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检测标准

大米检测标准
大米检测标准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理

试样经酸热消化后,在酸性介质中,试样中的铅与硼氢化钠(NaBH 4 )或硼氢化钾(KBH 4 )反应生成

挥发性铅的氢化物(PbH 4 )。以氩气为载气,将氢化物导入电热石英原子化器中原子化,在特制铅空心

阴极灯照射下,基态铅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

度与铅含量成正比,根据标准系列进行定量。

10 试剂和材料

10.1 硝酸+高氯酸混合酸(9+1):分别量取硝酸900 mL,高氯酸100 mL,混匀。GB 5009.12—2010

10.2 盐酸(1+1):量取250 mL 盐酸倒入250 mL 水中,混匀。

10.3 草酸溶液(10 g/L):称取1.0 g 草酸,加入溶解至100 mL,混匀。

10.4 铁氰化钾[K 3 Fe(CN) 6 ]溶液(100 g/L):称取10.0 g 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混匀。

10.5 氢氧化钠溶液(2 g/L):称取2.0 g 氢氧化钠,溶于1 L 水中,混匀。

10.6 硼氢化钠(NaBH 4 )溶液(10 g/L):称取5.0 g 硼氢化钠溶于500 mL 氢氧化钠溶液(2 g/L)中,混匀,临用前配制。

10.7 铅标准储备液(1.0 mg/mL)。

10.8 铅标准使用液(1.0 μg/mL):精确吸取铅标准储备液(10.7),逐级稀释至1.0 μg/mL。

11 仪器和设备

11.1 原子荧光光度计。

11.2 铅空心阴极灯。

11.3 电热板。

11.4 天平:感量为1 mg。

12 分析步骤

12.1 试样消化湿消解:称取固体试样0.2 g~2 g或液体试样2.00 g(或mL)~10.00 g(或mL)(均精确到0.001 g),

置于50 mL~100 mL消化容器中(锥形瓶),然后加入硝酸+高氯酸混合酸(10.1)5 mL~10 mL摇匀浸

泡,放置过夜。次日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至消化液呈淡黄色或无色(如消解过程色泽较深,稍冷补

加少量硝酸,继续消解),稍冷加入20 mL水再继续加热赶酸,至消解液0.5 mL~1.0 mL止,冷却后用少

量水转入25 mL容量瓶中,并加入盐酸(10.2)0.5mL,草酸溶液(10.3)0.5 mL,摇匀,再加入铁氰化

钾溶液(10.4)1.00 mL,用水准确稀释定容至25 mL,摇匀,放置30 min 后测定。同时做试剂空白。

12.2 标准系列制备在25 mL容量瓶中,依次准确加入铅标准应用液(10.8)0.00 mL、0.125 mL、0.25 mL、0.50 mL、

0.75 mL、1.00 mL、1.25 mL(各相当于铅浓度0.0 ng/mL、5.0 ng/mL、10.0 ng/mL、20.0 ng/mL、30.0 ng/mL、40.0 ng/mL、50.0 ng/mL),用少量水稀释后,加入0.5 mL盐酸(10.2)和0.5 mL草酸溶液(10.3)摇匀,再加入铁氰化钾溶液(10.4)1.0 mL,用水稀释至该度,摇匀。放置30 min 后待测。

12.3 测定

12.3.1 仪器参考条件负高压:323 V;铅空心阴极灯灯电流:75 mA;原子化器:炉温750 ℃~800 ℃,炉高8 mm;氩

气流速:载气800 mL/min;屏蔽气:1000 mL/min;加还原剂时间:7.0 s;读数时间:15.0 s;延迟时间:0.0 s;测量方式:标准曲线法;读数方式:峰面积;进样体积:2.0 mL。12.3.2 测量方式

设定好仪器的最佳条件,逐步将炉温升至所需温度,稳定10 min~20 min后开测量:连续用标准

系列的零管进样,待读数稳定之后,转入标准系列的测量,绘制标准曲线,转入试样测量,分别测定试

GB 5009.12—20105样空白和试样消化液,试样测定结果按式(2)计算。

13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铅含量按式(2)进行计算。

X——试样中铅含量, 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 或mg/L);

c 1 ——试样消化液测定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c 0 ——试剂空白液测定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V——试样消化液定量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试样质量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 或mL)。

