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年来武侠小说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近年来武侠小说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近年来武侠小说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近年来武侠小说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旧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武侠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古典仙侠、奇幻修真、现代修真,但从武侠小说的狭义层次上来说就只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这四类。

关键词:传统武侠;金庸;新武侠

前言

因为我非常迷恋武侠小说,认为能从武侠中悟出很多道理。但是近十年的武侠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出现,许多人依然是“梁金古”为重。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旧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武侠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古典仙侠、奇幻修真、现代修真,但从武侠小说的狭义层次上来说就只指:传统武侠、浪子异侠、历史武侠、谐趣武侠这四类。我浏览了近百部武侠小说,下载了50篇关于武侠小说的评论,浏览了30多篇,概括起来就是现在网络小说太多太杂,质量大大下降。可幸的是小部分大胆采用新剧情新思想新模式,这一点可参照游戏攻略体裁小说。仙剑,轩辕,剑侠等都是传统武侠的味道,但大胆采用新剧情新思想新模式,,虽然将他们与小说联系起来还有很大难度。但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在创新的剧情下传统个性的主角变得更受人喜爱,而新个性主角在经历传统剧情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现在主要争论集中在是继续传统武侠加以创新好还是大陆新武侠好。

正文

随着金庸、古龙、梁羽生等老辈传统武侠大家的归隐,武侠小说曾出现一段时期的空白。可是大陆新武侠小说兴起了,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学者韩云波认为大陆新武侠小说自2001年兴起以来,经历了衔接、调整的第一阶段之后,到今天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这就是"盛世武侠".盛世武侠是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大陆新武侠自身面目的展现,其文化特征和价值指向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盛世的包容性与盛世的宏大气魄;二是盛世的发达性与盛世的灿烂文明;三是盛世的昂扬性与盛世的中国英雄。

朱丕智学者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蕴含着重大的多方面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它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对传统的雅俗观念的强烈冲击和微妙消解,也为当代文学如何在困境中发展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有学者认为"21世纪大陆新武侠"简称"大陆新武侠",这-概念于2004年正式提出.大陆新武侠具有鲜明的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特点:一是大陆新武侠的"江湖"表现了后现代语境下的现代追求;二是女性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突出的现象改变了武侠小说性别政治的固有格局;三是强调学养与智慧的武侠智性写作,丰富和提升了武侠小说的类型界域与文体品位;四是大陆新武侠的广域叙事,从知识立场上拓展了武侠小说的文体类型.上述特点,共同形成了短短几年来大陆新武侠创作的繁荣,表现着大陆新武侠巨大的类型发展潜力。

也有学者认为从平江不肖生、白羽到古龙、金庸的百年"反武侠"历程,作为对武侠小说人文内涵的持续追问与反思,构成了武侠小说发展重要的内在动力.其思维路向具有文学史研究范式的意义,由此烛照通俗小说边缘与中心互动的努力,启发思考其过程中创作个体与文类整体的价值差异,进一步延伸为"反××",可以作为当下通俗小说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学者汤哲声认为在21世纪崛起的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群体,将武侠小说推进到了一个不同于"金庸时代"的新的武侠时代,虽然其特色明显,但其成就与金庸时代相比仍然存在着重大差距.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应该进入"后金庸时代",其所表现的新世纪"当下经验"是前辈们所无法经历的,但文化素养和生活学识则应大力补充,也应有意识地进行武侠自身的媒体革新,才能不仅仅满足于畅销,而更要追求长销,形成经典。

另有学者认为. 20世纪以来,中国武侠小说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变革.21世纪兴起的"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超越前人,达到武侠小说创作的新境界.当下中国武侠小说创作有一批很有实力的作家,但总体的创作实绩还不能说其"新",应有进一步的较大突破。

小结

总体上大部分学者都对大陆新武侠表示赞同和乐观态度。部分学者提出了大陆新武侠的突破之处,也有人提到需改进之处。我认为从总体上来说,大陆新武侠的兴起是合乎读者需求的,是好的。可是的确存在大量劣质小说混淆目光,也存在作者文化素养和生活学识不足而使小说的经典性打了折扣这样的问题。未来武侠小说可能大胆采用新剧情新思想新模式,在新的剧情中塑造新的人物、新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韩云波《盛世武侠:大陆新武侠发展转型的第二阶段》【期刊论文】-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朱丕智《大陆新武侠小说崛起之我见》【期刊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3]韩云波《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期刊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4]韩云波《反武侠"与百年武侠小说的文学史思考》【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5]汤哲声《大陆新武侠呼唤"后金庸时代"》【期刊论文】-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6]汤哲声《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创新》【期刊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

选修课:武侠小说与武侠文化答案

武侠小说与武侠文化答案 一.填空题 1.梁羽生第一部小说《龙虎斗京华》。 2.梁羽生反映唐代游侠生活和民族矛盾的作品有《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和《慧剑心魔》。 3.狂侠天骄魔女以宋金斗争为历史背景柳青瑶华谷涵华元宗。 4.卧龙生本名牛鹤亭,一九三零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一九五七年春,以卧龙生为笔名,于台中《民声日报》发表处女作《风尘侠隐》大获好评。 5.七剑下天山凌未风易兰珠桂仲明张华昭飞红巾冒浣莲武琼瑶离奇身世爱恨情仇为国为民反抗清廷行侠江湖 二.名词解释 1.天龙八部作者金庸,主要人物有乔峰(萧峰)、阿紫、段誉、王语嫣,虚竹、梦姑、慕容复。主要内容是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2.金蛇郎君是金庸武侠小说《碧血剑》中的人物,本名夏雪宜,他是一个正邪参半的角色他不是个正人君子,但他却是个了不起的懂得爱、懂得恨、有血有肉、有头脑有才智的男子汉。

