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它是描述优化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在这一章里,介绍了三种不等式模型.本节内容位于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的第三节,是借助第二种模型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几何意义求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它是继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基础上,利用直线方程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展开的,是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深化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中对目标函数最值求法的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归纳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体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模型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的:

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概念,掌握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2、通过学生对图解法最优解的探究过程,将目标函数转化为斜截式直线,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以及转化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师生交流将解决问题的层次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意识.

教学重点:

应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模型解决一类特殊的优化问题,即利用图解法求最优解.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与把握特殊目标函数转化为斜截式直线方程的几何意义及操作要领.

教学准备:《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学案、多媒体课件、作图工具.

计时间(分)学内容

2分钟一

1、在课堂教学的开始,

用多媒体回顾演示了位

于3.3节开篇的引例中提

出来的问题:

在约束条件

410,

4320,

0,

x y

x y

x

y

+≤

?

?+≤

?

?

?

?≥

?

下,如何

探求目标函数P=2x+y 的

最大值?

2、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我们已经掌握了如何将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转化

为直角坐标系中的平面

区域.请同学们作图,教

师投影展示.

学生作出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410,

4320,

0,

x y

x y

x

y

+≤

?

?+≤

?

?

?

?≥

?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本节开门见

山,回顾问

题,引导学生

迅速进入学

习情境.

让学生进一

步感受在不

等式组和平

面区域之间

建立的一一

对应关系,以

及其中蕴含

的数形结合

的思想.

讲授:求目标函数P=2x+y

的最大值,对我们来说十

分陌生.我们已经能理解

目标函数P=2x+y 的中的

x,y分别是平面区域内点

的横坐标、纵坐标,平面

区域内的每一个点的坐

标都会对应着一个P值.

问题的关键

就在于如何

将目标函数

转化为直角

坐标系中的

直线方程.这

既是本节课

的重点也是

本节课的难

点,如何突破

本节课的重

难点呢?

3分钟问题1、P=2x+y中的x,y

可以取怎样的值?

教师抽取其中

(3,1),(1,1),(1,2),(1,3),并在

坐标系内描出它们的位

置,请学生观察这些点的

学生自主体验,通过作图、观察、归纳. 使学生深刻

理解目标函

数的x、y与

平面区域的

点的坐标之

位置特点.

可行解:满足线性约

束条件的解(x,y)叫做可

行解.

可行域:由所有可行

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

域.

间的对应关

系,更体会概

念形成的的

合理性.

1

问题2、请学生计算出这

三组可行解所对应的目

标函数P的结果,并观察

可行解有何特点?

学生计算出(1,1),(1,2),(1,3)对应的P

值分别为3、4、5,发现这些值有大有小,

从而了解P值的变化特点,并试图寻求最

大值.

让学生初步

体验到P值的

变化特点,引

发学生思考.

3

问题3、点(1,1)对应的

P值为3?还有哪些点所

对应的P值也等于3?在

图中标出这些点的位置,

观察这些点的位置特点.

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迅速写出P值等于3

的其他点的坐标,填在学案上的表格里,

并在坐标系中标出这些点的位置,观察它

们的位置特点.

答:这些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由于可行域

的限制,应该在该直线位于可行域内的部

分上.

让学生在这

里得到P=3时

等式3=2x+y

的几何图形

是一条位于

可行域内的

线段,同时注

意到3就是这

条线段所在

直线的纵截

距.

4分钟问题4、如果P=4或者5

呢?会不会有类似的情

况?三个不同P值对应的

几何图形相互之间有联

系吗?

教师动画演示了等式

P=2x+y转化为y=-2x+P的

过程,使学生更明确了这

个方程表示的几何图形

是一组平行直线位于可

行域内的部分,P的意义

是这组平行直线的纵截

距.

学生继续完成4和5两种情况,使学生发

现这两种情况与之前P=3的时候类似,还

请学生继续尝试了P=8的情况,让学生发

现此时直线上的点都不在可行域内. 当

P值不同时,各直线之间是平行的关系.

让学生明白当

P值固定时,所

对应的点都分

布在同一条直

线上,加之可

行域的限制,

都在该直线位

于可行域内的

线段上,同时

发现此时的P

值就是这条直

线的纵截距.

当P值不同时,

直线的位置也

不同. 体验从

目标函数到斜

截式直线方程

的转化过程,

通过观察,归

纳,探索,体

验数形结合和

转化化归的思

想,融入从特

殊到一般的合

情推理意识.

目的是突出重

点,化解难点.

