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

2012年4月28日,我校组织了本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本次监测试卷由任课教师自行命题,学校统一安排了监测时间、监考教师及阅卷工作。抱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校顺利完成了本次监测。现将我校期中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各年级具体情况:

一年级:应考人数18人,实考人数18人,语文及格人数18人,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95%。数学及格18人,及格率98%,优秀率为100%。

二年级:应考人数23人,实考人数23人,语文及格人数23人,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70%。数学及格23人,及格率100%,优秀率96%。

三年级:应考人数18人,实考人数18人,语文及格人数16人,及格率为90%。数学及格13人,及格率70%。英语及格人数14人,及格率为80%。

四年级:应考人数23人,实考人数23人,语文及格人数23人,及格率为100%。数学及格23人,及格率100%。英语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为66.7%。

五年级:应考人数32人,实考人数32人,语文及格人数32人,及格率为100%。数学及格人数21人,及格率66.7%。英语及格人数21人,及格率为66.7%。

二、教育质量分析

1、各年级各科纵向对比分析情况

一年级语文与上学期期末相比及格率优秀率保持未变,平均分上升5.4分;数学与上学期比较平均分下降2.12分。

二年级语文与上学期期末相比平均分上升5分,优秀率上升了16个百分点。数学平均分下降0.58分,优秀率上升9个百分点。

三年级语文与上学期期末相比平均分上升了1.23分。三年级数学平均分下降20分,语文优秀率/及格率分别上升了8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数学优秀率/及格率分别下降了40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英语优秀率下降40个百分点,平均分下降4分。

四年级语文与上学期期末相比平均下降12分,优秀率下降66.66个百分点;数学平均分下降4分,优秀率下降17个百分点;英语平均分上升0.1分,优秀率下降20个百分点。

五年级语文平均分上升8分,及格率不变,优秀率下降33.33个百分点;数学平均分下降8.3分,优秀率未变,及格率下降66.66个百分点;英语平均分上升7分,及格率上升33.33个百分点。

具体附表一

2、各年级各科横向比较情况

从各年级同学科比较来看,本次检测一、二、三、四、五年级语文,一、二、四年级数学成绩较为理想,英语成绩较差,尤其是四五年级英语均分还未及格,三年级数学和五年级数学成绩下降较大,一、

二、三、五年级语文较上年都有所提升。

三、今后的打算

1、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力争在期末测试中三科及格率达到100%;其他各年级个学科成绩在本次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均分要力争上浮,及格率达到100%。平均分80分以上的科目继续保持,及格率不足100%,平均分未达到80分的科目,在下次统一检测中力争及格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5的百分点,平均分提高3分。

2、抓好薄弱年级、薄弱学科。不定期实施检查(听课、查教案、查作业、座谈、家访),力争使老师做到不放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校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1.做好备课工作

(1)备课时知识点要备细、找准。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必须抓住,特别是细节问题,教师课前备课要到位、课上点拨要到位,学生掌握到位,答题时效果就会好得多。

(2)在备课时要注重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2.抓实课堂教学

(1)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一是过程目标至关重要。

从试卷情况分析,过程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教学过程的充分展

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在过程的充分展示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同时,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看所教班级的书面考试分数,更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全方位评价教师。

二是情感目标也不容忽视。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与科学知识的获得是相互促进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令他们望而生畏的过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会极大地促进数学内容本身的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反映出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计算不认真、书写不工整等问题,都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知识的信心与愿望,体会学习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学习。

(2)加强教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就会变学会为会学,变学答为学问,从而轻松、愉快地主动获取知识。

一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和形象化教学,使教学有形、有情、有境。

二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要在教学中,要多组织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笔、动脑自己去思考、去讨论"。这样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学生审题不认真,或没有看懂题目要求,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把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不会从

生活情境中捕捉数学信息,不会选择有用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实践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加强对学生观察、比较、联想、讨论、猜测、归纳等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设计一些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学校各种制度的保障

第一,教案检查制度,侧重于教法、学法的检查

第二,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与提高

第三,各种听课制度,包括学习类、检查类、提高类、研讨类等各种听评课活动促进广大老师对教法、学法的重视与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要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提优补差工作要形成长效机制,在这方面各学校有各学校好的做法,如:

第一课堂上对学困生的格外关注

第二做好对优差生的辅导工作

第三和优差生家长及时沟通与合作

(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典型,使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加强。注重典型作用的发挥,不仅要注意让老典型发挥作用,更要注意对新典型的培养,新老典型分散到各个年级中,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如备课上的资源共享受、疑难问题的相互研究、听评课活动、辅导的分工合作等,使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研究、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六)努力实现学生整体优化,防止两极分化。

从成绩统计及试卷情况看,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注意因材施教。了解他们在学习中

存在的困难,采取学生之间“一帮一”或者“多帮一”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012年5月8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