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作文1100字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作文1100字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作文1100字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作文1100字

今天是期末考试结束后出成绩的一天,老师学生都紧张而轻松,说紧张是担心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想知道但又怕知道成绩,说轻松是不用上课了,老师在办公室里浏览学生的成绩,学生在教室里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在这紧张而轻松的时刻,自己觉得考得好的就走进了我,老师,我来看看成绩,果真像他们觉得那样,来看的都是进步了的,而且我们班的成绩和名字咱学校里面也是靠前的,他们就高兴的回去了,有了这些打头阵的,于是,一拨一拨的来了四拨,这样在班里那些进步的学生就差不多来过了,有的高兴地一看成绩和名次就喜不自胜,攥紧了拳头以备再战,有的抿着小嘴笑容洋溢在脸上,有的控制不住的干脆说,我进步了!

后来的也都是名次和成绩稳定的了,这些学生大都是习惯养成比较好的,也是那种胜不骄败不馁的,习惯了成绩一直稳定,正常发挥自己的学生水平就可以,这些学生往往显得比较木讷,谨慎,是班里的中坚力量,我们班级的成绩一直较好,就是这些学生起了主导和主宰的作用。

我利用这个时间领着三名学生到操场割来了野麦子,我想用它的秸秆做一个小铺扇,小凉席子,这种东西其实还没有真正的成熟,可是时间不等人,真的成熟的时候,我们就不在这里了,所以只好现在

割了它。割下来之后还需要除去有骨节的那一段,这是为了保证整个杆没有连接处,里面通透,外面笔直,还需要除去包在秸秆上的一层外衣,这是很麻烦的两项工作,我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三两天才能完成,于是,我利用中午的时间,找了六个女孩来和我一起完成。

这六个女孩自然的就是两种类型三个稳重而手巧的,三个活泼而好说的。

那三个文中的就是在那里按照我的指导不停地干着,这三个活泼的就啦开了。

一个学生徐说和家长冲突,妈妈摔东西,她比妈妈摔得声音更大就觉得自己赢了,主要原因就是妈妈总是要求自己让着比自己下的妹妹,她这个话题一出口,就引起了另外两个学生的加入;学生丁说,有时候我都想打死我弟弟,妈妈太偏心了;学生臧也说,尤其是我爷爷,总不带我出去玩,他知道我弟弟出去玩儿,有时候,爷爷领着弟弟往外走,弟弟还朝我己眼色,百世自己的得意,那个时候我都想上去掐他。分析这三个学生,都是在小学时学习比较好的,徐说,我小时候语文学的特别好,老师都特别喜欢我,臧说,4班的某某某,这个4班的学生现在是班里的前几名,在小学里的时候,我都是他的组长,丁说,我的成绩也是班里数得着的,可就是有了后来的弟弟或者妹妹,就觉得把爸爸妈妈对我不好了,我就不学了,这三个学生都是这个情况。

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事情,而且始终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她们觉得在家里失宠了,学习成绩也就下来了。

