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机箱机柜的特点以及钣金的的工艺过程及设计

钣金机箱机柜的特点以及钣金的的工艺过程及设计
钣金机箱机柜的特点以及钣金的的工艺过程及设计

钣金机箱机柜的特点以及钣金的的工艺过程及设计

一、钣金机箱机柜的特点:

1、充分保证机柜涂层表面的牢固可靠性、耐酸碱、耐腐蚀性强

2、风机采用的是独立的电源线,方便我们的维护保养。

3、风机单元的外壳采用的技术是一次成型技术,这个技术能够有效减少风机的震动,提高风机单元的使用寿命。

4、所有角规都镀上彩锌,能够保证设备安全接地。

5、横梁安装及移动方便、灵活。

6、丰富的可选配件,充分满足各种应用的需要。

7、由于钢化玻璃使用的是进口特制粘结剂,使用寿命长。

8、底部附有加强筋,承重大,达100kg。

9、选用高密度网孔式的前后门,充分保证机柜内部的屏蔽。

10、联接简洁、安全可靠

二、钣金工艺过程

图纸到手后,根据展开图及批量的不同选择不同落料方式,其中有激光,数控冲床,剪板,模具等方式,然后根据图纸做出相应的展开。数控冲床受刀具方面的影响,对于一些异形工件和不规则孔的加工,在边缘会出现较大的毛刺,要进行后期去毛刺的处理,同时对工件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激光加工无刀具限制,断面平整,适合异形工件的加工,但对于小工件加工耗时较长。在数控和激光旁放置工作台,利于板料放置在机器上进行加工,减少工作量。一些可以利用的边料放置在指定的地方,为折弯时试模提供材料。在工件落料后,边角、毛刺、接点要进行必要的修整(打磨处理),在刀具接点处,用平锉刀进行修整,对于毛刺较大的工件用打磨机进行修整,小内孔接点处用相对应的小锉刀修整,以保证外观的美观,同时外形的修整也为折弯时定位作了保证,使折弯时工件靠在折弯机上位置一致,保障同批产品尺寸的一致。在落料完成后,进入下道工序,不同的工件根据加工的要求进入相应的工序。有折弯,压铆,翻边攻丝,点焊,打凸包,段差,有时在折弯一两道后要将螺母或螺柱压好,其中有模具打凸包的地方要考虑先加工,以免其它工序先加工后会发生干涉,不能完成需要的加工。在上盖或下壳上有卡勾时,如折弯后不能要在折弯之前加工好。折弯时要首先要根据图纸上的尺寸,材料厚度确定折弯时用的刀具和刀槽,避免产品与刀具相碰撞引起变形是上模选用的关键(在同一个产品中,可能会用到不同型号的上模),根据板材的厚度来确定下模。其次是确定折弯的先后顺序,折弯一般规律是先内后外,先小后大。有要压死边的工件首先将工件折弯到30°—40°,然后用整平将工件压死。压铆时,要考虑螺柱的高度选择相同不同的模具,然后对压力机的压力进行调整,以保证螺柱和工件表面平齐,避免压出超过工件面,造成工件报废。焊接有氩弧焊,点焊,二氧化碳保护焊,手工电弧焊等,点焊首先要考虑工件焊接的位置,在批量生产时考虑做定位工装保证点焊位置准确。为了焊接牢固,在要焊接的工件上打凸点,可以使凸点在通电焊接前与平板均匀接触,以保证各点加热的一致,同时也可以确定焊接位置,同样的,要进行焊接,要调好预压时间,保

