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第二版)

学校体育学(第二版)
学校体育学(第二版)

体育学考研专业课

学校体育学

知识点汇总

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

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第四节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第五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篇体育课程与教学

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

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特点

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第三节体育课程的编制

第四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

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

第一节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第三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第六章体育教学

第一节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

第三节体育教学内容

第四节体育教学方法

第五节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第六节体育教学设计

第七节体育学习评价

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

第一节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

第三节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八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

第二节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节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篇课外体育

第九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第一节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第十一章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

第一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第二节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

第四篇体育教师

第十二章理想的体育教师

第一节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第二节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

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

第十三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

第一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

第二节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第三节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第四节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节: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1.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广义的“体育”是指与人体发展有关的身体活动,狭义的“体育”就是专指学校体育。而“现代体育”是两者的整合概念)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的内容与形式与现代体育已十分相似。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学校体育与学校体育思想的基础,科学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则促成了学校体育和体育思想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课程化

三、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

以奥地利高尔霍夫尔为代表的自然体育学派,受杜威儿童中心教育思想影响的赫塞林顿、威廉姆斯、伍德等人为代表的美国“新体育”运动,对20世纪的学校体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20世纪中期的学校体育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战争的影响,各国青少年的体质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降。美国、瑞典、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都通过增加各级学校体育课时,增加经费,实施体质测试标准制度等方式,加强了对体育的干预。

自然体育思想成为战后初期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英美式竞技运动取代了许多大陆国家体育中体操所占有的主要地位。

东欧及亚洲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自己的体育体制。

这是20世纪中期学校体育的一个大致状况。

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

1.时间:1840年至1919年的学校体育思想

2.主要事件: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戊戌变法)

3.主要学校体育思想: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4.军国民思想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批判传统文弱教育,宣传尚武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学校体育;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训练。(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已经提出“寓兵于民”的主张,但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是蔡锷.

5.1904年2月,清政府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成立。

6.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或事件:

(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掀起的洋务运动中,陆续开办了一些新式的军事学堂和普通学堂。

(2)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1864年创办的山东登州文会馆是最早开设体操课程的学校。

(4)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体、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

(5)康有为在《大同书》里系统提出了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方面的一系列设想,认为各级学校都要注意卫生、体育设备及环境布置。

(6)梁启超也积极倡导德、智、体三育,认为“三者,为教育上缺一不可之物”。

(7)与新教育相伴而行的是军国民主义思潮的兴起。

(8)辛亥革命后提出的教育宗旨中,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

观教育、美感教育五个方面,体育也是军国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9)军国民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和体育课程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推动了近代体育课程的确立,冲破了传统教育重智轻体的束缚,促进了“尚武”风气的形成。

二、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

1.时间:1919年至1949年的学校体育思想

2.重要事件:“五四”运动

3.主要思想: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4.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或事件

(1)自然体育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逐渐传播开来,并在“五四”运动以后取代了军国民主义思潮成为影响学校体育的主要思想。

(2)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新体育”(即自然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3)美国体育家麦克乐是中国“新体育”的主要代表。

(4)与清末崇尚体力、把体育作为富国强兵的手段的不同,自然体育思想认为运动是人的本性,进一步主要“体育即生活”提倡“教育化的体育”推崇自然活动,反对德、瑞士的人为体操。

三、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1.时间:1949年至1979年

2.重要事件:新中国成立

3.重要思想: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主智主义思想)

4.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或事件

(1)凯洛夫提出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教育的任务包括智育、综合技术教育、德育、体育和美育。

(2)凯洛夫强调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并将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概括、巩固、熟练、测验六个阶段。

(3)凯洛夫提出①直观性②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③巩固性④系统性和连贯性⑤通俗性与可接受性五大教学原则。

(4)苏联学校体育界将上述理论移植到体育教学中,形成了主智主义体育理论。在课程结构方面主张将一堂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在教学原则和方法方面,基本采用了凯洛夫《教育学》中的五大教学原则。