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

大米中镉的测定

大米中镉的测定 食品中镉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的镉含量的方法与原理; 2熟悉并能熟练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原理 试样经灰化或酸消解后,注入一定量样品消化液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nm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值与镉含量成正比,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石墨炉;镉空心阴极灯;电子天平:感量 为mg和1 mg;可调温式电热板、可调温式电炉;马弗炉;恒温干燥箱;压力消解器、压力消解罐;微波消解系统:配聚四氟乙烯或其他合适的压力罐 2.试剂: 1)硝酸溶液(1%):优级纯,取mL硝酸加入100mL水中,稀释至1000 mL。 2)盐酸(HCl):优级纯:取50 mL盐酸慢慢加入50 mL水中。 3)硝酸高氯酸混合溶液(9+1),取9份硝酸与1份高氯酸混合。 4)磷酸二氢铵溶液(10 g/L):称取g磷酸二氢铵,用100 mL硝酸溶液(1%)溶解后定量移入1000 mL容量瓶,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 5)镉标准储备液(1000 mg/L):准确称取1g金属镉标准品(精确至g)于小烧杯中,分次加20 mL盐酸溶液(1+1)溶解,加2滴硝酸,移入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混匀;或购买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 6)镉标准使用液(100 ng/mL):吸取镉标准储备液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如此经多次稀释成每毫升含ng镉的标准使用液。 7)镉标准曲线工作液:准确吸取镉标准使用液0 mL、mL、mL、mL、mL、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1%)定容至刻度,即得到含镉量分别为0 ng/mL、ng/mL、ng/mL、ng/mL、ng/mL、ng/mL的标准系列溶液。 四、仪器条件 仪器参考条件:波长nm,狭缝nm~nm,灯电流2 mA~10 mA,干燥温度105℃,干燥时间20 s;灰化温度400℃~700℃,灰化时间20 s~40 s;原子化温度1300℃~2300℃,原子化时间3 s~5 s;背景校正为氘灯或塞曼效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大米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大米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 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未成熟粒: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米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大米产品质量管控方案

.. 专业资料大米产品质量管控案 一、种植 1、对于供应商自有基地要求完全按照有机式种植,产品使用纯正的生产我公司产品种子、有机肥、除虫、除草要有完整的记录,公司不定期到基地检查是否有违规操作。 2、对于供应商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合作式的基地,要求供应商与农户签订有机种植合同,为农户提供纯正的生产我公司产品种子、有机肥,要求农户用物理式除虫,机械或人工除草,供应商对于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监督,公司不定期到种植地块进行检查。 3、水稻收割后在地里自然晾晒,水稻脱粒入库时公司要有人到场监督,现场抽样送检,重点检测农残、重金属和黄曲霉毒素残留。收获的水稻水分达到15%以下后放在指定库位拍照存档。堆放的水稻要有对应的地块标识牌,袋装的水稻求每一袋水稻都要有标示,标示上显示地块信息。为每个地块的水稻制定批号,这个批号用于产品追溯,在加工和出库的记录上都要体现,每次加工后对原粮库位进行拍照存档。 二、原粮仓储 1、水稻应存储在低温,干燥、通风的平房仓或立体恒温仓,储存温度20℃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 2、水稻在入仓前应对仓库进行杀菌、消毒、熏蒸杀虫。 3、仓储的水稻水分应控制在15%以下,杂质控制在5%以,成品大米储藏要求水分14.5%-15%,储藏温度20摄氏度以下。 4、原粮在仓储过程中随时注意粮食温度和水分的变化,必要时采取翻

粮或烘干等措施保证粮食质量。 5、仓库要有挡鼠板、粘鼠板、捕鼠器等防鼠设施,不允使用鼠药灭鼠。 6、原粮库房和成品库房每种产品都有做好标示。标示容包括入库时间、批号、水分。 7、原粮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同库贮存。 三、加工 1、车间部卫生要求干净、整洁,墙壁和棚顶不能有霉斑,工艺安排合理避免交叉污染。 2生产人员要穿干净的工作服,戴工作帽和网帽,头发不能超出网帽,避免毛发落入产品中。 3、在清选设备和加工设备上要加装磁力棒,至少八道道磁选去除金属杂质。用两道比重去机去除土块、头、玻璃、沙粒等杂质。最终产品不允有金属、头、土块等矿物质。 4、采用三抛三选工艺,抛光机和色选机联合使用进行抛光和色选,色选后黄米粒控制在0.1%以,糠粉控制在0.02%以。 5、大米加工过程中,在包装前工序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抽样,检测水分、碎米率、黄米粒、垩白粒率,最后把同一批次所有样品进行混合,从中抽出两公斤送检。主要检测水分、碎米率、黄米粒率、垩白粒率胶稠度、杂质、农残、重金属、黄曲霉毒素B1等指标。在包装过程中检查产品净含量、产品批次信息、包装封口质量等,并做好加工记录。 6、产品定量包装前要对定量包装设备进行校正,生产过程中抽查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GB1354-2009