压时间,维持时间,休止时间,保证工件可以点焊牢固。点焊后在工件表面会出现焊疤,要用平磨机进行处理,亚弧焊主要用于两工件较大,又要连接在一起时,或者一个工件的边角处理,达到工件表面的平整,光滑。亚弧焊时产生的热量易使工件变形,焊接后要用打磨机和平磨机进行处理,特别是边角方面较多。工件在折弯,压铆等工序完成后要进行表面处理,不同板材表面的处理方式不同,冷板加工后一般进行表面电镀,电镀完后不进行喷涂处理,采用的是进行磷化处理,磷化处理后要进行喷涂处理。电镀板类表面清洗,脱脂,然后进行喷涂。不锈钢板(有镜面板,雾面板,拉丝板)是在折弯前进行可以进行拉丝处理,不用喷涂,如需喷涂要进行打毛处理;铝板一般采用氧化处理,根据喷涂不同的颜色选择不同的氧化底色,常用的有黑色和本色氧化;铝板需喷涂的进行铬酸盐氧化处理后喷涂。表面前处理这样做可以使清洁表面,显著提高涂膜附着力,能成倍提高涂膜的耐蚀力。清洗的流程先清洗工件,先将工件挂在流水线上,首先经过清洗溶液中(合金去油粉),然后进入清水中,其次经过喷淋区,再经过烘干区,最后将工件从流水线上取下。在表面前处理后,进入喷涂工序,在工件要求装配后喷涂时,牙或部分导电孔需保护处理,牙孔可查入软胶棒或拧入螺钉,需导电保护的要用高温胶带贴上,大批量的做定位工装来定位保护,这样喷涂时不会喷到工件内部,在工件外表面能看到的螺母(翻边)孔处用螺钉保护,以免喷涂后工件螺母(翻边)孔处需要回牙。一些批量大的工件还用到工装保护;工件不装配喷涂时,不需要喷涂的区域用耐高温胶带和纸片挡住

,一些露在外面的螺母(螺柱)孔用螺钉或耐高温橡胶保护。如工件双面喷涂,用同样方法保护螺母(螺柱)孔;小工件用铅丝或曲别针等物品窜在一起后喷涂;一些工件表面要求高,在喷涂前要进行刮灰处理;一些工件在接地符处用专用耐高温贴纸保护。在进行喷涂时,首先工件在流水线上,用气管吹去表面的粘上的灰尘。进入喷涂区喷涂,喷完后顺着流水线进入到烘干区,最后从流水线上取下喷涂好的工件。其中还有手工喷涂和自动喷涂两类,这样采用的工装就不同了。在喷涂之后进入装配工序,装配前,要将原来喷涂中用的保护贴纸撕去,确定零件内螺纹孔没有被撒进漆或粉,在整个过程中,要戴上手套,避免手上灰尘附在工件上,有些工件还要用气枪吹干净。装配好之后就进入包装环节了,工件检查后装入专用的包装袋中进行保护,一些没有专用包装的工件用气泡膜等进行包装,在包装前先将气泡膜裁成可以包装工件的大小,以免一面包装一面裁,影响加工速度;批量大的可定做专用纸箱或气泡袋、胶垫、托盘、木箱等。包装好后放入纸箱,然后在纸箱上贴上相应成品或半成品标签。钣金件的质量除在生产制程中严格要求外,就是需要独立于生产的品质检验,一是按图纸严格把关尺寸,二是严格把关外观质量,对尺寸不符者进行返修或报废处理,外观不允许碰划伤,喷涂后的色差、耐蚀性、附着力等进行检验。这样可以找到展开图错误,制程中的不良习惯,制程中的错误,如数冲编程错误,模具错误等。

三、钣金设计

钣金件的设计除了要考虑功能要求外,还得考虑工艺要求、装配要求、成本要求。与铸、锻件相比,钣金件所做成的产品有较高的强度、较轻的结构重量;加工简便,所用的设备简单;外形平整,加工余量少,可减轻重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一)、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主要是满足系统的结构要求、强度要求、屏蔽要求、接地导电性能等。

