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市地理学专业考研资料整理(一)

广州大学城市地理学专业考研资料整理(一)
广州大学城市地理学专业考研资料整理(一)

城市地理学整理资料1

第一章绪论

1、城市: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地理学: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a.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研究

b.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c.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人的行为等。

d.城市问题: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住宅、城市贫困。

3、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基础因素:

a、经济: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开发潜力、劳动力数量和质量

b、历史:发展有连续性,以以前发展为基础

c、社会:人的创造力精神文化素质。

4、城市地理学学科性质:在我国,地理学属自然科学,而城市地理学常常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

5、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P7)

a、与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偏重空间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b、城市形态学:城市景观:街道布局、建筑风格、土地利用。侧重各部分的联系和形态演化

c、城市社会学: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组织

d、城市经济学:城市财政、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投资

e、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

6、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P9)1、1920年以前2、1920-1950年: 3、1950-1970年4、1970年以后

7、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a. 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

b、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c、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愈益明显

d、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

8、城市地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a、城市化研究b、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c、城市体系研究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城市划分的标准(P20)

(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如省级

(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

(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如5000人

(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

(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

2、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人口数量和密度不同,城市划分标准也很

不一致。

a. 按居民点达到一定的人口数作为城镇的标准;

b. 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

c. 规定首都或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

d.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规定城镇标准;

e. 按居民点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标准;

3、定义城镇的标准——产业构成、人口规模、密度指标、景观、物质构成、职能、价值观

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镇(农业活动)-城市-大城市(非农业活动)

一般国家城市等级划分: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4、城乡人口划分的利弊:

5、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又存在这密切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P25)

特点: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相互作用,规模庞大,国家的核心区域

6、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天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形成所需的五个必要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3)

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之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

7、中心县:中心市所在的县城或至少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区里的县。

第三章:城市产生与发展

1、简述城市兴起成长的一般前提:

早期城市:农业革命,出现农产品的剩余。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

现代城市: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

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

2、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

3、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极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件在空间上的组合。(P42)

确定城市地理位置的最基本要素是(方向和距离)。

4、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转运功能城市)(P47)

形成动因:交通地理位置

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

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

5、信息技术产业的区位表现出两个明显趋势:

1)集中区位:专门进行信息技术产品从构思、设计、样本制作、实验性生产及产品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形成了一些新增长中心;

2)分散区位:主要进行装配工序生产,分散在较大区域范围内。

6、网络化城市体系(P50)

7、简述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城市的成长过程: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1、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至少包含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

1)人口结构的转型2)经济结构的转型3)地域空间的转型4)生活方式的转型

2、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1)城市化是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2)城市化是农业向非农业转变的过程;

3)城市化是地域景观发生转变的过程;

4)城市化是城市文化意识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3、城市化的意义:

1)吸收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

2)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

3)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影响的

4)城市是区域科技和文化的中心,提高了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城市文化影响乡村的生产和生活

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P57)

1)城市星期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1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

○2第二前提——剩余的农业劳动力

2)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1工业化与城市化○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3)乡村——城市人口迁移动力分析

4)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P73)

1)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研究2)工业的扩张与城市化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5、城市化的类型(P69)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6、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征对比

发达国家:1)城市化水平高,已进入成熟(饱和)阶段

2)近几十年城市化发展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

4)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高

发展国家:(一)起步晚,发展快(二)城市化水平较低(三)城市发展不合理

(四)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低,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

现代世界城市化的特征: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加快;

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3、城市化的区域差异明显;

7、郊区化: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郊区化包括:制造业郊区化、人口郊区化、零售业郊区化、办公郊区化)

类型:中心市区衰落,郊区迅猛发展;中心市区停滞,郊区急速发展;中心市区与郊区同时发展。

共同点:郊区在发展因素:根本原因是特大城市人口爆炸性增长。

8、逆城市化现象: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欧、美国、日本

等发达国家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改善,发生与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疹,乡村人口数量增多的现象。

后果:两种观点:—导致城市衰退和危机:城市财政危机,城市经济萧条,社会问题增多。

—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城市财政收入类型改变,城市职能更新,经济基础转换。

9、再城市化(P78)

概念:1980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深化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基础的转换,以维持和加强城市的重心地位作用,促进城市进一步繁荣而采取了积极开发市中心区的政策,并吸引人口迁回城市中心区,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回升。开发政策:优化城市环境,扶持新兴主导产业,提高住房质量,控制郊区发展,改善交通设施,均衡财政,刺激就业,提供更优越的文化娱乐设施。

效果:中高收入阶层人口回迁,城市中心区人口增加。

10、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异同点:

相同点: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不同点:郊区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

逆城市化(大都市区人口外迁,移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再城市化(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移民的影响,使得市区内人口增长)

11、城市化动力的主要因素:

城市化动力分为推力和拉力,在发达国家推力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推力是主导因素。

