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1. 表面活性剂在结构上的特征是:()

A. 一定具有磺酸基或高级脂肪烃基

B. 一定具有亲水基

C. 一定具有亲油基

D. 一定具有亲水基和憎水基

满分:2 分

2. 某一电池反应,若算得其电池电动势为负值时,表示此电池反应是:()

A. 正向进行;

B. 逆向进行;

C. 不可能进行;

D. 反应方向不确定

满分:2 分

3. 盖斯定律包含了两个重要问题, 即()

A.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B.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热的基本性质

C. 热力学第三定律及热的基本性质

D.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状态函数的基本特征

满分:2 分

4. 下列哪个封闭体系的内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A. 理想溶液

B. 稀溶液

C. 所有气体

D. 理想气体

满分:2 分

5. 任何一个化学变化,下列因素中哪个能影响平衡常数的数值()。

A. 催化剂

B. 温度

C. 反应物的浓度

D. 反应产物的浓度

满分:2 分

6. 将非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将引起:()

A. 沸点升高

B. 熔点升高

C. 蒸气压升高

D. 都不对

满分:2 分

7. 表面活性剂是针对某种特定的液体或溶液而言的,表面活性剂的实质性作用是:()

A. 乳化作用

B. 增溶作用

C. 降低表面张力

D. 增加表面张力

满分:2 分

8. 温度升高溶胶的稳定性()

A. 增加

B. 下降

C. 不变

D. 先增加后下降

满分:2 分

9. 表面活性物质溶于水时,关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溶液表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升高,正吸附

B. 表面张力降低,正吸附

C. 表面张力升高,负吸附

D. 表面张力显著降低,正吸附

满分:2 分

10. 在等压下,进行一个反应 A + B=C,若ΔrHm > 0,则该反应一定是:()。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温度升高

D. 无法确定

满分:2 分

11. 恒压下,无相变的单组份封闭体系的焓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

满分:2 分

12. 由纯物质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则有()。

A. △mixS=0

B. △mixH=0

C. △mixG=0

D. △mixV>0

满分:2 分

13. 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的要点是:()

A. 气体分子可看成刚球,一经碰撞就能引起反应。

B. 反应分子必须互相碰撞且限于一定方向才能引起反应。

C. 反应物分子只要互相迎面碰撞就能引起反应。

D. 一对反应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的迎面碰撞才能引起反应。

满分:2 分

14. 凸面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r与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汽压p0相比较()。

A. pr =p0

B. pr <p0

C. pr >p0

D. 难以确定

满分:2 分

15. 在100℃ 和25℃ 之间工作的热机,其最大效率为( )。

A. 100 %

B. 75 %

C. 25 %

D. 20 %

满分:2 分

16. 在体系温度恒定的变化中,体系与环境之间()。

A. 一定产生热交换?

B. 一定不产生热交换

C. 不一定产生热交换?

D. 温度恒定与热交换无关

满分:2 分

17. 对于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

A. 表面能

B.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C. 表面张力

D. 附加压力

满分:2 分

18. 下列定义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A. G=H+TS

B. G=A+PV

C. A=U+TS

D. H=U—PV

满分:2 分

19. 若天空云层中小水滴的大小发生变化时,一定是:()

A. 大水滴变大,小水滴变小

B. 大水滴变小,小水滴变大

C. 大小水滴都变大

D. 大小水滴都变小

满分:2 分

20. 在绝热条件下,用大于气筒内的压力迅速推动活塞压缩筒内的气体,此过程的熵变()。

A. 等于零

B. 小于零

C. 大于零

D. 不能确定

满分:2 分

21. 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

B. 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平衡

C.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D. 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满分:2 分

22. 101℃时,水在多大外压下沸腾? ()

A. 101.3kP

B. 1013kP

C. 略高于101.3kP

D. 略低于101.3kPa

满分:2 分

23. 关于熵的性质, 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环境的熵变与过程有关

B. 某些自发过程中可以为系统创造出熵

C. 熵变等于过程的热温商

D. 系统的熵等于系统内各部分熵之和

满分:2 分

24.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还是下降,主要与()因素有关。

A. 表面张力

B. 附加压力

C. 液体是否润湿毛细管

D. 毛细管半径

满分:2 分

25.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

A. 无关

B. 呈正比

C. 呈反比

D. 平方根呈正比

满分:2 分

26. 对于实际气体, 下面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 不是任何实际气体都能在一定条件下液化