系统的结构是一个系统的硬件、PCB板、线材、电源等空间放置的位置、形式、连接装配方式等。钣金件由于其良好的强度、钢度、加工性、导电性,通常是用来负责支承起系统中大部分的硬件、PCB板、线材、电源等。硬件的放置形式多种多样,其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机械强度是钣金件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系统中大部分的重量靠钣金件来支承,钣金件的机械强度出现问题,系统中整个强度就会出问题。医疗仪器一般需要做震动测试,跌落实验,碰撞实验,冲击实验等,有的机器甚至要求强度做到能承受100g的冲击,这就需要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钢度。尤其是那些需要支承悬空的硬件的钣金件,和起主要支承作用的支架等,更必须有更好的强度。通常设计大型的系统如B超、CT机、检验设备,通信用的机箱机柜等,会先设计起支承用的支架框架。这样的支架框架可选用型材(如铝型材),也可选用比较厚的钣金件折弯成“∏”或“□”形。一般情况,增加一个折弯会使钢度增加几倍。

二)、工艺要求

钣金件的加工设备主要有数控冲床,折弯机,冲床,剪裁机,铣床,钻床,焊接设备等(附表中是迈讯的机器设备统计)。钣金成形可归纳为压缩类成形、伸长类成形和弯曲类成形三种基本类型。钣金件加工中的矫形、弯曲、卷板、冲裁、拉深等工序,都是利用金属在常温下产生的塑性变形而成为所需的形状。因此,金属的塑性变形是金属成形的基础。金属在冷状态下受外力作用时,其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弹性的,也可以是塑性的。当外力解除后,能恢复其原来的形状和尺寸的就是弹性变形,反之就是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最基本的形式就是滑移。

标准机箱机柜设计汇总

标准机箱机柜设计 一、机箱面板 1、面板(见图1-1~图1-3) 2、面板宽度B的尺寸系列:482.6,609.6,762.0mm 3、高度H的尺寸系列见表1-1 4、面板的材料:面板一般使用型材或1.50mm冷轧钢板制作;工作站的面板用铝合金板制作,厚度分为10mm、8.0mm、6.0mm、5.0mm几个规格; 5、面板上的装饰:为了机箱外表的美观,一般在机箱的面板上都有一些装饰性的丝印、凹凸槽等,原则是不能影响机箱功能及牢固性,公司的标志一般装在机 箱面板的左上角醒目位置,特殊情况可例外; 表1-1 代号图号n.U H h1 h2 h3 ±0.4 1-1 1U 43.6 5.9 2U 88.1 37.7 1-2 1U 43.6 5.9 31.8 2U 88.1 5.9 76.2 3U 132.5 37.7 57.15 4U 177 37.7 101.6 5U 221.5 37.7 146.1 6U 265.9 37.7 190.5 1-3 6U 265.9 37.7 57.15 76.2 7U 310.3 37.7 88.9 57.15 8U 354.8 37.7 101.6 76.2 9U 399.2 37.7 101.6 120.6 10U 443.7 37.7 101.6 165.1 11U 488.1 37.7 133.3 146.1

12U 532.6 37.7 133.3 190.6 注:表中:U=44.45mm;H=nXU-0.8mm;当结构设计需要增加不足1U的面板 高度时,允许在H值上增加1/2U,但h1、h2、h3不变。 6、面板安装槽口或安装孔的尺寸见图1-4: 图1-4 7、面板的类型与机柜立柱的配合示意,见图1-5: 图1-5 8、面板与机柜(或机架)在宽度方向上的安装尺寸(见图1-6、表1-2)

机柜结构设计..

