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激励员工)【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激励员工)【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激励员工)【圣才出品】

第16章激励员工

16.1 知识结构导图

【名师点拨】

本章主要介绍激励的相关概念和内容,管理者需要理解并学会运用激励理论和实践来激励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还要重点掌握早期和当代的各种动机理论,能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并了解当代的一些激励问题。

16.2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动机的含义★★★

动机(motivation)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的强度、方向和坚持性的一种过程。这一定义包含了三个关键要素:

(1)努力,是强度、驱动力和活力的一种衡量指标。

(2)方向,指员工朝着组织目标并与之一致的努力。高强度的努力需要朝着组织目标并有助于组织实现目标。

(3)坚持性,指员工能够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程度。

考点二:早期的动机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1)五个层次的需求

①生理需求。指人们对食物、水、住所、性以及其他生理方面的需求。

②安全需求。指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保证的同时,保护自身免受生理和情感伤害的需求。

③社会需求。指人们在爱情、归属、接纳以及友谊方面的需求。

④尊重需求。指内部尊重因素包括对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的需求,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对地位、认可或被关注的需求。

⑤自我实现需求。指推动个人能力极限的,对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理想实现的需求。

(2)需求层次理论

①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求,每个需求层次都必须得到充分的满足,才能使下一层次的需求占据主导地位。个体的需求层次是由低向高逐层上升的。

②这五种需求可被划分为低层次需求和高层次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认为是低层次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被认为是高层次需求。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主要来源于外部因素,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来源于内部因素。

(3)对动机的解释及其评价

①管理者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激励员工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努力工作。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一旦某种需求获得实质性的满足,它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因此,管理者需要先了解员工所处的需求层次,聚焦于满足该层次或以上层次的需求。

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逻辑直观、易于理解,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得到了广泛认可。但马斯洛并没有为他的理论提供实证支持。

2.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1)理论内容

①X理论(theory X),是一种消极的人性观点,认为员工没有雄心大志,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为了保证工作效果必须严格监控。该理论认为个体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低层次需求的主导。

②Y理论(theory Y),是一种积极的人性观点,认为员工喜欢工作,他们接受甚至主动寻求工作责任来自我激励和自我指导,把工作视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活动。该理论认为个体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高层次需求的主导。

(2)理论应用

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人性假设更应该用于指导管理实践,而且,参与决策制定、提供承担责任和充满挑战的工作以及融洽的群体关系能够使激励员工的效果最大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任何证据证实哪一种人性假设更为有效或者是利用Y理论是管理者激励员工的唯一途径。

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

(1)理论概述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认为,内在因素(激励因素)与工作满意度相关,而外在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不满意度相关。

①保健因素,指导致工作不满意的、与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有关的外部因素,包括:监督、公司政策、工资、工作条件、个人生活、地位以及工作保障等。

②激励因素,指增加员工满意度的、与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有关的内在因素,包括: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等。

导致工作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是彼此分离的。满意的反面不是不满意,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意特征不一定会使个体对工作更加满意(或者受到激励)。“满意”的反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

(2)理论应用

管理者应设法消除带来工作不满意的保健因素,并加强激励因素来增加员工满意度的内在因素。

4.戴维·麦克莱兰的三种需求理论(three-needs theory)

(1)理论概述

该理论认为,主要有三种后天的(并非先天的)需求推动人们从事工作,包括:

①成就需求,即想要达到标准、追求卓越、获得成功的愿望。

②权力需求,即想要使他人听从自己的指示以某种特定方式行事的期望。

③归属需求,即想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

(2)理论应用

①成就需求较高的个体具有以下特点:

a.始终致力于追求个人成就,总是渴望将事情做得比以前更好、更高效。

b.喜欢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

c.会尽量避免他们认为过于容易或者过于困难的工作任务。

麦克莱兰认为,可以通过培训来激发员工的成就需求,如为他们营造个人责任、反馈和中度冒险的工作情境。

②最优秀的管理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力需求和较低的归属需求。

考点三:当代的动机理论★★★★

当代的动机理论包括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工作设计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等。

1.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 theory)

(1)理论内容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工作目标会提高工作绩效,困难的目标一旦被员工接受,将会比容易的目标产生更高的工作绩效。根据目标设置理论,可以了解到:

①努力实现某一目标的意愿是工作动机的一个重要来源。明确具体且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提供极强的激励力量,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

目标设置理论与成就动机之间并不矛盾,理由在于:

a.目标设置理论针对的是普通大众,而成就动机的结论是基于高成就需求者得出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高成就需求者的比例一般很低,即困难目标的设置仍然适用于大多数员工。

b.目标设置理论的结论是应用于那些接受并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的人。困难的目标只有在被接受的情况下,才会带来更高的绩效。