城市的拉力有:1)城市工业对劳动人口的需求;2)其他非农业对劳动人口的需要;

3)城市生活方式和较高的生活水平对农民的引力。

农村的推力作用:1)人口增值超过土地开发,人地矛盾增加;2)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3)在特定条件下农业破产农民流入城中;4)农民寻找理想乐土的精神推力。

12、了解交通的发展过程以及工业布局对城市化的作用。(书上没找到)

运输动力和运输工具的革变,强化了空间通达度,缩短了空间经济距离,克服空间磨擦的能力提高。

第六、七章城市职能分类及城市规模分布

1、城市职能:是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位序规模律:

城市金字塔: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

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现象,即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规模等级越高,城市数量就越少,规模等级越低,城市数量就越多,把这种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P164 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城市性质: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代表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简述城市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的影响(P142)

答:城市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输出活动即基本活动的发展,由于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的发展,从输出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入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扩大,也就导致了本地非基本部分就业岗位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基本活动收入的另外一部分则用于本身的扩大再生产,继续为城市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收入。基本和非基本活动每一次的增加都要引起当地人口的增加这样反过来又增加本地的雪球和本地人口。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活动在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不断集聚的过程。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关系(联系和区别)(P144)

答:联系在于城市性质是城市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只能分析;

区别: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希

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4、影响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因素(P139)

答:城市B/N比在不同城市之间有很大差异。

(1)是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大,非基本部分的比例有相对增加的趋势;

(2)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基本部分的比例较高,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基本部分比例较低;

(3)老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完善和健全的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体系,非基本部分.比例较高,B/N可能较小;而新城市可能还来不及完善内部的服务系统,B/N可能较大。

(4)城市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对城市经济的B/N结构也有影响。

5、城市经济基础理论—一个城市,如果其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部分的内容和规模日渐发展,这个城市就会发展;如果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由于某种原因而衰落,也没有新的基本活动发展起来,这个城市就要衰落;当城市的条件发生变化,促进新的基本部分萌发时,衰落的城市还会复兴。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简述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P192)

1).互补性:对应的供需关系

2).中介机会:货物输送的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能够提供或消费货物的C地,引起货物运输原定起止点的替换的现

象。

3).可运输性:货物的可运输性由单位重量的价值所决定。距离越长,产生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

2、空间扩散的三种基本类型

传染扩散:一种现象通过已经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

等级扩散:一种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中,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的扩散过程。

重新区位扩散:在传染扩散中,如果接受者的数量没有增加,仅仅发生了原有接受者的空间位移。

3、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要点和三大原则模型(P204)

基本概念:

中心地:可以表述为向居住在他周围地域的居民提供各种货流和服务的地方。

中心货物与服务:分别指在中心地内生产的货物与提供的服务。

中心性(度):可以理解为一个地点对他周围地区的相对意义的总和。即中心职能的大小。

克里斯塔勒理论的核心思想可概括如下:

1)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其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就越齐全,而低等级中心地仅限于供应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少数商品和服务(点)。

2)两个相领同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中心地的等级越低,其间的距离就越短,间距S与中心地等级n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

3)各等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网络(网)。

4)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之间应按K=3、4、7的原则,保持严格的比例关系

中心地理论的三大原则模型:

(1)市场最优原则

这一原则能够确保各级中心地对它所影响的范围提供最大方便的服务。

这种情况下,中心地等级体系是由三个低级的地区单位组成一个较高级的地区单位,地区组成的结构从尖端到基层分别是l、3、9、27、81.

每一个低级中心地为三个高级中心地所分享,这样每个高级中心地实际上辖有三个(一个完整的K级区和6个1/3K级区)完整的低级中心地。

(2)交通最优原则

使次级中心之间以及次级中心与较高一级中心之间的距离最短。

因而在最合理的交通网下形成的中心地网络,应是相邻两个同一级中心地之间的交通线的中点有一个次级中心地。

在这个模型中,每一个低级中心地为两个高级中心地所分享,一个中心地的地区单位,将由其他6个低级中心地的一半服务范围,加上自

身范围,也即是6*1/2+1)的4个低一级的单位组成,这时K=4。(3)行政最优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每一个中心地完全控制其从属的低一级的中心地,次一级中心地不能同时接受两个或两个以外高级中心地的影响。

克氏认为,上级中心地应位于六边形的中心下级中心地应均匀地、彼此距离相等地分布于六边形内。

在这个模型中,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7

4、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R.Nurkse)为代表:认为落后国家和地区容易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影响资本积累,为了打破这种贫困的恶性循环,认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维持各部门均衡发展,可以避免供给方面的困难,避免恶性循环的发生;多部门平衡投资,可以使各部门互为顾客,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收入和购买力,使国内需求扩大,诱发投资,扩大生产。因而,均衡增长是提高增长速度的工具。(P222)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认为对不发达国家来说,因为缺乏资金,最现实的办法是在各部门之间。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衡增长,集中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部门,通过横向关联效应,吸引相同产业的发展和集中。(P222)