机柜设计 2.1 影响机柜结构设计的因素 机柜是电气控制设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电气控制设备的’载体’。机柜既要满足各 电气单元的组合功能条件(安全的要求,检修性能,形式的统一,组合的标准,功能的分配, 外形美观等),还要满足柜体本身要求(如坚固可靠,美观,调整容易,符号规范,制造的适用性以 及针对特殊场合的特殊设计等 )。 机柜设计应在满足成套电气产品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满足结构工艺性要求,即 机柜的总体及其零部件制造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要求, 以及满足电器装配的工艺性和运行中的 可维修性要求。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思想,重电气设计而忽略结构设计,重主机而 轻视附件,我国机柜在外观,整体布局,色彩,加工精度及互换性,配套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 定的差距,尤其在专利技术方面,我们仍然受制于工业发达国家,以至于外商企业占有了我国 高端机柜市场的较大份额, 机柜结构本身发展形成的各种形式,不同的组件,不同电压等级,不同使用场合,加工 设备的发展,不同生产厂家的自身条件等都决定了控制柜的制造受到甚多因素影响。 柜结构要求不一,以及各个企业加工手段不同, 它们的制造工艺就不能强求完全一致, 造中也存在带普遍意义的较关键的工艺特点, 现将这些特点结合柜体结构选择与设计进行介 绍。 2.1.1机柜的结构及基本类型 2.1.1.1机柜的基本结构模式 1?基本结构模式 通过长期的实践,电气控制设备的壳体逐步形成了盒 模式,定义如下: 1)机柜 用于容纳电气或电子设备的独立式或自支撑的机壳。 侧板。机柜一般安装在地面上或大型设备平台上。 机箱 机箱的体积较小,一般安装在台面, 桌面,墙壁上或设备壁龛中, 是用于容纳电气或电子设 备的小型机壳。 3) 控制台 安装在台面或地面上, 具有水平面,垂直面或倾斜面,以容纳控制,信息和监控设备的机壳。 4) 机盒 用于容纳电气或电子设备的便携式小型机壳,或用于电气单元隔离的小型机壳(电磁屏蔽 盒)。机盒也可以作为部件安装在机柜,机箱和控制台内。 2. 机柜的典型结构 由于机 但制 ,箱,柜(包括屏),台四大基本结构 机柜通常配置有门,可拆或不可拆的

机柜布线规范

机柜布线规范(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标准机柜配电及布线 规范 2015-11-15

目录 1 基本思路 (2)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2) 2.1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3) 2.2电气控制柜连接方式 (3) 2.3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3) 2.4电器部件接线图的绘制 (4) 3机柜安装固定 (5) 4机柜布线 (7) 4.1.1机柜电源布置 (7) 4.1.2结构及安装要求 (7) 4.1.3交流配电单元 (7) 4.1.4接线端子组 (8) 4.1.5插座 (9) 4.1.6温升 (9) 4.1.7认证 (9) 4.1.8接地、电缆及其他电气附件 (9) 4.1.9电气防护性能 (10) 4.2布线原则 (11) 5线缆标识 (12) 6通风与防尘标准 (12)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接下来按照设计图对机柜进行布置及布线,最后对各线进行标识,贴设备安全标识。 管理网、数据网因所属安全区域不同,不得混用机柜,必须按安全区域独立使用机柜。并且遵循下面的安装规范进行安装。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标准机箱机柜设计汇总

标准机箱机柜设计 、机箱面板 1、面板(见图1-1~图1-3) 2、 面板宽度B 的尺寸系列:482.6 , 609.6 , 762.0mm 3、 高度H 的尺寸系列见表1-1 4、 面板的材料:面板一般使用型材或1.50mm 冷轧钢板制作;工作站的面板用铝 合金板制作,厚度分为 10mm 8.0mm 6.0mm 5.0mm 几个规格; 5、 面板上的装饰:为了机箱外表的美观,一般在机箱的面板上都有一些装饰性 的丝印、凹凸槽等,原则是不能影响机箱功能及牢固性,公司的标志一般装在机 箱面板的左 上角醒目位置,特殊情况可例外; 表1-1

注:表中:U=44.45mm H=nXU-0.8mm当结构设计需要增加不足1U的面板高度时,允许在H值上增加1/2U,但hl、h2、h3不变。 6面板安装槽口或安装孔的尺寸见图1-4 : 7、面板的类型与机柜立柱的配合示意,见图1-5 : 图1-5 8、面板与机柜(或机架)在宽度方向上的安装尺寸(见图1-6、表1-2)