3.圣火令出处是为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它是波斯明教镇教圣物,圣火令是明教教主的象征,见圣火令如见教主。圣火令为白金玄铁和金刚砂混和铸成,质地坚硬无比,共六枚,长短大小各不相同,似透明,非透明,令中隐隐有火焰飞腾,颜色变幻。圣火令的每枚令上还刻有“山中老人”霍山所铸的武功精要。 4.五毒教,又名五仙教,由五毒神君所创,在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教主:蓝凤凰《碧血剑》中教主:何铁手护法:何红药、齐云璈、岑其斯及《鹿鼎记》 5.逍遥派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一个神秘门派, 逍遥派第一代掌门:逍遥子, 第一代弟子:天山童姥,无崖子,李秋水,齐御风), 第二代掌门:无崖子 第二代弟子:苏星河,丁春秋(后被逐出师门) ,段誉 第三代掌门:虚竹 第三代弟子:康广陵、范百龄、薛慕华、吴领军、冯阿三、苟读、李傀儡、石清露 三.连线题 作品: A.荒山奇侠向恺然OT B.关山游侠传 C.武侠大观赵焕亭IJ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道、佛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十七八年的时间里金庸老先生笔耕不辍,写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中篇)共十五部武侠小说,成为武侠小说史上一座新高峰。作品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不缺读者,上到学者教授,下到贩夫走卒,无人不知,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也被一部分人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之物。然而,老先生从七十年代封笔到今天也已四十余年的时间了,可喜的是十五部作品耐住了岁月的洗礼和考验,近些年来也被不同程度地写进了文学史,实至名归。 在很多人看来武侠小说作为通俗小说的一种,除了可读性之外并无他长,但是仔细分析推敲便会发现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单以老先生的几部作品来说吧,比如作品中对儒释道三教内涵的深刻阐释和领悟。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射雕英雄传》是阐释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作,主要体现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身上,而且这一传统也延续到了《神雕侠侣》中杨过这一形象身上;《笑傲江湖》阐释的是道教内涵,主要表现在令狐冲对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潇洒豪迈精神的渴望与追求之中,当然除此之外《笑傲江湖》还有其独特而又深刻的政治寓意。而对于佛教的阐释则具体体现在《天龙八部》一书中。

翻完《天龙八部》之后仔细体会一番似乎就会觉得这几乎是一部罪孽之书,不说别的,单从乔峰、虚竹和段誉这哥仨的身世就可见一斑。乔峰刚满周岁就遭逢大难,侥幸不死但也为他的一生埋下了诸多隐患,而虚竹和段誉这哥俩就更惨了,说得好听一点叫原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难听一点他俩就是两个孽种。虚竹——玄慈方丈与叶二娘的儿子,和尚的儿子,罪过罪过,阿弥陀佛(那时候的和尚得守清规戒律,不像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段誉的身世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可以说正是段正淳的风流成性为段誉的降生提供了可能,大理段氏的那些事儿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到头来也难逃因果报应。下面咱们就通过作品中几个关节性的人物来理一理这其中的孽缘。 一、慕容博:始作俑者,罪孽之源 老先生在作品中对慕容博这一形象着墨并不多,但这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关节性人物,甚至是个关键人物,众孽皆因此人而起,可以说没有此人就没有后来的乔峰,更没有之后的一系列恩恩怨怨,很多麻烦事都是由他引起的。三十年前他假传情报引起了雁门关外乱石谷的一场大战,乔峰生母被杀,生父跳崖,独留刚满周岁的乔峰,这就为后来乔峰与中原武林乃至因宋辽两国矛盾而起的恩恩怨怨埋下了一个伏笔,也注定了乔峰的一生将是一个悲剧。 慕容博之所以假传情报目的是想挑起宋辽两国的矛盾,他好从中

金庸小说的回目赏析

早些年,每年都要要把金庸的书读上几套,很多都是读了很多遍的,书中很多回目都是很美的诗词,又和书中故事紧密关联,看了回目就能想起那一章的大概内容。当时只是消遣,看过就忘了,结果回头放在一起看,才更觉神奇。 其中《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三部书的回目,印象比较深刻。 记忆中,《倚天屠龙记》“举火燎天何煌煌”、“新妇素手裂红裳”、“天下英雄莫能当,君子可欺之以方”都是很有意思的回目。尤其是“四女同舟何所望,东西永隔如参商”,印象太深刻了。张无忌携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四女出海寻访谢逊,四女各怀心事,而又毫不表露,毫不妥协。张无忌心中暗觉“赵女灿若玫瑰,周女秀似芝兰”,但意下始终彷徨难决,在梦中想到甚至四女全收,结果不期横生变故,小昭不得已要远归波斯,临别前诀别张无忌,“公子,别说做教主,便是做全世界的女皇,我也不愿”。奈何难逃命运捉弄,“到头来这一生,总逃不过那一日”,因此“东西永隔如参商”,心字成灰!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此篇回目不仅点题,而且文字本身也甚美,颇有画龙点睛之效。 后来专门检索了才发现,《倚天屠龙记》共有四十回,每一个回目是一句七言诗,句句韵脚相同,四十句连起来,便成了如下一首句句押韵的古诗: "天涯思君不可望,武当山顶松柏长.宝刀百炼生玄光,字作丧乱意彷徨.

皓臂似玉梅化妆,浮槎北冥海茫茫. 谁送冰舸来仙乡,穷发十载泛归航. 七侠聚会乐未央,百岁寿宴摧肝肠.有女长舌利如枪,针其膏兮药其肓. 不悔仲子逾我墙,当道时见中山狼.奇谋秘计梦一场,剥极而复参九阳. 青翼出没一笑扬,倚天长剑飞寒芒.祸起萧墙破金汤,与子共穴相扶将. 排难解纷当六强,群雄归心约三章.灵芙醉客绿柳庄,太极初传柔克刚. 举火燎天何煌煌,俊貌玉面甘毁伤.百尺高塔任回翔,恩断义绝紫衫王. 四女同舟何所望,东西永隔如参商.刀剑齐失人云亡,冤蒙不百愁欲狂. 萧长琴短衣留黄,新妇素手裂红裳.屠狮有会孰为殃,夭矫三松郁青苍. 天下英雄莫能当,君子可欺之以方.秘芨兵书此中藏,不识张郎是张郎." 天龙八部,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回目中,印象较为深刻的有“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虽万千人吾往矣”“塞上牛羊空许约”,仔细看了下,