生长极理论概念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克斯提出。后经赫希曼、鲍德维尔、汉森德等学者进一步发展。内容主要是: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把增长极同

极化空间、城镇联系起来,使增长极有了确切的地理位置。增长极的“极”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

核心-边缘理论模式:源于弗里德曼1966年发表的论著,后来缪尔达尔和赫希曼也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指出: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体系: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P241) 基本特征:整体性等级性或层次性动态性

城镇体系规划: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

2、城镇体系规划内容(P244)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条件和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镇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

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

原则和措施;

9)明确城市发展用地的数量,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十一章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1、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内的陆地、水面以及他们上下一定空间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P252)

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均质性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并非地域本身所固有的职能特征。(P272)

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P273) 结节地域: 没找到- - - -

2、比较土地利用的三大模型:重点了解理论提出者、主要形式和内容。(P274)

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3、什么是CBD?有何特征?如何界定?(P280)

CBD即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中心商务区”:城市中商业活动与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大、地价最高的区域,是城市及其腹地繁荣与发展的标志。目前CDB的活动包括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

特征:具有区域中最高的中心性;具有最高的易达性和拥挤程度;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交流量;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具有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

莫菲尔和万斯认为地价峰值区是CBD最明显的特点。他们的界定指标有:

中心商务高度指数(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

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BII)=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面积x100%。

将CBHI>1,CBII>50%D 地区定为CBD。

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

1、行为地理学:研究人类不同类群(集团、阶层等)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行为类型和决策行为及其形成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心理因素)的科学。是在行为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应用地理学新分支。

邻里: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P306)

社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会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具有大致相同生活标准,相同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地位的同质人口的汇集。

社会空间:通常包括邻里、社区和社会区三个层次,而以社会去为

主。

2、简述林奇的居民构想图的构成要素极其对城市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P321)

地理学对市民生活空间和感应空间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按现有成果显示来看,感应空间和客观存在的土地利用功能区和社会空间是不相同的。对此作深入研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城市功能区和各种用地的布局应尽可能为居民构想图增加美丽的印象,深刻的要素,突出各具特色的功能区,从而增加居民对城市的好感;

(2)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要增加适当的标志,枢纽和区的布局亦要考虑其辨认性,以便扩大市民的感应空间;

(3)如果市民的感应空间扩大了,构想图的内容丰富了,就有助于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和规划,从而使城市管理和规划不仅仅只是规划师的事务。

1城市近地域演化中模型中第四期首位城市体系的表现是:相对分散。7城市土地特征有:自然特征,经济特征,社会特征。

3霍伊特提出的划分城市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是:a普差法b残差法c区位商法d正常城市法

4城市基本活动引起的放大机制称为:a加数效应b乘数效应c减数效应d除数效应

5以下不是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特色的是:a理论基础b资料矩阵c方

法论d多变量分析法

6中心地理论模型K=4体系中,是依据什么原则?a行政原则b市场c交通d最优

8城市内部的商业区包括:a多层次商业中心b带状商业网点c 专门化商业区

9廖什需求圆锥理论是:距离与运费关系。10城市规模分布分为:三类

11城市空间分布发展与演变的阶段性是:4点.

12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是:3点。

14名词解释:大都市带、城市群、城市职能、首位城市、城镇体系15简答题:1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2空间相互作用的分类?

16简述题:简述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城市金字塔: 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规模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规模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 2.城市首位律:一个国家最大城市与第二城市的人口比即首位度,首位度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叫做首位分布,符合首位分布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那就是城市首位律。 3.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4.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5.职能型城市化: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这种城市化表现了地域进化的潜在意识,不从外观上直接创造密集的市区景观,所以也称间接城市化。 6.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因为这种城市化直接创造市区,所以也称直接城市化。 7.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是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地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 8.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 9.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为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这种交换叫做空间相互作用。这种空间相互作用,把空间上相互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即城市空间分布体系。10.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11.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是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12.生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

