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与指导

浅谈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与指导
浅谈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与指导

浅谈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与指导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自发游戏来进行学习,实现自我的发展与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所承担的是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可是,在区角活动中对于教师所要承担的角色我存在着这样的困惑:一是教师是否要介入到孩子区角游戏活动中,二是倘若教师要介入和指导幼儿的区角游戏活动,如何才能正确的、有效果的,又是怎样判断的呢?

在今天华海华老师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活动区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专题讲座中,让我心中所惑,能够消除一二,这里我想浅谈一下区角活动中教师的介入与指导的有效策略。

一、观察与分析的前提

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其活动的开展进行普遍存在存在着两种态度,一种是完全的放任自流、不干预、不作为,将孩子放到区角中尽情的玩耍,可以说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在活动区活动中,老师的介入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不能任其发展,无秩序;另一种就是过度干预指导,总是想方设法的寻找介入的机会、尽快的达到教师所要的活动设计目标,也是不正确的。要科学合理的开展指导活动就必须要把握介入的时机,而只有在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才能为介入和指导提供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列的五大领域的学习、发展目标及行为表现,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扶手,但是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学习方式与成长速度的差别,也确定了教师标准不能是一把“尺子”,因此我们只能在《指南》的指导下,细致的观察现实游戏情形中幼儿的情绪、言语、行为表现来进行分析,是否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介入。

二是时空与方法的度量

教师在游戏中有效的介入与指导,应该有清晰的意识:“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介入?”“我要帮助幼儿获得怎样的经验和发展,为此我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我应该介入到什么样的程度,只是言语提示还是要动手帮助操作呢?”这些都是我们教师要在脑海中清楚明白,我们要准确的把握“度”,这个度可以总结为:时空的度、方式的度、深入的度。

1、时空的度:教师把握游戏活动介入的时间点和空间点。幼儿正在积极投入、全神贯注的游戏中,教师尽量是要少介入,即使他偏离了你的活动目标主题,倘若他的游戏使之能获取有意义的,或者说是他自己所真正需要的经验和成长,这时候教师最好是要进行个体的记录、个别化的指导;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惑”或是茫然不知时,教师的火眼金睛就应该从孩子的紧缩的眉头、乱跑的“闲逛他人地方”、孩子的争论争吵中,这个时刻走近孩子的游戏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指导。

2、方式的度:教师一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介入和指导幼儿的游戏要根据孩子游戏中的情景:孩子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例如:在搭建构造区,孩子拼接积木,搭建拱桥,孩子是有规律的进行拼接搭建,可是没有了他所需要的形状积木,其他的形状自己不满意,烦躁的推到,这是就需要老师进行介入,采取的方法应该要注意:语言的尊重,“需要我的帮助吗?”得到孩子的允许,再提供你的建议。言语的提示,自己真的没有办法了或者都不满意吗?若得到肯定的答复,就提醒他:“其他小伙伴哪里有吗?有的话,你要怎样让小伙伴借个你呢”这时孩子会有其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游戏中就贯穿孩子同伴交往的社会领域的发展,并使孩子的问题得到解决,继续游戏。

3、深入的度: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程度应该是怎样的,也需要我们教师准确把握。还是以搭积木为例,孩子能够搭建成功积木需要你的鼓励,你的微笑、鼓励或是言语引导,让孩子进一步经验获

得与发展;言语的提示,就能够解决孩子游戏中的困惑,可以说的浅层次的介入,我们教师就可以退出孩子的领域。而深层次的介入,就让搭建积木的孩子向同伴借积木遭遇困难或是发生争执,就需要老师的深入介入,矛盾的调节、指导幼儿社会性发展。

