营架构,在创新中掌握竞争优势。

二、文章内容 1、核心能力的概念及特征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是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而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所谓的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不是某一单个的技术和技能,通俗地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含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关键的能力。企业的一般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例如,微型化是索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包括产品设计和生产上的微型化,还包括对未来市场需求微型化选择模式的引导等等。一般来说,核心竞争力有以下主要的特征: 1.1重视用户价值 核心能力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看重的价值。那些能够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好处的技能,才能称得上是核心能力。例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技能称为核心能力,因为此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很有价值的好处:节省油、易发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一)物质的多样性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距离、空隙)改变,大小改变不了.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举例:Fe2O3、CO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物质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各举两例:纯净物:氧气、水、高锰酸钾混合物:空气、溶液、大理石、煤、石油 4、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元素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各举两例:单质:铁、氧气、氦气、碳化合物水、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 5、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看是否含碳元素,(除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根是无机物).各举两例: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乙酸 (CH3COOH)葡萄糖(C6H12O6)无机物大多数不含碳元素化合物.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二)微粒构成物质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5、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6、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化学反应的实质:宏观:物质生成新物质,微观:分子生成新分子 8、五个原子团的离子符号:(NH4+、NO3-、OH-、SO42-、CO32-) 9、分子的性质:不停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有间隔、有质量和大小 10、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生本课堂的概念扭转

生本课堂的概念扭转 引言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前概念认知。学生的前概念是生本课堂的起点,学生对于问题和概念的原有认知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设计和走向。对于学生已经知道的概念,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淡化和弱化;而对于学生错误的概念,则注重实质性的引导,通过实验或探究,实现学生的概念的本质上的拨乱反正;而有些学生的概念认知是一个“擦边球”,总体来说不能算错,但是有部分的认识则稍有出入,对于这一部分群体,我们则要在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微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正确与错误,从而逐渐扭转自己的认知。 小学的课堂中,有很多学生的前概念的错误或偏颇。例如影响沉浮的因素和浮力的计算,例如水蒸气的形态和识别水蒸气,例如了解磁铁的磁性及能吸引的物质。学生关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或基于小时候的玩耍,或家长告知,或自己理所当然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根深蒂固的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很难彻底纠正过来。学生有时候是固执的,不严谨的教学设计很容易被学生的牛角尖所质疑,也很难让学生信服。因此,关注合理的教学设计,无懈可击的教学思路,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来彻底扭转生本课堂的学生的前概

念对于教学质量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接下来,我就以《水珠从哪里来》一课谈谈教学设计对于学生错误前概念的影响和扭转。 课例陈述 《水珠从哪里来》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本节课是从上一节在观察冰融化过程中伴随着产生的一个变化:在杯子的外壁上也形成了水珠,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测和实践证明,揭示水珠的来历和成因,为下一节课水蒸气的特点和蒸发做好铺垫。因此这一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个学生认知上的误区,而这节课就针对学生这个误区展开思维攻坚。 活动一,观察水珠的形成。学生观察盛有冰块的杯子,并且发现杯子外面的水珠。通过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的过程,排除操作失误的可能性,说明即使在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也会产生水珠。同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冰块形成过程,并且要求学生仔细描述这一个过程:学生通过认真细致的描述,会得到这样一个现象:杯子的外面一开始形成了雾气,然后雾越来越浓,最后形成小水珠。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水珠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连贯思考下面的问题:水珠从哪里来?从外界还是从内部? 活动二,研究水珠的形成条件。每个学生从抽屉里拿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化学概念原理新授课基本流程 环节1:目标导学(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将学生带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 操作程序: (1)导入新课: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情景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是否需要灵活掌握)。 (4)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 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环节2:自主学习(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先自己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简单的探究活动,也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先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或学案。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探究交流的前奏,是形成能力的前提。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问题的形式可以是思考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学案。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适宜的难度、合适的梯度。教师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的发挥。 自主学习要目标具体,合理的时间限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保障