现在懂得了有个弟弟妹妹的好处了,又想着好好学了,所以就在班里处于中间的名次了。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龙里县莲花小学校李正萍 众所周知,评价班主任的真理是: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回想着这句话,我扪心自问,我算什么呢?我感到汗颜。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每个人谁都会说,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等等。但有时学生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你这个朋友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世界,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班主任,都想热情、主动地接近他们,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那怎样敲开学生尘封的心门,走进学生纯净的内心世界呢? 一、转换角色,转变观念 我在乡村学校工作了近二十八年,当了近二十六年的班主任,自认为当班主任我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可不曾想,今年到县城上挂学习我又赶上了当班主任,这个班主任怎么就那么难当呢?学生一点也不买老师的帐,班主任在,学生也控制不了自己,总是违反纪律。我把以前的招数都用上了,怎么以前的方法都不管用了呢?我不断的反思,分析工作失败的原因。我感悟到工作环境变了,可我的思想观念还没转变,用老一套“师道尊严”的方法来应对城区学校的孩子,就好像刻舟求剑似的,肯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我显然要碰壁。我得从头开始,定位学生,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前学生少,学生基本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老师总是盯着学生,学生看着威严的老师,哪里还敢自由散漫呢!而如今学生多了,老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乘着这个间隙就开小差了,一个看着一个,课堂纪律可想而知。一旦课堂纪律混乱,老师就会分散精力上课,即使课准备得充分,也不能进入情景,感染学生。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没劲,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老师带着脾气上课,学生就会厌学,师生关系就会僵硬,不和谐。长此以往,这个班就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班了。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像以前一样,总是扮演学生“教导者”的角色,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要以一个欣赏者的角色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们共同构建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学习环境。用犀利的眼神去盯着学生,哪怕是那么凶,一点用也没用,得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二、调整心态,学会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也许,谁都会想,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闹哄哄的,你能快乐吗?这时就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在学生面前随便发火,要冷静克制自己,学会换位思考,今天学生的过错,昨天我们也犯过。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老师的心就平静下来了,这样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时也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清责任,发火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说明老师缺乏内涵,同时也伤害自己的身体。比如学生上课不听,只有少数人,那算是学生的问题。如果多数学生不听,那就一定是老师的问题,我们要划分清楚责任,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当课堂很乱时,我们不能继续上课,不能照本宣科,只图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就得停下课,把学生的心拉回课堂,怎么办呢?可以寻找学生喜欢的东西,音乐是最具凝聚力的,这时,我们可以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曲,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缓解课堂气氛,待学生的心静下来了,再调整老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入情景,只有学生配合了老师,与老师一道共同探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的目的才能达到。在平时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关注孩子的心理,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很好地促成孩子情智的发展。今天在钢城二小开的家长会,我感受特别深刻,特别是听了张荣华老师生动幽默又发人深省的讲座,更是让我感慨万分。 有教育家曾说:“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也就是说,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与孩子形成情感共鸣,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就会很失望,甚至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家庭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家庭教育失败的一面。 认真倾听孩子讲话。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的神情;父母应当高高兴兴地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讲话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断他、不要指责他,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觉得他是被理解、被重视和被接纳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 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 父母与孩子间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苦衷,逐步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话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内心此界,家长应注意在乎常的一言一行中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同时,孩子的作业本、笔记本上的小小涂鸦也是他们心灵独白的一部分,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少信息,父母们也可从这些地方人手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最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观察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来看待。 营造聆听的氛围,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该营造聆听的氛围,和蔼地倾听孩子的讲话。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父母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摩或搂住他,倾听他的诉说,讲几句关心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父母敞开心廓,主动把心事告诉父母的。 让孩子学会乐观面对,淡看生活挫折。 学习和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谁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如何去面对,父母们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既要强大自己的内心,还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引导孩子学会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而能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哭哭啼啼。 今天的家长会更像是一个课堂,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家长受益匪浅。以上就是我个人浅薄的体会,并且十分感谢钢城二小能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家长有机会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高明的家长,也希望学校能经常举行这样的专题讲座,谢谢学校,谢谢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的想法,知道他们对教师的看法和要求,对教师自己来说去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到更适合教育学生方法,争取与学生心灵相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学习,也为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1 、为人师表,忠诚于教育事业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成为人们行为的表率和楷模,为人师表是教师的义务之一,也是教师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且深远的。教师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蜡烛精神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事业的追求。教师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人格也会成为学生心中追寻的典范。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自己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形象,这样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去争取做一个象自己老师那样受到尊敬的人。 2、严于律己,不断反思,完善自己人格 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内心世界,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不断的反思,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完善自己,去探求一些新的教育方法,以求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与学生成为好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 教师在平时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例如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在听别的教师课的过程中,吸取他们的有点和长处,不断提高自己讲课水平和业务素质,在评课时,将领导及其他教师指出的缺点及时改正,在学习和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课后还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的学习。 在与其他教师相处中有摩擦时要顾全大局,学会宽容忍让,得到大家的尊敬谅解,树立自己高尚品德,不断完善自己人格。 3、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努力学习。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策略之一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顾柳敏 江苏省班主任远程培训即将结束,匆匆一个月的时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以前很少接触的知识,让我的教育经验更加丰富。培训时间虽短,但我感受颇深,在网上,可以跨越时空的局限,随时打开培训课程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也可以在论坛里和素不相识的同行之间共同交流班主任工作中的困惑和心得,朝着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的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奋斗,以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那么,如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呢?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前提是班主任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朋友之间要交心,要做好班主任就以心换心。班主任和学生真诚相处,吐露心声,会让学生感觉到安全感,觉得被老师当作朋友。现在的学生,一代胜过一代,是物种进化的优胜“作品”,他们是90后,能力很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还会上网和PS(图片处理),他们内心情感丰富,想法甚多。可是由于是独生子女,情感上不会表达、不善表达,有的只会压抑在心,稍好一点的也往往只会寻找朋友倾诉。所以现在的孩子大多会遇到情感危机。他们不会对亲人、对朋友正确的表达感情,有时他们甚至会对亲人、朋友“撒脾气”,这时他们特别需要正确的指导。班主任此时就应该挺身而出,倾听、帮助学生,因为此举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可以通过帮学生解困解惑获得得到学生的信赖、尊敬和爱戴。班级工作的展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威信程度,中学生最讲“义气”,如果他觉得班主任“行”、“强”、“可信赖”便会紧紧地跟随在老师的旗帜之后,所以班主任需要了解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关系是社会中最直接的关系,在交往之中,你能发现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友善、冷漠、关心、警惕。甚至不需要一些言语便能让人的“第六感”捕捉到一定的信息。班主任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学生方式很多,如通过学生档案、家长反馈、同学评价等,但其中最有效的还是班主任的亲自接触,这样的接触属于师生直接沟通,可以以有声语言、肢体语言为载体传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梅洪建教育随笔 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2006年冬天,在江苏张家港市一个餐厅的角落里,我和班主任专家陈宇相对而坐。 “在一个班级里,怎样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平等,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以发挥,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快乐?”我把一连串的疑问抛给了陈宇。 “想想你的当年,你就明白了你的当下。” “是吗?” “是啊。” 2000年,初登讲台就做了班主任。脑子里就是一个概念——管理。我要让自己树立班级的绝对权威,做一班之主。在班级纪律、卫生、就寝、路队等常规都领先于其他班级的时候,我自然也就获得了一个个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可是,一天,赵梦辉同学却公开顶撞了我。我逐渐发现了在我“优秀”的背后是学生敢怒不敢言的表情。我知道,管理,是荒谬的东西。 2002年,在沉寂了一年之后,我脑子里呈现出一个概念——建设。把班级还给学生,将班级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权力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教师不应该插手太多。于是我就让学生分小组制订班级制度,然后综合各个小组制订出共同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初次制订的基础上,让学生广泛讨论,民主协商,最后制