大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未成熟粒: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米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的米粒。 病斑粒:粒面有病斑的米粒。 生霉粒:粒面有霉斑的米粒。 糙米粒:完全未脱皮层的米粒。 3.3 糠粉rice bran power

大米新鲜度检测

1、目的: 大米新鲜与否,会密切影响成品酒的口味与风味及其保质期。采用此方法把关大米的新陈度。 2、范围: 本操作标准适合于检测大米的新陈度。 3、相关文件和参考资料: 无 4、原理: 酸度指示剂法:大米经过储存,其内的脂肪酸被脂肪酸酶氧化或水解,分解出游离脂肪酸,使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酸度指示剂在一定PH下呈现不同颜色,随大米氧化程度情况依次呈现绿色→黄色→橙色。 愈创木酚法、胚染色法、愈创木酚对苯二胺并用法:利用大米中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促使过氧化氢放出活性很强的氧,氧化作为氢供给体的愈创木酚生成四愈创醌,从而使其颜色变深,颜色越深,说明大米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越高,证明大米越新鲜,是利用过氧化氢酶为“载体”来表示大米的新鲜程度。 目前用单一的显色方法判断大米的新陈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各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但上述方法之间具有互补性,综合采用新鲜度显色体系能克服单一方法的缺陷,提高大米新陈度判定的可靠性。 5、环境/安卫因素 6.1仪器和设备: 1-5

6.2.1原液:取甲基红0.1g,溴百里酚蓝0.3g溶于150ml95%乙醇内,加水稀释至200ml。 6.2.2使用液:将原液与水按1:50混合作为使用液。 6.2.3 1%愈创木酚溶液:取1ml愈创木酚溶于100ml95%的乙醇溶液中 6.2.4 1%过氧化氢溶液:将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用蒸馏水稀释30倍 6.2.5 3%过氧化氢溶液:将浓度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 6.2.62%对苯二胺溶液:称取2克对苯二胺用95%酒精进行溶解,并定容至100ml。 6.3标样/控制样 无 6.4样品准备: 常温下测定 7.操作: 7.1设备安装: 无 7.2仪器校准: 无 7.3操作程序与关键点提示: 2-5

大米检验标准修订稿

大米检验标准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注:六省区指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 2.2各类大米精度,以国家制定的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精度标准样品时,要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特等:背沟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净的占85%以上; 标准一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 标准二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 标准三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2的占70%以上。 2.3收购大米水分的最大限度和大米安全储存水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4各类大米中的黄粒米限度为2.0%。 2.5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名词解释 3.1加工精度 指大米背沟和粒面留皮程度。 3.2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2.1未熟粒 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颗粒。 3.2.2虫蚀粒 被虫蛀蚀的颗粒。 3.2.3病斑粒 粒面有病斑的颗粒。 3.2.4生霉粒 粒面生霉的颗粒。 3.2.5完全未脱皮的完整糙米粒。 3.3杂质,包括下列几种: 3.3.1糠粉 通过直径1.0mm圆孔筛的筛下物,以及粘附在筛层上的粉状物。 3.3.2矿物质 砂石、煤渣、砖瓦块及其他矿物质。 3.3.3带壳稗粒及稻谷粒。 3.3.4其他杂质 无食用价值的大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物质。

3.4黄粒米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3.5碎米 3.5.1大碎米 留存在直径2.0mm圆孔筛上,不足本批正常整米三分之二的碎粒。 3.5.2小碎米 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0mm圆孔筛上的碎粒。 3.6色泽、气味、口味 一批大米固有的综合色泽、气味和口味。 4检验方法 大米样品的扦取和各项指标的检验,按照GB 5490~553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执行。5包装、运输和储存 大米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等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粮食储运局检验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哈俊山、林贤明。