②如果员工有机会参与到目标设置的过程中,不一定会更努力地实现目标。原因有两点:一是员工并不总是希望参与目标设置;二是当员工可能会抗拒接受困难的挑战时,参与目标

设置可能会提高他们对目标的接受程度。

③如果员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进展情况,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因为反馈有助于识别他们所做的与他们想要做的之间的差距。

(2)影响目标—绩效关系的权变因素

①反馈。反馈能够指导员工的行为,但并非所有的反馈都具有同等效果。和他人的反馈相比,自我反馈(即员工对自身的改进情况进行监控)是一种更为强大的激励。

②目标认同。目标设置理论假定个体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当目标被公开设定、员工有较好的自控力或者目标由自己而不是别人设定时,员工最有可能对目标产生认同。

③自我效能。指员工认为自己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信念。员工所具有的自我效能越高,则越有信心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④国家文化。目标设置理论假定下属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人们会追求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管理者和下属都认为绩效很重要。

(3)结论

为实现困难、具体的目标而努力的意愿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在合适的条件下,这种意愿能够导致更高的绩效。但是,这样的目标并不一定能够提高工作满意度。图16-1简要总结了目标、动机以及绩效之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完成题库1、4、7、8、9、10、12、25题

课后作业:完成题库1、4、7、8、9、10、12、25题 01利润的概述 02所得税费用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利润的构成 ①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减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其他收益 ②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③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习题解惑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影响当期营业利润的是()。 A.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 B.自然灾害导致原材料净损失 C.支付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 D.溢价发行股票支付的发行费用 【答案】C 【解析】选项A计入营业外收支,选项B计入营业外支出,选项D冲减资本公积。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既影响营业利润又影响利润总额的业务有()。 A.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 B.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C.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取得的收入 D.转让股票所得收益计入投资收益 【答案】ACD 【解析】选项B,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影响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支的账务处理 (一)营业外收入账务处理 1.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处置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其账户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2.确认盘盈利得、捐赠利得 盘盈利得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将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净收益8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 写出会计分录。 【答案】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8000 习题解惑 【例题?计算题】某企业在现金清查中盘盈200元,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入营业外收入。写出下列情况时的会计录: ①发现盘盈时: ②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时: 【答案】 ①发现盘盈时: 借:库存现金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②经批准转入营业外收入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00 贷:营业外收入200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有()。 A.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净收益 B.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C.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D.出售投资性房地产的净收益 【答案】BC 【解析】选项A,计入投资收益;选项D,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是()。 A.债务重组利得 B.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C.收发差错造成存货盘盈 D.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答案】C 【解析】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 所得税费用 (一)所得税费用的构成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

《经济计量学精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经济计量学精要》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经济计量学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1.1复习笔记 一、什么是经济计量学 经济计量学是利用经济理论、数学、统计推断等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计量学运用数理统计学分析经济数据,对构建于数理经济学基础之上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数值结果。 二、为什么要学习经济计量学 经济计量学涉及经济理论、数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即经济数据)以及数理统计学。然而,它又是一门有独立研究方向的学科,原因如下: 1.经济理论所提出的命题和假说,多以定性描述为主。但是,经济理论本身却无法定量测度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强度关系,经济计量学家的任务就是提供这样的数值估计。经济计量学依据观测或试验,对大多数经济理论给出经验解释。 2.数理经济学主要是用数学形式或方程(或模型)描述经济理论,而不考虑对经济理论的测度和经验验证。而经济计量学主要关注的却是对经济理论的经验验证。经济计量学家通常采用数理经济学家提出的数学模型,只不过是把这些模型转换成可以用于经验验证的形式。 3.经济统计学主要涉及经济数据的收集、处理、绘图、制表。经济统计学家的工作是收集GDP、失业、就业、价格等数据,而不是利用这些数据来验证经济理论。但这些数据恰恰是经济计量分析的原始数据。 虽然数理统计学提供了许多分析工具,但由于经济数据独特的性质(大多数经济数据的生成并非可控试验的结果),因此,经济计量学经常需要使用特殊方法。 三、经济计量学方法论 1.建立一个理论假说 首先要了解经济理论对这一问题是怎样阐述的,然后是对这个理论进行验证。 2.收集数据 一般来说,有三类数据可用于实证分析: (1)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跨度收集得到的。比如GDP、失业、就业、货币供给、政府赤字等,这些数据是按照规则的时间间隔收集得到的。这些数据可能是定量的,也可能是定性的。 (2)截面数据:截面数据是指一个或多个变量在某一时点上的数据集合。例如美国人口调查局每十年进行的人口普查。 (3)合并数据(时间序列数据与截面数据的组合):合并数据既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又包括截面数据。例如,20年间10个国家的失业率数据,那么这个数据集就是一个合并数据——每个国家20年间的失业率构成时间序列数据,而10个不同国家每年的失业率又组成截面数据。 (4)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合并数据,也称纵向数据或微观面板数据。即同一个横截面单位(比如某个家庭或某个公司)的跨期调查数据。 与自然科学不同,许多收集的经济数据(比如GDP、货币供给、道琼斯指数、汽车销售量等)是非试验性的,也就是说,数据收集机构(比如政府)并不直接监控这些数据。 3.设定劳动力参与率的数学模型 根据变量之间的散点图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4.设定统计或经济计量模型 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数学模型中那么精确的函数关系,还受到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设定计量模型,将一些未知因素包含在模型中。 5.估计经济计量模型参数 利用所获得的经济数据,通过一定的统计方法估计出模型中未知参数。 6.核查模型的适用性:模型设定检验