定了班级管理制度。因为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制度,他们在执行的时候自然是不敢违背的。为了营造班级的文化氛围,发动学生布置了班级的文化氛围,张贴了很多有意义的标语。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和让孩子们编写了《一日一励志》的励志故事集。 诚然,相对于2000年的治理班级,我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讲究学生自主管理和班级自治的彼时,我的班级自然就成了学校的典型班级。 如果班主任管理还可以让学生有空子子可钻的话,而这种自己制定制度来约束自己的手段就显得密不透风。而我所谓的《一日一励志》的故事,也仅仅是一个个的故事,根本走不进学生的内心。 那么,教育有没有理想的境地,有没有可以让人人平等、人人发展、人人自由、人人愉悦的做法呢? 二制度不是“白色恐怖” 我仔细剖析了“管理”、“建设”的根源,前者是把学生推向了对立面,而后者则有点“借刀杀人”抑或“让学生自杀”的味道。我回想到了1996年,那年高三我被语文老师歧视和放弃的痛苦。我回想到了当年因为暗恋一女生而无法定心的时候,是阅读《红楼梦》填满了我心灵的空白,进而忘却了美女重拾学业的事情。在阅读了大量的家庭教育的书籍和老庄哲学之后,我的的脑海里逐渐有了一副图景,也就是后来形成的“培育—发展”班级理念。