3分钟问题5、如何求出P的最

大值?

经过学生的探究和直观观察形成了通过

平移找到最大值的方法.学生联立方程组

求解,得到了点A的坐标为(1.25,5).

并回答了引例中的问题.

学生体悟到函

数最值的运动

变化特性,初

步了解线性规

划问题的本

借用多媒体让学生逐步感受直线在不同位置时p 的变化情况,用渐近的思想得到点A的位置.

教师给出最优解的概念. 引例中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质:将目标函数转化为直角坐标系中的斜截式直线方程,应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模型解决一类特殊的优化问题,深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十分钟三

运用1、若实数x,y满足

不等式组,分别求下列函

数的最大值.

1,

0,

0.

x y

x

y

+≤

?

?

?

?≥

?

1)z= 2x+y;2)z= x-y ;

3)z= x+y

请学生到展台展示自己

的答案并讲解解答过程

教师请学生们独立思考,

充分参与,展开争论,分

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答:1)当直线的纵截距最大时,目标函数

也最大.作出平行直线y=-2x+z,平移至点

(1,0)时,z取得最大值为2.

2)学生作出平行直线y=x-z后,部分学

生将直线y=x-z平移至点(0,1)时,得

出z取得最大值为-1;还有部分学生将直

线y=x-z平移至点(1,0)时,得出z取

得最大值为1.

产生不同答案之后,引发争论.

请学生得出结论:这道题将直线y=x-z平

移至点(0,1)时,得出z取得的是最小

值为-1,将直线y=x-z平移至点(1,0)

时,得出z取得最大值为1.因为纵截距-z

越小时,目标函数值z越大.

目标函数的函数值是与直线方程的纵截

距有关的量.

3) 学生作出平行直线y=-x+z,并平移,

大部分学生能够发现当直线平移到

与直线x+y=1重合时,z取得最大值为1.

答:某些情况下,最优解的个数可能有多

个,有时候可能有无数个.

使学生理解和

掌握利用图解

法求最优解的

一般思路和方

法.通过作图、

观察,加深学

生对图解法的

认识和对最优

解概念的理解.

教师设问引发思考:这时的最优解有多少个?

8分钟运用2、已知实数x,y满

足约束条件

10,

4530,

08,

04,

,.

x y

x y

x

y

x y Z

+

?

?+

??

?

?

?

??

<<

<<

求z=x+y

最大值和最小值.

师生在共同探究的

过程中,通过观察探索最

学生画出可行域,将目标函数z=x+y转化

为y=-x+z并作出此直线,在图中的可行

域上平移.

当直线平移至经过点(4,3)时,z有最小

值7,当直线平移至经过点(6,3),(7,2)

时,z有最大值9.

一、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蕴

含在图解法

中的数形结

合数学思维

方法;

二、加深理解

“满足约束

条件的点都

在可行域内,

可行域内的

每个点的坐

终找到正解.

教师补充介绍了网格平移法.

标都受约束条件的制

约”;三、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

习惯.

5分钟运用3、已知实数x,y满

足不等式组

13,

11,

x y

x y

≤+≤

?

?

-≤-≤

?

4x+2y的取值范围.

答:设z=4x+2y,转化为直线y=-2x+2

z

,平

移直线求解得出2≤4x+2y≤10的范围.

一、引导学生

运用观察、转

化和化归的

数学思想,通

过设4x+2y=z

将问题转化

为线性规划

问题;

二、进一步深

刻理解“约束

条件”中量与

量的相互制

约关系;

三、增强学生

的数学应用

意识.

5分钟四

请学生们自己小结,

师生一起交流整理提炼

和归纳出求线性规划问

题最优解的步骤.

答:1、作出可行域;2目标函数z=Ax+By(B

≠0)变形为

A z

y x

B B

=-+

3、作斜率为

A

B

-的一组平行线,结合

z

B

的几何意义找到最优解(当x,y为整数时

利用网格平移法);

4、解方程组求出最优解,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养成及

时总结的习

惯,进行自我

反馈,学会用

所提炼方法指

导解题,学会

理性思考问

题,同时也培

养数学交流和

表达的能力.

1分钟五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

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

我检测与评价:

1、课本第84页第4题:

求z=2x+y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其中实数x,y满足

课后完成学案. 1、对图解法

解决线性规

划问题的巩

固加强.