学习效率。 操作程序 学生要求: (1)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2)自学完后,要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做为合作交流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 (1)对个别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学生,要有个别提示。 (2)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巡回时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全身心地自学,及时发现并记住存在的问题。 (3)适度调整自学时间:要给学生适度的自学时间,并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自学时间进行灵活地增加或减少。 环节3:合作交流(相互交流,完善学案) (一)组内交流 (1)同桌交流: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交流。把同桌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向学习小组提出,让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讲解。 (2)组内交流:在组长的主持下将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互相交流,从而实现“兵教兵”。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同桌或小组内深入讨论,解决学习中出现问题,必要时对预习学案进行组内批阅、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探讨知识间规律,在组内达成共识。 教师在这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的去质疑,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环境,并适时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最终达到和谐共振、共同进步,形成能力。教师在这里还要应注意研究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何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如何提

【实用文档】企业的核心能力(1)

第二章战略分析 【知识点10】企业的核心能力 一、核心能力的定义与特征 (一)核心能力的概念 核心能力就是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能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1.企业核心能力可以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优秀技能,也可以是在一定范围和深度上的企业的技术诀窍,或者是那些能够形成很大竞争价值的一系列具体生产技能的组合。 2.核心能力的产生是企业中各个不同部分有效合作的结果,也就是各种单个资源整合的结果。这种核心能力深深地植根于企业的各种技巧、知识和人的能力之中,对企业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核心能力的概念打破了以往企业的管理人员把企业看成是各项业务组合的思考模式,重新认识到企业是一种能力的组合。而核心能力就是企业中有价值的资源,它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且不会随着使用而递减。 (二)核心能力的特征 必须是比竞争对手好的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才能称之为核心能力。 二、核心能力的识别方法

(一)理论方法?关键性测试 根据核心能力的概念,辨别企业能力是否属于核心能力的3个关键性测试是: 1.它对顾客是否有价值? 2.它与企业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优势? 3.它是否很难被模仿或复制? 但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就其本质来讲非常的复杂和微妙,有时很难满足上述3个关键性测试,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运用其他识别方法,包括功能分析、资源分析以及过程系统分析。 (二)实操方法·识别方法 方法要点 功能分析考察企业功能是识别企业核心能力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比较有效,但是它可能只能识别特定功能的核心能力。 资源分析分析实物资源比较容易,但分析无形资源(例如:商标、商誉等)比较困难。 过程系统分析过程涉及企业多种活动从而形成系统。虽然过程系统比较复杂,之所以仍使用其识别企业核心能力,是因为只有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才能很好地判断企业经营状况。 三、核心能力的评价方法

某公司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模版

第三部分宝铁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铁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 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铁优势分析: (1)宝铁管理比较规范。宝铁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铁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铁业务高效。宝铁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

货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铁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铁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铁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 万吨,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铁项目组与宝铁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铁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 领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铁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 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铁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铁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铁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铁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铁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铁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铁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铁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宝铁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铁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 服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铁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铁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85.9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 质量要求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铁优良的人力资源。 ◆W: 劣势(Weakness) 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

广源天药集团的核心能力分析 广源天药集团是一家专门生产医药产品,并且拥有独一无二的国家级保密配方和百年老字号品牌的医药企业,其核心产品广源天药在治疗出血、消炎等方面有非常好的疗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广源天药集团最初生产销售的粉剂产品,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药企业竟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医药产品功能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化。广源天药集团顺应时代发展对药品剂型、便捷性、准确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从1975年开始,在广源天药秘方原有剂型的基础上研制出系列新剂型、新品种广源天药集团公司坚持稳老扶新,循序渐进的优化产品群结构,将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与多变的市场需求相结合,不断开发出新的高品质药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广源天药新产品开发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广源天药创可贴。2000年,创口贴市场占领者国际品牌BD创可贴仅仅是一种卫生消毒材料,没有对伤口的止血和愈合的功效。广源天药的药性具有很强的止血和愈合功效。2001年3月广源天药投资成立专业透皮究部门,主要对创可贴进行研究开发,引进日本先进的生产透皮技术,委托国内企业加工生产8000多万张,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近100倍。随后投资300万建立广源天药创可贴生产线,并投资2000多万组建医药电子商务公司,完善创可贴销售网络。2004年广源天药创可贴年销售颕合计达到4000万元。2006年广源天药继续加大宣传攻势,着重宣传广源天药创可贴弥补了其他同类产品只能护理不能治疗的缺陷,彻底打破了BD独霸创可贴天下的局面。随后广源天药集团成立主要生产经营透皮产品