三是记录与反思的保障

正如华爱华老师所讲的:判断教师是否有效介入,就看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知否支持并推进了幼儿游戏的开展,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发展水平。这要从哪里显示,我认为这就需要老师们的详细记录与及时的深刻的反思。活动中,详细的记录孩子的言语、行为、表情,对出现如此情形进行分析,原因是什么?反思教师采取的方法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是积极的要要怎样的强化巩固,是消极的要怎样消除转化,都需要我们做出深刻的、准确的反思。记录与反思也为教师有效的对孩子有效活动的介入和指导提供的保障,日后孩子区角活动游戏的开展做好借鉴指导作用。

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与指导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源于教师的专业理念、不断的观察解读孩子的行为、掌握孩子学习与发展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在游戏中成长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适时地介入幼儿游戏。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种方式 1、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3、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一)语言指导 1.发问。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吕秀英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与总结

发挥自己的特长,带好青年教师 (指导青年教师材料篇1) 2015年9月——2016年1月,学校安排我担任焦节老师的指导教师,6个月时间里,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汇报。 一、指导教师情况 我是1993年8月参加工作的,现在西村乡刘和小学工作。参加工作后,我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进修。在教学工作中虚心向教师学习,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在老教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很快适应教育岗位,先后担任初中数学、英语教学兼班主任,现在担任小学数学、英语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校领导和同仁的好评,故承担了培养新教师的任务。 二、青年教师焦节的情况 焦节老师是我校青年教师,这一学年分配她担任三、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焦节老师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上勤奋刻苦,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上,是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的一名教育工作者。 三、培养指导焦节的情况 , (一)我在培养和指导上采取了如下做法: 1、在学期开学初制定计划,坚持每周听焦节老师一节课,并认真分析,共同建设。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她共同学习教学工作理论和经验材料,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2、引导焦节老师找准自己的特色、特长,并结合到教育实践之中,成就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教学有法,无定法,有法与无定法之间,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每一位青年教师从学校中走出,有理想有创新,有个性与特长。这是年轻所赋予她们的特长,鼓励她“出风头”。并为焦节老师提供了展示个性特色的舞台,

为其搭建“出风头”的平台。因此,利用学校数学教研活动,听她的的公开课,及时点评,并要求她写出教学反思,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3、引导青年教师用眼用心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引导青年教师向理论求答案,终身学习,为己所用。 我的指导对于焦节老师的成长是外因,成长的内因我都没有忽视,因此,我引导她用心灵去感悟教育,用热忱去打动童心。作为刚从教的教师,我引导她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发现教育细节,拿捏教育分寸和火候。不能因一时的冲动对自己、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引导青年教师通过笔记记录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二)取得的成绩 ?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焦节老师用心观察之余,还学会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行,书写自己的思考,行而惑,惑而思,思而著,著而明。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功,当持之以恒地思,日积月累地著,焦节老师的教育教学感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理性。教学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焦节老师领悟到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渐渐步入正轨,自己能独立展开教学方案设计工作了。此后,我还经常和她进行各方面的学术交流,不断帮助提高工作水平。 四、体会 看到焦节老师在工作中的进步、成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培养和指导,与指导教师的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献身和耐心指导分不开的,只要青年教师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工作,我相信她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通过这学期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我决心安心工作,培养指导更多、更好的青年教师,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书面言语行为等。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被动反应(教师处于旁观状态,幼儿主动发起交往,教师仅仅以简 单的话语应答,或是简单的肢体反应,没有做进一步的回应。) ●权威控制(规定活动的内容主题;分配角色,替代幼儿选择活 动区;制止限制) ●一般指导(询问、讲解、提要求) ●深入指导(协商建议、启发提问)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内容 指导内容: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着重发展幼儿某方面的水平,具体包括:生活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坚持性和创造性等。 ①生活常规: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强调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教 育、行为规范以及纪律维持等。 ②社会交往:教师注重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 通过语言或行为引导,促使幼儿产生交 流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等。 ③知识技能:关于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如:教师 指导幼儿的美工区,针对幼儿的剪纸技能进 行强调指导。 ④目的坚持性:教师注重幼儿活动的完整性与持久性,鼓励 幼儿做事情养成有计划、有顺序的完成,强 调活动的坚持性。 ⑤创造性:教师指导时,更多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自己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完成一些活动。 四、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四项基本功 ▲敏锐的观察 ▲适时的指导 ▲有效的记录 ▲反思与调整 基本功之一:

