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会穴的临床应用作者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作者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作者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作者:老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所汇聚之处的腧穴称为“八会穴”。具体言之。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八会穴”,(内经>无记载,首见于(难经·四十五难>,原文日:“…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 自此,这一组特定穴位开始受到医家们的重视。后世扩展治疗许多疾病。成为临床常用的选穴方法。

1.章门穴

“脏会章门”。章门穴是“脏”之会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第13穴,既是八会穴之一,又是脾之“募”穴,因能治内脏疾病。故名。位于第l1肋端之下际,腧穴下有腹内、腹外斜肌和腹横肌,有第10肋间动、静脉,稍下方有第10肋间神经。之所以将其归为脏会,是因为该穴为脾之募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五脏所需精微皆禀于脾,故以脾之募穴为脏之会穴。正如滑寿所注:章门“为脾之募,五脏取禀于脾,故为脏会。”此穴具有疏肝健脾,调气活血之功效。能治疗胁痛、腹胀、肠呜、泄泻、呕吐、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诸疾。临床施针时立当斜刺,进针15~22mm,亦可用艾灸。常取此穴治疗

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胆道疾患所致的胁痛黄疸以及肝脾肿大、胆道包块等。

临证有选用章门穴配大椎、陶道、内关、间使、列缺、复溜、太溪、后溪,治疗恶性疟疾28例。每日选3~5穴,各穴轮流应用。操作方法是产生针感

后给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2~3分钟,灸法是以局部有红晕为宜。经针刺一次后于次日大部分病例的症状得到控制,仅少数病例尚有头痛、周身困倦等。5次针灸治疗症状消失,3次检验检查无疟原虫而获痊愈者9例;另外14例虽然症状减轻,但第2次血检有疟原虫,其中8例继续针灸而痊愈,治愈率84%?。针灸期间未服任何抗疟疾药物。

2.中脘穴

“腑会中脘”。中脘是“腑”之会穴,又是胃的“募穴”,又名太仓,同时又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能治胃腑诸

疾。“六腑皆禀于胃”((难经本义))故名。该穴是任脉的第12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上4寸。其

深部正对幽门部,其下有腹壁上动、静脉,分布有第7、8肋

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用针时可直刺25~50mm,亦可灸,具有调理中焦,行气活血,清热化滞之功效。临证能治疗胃脘疼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痢疾、黄疸、胆囊炎、脾胃虚弱证、虚劳、吐血、脏躁、癫狂、痫症、产后血晕等。有人以中脘为主穴,再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选配命门、肾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合谷、太冲、关元等穴,针灸治疗胃脘痛358例,有效率达94,97%。

3.膻中穴

“气会膻中”。膻中是“气”之大会处,又是心包的“募”穴,也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因能调理气机,治疗“气海”诸疾,故名。该穴是任脉的第17穴,位于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平第4肋间隙,正当胸骨体上,其下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分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用针时当平刺7.5~15mm,亦可艾灸。具有宽胸理气、降逆化痰的功效。主治气喘、噎膈、胸痛、心悸、心烦、咳嗽、乳汁少等病。(千金方>以膻中配华盖,主治短气,配天井主治心胸痛。(针灸大成>用膻中配中脘、气海、足三里、乳根、支沟主治吐血等。证。目前临床配心俞、内关治疗心绞痛配肺俞、天

突、尺泽、列缺主治肺部疾患。有人报导以膻中穴埋针为主,治疗哮喘证疗效较好。操作前先对针具及穴位消毒处理,然后取29号 1.5寸针一支,从膻中穴沿皮下向下直刺至冲庭穴,行针数秒,用泻法使针下产生针感,留针15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即可,埋针2~5天,隔7天再埋针一次。临床总有效率84.6%。临床也常在伏天以发泡法灸膻中,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而取效者,也有三伏天在膻中用白芥子、莱菔子、白附子、斑蝥等制成膏药贴敷,治慢性支气管炎而收到远期疗效者。

4.膈俞

“血会膈俞”。膈俞是“血”之会穴,因其靠近横膈膜,能调血理气,治血分诸疾,故名。该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第17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督脉旁