大米检验标准

2.1.1 早籼米、籼糯米质量指标见表 1。 大米检验标准 GB 1354 — 86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岀口的商品大米。 1分类 1.1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 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 收获季节分为以 下两种: 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 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分 为以下两种: 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 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 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 (俗称阴糯),粘性大。 1.3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 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2质量标准 2.1各类大米按加工精度分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2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 5.0 %。 自治区、直 1、表 2、表 3、表4。

2.1.2 晚灿米质量指标见表 2。 等级 加工精度 按实物标准样 最大限度杂质 碎米,% 特等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按实物标准样 标准 一等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标准 按实物标准样 对照检验留皮 二等 程度 按实物标准样 标准 三等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不完善 3.0 4.0 6.0 8.0 总量 其中: 矿物 0.25 0.30 0.40 0.45 色泽 水分 糠粉% 质,% 0.15 0.02 0.20 0.02 0.20 0.02 0.20 0.02 带壳稗 粒/kg 20 50 70 90 稻谷粒 粒/kg 总量 12 16 20 35.0 气味 其中: 小碎 2.5 14.0 口味 正常

大米的检验

大米的检验报告 1.1 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 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1.1 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1.2 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 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1.1. 2.1 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1.1. 2.2 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 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1.1.3.1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1.3.2 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1.3.3.各种大米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区价格有所差异,本表是按最近某些地区的价格行情列出来的:表1 品种籼米粳米籼糯米粳糯米 价格:元/kg 4.40 4.80 3.90-4.30 4.60-4.80 1.2 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5.0%。 1.3 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1.4.大米包装类型:普通包装、真空包装、充气包装 1.5.大米包装材料:塑料编织袋、复合塑料袋 1.5.1.塑料编织袋塑料编织袋是用塑料薄膜(聚乙烯、聚丙烯、尼龙等薄膜)制成一定宽度的窄带,或用热拉伸法得到强度高、延伸率小的塑料扁带编织而成。塑料编织袋比塑料膜袋的强度高得多,且不易变形,耐冲击性也好,同时由于编织袋表面有编织纹,提高了防滑性能,便于储存时的堆码。大米重量在5kg 以上的包装几乎全用塑料编织袋材料。使用塑料编织袋来包装大米,包装方式简单,材料防潮性差、阻隔性差、大米易氧化霉变,虫害现象较为严重,尤其在夏季储存期更短。 1.5. 2. 复合塑料袋复合塑料袋是由高阻隔性包装材料EVOH、PVDC、PET、PA 与PE、PP 等多层塑料复合,这种包装比塑料编织袋包装防潮、防霉、防虫效果都要好。另外图案、商标印刷很清楚,文字、条码清晰可见,容易吸引顾客,促进销售。大米重量在 5kg 以下的包装绝大多数用复合塑料袋包装。使用复合塑料袋来包装大米,一般辅以抽真空 或充气技术后热封。由于材料本身的致密性和抽真空、充气处理,基本上解决了大米包装上防霉、防虫、保质问题,具备一定推广、实用价值。但复合袋包装在封口热合时易出现起皱现象,会影响包装袋的美观度。另外,复合袋的抗压强度不够,一些采用充气方式的装,在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破袋现象,从而影响大米的保质期。再有,塑料袋由于不易降解, 后处理较难,以及塑料制品有毒性使塑料袋使用受到一定的制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米)GB1354-

大米 欧阳学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

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大米检验标准完整版

大米检验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注:六省区指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 2.2各类大米精度,以国家制定的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精度标准样品时,要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特等:背沟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净的占85%以上; 标准一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 标准二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 标准三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2的占70%以上。 2.3收购大米水分的最大限度和大米安全储存水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4各类大米中的黄粒米限度为2.0%。 2.5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名词解释 3.1加工精度 指大米背沟和粒面留皮程度。 3.2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 3.2.1未熟粒 米粒不饱满,外观全部呈粉质的颗粒。 3.2.2虫蚀粒 被虫蛀蚀的颗粒。 3.2.3病斑粒 粒面有病斑的颗粒。 3.2.4生霉粒