学会观察是进行游戏指导的关键 1、观察的现状 1)、缺乏观察意识。 充分观察耐心观察 2)、观察的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 2、观察的要点 寻找观察视点,设定观察目标、划定观察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 基本功之二: 适时指导, 激发幼儿创造力。 指导又称干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体现“授之以渔”的理念。 所谓干预指教师在周密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 一、实施干预的方式 1、平行式干预 2、交叉式干预 3、垂直式干预 1.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平行式干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2.交叉式干预: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交叉式干预要避免教师直截了当发号指令左右幼儿游戏的情况。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3、垂直式干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二、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1、“认知结”出现时。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 2、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

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区一幼中二班袁芳 摘要:区域自主活动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关键词:区域活动有效指导 一、本班区域情况: 本学期,我们班(区域根据孩子们在前几次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哪些删减和扩充)共有创设七个区域,分别是生活区、感官区(建构区)、数学区、科学区、美术区、语言区、表演区,其中数学区和语言区为我班重点区域。由于教室的局限性会使个别区域活动受到一些阻碍,但我们尽可能的根据现有条件为孩子们创造最好的区域环境,及时投放、更新区角材料。本学期我们将不断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整改问题,并将重点放在幼儿区域活动时的进行指导上。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及互查,使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是它能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分别对各区的材料是如何投放的作一个说明,对重点区域重点介绍 三、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丰富,并要有层次性,使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中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比较受局限性。我们发现,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二)操作活动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中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棒、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三)未能很好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提高主动性。 (四)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观察不够

区域活动教师介入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教师介入指导策略》反思 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教师对区域游戏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 在学习《纲要》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在中班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活动区,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活动,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听了艾艳老师的讲座:区域活动教师介入指导策略,我学习到了很多! 当幼儿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不应该事事时时介入,首先应该让幼儿时,自己去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一些经验和教训,但当孩子想要放弃时,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及时介入游戏当中,在孩子放弃之前就帮助他,但帮助也决不能是代替。当幼儿在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应当及时介入,并对主动寻求帮助的幼儿伸出援助之手,当幼儿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环境出现不安全因素,游戏当中出现消极内容,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教师应当介入到游戏当中。 1、与人发生冲突的指导策略。解决这类冲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帮助幼 儿构建与人合作、交往的技能技巧,比如分配角色的技巧、化解小摩擦的技巧、解决争抢物品问题的技巧等。二是通过之前的讨论建立规则。 2、与物发生冲突的指导策略。教师要区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策。发现幼儿争抢玩具材料,说明玩具材料数量不足,此时应增加同种玩具的数量;发现幼儿出现新的游戏情节或动作,除了及时加相应的玩具材料之外,还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一物多玩,以满足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 3、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发生冲突的指导策略。第一: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除了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之外,将教学和游戏相事“多给孩子一点空间”是我们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老师教的欲望太强、太主动,必然使幼儿学习变得被动。我也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确实如此,如果老师教的多多的,填得满满的,孩子们就失去了自由的空间。反之,当离开了老师的视线和关注,孩子们的主动性、探索性就会多一些。 幼儿的自主发展需要有自由的活动空间。让我们一起为幼儿创设、提供这样的空间,而不是占有。为了幼儿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这里引用一句专家的话语大家共享:在幼儿面前,我们不妨“被动些”、“迟钝些”。 教师在区域活动当中,是以观察、指导、记录、谈话与聆听作为教学方式,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发现尝试、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区域中学习,在区域中发展。 区域活动中老师能否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因为观念是实践的先导,教师只有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并使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幼儿才能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最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1]