开1.5寸处,在斜方肌的下缘,其下有背阔肌、最长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分布有第7胸神经后肢的内侧支,深层为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用针当斜刺15~22mm,宜用灸法。该穴具有理气宽中、和胃、降血压、调节血糖浓度的功效,临床常用以治疗血虚、吐血、胸闷、气喘、咳嗽、呕吐

呃逆、食欲不振、潮热、盗汗等疾。有报导针刺膈俞、膏肓具有纠正贫血的作用。如用放血方法造成家兔贫血状态,针刺此二穴,动物的红细胞、血红蛋

白能迅速恢复。有人取膈俞为主穴,治疗脑血管意外之头痛和血管性头痛46 例,总有效率100%。也有通过电针贫血性大鼠的双膈俞,发现针后贫血大鼠血铁含量显著回升而肝、脾内的铁含量下降,说明电针膈俞等穴既可调动体内铁库又可促过肠道对铁的吸收。也有以双侧膈俞为主加刺双侧心、肝、脾、肾俞、治疗更年期综合症,5例全部获效。有人在膈俞穴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和电针刺激,发现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和P<0.01)证明膈俞对治疗气滞血瘀,脉络瘀阻的中风病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5.阳陵泉

“筋会阳陵泉”。阳陵泉是“筋”之会穴,又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为足少阳胆经的第34穴。因其位于下肢外侧(阳)的腓骨小头(陵)前的凹陷处故名。穴下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有膝下外侧的动、静脉,正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处。该穴有清肝利胆,舒筋活络之功效,主治半身不隧、下肢痿痹、膝关节肿痛、下肢麻木、脚气、胆囊胆道疾患、以及胁痛、口苦、呕吐、黄疸、破伤风、小儿惊风等疾。施针时可以直刺或斜向下刺25-40mm,亦可用艾灸。据临床报导,针刺阳陵泉能增强胆囊的舒缩运动和排空能力,这种作用在产生针感后的10分钟最为明显。也有人根据阳陵泉为“筋”之大会,有舒筋活络功效的理论,对脊髓损伤后痉挛状态进行针刺治疗,发现针刺阳陵泉后病人的脑脊液(CsF)中r 氨基丁酸(GABA)产生明显变化。提示针刺阳陵泉能较好地缓解痉挛状态,同时能提高脑脊液中GAJ3A 的浓度,临床上常用此穴作为胆囊手术时“针麻”首选穴。

6.太渊穴

“脉会太渊”。太渊是“脉”之会穴,又是手太阴肺经的“输”穴及“原”穴。由于该穴位当脉气最旺处,故名。该穴位于腕横纹上桡动脉侧的凹陷处,在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的内侧。其下有桡动静脉,有前臂外侧肢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分布。具有调肺止咳,通脉理血功效。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呕血、咽喉肿痛、胸痛、无脉症、腕臂痛等。施针时当避开桡动脉,可直刺5~7.5mm,亦可艾灸。临床上常配列缺、天突等穴治疗咳嗽、气喘,配内关、心俞治疗无脉症。此穴也是胸部手术时针刺麻醉的常用腧穴。

7.大杼穴

“骨会大杼”。大杼穴是“骨”之会穴。因第1胸椎骨形如织布的机杼而称为杼骨。该穴位于第1胸椎骨棘突下,又能主治骨病,故名。穴下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的最长肌,有第1肋间动、静脉背支,分布着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1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施针时以斜刺15~22mm 为宜,亦可艾灸。具有疏风清热、强筋壮骨功效。临床主治咳嗽、发热、鼻塞、头痛、项强喉痛、肩胛骨痛等疾。有人进行针刺大杼前后动物血钙

浓度变化观察时发现,在电针刺激动物大杼穴15分钟后,其血钙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报告针灸治疗73例痿证,总有效率达93%,其中上肢痿者以取大杼、肩髑、曲池、合谷为主。

8.悬钟穴

“髓会绝骨”。绝骨又名悬钟,是“髓”之会穴。因其能治疗骨髓疾病故名。该穴在外踝上3寸,腓骨前缘与腓骨短肌肌腱之间凹陷处,此处为腓骨短肌与趾长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及腓浅神经分布。施针时可直刺15~22mm,亦可艾灸。有人据原文提到“绝骨端”而认为“绝骨”为“阳辅穴”之别名。具有通经活络、强筋壮骨之功效。临床可治半身不隧、颈项强直、胸腹胀满、足胫挛痛、脚气等病。<标幽赋>认为配环跳穴可治下肢痿情;(玉龙歌>记载配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治疗寒湿脚气。