(5)1956年,苏联学者凯洛夫在北京体育学院讲授“苏联体育教学理论”课程,对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节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早期学校体育具有人文教育色彩逐渐淡薄,课程的科学化倾向和学科中心倾向日益加强,“增强体质”和“技能传授”逐渐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20世纪中期以来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生产生活的进步,大幅度减少的体力活动与急剧增大的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对学校教育和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更使学校体育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

一、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

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同时具备动手和动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教育不再单纯被看作是一种手

段,而是达到某些目的的必由之路。并进一步把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终身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二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和教育革命的浪潮,大大加强了课程理论的科学主义倾向。要素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科学主义课程理论成为20世纪后半期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主流,并对学校体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国一度非常注重发展竞技运动和体力教育,注重对运动技术结构和规律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后,休闲活动成为各国体育科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省提出“终身教育”的倡议。

20世纪末60年代末,苏联学者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的主张。

1970年欧洲娱乐会议发表了“休闲与娱乐宪章”

1975年欧洲共同体通过了“大众体育宪章”努力促进各国大众体育的发展。

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政府间体育运动委员会”主要任务是“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

1978年,教科文组织又通过了《国际体育运动宪章》,宣布“体育运动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大众体育发展计划,“终身体育”和“休闲体育”的思想对世界体育发生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三、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1979年至1999年的学校体育思想)

1.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指导思想。

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国外的结构教学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探索教学法等,开始在学校体育界广泛传播和实验。由于多数理论和实验集中在课堂教学改革,对学校体育思想和体育课程理论少有涉及,因而以“三基”和“三中心”为特色的主智主义体育教育特色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2.进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心一轮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同时颁发了“课程标准”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

3.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1)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2)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5)强调课程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本章小结:

14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学校体育与学校体育思想的基础,在经历了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的体育的教育化和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的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后,学

校体育的思想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与人类普遍进入工业社会相适应,从19世纪后期开始,科学体育课程及各种科学体育思想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社会逐渐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和终生学习型社会转型,对学校体育和体育思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的学校体育是19世纪后期开始逐渐从西方传入的,1904年确立了体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中的地位。20世纪,中国学校体育最初是效法日本,然后借鉴美国,后来又学习苏联,军国民主义、自然主义、和主智主义先后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主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新世纪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显示了某些后工业社会体育课程的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

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①身体形态②身体机能③学生体能④机体适应能力)

(一)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①波浪式和阶段式②具有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

1.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身体形态发育③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

2.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出现两次高速增长阶段,第一次高峰出现在由胎儿开始到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第二次高峰出现在青春期。

3.由于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④不均衡性,身高增长的速度相对要比体重快,存在“身长体轻”的特点,肌肉的支撑力相对较弱,易出现脊柱异常弯曲的现象。

(二)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

1.神经系统

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初中以后,神经抑制过程得到发展,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协调完善。高中以后,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兴奋与抑制过程基本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主要调节作用。

2.骨骼肌肉系统

儿童少年骨骼发育主要表现为长骨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发生畸形。

肌肉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

3.呼吸系统

小学和初中生的胸廓较小,呼吸肌弱,呼吸频率快,肺活量小;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

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肺活量加大。

4.心血管系统

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低。随着年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逐渐减慢。

(三)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

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

学生体能发展可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②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③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①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②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不宜进行运动负荷过大或时间过长的运动,适当的运动负荷有利于骨的生长)

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一)认知发展的特点

1.感知:小学生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其思维模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这一时期模仿能力较强;中学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能比较全面的感觉事物,尤其是运动知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是运动知觉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运动动作的练习,才能逐渐分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知觉。

2.注意:小学生有意注意水平不高,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显著,稳定性提高,注意范围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不断发展,自觉性和灵活性也有所增强。

3.思维: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

(二)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

1.情感:青少年时期正处在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小学阶段,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鲜明,但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力不够。中学阶段,情感特征主要表现在情感强烈而且容易冲动,情感丰富而不稳定,情感表现具有间接性。

2.意志:小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都比较差,他们常依靠外部影响来完成某一活动。初中以后,学生的独立性和坚持性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果断自控能力也随之增强。但在认识水平省容易高估自己,以致容易草率地做决定和仓促行事。