B. 处于相同对比状态的各种气体,不一定有相同的压缩因子

C. 对于实际气体, 范德华方程应用最广, 并不是因为它比其它状态方程更精确

D. 临界温度越高的实际气体越不易液化

满分:2 分

27. 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率为33.5%,当加入催化剂后,其转化率()。

A. >33.5%

B. <33.5%

C. =33.5%

D. 难以确定

满分:2 分

28. 对于下述结论, 正确的是:()

A. 在等压下有确定沸点的液态系统一定是纯物质

B. 任何纯固体物质都有熔点

C. 在一定温度下, 纯液体的平衡蒸气压与液体所受外压力无关

D. 纯固体物质的熔点可以有很多个

满分:2 分

29. 1mol某液体在其沸点时蒸发为气体,下列哪个量增加()。

A. 蒸汽压

B. 蒸发热

C. 吉布斯自由能

D. 热力学能

满分:2 分

30. 某化学反应其反应物消耗8/7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掉4/3所需的时间的1.5倍,则反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满分:2 分

1. 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的,而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无限稀释的强电解质溶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理想稀溶液中的溶剂遵从亨利定律,溶质遵从拉乌尔定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温度一定的时候,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乘积等于常数。(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在纯溶剂中加入少量不挥发的溶质后形成的稀溶液沸点将升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恒温恒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一切放热且熵增大的反应均可自动发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只受温度影响的平衡系统自由度F=C-P+1。( )

A. 错误

B. 正确

8. 依据相律,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蒸汽压应该是定值。()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隔离体系的熵是守恒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双组分相图中恒沸混合物的组成随外压的不同而不发生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系统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过程,其熵变△S>0。()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由同一始态出发,系统经历一个绝热不可逆过程所能达到的终态与经历一个绝热可逆过程所能达到的终态是不相同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在绝热体系中发生一个不可逆过程,从状态Ⅰ到Ⅱ,则不论用什么方法,体系再也回不到原来状态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1mol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经过不同的循环途径后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不变。( )

A. 错误

B. 正确

15. 如同理想气体一样,理想溶液中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二组分的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蒸汽总压力介于二纯组分的蒸汽压之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封闭体系,恒压绝热过程的△H=0。()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25℃时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25℃时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孤立体系的热力学能是守恒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化学势是广度性质的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选择题:DBDDB ACBDC ABDCD CDBAA DCCCA CCBAD

判断题:BAAAB BBBAA ABABA AABAA

物理化学试验-华南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实验Ⅰ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Ⅰ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代码:147012 学分:0.5 课程总学时:16 实验学时:16 (其中,上机学时:0)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是否独立设课:?是□否 课程类别:?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领域实验 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否 面向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 先修课程:物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课程。 大纲编制人:课程负责人张震实验室负责人刘仕文 一、教学信息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该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利用物理方法来研究化学系统变化规律,是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1)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化学原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培养学生查阅手册、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初步的物理性质研究方法的训练。 教学基本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利用物理方法来研究化学系统变化规律,实验中常用多种物理测量仪器。因此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基本测量技术的训练及初步培养学生选择和配套仪器进行实验研究工作的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包括下列内容: (1)热力学部分量热、相平衡和化学平衡实验是这部分的基本内容。还可以选择稀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组分的活度系数或热分析等方面的实验。

初中物理化学基本概念概要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完整版)物理化学界面现象知识点

279 界面现象 1. 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 表面张力γ:引起液体或固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单位为N·m -1。 表面功:'δ/d r s W A ,使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所需的可逆功,单位为J·m -2。 表面吉布斯函数:B ,,()(/)s T p n G A α??,恒温恒压下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时所增加的吉布斯 函数,单位为J·m -2。 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广义定义: B()B()B()B(),,,,,,,,( )()()()S V n S p n T V n T p n s s s s U H A G A A A A ααααγ????====???? ',r s T p s W dA dG dA γδ== 表面张力是从力的角度描述系统表面的某强度性质,而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则是从能量角度和热力学角度描述系统表面的某一性质。三者虽为不同的物理量,但它们的数值及量纲等同的,均可化为N·m -1。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若系统有多个界面,其总界面吉布斯函数: s i i s i G A γ=∑ 2.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 附加压力:Δp =p 内-p 外 拉普拉斯方程:2p r γ?= 规定弯曲液面凹面一侧压力位p 内,凸面一侧压力位p 外;γ为表面张力;r 为弯曲液面的曲率半径,△p 一律取正值;附加压力方向总指向凹面曲率半径中心。 3. 毛细现象 毛细管内液体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2cos h r g γθρ= 式中:γ为表面张力;ρ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θ为接触角;r 为毛细管半径。当液体不能润湿管壁,θ>90°即0cos θ<时,h 为负值,表示管内凸液体下降的深度。 4. 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开尔文公式