粒面生霉的颗粒。 3.2.5完全未脱皮的完整糙米粒。 3.3杂质,包括下列几种: 3.3.1糠粉 通过直径1.0mm圆孔筛的筛下物,以及粘附在筛层上的粉状物。 3.3.2矿物质 砂石、煤渣、砖瓦块及其他矿物质。 3.3.3带壳稗粒及稻谷粒。 3.3.4其他杂质 无食用价值的大米粒、异种粮粒及其他物质。 3.4黄粒米 胚乳呈黄色,与正常米粒色泽明显不同的颗粒。 3.5碎米 3.5.1大碎米 留存在直径2.0mm圆孔筛上,不足本批正常整米三分之二的碎粒。 3.5.2小碎米 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0mm圆孔筛上的碎粒。 3.6色泽、气味、口味 一批大米固有的综合色泽、气味和口味。 4检验方法 大米样品的扦取和各项指标的检验,按照GB 5490~553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执行。 5包装、运输和储存 大米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类、分等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粮食储运局检验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哈俊山、林贤明。

大米检验标准修订版

大米检验标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大米检验标准 GB 1354—86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出口的商品大米。 1分类 1.1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2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5.0%。

1.3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2质量标准 2.1各类大米按加工精度分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表2、表3、表4。 2.1.1早籼米、籼糯米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2.1.2晚灿米质量指标见表2。表2

注:一类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南、陕西。

二类地区: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地区。 2.1.3早粳米、粳糯米质量指标见表3。 表3

关于大米的国家标准.pdf

关于大米的国家标准: 卫生标准: 真菌毒素指标:黄曲霉素B1≤10ug 污染物指标:铅≤0.2mg/kg 镉≤0.2mg/kg 汞≤0.02mg/kg 无机坤≤0.15mg/kg 农药量大残留限量: 磷化物≤0.05mg 溴甲烷≤5mg/kg 马拉硫磷≤0.1mg/kg 甲基嘧啶磷≤5mg/kg 溴氰菊酯≤0.5mg/kg 六六六≤0.05mg/kg 滴滴涕≤0.05mg/kg 其他农药≤0.02mg/kg 既然国家对大米中的各种添加物有着如此严格的规定,那么重金属问题大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总结起来,重金属大米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地重金属污染严重。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地,土地中的养分和矿物质离子会随着植物的吸收储存在植物体内,像镉这些重金属离子又不容易被分解,从而使得植物体内的重金属离子含量甚至超过了土壤本身。虽然说一般的土壤之中都含有各种离子,所以植

物体本身一点重金属不含那是绝对不可能,但是土壤也分很多种,尤其是近来南方的矿产资源加大了开采力度,而排污规范和法规并没有相应的提高,所以导致大量的矿业污水被排放到河流中。随着水流的渗透作用被土地吸收,而植物通过生长将这些重金属积累到了果实内,我们餐桌上的重金属大米,大部分就是这么出现的。 2、有些大米产地土质很好,附近也没有矿场开采,那么还是出现了重金属超超标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起因就是因为农药的过度使用了。滥用农药是目前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颗毒瘤,有些企业为了追求色泽好的蔬菜和食品,频频的使用农药。而很多种农药本身就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这些农药不仅自身能投过渗透作用被植物体吸收,还能渗透到土壤中,破坏植物体对磷钾离子的吸收,让根系吸收更多不易被分解的重金属,从而使食物中的重金属离子超标。 重金属大米的危害性非常的大,单拿最近比较热闹的镉超标大米来说,镉是一种对身体伤害非常大的元素,在体内积累过多,非常容易引起人体结缔组织的损伤。严重的话会影响生殖系统健康,造成肾损伤、不孕不育,容易引发新生儿的畸形,而且会大大增加患癌的几率。尤其是女人如果食用过多的话,还容易引发乳腺癌。