传统武侠小说

大唐行镖,洪荒天子,江山如此多娇,昆仑,乱世猎人,杯雪,大风歌,毒侠孟雪歌,红尘飞星,京风秘雨,飘零传奇系列,谁主沉浮,鹰刀传说,自由的风,傲剑狂刀记,霸王解甲,蝉翼剑,长刀无痕,转世魔龙,叱吒风云录,翠仗玉球,花溪沉铃录,烈日东升,龙小宝,乱世激流,水龙吟,天河记事,修罗刀,一啸风云动,英雄问天记,悠悠帝王梦.翩翩美人影,指点江湖,纵马江湖,将星,金庸群侠传,蟒迹宋图,睡狮,小龙传,长河一剑,鸳鸯梦,落日风雷。 还有下面一部分简介: 《武林旧事》 虽然是网络上较老的书了,但是曾被网友评为“网络小说中的一眼清泉”的书无论如何是不会差的,笔法直追金庸,跌宕的情节更使人欲罢不能。 《你死,我活》 网络武侠中唯一可媲美《武林旧事》的存在,文风偏于黑暗,却足够残酷真实。一个杀手少年,一个聪慧少女,在大唐贞观末年的阴影里做出的你死,我活的约定,游走在朝廷与江湖的边缘,只为一份约定,一个承诺,一线生机。 《逝鸿传说》 和《你死,我活》同为碎石的作品,同样偏于黑暗的基调,在中国历史最黑暗的一个年代,同样的一对男女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反抗是不是能换取最后生存下来的希望。 《大唐行镖》 豪情、热血、激昂等等词汇不足以描绘出唐初侠客的生活。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份为国不容,为世不容,为天不容的的爱情。在民族大义与爱情的碰撞中,究竟该如何选择,世事又岂能尽如人意。 还有《英雄志》《偷天弓》《换日箭》《绝顶》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另外,沧月的镜系列,鼎剑阁系列和听雪楼系列 丽端的越京四时歌 步非烟的华音流韶系列 方白羽的千门系列都也很不错! 老一辈的经典武侠除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的作品外,我想推荐一位没赶上好时期的已故武侠作家——“司马翎”(他也曾以吴楼居士、天心月为笔名),他的作品颇值得一看。其作品有:《关洛风云录》(成名作); 《圣剑飞霜》、《饮马黄河》、《剑海鹰扬》、《丹凤针》、《血羽檄》、《浩荡江湖》(这些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很鲜明,而且大部分都由好几个疑案构成,可能是武侠与推理结合的先声了吧)《檀车侠影》、《玉钩斜》、《帝疆争雄记》、《纤手驭龙》(这些可以算是全盛时期的作品了吧,写作技巧更为圆熟了,可以说集合了之前的所有优点) 个人觉得看司马翎的小说可以感受其深刻的内涵,文字清新,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尤其喜欢塑造“智慧型”女侠,总体上将斗智提升到与武功并驾齐驱的地位甚至更甚一筹~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魏中龑 摘要: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是可以从多方面来审视的,本文仅从文化意蕴来进行一些分析。金庸武侠文坛的地位是因其作品的实际价值而确定的,他的作品既超越了前辈、也超越了同辈武侠作家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实际突破了“武侠”的园囿,儒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道家的游心于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都在其中有深刻的体现。本文旨在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进行透视,从而探究金庸的武侠人物所包涵的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儒家文化之美。并且,本文还将就传统文化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存在形态稍作分析。 关键词:金庸,隐士,郭靖,传统文化,西方文学 引言:金庸,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1]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本文便是从其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对金庸小说蕴涵的文化内涵做简要分析。 一、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 任何文学艺术都是某种特定民族文化的载体,演绎着特定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样式里,就浸透着以儒、道、佛为代表和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武侠小说到现代新派武侠小说,其间虽有武侠与义侠、庙堂与江湖、历史与玄幻、神魔与侠客等方面的差异与演变,但其精神内蕴,始终都脱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思想。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是武侠小说发展史上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里程碑,它浓厚迷人的文化意味,是完全可以当作文化小说来阅读的。不论是引人人胜的棋理、酒道、花艺、画趣、书法、琴技,还是奥妙无尽的易理禅宗,甚至是妙趣横生的野史传奇,无不令人在茶余酒后消闲解闷之中受益良多。那充满睿智的幽默更是令人绝倒,显示了金庸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高超技法。 具体来看,金庸时常会将小说中的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艺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为传世神功,形成了“雅化”的武功。如《天龙八部》中,段誉在山谷中习得的逍遥派神功凌波微步,便是由伏羲八卦演化而来,只是段誉每每将其当做逃命的本领,却令人忍俊不禁。又如《飞狐外传》中毒手药王,就曾凭用毒之道,与天下第一高手苗人凤相斗相惜,之后其幼徒程灵素也很好的发扬了其师的毒技与仁心。而最最能体现武功描写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则当数朱子柳与霍都的那场打斗,一阳指与书法的完美契合!朱子柳出手即是一帖《房玄龄碑》,笔势圆劲流丽,出招外柔内刚。每次看到此处都会想即使是褚遂良再世,只怕也写不出朱夫子此时的心境。遥想当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削平群雄,定社稷之功;而此日朱子柳之战,关乎国家命运,民族气节。他以此帖开笔,意仿贤相之能,既合乎其大理宰相的身份,又挥洒出一战定鼎的决心。其后笔锋更胜,草书之轻狂,篆鼓之古朴,铁钩银划,杀得霍都狼狈不堪,令人拍案叫绝!而最后以春秋古篆石鼓文收笔,于霍都扇上题下“尔乃蛮夷”四个大字,更是酣畅淋漓,让人胸怀为之一舒!