培养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指导时间:2013年9月22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曾永菊 被指导教师:赵静 指导主要内容:语文口语教学的策略 (一)组织口语活动小组 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是费时多,效率不是很高。特别是现在班级人数多,整个教学过程未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课堂活动机会极少,这对口语教学十分不利。 小组活动的素材非常关键。机械的、无真实交际意义的口语问答或一般对话的简单记忆、背诵,绝对难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创设真实语境是让学生张口说的关键,也是最能调动积极性的办法。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师生的直接交流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交互活动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的不同,交叉使用短文朗读,情景对话,回答问题,话题表达等方式。在大多数的课堂上,恰如其分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加的一些笑话、游戏、谜语、竟猜等活动。既活跃了课堂,又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当然,这些活动不能喧宾夺主,而且尽量使用英语,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指导时间:2013年10月14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曾永菊 被指导教师:赵静 指导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技巧 1、课堂课堂要实行民主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只爱自己说,不让学生讲,要建立一个伙伴性的师生关系,问错的可以重问,答错的可以重答不同见解可以争议,老师错了允许学生提出意见。 2、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话插嘴 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洗耳恭听,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允许后才可以发言,不经允许视为“接话”和“插嘴”这样学生的心里没有一点自由,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允许“接话插嘴”。 3、要让全体参与原则。 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教师思考的力量。课堂教学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是学生的动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要不拍学生提问题,要随时做好回答学生问题的准备。

幼儿园区角活动指导教学文案

幼儿园区角活动指导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角色游戏区 (一)角色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触和了解的劳动就是家务活。因此,无论是在哪个年龄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戏的中心主题。并由此扩展出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如餐厅、超市、医院、邮局、工厂、图书馆、火车站、博物馆等。小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了中班,角色游戏区就出现了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大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则更加的丰富多样。 角色游戏主题应从幼儿的生活中来,要求是幼儿熟悉、了解和接触过的或是感兴趣的。也可以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游览,从中产生新的主题。例如,“和书交朋友”的主题。参观了图书馆,在角色游戏区内就可以产生“图书馆”这个游戏活动。 在产生一个新的角色游戏以前,不妨与幼儿共同讨论,听听他们的想法。也许一位幼儿刚刚去吃过自助餐,就会提出开一家自助餐厅;也许一位幼儿在街上看见过礼品店,就会提出开一家礼品店……这样,角色游戏区的活动将越来越丰富有趣,幼儿在玩的时候也会很投入。 2.材料的提供 (1)娃娃家。家具,如床、小型桌椅等;娃娃、娃娃用品,如各式服装、奶瓶、各种饰物、梳子、毛巾等;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钟表、电话等;厨房用具,如炉灶、锅、碗、铲、勺、碟、壶、杯子、筷子;各种食物,如蔬菜、食品、水果等。 (2)医院。主要材料有白大褂、医生帽、护士帽、处方单、病历本、听诊器、体温表、药品、注射器等。 (3)超市。主要材料有各种食品、用品的包装盒,收银机,钱币等。 (4)银行。各种面值的钱币(卡片)、取款单、存折等。 3.场地的设置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区角活动(个别化学习)的介入指导时机有方法,应该会是老师们经常纠结的地方吧!在实际活动中往往做不好就会被说成了:放任不管,亦或是过度干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的孙芳萍老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谈谈她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尽管没有教师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放任不管和过度干预,后者又表现为盲目性干预和功利性干预两种情况。那么教师该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呢?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笔者谈谈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点体会。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

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警察”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警察”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警察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警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与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警察的幼儿真正理解警察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