大米加工精度的检测方法综述

大米加工精度的检测方法综述 目前,在国内的企业以及研究单位,对大米加工精度的评价还主要以主观评价为主。其主要以国标为依据,也有一些企业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这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多以估测为主,要求严格的单位一般以染色法作为辅助手段对大米的等级进行评价。介绍了目测法、染色法以及紫外一可见光谱检测法等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方法。 标签: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方法 1目测法 将试样约10克,置于白瓷盆中,稀疏地平摊后(1粒米厚度)。观察在室内朝南向光线下进行,切忌阳光直射,视线与试样成约45度左右倾角,仔细观察试样粒面,从不同角度观察之。并与标样作对比,依据经验得出大米的加工精度。 2染色法 所谓染色法即在大米品质检验中,某些质量特性在感观检验时,用特定的溶液(染色液)染色后,试样(或标样)的表征、特征、属性、特性、品性凸现出来,使之更为直观、清晰,对比感强,有助检验人员对照比较、鉴别和判定。染色法是一种定性检验。染色检验法有标准方法,如《GB/T5490-5539-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的检验》、《ZB911-912-1983出口大米检验方法标准》,又称仲裁方法(还有些染色法是国内外一些权威检测机构采用的方法)。 操作步骤是: 清洗:用清水洗3次,以除去米粒表面附着的糠粉方法是向盛米样的试管内注入清水,高出米粒3-5cm,加塞将试管颠倒数次,然后将水倒去。倒时用筛网挡住管口,如用玻璃皿,加入清水,高出米粒1-2cm,轻轻振荡数次,小心将水倒净。 染色:倒入染色液浸没米粒为宜,轻轻振荡试管或玻璃皿,但要避免剧烈振动,以免将糠皮除去。浸泡2min,用筛网挡住管口倒去染液。 漂洗:用清水洗2次,并去净水。 脱色:加入乙醇液,浸泡米粒为宜,轻轻抖动,洗涤1min,倒去乙醇液(可以回收)也可用0. 05%HZS04溶液代替乙醇液。 洗涤:用清水洗涤2-3次,并于最后一次水洗后,将米样转入白色瓷盆(或玻璃皿)中,注入清水。

稻谷、大米质量标准及检验培训学习资料

长市粮食局粮油质量安全及检验培训 稻谷、大米质量标准及检验 一、稻谷、大米基本知识 1 稻谷分类 按国家GB1350-2009《稻谷》质量标准,将稻谷分为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谷五类。 2 大米分类 根据国家GB1354-2009《大米》质量标准,有两种分类方法,即分别按类型和按食用品质分类。 按类型分为籼米、粳米和糯米三类,糯米又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 按食用品质分为大米和优质大米。 3 常用术语及定义(略) 二、稻谷、大米产品标准 1 《粮食卫生标准》GB2715-2005 2 《稻谷》GB1350-2009 3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0569-2006 4 《大米》GB1354-2009 三、稻谷、大米样品的扦样、分样、制备与保管 1 粮食、油料扦样、分样法GB/T5491-85 1.1 扦样工具:包括扦样器、样品容器与扦样文件。 1.1.1扦样器 包装稻谷和大米扦样采用中小粒粮包装扦样器,要求包装扦样器全长70cm,探口长45cm,口宽约1cm,头尖形,最大外径约1.5cm。 散装稻谷和大米扦样采用套管扦样器或者电动吸式扦样器,电动吸式扦样器扦取的样品不适于杂质检验。 取样铲主要用于流动粮食和倒包取样。 1.1.2 样品容器 稻谷、大米样品容器应具备下列条件:密闭性能良好,清洁无虫,不污染。常用的容器有样品筒、样品袋、样品瓶(磨口的广口瓶)等。

1.1.3 扦样文件 扦样文件包括样品标签、封条、扦样单。 1.2 扦样方法 1.2.1单位代表数量。 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单位。 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200t,特大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50t。 1.2.2散装扦样法 1.2.2.1 仓房扦样:散装的粮食、油料,根据堆形和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堆高度分层扦样。步骤及方法如下: 1.2.2.1.1 分区设点:每区面积不超过50m2。各区设中心、四角五个点。区数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两区界线上的两个点为共有点(两个区共八个点,三个区共十一个点,依此类推)。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50cm处。 1.2.2.1.2 分层:堆高在2m以下的,分上、下两层,堆高在2~3m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粮面下10~20cm处,中层在粮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20cm处,如遇堆高在3~5m时,应分四层;堆高在5m以上的酌情增加层数。 1.2.2.1.3 扦样:按区按点,先上后下逐层扦样。各点扦样数量一致。 1.2.2.2 圆仓(囤)扦样:按圆仓的高度分层(同1.2.2.1.2),每层按圆仓直径分内(中心)、中(半径的一半处)、外(距仓边30cm左右)三圈,圆仓直径在8m以下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1,2,4个点共7个点;直径在8m以上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1,4,8个点共13个点,按层按点扦样。 1.2.3 包装扦样法 1.2.3.1 中、小粒粮和油料扦样包数不少于总包数的5%,小麦粉扦样包数不少于总包数的3%。扦样的包点要分步均匀。 扦样时,用包装扦样器槽口向下,从包的一端斜对角插入包的另一端,然后槽口向上取出。每包扦样次数一致。 1.3 分样方法 将点样充分混合均匀,进而分取送检样品或试样的过程,称为分样。 1.3.1 四分法 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