“八会穴”是首创于<难经>的一组特定腧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这八个特定腧穴,除了能治疗所在经脉的病症之外,还具有其特殊的治疗效果,因而

受到今人的特别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云中飞舞的日志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__总论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一、填空题 1.五输穴中,阴经经脉的合穴五行属,阳经经脉的荥穴五行属。 2.手少阳三焦经的五输穴按金、木、火、水、土的排列次序,分别是五输的、、、,相应穴位是、、、、穴。 3.《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取之井,取之荥,取之输,取之经,,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4.据《难经·六十八难》的记载,五输穴中,井主,荥主,输主,经主,合主。 5.子母补泻法的应用原则是虚则,实则。 6.按五输穴本经子母补泻法,咳喘气急、喉中痰鸣应取穴,针用法;喘息气短、自汗乏力、脉弱无力应取穴,针用法。 7.按五输穴本经子母补泻法,胃实证应泻穴,因为此穴系本经的,五行属;胃的虚证应补穴,因为此穴系本经的,五行。 8.按五输穴异经补母泻子法,肝实证应泻穴,肝虚证应补穴。 9.五输穴子母补泻时,若遇到井穴补泻,可以采用、之法。 10.《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之有疾也,”;又说:“五脏之有疾也,” 11.十六大络中,除了十二经脉各有个络穴外,还有脉之络,脉之络,以及和。 12.原络配穴法又称,是配穴的代表。如肺经先病,大肠经后病,取肺经原穴,配大肠经络穴。 13.任脉上的6个募穴从上到下依次是、、、、、。 14.俞募配穴法是。为配穴法的代表。例如呼吸系统病症以配。 15.十六郄穴是十二经的郄穴加之郄、之郄、之郄、之郄。 16.根据郄穴的治疗作用,急性胃痛取,肺病咳血取,心绞痛取,胆绞痛取。 17.八会穴中,气会,血会、筋会、脉会。 18.根据八会穴的主治作用,脏病应取,腑病应取,气病应取,血病应取,筋病应取,脉病应取。 19.下合穴中,大肠下合于三焦下合于。 20.八脉交会穴中,内关通脉,配通脉的穴主治病症。 21.偏头痛、耳鸣、胸胁痛等症用八脉交会穴,应首选通脉的穴和通脉的穴。 22.列缺配照海属配穴法,又是配穴法,主治病症。 23.后溪配申脉属配穴法,又是、配穴法,主治病症。 24.特定穴中,脾经原穴是,胃经络穴是,肾的募穴是,心包经郄穴是,大肠下合穴是,髓会。 25.既是募穴,又是八会穴的是、、。 26.足少阳胆经原穴是,络穴是,郄穴是,合穴是,八脉交会穴是。 27.手少阴心经络穴是,足少阳经郄穴是,足少阴经合穴是,阴维脉郄穴是,与带脉相通的八脉交会穴是。 28.手太阴肺经太渊穴的特定穴性质为:既是,又是,还是。 29.在特定穴中,急性病一般选用穴,六腑病一般选用穴,气病取,表里经合病则首选穴。 30.关元因是的募穴,又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故可用于治疗胃肠、脾、肝、肾的病变。 31.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是,与奇经八脉的脉相通,配与阴跻脉相通的穴,主治病症。 32.治疗大肠病症,八会穴可取穴,下合穴宜用穴,俞募配穴应取、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杭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