2促使学生思

考,并去发现

目标函数直

线的斜率与

高中数学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简单的线性规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 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 展开的,它是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认识、再理解。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验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 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画可行域;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难点: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二、目标分析: 在新课标让学生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指导下,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分设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 域和最优解等概念; 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3、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能力目标: 1、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2、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在对具体事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线性规划的理性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能力和化归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数学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让学生学会用运动观点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间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三、过程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形成概念;3、反思过程,提炼方法;4、变式演练,深入探究;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6、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以一组生动的动画(配图片)描述出在神奇的数学王 国里,有一种算法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军事、交通运输、决策管理与规划等领域, 应用它已节约了亿万财富,还被列为20世纪对科学发展和工程实践影响最大的十 大算法之一。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它又是怎样的一种神奇算法呢?我以景激 情,以情激思,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接着我设置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即2006世界杯冠军意大利足球队(插 图片)营养师布拉加经常遇到的这样一类营养调配问题: 甲、乙、丙三种食物的维生素A、B的含量及成本如下表: 布拉加想购这三种食物共10千克,使之所含维生素A不少于4400单位,维生 素B不少于4800单位,问三种食物各购多少时成本最低,最低成本是多少? 同学们,你能为布拉加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吗? 首先将此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我请学生完成这一过程如下: 解:设所购甲、乙两种食物分别为x、y千克,则丙食物为10-x-y千克. 由题意可知x、y应满足条件:

高中数学《3.3.2简单的线性规划》导学案2 新人教A版必修5

课题: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2) 班级:组名:姓名:设计人:赵帅军审核人:魏帅举领导审批: 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 数学建模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图解法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 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 最优解。 教学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 建模能力 二.研讨互动,问题生成 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 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2、目标函数, 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 最优解: 三.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 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在两类问题中得到应用,一是在人力、物力、 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 任务,如何合理安排和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该 项任务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一些 [范例讲解] 例5 营养学家指出,成人良好的日常 饮食应该至少提供0.075kg的碳 水化合物,0.06kg的蛋白质, 0.06kg的脂肪,1kg食物A含有 0.105kg碳水化合物,0.07kg蛋 白质,0.14kg脂肪,花费28元; 而1kg食物B含有0.105kg碳水 化合物,0.14kg蛋白质,0.07kg脂肪,花费21元。为了满足营养 专家指出的日常饮食要求,同时使花费最低,需要同时食用食物A 和食物B多少kg?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导学案(1)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导学案(1)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 优解等概念; 2、能根据条件,建立线性目标函数; 3、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会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小)值。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目标函数: (2)线性目标函数: (3)线性规划问题: (4)可行解: (5)可行域: (6) 最优解: 二、合作探究 在约束条件???????≥≥≤+≥+0 0221y x y x y x 下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 探索:目标函数2P x y =+的最值? (1)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称为 (2)猜想在可行域内哪个点的坐标00(,)x y 能使P 取到最大(小)值? (3)目标函数2P x y =+可变形为y= ,p 的几何意义: (4)直线2y x p =-+与直线2y x =-的位置关系 (5)直线2y x p =-+平移到什么位置时,在y 轴上的截距P 最大? (6)直线2y x p =-+平移到什么位置时,在y 轴上的截距P 最小? 三、交流展示 1、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1255334x y x y x ,求2t x y =-的最值。

规律总结: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 四、达标检测 A 组:1.下列目标函数中,Z 表示在y 轴上截距的是( ) A.y x z -= B.y x z -=2 C.y x z += D.y x z 2+= 2.不等式组 x –y+5≥0 x + y ≥0 x ≤3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 ) A 、32 B 、1214 C 、1154 D 、632 3.若?? ???≤+≥≥100y x y x ,则y x z -=的最大值为( ) A.-1 B.1 C.2 D.-2 4.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5003x y x y x -+??+??? ≥≥≤,则24z x y =+的最小值为( ) A .5 B .6- C .10 D .10- 5.若?? ???≥≤+≤--0101x y x y x ,则目标函数y x z +=10的最优解为( ) A .(0,1),(1,0) B.(0,1),(0,-1) C.(0,-1),(0,0) D.(0,-1),(1,0) 6. 若222x y x y ????+? ≤≤≥,则目标函数2z x y =+的取值范围是( ) A .[26], B .[25], C .[36], D .[35], 7.若A(x, y)是不等式组 –1<x <2 –1<y <2)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点,则2x –y 的取值范围是( ) A 、(–4, 4) B 、(–4, –3) C 、(–4, 5) D 、(–3, 5) B 组:1.在不等式组 x >0 y >0 x+y –3<0表示的区域内,整数点的坐标是 。 2.若y x ,都是非负整数,则满足5≤+y x 的点共有________个。