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会倾听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地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真正的倾听,不是简单的听学生把话说完,而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是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一种爱去共鸣另一种爱的真情。 一、学会分享忧与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终归是学生。他们难免有一些天真的想法,有一些单纯的怪异的感受,更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欢乐与忧愁。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才会与他们产生共鸣。教师在倾听学生谈话或回答时,首先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让自己变成学生,不要摆出一副严肃、庄重的姿态。完全可以放松自己的情绪,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同喜同乐、同悲同愤。要用平等的眼光注视学生,用平等的心态接纳学生,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在倾听时,还要做出一些积极的反应,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有时可以用各种手势。许多时候要做出一些青春孩子特有的夸张的语气、动作或感情,比如,哇塞地大叫、哈哈的大笑、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把认可、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感到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学会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乐意把心里话对你诉说。 少年人的很多烦恼与忧愁,其实在于他们的心情和心情得不到成人的理解。有人把“课堂倾听”贴切地称为“师生的心灵之约”。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师,更不应当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指挥者,而应是学生的朋友,而且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未来的向往,也了解对教材的、对教师的看法。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们佩服崇拜但可以共同探讨协商的偶像,在生活中是学生可以求助、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教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积极参与或赞许学生的一些建议、意见。教师要经常有意做个求助者,向学生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让学生深切地感到你真心把他当朋友,你就是他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他就可以向你敞开心扉。在课余和学生单独交谈时,要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可以先和学生拉拉家常,随便聊聊班级和家庭的情况,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兴趣的浅自问题,如“老师这样讲课,你能适应吗?”“我想组织一次文娱活动,你有什么好建议?”等引导学生把真实想法、看法告诉你,在友善、温情的气氛中,逐渐做深入的交流。学生只有在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时,才愿意对你说心里话。 倾听,并不单纯指声音,倾听心声才是更深的层次。写信,也是倾听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心中许多当面不好讲的话,都可以在信中自然流露。网络聊天、手机聊天,其实也是一种更新的倾听方式。网上交流,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自然而亲切,正日益受到年轻教师的重视。师生之间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沟通和解决。 三、学会做个忠实的“听众”,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随时都可以出现学生的反驳、争论,这一切更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全身心地听学生说,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回答问题时,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的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的倾听,不轻易批评对方,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有半点不耐烦。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不会武断地制止学生偏题的发言,他会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启思维教育曾接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对母子关系很僵,妈妈觉得自己管不了这个孩子,同时想让孩子习得一些好习惯,于是把孩子送进一家寄宿家庭,希望借助外力管教孩子。 这个孩子每个星期只回家两天,即使只有两天,妈妈也想跟孩子说说话。但是孩子排斥着、拒绝着,并对妈妈发脾气。妈妈很痛苦,她没想到,花了那么多心血,花了那么多钱“爱”孩子,可孩子连正脸都不看一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着过去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现在孩子对抗妈妈,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妈妈很想走进孩子的内心却找不到方法。 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其实会很失望的。

所以如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到与孩子心与心地交流?启思维家庭教育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用正面的语气和孩子说话 孩子都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父母应该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不要对孩子的表现冷嘲热讽、视而不见,这样孩子会更容易对你敞开心扉,也会变得乐于表现自己。