每天一药,西比灵(氟桂利嗪FNZ)的临床新应用

每天一药,西比灵(氟桂利嗪FNZ)的临床新应用 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氟桂利嗪+多塞平治疗予多塞平12.5mg25mg氟桂利嗪0.5g,疗程4周氟桂利嗪是选择性Ⅳ型钙通道阻滞剂,能逆转多药耐受基因周围循环功能,阻止钙超载所致的神经元坏死。两药联用治疗非便秘型难治性mS,可在多层面、多方面发挥协同作用,以调节难治性IllS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大脑与肠道的循环功能,降低患者对躯体不适的反应,保持“肠道神经系统”平衡而取得良好疗效癫痛许律西等?报道,氟桂利嗪可治疗癫痫,对传统抗痉药物无效的病人氟桂利嗪则有6o 0%的疗效,发作可减少巧。偏头痛、脑血管病或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症状许律西等氟桂利嗪能明显改善偏头痛病人初期缺血区域局部脑血流,对改善头痛、耳鸣、记忆和情绪障碍、意识、认知功能异常均有帮助。每晚睡前口服氟桂利嗪,30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嘱患者避免情绪紧张,勿进大量高热卡食物及过量饮水,勿进碳酸盐饮料。经治疗1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119%。未出现不良反应。对停药后复发者再次仍然有效,对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表现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效果尤佳2000年2月~2003年8月笔者应用钙离子拮抗药尼莫地平胶囊加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尼莫地平胶囊(中外合资海南普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6020243),每次20~40 mg,tid;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商品名: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3),每次5~10 mg,睡前服。7 d后改为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l0 mg,睡前服。共治疗5周。对照组A口服尼莫地平胶囊每次20~40 mg,tid,持续5周。对照组B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10mg,睡前服,持续5周。原发性高血压1:3服氟桂利嗪,开始剂量为5rag,qn。如1周后疗效不满意者,则氟桂利嗪加至10mg,qn。疗程4周,总有效率为78%。结果表明氟桂利嗪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显著疗效,对初发病首次治疗者尤佳;缓解不适症状明显,不良反应轻微顽固性呃逆用氟桂利嗪治疗前均曾用氯丙嗪、苯妥英钠、哌醋甲酯、尼可刹米及硝苯地平等治疗呃逆药物中的1种或2种各治疗1~3天。陈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均给予氟桂利嗪10mg.qn。待呃逆停止后再服药巩固2天,服药2天无效及服药5天呃逆仍不完全停止者均停用氟桂利嗪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8%。从氟桂利嗪的治疗结果看,该药可作为治疗顽固性呃逆又一可选择药物,值得临床使用。链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毒性反应1:3服氟桂利嗪5rag,qn,一般连用2~3周为宜。盟侧均未因其毒性症状而停用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经氟桂利嗪治疗10天症状均消失,治愈率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进糖尿病饮食和用普通胰岛素、消渴丸、二甲双胍及格列齐特等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氟桂利嗪1Omg,qn,2周后改为5mg,qn,疗程为4周=与对照组比较优于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在治疗期问治疗组出现嗜睡6例,乏力4例,均于3~5天消失。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由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非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 1 6例,给予降压药、利尿药及小剂量抗生素等,4~8周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水肿基本消失,但肾功能无明显改善。停用其它药物,改用氟佳利嗪,前2周,40 mg?d一,bid,以后改为睡前服用1j mg?d ,连续用6~8周,总剂量达0.98 g~1.19g,结果12例血肌酐恢复到正常范围,14例血尿素氮恢复至正常范围,12例尿酚红排泄率恢复到正常范围。其机制是抑制钙离子内流,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松弛,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轻肾组织肿胀,促进肾功能改善。治疗二便失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小便失禁10例,伴大便失禁3例,二便失禁病程3~180 d。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睡前服用氟佳利嗪5 mg?d~,疗程2O d,结果小便失禁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 1.五输穴 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各经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根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据此,又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前两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巩固前两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二、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三、组织管理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本辖区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各医疗机构负责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四、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各临床科室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对2012年度院、科两级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可根据需要设置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并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的培训,尤其是县级医院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根据本省(区、市)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五)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武医养生刘合斌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武医养生刘合斌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所汇聚之处的腧穴称为“八会穴”。具体言之。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八会穴”,(内经>无记载,首见于(难经·四十五难>,原文日:“‘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自此,这一组特定穴位开始受到医家们的重视。后世扩展治疗许多疾病。成为临床常用的选穴方法。 1.章门穴 “脏会章门”。章门穴是“脏”之会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第13穴,既是八会穴之一,又是脾之“募”穴,因能治内脏疾病。故名。位于第l1肋端之下际,腧穴下有腹内、腹外斜肌和腹横肌,有第10肋间动、静

