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9-11-13T09:33:38.2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3期作者:倪蔚然

[导读] 当今时代,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并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倪蔚然

沭阳县环境监察大队江苏省宿迁市 223600

摘要:当今时代,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并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就现代经济来讲,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纯粹的经济增长,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内涵。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应改进和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和提高经济质量,基于此,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生态环境是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在含义上,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非常接近,有人会混淆其概念,但严格来讲,只有具备生态关系构成的自然环境才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并非两条互不相关的双行道,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个难题。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关系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立足于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经济发展进入全面转型攻坚期大背景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对国民经济带来消极影响的现实,系统总结和梳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明确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内涵目标、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等,科学处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就成为实现后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

1加强环境保护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于我国的具体发展来说,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要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来作为基础,要竭力的维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对于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也要加强重视。大力植树造林,对于城乡的生态环境全面的进行保护处理,积极的参与到国际合作当中,从而可以实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目的,有效地对我国的环境污染加以控制,从而得以提高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水平,有效地减缓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对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最突出和最紧迫的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而造成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硫过度排放造成的酸雨现象,大量使用氟利昂而导致的臭氧层破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些状况在发达国家更加严重一些。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我国也对由于经济发展而对环境产生的破坏有了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所以说本着全球伙伴关系的精神,中国也会广泛的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基于此,中国政府将继续对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加以重视,以强烈的责任感参与到各项国际合作当中,未保护全球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而贡献力量。绿色发展是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补充。不应出现盲目建设地方不适宜经济林以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只有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才能走向未来。

2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是从相克到相生的关系

就近年来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发展将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污染的发生,所以人们一直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相抵触的,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恶化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想要发展经济的话,那么就必须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的话,经济增长已成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这种观点也成为破坏环境的主要理由,并且通过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来看,这种看法似乎还是对的,大多数的国家都是先发展经济,然后再对环境进行治理,但是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却并不适合其他国家的效仿,因为现在人类的生产环境压力已经够大了,世界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口也逐年增多,这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无疑有了很多的压力,世界经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自然资源自然也有了极大的消耗,但是为了契合经济发展,仍旧对自然资源有极大的依赖性,这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不可再生资源已然消失,环境资源的稀缺近年来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此,如果没有环境资源的保护,未来的经济建设也一定不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就一些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是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在这种观念下,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如果我们放弃这个假设,就会有另一种思维的方式,是不是可以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一种协调性。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产业化的经营来加以对待,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体系进行有机的相融,这样一来,在进行污染控制的时候也可以实现经济的增长,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这样一来环境保护就成为了一种自利活动,不过这个转变还必须要取决于环境保护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有机转变,充分的利用市场机制来进行有机调和,将经济主体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在进行企业决策的时候对环境问题加以考量,促进企业在进行决策之前将人工成本和资本成本都进行全面考虑,以此将其作为决策因素而相应的采取行动,所以说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将传统的环境保护制度加以改进,把经济政策和手段引入环境保护,进而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制度的创新,这无疑将会是未来环境政策进行转变的方向。

3经济不合理发展加剧生态环境污染

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就是说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低,并且人们认识不到环境问题,同时在财政支持方面也非常短缺。比如,一些企业由于利润比较低而没有资金购买污水处理设备,让污水随意排放使得有害的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地下水系统,让水资源被污染。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遭到破坏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许多地方,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经济资金非常有限。没有办法全面有效地开展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不能达到国家预期水平。此外,我国许多落后地区的农业生产仍采用原始灌溉方法,严重浪费水资源,不利于水环境的保护。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经济增长不足或不适当。边缘地区的植树造林和土地开垦、过度的草地和陡峭的山坡是造成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广泛的经济发展模式增加了环境成本,忽略了资源的更新速度和生态的服务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