(三)个性发展的特点

包含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由气质、性格、能力三个方面因素组成。

个性倾向特征是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构成。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长期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①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②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③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④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⑤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2.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①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②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③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一、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

(一)社会适应:

1.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2.社会适应有两种形式:一是改变自己;二是改变环境

3.社会适应过程的实质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二)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

1.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指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2.社会化:是把一个生物人塑造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3.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个体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二.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1.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①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助精神

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①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②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③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④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助意识

本章小结:

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阶段性特征与个体差异,是正确实施学校体育的前提与基础。学校体育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能动的作用和影响。只有正确认识与把握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阶段性特点、性别特点和个性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

1.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4.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6.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7.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8.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学》):是学生在家庭中进行的、为增进学生健康的各种各样体育和健康保健活动。

9.家庭体育(《体育概论》):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的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

一、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性质

1.学校体育目标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

2.学校体育目标: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3.体育课程目标:是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预期应达到要求的陈述,它一般是由国家的课程标

准或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

4.体育课程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学习而最终实现的,是体育课程内容和全部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

5.简述学校体育目标的本质

①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②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③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④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二、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结构

1.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结构: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运动训练目标、课余运动竞赛目标。

2.学校体育目的主要是学校体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应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学校体育最后应达到的结果,比较长远、抽象、主观和深刻。

3. 学校体育目标: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4.体育课程目标:是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预期应达到要求的陈述,它一般是由国家的课程标准或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

5.体育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产生的学习结果。

6.课外体育活动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所能得到的结果。

7.课余运动训练目标:是预期通过对少数具有一定运动潜能的学生的训练能得到的结果。

8.课余运动竞赛目标:是预期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的运动竞赛能得到的结果。

9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

①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②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

③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一、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①学生的需要

②社会的需要

③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时,学生、社会、学科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单独成为学校体育目标的来源。过分强调某一因素,就会导致学校体育走向极端。

1 .学生的需要从内容维度上看,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需要从时间维度上看,包括学生当前的需要和学生长久的需要。

学生的需要从学习的性质来看,包括学生的天赋的自发需要和学生在后天的体育过程中形成的自觉地需要。

2.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

3.学校体育的主要手段是:体能的练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及参与运动的行为。

4.体育学科的功能是指:体育在与人的个体、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特殊社会作用和功效。

二、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

1.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取向?

①“普遍性目标”取向

②“行为目标”取向

③“生成性目标”取向

④“表现性目标”取向2013

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

①目标表述明确具体

②将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节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1.我国学校体育目的是什么?

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进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2.我国学校体育(总)目标是什么?

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3.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的总称。(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课外体育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分为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领域目标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分为:运动参与领域目标、运动技能领域目标、身体健康领域目标、心理健康领域目标、社会适应领域目标。

4. 课外体育目标是什么?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巩固、提高和运用体育课所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养成体育锻炼娱乐的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

第五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表现为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两大组织形式。(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

2.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3.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

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②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③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④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⑤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科学研究

⑥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⑦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第二篇体育课程与教学

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

第一节体育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含义: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

2.体育课程的概念

1)体育课程是一门学科

体育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学课程,他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

2)体育课程是活动

体育课程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3.体育课程的特点?

①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

②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

③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

④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

第二节体育课程的的学科基础

一、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①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

②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③体能发展的适应性规律

二、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①特殊的认知领域—身体认知

②体育课程对促进非智力因素的特定作用

三、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四、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

五、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体育课程的编制

一、体育课程编制包括三个阶段:

①体育课程设计阶段

体育课程设计: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

②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③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体育课程评价:就是对体育课程规划和体育课程实施活动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以期对已有体育课程进行反馈,为体育课程编制、修正和完善提供事实依据。

第四节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主观部门制定与颁发的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基本文件,他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②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③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④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①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