要尽量避免用负面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因为父母的语气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父母总用负面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孩子的思想也会比较接近负面。 父母要时刻记得,爱和鼓励永远是打开孩子心扉大门的钥匙。 2、避免趁机批评,要耐心倾听 父母都比较喜欢趁机教育孩子,比如孩子犯了错,父母就会借机告诉孩子这么做是错的,并且让孩子做保证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这好像没什么毛病。但是有些家长喜欢趁机批评、絮絮叨叨频繁教育,其实这对孩子来说相当于无效沟通,起不到太大的效果。 面对孩子犯错,父母要耐心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另外要做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批评指责、重复唠叨,尽量听孩子把话说完,之后你再告诉孩子你内心的想法,这样的说话方式能帮助你走进孩子内心。 3、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和孩子说话 父母可能都会有所感觉,当你在向对方倾诉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对方用“如果我是你,我也会这样做/这样想/……”这样的说话方式,你会感觉自己很安慰,其实这是因为对方懂得站在你的立场上为你考虑问题,才会让你有这种感觉。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紧张的学习、升级的压力、父母过高的期盼、曲折的经历、老师不恰当的批评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困惑和苦恼。学生心理疾病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受社会负面影响,现在的小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产生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或疑惑,或迷惘,或冷漠,有的学生不与同学交流,不与教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却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无话不谈,使老师很难摸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上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我们教师只有悄然走进学生心灵,方能巧治学生心病。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年,深感到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心灵的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有心病的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天天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关爱学生,用心去交流 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由此可见,"亲师"是"信道"的前提。"亲"的程度越深,师生心理距离越近,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心理疏导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果。 每个学生在学校都需要得到关爱,老师的爱对他们成长如雨露和阳光,一句简单的寒冷问候,一声简单的生日祝福,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种种爱的言行都会感化着同学的心灵。我班的一位学生鑫,6岁时父母离异,跟父亲生活,而其父不务正业,整天酗酒,正可谓"今日有酒今日醉",对鑫漠不关心,正是这种缺少关怀的家庭,使他产生了极其孤独的心态,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但我深知,表面无所谓的他,特别需要关心,我主动给他写信,谈我自己,谈我们班级,谈我们学校,谈社会,也谈他本人。我与他一起散步,一起聊天,在他生日的时候,给他很久没有的问候,在他考试前给他祝福,不断鼓励他,让他知道他并不孤独。起初他淡漠、观望、不屑,但我没有因此而放弃,我相信我的真诚会彻底地感动他。一学期过去,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给他无微不止的关爱,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成为一个活泼好动的小伙子。他主动跟我谈许多从来没出口的心事,自己的家庭:过去的、现在的,还有未来的憧憬。后来他考取了高中。 二、以心换心,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 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正是个性形成发展时期,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心理,作为班主任,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用真诚、热爱去解开学生的心理症结。班内有位叫红的学生,升5年级时语文只考23分,成绩班中排名最后。为此,他自卑、消沉,但他爱好体育,我破例让他当了体育课代表。在学校高年级组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上,拿了800米、1500米两项冠军。结果,我班荣获年级冠军。这些成功,点燃了他的上进心。为了进一步激发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我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制订学习目标,并安排他与品学兼优的学生同座,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示和鼓舞,他有困难时我及时给予帮助,并努力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我毫不吝惜在他的作业本上写"好"字或"真棒"或"有进步"等字样,这样坚持做了一段时间,他果然受到鼓励,汲取了力量,成绩也有了提高。

走进学生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享受教育幸福 华升学校校长牛和泉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知识、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群体,他们可以接受管理,又可以干扰管理,还可以组织起来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没有学生的参与,许多管理过程是很难进行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参与管理,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呢?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一个古老永恒的话题,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有爱的踪迹。朋友之间、亲情之间、陌路人之间、同路人之间、患难之间、危机之时,人们都渴望得到爱。只因有了爱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进化,社会才得以发展。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只有教师的爱才能开启学生闭锁的心灵。 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关联。用爱心育人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爱心奉献给学生。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只有一心一意爱学生,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被人们公认的“爱心之父”的裴斯泰洛齐,用他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爱心教育的奇迹。他面对的孩子,大多身体有缺陷,很多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癞疮,或是衣衫褴缕、满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是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儿童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和胆怯的人,完全缺乏感情。面对这些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裴斯泰洛齐

和他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孩子生病时,他在身边,孩子健康时他在身边,孩子睡觉时他在身边……。被孩子们称为慈父的裴斯泰洛齐说:“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亲切的人。”假如我们的老师具有裴斯泰洛齐那样的爱心、耐心、恒心,什么样的顽劣学生不能转化,什么样的心结不能解开呢?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爱每一个孩子必须相信每一个孩子,班主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天才来欣赏,当成天才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坚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在教师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教育信念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通过反复成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每年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孩子们满怀热情,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随后,考试出现了,于是总有人名次排在后边或考试不及格。当这种现象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孩子的自卑感就会上升,勤奋感就会下降,表现为对学习的厌恶或抵制。学习反复失败是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 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从教育自己女儿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到相信、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他的女儿是一位双耳全聋、三岁半还是一个字不会说的残疾儿。他通过赏识,把聋哑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一个神童,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周弘第一次看女儿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对号,错的地方没有打红叉号。并由衷的赞扬:“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就做对了一