图1-6 表1-2 B B1 B'i n 482.6 465 450 609.6 592 577 762.0 744.4 729.4 9、挂耳:挂耳可与面板做成一体,也可单独做成一个零件,但挂耳上的上架孔 以及挂耳与机箱面板整合后的外型尺寸必须符合GB/T3047.2-92 10、把手:把手应优先选 用《机械设计通用件标准库》中的把手,为了便于机箱上架后与机柜立柱贴平,机箱面板上 固定把手的螺钉应选用沉头螺钉,面板也需在背面沉孔,把手装上后,不得影响上架螺钉的 装配;新设计把手时,应符合以下标准: □ 口 □ 口 口 □ 口 口 】 □ 口 口 □ 口 * □ 口 口 □ □ 口 口 □ 口 口 d 口 □ 口 □ □ ! r-j 「机箱面板 Bl 罟 □ □ 口 □ 口 □ 口 □ □ 口 □ 口 口 口 口 □ 口 「矶棍安装立 柱

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Q/UTS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_UTSB_006A0_2004 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The mechanical criterion of 19 inch normal cabinets designing 2005-11-15 发布 2005-11-15 实施 U 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发布

Revision History UTStarcom Proprietary Not for use or disclosure outside UTStarcom, Inc. or any of its subsidiaries Except under prior written agreement. Intended Audience: H/W Group, Quality Assurance Group & Internal Auditors. This document is controlled electronically and any hard copy should be considered uncontrolled. This document is owned by HZ of Mechan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eam Chairperson.

前言 本标准制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公司日益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增强公司机柜可互换性、提高公司机柜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公司机柜研发和生产成本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以IEC标准为主,参照了ETSI、NEBS标准对机柜性能部分的要求及NEBS标准对机柜工程安装的要求。 标准起草:徐建华

实用的标准机柜结构设计的要求规范样本

Q/UTS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公司原则 Q_UTSB_006A0_ 19″原则机柜构造设计规范 The mechanical criterion of 19 inch normal cabinets designing

-11-15 发布 -11-15 实行 U 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发布

Revision History UTStarcom Proprietary Not for use or disclosure outside UTStarcom,Inc. or any of its subsidiaries Except under prior written agreement. Intended Audience: H/W Group,Quality Assurance Group & Internal Auditors.

This document is controlled electronically and any hard copy should be considered uncontrolled. This document is owned by HZ of Mechan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eam Chairperson.

前言 本原则制定目,重要是为了适应公司日益全球化发展需要,也是为了增强公司机柜可互换性、提高公司机柜设计效率和质量、减少公司机柜研发和生产成本需要。 本原则重要以IEC原则为主,参照了ETSI、NEBS原则对机柜性能某些规定及NEBS原则对机柜工程安装规定。 原则起草:徐建华