大米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大米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目的意义: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优劣是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一个高产水稻品种,往往由于食味差、或营养不丰富,而不受大众的欢迎。因此,在保证高产的同时,还要改善稻米的品质。本实验将测定大米品质的几个重要生化指标,为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Ⅰ大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兰G—250法 一、原理 考马斯亮G—250是一种染料,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在465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它能与蛋白质稳定结合,结合蛋白质后变为青色,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蛋白质浓度范围内(0~1000μg/ml),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nm波长下的光吸收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该法反应迅速,蛋白质与考马斯亮兰G—250的结合反应能在2分钟内达到平衡。结合物在室温下1小时内保持稳定,反应非常灵敏,可测出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是最近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较理想的蛋白质定量法。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 50ml容量瓶 10ml刻度试管研钵量筒移液管 2.试剂:

(1)牛血清白蛋白(1000μg/ml):称取牛血清白蛋白,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 (2)考马斯亮兰G-250溶液:称取100ml考马斯亮兰G—250,溶于50ml 90%乙醇中,加入85%(W/V)的磷酸100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0ml,过滤,常温下可放置1个月。 (3)LnaOH:称取4g氢氧化纳,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3.材料:大米粉 三、实验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6只10ml刻度试管,编号,按下表数据配制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准确吸取上述各管溶液,对应放于另外6支10ml刻度试管中,加入5ml考马斯亮兰G-250溶液,盖塞,将试管中溶液给向倒转混合,放置2分钟后,用10mm 光径的比色杯在595nm波长下比色。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以蛋白质浓度值为横坐标,制作出标准曲线。 2.样品中蛋白质提取:

国标法大米水分检测仪工作原理

国标法大米水分检测仪工作原理 在我国约有70%以上的人口常年食用大米,我国每年大米口粮消费总量约为1.196亿吨,常年储备任务很大。大米因失去壳和果皮,米粒富含营养物质的亲水胶体,极易受虫、霉菌的侵害,加之大米含有不同程度的糠层、米粒外露,直接与外界环境温湿度接触,易吸湿、易爆腰、易陈化,因此大米较稻谷、糙米难保鲜。 衡量大米新鲜程度,目前国内外的检验指标主要是水分、脂肪酸、还原糖、粘度、色泽、香味、酶活性和带菌量等,这些指标中最能反映大米新鲜度的是香味和酶活性,而影响大米香味和酶活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大米的水分含量,因此大米的水分含量不仅影响大米的安全储藏,而且影响大米的香味保持。目前我国大米的储藏水分标准,能保证大米在常规储藏条件下的安全储藏,不生虫、发霉和酸变,但很难保证大米的口感和新鲜度。要保证大米的新鲜度,建议适当提高大米水分标准。 一、大米含水量与米饭食味的关系 大米含水量对米饭的粘度、硬度和食味有很大影响。大米的吸水主要通过淀粉细胞间隙进入米粒内部,而米粒的腹部和背部的细胞间隙不同,腹部细胞间隙较大,当米粒本身含水低(〈14%)时,米粒的腹部急速吸水与背部产生水分差,米粒蒸煮时会因水分差产生龟裂现象,米粒中的淀粉粒从龟裂处涌出,使米饭失去应有的弹性。而水分含量为15%以上的大米蒸煮出来的米饭弹性较好。 大米的食味主要取决于大米直链淀粉、蛋白质、水分、脂肪酸含量等。一般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米饭的粘性越好,味道也好;蛋白质含量越低,米饭越柔软好吃;水分越高,脂肪酸氧化程度越低,米饭味道越好。 二、大米保鲜储藏方法及水分控制限度 一是低温储藏。采用低温储藏是大米保鲜最有效的途径。大量实验表明,大米表层的霉菌带菌量在20℃以下大为减少,10℃以下完全可以抑制害虫、霉菌的繁殖,大米呼吸及酶活性也极为微弱,大米的化学成分变化缓慢,因此可以保持大米的新鲜程度,加之低温储藏的大米,水分可适当提高,这就有效保证了大米的原始品质和大米食味。具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大米安全储藏水分,采用低温和准低温储藏技术,粳米水分以≤15.5%、籼米≤14.5%为宜,长期常温储藏的大米水分应控制在13.5%以内。采用常规储藏的大米,最好是冬季进仓,通过低温季节的寒风进行降温,以提高大米储藏的稳定性。二是CO2气调储藏对大米的品质保持有良好的效果。三用真空包装保鲜储藏的各类大米,水分不宜超过15.5%。真空包装的真空度须抽到760mmHg并须焊牢米袋封口。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稍高水分大米保鲜储藏完全可行,只要我们采用较为先进的储粮技术,即低温、气调或真空包装储藏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奏效。 三、大米水分检测仪 1、技术参数 1、称重范围:0-60g 可调试测试空间为3cm 2、水分测定范围:0.01-100%