学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学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有位教育名家曾经说过:“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也就是说,父母只有放下成人的架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就会很失望,甚至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认真倾听孩子讲话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的神情;父母应当高高兴兴地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讲话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断他、不要指责他,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觉得他是被理解、被重视和被接纳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 二、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 父母与孩子间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内心吐界,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苦衷,逐步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话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内心此界,家长应注意在乎常的一言一行中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同时,孩子的作业本、笔记本上的小小涂鸦也是他们心灵独白的一部分,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少信息,父母们也可从这些地方人手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最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观察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来看待。 三、扩大信息来源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浅谈师生沟通的艺术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顾柳敏 江苏省班主任远程培训即将结束,匆匆一个月的时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以前很少接触的知识,让我的教育经验更加丰富。培训时间虽短,但我感受颇深,在网上,可以跨越时空的局限,随时打开培训课程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也可以在论坛里和素不相识的同行之间共同交流班主任工作中的困惑和心得,朝着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的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奋斗,以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那么,如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呢?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前提是班主任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让我看到你的心”——照亮学生内心世界的“明灯” 朋友之间要交心,要做好班主任就以心换心。班主任和学生真诚相处,吐露心声,会让学生感觉到安全感,觉得被老师当作朋友。现在的学生,一代胜过一代,是物种进化的优胜“作品”,他们是90后,能力很强: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还会上网和PS(图片处理),他们内心情感丰富,想法甚多。可是由于是独生子女,情感上不会表达、不善表达,有的只会压抑在心,稍好一点的也往往只会寻找朋友倾诉。所以现在的孩子大多会遇到情感危机。他们不会对亲人、对朋友正确的表达感情,有时他们甚至会对亲人、朋友“撒脾气”,这时他们特别需要正确的指导。班主任此时就应该挺身而出,倾听、帮助学生,因为此举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可以通过帮学生解困解惑获得得到学生的信赖、尊敬和爱戴。班级工作的展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威信程度,中学生最讲“义气”,如果他觉得班主任“行”、“强”、“可信赖”便会紧紧地跟随在老师的旗帜之后,所以班主任需要了解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的关系是社会中最直接的关系,在交往之中,你能发现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友善、冷漠、关心、警惕。甚至不需要一些言语便能让人的“第六感”捕捉到一定的信息。班主任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学生方式很多,如通过学生档案、家长反馈、同学评价等,但其中最有效的还是班主任的亲自接触,这样的接触属于师生直接沟通,可以以有声语言、肢体语言为载体传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担任二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孩子,她看上去聪明伶俐,却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刚刚二年级,却能让人感觉到在这个文弱的小姑娘已经有了高年级孩子的那种叛逆。 这个孩子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老师在上课时,她的小眼睛总是跟着老师的身影,能够捕捉到授课内容中的每一个重点,当老师提出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她总能第一个反应过来,并且把思路说的头头是道。我开始并没有过分的关注她,因为学习优秀的孩子并不像学困生那样那么让老师费心,只是在课堂中鼓励她的发言,仅此而已。直到有一天,我在和她的班主任聊天时知道她妈妈想给她转学,说孩子在这里不开心,才注意到了她。也就是听说这个消息的那两天中,我在班里上课,发生了一件事情,课堂的前五分钟听写单词,我在发听写纸时跟孩子提出要求“请写好班级姓名,老师说停笔时,必须马上停笔收卷”。可是收卷时,这个孩子没有写完,她的组长向我告状,说她没写完还不交卷子,我看着她和组长拉扯那张卷子,两人都不肯放手,说了一句:“收,没写完也收。”但那孩子就像没听见老师的话一样,依然拉扯着卷子要往上写。我走上前去,直接把她的卷子放在了讲台桌上,让我意外的是,这个孩子一把抓住我的袖子不放,在班里大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说:“老师有什么了不起,我最讨厌老师了!”“讨厌老师你转走啊,你妈不是想给你转走吗?”她听了这话,默不作声,气呼呼的瞪着我。当时全班一片安静,其他孩子都