金庸作品赏析

金庸作品赏析 作为“射雕三部曲”第二部的《神雕侠侣》,它的叙事风格,人物特点加之整体故事走向与其他两部却是大有不同:《神雕侠侣》一改《射雕英雄传》中气势恢宏的宏大场景描述,于更加 细腻、精巧处落笔。开篇第一回,《射雕英雄传》用刚毅的文笔 描述了风雪之惊变,而《神雕侠侣》则选用越女采莲这种活泼, 轻快的场景为引,道出了本书的第一段情缘——武三通与义女 何綄君之间的乱礼之情。 《神雕侠侣》中男女主人公的各番性情更是和其他两部相差甚远。杨过出身可谓极不光彩。比之郭靖,少了位忠贞报国的父亲;比之张无忌,少了些名士之后的名声。这般出身,再加日后因 出身和儿时经历引出的各般故事,杨过与郭、张二人的性格差别 岂止很大:无论是天资鲁钝的郭靖,还是聪明过人的张无忌,最 后二人或为襄阳守将,或为抗元领袖、明教教主,两者均算得 上是有名有功之人。然而杨过,一切侠义之事随性而为,无论是 对山西一窟鬼中煞神鬼欺压妻妾的呵责,还是割断数百蒙军左 耳以作寿礼之事,相比那些规规矩矩的大侠、好汉,这个“神雕侠”总是义气之中带着几分孩子气。而其对丐帮帮主之位的坦然 拒绝和对“西狂”之号的欣然接受,也断是只有这位大孩子可 以做得出。再说书中那位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小龙女。大凡金庸笔下的好女儿均是生的人间少有,地上难寻,然 而这个小龙女,且不说她“惊为天人”“美若天仙”的样貌如何,只这名姓——“龙女”,亦真亦幻,似有还无,已见她不同旁人

之处。同样是聪颖伶俐,黄蓉比她少了几分沉稳,赵敏比她多 了几分狡黠,而这二者对人情世故的凝练洞察也自不可与这位不 食人间烟火的“小女孩”同日而语;同样是娇弱细腻,穆念慈更 多的是自怨自艾,小昭更多的是楚楚可怜,小龙女的独立、个 性和她对自己爱情的肯定与自信想来应是招此二人嫉羡的。 然而,这三部曲最大的不同却不仅如此:如果说《射雕英雄传》 着重点在一个“道”字上,《倚天屠龙记》重在一个“义”字, 那么纵观《神雕侠侣》,无处不提,无所不在的却是一个“情”字。李莫愁嗜血成魔,武三通疯张癫狂,一灯断发为僧,瑛姑独 守“黑龙”……任一般情节均相关这“情”字,真是始于斯,止 于斯。 一、悲情 赤炼仙子李莫愁,这个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嗜血魔头在“情”字面前不过是个悲哀的女子而已。她与陆展元之间的感情 无法说是谁对谁错,或许,从开始陆展元就只当她是“愁妹”,不过这个未经世事又自信异常的少女会错了意;又或许,当真两 人曾经海誓山盟而陆展元做了负心之人,害得痴情人错用了情。 然而不论当初是怎番情形,李莫愁却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客观而言,李莫愁在江湖上,甚至是和那大家闺秀相比也算得上 是难能一见的美人儿。然而,这个美女却用自己完整的青春爱 了一个永不会相爱的人,又用整个生命去恨一件本该被她遗忘哪 怕只是淡忘也好的事情。从此,她也便不再是她,“女魔头” “杀人狂魔”……这些原本看似不会属于这个女子的形容却最

浅谈金庸小说的深层次影响

xxxxxx届现当代文学论文 学科专业: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 学生姓名:xxxxxxx 学生学号: xxxxxxx 中国﹒xxxx﹒xxxx xxxxx年xxx月

浅谈金庸小说的深层次影响 摘要 在现在,提到金庸的作品,只要你是中国人,不分等级、不分社会地位、不论性别,都会对他作品里的一些人物有意或无意之间都有一些印象,憨厚的郭靖,多情的韦小宝,讲义气的乔峰。在六七十年代,电视、网络还不发达,人们了解金庸作品只能通过纸质(报刊、书籍、杂志)媒介来了解,在当时,已经很多青年人多少都受到金庸作品里的一些审美标准的影响,而当八十年代后,电视的发展,金庸的作品更是影响了大江南北,不仅是他作品的艺术价值影响了人们,还有他作品里的理念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宇宙哲学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金庸,小说,影响,价值观,哲学思想

一、金庸小说里的哲学思想 在金庸小说里,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中国的古典哲学,而且在他作品里的古典哲学还有一定的新的解释。比如儒家思想,体现的是仁义礼智信、社会和谐的思想,而“仁”的思想在儒家思想里又是最重要的。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的任务形象无疑是体现了这种儒的思想,在郭靖的身上显示出“为国为名,侠之大者”的风范。①在襄阳的时候,为了抵抗外敌,可以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命,对自己的国家忠,对自己的人民忠,上面这些都体现了儒家的主张。可是在金庸作品里,还有新的见解,比如写慕容复时,就体现出了慕容复的悲剧,对爱情的背叛,对朋友的不义,对待下人不仁,这样的人在儒家正统思想里是坚决批判的。在最后,慕容复确实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可是金庸把他写成了一个悲剧,让人对人性有反思,想想,其实慕容复很可怜的一个人,人们有意或无意就会原谅他了。 释教的思想在金庸小说15部小说都有体现。佛家的观点主要讨论是人在肉体上的解脱,在精神上归宿的问题,宣言的是人老病死都是苦,我们要承受人间一切苦痛,最后才能登上极乐。其中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天龙八部》里,所描写的人物几乎全是悲剧,乔峰原本是丐帮帮主,可是契丹人的身份使他成为众矢之的,与阿朱相爱,但命运又促使自己又亲手杀死阿朱。虚竹原本是少林的一名普通弟子,可一次次的偶然因素让自己远离了佛家,坐上了灵柩宫宫主。到最后,又是在偶然中知道方丈就是自己生生父亲,而且刚知道父母就双亡了。段誉先是陷入乱伦的恐惧之中,后又有邪恶身世引发的负罪感使自己痛苦不堪,而他们到最后都找到了心灵的寄托,知道了人生很多事是该经历的,所以最后都有了心灵的归属。很多人会问,难道乔峰死了也是归宿,我想说在那种环境下,乔峰不死,不管是哲学上还有艺术上都说不过去。乔帮主用自己的死亡诠释了佛家的伟大,宣扬了佛法的普度众生。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构成。在《笑傲江湖》里,令狐性灵冲逍遥自在,不为虚所迷,不为权势所左右,不拘泥于俗理,如行如流水遨游江湖。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思想,在于探索宇宙原始,追求万物本源时,并不忘怀现实人生。②在《倚天屠龙记》里,武当就是道的化身, ①《笑书神侠——孔庆东点评金庸》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 ②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金庸武侠小说之赏析