罗宾斯管理学案例分析题答案详解-(1)教学内容

公管1第1组 案例1 不只是一个好故事 案例分析:“不只是一个好故事”的案例为我们讲述了美好生活公司的共同创建者、亲兄弟约翰和伯特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的流动小贩变成成功的创业者的励志故事。从该案例,我们能通过他们创业的艰难过程看到如何作为一个最高管理者等一系列的管理学问题。 问题: 1:总的来说,作为该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他们需要处理决策类、计划类的问题,即他们负责为整个组织作出决策、制定目标和计划、确定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他们负责高层管理人员的调动、产品的定期更新换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构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保证公司的稳定发展等工作。于他们而言,计划职能可能最重要。计划职能包括定义目标、确定战略、制定计划,作为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他们需要为整间公司的正常运作提供一个完整的计划以及正确的发展方向。 4:聘用朋友可能带来的管理挑战有:①员工关系矛盾频现:若我的朋友是不通过正常招聘形式而是我直接招他进来的话,其他员工在不了解他能力时认为他是靠关系的空降人员,会对他带有偏见和不满。同时,碍于上司的权威,其他员工不敢冒犯得罪他,那么,即使他犯错了也没人敢提出来,这样不利于公司发展。 ②朋友可能会恃着和我的交情而滥用权力,我的权威会受到一定的威胁。那么,管理难度就会增加了很多。 如何解决:①聘请朋友时也应按照既定的招聘程序,同时,聘用前先跟朋友沟通好,提前说明你的立场。最高管理者需具备较高的情商,做到公私分明,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不能因情选择管理方式。②公司应制定一整套相关的公平公正的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公司内部每一个员工必须遵守。 5:愿意;该公司“简单、幽默、谦逊,认为生活是美好”的理念、积极乐观的态度、相对轻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做你喜欢的,喜欢你所做的”的座右铭对求职者来说都具有一种吸引力,而且,该公司的另一个重要层面是对公益事业的投入,他们积极热情地参与欢乐工程这个非营利组织,还建立了美好生活儿童基金来帮助有问题儿童的健康成长。综合这几点来看,我们都愿意在这个乐观积极、有社会责任心有爱心的公司工作,为其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力量。 公管1第2组 案例:飞行计划 内容简介:由于布兰森地区一家私营公司准备把布兰森地区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旅游地,因此在该地区建立了一个布兰森机场,虽然该机场有很大的机遇,但在建造前与运营后的时候,执行总裁杰夫。博克也遇到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方面的问题。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教材:《管理学》人大出版,(美)斯蒂芬P. 罗宾斯 参考书1:《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以变革为中心,两条主线:历史实践发展,职能线计划,组织导控制,学会一套行话,讲一套理论,成一套习惯。 参考书2:《管理学精要》(亚洲篇)(美)约瑟夫普蒂…… 《西方管理思想史》孙耀君,山西人民出版社。 《德鲁克文集》 《竞争优势》(美)迈克尔波特,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的目的:效率+效果 背景知识: 一、 顾客观存在customer主导权转移到顾客手中① 3c’sworld竞争competition② 变化change③ ①不能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使顾客满意的企业,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②竞争的规模,范围和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竞争几乎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从传统的工商业,一直到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大众传媒、通讯等。 ③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从一年为单位变成了以月为单位企业的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除了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外,速度还必须快。

二、技术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企业存在及活动的方式。 三、全球化的影响 竞争者不再受国界之限,新的竞争者可能会在任何时刻,在世界上任何地点突然出现。如果组织者要想取得长期的成功,管理者必须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国际经营领域中,跨国公司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区域性贸易组织、国际化组织也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经营中,必须考虑各国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 四、人类环境意识的普遍高涨 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生存所必需的特征有:FFII 快速Fast 灵活Flexible 勇于创新Innovation 持续不断地改进Improvement 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演变 ——股东(shareholder)受益各方(stakeholder)(顾客、职工、供应商、社会、股东) ——组织结构扁平化,部门间界限更加模糊甚消失,自我导向的团队成为组织活动的核心。 ——横向的过程联系取代纵向的部门分割而成为管理的核心 ——企业间新型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导致了共生共荣的企业生态系统诞生