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面试)办法

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面试)办法 复试内容分为两部分,即专业课笔试和(我是乱码)综合素质及能力面试。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 1、专业课笔试 ①专业课笔试的考试科目,采取闭(我是乱码)卷,考试时间一般为2-3小时,满分为40分。重点考察考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是否具备(我是乱码)本专业研究生入学的基本要求。复试考生在笔试时还须进行所选考语种的听力测试,听力得 分计入专业课成绩。 ②专业外语测试:专业外语测试可分为(我是乱码)翻译、写作两部分进行,测试内容,测 试时间,由学院自定。专业外语测试满分为5分。 2.综合素质及能力面试 (1)面试内容:综合素质及能力面试(我是乱码)内容分为两部分,1.业务能力考核2.外语听力、口语测试。综合素质及能力面试满分为55分,其中业务能力考核满分为(我是乱码)40分,外语听力、口试满分为15分。 外语听力、口试测试: (2)面试方式:面试时,考生从预先准备(我是乱码)好的多个试题中随机抽取(已经抽 取过的试题不可重复使用),由面试教师根据所抽取的试题提问,考生当场回答。此外考 (我是乱码)生也必须认真回答面试教师的其他提问。面试情况要有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表。 ④面试评分。每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各位面试(我是乱码)教师分别为考生当场打分,面 试教师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考生的最终面试分数。 (四)各学院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我是乱码)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 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可在教育部网站查询)自行制定并向考生公布。复试(我是乱码)考生由各学院组织在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体检(地址:大学城南二路广东省中医院).校医院对复试考生体检结果进行(我是乱码)审查,并确定体检是否合格。 四、录取办法 (一)复试成绩不及格(60分以下)者,不予(我是乱码)录取。政审、体检不合格者不予 录取。 (二)各专业按照考生初试成绩(按满分100分折(我是乱码)算,权重为0.5)和复试成绩(满分100分,权重为0.5)之和排名,从高分到低分、优先录取第(我是乱码)一志愿考生,然后依次录取外校调剂考生。 (五)各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我是乱码)负责审查本学院参加复试考生的拟录取 名单,并填报《广州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考生名单》(见附表八样式,电子版同时(我是乱码)交研究生处招生办)。学校200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查全校各学院上报的拟录取考生名单,并将审查通过的复试考生(我是乱码)名单上报省招办批准。 五、招生计划 我校2008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我是乱码)445人(含全日制推免生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 推免生)。 六、注意事项 (一)复试时间、地点、复(我是乱码)试办法由各学院在复试前10天通知考生。

城市地理学复习题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p2)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2)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即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㈠城市化研究 ㈡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 ㈢城市分类研究 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④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⑤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2.城市的三种地域概念?(p21) 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和功能地域概念。①城市的行政地域概念 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②城市的实体地域概念 城市的本质特征本来是对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而言的,划分城市的实体地域主要是为了区分城乡。 ③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 城市建成区后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可是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易于变动,取得各年得资料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功能所波及的范围已经超出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城市社会越来越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越频繁,城乡之间的分界也越模糊,这就要就建立一种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来适应这种变化。(一些具体的城市功能概念: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 3.什么是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必备的条件是什么?世界有哪些大都市带?P25 ①有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②必备的条件: ㈠多核心 ㈡交通走廊 ㈢密集的交互作用 ㈣规模特别庞大 ㈤国家的核心区域 ③6大都市带: ㈠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美国简称波士华;㈡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