②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③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④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⑤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校体育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72206032 课程中文名称:学校体育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Of School 课程性质:专业理论选修课 使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总学时:36 总学分:2 预修课程:体育概论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体育专业基础必修理论课程,是一门较全面系统教授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演变,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与目标,体育课的准备、实施与评价、体育教师等内容的课程。 教材建议:陈雪红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三版 参考书目: [1]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2]李祥.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周登嵩.学校体育学.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征: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了解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演变,使学生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规律。 2、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掌握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与要求。 3、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结构,理解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通过对学校体育课程学科基础的学习,了解体育课程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解决学校体育课程领域的问题。 4、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明确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5、正确认识体育课准备的意义与形式,把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队列队形的运用、运动负荷的控制、教学组织形式,理解体育课程评价的概念、意义、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效果的形式,能实践操作体育课密度测定与计算以及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量与分析。 6、高效率地组织开展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 7、使学生了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了解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内容、性质和特征。对体育教师职业培训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并能理解终身学习的概念及其特征,认识到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以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第一节学校体育与现代体育 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 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 第二节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 一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二学校体育与终身教育 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媒介教育 一学校体育中开展媒介教育的目标 二学校体育中开展媒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三学校体育中开展媒介教育的要求体育教学学习系统与感知动作技能教学第三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 一学前教育阶段体育 二初等教育阶段体育 三中等教育阶段体育 四高等教育阶段体育 第二节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三学校体育的其他功能 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 一学校体育的层次与结构 一学校体育目标体系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第四节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一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 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

第四章体育课程 第一节体育课程概述 一体育课程的概念 二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体育课程编制 一体育课程目标 二体育课程内容 三体育课程实施 四体育课程评价 第三节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体育课程资源得概念、特点与分类 二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 三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章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与原则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与功能 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二节体育教学过程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与特点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交往 第三节体育教学原则体系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二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三技能教学为主原则 四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 五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 六全面效益原则 第六章体育教学方法 第一节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 一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三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四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五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意义 二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 三正确或错误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实例与分析第七章体育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学校体育学 (课后题答案 及全部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受儒家思想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评价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7、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念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增强未来意识,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2.重视学生的“主体观”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传递各种文化的方式和纽带。 1、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哪些要求? 答:特征:良好的健康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超的智力、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1、学校体育要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导终身体育思想,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2、重视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竞争拼搏和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课后习题详解(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圣才出品】

第2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1.现代社会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它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1)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良好的健康素质。 ②终身学习的意识。 ③高超的智力。 ④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 ⑤高尚的道德情操。 (2)现代社会发展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的要求 ①学校体育要坚定地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导终身体育思想,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有机地将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协调起来。 ②重视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关注情感智力的培养,使学生IQ与EQ协调发展,增强学生个性的教育,培养竞争、拼搏、协作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注重体育过程教育,以发展性的、过程性的体育学习评价引导学校体育的各方面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 2.社区体育呈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该如何应对?

答:(1)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①我国社区体育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培养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②我国社区体育构建民间主导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③我国社区体育倡导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2)社区体育促使学校体育进行相应的改革 ①现代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②学校体育在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要体现主体多元化的要求,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倡个性化发展,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延续从事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③学校体育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要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倡导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与发展的成功。 3.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之问是什么关系?结合你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看法。 答:(1)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正确看待竞技运动的积极作用。 竞技运动是一种记录人类创造潜能的运动文化,竞技运动是一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竞技运动是一种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它可以净化社会情感,提高社会的审美情趣,陶冶社会心理,竞技运动是一种观念文化,它所负载的价值,在深层结构方面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竞技运动对人的教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对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②要根据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引进和选择竞技运动的内容手段,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改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课后习题详解(体育教学目标)【圣才出品】

第2章体育教学目标 1.如何理解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 答: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这个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它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1)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联系 三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对体育教学系统的宏观理论认识和把握,对体育教学系统中的一切要素(包括体育教学目标)起到导向和指导的作用。 (2)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区别 ①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倾向于对理论的宏观定位,其语言表述呈现高度概括、高度抽象和高度精炼的特征。 ②体育教学目标表现为对体育教学微观层面的行为规定,其表述要求具体、明确和清晰。 2.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出现哪些新趋势?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 (1)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多维化学校体育功能观的建构,必然要导致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倾向。拓展和超越了“三维化”(增强体质、传授“三基”、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体系。 (2)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受到“人本”理念的驱动,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心理感