课后习题及答案

1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文件系统有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redundancy)。由于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有可能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操作时,稍不谨慎,就可能使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3)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这是由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造成的。 2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1)为计算机系统建立和采取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 (2)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使系统遭到破坏,数据遭到更改或泄露等。 3. 自主存取控制缺点 (1)可能存在数据的“无意泄露” (2)原因:这种机制仅仅通过对数据的存取权限来进行安全控制,而数据本身并无安全性标记 (3)解决:对系统控制下的所有主客体实施强制存取控制策略 4.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项、数据结构 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5. 一条完整性规则可以用一个五元组(D,O,A,C,P)来形式化地表示。 对于“学号不能为空”的这条完整性约束用五元组描述 D:代表约束作用的数据对象为SNO属性; O(operation):当用户插入或修改数据时需要检查该完整性规则; A(assertion):SNO不能为空; C(condition):A可作用于所有记录的SNO属性; P(procdure):拒绝执行用户请求。 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①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 一层数据管理软件,②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 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 向对象型DBMS。 7.关系模型:①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②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 型。 8.联接查询:①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②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9. 数据库设计:①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②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 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 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又能被某个数据库管 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10.事务的特征有哪些 事务概念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11.已知3个域: D1=商品集合=电脑,打印机 D3=生产厂=联想,惠普 求D1,D2,D3的卡尔积为: 12.数据库的恢复技术有哪些 数据转储和和登录日志文件是数据库恢复的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附英文参考答案)(行为的基础)【圣才出品】

第14章行为的基础 14.1 中文答案详解 一、思考题 1.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否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具体说明如下: (1)管理人员的层级划分为三层: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其具体的职责分别为:①高层管理人员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其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以“官方”的身份出现;②中层管理人员是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③基层管理人员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2)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其具体的内容如下:①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这个层面上,通常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体特征对人们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表现的影响,要考虑诸如

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等因素,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作风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要研究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 ②群体的内容包括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工作群体的特征、结构、功能、发展过程和内聚力,就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的重要部分;③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从而对组织效率和气氛有重要的影响。把整个组织作为一个层面来研究的宏观方法是建立在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之上的。 (3)通过对比不同管理层级的管理者的职责和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层次,可知不同管理层次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领域是不同的。①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全局性的决策,其所作的决策影响范围更广,影响期限更长。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掌握概念型技能,把握全局意识、系统思想和创新精神,对组织行为学中有关组织的内容应该有更深入的掌握,也应以此为重点研究的领域;②中层管理者负责决策的传递、信息的沟通等,其应该更多的掌握关于组织行为学中群体内的关系与群体间的关系,在了解其他领域知识的同时,应该以群体特征为重点;③基层管理者主要与从事具体作业活动的工作人员打交道。有责任检查工作人员的工作,及时解答并同工作人员一起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因此,对基层管理者来说掌握组织行为学中有关个体的特征、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应是其重点问题。 2.“越来越多的公司现在认识到,如果能够对员工的情绪问题进行了解和管理,则会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与同伴的协作关系、与顾客的交往。”这句话对管理者的意义何在? 答:这句话对管理者的意义是情绪会对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管理者对其员工情绪的管理,可以使员工发挥到最佳状态,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等。 (1)在组织活动中,情感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免费下载] 封面 内容简介、编委 目录 第一篇绪论 第1章管理的历史发展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组织管理基本原理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企业环境管理 第3章企业环境管理概述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企业目标与竞争战略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多元化经营战略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国际化经营战略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企业外部关系协调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企业组织管理 第9章企业组织管理概述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组织结构与制度规范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计划和控制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激励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领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企业文化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篇变革与发展过程管理 第15章变革与发展过程管理概述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模式转换与革新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发展过程管理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风险管理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这本书内容太多了,可以到这里免费下载,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免费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fc8502648.html,/DigitalLibrary/Show.aspx?Id=2871