简单的线性规划word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7.3简单的线性规划 考点一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1.(2013北京,14,5分)已知点A(1,-1),B(3,0),C(2,1).若平面区域D由所有满足 =λ+μ(1≤λ≤2,0≤μ≤1)的点P组成,则D的面积为. 答案 3 2.(2013山东,14,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区域上一动点,则|OM|的最小值是. 答案 3.(2013安徽,12,5分)若非负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x+y的最大值为. 答案 4 考点二线性规划问题 4.(2013课标全国Ⅱ,3,5分)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3y的最小值是( ) A.-7 B.-6 C.-5 D.-3 答案 B 5.(2013天津,2,5分)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y-2x的最小值为( ) A.-7 B.-4 C.1 D.2 答案 A 6.(2013福建,6,5分)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A.4和3 B.4和2 C.3和2 D.2和0 答案 B 7.(2013陕西,7,5分)若点(x,y)位于曲线y=|x|与y=2所围成的封闭区域,则2x-y的最小值是( ) A.-6 B.-2 C.0 D.2 答案 A 8.(2013四川,8,5分)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且z=5y-x的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则a-b的值是( ) A.48 B.30 C.24 D.16 答案 C 9.(2013湖北,9,5分)某旅行社租用A、B两种型号的客车安排900名客人旅行,A、B两种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6人和60人,租金分别为1 600元/辆和2 400元/辆,旅行社要求租车总数不超过21辆,且B型车不多于A型车7辆.则租金最少为( ) A.31 200元 B.36 000元 C.36 800元 D.38 400元 答案 C 10.(2013课标全国Ⅰ,14,5分)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大值为. 答案 3 11.(2013湖南,13,5分)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x+y的最大值为. 答案 6 12.(2013北京,12,5分)设D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区域D上的点与点(1,0)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答案 13.(2013广东,13,5分)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y的最大值是. 答案 5 14.(2013浙江,15,4分)设z=kx+y,其中实数x,y满足若z的最大值为12,则实数k= . 答案 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学案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学案(一) 预习案(限时20分钟) 学习目标: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2.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3.能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会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及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求目标函数的值。 预习指导:预习课本P87-91 1.如果两个变量y x ,满足一组一次不等式组,则称不等式组是变量y x ,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y x ,的 次不等式,故又称 条件. 2.关于y x ,的一次式),(y x f z =是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y x ,的解析式,叫线性目标函数. 3.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 规划问题. 4.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在线性规划问题中, ①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 叫 ;②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 ; ③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线性规划问题的 解. 线性规划问题,就是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 预习检测 1.设变量y x ,满足约束条件?? ???≥+≤+≥-12102y x y x y x ,则目标函数y x z +=2的最大值为 ( ) A .。34 B .2 C .23 D .2 3- 2.若变量y x ,满足约束条件?? ???-≥≤+≤1,1y y x x y 且y x z +=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 和n ,则n m -=( ) A .5 B . 6 C . 7 D . 8 3.若y x ,满足约束条件103030x y x y x -+≥??+-≥??-≤? ,则目标函数2z x 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4.求35z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的y x ,满足约束条件5315153x y y x x y +≤??≤+??-≥? .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A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三章第3.3.2节) 祁东二中谭雪峰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中第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是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展开的.简单的线性规划指的是目标函数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简单的线性规划关心的是两类问题: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 本节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思想.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验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3. 会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二)、能力目标 1.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2.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作图和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寻求有实际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难点:借助线性目标函数的几何含义准确理解线性目标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与z最值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已经掌握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 初步学会分析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 能根据实际数据假设变量,并从中抽象出不等的线性约束条件并用相应的平面区域进行表示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疑虑和困难: 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线性规划问题; 2.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中,为什么要将求目标函数最值问题转化为经过可行域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值问题?如何想到要这样转化? 3.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中应注重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氛围,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等方法探究数学知识获取直接经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等.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提供“观察、探索、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

【精品】第47课时—简单的线性规划学案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47)2004。10.27 简单的线性规划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2.通过以线性规划为内容的研究课题与实习作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要点: 已知直线0Ax By C ++=,坐标平面内的点00(,)P x y . 1.①若0B >,000Ax By C ++>,则点00(,)P x y 在直线的方; ②若0B >,000Ax By C ++<,则点00(,)P x y 在直线的方. 2.①若0B >,0Ax By C ++>表示直线0Ax By C ++=方的区域; ②若0B <,0Ax By C ++>表示直线0Ax By C ++=方的区域. 三.课前预习: 1.不等式240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在直线240x y --=的() ()A 左上方()B 右上方()C 左下方()D 右下方 2.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是()