物理化学公式集合

物理化学公式集合 kent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 W =nRT { EMBED Equation.3 |1221ln ln p p nRT V V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 =U +pV ;

d H=d U+d(pV)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a+bT+c’T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0 ; ΔH=0 ; W=-Q=p e d V 等容过程:W=0 ; Q=ΔU= ; ΔH= 等压过程:W=-p eΔV ; Q=ΔH= ; ΔU= 可逆绝热过程: Q=0 ; 利用p1V1γ=p2V2γ求出T2, W=ΔU=;ΔH= 不可逆绝热过程:Q=0 ; 利用C V(T2-T1)=-p e(V2-V1)求出T2, W=ΔU=;ΔH=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Q=nΔ_H; W=-p(V2-V1)=-pV g=-nRT; ΔU=Q+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基本概念 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克劳修斯,开尔文,奥斯瓦尔德。实质:热功转换的不可逆性。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克劳修斯不等式) “=”可逆;“>”不可逆 三、熵 1、熵的导出:卡若循环与卡诺定理 2、熵的定义: 3、熵的物理意义: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4、绝对熵:热力学第三定律 5、熵变的计算

生活中有趣现象的物理化学原理

生活中有趣现象的物理化学原理 烧不坏的手帕 用品:手帕、100毫升烧杯、酒精灯、竹夹子。 酒精。 原理:酒精遇火燃烧,放出热量,使酒精和水大量挥发,带走部分热量。左右摇晃手帕时可散去大量热。这样火焰的温度被降低,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 操作:在烧杯中倒入2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充分摇匀,将手帕放入溶液中浸透。用竹夹子夹出手帕,轻轻地把酒精挤掉,然后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燃。手帕着火后,火焰很大。这时要左右摇晃手帕,直到熄灭。火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用品:手帕、玻棒、酒精灯。 合掌生烟 仪器及药品 聚乙烯或聚氯乙稀透明片,玻璃棒,胶水少许;浓氨水,浓盐酸 实验步骤 (1)用胶水将塑料小片分别贴于两手手心,并请另一人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抹在塑料片上(有一点即可,勿使流动)。 (2)两手微握,各在一方,不要靠拢。 (3)合掌时先要做成捧物状,然后再慢慢打开一条缝,使生成的白烟慢慢冒出。 原理 氨和氯化氢可直接化合生成氯化铵而形成白烟:NH3+HCl=NH4Cl 注意事项 (1)药品要轻拿轻放小心取用,抹于塑料片上的酸、碱要少而匀。 (2)实验后立即洗手。 本次推荐实验名字:制作发光番茄 视频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d14169412.html,/v_show/id_XNzI4MjE4NA==.html 视频说明:首先取一盒火柴,(因为火柴头内含有磷)用刀子将火柴头刮下,然后混入漂白剂,充分震荡并且静置之后,取上层清液,注入到番茄内部(从各个方向注入,均匀为主)然后再取双氧水,注入番茄,关灯后可以看见番茄发光了。 此实验会出现的问题是火柴头中含磷量不高或者不纯。本人经查找,得知所用的为不安全火柴,即一种火柴头涂有硫磺,再覆以白磷、树胶、铅丹火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因为白磷燃点过低,现在已被其他安全火柴(主要为红磷和硫)取代。因此作此实验,建议用纯度中等的白磷进行。同时应注意安全,以防白磷自燃。 3、喷雾作画 实验原理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 W =nRT 1221ln ln p p nRT V V =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她 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她 功) 焓的 定义:H =U +pV ; d H =d U +d(pV )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2 1d p T T T C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V V )(T U C ??=;p p )(T H C ??=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 nR C C =-V p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T C d V ; ΔH =?T C d p 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T C d p ; ΔU =?T C d V 可逆绝热过程: 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不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 3、热化学

傅献彩_物理化学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总结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nRT RT M m pV ==)/( 或 RT n V p pV ==)/(m 式中p ,V ,T 及n 单位分别为Pa ,m 3,K 及mol 。 m /V V n =称为气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为m 3 · mol -1。 R =8.314510 J · mol -1 · K -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近似地适用于低压的真实气体。 2. 气体混合物 (1) 组成 摩尔分数 y B (或x B ) = ∑A A B /n n 体积分数 / y B m,B B * =V ?∑* A V y A m,A 式中∑A A n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A m,* V 表示在一定T ,p 下纯气体A 的摩尔体积。∑*A A m,A V y 为在一定T ,p 下混合之前各纯组分体积的总和。 (2) 摩尔质量 ∑∑∑===B B B B B B B mix //n M n m M y M 式中 ∑=B B m m 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B B n n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上述各式适用于任意的气体混合物。 (3) V V p p n n y ///B B B B * === 式中pB 为气体B ,在混合的T ,V 条件下,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B 的分压力。*B V 为B 气体在混合气体的T ,p 下,单独存在时所占的体积。 3. 道尔顿定律 p B = y B p ,∑=B B p p 适用于任意气体。 V RT n p /B B = 适用于理想气体 4. 阿马加分体积定律 V RT n V /B B =* 此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 5. 范德华方程 RT b V V a p =-+))(/(m 2m n R T nb V V an p =-+))(/(22