脉,稍下方有第10肋间神经。之所以将其归为脏会,是因为该穴为脾之募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五脏所需精微皆禀于脾,故以脾之募穴为脏之会穴。正如滑寿所注:章门“为脾之募,五脏取禀于脾,故为脏会。” 此穴具有疏肝健脾,调气活血之功效。能治疗胁痛、腹胀、肠呜、泄泻、呕吐、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诸疾。临床施针时立当斜刺,进针15~22mm,亦可用艾灸。 常取此穴治疗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胆道疾患所致的胁痛黄疸以及肝脾肿大、胆道包块等。 临证有选用章门穴配大椎、陶道、内关、间使、列缺、复溜、太溪、后溪,治疗恶性疟疾28例。每日选3~5穴,各穴轮流应用。操作方法是产生针感后给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2~3分钟,灸法是以局部有红晕为宜。经针刺一次后于次日大部分病例的症状得到控制,仅少数病例尚有头痛、周身困倦等。5次针灸治疗症状消失,3次检验检查无疟原虫而获痊愈者9例;另外14例虽然症状减轻,但第2次血检有疟原虫,其中8例继续针灸而痊愈,治愈率84%?。针灸期间未服任何抗疟疾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管理制度 *******医院 2016.12 目录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三、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规定 四、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 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公示制度 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诫勉谈话制度 八、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九、抗菌药物新药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 十、抗菌药物采购供应目录调整办法 十一、目录外抗菌药物临时采购使用管理制度与程序 十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标准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根据国家、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发〔2015〕42号)为主要依据,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组织管理及部门职责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行责任制。院长是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各临床科室主任及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目标考核及晋升、评先树优等的重要指标。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即: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安全性、疗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三)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所汇聚之处的腧穴称为“八会穴”。具体言之。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八会穴”,(内经>无记载,首见于(难经·四十五难>,原文日:“‘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自此,这一组特定穴位开始受到医家们的重视。后世扩展治疗许多疾病。成为临床常用的选穴方法。 1.章门穴(位置屈肘合腋是肘尖内测) “脏会章门”。章门穴是“脏”之会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第13穴,既是八会穴之一,又是脾之“募”穴,因能治内脏疾病。故名。位于第l1肋端之下际,腧穴下有腹内、腹外斜肌和腹横肌,有第10肋间动、静脉,稍下方有第10肋间神经。之所以将其归为脏会,是因为该穴为脾之募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五脏所需精微皆禀于脾,故以脾之募穴为脏之会穴。正如滑寿所注:章门“为脾之募,五脏取禀于脾,故为脏会。” 此穴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调气活血之功效。能治疗胁痛、腹胀、肠呜、泄泻、呕吐、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诸疾。临床施针时立当斜刺,进针15~22mm,亦可用艾灸。 常取此穴治疗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胆道疾患所致的胁痛黄疸以及肝脾肿大、胆道包块等。 临证有选用章门穴配大椎、陶道、内关、间使、列缺、复溜、太溪、后溪,治疗恶性疟疾28例。每日选3~5穴,各穴轮流应用。操作方法是产生针感后给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2~3分钟,灸法是以局部有红晕为宜。经针刺一次后于次日大部分病例的症状得到控制,仅少数病例尚有头痛、周身困倦等。5次针灸治疗症状消失,3次检验检查无疟原虫而获痊愈者9例;另外14例虽然症状减轻,但第2次血检有疟原虫,其中8例继续针灸而痊愈,治愈率84%?。针灸期间未服任何抗疟疾药物。 2.中脘穴 “腑会中脘”。中脘是“腑”之会穴,又是胃的“募穴”,又名太仓,同时又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能治胃腑诸疾。“六腑皆禀于胃”((难经本义))故名。该穴是任脉的第12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上4寸。其深部正对幽门部,其下有腹壁上动、静脉,分布有第7、8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用针时可直刺25~50mm,亦可灸,具有调理中焦,行气活血,清热化滞之功效。 临证能治疗胃脘疼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痢疾、黄疸、胆囊炎、脾胃虚弱证、虚劳、吐血、脏躁、癫狂、痫症、产后血晕等。有人以中脘为主穴,再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选配命门、肾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合谷、太冲、关元等穴,针灸治疗胃脘痛358例,有效率达94,97%。 3.膻中穴 “气会膻中”。膻中是“气”之大会处,又是心包的“募”穴,也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因能调理气机,治疗“气海”诸疾,故名。该穴是任脉的第17穴,位于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平第4肋间隙,正当胸骨体上,其下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分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用针时当平刺7.5~15mm,亦可艾灸。具有宽胸理气、降逆化痰的功效。 主治气喘、噎膈、胸痛、心悸、心烦、咳嗽、乳汁少等病。(千金方>以膻中配华盖,主治短气,配天井主治心胸痛。(针灸大成>用膻中配中脘、气海、足三里、乳根、支沟主治吐血等。证。目前临床配心俞、内关治疗心绞痛配肺俞、天突、尺泽、列缺主治肺部疾患。有人报导以膻中穴埋针为主,治疗哮喘证疗效较好。操作前先对针具及穴位消毒处理,然后取29号1.5寸针一支,从膻中穴沿皮下向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2〕32号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进一步巩固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以及2012年“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巩固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三、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四、组织管理 卫生部负责制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本辖区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医疗机构负责落实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五、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对2011年度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大钺