受和情绪体验、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等视为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准则。 (3)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 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包括三层含义: ①教育的人性化、人文化。 ②教育的个别化,如教育应考虑个体的身心特征,关注个体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及价值取向等等。 ③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或不同年级、班级的个性特色。 (4)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评价的可行性,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测的。 3.谈谈你对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认识。 答:略。 4.国内外有哪几种较为典型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答:(1)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①布鲁姆等人的目标分类理论 布鲁姆及其合作者们遵循的分类原则主要包括: a.教育的原则 各类别之间的主要区分应大体上反映教师对学生行为所做的区分。 b.逻辑的原则 分类应编制得合乎逻辑,并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版重点总结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版重点总结 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身体形态是身体外;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神经系统、骨骼肌;3.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 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 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身体形态是身体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体重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 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3.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的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技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性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1.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注意、思维) 2.情感与意志的发展(情感、意志)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1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1.简析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1)斯巴达的体育教育 斯巴达的体育教育注重军事体育,教育训练的惟一目的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此外,还包括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教育对象为7~18岁的男孩,要学习10年的时间。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 (2)雅典的体育教育 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雅典的体育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孩子在7岁时进入第一级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进行初步的体育活动;到了12岁,学生便进人体操学校学习。体操学校以体育操练为主,学习内容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 (3)二者的异同 ①相同点 a.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这五项竞技及游泳等运动项目是雅典和斯巴达的体育训练中共同具有的项目。 b.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使之成为身体强壮的人。 ②不同点

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视,体操学校要跟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配合,重视代表奴隶主意志的道德教育。 2.试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期,出现了美国的“新体育”学说。 (1)产生的背景 “新体育”学说也称为自然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2)历史意义 ①它带来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它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②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3.试析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答: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有: (1)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 (2)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 (3)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体育教师)【圣才出品】

第2章体育教师 2.1 复习笔记 一、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劳动特点 1.体育教师的地位 (1)近代学校教育发展中体育教师地位的确立 ①洋务运动时期 在洋务学堂中设体操课,教员大多聘请外籍人员。 ②清末“新政”时期 体操教师的职业在我国取得了法定的地位。 ③1906年,清廷学部通令全国兴办体育学堂或在师范学校增设体操专修科,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培养体育师资的专门学校和体育专业开始出现。 ④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后 体育教师培养的学制年限不断延长。 ⑤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 体育教师的职业地位比较低下。 (2)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师地位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师地位随体育学科地位不断改善而提高。体育教师地位的保障与改善,不仅与体育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日益完善、自身素质的日益提高密切相关,与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地位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关系。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 ②国家加强对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③1995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广泛推行,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3)当代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师地位的要求 体育教师是学校一切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深刻认识体育教师的应有地位及其所担负的重大职责和使命,广泛宣传体育教师的工作意义和劳动贡献,大力倡导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和尊重体育教师的良好风气。 ②改善和落实体育教师的待遇,努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2.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 体育教师是在各级学校中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工作者,是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的劳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师“一育兼一科”的工作广泛性 学校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也是学校教育设置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劳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2)校内外体育工作的多样性 体育教师除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大量校内校外的课外辅导、群体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工作。 (3)对学生教育影响的全面性 体育教学中的教材内容和课外体育中的运动项目,是对学生具有全面教育价值的特殊内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第4篇学校体育管理 第1章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 1.1复习笔记 一、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职能与方法 1.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机构与职能 (1)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机构 我国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实行宏观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是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两大系统构成。同时,全国各行业系统的学校工作也受到其他部委主管本行业系统教育工作的部门以及有关社会团体的指导与协助。 图1-1我国学校体育的宏观管理机构设置 (2)学校体育宏观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 ①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是由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是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施领导和管理的职能部门。它的主要职能是: a.根据有关方针、政策,拟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总体规划与目标。