19in机柜、箱设计规范要点

19in机柜、箱设计规范 一、前言 1、何谓19英寸机箱? 19英寸机箱泛指装设在19英寸机柜(Cabinet or Rack)内的机器设备,其中 Cabinet和Rack的差异为Cabinet四周有外壳和上下盖保护,而Rack则无,Rack为和Cabinet有所区别常被称为“机架”,此二者外形均为长方体,19英寸机箱(Chassis)为了能装在机柜内,其外形多设计成长方体,并遵守特定之高度限制让不同制造者所生产之机箱能放入依规格设计之机柜。 19英寸机箱泛指装设在 19英寸机柜内的机器设备,为了能装在机柜内,其外形多设计成长方体,并遵守特定之高度限制让不同制造者所生产之机箱能放入依规格设计之机柜。 其主要特征是: 1.其内腔宽度以5.08㎜为模数,1TE=5.08㎜,19英寸标准机箱共84TE,因而内腔宽度为426.72㎜,其中面板宽度也以5.08㎜为模数,可分5TE,6TE,7TE,8TE,10TE,12TE等规格,但N块面板宽度之和必须等于84TE。 2.其高度以U为级别,1U=44.45mm,可分1U,2U,3U等等。 2、19英寸机箱和机柜的由来 19英寸机箱和机柜原本是美国军方电子控制仪器的一种规格,其设定的目的在于统一仪器的外形尺寸和方便快速组装抽换和维护,最后随着军方技术转移民间,此一规格亦广泛的被企业界所采用。 3、19英寸机箱产品的种类 机柜的优点在于提供机箱安全保护和扩充的便利性,早期常用于工业控制机台,近几年由于网络的发展,网络通讯设备也开始大量使用;因此其产品的种类大致可区分成办公室用和工业用产品两大类。 二.19英寸机箱外部和机柜的规格 1、机柜之规格 机柜不单如字面上的解释一般像个柜子,其外形有很多种,如下图所示。但用于不同操作环境时,机柜之外形和尺寸亦会有所差异,所有机柜都依相关规格制造,机柜之宽度、高度与深度有一定之规格,在IEC-60297系列和EIA-310系列中均有详细规格,此二规格明定高度单位为U(1U=1.75英寸 =44.45mm),宽度为19英寸(尚有其它之宽度规格,但以19英寸规格最为常用),深度虽亦有规定,但其变化却比较多,机柜之规格可分成高度,宽度和深度三项。 1-1、高度单位U之定义 1U=1.75英吋=44.45mm。机柜均以U为基本单位,如35U高度之机柜,是指此一机柜中可装入总共35U高之机箱,而非机柜由上到下的高度是35U。 1-2、19英吋(482.6mm) 宽度之定义 为机箱由正前方观察可视之最宽距离,通常是机箱两侧之mounting flange宽度,而非机柜本体之宽度,19英寸机柜之宽度受限于机箱尺寸,几乎全都大于500mm(因19英寸机箱宽度为483mm左右),目前市面上之机柜宽度由500mm~800mm都有,甚至有超过1000mm之特殊规格,但最常用的为600mm宽之机柜。 1-3、在机柜深度 虽然有规定但却很少被提及,因其不像高度和宽度一般限制机箱设计,即使短机箱亦可用长机柜,只要其设计规格完全符合规格设计,而机柜制造商不泛各种不同深度规格之机柜,其中又以600mm、 700mm和800mm深度的机柜最常被使用(深度系指机柜外观不含把手的深度)。 2、机箱设计时外观和机柜的关系 2-1、外观尺寸 机箱受限于机柜的尺寸限制,因此设计时需考虑下列几点: 2-1-1、在高度方面: 由于高度以U为单位,1U为1.75英寸或44.45mm,因此1U机箱的高度不可超出44.45mm,为了堆栈和拆装方便,通常设计成44mm以下,以此类推即使不同U之机箱其实际高度亦比该U少一些,让机柜内每一台机箱之箱有间隙而不会影响组装和拆卸。不同U之机箱其实际高度亦比该U少0.8—1.35mm,让机柜内每一台机箱之箱有间隙而不会影响组装和拆卸。 2-1-2、在宽度方面: 19英寸机柜在内部四个角落都有钣金件(或铝矩形)支柱用以支撑机柜和固定机箱,因此其内部宽度

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图 Q/UTS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_UTSB_006A0_2004 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The mechanical criterion of 19 inch normal cabinets designing 2005-11-15 发布 2005-11-15 实施 U 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发布

Revision History UTStarcom Proprietary Not for use or disclosure outside UTStarcom, Inc. or any of its subsidiaries Except under prior written agreement. Intended Audience: H/W Group, Quality Assurance Group & Internal Auditors. This document is controlled electronically and any hard copy should be considered uncontrolled. This document is owned by HZ of Mechan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eam Chairperson.