抗菌药物耐药在美国和欧洲每年造成约5万患者死亡,估计全球每年至少70多万 患者死于抗菌药物耐药。面对耐药问题,如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每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抗菌药物耐药 ,死亡人数可能超过肿瘤 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共同面临的危机

应对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均已行动起来WHO Global Strategy for Contain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WHO 2011. BAD BUGS, NO DRUGS: As Antibiotic Discovery Stagnates. A Public Health Crisis Brews. IDSA 2004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rea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3. US CDC 2013.

应对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均已行动起来

WHO:2019年全球的10项威胁 1、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2、非传染性疾病 3、全球流感大流行 4、脆弱的环境 5、抗菌药物耐药性 6、埃博拉等高位病原体 7、薄弱的初级卫生服务系统 8、疫苗犹豫 9、登革热 10、艾滋病

卫健委的政策与行动 2004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6年 围手术期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指南 2008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2009年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0年 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 2011-2013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2012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2年 关于建立加强“两网”建设的通知 2015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6年 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2017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2018年 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2019年 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桂利嗪的合成

题目:桂利嗪的合成 学生姓名xxxxxx 学号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 院系化工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 年级20xx 级

桂利嗪的合成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桂利嗪的物理化学性质、合成方法,以及相关临床应用情况和衍生物的研究。 T 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lcium channel antagonists cinnarizine and related synthesis methods, and related studie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derivatives. 关键词:桂利嗪合成反应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增多,它带给社会、家庭沉重负担。其中,例如常见的脑血栓、偏头痛、脑动脉硬化等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血管舒缩障碍。迄今用于治疗这类病的药物很多,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认为是较理想的药物。桂利嗪作为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从而选择性地抑制脑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血氧供应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并对抗血管收缩物质5- HT、组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的血管痉挛而且对各种血管收缩物质有拮抗作用,能缓解血管痉挛,同时有预防血管脆化的作用。临床上适用于很多脑血管疾病。 1.桂利嗪性质 1.1基本信息 中文名:桂利嗪(肉桂苯哌嗪、脑益嗪、脑立新) 英文名:Cinnarizine 化学名:1-二苯甲基-4-(3-苯基-2-丙烯基)-哌嗪 分子式:C26H28N2 分子量:368.52 分子质量:368.50 结构式: 1.2相关性质 1.2.1 性状:点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几乎不溶于水,溶于沸乙醇

人体八大穴位

传统西医保健风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应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能够入手,无反作用。“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能够加强抗病才能,进步人体免疫性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疼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凸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办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使劲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使劲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凸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办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使劲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办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绝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办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使劲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教训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办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最新医学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医学八会穴的临床应 用