物理化学知识点(全)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摘要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U Q W ?=+ d U Q W δδ=+ 适用条件:封闭系统的任何热力学过程 说明:1、amb W p dV W '=-+? 2、U 是状态函数,是广度量 W 、Q 是途径函数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常用公式及基础公式 2、基础公式 热容 C p .m =a+bT+cT 2 (附录八) ● 液固系统----Cp.m=Cv.m ● 理想气体----Cp.m-Cv.m=R ● 单原子: Cp.m=5R/2 ● 双原子: Cp.m=7R/2 ● Cp.m / Cv.m=γ 理想气体 ? 状态方程 pV=nRT

? 过程方程 恒温:1122p V p V = ? 恒压: 1122//V T V T = ? 恒容: 1122/ / p T p T = ? 绝热可逆: 1122 p V p V γγ= 111122 T p T p γγγγ--= 1111 22 TV T V γγ--=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可逆相变化与不可逆相变化过程 1、 可逆相变化 Q p =n Δ 相变 H m W = -p ΔV 无气体存在: W = 0 有气体相,只需考虑气体,且视为理想气体 ΔU = n Δ 相变 H m - p ΔV 2、相变焓基础数据及相互关系 Δ 冷凝H m (T) = -Δ蒸发H m (T) Δ凝固H m (T) = -Δ熔化H m (T) Δ 凝华 H m (T) = -Δ 升华 H m (T) (有关手册提供的通常为可逆相变焓) 3、不可逆相变化 Δ 相变 H m (T 2) = Δ 相变 H m (T 1) +∫Σ(νB C p.m )dT 解题要点: 1.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2.过程设计,必须包含能获得摩尔相变焓的可逆相变化步骤; 3.除可逆相变化,其余步骤均为简单变化计算. 4.逐步计算后加和。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1、基础数据 标准摩尔生成焓 Δf H θm,B (T) (附录九) 标准摩尔燃烧焓 Δc H θ m.B (T)(附录十) 2、基本公式 ?反应进度 ξ=△ξ= △n B /νB = (n B -n B.0) /νB ?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m.B (T)= ΣνB Δf H θ m.B (T) ?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 m.B (T)=-Σ νB Δc H θ m.B (T) (摩尔焓---- ξ=1时的相应焓值) ?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的关系 Q p =Δr H Q v =Δr U Δr H =Δr U + RT ΣνB (g) ?Kirchhoff 公式 微分式 d Δr H θ m (T) / dT=Δr C p.m 积分式 Δr H θm (T 2) = Δr H θ m (T 1)+∫Σ(νB C p.m )dT 本章课后作业: 教材p.91-96(3、4、10、11、16、17、38、20、23、24、28、30、33、34)