教师在区域活动上的角色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一个隐性的教育过程,体现为创设游戏环境和提供游戏中的适宜指导两方面。(一)活动前的指导。1.材料的投放。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教玩具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游戏进程。生活活动区源自幼儿生活,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满足幼儿尝试成人做事的愿望,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中班孩子好奇心强,可以多创设动手操作的环境及半成品。 2.确定游戏主题。 确定游戏主题即玩什么,是孩子自己商量的,也有时是孩子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的。同时,主题还是不断变化的。 3.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当游戏主题确定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几乎吩咐幼儿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 (二).游戏中的指导 在生活活动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如何进行及时、必要的指导,对幼儿顺利开展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1.重视观察 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个基本依据,因此,要教育好幼儿,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知道首先是观察。我们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反映幼儿某一活动发展水平的创造性表现,从而较准确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更换材料,并提供事实、适当的知道,提高区域活动的水平。 2.重视指导和研究相结合 教师在活动区域中的知道是为了帮助幼儿与环境、引导者及同伴发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就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发展规律。教师如仅靠书本上的一般规律,还远不能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即使实施了观察,仅根据幼儿在某个活动区一两次表现也可能判断有误,因此,教师需要对观察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然后再去实践,以验证前面的结论,并多次地反复,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如中一班在拼图区投入新的材料后,使幼儿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一时该区域内“人满为患”,如何解决活动区的拥挤现象呢?通过研究讨论,教师找到了答案:可在该区域边上贴上几个小标记,表示只能有那么多人在此活动。 (1)观察活动中的角色分工是否明确,形成一个有序、和谐的整体,给予幼儿适当的细节暗示。区域活动并非是任意的行为,而是有其内部规则的,包含着积极的约束,规则是行为和活动的准则,要使区域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就需注意规则的建立。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为了制约幼儿由教师制定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为了创设更宽松的环境,强调教室要运作流畅,必须让老师和孩子都清楚区域的使用方式,不论是地垫或桌面的使用,轮流的方式或是材料的拿取和操作,甚至如何参与或观看别人操作,都是规则的一部分。教师应注意通过活动规则的建立,是幼儿的活动情况有规范有条理。这种活动规则既包括必要的一般性活动规则,如能自选区域活动,积极愉快活动;使用材料先来后到;用什么拿什么,不用放回原处;不把玩具拿走等等,亦包括各区角的活动规则,如美工区,要求美工活动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坐姿和用眼卫生;做到会拿会放,并随时清理等。以上规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制订,并且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例如,班内新开张的“奶茶铺”,既满足了幼儿亲自制作珍珠奶茶的好奇心,有能体验到自由买卖带来的欣慰。“奶茶铺”设置了经理一人、服务员四人、点心师二人,共七位幼儿参加游戏。每次游戏时,幼儿根据意愿插牌进入活动区,并穿戴相应的衣帽,分工操作。如果门牌上的牌子已经插满,其他幼儿便会自动离开,等待下次参加游戏,或作为顾客购买珍珠奶茶,而不破坏区域的秩序。

区域活动中教师介入的适宜时机和方法

小世界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表

考虑时机,随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反而影响了幼儿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到底应该在何时介入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在我园区域活动探讨中,我总结了如下经验: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活动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学习过程是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通过幼儿和材料的不断作用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活动,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活动内容,并在幼儿活动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活动的现象发生。 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活动的内容,熟悉每一区域材料的功能、使用方法,对班中每一位幼儿操作使用的情况要心中有底,给予他们充分的活动时间、空间,有的放矢地观察,最低限度地适时介入,给予支持性的帮助,启发引导。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介入的最佳时间 幼儿进入区域开始活动,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通过观察,达到了解。教师要相信孩子,幼儿并不是一些“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在幼儿活动的中途,切勿随意地去干扰。这样会打断幼儿原有的思路,使原本富有创意的想法因为一个正确答案的告知而终结。当幼儿确实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困难时,教师才给予直接的帮助和支持。而当幼儿快失去信心时,教师就要及时介入,帮助,重新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教师应随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幼儿遇到的困难,根据幼儿的需要采用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和幼儿一起解决困难,从而产生一个新的探索火花,使活动得以延续下去。 三、教师介入活动的方式 平行地介入 教师可以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总结