的事业部,并于2011年收购国内一家制药厂,作为与透皮事业部相配套的生产企业,202年广源天药创可贴销售额再创新高,达到4亿元,到目前为止,广源天药仍然是创可贴行业的翘楚. 早在2002年,广源天药集团材开始进军日化产业。先从牙膏产品入手。一般传统牙膏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牙齿防蛀和清洁问题,而80%左右的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口腔溃疡或者牙龈萎缩出血等问题。广源天药集团开始研发天药牙膏,开发出一种能帮助消费者减轻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的药物牙膏。广源天药牙膏运用公司的关键资源原天药粉的神奇功效,使得广源天药牙膏具有独特的治疗功能。广源天药牙膏首先采用药品的销售渠道即医院和药房、网络销售渠道,随后才进入超市等渠道。这样有利于在产品问世时显现出药企的背景,让消费者觉得质量有保障,并且巧妙避开了与行业龙头的直接竟争,还降低前期的销售费用。2004年广源天药牙膏开始投放市场,市场反映良好,2005年天药牙膏销售收入接近8000万元。在此基础上,广源天药集团又对产品进行不断改进和究善,2014年广源天药牙膏销售额突破19亿元,在国内所有牙膏品牌中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 运用辨别企业核心能力的3个关键性测试,简要分析广源天药集团在医药板块和牙膏两个领域是否具备核心能力。 (1)医药板块 它对顾客是否有价值?“核心产品广源天药在治疗出血、消炎等方面有非常好的疗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举”;“不断开发创造出新的高品质药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它与企业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有优势?“拥有独

企业的核心能力分析 (1)

企业的核心能力分析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的技能源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分析具有延展性,异质性,难替代性和价值的可变性的特性。 1.延展性是指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办事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有的能力在某一业务部门看来可能算得上是核心能力,但是,如果不能从该项能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或服务,该能力就够不上核心能力异质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2.难替代性。由于核心能力具有难以模仿的特点,因而依靠这种能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也不会轻易被其它产品所替代。核心能力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因此不易被他人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任何企业都不能靠简单模仿其他企业而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应靠自身的不

断建立和强化独特的核心能力。 3.价值的可变性。在市场上,这个10年前的核心能力到现在可能就变成了一般能力。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当年的核心能力会变成后来的基本能力。质量好、上市快、服务快捷,这些曾经都是公司优异水平的试金石,现在在许多行业已成了普遍存在的优势。企业核心能力的判断标准包括有价值的能力,独特的能力,难于模仿的能力和不可替代的能力。 1.有价值的能力是指核心能力具备为顾客创造顾客所重视的价值能力。企业在判断其核心能力时,必须判断该项能力是否对顾客看重的价值起作用。 2.独特的能力是指那些现有的和潜在竞争对手极少能拥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靠企业自身不断学习创造的,会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 3.难于模仿的能力是指其他企业不能轻易模仿建立的能力。其中,体现历史,体现模糊性和体现社会复杂性有可能产生难于模仿的能力。 4.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指那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能力。一种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杜红卫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 x 。 这组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能够很快的得到答案。由于边长都非负,所以学生的第一反应说出的都是这组数的算术平方根,因为教师设计要讲平方根,所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 程,并强调,然后取正舍负,再由这四个例子进行抽象概括出平方根与算数平