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所汇聚之处的腧穴称为“八会穴”。具体言之。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八会穴”,《内经》无记载,首见于《难经 ·四十五难》,原文日:“‘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 自此,这一组特定穴位开始受到医家们的重视。后世扩展治疗许 多疾病。成为临床常用的选穴方法。 1.章门穴 “脏会章门”。章门穴是“脏”之会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第13穴,既是八会穴之一,又是脾之“募”穴,因能治内脏疾病。故名。位于第l1肋端之下际,腧穴下有腹内、腹外斜肌和腹横肌,有第10肋间动、静脉,稍下方有第10肋间神经。之所以将其归为脏会,是因为该穴 为脾之募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五脏所需精微皆禀于脾,故以脾之募穴为脏之会穴。正如滑寿所注:章门“为脾之募,五脏取禀于脾,故为脏会。”此穴具有疏肝健脾, 调气活血之功效。能治疗胁痛、腹胀、肠呜、泄泻、呕吐、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诸疾。临床施针时立当斜刺,进针 15~22mm,亦可用艾灸。常取此穴治疗 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胆道疾患所致的胁痛黄疸以及肝脾肿大、胆道包块等。 临证有选用章门穴配大椎、陶道、内关、间使、列缺、复溜、太溪、后溪,治疗恶性疟 疾28例。每日选 3~5穴,各穴轮流应用。操作方法是产生针感 后给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2~3分钟,灸法是以局部有红晕为宜。经针刺一次后于次日大部分病例的症状得到控制,仅少数病例尚有头痛、周身困倦等。5次针灸治疗症状消失,3次检验检查无疟原虫而获痊愈者 9例;另外14例虽然症状减轻,但第2次血检有疟原虫,其 中8例继续针灸而痊愈,治愈率 84%?。针灸期间未服任何抗疟疾药物。 2.中脘穴

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意见 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各项管理规定,根据我院临床诊疗活动的特点,针对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分级使用及围手术期应用,制定如下补充意见。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职责 1、负责对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科室和病历及时通知整改。() 2、负责对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审查,对存在问题的科室和病历及时通知整改。() 3、负责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科室和病历及时通知整改。() 4、按照院职能部门的安排,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检查、分析、总结等工作。 三、奖罚措施 1、各科室必须按照此补充意见,办理审批手续,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凡没有按照此补充意见执行的,每份病历扣罚科室200元。 2、接到整改通知的科室必须在2日内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医教科,对于未按时整改的科室,院周会通报,每份病历扣罚责任科室200元。 3、由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成员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违规问题没有发现,每发现一例扣罚责任人200元。 4、管理小组成员认真履行职责,在上级部门的检查中没有发现违规问题的,每人每次给予200元奖励。 **医院 二〇一四年*月*日

附件:1、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基本原则和规定 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 3、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应用基本原则 附件1: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基本原则和规定 抗菌药物合用的目的是提高疗效,减少个别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但使用不当也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耐药菌株更多,故不宜盲目联合用药。 一、联合用药的适应症 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可先依临床经验联合用药治疗,使药物的抗菌谱扩大,待确诊后再调整。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如肠穿孔所致的腹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 3、长期用药,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者,如结核病、慢性骨髓炎、慢性尿路感染等。 4、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用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合用时可减少前者的应用量,减轻毒性。 5、感染部位药物不易渗入者,如结核性脑膜炎。 二、联合用药的原则和规定 1、用一种抗感染药可控制的感染,无须联合用药。 2、有明确联合用药指征者,一般限于两药联用,极必要时才三药联用。 3、联合用药中至少有一种对致病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余的不应有明显的耐药性。除极少数情况外(如抗结核病时),不宜长期采用固定组分的联合用药,而且尽量缩短联合用药的时间。 4、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三联及以上,须提前办理审批手续,紧急情况和节假日可以顺延3天。