界面物理化学习题

选 择 题 1. 在相同的温度及压力下,把一定体积的水分散成许多小水滴经这一变化过程,以下性质保持不变 的是( d ) (a )总表面能 (b )比表面 ( c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 d )表面张力 2. 直径为 1×10 -2 m 的球形肥皂泡所受的附加压力为(已知表面张力为 ?m -1 )( d ) (a )5 Pa (b )10 Pa (c )15 Pa (d )20 Pa 思路:因为肥皂泡有内、外两个表面,内面的附加压力是负值,外面的附加压力是正值,故 4 p s ,答案选 d 。 R' 4. 298K 时,苯蒸汽在石墨上的吸附符合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 在苯蒸汽压力为 40Pa 时,覆盖率 θ=, 当 θ =时,苯蒸汽的平衡压力为( b ) (a )400 Pa (b )760 Pa (c )1000 Pa ( d ) 200 Pa 思路: Langmuir 公式 1 ap 将已知条件的压强和覆盖率代入公式, 计算得到 a 的值,然后根据新的覆盖度和 a ,计算出平衡压力。 答案为 b 。(要求能够自己推导 Langmuir 公式) 5. 在 298K 时,已知 A 液的表面张力是 B 液的一半,其密度是 B 液的两倍。如果 A , B 液分别用相同 的毛细管产生大小相同的气泡时, A 液的最大气泡压力差等于 B 液的( a ) (a )倍 (b )1倍 (c )2倍 (d )4 倍 2 思路: p s ,代入该公式计算比值,答案选 a 。 s R' 6. 将一毛细管插入水中,毛细管中水面上升 5cm ,在 3cm 处将毛细管折断,这时毛细管上端( c ) (a )水从上端溢出 (b )水面呈凸面 (c )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 d )水面呈水平面 思路:液体具有流动性, Yang-Laplace 公式中的半径是可以变化的,不可能出现“井喷”的情况。 7. 用同一滴管分别滴下 1cm 3 的 NaOH 水溶液、水、乙醇水溶液,各自的滴数多少的次序为( c ) (a )三者一样多 (b )水 >乙醇水溶液 >NaOH 水溶液 (c )乙醇水溶液 >水 >NaOH 水溶液 (d )NaOH 水溶液 >水>乙醇水溶液 思路:乙醇对水而言是表面活性剂, NaOH 对水而言是非表面活性3. 已知水溶解某物质以后,其表面张力 γ0 为纯水的表面张力, 式中 A , γ 与溶质的活度 a 呈如下关系: B 为常 数,则溶液表面过剩 Γ2为( c ) a ) Aa RT 1 Ba b ) ABa RT 1 Ba c ) ABa RT 1 Ba d ) Ba RT 1 Ba 思路: ad RT da RT A B 1 Ba ABa ,答案选 c 。 RT 1 Ba

物理化学判断过程总结

物理化学判断过程总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物理化学中的电化学,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与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其中我个人还有许多地方存在问题,包括一些基础概念,公式,还有解题思路,都有些欠缺。这更能说明这是一门需要我们用心才能学好的课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自我检讨一下: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尽到一个好学生应尽的义务去认真负责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导致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脑海中实在搜刮不出一些讲得出口,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知识与技巧,又实际上没有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能说的出口的,可以说是虚度好一段大好时光。学习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学期末的总结也只能说是反省一下自我过失,谈不上后悔,和如果当初了......为了期末考试对于我来说我还是要好好复习。以弥补我在这个学期中对物理化学学习的不用功。 但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有很多我感兴趣的部分知识点,仍然学了些可以总结的东西,比如电化学。 电化学学习伊始,老师就提点了我们几点基本的学习要求:①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点;理解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其应用。②掌握电解质的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动系数的定义及计算。③掌握离子迁移数,离子电迁移率的定义了解迁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④掌

握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会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动势。⑤了解浓差电池的原理,了解液接电势的计算。 ⑥了解分解电压和极化的概念以及极化的结果。 学习中我了解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相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其中电解质的导电任务是由正,负离子共同承担,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等类似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希托夫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电导定义,德拜休克极限公式和有关电池热力学方面的计算与测定。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电池的原设计,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沉淀反应的以及浓差电池——扩散过程。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本学期的电电化学的学习中,我更加深了了解物理化学这门课的含义:即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更加明白了问什么说“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物理化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学生努力学习的一门课,它相对而言更难,更精,是我们化学专业领域的一块好工具,傻傻的我一开始并不清楚,只有失去才懂得追悔莫及。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

物化水处理技术

改善物化污泥沉降性能的研究 摘要:物化污泥絮体细小沉降性差且机械脱水难度高。本实验利用生化污泥吸附性强、沉降性好的特点,选择适当比例与物化污泥进行混合微曝气,明显改善物化污泥沉降性,混合污泥的SV30从87%降至37%,并经中试验证,经过4小时曝气,污泥浓度明显下降,减容率为30%以上。 关键词:污泥沉降性;微曝气;减容减量 1.背景 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投运一二三期工程,日处理水量为90万吨,处理工艺为”预处理一厌氧(水解酸化)一好氧”,其中日产生污泥约7万多吨,包括物化污泥、厌氧污泥和好氧污泥,以不同比例进入污泥处理系统,然后采用重力浓缩一浓缩池,机械脱水一带式压滤机,离心脱水机,来对污泥进行减容减量处置。物化污泥,沉降l生差,絮体细小,吸附性和粘性差,易造成浓缩池上清液大量带泥;这带来两个结果:1)由于沉降效果差,使相当比例的污 泥通过提升泵房回到水处理系统,增加了其处理负担;2)进机械脱水段污泥含水率居高不下,导致泥处理成本大幅度提高。如果能改善重力浓缩段污泥的沉降胜能,提高污泥浓度,那么对于提高污泥脱水设备的运行效率、稳定泥饼含水率、降低污泥脱水成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对物化污泥的性质、改善其沉降能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很有必要。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陛和吸附眭。活性污泥中具有大量的微生物,而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能分泌一种具有粘性的高分子有机物,使细胞具有絮凝现象m。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发挥活性污泥的絮凝特陛,将生化污泥掺入到物化污泥中,改善物化污泥的沉降性,并可通过适度的微曝气工艺,使微生物进入自身氧化阶段,来实现污泥减容减量的目的。本实验以小试结果为基础,在确定物化污泥和生化污泥的混合比例,微曝气时间,曝气量等因素的影响大小下,并通过中试试验放大考察该工艺的优缺点和具体参数要求。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方案 研究分2个阶段:(1)小试阶段:研究物化污泥与生化污泥的比例(2:1或3:

物理化学公式及概念

物理化学公式及概念 一、气体 2211 1., , 33 p mnu pV mNu u u === 为根均方速率, 2.,(B B A R pV nRT Nk T k N ==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玻尔兹曼常数) 123.Dalton i i p p p p x p =++= 道尔顿()分压定律:……;分压:在同一温度下,各别气体单独存在,并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33 4., , 22t t m B E k T E RT u === 2 1.5 *2 245.()2mv kT m Maxwell f v e v kT -?? = ?π??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06.()ln p Mgh Boltzmann p RT =-玻尔兹曼分布: 7.A B v v = 气体扩散定律:()()228.), m m m a a van der Waals p V b RT p V nb nRT V V ???? +-=+-= ? ?????范德华(方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 隔离系统(孤立系统)、封闭系统、敞开系统 2. 广度性质、强度性质 3. 热动平衡、力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 4. 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绝热过程、环状过程 5.W p dV δ=-体外体积功: 6.,U Q W dU Q W ?=+=δ+δ 7. 功与过程、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8.,p def H U PV H Q +?= 焓:

,,9.,,,p m v m p v p v p v p v C C R C C nR Q Q H U C C dT T dT T δδ -=-=???? ??= === ? ???????热容: 112211 2110.() , () 1 p v v C pV TV p T C p V p V W C T T W γγγγγγ--= ===-==-=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和做功: 热容商或绝热指数常数常数常数 2 2 11 ,,11.T T p m v m T T H nC dT U nC dT ?=?=??理想气体任意过程: 12.1c h T T η =- 热机效率: 13.p v r r Q Q nRT H U nRT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或 14.() (0), D E n n B B B D E def d d n n d ξξνξξνν += = 反应进度:…… 15.o o o r B r r m H H H n νξ?? ?== ??标准摩尔焓变: 16.()Hess 盖斯定律 17.o o o r m c m sol m H H H ???几种热效应: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溶解热 2 1 21,18. ()()(), () T o o r m r m p p B p m T B Kirchhoff H T H T C dT C C B ν?=?+? ?=∑?基尔霍夫定律: ,19.o r m p H T C ? = ∑生成物和剩余物 绝热反应:反应释放的热量全部用于提高生成物和多余物的温度,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S ?熵是状态函数,当始态终态一定时,有定值,它的数值可由可逆过程的热温商求得 2. 0 iso sys sur dS S S =?+?≥ 213. () (R R Q dS Q TdS T S S T δ= ==-?、等温过程) max 21124. ln ln R W Q V p S nR nR T T V p -?= ===理想气体等温可逆变化:

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应用摘要:我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许多环境问题急需解决,而物理化学提供了许多基本原理,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环境问题,本文中介绍了几种处理环境问题的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介绍了物理化学对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 关键字: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化学固化土壤淋洗动电修复贡献 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在这一情况下,时间不是一个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研究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扰动而引起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变化机理。在这一情况下,时间是重要的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动力学、催化、光化学和电化。随着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的不断深入,物理化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它不仅在化学,还在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我们介绍一些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环境方面的应用。 一,环境工程中的物理化学技术 1,化学固化 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运用化学固化,固化的方法就是加入土壤添加剂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通过重金属的吸附或沉淀作用来降低其生物的有效性。污染土壤中的毒害重金属被固定后,不仅可减少想土壤深层和地下水迁移,而且可能重建植被。固化方法的关键在于成功地选择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固化剂,固化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石灰、磷灰石、沸石、磷肥、海绿石、含铁氧化物材料、堆肥和钢渣等,不同的固化剂固定重金属的机理不同,如施用是非主要通过重金属自身的水解反应极其与碳酸钙的共沉淀反应机制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的移动性,沸石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水化硅酸盐晶体,含有大量的三维晶体结构、很强的例子交换能力及独特的分子结构,从而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和专性吸附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有效性,向土壤添加富含铁锰氧化物的物料,铁锰氧化物能专性吸附重金属,使其生物有效性降低,大多数重金属磷酸盐的溶解度很低,因此有关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的固化效果、机理和影响因素报道很多。固化方法能在原位固化重金属,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但是固化方法并不是一个永久的措施,因为重金属知识改变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仍留在土壤中。 2,土壤淋洗 土壤淋洗是通过逆转离子交换、吸附、沉淀等反应机制,把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移到土壤液相。将挖掘出的地表土经过初期筛选去除表面残渣,分散土壤大块后,与一种提取剂充分混合,经过第二步筛选分离后,用水淋洗出去残留的提取剂,处理后“干净”的土壤可归还原位被再利用,富含重金属的废水可进一步处理回收重金属和提取剂。土壤淋洗技术的关键是寻找一种提取剂,既能提取各种形态的重金属,又不能破换土壤的结构。提取剂很多,包括有机或无机酸、碱、盐等。 3,动电修复 动电修复是指在污染土壤中插入电机对,并通过低直流电,污染物在电场作用下向电机室运输,从而通过工程化的手机系统手机起来,进行集中处理。在电场作用下,污染物主要