前言 本标准制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公司日益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增强公司机柜可互换性、提高公司机柜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公司机柜研发和生产成本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以IEC标准为主,参照了ETSI、NEBS标准对机柜性能部分的要求及NEBS标准对机柜工程安装的要求。 标准起草:徐建华

标准机箱机柜设计

标准机箱机柜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标准机箱机柜设计 一、机箱面板 1、面板(见图1-1~图1-3) 2、面板宽度B的尺寸系列:,, 3、高度H的尺寸系列见表1-1 4、面板的材料:面板一般使用型材或冷轧钢板制作;工作站的面板用铝合金板制作,厚度分为10mm、、、几个规格; 5、面板上的装饰:为了机箱外表的美观,一般在机箱的面板上都有一些装饰性的丝印、凹凸槽等,原则是不能影响机箱功能及牢固性,公司的标志一般装在机箱面板的左上角醒目位置,特殊情况可例外; 表1-1 注:表中:U=;H=;当结构设计需要增加不足1U的面板高度时,允许在H值上增加1/2U,但h1、h2、h3不变。 6、面板安装槽口或安装孔的尺寸见图1-4:

图1-6 表1-2

9、挂耳:挂耳可与面板做成一体,也可单独做成一个零件,但挂耳上的上架孔以及挂耳与机箱面板整合后的外型尺寸必须符合GB/ 10、把手:把手应优先选用《机械设计通用件标准库》中的把手,为了便于机箱上架后与机柜立柱贴平,机箱面板上固定把手的螺钉应选用沉头螺钉,面板也需在背面沉孔,把手装上后,不得影响上架螺钉的装配;新设计把手时,应符合以下标准:(1)4U(包含4U)以上的机箱,把手固定孔距为138mm,固定螺孔为2-M4; (2)2U机箱把手固定孔距为64mm,固定螺孔为2-M4; (3)1U机箱把手固定孔距为35mm,固定螺孔为2-M3; 11、前框:前框是面板与箱体之间的过渡件,它和面板、箱体都要有良好的电接触,前框不光要支撑面板,还要支撑装在门板内的开关、灯板、防尘网组件等,前框上开关类的开孔可参照《机械设计标准库》,驱动器的开孔是在驱动器外型尺寸基础上周边放大,前框与箱体之间的间隙单边留比较合适; 12、门组件:门组件一般由门、玻璃、门铰链几部份组成,因要监视门内指示灯的运行状态,一般在门上都开有能够看到灯的观察窗,在观察窗内嵌有门玻璃;门铰链是把门与箱体联接起来的一个重要部件,应优先选用《机械设计通用件标准库》中的标准门铰链,设计时应对门的开闭情况做模拟试验,包括锁在内的所有门上附件不得与面板有碰撞、卡滞现象,完全开启后的门也不能碰在面板上,以免蹭掉面板上的喷涂层;一般门与门框的间隙单边留比较合适,靠近门铰链侧的间隙可适当放大,考虑到转动干涉及外表的美观,门铰链侧的边可铣成斜边,门框相应位置也需倒角。 二、上(箱)盖 1、箱盖:箱盖的外型尺寸:一般与箱体同宽,与箱体接触面有良好的电接触,单边间隙留较适宜; 2、箱盖压条:为便于箱盖与箱体固定,在箱盖内侧设计有压条,帮助箱盖卡在箱体上,一般压条与箱盖间的间隙等于前框的板厚加上; 三、箱体 图1-7

微模块机房如何布局及设计,详解微模块数据中心!

微模块机房以模块化、标准化的架构和高效高可靠的UPS、精密空调等灵活组合成功打造新一代模块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以其快速部署、高效节省、智能管理等优点成为企业未来数据中心建设的关注焦点,下面我们看看微模块机房是如何布局设计的。 1 微模块机房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一、场景适应性强: 1、最低只需2.6m的安装层高要求,在普通办公环境下即可进行部署; 2、通过单双排灵活组合,最大化利用空间。 二、快速完成部署 1、一体化集成UPS、精密空调、配电、机柜、智能管理等主要子系统,即插即用; 2、工厂预测试、预验证、预制,1到2周内完成现场部署,部署速度较传统提升50%。 三、模块化架构,满足高能效低PUE: 1、优化的配电和制冷系统设计,采用密闭冷/热通道和行式空调近端制冷技术,实现PUE≤ 1.5,节省能耗30%以上; 2、行级空调、高频模块化UPS、密闭通道、高集成配电柜的联合应用使PUE降至1.5以下。 四、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可监可控: 1、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控; 2、通过能效管理、3D虚拟展示等功能,显著提升数据中心的运维效率与体验。