被刚才的情景吓住了。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上课,我转了个话锋,开始讲课了。 下课铃响后,我把这个孩子叫到身边,“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这孩子眼睛打转,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憋了一阵子大声对我说:“老师,我跟你说吧,你虽然刚才没有打我,但是你扯我卷子就像打了我的脸一样让我难受!”孩子的话让我心里一震,我很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也会有这么敏感细腻的感官,更惊讶的是她居然能这么形象清晰的表达出她的感受,看来我刚才的行为真是伤害到了她。我把她拉近身旁,用温和的语气问她:“老师猜,你刚才特别想把卷子写完,因为老师阻止了你,所以你才特别生气,觉得很委屈对不对?”听我这样说,孩子的眼神不再那样倔强,她点了点头,看着我说:“老师,我写字就是慢,我就是写不完,这个我也没有办法。”我对她说“你写的慢可能是为了把字写的整洁、漂亮,但不可能一直都写的慢,练习多了,自然速度就快了。再说,既然知道速度慢,下次咱们就得把用具提前准备好了,就不怕写不完卷子了,好吗?”这次,她很认同的点了点头。我接着说:“同学一起上课,要有上课的规矩,全班只有你一个孩子没写完,如果老师照顾你一个人,就会耽误全班同学的时间,如果让你一人接着写下去,老师下面讲的课程你又听不见了,所以下次咱们得抓紧,行吗?”渐渐的,我和孩子之间的话匣子打开了,也得知了她妈妈为什么想给她转学,这个孩子情绪上很敏感,总是觉得小伙伴欺负她,另外,她性格上也有些特立独行,不太合群,妈妈心疼孩子,想给孩子换个环境。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国近代伟大的学者鲁迅曾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作为班主任,对于班级工作开展的第一步也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那班主任如何才能从容而有效地走进孩童世界呢? 一、了解有关教育的三大心理学定律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每位班主任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一条就是“皮格玛利翁效应”,此心理学定律我们都耳熟能详,它告诉我们: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被赞美。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其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每个人只要能被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这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其二:南风效应,又称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使劲吹,冷冽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意融融,起初是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时候怀柔政策胜于激烈对抗。用和煦的春风吹化学生心中的坚冰,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教育的作用才能在学生身上生效。 其三:霍桑定律,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在七个阶段的试验中,主持人不断改变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环境等因素,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率的关系——这是传统管理理论所坚持的观点。但是很遗憾,不管外在因素怎么改变,试验组的生产效率一直在上升。后来这个令人困惑的结果引发了管理学上一场革命。历时九年的试验和研究,学者们终于意识到了人不仅仅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更有自身主观上的激励,从而诞生了管理行为理论,开始把人当作“人”而不是机器的附属物来看待了。就霍桑试验本身来看,当这六个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是试验的对象,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另一方面,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得六个女工之间团结得特别紧密,谁都不愿意拖这个集体的后腿,她们之间甚至形成了一种默契。就这样,个人微妙的心理和团队精神促使着她们的产量上升再上升!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这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它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教育学生,应因“性格”而施教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而班主任对待学生就应因“性格”施教。所谓“性格”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稳定的心理特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上课讲义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他们学习跟不上的原因大部分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理问题。要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我们教师只有悄然走进学生心灵,方能巧治学生心病。根据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我深深感到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心灵的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有心病的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天天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才能更好地学习成长。 一、关爱学生,用心去交流 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由此可见,“亲师”是“信道”的前提。“亲”的程度越深,师生心理距离越近,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心理疏导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果。 每个学生在学校都需要得到关爱,老师的爱对他们成长如雨露和阳光,一句简单的寒冷问候,一声简单的生日祝福,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种种爱的言行都会感化着同学的心灵。我班的一位学生叫王洪飞,是一位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家里的小孩又很多,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学习更没有人管,铅笔经常不带,作业完成不了。我每天上课前都要去问他有没有准备文具。如果没有就去帮他买,他还是一脸茫然地看着我,但我没有因此而放弃,我相信我的真诚会彻底地感动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他。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我刚到学校,班长跑过来告诉我说:“老师,王洪飞不小心掉到水沟里去了。”我心想他自己知道回家去换衣服,可是到班里一看,他浑身湿透了,正在不停地哆嗦。我马上打电话通知他奶奶准备衣服送来。又想想,那样速度太慢了,小孩要冻坏了。我立刻骑着电动车冒着凛烈的寒风,还有那凄冷的冬雨送他回几里路外的家。我到现在还记得他奶奶从怀里掏着什么想给我。一学期过去,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给他无微不止的关爱,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成为一个好学上进的小男孩。他主动问我要写什么家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备课讲稿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鹤山市第三中学朱少燕 摘要:本文浅谈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主要包括:一、尊重、信任是基础;二、做个有心人;三、挖掘学生优点,激发学习兴趣;四、巧妙应对“师生冲突” 。 关键词:尊重关注心灵 古往今来,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生一个聪明、听话的孩子,没有哪位老师不希望带一个好班、教一群好学生。作为教师,虽然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并且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学生。可事实上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很多教师发现,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去教,用的方式方法也对,可是学生却不听你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自己没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心里不接受你、不认可你。要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前提是他信任你、认可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心里面,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教师、认可教师。下面就教师应该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和做法:1 尊重、信任是基础 1.1 自然的尊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己之身,及人之身”。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才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相济的目的。 例如,在开学回来的第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对着全班同学说:“我只是了解过你们的家庭情况和大概的学习成绩,但没打听过你们以往的纪律情况,也就是说我不清楚你们哪一位同学是非常遵守纪律的,哪一位同学是经常逃课、旷课、迟到、早退的,我不想对个别同学有先入为主的坏印象。我希望在初三这一年里,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慢慢了解你们,我希望看到的、发现的都是你们的优点。希望你们在这一年里好好表现,不要让老师失望!自从这样说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的表现都很好,以至于一些老师反映某些学生以前惊人的违纪情况时,我心里都有些不相信。但我很清楚,同学们有这么好的表现,是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在尊重他们,是老师没有因为他们以往的违纪情况