大米检验标准()

大米检验标准 GB 1354—86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出口的商品大米。 1 分类 1.1 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 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 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 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 糯),粘性大。 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2 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5.0%。 1.3 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 分别归属。 2 质量标准 2.1 各类大米按加工精度分等。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表2、表3、表4。 2.1.1 早籼米、籼糯米质量指标见表1。 表 1 等级加工精度不完善 粒 % 最大限度杂质碎米,% 水分 % 色泽 气味 口味

总量%其中: 糠粉% 矿物 质,% 带壳稗 粒 粒/kg 稻谷粒 粒/kg 总量 其中: 小碎 米 特等按实物标准样 品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3.0 0.250.150.02208 35.02.514.0正常 标准一等按实物标准样 品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4.00.300.200.025012 标准二等按实物标准样 品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6.00.400.200.027016 标准三等按实物标准样 品 对照检验留皮 程度 8.00.450.200.029020 2.1.2 晚灿米质量指标见表2。表 2 等级加工精度不完 善粒 % 最大限度杂质碎米,%水分,% 色泽 气味 口味总量 % 其中: 糠粉% 矿物 质% 带壳 稗粒 粒 /kg 稻谷粒 /kg总量 其中: 小碎 米 一类 地区 二类 地区

大米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大米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为提高我国大米产品质量,规范其生产过程,切实从源头加强大米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大米产品包括所有以稻谷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大米。其申证单元为1个。大米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二、环境条件要求。企业应建在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地区。企业厂房设计合理,能满足生产规程的要求。企业的不同性质的场所能满足各自的生产要求。厂房具有足够空间,以利于设备、物料的贮存与运输、卫生清理、人员通行。厂房与设施必须严格防止鼠、蝇及其他害虫的侵入和隐匿。 三、生产设备条件。企业应具备筛选清理设备、风选设备、磁选设备、砻谷机、碾米机、米筛及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四、原料要求。稻谷原料应符合国家稻谷标准(GB1350-1999)的要求,入砻谷机的稻谷必须经过筛选、磁选、风选、去石等清理过程。 五、产品要求。企业生产的大米必须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六、人员要求。企业负责人应了解产品质量法规,了解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企业的生产操作人员,企业检验人员上岗前应经过技术(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从事大米生产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七、储运要求。成品必须存放在专用成品库房内。成品库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八、检验要求。化验室应具备分析天平、选筛等仪器设备,能够完成产品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销售。 九、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并规定对质量有影响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及相互关系。检验部门、检验人员能独立行使职权。 十、包装要求。大米产品的包装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物(布袋、

大米检验标准

大米检验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大米检验标准 GB 1354—86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出口的商品大米。 1?分类 1.1?根据稻谷的分类方法分为三类: 1.1.1?籼米: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按其粒质和籼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早籼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籼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2?粳米:用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按其粒质和粳稻收获季节分为以下两种: ?早粳米:腹白较大,硬质颗粒较少。 ?晚粳米:腹白较小,硬质颗粒较多。 1.1.3?糯米:用糯性稻谷制成的米。按其粒形分为以下两种: ?籼糯米:用籼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的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粳糯米:用粳型糯性稻谷制成的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大。 1.2?各类大米中混有其他类大米的总限度为5.0%。 1.3?大米中的名贵品种、杂交品种、中熟米和陆稻米以及其他特殊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订标准或按质量分别归属。 2?质量标准

2.1.2?晚灿米质量指标见表2。

注:一类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南、陕西。 二类地区: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地区。 2.1.3?早粳米、粳糯米质量指标见表3。

注:六省区指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 2.2?各类大米精度,以国家制定的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精度标准样品时,要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特等:背沟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净的占85%以上; 标准一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80%以上; 标准二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 标准三等: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2的占70%以上。 2.3?收购大米水分的最大限度和大米安全储存水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