罗宾斯管理学读书笔记

罗宾斯管理学读书笔记 罗宾斯管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学重点名言: 犹豫不决是决策的大忌——布里丹 当今市场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就是快鱼法则。它对于现代企业的启示有两个:一个是学会快,另一个就是学会吃。——快鱼准则 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市场反应速度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只有能够迅速应对市场者,才能成为市场逐鹿的佼佼者。——钱伯斯 《管人的真理》是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所撰写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品。 从结构上讲,本书基本上是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模块阐述的,从招聘开始,到激励、领导能力、绩效管理、沟通方式等,一一进行了说明,特别是对组织的过程、行为、意义进行了超越一般见解的论述。而且,本书还纠正了一些在在许多流行的管理书歇尔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主任、教授)所评论的那样,“管理实践和行为研究之间的鸿沟终于被跨越了”。 所以,我对本书的观点就是,本书更多的从实践操作层面对我的工作产生指导作用,和已经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教材的理论向配合,能在理论和实践双重范围发挥更好的作用。 就招聘而言,本书所介绍的是如何在实际面试中寻找到符合组织需求的合适人才。按照教材上的说法,主要是招聘的概念和可采用的方法,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并介绍可能从外部获得人才信息的渠道,以及相关优缺点的比较,但并没有介绍面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往往造成实践中收集到人才资料,却不知道如何通过面试这段短短的时间了解他除了技能以外的其他情况。而籍中未经证实的观点,以实践证据他们做了反驳。

我认为,本书的特点就是从行为而不是从管理理论上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就像本书一开头汤姆斯.G.卡明斯(美国南加州大学马实际上就像本书真理1所说的那样“忘掉人格特质,行为才算数”,只有从面试人员以前的行为出发,才能考量他今后在新的组织里面可能会发生的行为,及对新组织的适应性。 本书还在其他许多方面对“管人的真理”做了论述,限于篇幅所限,本读后感无法一一叙述。但是,我想再次申明的是,本书对我在实践工作的直接指导作用非常大。今后,我将不断联系实践、配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本书的论述,更有效率的开展相关工作。 罗宾斯管理学读书笔记篇 一、基本概念:法国的法约尔最早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现在演变为四项: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明茨伯格提出了管理角色的概念,分为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类角色。罗伯特-卡茨提出了管理者需要的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的层级越高相应技能越重要。 二、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科学管理-泰勒,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法约尔和马克斯-韦伯,组织行为-霍桑实验(试图检验各种照明水平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质量管理-爱德华-戴明、约瑟夫-朱兰(摩托罗拉公司提出了六西格玛管理质量标准) 管理学复习分享 三、组织文化与环境: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方式,它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组织文化有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成果导向、员工导向、团队导向、进取性、稳定性、创新与风险承受力。组织文化分为强文化和弱文化。外部环境即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外部力量和机构,分为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具体环境指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压力集团。一般环境指经济条件、政治/法律条件、社会文化条件、人口条件、技术条件。

(完整版)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1实体-联系模型中,属性是指(C)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事物的具体描述 C.事物的某一特征 D.某一具体事件 2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A)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3假设一个书店用这样一组属性描述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可以作为“键”的属性是(A) A书号B书名C作者D出版社 4一名作家与他所出版过的书籍之间的联系类型是(B)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都不是 5若无法确定哪个属性为某实体的键,则(A) A该实体没有键B必须增加一个属性作为该实体的键C取一个外关键字作为实体的键D该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键 填空题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属性进行描述 2确定属性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和无关联 3在描述实体集的所有属性中,可以唯一的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称为键 4实体集之间联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1:1 、1:n 、和m:n 5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和一致性 简答题 一、简述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答:1需求分析:对需要使用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管理的现实世界中对象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和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分析的策略:自下而上——静态需求、自上而下——动态需求 2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用概念模型描述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根据概念数据模型建立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实现:依据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中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功能 答:1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允许使用者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 2提供数据查询语言 3提供数据操纵语言 4支持大量数据存储 5控制并发访问 三、数据库的特点 答:1数据结构化。2数据高度共享、低冗余度、易扩充3数据独立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1)数据安全性(2)数据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1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A实体(“一”方)和B实体(“多”方)之间一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来实现的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Ⅵ篇 控 制【圣才出品】

第Ⅵ篇控制 第18章监管和控制 18.1知识结构导图 【名师点拨】 本章主要介绍控制,需要了解控制的本质和重要性,重点掌握控制过程,熟悉组织和员工绩效的测量特别是测量组织绩效的工具,同时也要了解当代的控制问题。 18.2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控制★★ 1.含义 控制(controlling)是监控、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的过程。有效的控制可以确保所有的行动都是按照实现目标的方式完成的。控制是否有效取决于它们如何帮助员工和管理者实现他们的目标。 2.重要性 控制职能的价值(重要性)体现在三个具体的方面: (1)计划。控制是管理者了解组织目标是否实现以及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的唯一方法。作为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控制提供了反馈到计划的关键纽带。 (2)员工授权。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提供员工绩效的信息和反馈,将潜在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使管理者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员工授权。 (3)保护组织和组织的资产。全面控制和应急计划可以帮助确保将事件对工作的影响降至最小。 考点二:控制过程★★★ 控制过程(control process)是一个测量实际绩效、比较实际绩效和标准以及采取管理行动来纠正偏差和调整不合理标准的三步过程,具体如下: (1)第一步:测量实际绩效 ①测量方法。管理者用来测量和报告实际绩效的四种方法是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和书面报告。 ②测量内容。测量内容往往决定员工的工作内容,比测量方法更为重要。管理者需要采