金庸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也创造了很多爱情故事比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同时金庸小说里还蕴藏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正好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国民习性。下面我们来一一具体分析。 金庸小说里唯一有关联的就属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其实也是英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里面描述的都是英雄人物,都是大侠,先说说《射雕英雄传》。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巨作,里面的武有武的精彩,侠有侠的感人,情有情的魅力。金庸的武侠思想在这部著作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宣扬一种反侵略,反投降的基本立场,宣扬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深沉的人道主义。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是以是否造福于民为标准的。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中,这就是一种侠义的精神。 《神雕侠侣》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里面的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后最终归于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两人为国为民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神雕侠侣》里最感人的一段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刹那,经历十六年的漫长等待,杨过成熟了,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男人。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这部小说最感人的不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更多的是在于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翠山父子,武当七侠间的兄弟情谊都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无忌虽不是英雄,但我们反而觉得他更为亲近,更为可爱,因为他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一样的缺点,有一样的无奈,他可以做我们的朋友,而且是那种善良的,又可以帮助我们的朋友。 《天龙八部》是金庸小说里篇幅最长的两部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结构宏伟,人物众多。刻画最为显著的还是里面的三位主人公——顶天立地的萧峰,痴情善

浅谈武侠小说的审美文化内涵

浅谈武侠小说的审美文化内涵 本学期,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首次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部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这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读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次出版。此举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批评者认为,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文学形式,其思想境界不高,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赞成者则认为,武侠小说蕴涵着许多中国文化的精粹,著名导演李安根据王度庐武侠小说《卧虎藏龙》改编的电影以其特有的中国审美文化意蕴震惊世界,获得奥斯卡大奖,更不要说审美文化内涵丰富的金庸小说了,所以把武侠小说的精彩篇章收入课本是非常必要的。反观现实,“凡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人在看武侠小说”,青少年更是沉迷于武伙小说之中。因此,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对中学教材入选武侠小说一事进行争论,而是要对“校园武侠热”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欣赏,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对武侠小说的审美文化内涵进行简要论述,以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侠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方面,与儒道佛文化相比,侠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中并不占据主流文化的位置,但它作为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儒道佛文化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庞大体系。根据记载,侠最早出现于东周末年,他们是由周朝太平时期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能文能武的“士”演变而来,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的动荡,“士”出现了文武分途,取之文者成为了恢复夏商周礼仪的儒士,取之武者则成为了守信诺讲义气的侠士。之后汉代独尊儒术,魏晋崇尚老庄,佛教进入中国之后与儒道相合,盛唐时期儒道佛三教并立且成为后世文化主流,至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已趋成熟。侠文化虽然在中国文化中没有获得过正统地位,但它因其所体现的平民伦理道德而作为主流文化的补充一直丰富完善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根据考证,侠之字音转于陕西的方言“人廷”,意指轻财重交的民间武士;侠之字形则取白“铗”,此字是剑的别称。从侠的最初音形里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武侠的原始风貌,即所谓的以武行侠,其终极目的是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折射出我们民族性格中的正义感精神。两千多年来,侠一直是自由和兼爱的象征,战国末期的韩非子谈到侠有三大品格——弃官宠交、肆意陈欲和以武犯禁,这三个方面归纳起来的总旨就是追求自由和反抗不自由;“兼爱”一说出自墨学,它提倡人们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如果说前者是侠者为自己争取权利而散发出自由的光芒,那么后者则是侠者为他人作出贡献而形成了平等和义气。唐人李德裕《豪侠论》中的“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可以说是对历史上侠客的侠义品性最通俗简易的解释,它意味着侠之所以为侠不在于侠的武功修炼到一个如何出神入化的境界,而在于侠服务于一个世所公认的正义目标,从而圆满地体现了平民大众的理想期盼。侠义也便成了后世尤其是民间大众的共同信念——侠在义的伦理原则上出自角色本能去履行拯世济难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侠文化价值核心的侠义精神和侠义伦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在中国特定的伦理型社会中所形成的道德规范,它反映了民间百姓及小团体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官府正统势力的“不义”的抗击,其中融注了平民大众互助团结的深挚情意,这也正是墨家思想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影响所在。于是侠义观念便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和被称为民间美德的伦理原则,它是平民大众现实生活需要与理想化期