()A 220102x y x y -+≤??-≥??≤?()B 21002x y x y -??-≥??≤≤?()C 1002x y -≤??≤≤?()D 10 02x y -≤??≤≤? 3.给出平面区域(包括边界)如图所示,若使目标函数(0)z ax y a =+> 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穷多个,则a 的值为() () A 14() B 35() C 4() D 53 4.原点和点(1,1)在直线0x y a +-=的两侧,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5.由|1|1y x ≥+-及||1y x ≤-+2)

四.例题分析: 例1.某人上午7时乘船出发,以匀速v 海里/时(420v ≤≤)从A 港到相距50海里的B 港去,然后乘汽车以ω千米/时(30100ω≤≤)自B 港到相距300千米的C 市去,计划在当天下午4至9时到达C 市.设乘船和汽车的时间分别为x 和y 小时,如果已知所要的经费(单位:元)1003(5)(8)P x y =+?-+-,那么v ,ω分别是多少时所需费用最少?此时需要花费多少元? 小结: 例2.某运输公司有10辆载重量为6吨的A 型卡车与载重量为8吨的B 型卡车,有11名驾驶员。在建筑某段高速公路中,该公司承包了每天至少搬运480吨沥青的任务.已知每辆卡车每天往返的次数为A 型卡车8次,B 型卡车7次;每辆卡车每天的成本费A 型车350元,B 型车400元.问每天派出A 型车与B 型车各多少辆,公司所花的成本费最低,最低为多少? 小结:

(完整版)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附答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 学习目标 ]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 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线性规划中的基本概念 知识点二线性规划问题 1.目标函数的最值 线性目标函数 z=ax+by (b≠0)对应的斜截式直线方程是 y=-a x+z,在 y 轴上的 截距是z, b b b 当 z 变化时,方程表示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 当 b>0,截距最大时, z 取得最大值,截距最小时, z 取得最小值; 当 b<0,截距最大时, z 取得最小值,截距最小时, z 取得最大值. 2.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在确定线性约束条件和线性目标函数的前提下,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可以概括为:“画、移、求、答”四步,即, (1)画:根据线性约束条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可行域表示的平面图形准确地画出来,可行域可以是封闭的多边形,也可以是一侧开放的无限大的平面区域.(2)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目标函数表示的直线平行移动,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顶点 (或边界 )便是最优解. (3)求:解方程组求最优解,进而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答:写出答案.

知识点三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实际应用 1.线性规划的实际问题的类型 (1)给定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问怎样运用这些资源,使完成的任务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大; (2)给定一项任务,问怎样统筹安排,使完成这项任务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量最小.常见问题有: ①物资调动问题例如,已知两煤矿每年的产量,煤需经两个车站运往外地,两个车站的运输能力是有限的,且已知两煤矿运往两个车站的运输价格,煤矿应怎样编制调动方案,才能使总运费最小? ②产品安排问题例如,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个单位的甲种或乙种产品需要的A、B、C 三种 材料的数量,此厂每月所能提供的三种材料的限额都是已知的,这个工厂在每个月中应如何安排这两种产品的生产,才能使每月获得的总利润最大? ③下料问题例如,要把一批长钢管截成两种规格的钢管,应怎样下料能使损耗最小?2.解答线性规划实际应用题的步骤 (1)模型建立:正确理解题意,将一般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这需要在学习有关例题解答时,仔细体会范例给出的模型建立方法. (2)模型求解:画出可行域,并结合所建立的目标函数的特点,选定可行域中的特殊点作为最优解. (3)模型应用:将求解出来的结论反馈到具体的实例中,设计出最佳的方案. 题型一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y≤2, 例 1 已知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 x+y≥1,则 z=3x+y 的最大值为 ( ) x-y≤1, A . 12 B .11 C .3 D .- 1 答案 B 解析首先画出可行域,建立在可行域的基础上,分析最值点,然后通过解方程组得最值点 的坐标,代入即可.如图中的阴影部分,即为约束条件对应的可行域,当直线y=-3x+z 经 y=2,x= 3,

高二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Word版)

高二数学教案:简单的线性规划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2)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