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涵义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特殊的技能(包括技术的、管理的等)以及相关的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品牌资源、企业文化等)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 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和基础在于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在1990年由两位管理科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核心能力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研究方面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指导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的产生代表了一种企业发展的观点:企业的发展由自身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资源决定,企业需要围绕这些资源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以实现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前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前线执行能力产生于这样一种情形,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因前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而发生改变。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 核心能力源自学习型团队 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在不断修炼中增加企业的专用资产、不可模仿的隐性知识等。湖南有家公司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目标,执照“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进行企业再造,积极建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共同参与、全体受益的良好学习机制,推进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公司要求全体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在学习目的上,把创建学习型组织当成企业管理革命的武器,通过创建活动,使企业管理模式从“制度加考核”转变到“学习加激励”上来;在学习态度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转变为创造力,变成企业基业常青的有效工具。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内外结合、工余结合、培训与自觉结合。公司通过建立和完善三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即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针对新的增压技术、绘图软件、新工艺和质量体系、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精益生产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公司采取专题培训与班前会相结合,利用专题辅导、组织研讨、团队训练、读书心得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促进员工提高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公司坚持做到学习有计划、内容有安排、过程有检查、效果有考核,使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让全体成员工作中体验到生命意义,通过学习增强创造自我、扩展未来的能量。 核心能力的种类[1] 第一类,基于整合和协调观的核心能力。表中的整合观、协调观、网络观、组合观等都属此类。核心能力是组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是一种积累性学识,这种积累过程涉及企业不同生产技巧的协调,不同技术的组合,价值观念的传递,通过核心能力的积累,组织可以很快发现产品和市场的机会,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第二类,基于文化观的核心能力。表中的知识观?文化观等属于此类?巴顿等认为企业中难以完全仿效的有价值的组织文化是公司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并强调,核心竞争力蕴含在企业的文化中,表现于企业的诸多方面,包括技巧和知识。技术价值观系统和管理系统。麦肯锡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等也提出, 核

课堂教学改革----概念

课堂教学改革----概念 依安县中心中学何福军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最为基础知识。很多初中生对概念只机械的记忆,缺乏对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从而导致对数学应用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无法建立数学的基本模式。要对概念深刻理解,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建立数学模型。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以往教学中结论已不再适用,下面是我对个人的教学经验讲一讲我的看法: 第一、在教学基本概念中,应让学生学会理解 要记住数学概念、定理、定义,首先要理解透彻,不能囫囵吞枣,尽量让教师在讲概念时讲清。例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的时候,教师会通过大量的实例建立数学模型,提出问题,你能否根据上面的函数的共同特点写出这种函数的一般形式。让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则通过学生的回答去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是否到位。让学生从不同的关系式中找到反比例函数,让学生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养成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得到的概念学生是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在后面的数学实际运用中就应该很从容。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数学的一些事物有了足够的了解,然而这些不足以说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高度以经达到理性的高度,所以教师