b.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制度和法规,并检查和监督各级政府和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贯彻执行情况。 c.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工作及其改革进行指导、监督和宏观调控。 d.拟定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审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材。 e.拟定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卫生人员的编制、配备和培训计划,学校体育经费计划、体育场地设施标准。 f.组织全国性的学校运动竞赛和组队参加国际性大、中学生运动竞赛。 g.进行国际间学校体育的各种交往。 ②体育总局 体育总局是国务院主管体育的行政部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监督全国的体育事业。体育总局对学校体育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下设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处是具体负责对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指导和监督的职能机构。 ③各级体育管理机构 各级体委均设有群体处、科、股。省级以下的各级体育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本地学校体育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要求,并给予业务指导和人、财、物等的支持,保证国家对学校体育宏观管理职能的层层落实和形成本地区学校体育特色。 ④各级体育教研部门 各级体育教研部、中心教研室,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室)和地方体育科研室等在学校体育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a.研究、指导和管理学校体育教学业务。 b.完成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在学校体育方面的有关业务管理指导和咨询工作。 ⑤各师范院(校)、体育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或教育学院)的体育系科,承担体

学校体育学 第三章

运城学院教案 (理论课) 专业体育教育 课程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暴丽霞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认识学校体育的目的与目标对于开展学校体育,提高体育工作效率的意义 2. 了解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3. 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重点: 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与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方式:理论课教学。 2、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以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发展智力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要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要给学生吃“现成饭”,不要满屏灌。在表达策略上要有实有虚,有显有隐,有露有藏,有直观有抽象,通过不断诱导,激励学生去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 1、教具:教材、进度、多媒体课件等。 2、采用以学为中心,讲、看、案例和讨论相互穿插等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能力。 3、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The goal of ou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180分钟) 引言:提出问题: 1.目的和目标的关系? 2.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到底应该以什么为主? 3.学校体育如何关注特殊群体?(30分钟) 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30分钟) 一、运动教育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三)课余体育训练 (四)课余体育竞赛 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 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一)教育活动中的体育 (二)家庭中的体育 第二节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30分钟) 一、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二)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三)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四)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 1. 领域目标: 五大目标----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运动参与, 社会适应, 运动技能 2. 水平目标:6 个水平, 水平1: 小学1----2, 水平2: 小学3----4, 水平3: 小学 5---6, 水平4: 初中各年级, 水平5: 高中各年级, 水平6: 大学 三、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 (一)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 (三)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第三节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20分钟) 一、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一)学生的需要 1. 内容纬度: 2. 时间纬度 3. 学习的性质 (二)社会的需要 ?过去的需要; ?现在的需要;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圣才出品】

第2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2.1 复习笔记 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 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 依照不同的体育对象,可将体育划分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二者在概念、对象、内容、手段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1)概念不同 ①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指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以增强居民体质,活跃文化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社区体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社区成员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区发展。 (2)对象不同 ①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②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的对象是广大群众。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体育对象的大众化。 (3)活动的时空、组织不同 ①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局限于有限的时空,有一定的限制性。 ②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在活动空间、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上可灵活选择,在组织形式上,实行个人、家庭、里弄、街道相结合。 (4)管理体制不同 ①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从体育师资、课程建设、体育设施到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具有无比的优势。 ②社区体育 由于种种原因,社区体育难以形成一个稳定有序的、趋同划一的体系,体育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相对于学校体育而言,社区体育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 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系 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二者既有多方面的差别,但同时二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学校体育是基础,社区体育是向导。社区体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的主要形式与关键。 (1)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 无论从体育的目标,还是体育的内容、手段来看,学校体育都是社区体育的基础。 ①社区体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靠社会成员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而学校体育是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课后习题详解(学校体育环境)【圣才出品】