物理化学常用术语及单位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有关湿度计量的常用术语和定义,是对《常用计量名词术语及其定义》(JJG1001—82)的重新修订。 2. 有关湿度计量的术语 2.1 水蒸气(Water vapour) 亦称水汽。水的气态,由水气化或冰升华而成。 2.2 湿度(Humidity) 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2.3 水分(Moisture) 液体或固体中水的含量。 2.4 干气(Dry gas ) 不含水蒸气的气体。 注:绝对不含水蒸气的干气是不存在的,所谓干气仅仅是相对的。 2.5 干空气(Dry air) 不含水蒸气的空气。 2.6 湿气(Wet gas) 干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物。 2.7 湿空气(Wet air) 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物。 2.8 饱和湿气(Saturated gas) 在一定温度下相对湿度为100%的湿气。 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湿气,露点值等于该温度值。 2.9 水蒸汽的吸收(Absorption of water vapour) 水分子通过渗透原理进入到物体的内部。

2.10 水蒸汽的吸附(Adsorption of water vapour) 水分子附着在物体的表面。 2.11水蒸汽的脱附(Desorption of water vapour) 水分子脱离物体表面或物体内部的过程,这是与水蒸汽的吸收或吸附相反的过程。 2.12 干燥剂(Desiccant) 用于吸收水蒸气的物质,一般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 2.13 饱和器(Saturator) 能够使干气变为饱和湿气的装置。 注:温度在0℃以上时称为水饱和器,在0℃以下时称为冰饱和器。 2.14 质量混合比(Mixing ratio) 湿气中水蒸气的质量与干气的质量之比,亦称混合比。 注:湿度基准—重法湿度计,就是根据质量混合比的定义建立的。 (kg?kg-1) 2.15 绝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 ) 单位体积湿气中水蒸气的质量。 (kg?m-3) 2.16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湿气中水蒸气的摩尔分数与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饱和水蒸气的摩尔分数之百分比,或者湿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值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的比值。 (%RH) 2.17 水蒸气压力(Water vapour pressure) 湿气(体积为V,湿度为T)中的水蒸气于相同V、T条件下单独存在时的压力。亦称为水蒸气分压力。水蒸气压力用e表示。