用一些控制标准,如员工满意度、流动率以及缺勤率等在管理情境中通用的控制指标。大部分的工作活动都能量化,但在必要的时候需要采用一些主观标准。 (2)第二步:比较实际绩效和标准 通过比较可以判断实际绩效和标准之间的偏差。确定一个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即实际绩效与标准之间可接受的偏离程度)至关重要。 (3)第三步:采取管理行动 采取管理行动包括什么都不做、纠正实际绩效或修改标准。 ①纠正实际绩效。根据问题的类型,管理者可以采取不同的纠正行动: a.直接纠正行动,即为了立即纠正问题以使绩效回到正确轨道上所采取的行动。 b.彻底纠正行动,即首先探查绩效偏差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然后纠正产生偏差的根源。 ②修改标准。如果制定的标准过高或过低,则需要对标准实施纠正行动。注意,当绩效没有达到标准时,不能轻易地质疑目标和标准。 考点三:控制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 1.含义 (1)绩效(performance)是一项活动的最终结果。 (2)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即所有组织活动结果的累积结果。 2.组织绩效的测量 (1)组织生产率 生产率(productivity)是产品或服务的总产出除以产生这些产出的总投入。组织和单个工作部门都希望提高这个比率(即生产率)。 ①产出,用产品卖出时组织收到的销售收入(售价×销量)来衡量。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光明新区组织人事局许茂煜 通过三周时间的认真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在这里,首先感谢组织和深圳党校给我们一次加深理论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的悉心教授辅导。通过学习,起到了更新观念、开阔思路,转变理念的作用,达到了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的目的。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夯实政治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改造。 按照学习安排,我抽空研读了两本管理学名著,一本是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现就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是一本比较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从它的版数就能看得出来,一直经久不衰。这么好得一本书,如果读完之后不写点什么岂不是跟没读一样。虽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读后感,但更确切的说是读书笔记,因为书里不仅有理论,而是还有很多案例,一边读总会想到些什么其他的东西,理解之后有的问题更是可以扩展的很远,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仅限于管理学的范围了。但在这篇文章里不会有扯得很远的东西,首先要说一些书中的理论,然

后理论要联系实际,针对中国现在管理领域的一些问题,说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第一,书的结构。本书共有六个部分,第一篇,绪论,主要是讲管理和管理者及迄今为止的管理理论;第二篇,没有题目,因为主要讲现今环境下管理的一些影响要素,包括组织文化,全球化环境,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后四篇,按照管理过程论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顺序,分别讲解。每一篇后面都要插入一个创业单元,也按照职能顺序分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部分都有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这样一个思考单元。书里讲了很多理论,但让读者思考的东西更多,比如道德和责任的问题,就像小标签一样,时不时出现提醒你,电子商务也是,现在的新趋势嘛,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创业单元,就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创业一样,循序渐进,这让我想起另一本书的名字,《从优秀到卓越》,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学到了点东西。书的结构安排合理,写的好不枯燥,让人有兴趣读下去。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案例,无论是对教的还是对学的,都是不完整的。说到这里,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虽然扯的有些远,但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十分重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介绍书的结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材没有这么好的?为什么在很多领域,比如计算机还有这个管理学,经典的教材都是外国的?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最根本的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时代的不确定性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能力;管理者对工 作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管理者对组织举足轻重。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 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标。 管理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正确地做事) 效果是指完成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做正确的事) 三种描述管理者做什么的方法:职能、角色、技能。 管理职能: 亨利.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当今本教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卡茨关于管理技能的理论: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面临的变化:数字化、对组织和管理伦理的更多强调、更激烈的竞争、不断变化的 安全威胁;顾客重要性的提升、创新重要性的提升、可持续性重要性的提升。 为什么学管理?管理的普遍性;工作的现实;管理者的回报。 附加模块——管理史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工作专业化。 管理方法的四个时期:古典方法(科学管理,一般管理)——定量方法——行为方法(早 期倡导者,霍桑研究,组织行为)——当代方法(系统方法,权变方法) 科学管理——弗雷德里克.泰勒以及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 科学管理——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一种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 泰勒——生铁块搬运实验,砌砖实验 吉尔布雷斯夫妇——测微计时表的发明 一般管理理论——更多地关注管理者做什么以及什么构成了良好的管理行为。 法约尔——管理职能,14条管理原则 马克思.韦伯——德国社会学家,认为理想的组织类型是官僚行政组织——一种以劳动分工、定义清晰的等级制、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为特征的组织形式。 组织行为学——对工作中的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研究领域。 早期倡导者(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罗伯特.欧文、雨果.芒斯特博格、玛丽.福莱特、 切斯特.巴纳德。 霍桑实验——社会规范或群体标准是个体工作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提出了人在组织中的 作用。 定量管理——采用定量技术来改进决策。(管理科学) 定量方法——统计学、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运用于管理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专注于持续改进以及对顾客的希望和需求作出回应。 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当管理者协调自己组织中各个部分的工作活动时,他们需 要确保所有这些部分都在共同努力,以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系统方法意味着组织的某 个部分的决策和行为将会影响组织的其他部分。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并不是自给自足的。