浅析金庸小说写作技巧

浅谈金庸小说写作技巧 中国语言文学系世界之大,只有中国才有武侠小说,天下武侠作者奇多,繁星满天,只有金庸才是侠之大者,众星捧月。金庸的小说博大精深,将中国文化的传统诗意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14部作品无一不是精雕细琢之器。本人仅从构思、言语、境界三个方面浅谈金庸小说写作技巧。 金庸曾将自己十四部作品的首字连成一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谈神侠倚碧鸳”,可见他的书名都曾经过详细周密的思索,不是随便安上去的,同样的,他的每部作品也都是经过严谨构思、仔细推敲的。 虚实结合‘技巧连环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金庸的小说,差不多都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康熙、乾隆、朱元璋、李自成等。这样,虚构的人物与真实的人物同处一起,构成了虚实结合的奇异效果。再加上金庸创造的美妙动听、充满诗情画意的武功招式及传奇浪漫的人物经历,当真成了假作真时真亦假,令人沉醉其中,拍案惊奇。 金庸的文字古朴通俗、准确传神。 金庸小说的一大重要贡献是,矫正了五四以来新文艺的欧化恶习,真正写出了汉语的神韵。金庸小说所用的笔法,是中国传统小说特有的笔法,虽然不是纯白话文,但是口语化的程度,甚至在白话文之上。他用他广博的史地与古典文学知识,用古朴雅致、通俗易懂的文字,准确传神地写出内容真实而丰润、意境深远而确切的作品。 金庸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除却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惊险刺激的内容和古灵精怪的武功,还要数那充满中国味道的境界。 诗词、历史、天文、地理、民俗、武术、医术、巫术、音乐、棋艺、舞蹈、书法、绘画、甚至植物学、动物学、心理学等等融汇在一起,构成金庸小说的博古通今,包罗万象。上至儒、道、佛的哲学伦理,下至古老中华的民风民俗。尤其是对人性最全面最丰富的表达,使他的小说悲沉深邃、博达深旷。神秘悬疑、置身云雾的开头,诡异神秘的气氛渲染,秘境绝景的匪夷所思,诗情画意、稀奇古怪的武功招式,使他的小说意境神秘曲折,变幻莫测,引人入胜。 金庸、古龙、梁羽生将中国武侠文学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浪漫的传奇。但无论是在同时代比较还是至今比较,金庸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小说博大精深,当真是品之不尽、回味无穷。

小说鉴赏论文

摘要: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所以充满了历 史意识。本文对金庸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 为三类,继而渐次论及其历史演进观念中的革除暴政、反侵略思想和宗教、民族融合思想。 关键词:金庸小说历史意识现代意识 前言 读金庸的许多作品,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经验:拿起来就放不下,总想一口气看完,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欲罢不能的地步。他的小说没有看了头就知道尾的毛病。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层层递进,变幻莫测,犹如精神的磁石,艺术的迷宫,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金庸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创作的15部小说,就情节设计而言,没有多少雷同的地方。这同样非常难能可贵。 一、武侠演史 今之论说金庸者,多谈其继承侠义小说传统的一面,而很少有人谈到他同时也继承了中国讲史演义的深厚传统。这是一个研究视野上的阙失。作为民间话语的侠义小说,一向重视演“义”,即使以包公案为核心的《三侠五义》也如是。但因武侠“快意恩仇”的思维方式和“自我了断”的社会行为,已与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难以表现现实社会的种种恩怨是非,必然会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这也决定了金庸小说里充满了历史意识。 曾有好事者罗列过金庸长篇小说题材的历史年代,其中最早的是《天龙八部》,取材于北宋,“射雕三部曲”为南宋,《倚天屠龙记》为元末,《碧血剑》为明末清初,《鹿鼎记》为康熙朝,《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为乾隆朝,《连城诀》为清末。所述虽多“查无实据”,但毕竟“事出有因”。亦可见他确有表现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的意图。从讲史演义的角度大体而言,金庸的小说作品可以分为这样三类: 第一类是依史敷衍,即按照历史走向和人物关系作为大框架,虚构主要人物故事穿插其间,如早期《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晚期《鹿鼎记》描述明清时代的作品。 第二类是以史点染,即以虚构人物故事为主,而以历史的大框架作为背景,如中期《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这一类描述宋辽金元时代的作品,其中郭靖等人守襄阳,是贯穿于《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的重大事件。 第三类则是着意虚化历史背景的,如我个人喜欢的《笑傲江湖》,以及《侠客行》等作品。即使这类作品,一样有作家的强烈的历史关怀在焉。 作为当代最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金庸小说虽然不以“历史小说”的面目出现,但是它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仍然会对读者或大或小地产生影响。因此金庸封笔以来专注于修订当初连载发表的作品,已经补苴罅漏,作了大量更改,尤其着重对史实和史观采取了更为慎重而非放纵的方式。 二、革除暴政与反抗侵略 “侠义小说”源于反抗暴政。这是金庸小说第一期创作的基本色调。将明清易代的历史演为传奇,本是清末民初武侠小说取材的一大特色,也是金庸小说历史叙事的逻辑开始。 明清易代的外侮内乱,曾是横亘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挥斥不去的历史情结。海宁查家更是身历国难,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载记和口头传说,特别在经历过抗日战争,民族危亡感最为强烈的一代人中,故金庸更容易切入这个主题。《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56)、

萧逸的尴尬与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萧逸的尴尬与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作者:龙其林《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3日04版)【文化评析】 近日,武侠小说家萧逸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萧逸是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家,但与金庸去世刷爆朋友圈引发各界缅怀不同,萧逸去世后文化界与评论界反应寥寥。更为尴尬的是,作为一位创作了50多部武侠小说、作品发行量超过千万册的作家,在中国知网上甚至找不到一篇专门谈论其武侠小说的学术论文。同为武侠小说名家,萧逸的身后遭遇及其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落差令人感慨。 萧逸自幼熟读《水浒传》《三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作品,早在大学时便创作发表了处女座《铁雁霜翎》,香港电影公司将其搬上了银幕,从此一举成名。应该说,萧逸的起点之高、发展之顺,是超过了许多武侠小说作家的。在长期的创作中,他也尝试在历史时间和人物背景中展开构思,加强了对于作品环境的表现和对复杂人性的刻画,将侠义、人情融会在武艺描写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追求。萧逸对自己武侠小说的艺术质地颇为自信,他曾这样憧憬:“我会以自己的努力,提升它到文学领域,让武侠小说作为教材,自己也不觉得脸红。”自从1963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将《铁雁霜翎》搬上银幕之后,萧逸的作品被香港、台湾、大陆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的作品颇多。但热闹的表象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祖国大陆的学术界和文化界似乎并未将萧逸看作一位可以与金庸齐头并论的武侠小说大家,不仅他的武侠作品出版次数有限,学术界的研究也是付之阙如,许多读者尤其是年青一代更是对其十分陌生。 对于武侠小说难以进入文学殿堂的问题,萧逸曾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人们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认为武侠小说只是神怪打斗的场面,缺乏文学价值;二是文学批评家缺乏对于武侠小说的阅读和理解;三是部分写作者粗制滥造,败坏了武侠小说的名声。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却无法解释金庸、梁羽生等武侠作家何以堂而皇之地进入文学史并且获得广泛认可的现象。我想形成这种剧烈对比的一个根本原因,即在于作家写作过程中对于武侠小说文化内涵的重视与否、表现得是否到位。萧逸的武侠小说有时被称为“情侠小说”,这是因为作家在创作中努力追求情感与侠义的贯通,正如他所言:“武侠小说的要旨在于一个‘侠’字,侠是伟大的同情,有伟大的同情心,讲义气就是侠,不一定会武功的人才是侠。” 问题在于,萧逸的武侠小说都是围绕爱情和义气展开情节,情节固然吸引人,却缺乏一种更为深沉、内敛、启发人心的文化内涵。金庸小说充满着传统文化要