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解等基本概念; (3)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教科书首先通过一个具体问题,介绍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再通过一个具体实例,介绍了线性规化问题及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一种基本解法-图解法,并利用几道例题说明线性规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 对学生来说,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是一个比较陌生、抽象的概念,按高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难以透彻理解,因此学习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分为两个大的层次: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首先通过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地给出概念.明确二元一次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不包含边界直线(画成虚线).其次再扩大到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包含边界直线且要把边界直线画成实线.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在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含义的基础上,画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找出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这是学生对代数问题等价转化为几何问题以及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 对许多学生来说,从抽象到的化归并不比从具体到抽象遇到的问题少,学生解数学应用题的最常见困难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即不会建模.所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作为本节的

74简单的线性规划学案

7.4 简单的线性规划第二课时学案 一、知识点: 1、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平面区域: 2、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线性规划问题: 3、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 二、应用: 例1:(1)已知,x y满足不等式组 22 21 0,0 x y x y x y +≥ ? ? +≥ ? ?≥≥ ? ,求3 z x y =+的最小值. (2) 已知,x y满足不等式组 270 43120 230 x y x y x y -+≥ ? ? --≤ ? ?+-≥ ? ,求 ①43 z x 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②22 z x 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③y z x =的取值范围.

(3) 已知,x y 满足不等式组2040250x y x y x y -+≥??+-≥??--≤? , 求①23z x y =-的最值; ②22222z x y x y =++-+的最小值; ③12 y z x +=+的最大值; ④24z x y =+-的最大值. 例2:给出平面区域如图所示,若使目标函数()0z ax y a =+> 取到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穷多个,则a 的值为( ). A. 14 B. 35 C. 4 D.53 变式: 给出平面区域如图所示,若使目标函数()0z ax y a =+> 取到最大值的最优解只在C 处,则a 的范围为 . 例3:已知()2,f x ax c =-且()()411,125f f -≤≤--≤≤,求()3f 的取值范围.

7.4 简单的线性规划第三课时学案 一、知识点: 1、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线性规划问题: 2、实际问题: 3、整点问题: 二、应用: 例1: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甲种产品1t需耗A种矿石10t、B种矿石5t、煤4t;生产乙种产品1t需耗A种矿石4t、B 种矿石4t、煤9t.每1t甲种产品的利润是600元, 每1t乙种产品的利润是1000元.工厂在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计划中要求消耗A种矿石不超过300t、B种矿石不超过200t、煤不超过363t.问甲、乙两种产品应各生产多少,能使利润总额达到最大?

简单的线性规划 习题含答案

线性规划教案 1.若x、y满足约束条件 2 2 2 x y x y ≤ ? ? ≤ ? ?+≥ ? ,则z=x+2y的取值范围是() A、[2,6] B、[2,5] C、[3,6] D、(3,5]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作直线l:x+2y=0,将l向右上方平移,过点A(2,0)时,有最小值2,过点B(2,2)时,有最大值6,故选 A 2.不等式组 260 30 2 x y x y y +-≥ ? ? +-≤ ? ?≤ ?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A、4 B、1 C、5 D、无穷大解:如图,作出可行域,△ABC的面 积即为所求,由梯形OMBC的面积减去梯形OMAC的面积即可,选 B 3.满足|x|+|y|≤2的点(x,y)中整点(横纵坐标都是整数)有() A、9个 B、10个 C、13个 D、14个 解:|x|+|y|≤2等价于 2(0,0) 2(0,0) 2(0,0) 2(0,0)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 ?-≤≥ ? ? -+≤≥ ? ?--≤ ? 作出可行域如右图,是正方形内部(包括边界),容易得到整点个数为13个,选 D 四、求线性目标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4.已知x、y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5 50 3 x y x y x +≥ ? ? -+≤ ? ?≤ ? ,使 z=x+ay(a>0)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则a的值 为() A、-3 B、3 C、-1 D、1 解:如图,作出可行域,作直线l:x+ay=0,要使目标函 数z=x+ay(a>0)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有无数个,则将 l向右上方平移后与直线x+y=5重合,故a=1,选 D 5.某木器厂生产圆桌和衣柜两种产品,现有两种木料,第一种有72m3,第二种有56m3,假设生产每种产品都需要用两种木料,生产一只圆桌和一个衣柜分别所需木料如下表所示.每生产一只圆桌可获利6元,生产