第3章学校体育环境 1.何谓学校体育环境?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1)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 学校教育环境是指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学校教育环境本质上是一种人工环境,或者叫人文环境。 (2)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可分为两大类: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①学校体育物质环境 a.体育活动的场所 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以及这些场地的周围环境(如阳光、空气、树木、草坪等)。 b.体育运动设备 体育运动设备主要包括体操垫、单杠、双杠、篮球、足球、排球、健身器材、标枪、铁饼、铅球等体育器材设备和体育图书资料、体育电化教学设备等。 c.体育时空要素 第一,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中会有不同的表现。研究者建议学校上午第二、三节课可用来安排较难学习的学科,下午则安排活动类的课程。 第二,班级的规模,器材的摆放,教师组织活动的位置,学生活动时的队形、方向等这些因素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②学校体育的社会心理环境 a.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的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 b.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 c.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d.体育信息 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等大众传媒和计算机网络构成了体育运动的重要信息源,对体育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和运用各种信息,使之能为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服务。 e.教师人格与教学行为、领导方式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示范性特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会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 2.学校体育环境有何功能? 答:(1)陶冶功能 优雅文明、美观和谐、活泼向上的学校体育环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2)激励功能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第2篇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第1章体育课程 1.1复习笔记 一、体育课程概述 1.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规范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不仅包括间接知识和技术,还包括直接经验。 (3)课程有计划的一面,也有经验的一面。 (4)课程是静态的和动态的统一。 (5)课程是把完善的社会文化转化成适应学生水平的内容,让学生适应社会文化,促进个体社会化。 2.体育课程的概念 (1)体育课程不仅应包括系统的运动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要求,还应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2)体育课程设计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不是僵化的。 (3)体育课程应强调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积累经验。 (4)学校体育应把体育文化转变成适应学生水平和发展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现有的体育文化。

二、体育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 ①概念 学科课程是指以传统和公认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为基础,按照体育教育目标要求,从体育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领域中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其内在的逻辑体系而组织起来的体育课程。学科课程是最古老、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②评价 a.优点 第一,学科课程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体育文化遗产。 第二,学科课程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体育文化知识,形成体育运动技能。 第三,学科课程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b.缺点 学科课程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和经验,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2)活动课程 ①概念 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的体育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以学生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体育课程。 ②目标 活动课程以开发与培育主体内在的、自发的体育价值为目标,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关于体育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二者的关系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部著作中阐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A.《忏悔录》 B.《论教育》 C.《爱弥儿》 D.《教育漫话》 【答案】C 【解析】《爱弥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的问题。作者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A项,《忏悔录》卢梭的自传体传记,主要追述自己过去半个世纪的往事;B项,《论教育》是叔本华的作品;D项,《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作品。 2.根据某个体育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体制安排各个课次的教学文件属于()。 A.学年教学计划 B.单元教学计划

C.学期教学计划 D.学时教学计划 【答案】D 【解析】学时教学计划,指的是根据单元计划的整体安排,在某一节课中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学文件,是一节课的教学方案。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制订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教学计划可以分为:超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和学时体育教学计划。 3.决定体育教学设计水平的关键是()。 A.教学目标的设计 B.教学策略的设计 C.教学内容的设计 D.教学步骤的设计 【答案】B 【解析】教学策略的设计是体育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它包括确定课的类型、安排教学顺序、选择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等。 4.课外体育活动除班级体育锻炼外还包括() A.早操 B.课间操 C.课余体育训练班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1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1.1 复习笔记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1.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奴隶社会时期,学校的出现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性条件。在公元前八世纪,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代表。 (1)斯巴达的体育教育 ①特点 斯巴达教育注重军事体育。 ②目的 斯巴达教育训练的惟一目的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 ③教育内容 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此外,还包括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 ④教育对象 男孩7~18岁,要学习10年的时间。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 (2)雅典的体育教育 ①学校分类

学校一般分为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 ②学校的分级构成 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雅典的体育教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孩子在7岁时进入第一级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进行初步的体育活动,如跳、跑、游戏以及站、走、坐的姿势的训练。 b.到了12岁,学生便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体操学校以体育操练为主,学习内容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 (3)二者的联系 ①相同点 a.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这五项竞技及游泳等运动项目是雅典和斯巴达的体育训练中共同具有的项目。 b.在课的目的要求上相同,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使之成为身体强壮的人。 ②不同点 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视,体操学校要跟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配合,重视代表奴隶主意志的道德教育。 2.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1)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①希腊化时期 该时期提出的体育“以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为主要任务”,是对原本军事体育思想的重大超越。 ②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