要通过对概念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升华,从而得出经验。我认为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最简单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这样的认知冲突上,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达到获得数学基本技能的目的。 第二、在基本概念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会记忆的习惯 要理解数学概念,还应该进行必要的识记。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通过记忆来加深理解。 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记忆:1、 用顺口溜记忆。如:讲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我编了:“同大取出大,同小取出小,大的小、小的大中间找,小小和大大取不了。”有效的让学生克服了求不等式解集时常犯的错误。2、用数形结合法帮助记忆。如:讲实数的相反数时,既要讲其代数意义,同时又要讲几何意义“: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又如讲一次函数函数(0)y kx b k =+≠的性质“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时,在初学函数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这可结合具体的函数图象来讲解: O 2y x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概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重要概念 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企业一般竞争力是通常意义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究开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人员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这些竞争力通常为企业活动的某一方面、某个领域的竞争力,是一种浅层次的竞争力,其波动性有时较大,如一个产品寿命周期进入晚期,该产品的竞争力就消失。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影响企业全面的竞争力,其在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能力是企业能做什么,势是指企业处于什么位置上,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处于比竞争对手更有利的位置上,产生了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持恒性创造出企业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性。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之“根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从一个角度来看,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都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核心能力支持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把握,而核心技术创造出核心产品,因此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既可看成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组成部份,又可以看成是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次。核心产品也有两种解释,一是具核心竞争力性质的产品,这个产品是企业独家拥有的,有极强的价值性,而且能有相当长的产品寿命周期,如美国的可口可乐、中国福建的片仔癀等;另一是指一个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价值链)中的某一个环节产品,往往是一种中间产品,这个中间产品环节是个关键环节,而且此环节企业具有特殊竞争优势,这个中间产品称为核心产品,因为它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性质。如耐克运动鞋新产品设计的设计图就是一种核心产品。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核心产品的提法,于是产生了“虚拟经营”的概念,一个企业只要把握住核心产品的生产,而其它环节都委托给其它企业加工,象耐克运动鞋那样OEM生产方式,仍可以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核心技术的实证也很多,如北大方正中文排版技术、索尼的家电小型化技术等都是构成这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硬核心竞争力与软核心竞争力。硬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以核心产品形式和核心技术或技能形式为主特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这种独特技术并被公认为在同行业中最优秀,他人无法超越。在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硬核心竞争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一家只有七个员工的生产口哨的厂家,因拥有生产面对喧哗不止球迷而能让裁判有效执法的哨子的核心技术,在这个行业独占鳌头;软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软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更难识别与模仿,更具长程性。如麦当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讲座稿)

“课堂观察”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式 2013/10/22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但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兴起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热潮中。对传统的听评课进行专业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使得课堂观察与评价走进学校的日常教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团队的合作研究。 1、定义: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2、特征:课堂观察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是一种行为系统。 课堂观察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信息,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课堂评价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是一种工作流程。 课堂观察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一种团队合作。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观察的框架设计 (一)课堂观察的框架及设计依据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 研究者尝试从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构建这样一个课堂观察框架,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依据。 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 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高效课堂概念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1、定义: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二者达到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组织听“高效课堂”课,教师座谈,问教师感觉怎么样,一个教师代表大家说了一句话:“高效课堂不高效!”。问其何故,她坦言,学生自学还可以,交流展示太费时间,过去一节课的内容现在2节、3节,甚至4节课才能完成。 是教师讲的快,完成讲授时间短就叫高效,还是学生学得好,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叫高效呢?是单纯的从这一节课看学生知识掌握多少;还是从一段时间、一学期、甚至一学年,或整个人生的发展的影响大小来看高效不高效呢? 其实,在高效课堂探索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变化都是他们一生需要掌握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组织合作,争辩探究。比如,交流时的尊重他人、倾听、问题归纳,展示时的自信、大方、表述风度、声音等等。比如,小组竞争时的速度、效率和组员之间的密切配合等等。可以说,通过自学、合作交流、展示、小组对抗、当堂检测等各个环节,学生真的是生活在一个生态的课堂、一个自主的课堂、一个鲜活的社会,课堂真的变成了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和社会接了轨。他们会在这个课堂上学会很多在“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是学生自己“长肉”的过程,是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全面发展。满堂灌的课堂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重知识输灌,现在推行的高效课堂重学生自己拿食,自己吃饭,自己消化。过去容易有拔苗助长的高效,现在的课堂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学生不适应这个模式,教师也不适应这个模式,彼此都还有个适应的过程,一旦学生适应了,习惯了,掌握了方法,运用灵活了,小组展示交流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名副其实地高效起来,就可以一单元——单元地进展,甚至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进行,还可能一学期学会一学年甚至更多的内容。学生还可以把课堂上掌握的东西延伸到课外,灵活地运用。 2、现状:全国名校共同体建立,理事校、核心校、加盟校。九大范式: 二、高效课堂的理念

核心能力总结

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总结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 班级:10571 学号:1057165 姓名:袁斌格