金庸小说论文

浅谈金庸小说的“武” 不可否认金庸小说是我国武侠小说创作中几近不可逾越的里程碑,而今,有关金庸小说的种种现象确实是值得人们注意玩味的。 作为武侠小说,它必须写出侠士们在实现自己行侠仗义、救民济世的抱负时,如何施展和依靠他们那些超常的奇异的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武功”。小说中把“武功”描写的神奇独到,无疑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而这正是武侠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的独特之处,也是作者大有作为的艺术天地。 在描写“武功”方面,金庸无疑是一位大师。他花了很大力气来描写武功打斗,而且写得精彩纷呈,变化万千。最主要的是笔下无数比武较量,却没有一次给人以重复、雷同之感。武功描写的成功,也是金庸小说之所以迷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庸写武的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一点也不会武功,而是以文人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正是因为他不懂武术,就敢于参照前人经验和典籍,施展神奇的艺术想象来自行创造。他笔下的武功通常很令人咂舌。例如威猛无比的“降龙十八掌”,使萧峰一个人可以震撼大军;黑风双煞练得“九阴白骨爪”,居然能让手臂突然伸长,手指插进对方的头颅;段誉甚至可以把别人练得内气吸取到自己身上,至于暗器、轻功,更是应有尽有,神乎其神。 金庸笔下的打斗所以这样神异丰富、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把描写当做是一种艺术创造,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想象的才能。文学艺术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武侠小说尤其如此。金庸小说正可以说是成功的

驰骋想象,运用各式各样的丰富的生活可能性去描写武功和创造人物,使小说中的武功达到了新的境界。 在看小说时我们不难发现金庸小说,脱离了单纯的打打杀杀,而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例如作者在为“降龙十八掌”取名字“亢龙有悔”“潜龙勿用”“飞龙在天”“见龙在田”“龙战于野”等等,都是从《易经》中借用过来的;“般若掌”的名字源于佛经。有的可以根据那名字,把大致的动作想象出来,例如“庖丁解牛掌”。可以说金庸把过去武侠小说里的粗俗的武打描写高雅化、文人化了。在金庸这里,琴、棋、书、画、诗、文、歌、舞、乃至渔、樵、耕、读,都被融进了武功技击,于是武功描写的途径变得无限广阔,手法变得无限丰富,笔墨变得耐人寻味,成为读者的一种审美享受。例如在舞蹈方面:黄蓉的武功,就与舞蹈密切相关。“兰花拂穴手”的名称就是一种舞姿;“落英掌”也使人联想到落花般飘舞的轻柔身段。连兵器如李莫愁的拂尘、樊一翁的长胡,也都像是舞蹈中的道具。在书法方面:《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就用“倚天屠龙记”中的几笔,大的龙门镖局的俩个镖头坠下马背,现实了极大地威力。 另外,金庸笔下的习武打斗还和人物的刻画做到了紧密结合,因而使得武打更具有性格化。金庸小说的重心始终是人物性格的刻画。他所写的武功,常常是因人而致。例如《天龙八部》中外貌凶恶的南海鄂神,金庸为他配备了两件武器:右手一把奇形长剪,剪口满是锯齿,俨然鳄鱼嘴巴,便于铰人兵器;右手一条锯齿软鞭,则是鳄鱼嘴巴之形,用来疾卷狠打。《神雕侠侣》中的朱子柳,旧为大理国丞相,