人教版 高中数学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5(必修)第三章第3课时 这是一堂关于简单的线性规划的“问题教学”. 线性规划是数学规划中理论较完整、方法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分支,它能解决科 学研究、工程设计、经济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 简单的线性规划(涉及两个变量)关心的是两类问题: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 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规划,能以 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突出体现了优化的思想. 教科书利用生产安排的具体实例,介绍了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引出线性规划等的概 念,最后举例说明了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在饮食营养搭配中的应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又通过实例,理解了平面区域的意义, 并会画出平面区域,还能初步用数学关系式表示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的限制条件,将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从数学知识上看,问题涉及多个已知数据、多个字母变量,多个不等关 系,从数学方法上看,学生对图解法的认识还很少,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掌握还需时日, 这都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三、设计思想 本课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数学实验为手段,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几何画 板作为平台,激发他们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猜想探究的兴趣。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充分体验 “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建构过程,“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过程,应用“数形结 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等概念;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探索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3、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能力和化归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数学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是重点;从数学思想上看,学生对为什么要将求目标函数最值问题转化为经过可行域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值问题?以及如何想到要这样转化?存在一定疑虑及困难;教学应紧扣问题实际,通过突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引入数学实验来突破这一难点.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3简单线性规划学案

【自学】 对于题目:已知实数,x y 满足:12,x y ≤+≤11x y -≤-≤,求2x y +的取值范围. 有个同学的解法如下: 解:由已知,得不等式组:12(1) 11(2)x y x y ≤+≤ ?? -≤-≤ ? , 两个同向不等式作加法,得: 原不等式组化为 两个同向不等式作加法,得023(4)y ≤≤ 即 0 1.5y ≤≤ (5). 两个同向不等式(3)和(5)作加法,得 从而2x y +的取值范围是[0,4.5]. 思考:上题合适的解法该是怎样的呢??? 【对话】 【精讲点拨】 例1、已知2z x y =+,其中实数,x y 满足:12 11 x y x y ≤+≤??-≤-≤?,求z 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 小结:

1、线性规划中的几个相关概念: 2、解决简单线性规划的方法: 3.解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

【对话】 【合作探究与展示分享】 例2、设2z x y =+,式中变量,x y 满足条件4335251x y x y x -≤-?? +≤??≥?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变式1、在例2中将2z x y =+改为610z x y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变式2、在例2中将2z x y =+改为2z x y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3、设变量,x y 满足条件1035371x y x y x -+≤?? +≤??≥? , (1) 找出,x y 均为正整数的可行解; (2) 求出目标函数53z x y =+的最大值; (3) 若,x y 均为正整数,求目标函数53z x y =+的最大值.

【评价】 【自我评价】 1. 右图中阴影部分的点满足不等式组52600 x y x y x y +≤??+≤? ?≥??≥?在这些点中,使目标函数68z x y =+取得最大值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 2. 求函数23z x y =+的最大值,式中的,x y 满足约束条件2324700 x y x y x y +-≤ ??-≤? ?≥??≥? *3、在例2中将2z x y =+改为y z x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在例2中将2z x y =+改为2 2 z x y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14 22x y x y ≤+≤?? -≤-≤? ,若目标函数 (0)z ax y a =+>其中仅在点(3,1)处取得最大值,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简单的线性规划练习-附答案详解

简单的线性规划练习 附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2,t )在直线x -2y +4=0的上方,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 C .(-1,+∞) D .(0,1) 2.若2m +2n <4,则点(m ,n )必在( ) A .直线x +y -2=0的左下方 B .直线x +y -2=0的右上方 C .直线x +2y -2=0的右上方 D .直线x +2y -2=0的左下方 3.不等式组???? ? x ≥0x +3y ≥4 3x +y ≤4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 ) A.32 B.23 C.43 D.3 4 4.不等式组???? ? x +y ≥22x -y ≤4 x -y ≥0所围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A .3 2 B .6 2 C .6 D .3 5.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 y ≤x x +y ≥2 y ≥3x -6,则目标函数z =2x +y 的最小值为( )A .2 B .3 C .5 D .7 6.已知A (2,4),B (-1,2),C (1,0),点P (x ,y )在△ABC 内部及边界运动,则z =x -y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分别是( ) A .-1,-3 B .1,-3 C .3,-1 D .3,1 7.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OB 的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x =0,y =0,2x +3y =30,则△AOB 内部和边上整点(即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的总数为( )A .95 B .91