南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资料与经验分享

南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资料与经验分享南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的童鞋们的福利来了~ 南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复习都是有依据可循的,考研学子关注事项流程为:考研报录比-大纲-参考书-资料-真题-复习经验-辅导-复试-导师,缺一不可。天津考研网邀请到了以高分被录取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前辈为我们录制了一份免费的专业解析视频:“南开大学汉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及汉语言文学考研经验心得”,可直接搜索。 看完了视频小伙伴们应该对南开汉语言文学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专业情况,导师研究方向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现在可以安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复习了吧…… 天津考研网为报考南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同学们整理了一些专业课复习资料以及学长学姐们的复习经验,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下面天津考研网就为考研小伙伴们详细说说专业课的复习。 一、南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主要参考教材 南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考研考试科目是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和两门专业课,分别是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汉院)。南开大学公布的考研大纲中并未列出专业课具体的参考教材,使得同学们复习的时候无从下手。 针对这种情况天津考研网组织多名一线大学老师及过去几年在天津大学研究生初试中专业课取得高分的考生共同整理了考研复习主要参考教材供大家参考: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董志翘杨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 《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洪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王红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城市地理学专题复习知识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 (2)主要研究内容:①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 ②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③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土地利用、市场空间、社会空 间和感应空间等;④城市问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城市交通、 城市住宅、城市贫困;⑤新方法、新技术和新领域。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城市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非农产业的核心空间载体及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其本质特征是密集性、中心性、系统性、高效性、多元性。 3、界定城镇的规范(城镇与乡村的基本差别) ①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为主,在职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②人口聚居规模大于乡村,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③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高于乡村,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④具有较好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⑤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另外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4、城市地域类型 ①行政地域--指市政府管辖的城市范围。是各国按城镇界定规范确定的城镇地域。随着城市 建制的设立就明确划定。 ②实体地域--指城市座落在地表的实际范围。相当于有着密集人口和各种建筑物组成的建成区。是完全不同于乡村景观的城镇聚落实体。又称景观地域。 ③功能地域--体现城市人口居住、就业、购物、医疗、文教、娱乐等城市基本功能所涉及的 地域范围。(大都市区、大都市带) 5、城市人口指哪些人? 城镇人口—也称驻地人口。应指占用城镇生活空间,并享受城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的人口群体,包括城镇实体地域内的常住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居住满6个月或1年以上的人口。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6、影响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①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生产力水平决定城市的发展水平——机器大工业替代工场手工业,掀起城镇化的世界浪潮。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城市在许多方面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2)自然条件因素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020广州大学学科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2020广州大学学科数学考研经验分享 2019届考研已经落下帷幕,20届考研复习的黄金时期也到来了,回想自己去年6月至9月这个时期的坚持学习,可以说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期的复习也更加有条不紊。趁着这个时间,我也赶紧写下我的备考经验,希望给你们一些启发。 英语二:前期先背单词,这是长期战,不要想着一次性把它们背完了就不管了,我们得每天都花时间去背去巩固复习,这样才能记得牢固深刻。然后阅读是重点,每天可以练习一篇真题上的阅读题,做完了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全文都翻译下来,这虽然有点费时间,但是对后面英语各部分的答题都有帮助。作文的话,静下心来去背作文,把那20篇作文背下来,考场上花的时间不会很多。在学作文得同时要自己学会整理模板,也要背下来,会更适合自己。 政治:前期看视频学习知识,比较生动,后期9月份左右大题背肖4和肖8,所以政治前期重点放在选择题就好了,市面上的模拟题都买来做一做,很有帮助的。 333教育综合:我们今年考的333出了选择题,虽然很突然,但是我复习的时候用的是爱考宝典的学姐的笔记,几本参考书上的知识点都认真看了背了,不懂的地方爱考的学姐给我在线上课的时候也认真给我讲解了,所以没有什么大问题,考试的时候状态挺好的。333教育综合考的两本书,教育基础第二版,姚本先心理学,官网说赵国祥,但是学姐推荐我用姚本先的,大家可以安心用这本复习,挺不错的。 333建议还是过一遍书,做课后习题。然后把历年真题考过的真题背熟,把相关的知识点也找出来,然后整理并且背诵,背诵不建议死记硬背,应该在看书的时候把书上的的关键点梳理成一个大框架,然后再将详细的知识点补充进去,背的时候先背框架,然后根据框架一点一点的回忆细碎的知识点。这样大脑也会形成框架,到时候考试的时候就算记得不详细,前后联系一下也能比较轻松的回忆起来。 924:参考书目是华东师范的数学分析上下册,还有官网公布的线性代数。备考期间,重点是把书刷一两遍。时间充裕的师弟师妹们就多刷几遍。然后期间再配合一些视频和笔记,加上真题进行复习,当然不懂的地方我是可以直接问爱考宝典的学姐,大家有需要的可以自行联系,真的会省去不少时间,在线解答也会比较方便,这样自己心里也会踏实很多。如果数学没有一个可以帮你解疑惑的人,会学的有点困难,我也是因为有人教,有人帮,我才能有这么好的成绩。所以大家有不懂的不会的一定要及时找人帮忙,舍得开口,不然吃亏的还是你自己,考研在这一阶段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了。 最后,大概分享的内容就这些,希望大家一切顺利,都能考上心仪的院校。

《语言学纲要》考研复习资料全

语言学纲要》练习题参考答案 导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 ?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 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 学两个领域。 3 ?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 而研究语言的。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填空 1 ?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3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 5 ?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语言的两个有限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作为基本符号的语素和词在数量上是有 限的,把语素或词组合起来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语言的这两个有限性是区 别言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2. 言语活动的两个无限 言语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展开的交际或思维活动,其中作为这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一- 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长的,在数量上可以是是无限多的。 3. 大脑左右半球分工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大脑两半球分工是人类特有的,但出生婴儿大脑两半球没有分工。 4. 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 不足。 5. 辅助性交际工具 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这些交际工具若离开语言 就不能独立存在。其特点是: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语言学概述 1.1.1知识要点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的定义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功能)。 (2)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结构)。 2.语言学的定义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对能感知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3.语言学的基本任务和对象 (1)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 (2)对象:语言。 (3)研究的根本问题: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二、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1.对象:结构+功能。 2.研究方法:描写语言事实,解释一般规律。 三、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1.研究地位的提高。 2.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密切。 语言交际的五大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 四、语言学的分类 1.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只研究语言的结构本身(语音、词汇、语义、语法)。 宏观语言学:研究语言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2.本体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本体语言学:类似于微观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语言理论的应用和语言应用理论(传统只有前者→语言教学)。 3.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个别语言学:又称专语语言学,是指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本质和发展,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分类、研究观念和方法,以及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4.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研究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如现代汉语、现代英语。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如汉语史、英语史。 五、语言学研究的价值和功用

城市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研究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城镇体系、城市分类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功能分区、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市场空间等 (4)可持续发展研究 (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GPS、RS、GIS 主要任务:P2 第二章 名词解释 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有中心县和外围县两部分组成。 大都市带: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城镇:镇和城市的总称。 城镇与乡村的区别 ⑴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⑵城镇人口聚集规模大; ⑶城镇比乡村有较大的人口密度、建筑密度,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⑷城镇有便利的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物质构成上不同乡村; ⑸职能上有别于乡村。 城市:商代货币的使用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经营上的方便,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的位置,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才产生。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称为城市。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第三、四、五章 名词解释 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 规模经济:指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有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致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得地步。 集聚经济: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得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过程,包括区域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每一个城市地域的扩大两个方面。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推拉因模式:由于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把农村人口拉了进来,成为城市化“拉因”;由于乡村破产使乡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膨胀,成为城市化的“推因”。