以心交心,走进孩子的心灵

以心交心,走进孩子的心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当了十几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及班主任,我深深地知道,教育孩子要用心去爱孩子,要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心灵,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与尊重,才能让孩子在你的教育下健康成长。所以,师者必须用一颗爱心去交换孩子的真心,师者必须用心走进孩子的心灵去体会孩子的心。 一、孩子的心是独立的,是需要尊重的 我班有一个同学华是一个胆儿小,由于长得不好看,又不大讲卫生,书写潦草,动手能力又比较差,所以她很自卑,一向独来独往。在一次跳绳比赛中,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对她说:“你参加的话肯定会拖我们班的后腿,不如你说你受伤了,这样你就可以不参加了。”即将要到我们班比赛的时候,我怎么也找不到她,了解了情况以后,我叫同学四处找她都找不到。后来我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端在地上哭泣的她。我拉住她的手说:“快到我们班上场了,我们班还缺一个挥绳子的同学呢,我知道你挥绳子挥得特别好,所以同学们都希望你回去挥绳子呢。”她半信半疑地跟着我来到操场,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班的挥绳手就是我们班的华同学,相信她一定能带领我们班取得胜利的。”说完我对着她深深地点了点头,她轻轻的拿起绳子有节奏地挥动了起来??????后来我们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班会课上,我特别表扬了她的绳子挥得好,是我们班的大功臣,我看见她低着的头慢慢地抬了起来,脸上充满了快乐的笑容,学生们使劲的为她鼓掌,我也拼命地鼓掌,为她闯过难关,赢得自信,更为我自己鼓掌,能在关键时刻如此地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难道不是吗?孩子的心就如同破土的嫩芽,老师对他的一点点保护就如同丝丝春雨让他有了争春的勇气。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后来竟然成了班级的骨干。华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是您的尊重和鼓励使我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我非常的爱你,谢谢你!您是我生命的领路人。 纪伯伦说:“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孩子,却无从把你们的思想给予孩子,因为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从这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就算一个几岁的孩子也有自尊心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当中必须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隐藏在内心的潜力才会发挥出来。 二、孩子的心是纯净的 今天,我要为学生教学《第一场雪》这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在备课时我就被作者所描绘的美景所陶醉,直到我走上讲台,还一直陶醉在文章的“夜雪图”、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