物理化学概念与术语

物理化学概念与术语 BET公式BET formula DLVO理论DLVO theory HLB法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method pVT性质pVT property ζ电势zeta potential 阿伏加德罗常数Avogadro'number 阿伏加德罗定律Avogadro law 阿累尼乌斯电离理论Arrhenius ionization theory 阿累尼乌斯方程Arrhenius equation 阿累尼乌斯活化能Arrhenius activation energy 阿马格定律Amagat law 艾林方程Erying equation 爱因斯坦光化当量定律Einstein's law of photochemical equivalence 爱因斯坦-斯托克斯方程Einstein-Stokes equation 安托万常数Antoine constant 安托万方程Antoine equation 盎萨格电导理论Onsager's theory of conductance 半电池half cell 半衰期half time period 饱和液体saturated liquids 饱和蒸气saturated vapor 饱和吸附量saturated extent of adsorption 饱和蒸气压saturated vapor pressure 爆炸界限explosion limits 比表面功specific surface work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specific surface Gibbs function 比浓粘度reduced viscosity 标准电动势standard electromotive force 标准电极电势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 标准摩尔反应焓standard molar reaction enthalpy 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standard Gibbs function of molar reaction 标准摩尔反应熵standard molar reaction entropy 标准摩尔焓函数standard molar enthalpy function 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函数standard molar Gibbs free energy function 标准摩尔燃烧焓standard molar combustion enthalpy 标准摩尔熵standard molar entropy 标准摩尔生成焓standard molar formation enthalpy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standard molar formation Gibbs function 标准平衡常数standard equilibrium constant 标准氢电极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 标准态standard state 标准熵standard entropy 标准压力standard pressure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科目代码:862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参考书目:《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天津大学周亚平; (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可由下列教材中任选一种) 《物理化学实验》石油大学出版社吴肇亮等; 《基础化学实验》(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吴肇亮等 硕士研究生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概述 物理化学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原理和应用(热力学基础、相平衡基础、化学平衡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电化学基础、表面胶化和统计热力学基础部分。其中前四部分为主要内容。 考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掌握物理化学一般方法,及并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化学实验的相关内容中,要求掌握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 在有关的物理量计算和表述中,应注意采用国家标准单位制(SI制)及遵循有效数运算规则。 二、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下面按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初步、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六个部分列出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按深入程度分“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 (1)化学热力学 1.热力学基础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 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明了热力学能、焓、熵、Helmholtz函数和Gibbs函数等热力学函数以及标准燃烧焓、标准生成焓、标准摩尔熵、标准生成Gibbs函数等概念。 掌握在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应用于特定系统的时候,掌握并会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Van der Waals方程、其他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 掌握熵增原理和各种平衡判据以及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 了解用热力学基本方程和Maxwell关系式推导重要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

物理化学概念

物理化学概念 1.电化学: 研究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2.原电池: 将两支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的,能自发地在两极分别发生氧化 和还原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电解池: 将接有外电源的两支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迫使两极分别发生氧化 和还原反应,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4.正极: 电极电势较高的电极. 5.负极: 电极电势较低的电极. 6.阴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7.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8.离子迁移规律: 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正)离子总是向阴极迁移,阴(负)离子总 是向阳极迁移. 9.电极反应规律: 在阳极,电极电势愈负(小)的电对,愈先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 电极电势愈正(大)的电对,愈先发生还原反应. 10.电流传导规律: 整个电流在溶液中的传导是由阴、阳离子的移动而共同承担 的. 11.法拉弟定律: (1).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后,在电极的两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 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与一式量该物质发生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电子数成反比.(2).通电于串联电解池,在各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物质 的量与其氧化数的变化值的乘积都相同. F z Q n j j =; F Q z n z n z n z n z n B B A A j j =+====...2211 12.离子迁移数: 离子j 所传导的电流(量)与总电流(量)之比. Q Q I I t j j j == 13.摩尔电导率: 把含有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电 极之间时所具有的电导. c V Λm m κ κ== 14.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迁移)定律: 在无限稀溶液中,离子彼此独立运动,互 不影响,无限稀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无限稀释时阴、阳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之和. ∞--∞++∞+=,,m m m v v Λλλ(化学计量单元),∞-∞+∞+=,,m m m Λλλ(类元电荷计量单元) 15.离子强度: 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与其价数的平方的乘积之和的一 半.∑=2 2 1j j z m I 16.可逆电池: 将化学能以热力学可逆的方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可逆电池. 包括化学反应可逆和能量交换可逆两个方面. 17.可逆电极: (1).第一类电极: 将金属浸入含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电极、卤素电极和气体电极 (2).第二类电极: 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后浸入含该难溶盐阴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难溶盐电极、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和

物理化学研究内容及其发展史

物理化学研究内容及其发展史 摘要: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理论理论基础。物理化学是以物理的原理 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发现并建立化学体 系中特殊规律的学科。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 透,物理化学与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在内容上存在着难以准 确划分的界限,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分支学科。物理化学的研究在各 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物理化学是一门发展潜力很大的学科! 关键词: 物理化学,发展,学科形成,前景 物理化学是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 发现并建立化学体系中特殊规物理化学律的学科。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各门 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物理化学与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在内容上存在 着难以准确划分的界限,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分支学科,例如物理有机化学、 生物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等。物理化学还与许多非化学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冶金学中的物理冶金实际上就是金属物理化学。 1 物理化学简介 1.1建立化学体系中特殊规律的学科 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若干个世纪。而物理化学则是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发现并建立化学体系中特殊规律的学科。[1]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它从物质的物理现象与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去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 [2] 一般公认的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在这一情况下,时间不是一个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 1.2物理化学发展的新阶段 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研究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扰动而引起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变化机理。在这一情况下,时间是重要的变量。属于这方面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有化学动力学、催化、光化学和电化学。物理化学被认为一门实验与理论并重的科学,基于物理理论的计算已成为化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标志着物理化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