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总结 邱永秀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通过自由选择、自主展开、沟通交流的一种主动活动过程,使幼儿兴趣与需要得到满足,个性与天性得到表露,创造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幼教改革的一个方向,幼儿个性化教育最佳手段。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的创设,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出现的问题,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而不是引导学习或塑造幼儿行为,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学会等待,适时介入 在活动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

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智力区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好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AB、BA这几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AAB、ABC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恰当引导,适时促进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我在美工区中投入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盒,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幼儿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笔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盒子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师看。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启发幼儿将盒子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手机、汽车、小轿车、卡车┄┄。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创意,对于幼儿只是单一的盒子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而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激活了幼儿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

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学习文章)讲解学习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班里孩子们的区域活动进行了观察与记录,现将实践中获得的点滴经验小结如下: 一、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近期的教育目标进行投放,如:把幼儿测量自己和同伴身高的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我长大了”结合起来,让幼儿充分体验成长的喜悦。小班幼儿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及餐具。美工区提供多个印章、模板,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并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投放材料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丰富幼儿相关生活经验。生活是小班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活动。我们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蒙台梭利说:“生活即是教育”。在一次观察中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娃娃家内,文文抱着娃娃自言自语:“喂宝宝吃饭,多吃些会长的高高的,不能挑食,挑食就缺营养了。一会又说,孩子生病了,要打针吃药,打针一点也不疼不能哭。”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游戏,他们的活动中往往伴随着各种遐想的心理和行为,把自己区域中的活动想象为现实情境中的活动,模仿成人的言行进行游戏。在活动中教师就顺应孩子的需要,以娃娃饿的游戏情景正确用勺子喂娃娃吃饭等等,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游戏化语言去顺应孩子的游戏需要,因势利导。 还要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活动区是儿童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充分理解和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在创设活动起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我们规定每个活动区只能进5至6人,给每个活动区设计标志牌;材料的分放点也贴上标志图,便于幼儿游戏和整理。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区域活动开展时教师的现场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决定着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幼儿的区域游戏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之一,幼儿在娃娃家中可以扮演妈妈、爸爸等不同的角色,还原再现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当幼儿积极投入地开展游戏时,教师更多地是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当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时,教师应在顺应幼儿游戏意愿的基础上,适时地介入指导,帮助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 案例 “娃娃家”游戏开始了,今天的“娃娃家”里增添了一位小客人的角色。然然扮演妈妈,义凡扮演爸爸,佑佑扮演客人。“叮咚、叮咚”佑佑走到了娃娃机门口,敲了敲门铃。妈妈和爸爸听到门铃后一起走到门口,看到是佑佑来了,连忙说:“你好,欢迎你来我们家,快请进。”妈妈拉着佑佑的小手,让佑佑做到了椅子上。爸爸给佑佑端来了水。妈妈还抱起了小娃娃给客人看。几个人玩的很投入、很开心。可是,过了一会,我看到妈妈抱着娃娃坐到床上给娃娃换衣服,爸爸在厨房里烧菜。佑佑一个人坐在小椅子上,什么也没有做。爸爸和妈妈怎么把客人自己放在一边不管他了呢!于是我决定以客人的身份介入他们的游戏。 “当当当,有人在吗?”我一边敲门一边喊着。“你好,快请进。”妈妈听到敲门声,连忙抱着小娃娃开门。“咦!佑佑,原来今天你也来他们家做客了。”我一边看这佑佑,一边惊讶的说。佑佑连忙点点头。我说:“你们都在干什么呢?”然然说:“我在给小娃娃洗衣服呢。”