2020年吉林体育学院考研专业课资料清单【汇总版】-2018.12.1

目录 2020年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精品资料 (2) 2020年吉林体育学院61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精品资料 (5) 2020年吉林体育学院61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体育概论考研精品资料 (8) 2020年吉林体育学院613运动康复学专业基础综合之运动解剖学考研精品资料 (10)

2020年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精品资料 说明:本套考研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20年考研初试首选资料。 一、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 1.重点名校:体育综合2014-2018年考研真题汇编(暂无答案) 说明:本科目没有收集到历年考研真题,赠送重点名校考研真题汇编,因不同院校真题相似性极高,甚至部分考题完全相同,建议考生备考过程中认真研究其他院校的考研真题。 二、2020年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资料 2.邓树勋《运动生理学》考研相关资料 (1)邓树勋《运动生理学》考研资料[笔记+课件+提纲] ①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之邓树勋《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首选资料。 ②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之邓树勋《运动生理学》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之邓树勋《运动生理学》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针对性。 (2)邓树勋《运动生理学》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邓树勋《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精编。 ②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简答题精编。 ③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邓树勋《运动生理学》论述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考研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结合考研真题进行的分类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针对性强,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3)邓树勋《运动生理学》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 ①2020年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专业课真题题型和难度出题,共六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②2020年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强化检测使用。共六套强化模拟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强化复习首选。 ③2020年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专业课冲刺检测使用。共六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首选资料。 3.田麦久、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考研相关资料 (1)田麦久、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考研资料[笔记+课件+提纲] ①吉林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之田麦久、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考研复习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习效率,基础强化阶段首选资料。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校体育环境)【圣才出品】

第3章学校体育环境 3.1 复习笔记 一、学校体育环境概述 1.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 学校教育环境是指学校中各类人员进行教与学为主的各种活动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学校教育环境本质上是一种人工环境,或者叫人文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在广义上,学校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影响学校教育的所有社会环境如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家庭与社区条件等。 (2)在狭义上,学校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教学设施、各种规章制度、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及师生人际关系等。一般所说的学校教育环境是指狭义的教育环境。 2.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是学校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一种相对微观的环境。学校体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可分为两大类: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1)学校体育物质环境 ①体育活动的场所 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以

及这些场地的周围环境(如阳光、空气、树木、草坪等)。 ②体育运动设备 体育运动设备主要包括体操垫、单杠、双杠、篮球、足球、排球、健身器材、标枪、铁饼、铅球等体育器材设备和体育图书资料、体育电化教学设备等。 ③体育时空要素 a.有关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力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中会有不同的表现。研究者建议学校上午第二、三节课可用来安排较难学习的学科,下午则安排活动类的课程。体育活动中学生需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因此不宜安排在饭后和临近空腹的时候。 b.班级的规模,器材的摆放,教师组织活动的位置,学生活动时的队形、方向等这些因素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2)学校体育的社会心理环境 ①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的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风尚,它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 ③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过程,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④体育信息 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等大众传媒和计算机网络构成了体育运动的重要信息源,对体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课后习题详解(体育课程)【圣才出品】

第1章体育课程 1.如何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 答:(1)体育课程不仅应包括系统的运动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要求,还应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2)体育课程设计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不是僵化的。 (3)体育课程应强调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积累经验。 (4)学校体育应把体育文化转变成适应学生水平和发展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现有的体育文化。 2.体育课程功能与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略 3.如何选择和组织体育课程内容? 答:(1)选择体育课程内容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①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在分析不同课程内容的多种功能及对现实课程目标的作用基础上,科学地选择体育课程内容。

②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需要 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和爱好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体育知识和技术。 ③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 课程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实际身体活动能力和运动技术基础,通过学生努力能够完成。 ④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 选择教材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时,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与学校的特点相结合,应有利于发挥本校的优势资源。 ⑤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内容容易走进学生生活中。 (2)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体育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应考虑以下两个原则。 ①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相统一 体育课程具有传承体育运动文化的教学功能和增进学生健康的育人功能,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应有利于实现这两个功能。 ②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相统一 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不仅要强调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还应强调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来组织课程内容。 a.逻辑顺序是指根据体育课程内容本身的系统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 b.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4.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