广州大学2018年文学类专业考研真题回忆

广大的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都考文学综合,参考书是袁行霈,朱栋霖,朱维之,是谁不重要,教材哪个版本重点是谁都是谁,难道哪个版本说李白杜甫不是伟大诗人? 真题: 635 王维山水诗歌特色,金瓶梅艺术特色,彷徨呐喊的格式的特别和表现的真切,结合具体背景具体作家作品,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进行梳理阐释 827 结合具体学者,谈你对学术研究的认识,字数3000+ 套路: 广大专业课渣渣的简单,但今年专业课反套路了,特别是专业课二,要注意不要大意。 专业课一,总的来说,啥有名考啥。 题量少,分值大就意味着考得深,细,50分大概写1000字,答题要有具体分析,诗歌要背,原文,一点评论最好也背。喜欢考的都是经典问题,不偏。重点,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散文,唐宋诗歌,明清小说,现当代文学,有名的,外国文学,现实主义为主,其他有名兼之。 专业课二,嗷嗷写呗,但要有层次。今年的看出来平时要多看书,具体学者,其实算是考得难的,不能瞎扯。和往年完全不一样的类型,要注意。 今年的题和往年不太一样,当然所有学校今年都反套路了,有些甚至出偏题,但还是特别简单吧,所以虽然我说了重点,其他的保险起见要看,专业课小问题不用背,写不了那么多字,文学类考研别认为单看参考书教材就够了,多看专业的学术类的书,一些学者的研究著作,特别是有时候广大会用一道题拉差距的话,那道题不会出现在本科教材里,而学术论著有原题的,背题集也是最有用的,古代文学顾大鹏,现当代我用的北师大那本绿的,外国文学唐红梅,写作有很多书就不推荐了吧。 我应该明年会再考,可能应该是不考广大了叭,但现在早,19的话,想考什么都可以准备,特别是广大专业课,现在就是积累,看书(专业书和一些有新奇观点的书),这样有助于写作,也不至于复试答不出看过什么书,或者听听网上有的名师讲课,一个月就能背好,重点放在公共课吧。

《语言学纲要》考研修订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语言学纲要》考研修订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0-1复习笔记 ―、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住质 (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L语言现红 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迴具有的现象,它是G早纳人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 (1)人类对于世界上的齐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以及相关的许多抽象观念, 是在各个古典文明形成的时期出现的。有关语言的理性思考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2)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古希腊的竹学家.古代印度的思想家等,都提岀了对语言的一股看法,并且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这是对语言的最早的理性认识。 2.语言学的发展过程 (])语言甞的三大发源地 在齐个文明的发展过程?l', I l f代文化典籍的传欣成为文化发展延续的重要途径。这些政 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若作要得到学习和继承,郁需姿语言方而的分析和解 释。这样,在许多有若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都出现了语文学研究,这是语言的系统研究的开 始。中国、印度和希腊一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足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语苜学三大发源地的成就 ①中国传统语言研究 3.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大域的文化典籍,它们所使用的古代书面语体被后人学习继承,称作文言文Q宜至20世纪初,正式的书而语一直使用这种文言文的形式。 b?屮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主要是分析汉字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②古代印度语言研究 a.在印度,文化经典主要是宗教典鉛,所川的语言是古代的梵语。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下来。 b?占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这些宗教经典的解读C占代印度的学者在对语言般件质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和语法研究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C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46普通生物学考研初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2019年中国科学院大学846普通生物学考研初试大纲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生物学是一门具有通论性质的课程,又是生物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和获得普遍的规律性的知识。生物界既有极大的多样性,又有高度的统一性。生物界是一个整体,生命科学内容丰富多彩,是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涉及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细胞、动物的形态与功能、植物的形态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及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等。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能应用普通生物学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命科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目前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考试形式 普通生物学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为: 一、名词解释(12题,每题3分,共36分) 二、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三、填空题(24空,每空1分,共24分) 四、问答题(任选6题,每题10分,共60分,多选者按前选计分) 考试内容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一)生命的特征;(二)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三)把生物界划分为5个界;(四)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五)在生物界巨大的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六)研究生物学的方法;(七)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第一篇细胞 (一)生命的化学基础;(二)细胞结构与细胞讯;(三)细胞代谢;(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二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一)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二)营养与消化;(三)血液与循环;(四)气体交换与呼吸;(五)内环境的控制;(六)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七)内分泌系统与免疫调节;(八)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九)感觉器官与感觉;(十)动物如何运动;(十一)生殖与胚胎发育。 第三篇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一)植物的结构和生殖;(二) 植物的营养;(三)植物的调控系统。 第四篇遗传与变异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三)基因表达调控;(四)重组DNA技术简介;(五)人类基因组。 第五篇生物进化 (一)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二)物种形成;(三)宏进化与系统发生。 第六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一)生命起源及原核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二)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三)动物多样性的进化;(四)人类的进化。 第七篇生态学与动物行为