义凡说:“我在给小娃娃做饭呢。”佑佑接着说:“我到他们家来做客了。”我看这然然和义凡说:“佑佑是小客人,可是为什么你们让佑佑自己坐在那,没人理他呢?”然然摸摸自己的头不好意思的说:“我忘记了。”我说:“然然,可以让我们和你一起陪小和娃娃玩吗?”然然开心的点点头,把小娃娃让佑佑抱一抱。这时,义凡的饭也做好了,大家又围坐在一起吃起了好吃的饭菜。 分析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先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幼儿游戏。幼儿对于客人的到了,起初表现的很开心,能够热情的接待客人,并与客人打招呼,这体现出幼儿有一定的交往能力、懂得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角色意识也不强,玩着玩着就自己玩自己的了,忽略了客人的存在。这时教师根据游戏的需要,以客人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并进行指导。教师通过提问及语言的引导,帮助他们不断的拓展和提升游戏内容与经验,以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认知。让幼儿了解,家中有客人的时候,应如何进行游戏,如何招呼客人。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调控,当幼儿不需要教师指导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扶持者、提供者、指导者。教师指导一定要把握时机,只有在孩子需要教师的介入时,进行适时有效的介入,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与交往能力。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新编完整版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策略新编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是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样的相互作用实现自主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它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活动,是一种介于正式的教育活动和宽松的自由活动之间的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在表面上看是幼儿自发自愿进行,幼儿可自主行为,不受控制,自愿自选进行游戏活动。然而实际上区域活动是让幼儿不再被动接受灌输,而是凭借活动材料主动学习;不再由教师到幼儿的知识传授,而是幼儿凭借活动材料主动的进行探究活动;不再是为了应试,而是让幼儿的经验、能力和态度在与教师、同伴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综合提升。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没有教育效果的地方。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案例——以幼儿为主体、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 我们尝试在中班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活动区,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活动,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差异,个别化地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观念。通过以下具体的活动实录,对包含在其中的教师行为进行尝试性剖析。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在教师的安排下带上各自的进区牌,陆续进了区域活动…… 美工区活动内容:我来教你来学。投放材料: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教师:今天,雷亦非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她在家里完成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当她把画展

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指导

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指导 浦东新区七色花幼儿园姜利勤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展开的一种自主活动,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及时介入对角色游戏进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在不影响幼儿游戏开展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恰如其分的有效指导和帮助,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得到提高,是我们在日常实践中思考的难题,本文就“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指导”,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介入指导要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 教师介入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目的是支持幼儿实现游戏的愿望,因此,教师的介入指导必须以幼儿的需要为前提,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应不中断幼儿的正常游戏,给幼儿更大的自由表现的机会。 【案例一】 在点心店的游戏中,炎炎是厨师,辉辉是服务员,梁梁是顾客。顾客点了一份馄饨和一个荷包蛋,服务员告诉了厨师,一会儿,馄饨端出来了,可是荷包蛋却迟迟没上来,顾客生气了,向老师告状:“老师,我要了荷包蛋,可是他们不给我!”于是厨师和服务员连忙跑到老师这儿来解释说:“我们这里没有荷包蛋的,所以没有给他。”老师说:“那顾客要吃荷包蛋,你们能不能想想什么办法呢?”接着,老师拿来黄色和白色的彩泥,对厨师说:“用彩泥能不能为客人做个荷包蛋呢?”……当老师第二次来到点心店时,厨师和服务员发生了争执,因为厨师用彩泥做好了荷包蛋,她认为是自己做好的要亲自去拿给顾客吃,而服务员说这应该是他干的事情而不让厨师去送,于是老师说:“你们觉得由谁送荷包蛋更合适呢?”厨师和服务员都说服务员更合适,于是厨师心服口服地让服务员送荷包蛋了。 【案例二】 在一次游戏时,轩轩做花点的老板,她想把花包装一下,可是花店里没有包花的纸,于是她来到百宝箱中寻找适合的包装纸,一会儿她举起一张粉色的纸问老师:“老师这是什么纸?我能用它包花吗?”老师故意说:“我也不清楚,怎么办呢?”轩轩想了想说:“我去查查资料书。”于是老师表示赞同,并同她一起来到书屋,轩轩很快找到一本书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