罗宾斯《管理学》(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至第十九章【圣才出品】

第12章人力资源管理 12.1中文答案详解 一、思考题 1.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影响所有的管理者? 答:人力资源对管理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对管理者本身的管理 管理者的绩效考核、薪酬与福利获得,以及职业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者也是企业的员工,尤其是作为中低层的管理者,他们也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可以督促管理者更加有效的开展团队工作。薪酬与福利管理以及职业发展可能会影响到管理者的员工满意度,进而影响着他们对公司的贡献程度和忠诚度。 (2)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者成功管理的关键 一个组织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聘用和保留的员工的素质。公司必须确保自身拥有高素质的员工,有足够的人选填补重要的管理职位。不论一个组织是刚开始经营还是已经营了数年,吸引和保留有能力的员工是每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认真负责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和目标的达成就有可能受到损害。 (3)人力资源关系到对管理者下属员工的管理 “我们的员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许多组织都用此话或类似的语言来表达员工在组织成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组织还认识到,所有的管理者必须介入某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即便是在设立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大型组织中也是这样。这些管理者要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引导上岗新员工,并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

2.雇主有权不受政府干预选用员工吗?请论证你的观点。 答:雇主无权不受政府干预选用员工。 政府对雇主雇佣员工进行干预,通常涉及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出于社会福利的考虑,如强制要求接受一些弱势群体就业;二是出于社会就业公平的考虑,为了保证所有的劳动者有一个比较公平的就业环境,政府会对一些影响公平就业或歧视性雇佣行为予以制止;三是出于一国经济安全的考虑,对于涉及国家重大经济安全或其他安全的雇佣行为,政府有权进行干预;四是为了维护市场人才竞争的公平,政府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 雇主选用员工时不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必须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合法干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政府干预有利于保证劳动力供给市场的公平竞争 如果企业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人才雇佣,围绕就业的走后门、行贿受贿现象就会更加广泛,使得一些不具有某种特殊社会关系的人才遭到不公平竞争的排斥,同时,不受约束的雇佣行为还可能对某一群体实施歧视行为,包括相貌歧视、性别歧视、家庭背景歧视和残疾歧视等。 (2)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行为的需要 一个组织在其运营发展过程当中,是由多种复杂的行为组合而成的。全部的组织行为都应该在遵守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这就要求组织的发展目标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一致。雇主选用员工属于组织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要受到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接受政府的合法干预。 (3)政府雇佣干预行为的存在源于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团体,理应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协助政府稳定市场就业率、接受一定数量的特殊弱势群体实现就业、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等。

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4.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思考题 1.无边界组织对管理造成的潜在影响是什么? 答:无边界组织指消除产生人为的地理界限的结构划分,从而使管理结构更有效的实现全球化的组织。其对管理造成的潜在影响有: (1)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本国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在无边界组织产生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 (3)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重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界面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本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4)无边界组织对管理的影响还要求处理好各国文化的差异。各国的文化对雇员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之前,必须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做出具体的分析与评估,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而在投资环境的因素中,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子,尤其是文化距离。否则,这会给企业跨国经营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与经营阻碍。 2.本章所述的霍夫斯泰德结构框架,能用于指导泰国一家医院或委内瑞拉一个政府机构的管理者吗?试讨论之。 答:霍夫斯泰德结构框架能用于指导泰国一家医院或委内瑞拉一个政府机构的管理者。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应该关注组织的社会文化环境,然而文化环境不像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那么容易把握。要掌握好文化环境的特征,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和模型,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文化维度模型就是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 (1)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模型是由荷兰科学家格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提出的,它是基于不同文化在工作目的上存在的价值观和信念差异建立的文化模型,从四个价值维度研究了文化差异:①权力距离。指社会对一个企业中最高权力与最低权力之间距离的接受程度。它表达了一个社会对企业中最高级别的权力和最低级别的权力之间的差异的接受能力;②不确定性的规避。低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使其成员沉着地接受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这种社会中,人们或多或少地对风险泰然处之,他们相对来说更能容忍不同于自己的行为和意见。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特征是人们的高度焦虑,具体表现为神经紧张、高度压力和进取心;③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直系亲属的利益;相反,集体主义以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为特征,在这种结构中,人们希望群体中的其他人在他们有困难时帮助并保护他们;④生活的数量与质量。有的民族文化强调生活数量,其特征表现为过分自信以及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有的民