考研语言学概论-10.doc

考研语言学概论-10 (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 1.下列四个汉语词,不属于借词的是:______(分数:1.00) A.啤酒 B.和尚 C.拖拉机 D.火箭炮 2.下列语言学研究门类中不属于具体语言学的是:______(分数:1.00) A.古代英语 B.理论语言学 C.汉语史 D.现代法语 3.语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______。(分数:1.00) A.词类的变化 B.词序的改变 C.语法范畴的消长 D.形态的改变 4.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研究不包括:______(分数:1.00) A.文字学 B.语法学 C.音韵学 D.训诂学 5.下面哪个词具有书面语色彩:______(分数:1.00) A.脑壳 B..歇 C..搁 D.崎岖 6.下列不属于社会方言的是:______(分数:1.00) A.官腔 B.行业语 C.黑话 D.皮钦语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分数:1.00)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8.就语言的谱系分类而言,下列四组语言,哪一组不具有亲属关系:______(分数:1.00) A.壮语、傣语、侗语 B.英语、德语、荷兰语 C.朝鲜语、满语、佤语 D.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 9. 1.00)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10.中古汉语声母[b][d][g]后来并入[p][t][k],合流了,这条规律叫作:______(分数:1.00) 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11.“木乃伊”一词是:______(分数:1.00) A.一个词根和一个后缀组成的词 B.三个词根语素组成的词 C.前缀加词根加后缀构成的词 D.一个三音节的单纯词 12.下列哪种语言不属于黏着语:______(分数:1.00) A.壮语 B.土耳其语 C.日语 D.芬兰语 13.从文字的类型上讲,阿拉伯文属于______(分数:1.00) A.表音文字 B.音位文字 C.表意文字 D.意音文字 14.下列关于文字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______(分数:1.00) A.所有文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B.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C.文字和语言一样,是全民的交际工具,不具有阶级性 D.用某种文字去记录某种语言,其选择是相对自由的 15.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______(分数:1.00) 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 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 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 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6.采用拉丁字母的是:______(分数:2.00) A.俄语文字 B.汉语拼音 C.朝鲜文字 D.日语文字 E.英语 1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分数:2.00)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的时候,声带都要振动;发辅音的时候,浊辅音需要振动声带。 E.发元音的时候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气流较强。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分数:2.00) A.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因而只能渐变 B.与语汇和语法相比,语音最容易发生演变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汇总

一、填空题 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它是国外最重要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P23-24)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大体相当于我们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P22) 城市建成区:城市的实体地域即城市建成区(p22) 都市连绵区: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城市群: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就称为城市群。(P27) 中心位置: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 重心位置: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 城市邻接位置: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聚集经济:聚集经济是指企业向某一特定地区集中而产生的利益,亦称聚集经济效益,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 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现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城市附近的郊区开始变成城市。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 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再城市化:也称“再城镇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使得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连续过程的第四个过程。 城市化: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辨析: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城市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基本/非基本比率(B/N):收入或就业人口的比率来表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这种比率称为基本-非基本比率(B/N率)。用收入来表示,即城市总收入中城市基本活动的收入与非基

新版广州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真的是一件考研耐力和意志力的事情,需要你不断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你必须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确认好坚定的动机,才能让你在最后冲刺阶段时能够坚持下来。 如果你只是看到自己周围的人都在考研而决定的考研,自己只是随波逐流没有坚定的信心,那么非常容易在中途就放弃掉了,而且现在考研非常火热,这就意味着竞争也会非常激烈,而且调剂的机会都会非常难得,所以备考时的压力也会比较大,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既不能压力太大,也不能懈怠。 虽关于择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建议一定要趁早,因为即使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科目也未必完全一致。 如果同学们一时之间不知道选择那所学校,千万不要把过度的精力浪费在这上面,因为,备考复习工作是一天都不能丢的,所以在未定学校之前千万要保持学习进度。因为考试内容都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筛选一些目标院校,有了一个大致方向,现阶段自己的不会过于慌乱,不会整天胡思乱想。 介于考研方面有太多的问题要讲,所以这篇文章便是我的种种干货和经验的整理,篇幅会比较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后会有所帮助,结尾处附赠我的学习资料。 广州大学电子信息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914)数据结构 先谈谈英语吧 其实英语每什么诀窍,就是把真题读透彻,具体方法我总结如下: 第一,扫描提干,划关键项。 第二,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 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 2. 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时间思考3个问题: ①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文章中有无提到核心概念? ③作者的大致态度是什么? 第三,仔细审题,返回原文。(仔细看题干,把每道题和原文的某处建立联系,挂起钩)定位原则: ①通常是由题干出发,使用寻找关键词定位原则。(关键词:大写字母、地名、时间、数字等) ②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的顺序与行文的顺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对应一题。 一定要树立定位意识,每一题、每一选项都要回到原文中某一处定位。 第四,重叠选项,得出答案。(重叠原文=对照原文) 1. 通过题干返回原文:判断四个选项,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把选项定位到原文的某处比较,重叠选项,选出答案。 2.作题练习要求:要有选一个答案的理由和其余三个不选的理由(高中的时候大家都这样做的) 新题型和完形填空我也只复习了真题中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这块比较薄弱,可以找对应资料练习。然后是作文,作文其实两点,一是主旨,你要说什么,这个平时要多多训练,拿到题后要迅速思考出题人考查的角度是什么。