金庸武侠作品鉴赏

金庸武侠作品鉴赏 看了很多的武侠小说,还是觉得金庸先生的作品最耐读,他的小说读起来不像大多数小说家写的那么空洞炫目,而是被一种深深的创新所打动。他作品里面那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被整整几代的人津津乐道。 在他的小说里,有各式各样的武林绝学和兵法奇书,相信不少人小时候会有找到《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的冲动吧,反正我是有过这种冲动的。我那时候还在想,张无忌不是把《九阳真经》上的武功练完后秘笈又放回了白猿体内,那我可以等自己长大后就去找那个山洞,把九阳真经找出来,也变成一个绝世的武林高手。 在金庸创造的各个武侠人物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赵敏和黄蓉了。 先说赵敏吧,虽然她有时有点阴险,有时又心狠手辣(这点从她让手下躲掉何太急的手指和对不服他们大元朝的人百般折磨看出来),但她敢爱敢恨,虽然刁钻无比,却总显得十分可爱,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她从不后悔。金庸笔下的她虽然善用诡计,但总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别人叫她魔女,她就做出个魔女的样子样大家看,不像很多人明明那个坏事做尽,但却不忘在人前树一个好人牌坊。 为了爱情,她可以舍弃一切,因为她知道,女人从来就不是男人的附属品,更没有义务为了什么飘渺虚无的建国梦和家族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爱情。所以,当朝廷把她许配给七王爷之子时,她索性一走了之,去寻找自己的心上人。 她也有自己重情义的一面,当张无忌眼见玄冥二老不思悔改,为非作歹想灭他们两人时,她会念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情义上替他们求情。当她得知,自己最器重的“苦头陀”师傅竟然是明教的奸细时,她生气地质问他为什么骗自己。 当然,她也知道怎样才让一个男人更深刻地记住自己,这点也许各位女同胞也可以借鉴一下(嘿嘿,在下愚见)。《倚天屠龙记》中的四个女人,小昭天资聪颖,出类拔萃,性格如水一般,从来不和她的“公子”顶嘴把张无忌的起居照料得无微不至,但张无忌张无忌对她最后的离去只有不习惯和难过。周芷若,貌比天仙,气质脱俗,深的无忌家长的青睐,但她偏偏是一个乖乖女,师傅说一她就不敢说二,即使内心对张无忌情有独钟,但却顾及门第之见,处处猜测和质疑张无忌,而且永远的冰美人形象,使得张无忌都承认“自己对芷若是又敬又怕。”珠儿,对张无忌可谓是痴心一片,很多男性看完该片后直呼:的红颜如此,夫复何求呢!但她却是一个喜怒无常,翻脸比翻书都快的人,所以任何一个男人和她在一起,都会觉得很累吧!但唯独我们的赵敏,时而狡诈无比,处处与张无忌为敌,让他头疼不已;时而俏皮耍赖,犯错还有理,让张无忌干瞪眼;时而苦肉计、美人计之类的乱用一通,让张无忌在受骗之余还在回味找没对自己的爱意,简直是绝了。 当然,在这里,就不能不说赵敏的美貌了,金庸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可是下了大手笔来描写这位女子的美貌,一下我略举几处:1.身穿宝蓝绸衫,轻摇折扇,掩不住一副雍容华贵之气。只见他相貌俊美异常,双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折扇白玉为柄,握着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无分别…但众人随即不约而同的都瞧向那公子腰间,只见黄金为钩、宝带为束,悬着一柄长剑,剑柄上赫然镂着“倚天”两个篆文。……头巾上两粒龙眼般大的明珠莹然生光…;2. 眼见她脸泛红霞,微带酒晕,容光更增丽色。自来美人,不是温雅秀美,便是娇艳姿媚,这位赵小姐却是十分美丽之中,更带着三分英气,三分豪态,同时雍容华贵,自有一副端严之致,令人肃然起敬,不敢逼视;3. 赵敏红晕双颊,容貌娇艳无伦,

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作者:————————————————————————————————日期: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内容提要】:金庸武侠小说曾经一度风靡于华人读者中,且经久不衰。总览其作品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其文化意蕴。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其作品既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又充满金庸个性的创新,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金写武侠,可实已突破“武侠”之园囿,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也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民族的和谐平等、个性的自由解放、辩证的亦正亦邪。文章试图以文化解码金庸武侠,探索通往艺术殿堂的雅俗共赏之路。 【关键词】:金庸文化武侠、儒释道现代意识 引言 “男金庸、女琼瑶”。曾经有多少像笔者这样的“金粉”,在青春懵懂时期就开始痴迷其中。波澜起伏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荡气回肠的情感……金庸小说倾倒无数“金迷”的原因可谓不胜枚举,可是当经过岁月的沉淀,何以仍感回味悠长,究其原因,大概是其历久弥香的文化使然吧。遥想n多年前,它摆在地摊上,处在文化的最边缘,各种盗版乱七八糟。然而到今天,各大书店上架豪华版,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严家炎教授在北大开设研究课。在雅俗之争的时代,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之窗,探视金庸不朽神话之一隅。 一、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度契合的文化内涵 叶茂源于根深。文学艺术作品往往都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一般的作家只会讲故事,优

浅谈金庸小说人物的塑造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徐清 【内容提要】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人们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阅读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元化的阅读媒体为不同需求的人们带来无穷快乐,作为中国的武侠小说代表的金庸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金庸小说的不同类型人物形象深深的刻入许多人的脑海中。金庸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栩栩如生,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活在小说里,而更多的是在现实中,在每一个时代里。所以我们可以说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只存在于哪个时代,而是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 【关键词】武侠;塑造;人物形象 中国武侠小说的历史非常悠久,如果从唐传奇算起,距今也有1200多年了,其实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游侠列传》。武侠小说在清代出现了第一个创作高潮期,以《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为代表,它们以完备的体式、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多样化的叙事模式,掀开了武侠小说发展的新篇章;在“五四”前期,武侠小说的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但武侠小说作为文学的一股潜流,已经在慢慢的酝酿之中,在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等影响下于40年代达到高潮,出现了章回体写现代事物的武侠小说。虽拥有广泛的读者,但它在创作方式上也并非尽善尽美,如他们笔下描绘的“江湖世界”,展示的社会生活面比较窄,现实的教化功能不强,有些作品甚至出现消极浪漫主义的倾向,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他们所描述的侠义行为和武功招式,有往往跳不出清人侠义公案小说的旧框框,逐渐趋向公式化、概念化和模式化,较少创新,一度被批判,被定性为封建小市民文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知识精英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猛烈的攻击,其中包括对武侠小说的过度批判,这并没有让其消失,反而是平行发展、相互吸收和借鉴,还深深滋养了金庸时代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 与此同时在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一批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才使得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把风土人情、典章文物、佛经道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等中国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入武侠小说中,从而增强了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和可读性,引起了市民包括文人的阅读兴趣,使得难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在文坛光芒四射。创作上金庸独辟蹊径,力求突破传统武侠小说那种陈旧的创作模式。他一方面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新武侠小说中,摒弃旧武侠小说中存在的糟粕;另一方面又借鉴“五四”新文艺和西方近代文学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还灵活地运用了一些现代电影和戏剧中的表现手法,造就了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金庸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十四部武侠小说的出世。 金庸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重要人物,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是简单的某一类人物形象,而是纷繁芜杂的人物类型。他独辟蹊径,突破传统武侠小说那种陈旧的创作模式,借鉴新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人物,如:慕容复、岳不群、乔峰、郭靖、令狐冲、段誉、韦小宝等等一系列形象,已达到揭示中国从古自今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和普通人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必然表现,这也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一、“家”字当先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显而言之,说的就是金庸笔下的乔峰与郭靖。他们虽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