课后题

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常用通信设备有(ABD) A集线器 B交换机 C调制解调器 D路由器 线缆标准化工作主要由哪一儿歌协会制定?(C) A OSI B ITU-T C EIA D IEEE 802协议族是由以下面那一个组织定义?(C) A OSI B EIA C IEEE D ANSI 衡量网络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为(AC) A带宽 B可信度 C延迟 D距离 局域网区别其他网络主要体现在以下(ABCD)方面。 A网络所覆盖的物理范围 B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 C网络的拓扑结构 D带宽 会产生单点故障的是下列(ABC)拓扑结构 A总线型 B环型 C网状结构 D星型 数据交换技术包括(ABC)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文件交换 (B)拓扑结构会受到网络中信号反射的影响? A网型 B总线型 C环型 D星型 OSI参考模型按照顺序有哪些层?(C) C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在OSI七层模型中,网络层的功能有(B) A确保数据的传送正确无误

B确定数据包如何转发与路由 C在信道上传比特流 D纠错与流控 在OSI七层模型中,(B)哪一层的实现对数据加密。 A传输层 B表示层 C应用层 D网络层 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叫做(B) A比特 B包 C段 D帧 TCP/IP协议栈中传输层协议有(AC) A TCP B ICMP C UDP D IP 数据从上到下封装的格式为(B) A比特包帧段数据 B数据段包帧比特 C比特帧包段数据 D数据包段帧比特 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接口的哪些特性?(ABCD) A机JIE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接口特性 细同轴电缆(10Base2)传输距离约达(A)粗同轴电缆(10Base5)的传输距离为(B) A 200米 B 500米 C 150米 D 485米 通常在网吧里,LAN采用的拓扑结构和网线类型为(C) A总线型和STP B总心型和UTP C形型和UTP D环型和STP 双绞线电缆为什么能代替网络中的细同轴电缆。(D) A双绞线电缆可靠性高 B双绞线电缆抗噪性更好 C细同轴电缆更廉价 D双绞线电缆更便于安装 在布线时,细缆和粗缆通常应用在(D)拓扑结构中。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Ⅰ篇 管理导论 【圣才出品】

第Ⅰ篇管理导论 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 一、思考题 1.管理者与非管理者有何不同? 答:管理者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人。管理者的职责在于帮助公司内的其他人完成工作。而非管理者是直接生产产品或服务顾客的员工,他们只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具体来说,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管理者是监督者,在组织工作中负责协调、监管他人;非管理者是执行者,负责执行管理者下达的任务命令。 (2)管理者要负责一个团队或部门的运行协调,对所在部门或团队的整体绩效负最终责任,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属员工的工作绩效;非管理者从事专项事务,没有影响他人的权力,只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3)管理者既要管人又要管事,不仅要协调团队和部门或者监管某些员工,还可能承担与监管协调他人无关的事务性工作;非管理者只负责管事,主要从事岗位职责要求的事务性工作内容。 (4)管理者看重人际管理,需要良好的人际管理技能;非管理者看重作业状况,需要很强的操作技能。 2.你的课程老师是管理者吗?根据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展开讨论。 答:课程老师并不是管理者,但系主任及其同等和以上级别的人是管理者。虽然课程老

师也承担了部分的管理职能,但不能称其为管理者。具体分析如下: (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度来理解,虽然课程老师既要对授课任务进行计划,对授课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确定和安排,又要与学生、教学管理部门及其他课程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供指导,但学生与课程老师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学生不是课程老师的员工,而是课程老师的服务对象。因此,课程老师并不是管理者。 (2)从管理者的管理角色角度来理解,课程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以下三种角色: ①人际角色。作为课程的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课程老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校总结、汇报,并为该门课程的展开争取一定的教学资源。 ②信息传递角色。作为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课程老师全权负责这门课程的展开,学校对该门课程的指示或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什么要求,都由课程老师代表全体学生向学校进行沟通和传达。 ③决策角色。作为企业家、混乱驾驭者和资源分配者,课程老师对整个课程的安排、调整、课堂外时间的处理和教学资源的分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从管理者的管理技能角度来理解,课程老师需要以下三项技能: ①技术技能。课程老师必须掌握好教学技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所传授的知识。具体来说,课程老师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使用教学设备的技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技能以及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等一系列特殊的技能。 ②人际技能。课程老师必须善于与学生交流,只有通过和学生的接触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找到提高授课效率的方法。此外,课程老师还要善于和同事、上级进行沟通。 ③概念技能。对于课程老师来说,在进行课程规划,或者与同事商讨本系的课程安排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概念技能,但实际上对课程老师概念技能的要求并不高(技术技能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