学习《职业核心能力》的总结 本学期学校给我们安排了《职业核心能力》这门课,本课程主要由两本课本,分别是《信息处理能力》及《与人交流能力》,在这门课即将结束之际,现在我将对《职业核心能力》这门课程做以学习总结,总结我在学习了这门课程后的收获及体会。 一、核心能力的形成及概念 在20世纪末出现了一场波及全球的新技术革命,一方面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构建着新的行业,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新的需求并改变其消费方式。这种巨大的变革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而要想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求我们具有一种全新的能力,那就是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每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两大类,“职业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的,一般有具体的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培训职业核心能力对我个人来说,核心能力是就业必备的技能,是成功的钥匙,对企业来说,培训职员工得职业核心能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的基础,对学校来说,培训职业核心能力是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性

信息处理能力是根据职业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收集、开发和展示信息资源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方法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文字、数据和音像等多种媒体为基础,以文字处理、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为手段,以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处理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种,从职业能力的角度来说,使用文字、数据和音像媒介来收集、整理和传达信息是最普遍、最重要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个基本元素,对于人类来说,信息须臾不可缺少。而在今天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收集和甄别信息,不能快捷传达和展示信息,不能有效利用和创新信息,无异于睁眼瞎,必困无疑,必败无疑!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个人竞争,企业致胜,社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能力。 三、提高与人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与人交流能力是指在与人交往活动中,通过交谈讨论,当众演讲,阅读,以及书面表达等方式,来表达观点、沟通感情、获取和分享信息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能力。 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与人交流的活动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小到一张领料单的填写或与人见面时的问候打招呼,大到一个产品的说明书的编写或重要会议上的主题报告。这些活动能否取得同事、领导与顾客所期望的效果,关键取决于在交流活动中信息发出者,或者说交流活动的主体一方能否具有足够良好的与人交流的愿望和良好的

到底该怎样进行化学概念课教学

到底该怎样进行化学概念课教学 ——以“化学键”教学为例 相佃国 (山东青岛第六十六中学 266031) 摘要化学观念是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基础,化学概念课教学承担着建立和形成正确化学观念的重要任务。以“化学键”教学为例,分析概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观念概念课问题教学设计 2011年4月,青岛市高中化学教学能手评选中,课堂教学环节指定课题之一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鲁科版)“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尽管比赛前一天才抽签公布课题,备课时间较短,但由于选手是经过基本条件赋分、教育理论考试等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应该说他们的课堂代表着化学教师的较高水平,但从施教情况来看,并不如人意,反映出当前化学概念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引发了笔者“到底该怎样进行化学概念课教学”的思考。 1 概念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重知识传授轻概念建立,教学定位偏失 化学键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是探究微观世界和化学反应本质的必备条件,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对学生微粒观、变化观的发展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学设计文字稿中,选手无一例外的将课程标准中“了解化学键的含义,认识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确定为教学重点,将“化学键概念、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确定为教学难点,定位准确,但课堂教学与确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却有较大出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忽视概念的建立过程,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概念的文字剖析和训练巩固上。如化学键概念教学没有必要的知识铺垫和情境引导,直接给出或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后复述概念、强调注意的问题,然后进行“关于化学键说法是否正确”的正误判断。(2)对共价键教学难度的认识不够。有些选手认为,学习了离子键形成过程后,学生对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的认识是水到渠成之事,课堂“着墨”很淡。其实,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电子得失学生容易理解,而共价键形成过程中的共用电子对是学生难以像的,甚至在课后学生还心存疑问:H和Cl原子间真的能够形成共用电子对?课堂上淡化处理是不科学的。(3)知识训练的应试色彩较重。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教学中,教师的侧重点不是放在“物质分类观”的完善上,而是强化“判断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的方法与技巧上面。笔者外出听课学习或阅读期刊上关于化学键的教学设计时发现,很多教师将电子式书写作为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训练,而不是将其作为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的辅助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