语言学考研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一九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语概·现汉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方向:训诂学与汉语词汇学、汉字学、汉语语法学、修辞学 考试科目:语言学概论及现代汉语 语言理论部分(共50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或术语(20分) 语法范畴历史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语义场音位 二、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是根据什么标准划分的?这两种语系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怎样认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强制性”? 3、按照功能分类法,世界文字大致可经划分为几种类型?现代汉字属于哪种类型? 现代汉语部分(共50分) 一。、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什么是“异读词”?它与多音多义字有何区别? 2、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进行现代汉字的整理和规范? 3、什么是基本词汇?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4、什么叫歧义句式?什么叫同义句式? 安徽师范大学1996年招收研究生考题·语言学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考试科目:语言学基础 一、解释下列术语:(17分) 音位(3分)变词语素(3分)态(一种语法范畴)(3分)语言融合(4分)言内意外(4分) 二、结合汉语词类的划分谈谈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间的联系。(10分) 三、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6分) 四、怎样确定音位的区别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12分) 五、汉语中的助词“们”与英语里表示名词复数的“-6”相比有哪些不同?请举例说明。(13分) 六、语言的结构类型有哪四种?它们主要有哪些特点?(10分) 七、结合同义词、反义词现象谈谈词的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附加色彩)之间的关系。(12分) 八、外业词进入汉语以后会发生哪些变化?试举例说明。(10分) 安徽师范大学1994年招收研究生考题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考试科目:语言学基础 一、简述语言系统中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0分) 二、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的本质区别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简述之。(12分) 三、普通话音位系统的区别特征有哪几对?试举例说明。(16分) 四、简述词义的概括性的几种表现形式。(10分) 五、举例说明词语搭配(组合)所受到的语义条件限制(12分) 六、不同的语言的词类体系相同不相同?为什么?(10分) 一、举例说明语法规则的递归性。(10分) 二、运用变换的方法,辨析下列句子句法意义的细微区别。(10分) A、院子里站着许多人。 B、院子里唱着黄梅戏。

语言学考研资料

The traditional Subject-Predicate distinction may over-lap with that between the Theme-Rheme,but they are not always the same. Look at the following examples: a) Jane stands on the table. Subject Predicate Theme Rheme b)On the table stands Jane. Predicate Subject Theme Rheme Another verson of the sam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Communicative Dynasmism ,CD for short,proposed by Firbas.By CD, Firbas mean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senence element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 Firbas defined FSP as the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degrees of CD.In his view,the initial elements of a sequence carry the lowest degree of CD and with each step forward,the degree of CD becomes incremental till the element that carries the highest. 传统语法中主语----谓语的区别可能和主位----述位重叠,但他们并不总是一致的。看下面的例子: a) 简站在桌子上。 主语谓语 主位述位 b)桌子上站着简。 谓语主语 主位述位 这种分析法的另一种版本是交际能力。它是由费尔巴斯首次提出的。费尔巴斯用交际动力表示句子成分对交技发展所起的作用。 费尔巴斯把功能句子观解释为不同程度的交际力的分布。他认为,句子前面部分承载的交际力最低,然后逐步增加,直到交际力最大的成分。 3.The London School 1)Introduction The London school refers to the kind of linguistic scholarship in England.J.R.Firth turned linguistics proper into a recognized distinct academeic subject in Britain.Firth,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nthropolosgist B;Malinowski,influenced his student M.A.K.Halliday.They all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of situation and the system aspect of language.Thus,London School is also known as systemic linguistics and functional linguistics. 3.伦敦学派 1)简介 伦敦学派专门用来称呼独具英国特色的语言学研究。J.R.弗斯使语言学在英国完全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弗斯主要受人类学家B.马林诺夫斯基影响,而他又影响了他的学生M.A.K.韩礼德。三人都强调“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2)Malinowski’s Theories Though a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Malinowski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concerning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According to him: https://www.360docs.net/doc/fc8580759.html,nguage is a mode of action,rather than a counterpart of though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