2 微模块机房的设计原则: 1、安全可靠性 高可靠性是数据中心运营成功的关键,也是数据中心的基本原则。因此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数据中心的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机房的安全性。针对数据中心的网络方案,其可靠性设计包括:链路冗余、关键设备冗余和重要业务模块冗余。 2、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方案设计中,每个层次的设计所采用的设备本身都应具有极高的端口密度,为数据中心的扩展奠定基础。在Internet互联层、核心层、分布层的设备都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EDC网络的发展进行灵活扩展。功能的可扩展性是数据中心随着发展提供增值业务的基础。实现负载均衡、动态内容复制、MPLSVPN、VLAN等功能,为数据中心增值业务的扩展提供基础。 3、标准化 在中心机房系统结构设计时,基于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业务发展、设备增容奠定基础。

实用的标准机柜结构设计的要求规范

.. Q/UTS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_UTSB_006A0_2004 19″标准机柜结构设计规范 The mechanical criterion of 19 inch normal cabinets designing 2005-11-15 发布 2005-11-15 实施 U 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发布

Revision History UTStarcom Proprietary Not for use or disclosure outside UTStarcom, Inc. or any of its subsidiaries Except under prior written agreement. Intended Audience: H/W Group, Quality Assurance Group & Internal Auditors. This document is controlled electronically and any hard copy should be considered uncontrolled. This document is owned by HZ of Mechan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eam Chairperson.

前言 本标准制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公司日益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增强公司机柜可互换性、提高公司机柜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公司机柜研发和生产成本的需要。 本标准主要以IEC标准为主,参照了ETSI、NEBS标准对机柜性能部分的要求及NEBS标准对机柜工程安装的要求。 标准起草:徐建华

机柜结构设计

机柜结构设计 2.1 影响机柜结构设计的因素 机柜是电气控制设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电气控制设备的‘载体’。机柜既要满足各电气单元的组合功能条件(安全的要求,检修性能,形式的统一,组合的标准,功能的分配,外形美观等),还要满足柜体本身要求(如坚固可靠,美观,调整容易,符号规范,制造的适用性以及针对特殊场合的特殊设计等)。 机柜设计应在满足成套电气产品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满足结构工艺性要求,即机柜的总体及其零部件制造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要求,以及满足电器装配的工艺性和运行中的可维修性要求。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思想,重电气设计而忽略结构设计,重主机而轻视附件,我国机柜在外观,整体布局,色彩,加工精度及互换性,配套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专利技术方面,我们仍然受制于工业发达国家,以至于外商企业占有了我国高端机柜市场的较大份额, 机柜结构本身发展形成的各种形式,不同的组件,不同电压等级,不同使用场合,加工设备的发展,不同生产厂家的自身条件等都决定了控制柜的制造受到甚多因素影响。由于机柜结构要求不一,以及各个企业加工手段不同,它们的制造工艺就不能强求完全一致,但制造中也存在带普遍意义的较关键的工艺特点,现将这些特点结合柜体结构选择与设计进行介绍。 2.1.1机柜的结构及基本类型 2.1.1.1机柜的基本结构模式 1.基本结构模式 通过长期的实践,电气控制设备的壳体逐步形成了盒,箱,柜(包括屏),台四大基本结构模式,定义如下: 1)机柜 用于容纳电气或电子设备的独立式或自支撑的机壳。机柜通常配置有门,可拆或不可拆的侧板。机柜一般安装在地面上或大型设备平台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