C .88 D .75 8.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每吨甲产品要用A 原料3吨,B 原料2吨;生产每吨乙产品要用A 原料1吨,B 原料3吨,销售每吨甲产品可获得利润5万元,每吨乙产品可获得利润3万元.该企业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消耗A 原料不超过13吨,B 原料不超过18吨.那么该企业可获得最大利润是( )A .12万元 B .20万元 C .25万元 D .27万元 9.已知实数x ,y 满足???? ? x -y +6≥0x +y ≥0 x ≤3,若z =ax +y 的最大值为3a +9,最小值为3a -3,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a ≥1 B .a ≤-1 C .-1≤a ≤1 D .a ≥1或a ≤-1 10.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 x +4y -13≥02y -x +1≥0 x +y -4≤0,且有无穷多个点(x ,y )使目标函数 z =x +my 取得最小值,则m =( ) A .-2 B .-1 C .1 D .4 11.当点M (x ,y )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ABC 区域内(含边界)运动时,目标函数z =kx +y 取得最大值的一个最优解为(1,2),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 B .[-1,1] C .(-∞,-1)∪(1,+∞) D .(-1,1) 12.已知x 、y 满足不等式组???? ? y ≥x x +y ≤2 x ≥a ,且z =2x +y 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倍,则a =( )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简单的线性规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教学难点】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复习提问] 1、二元一次不等式0 Ax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图形 By + > +C 2、怎样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应注意哪些事项 3、熟记“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方法的内涵。 2.讲授新课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 1、下面我们就来看有关与生产安排的一个问题: 引例:某工厂有A、B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配件耗时1h,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配件耗时2h,该厂每天最多可从

配件厂获得16个A 配件和12个B 配件,按每天8h 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 (1)用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限制条件: 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y 件,又已知条件可得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841641200 x y x y x y +≤??≤?? ≤??≥?≥?? (1) (2)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如图,图中的阴影部分的整点(坐标为整数的点)就代表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 (3)提出新问题: 进一步,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采用哪种生产安排利润最大 (4)尝试解答: 设生产甲产品x 件,乙产品y 件时,工厂获得的利润为z ,则z=2x+3y .这样,上述问题就转化为: 当x,y 满足不等式(1)并且为非负整数时,z 的最大值是多少 把z=2x+3y 变形为23 3 z y x =-+,这是斜率为23 -,在y 轴上的截距为3 z 的直线。当z 变化时,可以得到一族互相平行的直线,如图,由于这些直线的斜率是确定的,因此只要给定一个点,(例如(1,2)),就能确定一条直线(2 83 3 y x =-+),这说明,截距3z 可以由平面内的一个点的坐标唯一确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数学必修5导学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 学习目标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会求简单的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及一些简单的非线性函数的最值. 预习篇 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是一组对变量x 、y 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 、y 的 不等式, 所以又称为线性约束条件. 2.z =ax +by (a 、b 是实常数)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叫做 函 数.由于z =ax +by 又是x 、y 的一次解析式,所以又叫做 目标函数. 3.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满足线性约 束条件的解(x ,y)叫做 ,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 .分别使目标函数 z =ax +by 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课堂篇 探究点一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 问题 若x≥0,y≥0,且x +y≤1,则目标函数z =x +2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探究点二 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 问题 一些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可以赋予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加以解决,例如: ①z =x 2+y 2表示可行域中的点(x ,y) _______; ②z =(x -a)2+(y -b)2表示可行域中的点(x ,y) _____________; ③z =y -b x -a 表示可行域内的点(x ,y) _______; ④z =ay +b cx +d (ac≠0),可以先变形为z =a c ·y -????-b a x -??? ?-d c ,可知z 表示可行域内的点(x ,y) ; ⑤z =|ax +by +c| (a 2+b 2≠0),可以化为z =a 2+b 2·|ax +by +c|a 2+b 2的形式,可知z 表示可行域内的点(x ,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1≤x +y≤5,-1≤x -y≤3,求2x -3y 的取值范围. 跟踪训练1 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x +y≥3,x -y≥-1, 2x -y≤3, 则目标函数z =2x +3y 的最小值为( ) A .6 B .7 C .8 D .23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教案

332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简单的线性规划”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介绍直线方程的一个简 单应用,这是《新大纲》对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视?线性规划是利用数学为工具,来研究一定的人、财、物、时、空等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如何精打细算巧安排,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它是数学规划中理论较完整、方法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分支,并能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营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中学 所学的线性规划只是规划论中的极小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同时也渗透了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一一数学建模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比较抽象,按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难以透彻理解,再加上学生对代数问题等 价转化为几何问题以及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学习消化的过程,故本节知 识内容定为了解层次 本节内容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是向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作图等能力的好教材 本节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教学难点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为突 出重点,本节教学应指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代数问题几何化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 运用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I 二、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尽管侧重于用“数”研究“形”,但同时也用“形”去研究“数”,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猜测、 归纳等数学能力; 2. 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勇于 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