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阶段总结

《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阶段总结

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李伟

自参加“小学高年级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以来,我根据课题研究理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教科研成效,进一步推进研究工作,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查询问,发现问题

开学初,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性做了问卷调查,发下问卷50张,收回50张。

课外阅读有效性调查问卷内容:

1、你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

A、童话

B、漫画

C、科普类

D、科幻类

E、文学名著

F、作文辅导G其它

2、你认为看课外书对学习有帮助吗?

A、有很大帮助

B、有一点帮助

C、没有帮助

D、有害

3、你通常用什么方法读书?

A写读后感B摘抄好词句C在书上圈画D只读不标注

4、每学期你觉得读多少本书合适?

A三本以下B三到十本C十本到二十本D二十本以上

5、你认为影响读书效果的有哪些因素?

结果分析:

第一题,按照选择的百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幻类的书籍(40%),作文类的书籍,童话,科普类的书籍,文学名著(与科普类的并列都为30%),其他,漫画最少12%,这个结果和以前做的一次调查有很大的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阅读口味也在不断变化着。爱思考爱幻想是符合目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的,爱读作文书的同学也充分体现了如今分数对于同学们的重要作用,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抵触看作文书,这也难怪作文的水平很难再有更大地提高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广阔的知识储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适当地模仿是写作的催化剂——越是作文水平高的同学越会模仿。

第二题,一半同学选择的是有一些帮助,40%的同学选择帮助很大,5个同学认为没有帮助,选择有害的没有。阅读可以改变自己。对于认为没有什么作用的同学,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他们的课外阅读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和其他同学有明显的差距。目前仍然处在阅读的浅层次上,暂时还无法感受到阅读的用处。同

时,这些同学的家长大多也不支持孩子的阅读,家中的“藏书”几乎为个位数。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在连续呼吁了好几个年头之后,我们的国民性阅读率仍然在低位徘徊,社会家庭对于阅读的漠视会直接导致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书本,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阅读。

第三题,关于读书的方法,在书上圈圈画画的批注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一半的同学选择这个读书的方法进行阅读。44%的同学喜欢摘抄,34%的只读不写,喜欢写读后感的只占10%。古人有非常好的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可是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的孩子不喜欢“动笔”呢?问了一下,还是那个老问题,阅读浮光掠影缺少深度思考。这个有年龄的原因,也有训练不到位的因素。

第四题,三本以下的没有人选择,一半稍多的同学认为每学期的读书数量在3到10本之间,既不影响繁重的学习,又能享受阅读的乐趣。44%的同学认为应该在10本以上,还有10%的同学的阅读目标超过了20本。我同意“阅读是享受”的观点。

第五题,影响读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阅读方法不科学,略读太多精读不够;别人的干扰,在不想读书的时候被逼着读书和在想读书的时候不让你读书的痛苦是一样的;还有书籍本身的原因,不对胃口;外界环境的干扰,没有静静的阅读空间也是一个问题;另外自身的不专心,三心二意也容易导致阅读无效。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讲究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法宝。

二、制定措施,积极实施

通过调查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课外阅读的书目种类少、数量少,所以我们将课题实验的目标定位:创设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创设读书氛围,建设书香班级。

本学期,我们举行了“读书伴我成长”班级读书会,在读书会上,学生们纷纷畅谈了读书的乐趣与收获,号召大家一起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感受书籍的魅力。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格言、对联、古诗名句。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立志读尽人间书,发奋识遍天下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组织学生在黑板报上出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栏上有同学们的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

2、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

本学期,在学校规定的借书日,让许多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而没有书看的学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从而帮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还发动学生每人拿出一至两本书,聚少成多,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样班级图书角就有60~100本书了,并选择几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的出借、归还登记工作,班级同学之间互相换书看,这样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面大大增加了,同时也没有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课外时间,同学们也经常捧着书,兴致勃勃地与老师、同学谈论着书中有趣的内容。学生置身于高雅的书香氛围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读书。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好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能使学生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读物。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选择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外读物。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并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经典名著阅读、教材拓展性阅读、科普等其他方面的阅读的书目,如中国四大名著、唐诗宋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十万个为什么》、《昆虫世界》、《鸟类奇观》、《歇后语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中华上下五千年》国际大奖小说……。

2、选用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跳读法、圈点批注法、边读边想法、摘录笔记、写心得体会等。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实验教师还注重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帮助让学生根据读物特点、以及阅读的需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充分汲取知识的营养,陶冶情操。

四、整合活动,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

本学期,我们将班级读书活动与学校的“书香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很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因此在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同时又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让学生定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讲。在课外阅读汇报课中,开展“好书推介会”、“主题阅读汇报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它既反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促使孩子持之以恒、深入地进行课外阅读。

2、展。在教室的一角,班级精心设置“书香园地”、展出学生制作的剪贴本,摘录的读书笔记,写下的感想体会。学生时常抬头仰望自己的得意之作,品赏自己辛勤阅读的收获。

3、评。通过学生评、自评、老师评等综合评价推选出“书香少年”、“故事大王”、“诗词小擂主”等,这些桂冠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激情。

五、增强课题意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课题如何实施,课题实验效果如何,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我们通过讲座、查阅资料、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等,深刻认识到:古有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拓展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塑造所起的作用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与此同时,我也在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做一名“学习型教师”,近年来累计阅读书籍一百余部,撰写阅读笔记数万字。班级读书会主题帖被凤凰语文论坛评选为优秀读书帖子。学生的数篇优秀作文以及读书感悟也先后被《七彩语文》《彭城晚报》《中山文选》刊登。本人撰写的《书:一生的朋友》发表于2009年第1期《福建教育》,《生命这本书要靠自己书写》为主题的演讲获区一等奖,自己也被授予“徐州市先进读书个人”的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课题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正逐渐养成,读书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一如既往,深入、持久地开展课外阅读工作,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徜徉,快乐成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