穴位埋线+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意义观察

穴位埋线+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意义观察 发表时间:2018-11-29T11:31:44.44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作者:许永亮 [导读] 综上所述,为偏头痛患者予以氟桂利嗪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可推广使用。 市宝丰县中医院河南省平顶山 467400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予以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57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偏头痛患者采用联合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穴位埋线;氟桂利嗪;偏头痛 偏头痛为神经系统多发疾病,临床多表现为阵法性、偏侧、波动性头痛,可持续4~72h,同时会伴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多发于中年女性,且有遗传背景。有分析认为此种疾病和内分泌、代谢、饮食、精神状况以及遗传均有关系,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清晰[1]。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西医治疗,但有分析认为联合穴位埋线有良好效果。现主要分析联合治疗的价值,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4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7例,男23例,女34例,年龄21~61岁,平均(38.15±3.40)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4.25±1.34)年;观察组57例,男22例,女35例,年龄20~61岁,平均(38.26±3.27)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4.16±1.28)年。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氟桂利嗪(陕西颐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01)治疗,5~10mg/d,睡前口服,15d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治疗中禁止服用止痛药物,用药后每个疗程都要进行复查,详细记录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埋线治疗,取太阳、风池、百会穴。皮肤要进行局部消毒,取0号羊肠线裁剪为1cm长,放置于穿刺针前刺入穴位,得气之后缓慢退针管,并取羊肠线至于穴内,局部可采用无菌棉球进行按压,待胶布固定之后即可。次/20d,1次1个疗程,治疗时间持续3个疗程。操作中要保证为无菌操作,且线头禁止外漏。术后7天要禁止油腻食物、禁止烟酒。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痊愈: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内并无复发问题。显效:头痛症状消失,半年之内偶有发生头痛,但程度较轻。无效:治疗之后头痛情况无显著缓解,甚至有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依据SPSS25.0 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x±s),总有效率以百分率(%)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8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3 讨论 偏头痛为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血管活性物质释放造成的植物神经暂时功能障碍,因此临床治疗中并无特效药。传统治疗中多采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此种药物为长效钙通道阻断剂,对血管痉挛和持续收缩有抑制作用,进而缓解局部缺氧、缺血,也可减少血管活性物质释放,防止神经源性炎症,从而达到治疗效果[2]。 中医认为偏头痛为少阳头痛。发病原因为肝阳上亢、气血无法上头所致。多因劳累、风寒、情绪紧张所致[3]。治疗中太阳、百会、风池可直达病灶,进而起到通经活络、醒脑调气,是的局部淤积经气得到疏通,进而起到通而不痛的效果。此种作用机制和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一定相似[4]。风池穴对促进血管舒张和收缩有重要调节作用,可舒张痉挛血管,改善脑部血流供应以及微循环情况[5]。埋线后可产生针刺效应,并于体内吸收融化,弥补针刺时间短的问题。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可知,联合治疗中之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25%,比单纯西医治疗87.72%有显著提升。可知,此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为偏头痛患者予以氟桂利嗪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潇.用通心络胶囊与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2):92-94. [2]曾宪春.穴位埋线治疗颈源性头痛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6):585-586. [3]闫秀峰.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7):92-93. [4]雷军.探究尼美舒利分散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144-144. [5]洪彩霞,张雪玲.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伴抑郁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7):59-62.

氟桂利嗪与头痛宁胶囊联合治疗101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报告

氟桂利嗪与头痛宁胶囊联合治疗101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报告 发表时间:2013-10-29T14:15:57.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杨德章[导读] 偏头痛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关于该种疾病的病因目前临床尚无明确统一的观点,通常认为该病的发生是与神经中枢系统受到内分泌及精神因素所引起的。杨德章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安凝卫生院湖南安乡 415600)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101-0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面对偏头痛患者时,给予其实施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内收治的2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99例患者实施氟桂利嗪治疗,给予B组患者实施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的B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4%%,明显高于单一实施氟桂利嗪治疗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76%(P<0.05)。结论临床应用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联合对偏头痛患者实施治疗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关键词】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偏头痛临床上将偏于一侧头部疼痛、且症状顽固易定期发作的疾病称为偏头痛,该种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偏头痛的发作具有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的特性,患者会伴有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造成四肢的瘫痪,因此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因偏头痛导致其长期丧失工作、学习的能力[1]。我院此次采取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对101例偏头痛患者实施了治疗,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200例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偏头痛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呈现为中重度的发作性疼痛、且疼痛部位多位于额颞部或眶后,疼痛持续时间一般维持在4小时制3天间,部分患者疼痛时会伴有视力模糊、闪光等表现。全部入选患者均经影像学CT检查,排除了存在颅内感染、颅内占位、脑外伤、癫痫、低血压、高血压以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头部疼痛,同时排除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过敏体质的患者以及哺乳期、妊娠期的妇女。本次入选的200例偏头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1例、女性患者149例,患者平均年龄28.6岁。随机将入选的200例患者分为A组99例、B组10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A组患者实施单纯的氟桂利嗪治疗,方法为在每日睡前给予患者口服5mg的氟桂利嗪进行治疗;B组患者实施氟桂利嗪、头痛宁胶囊的联合治疗,方法为在A组患者的服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增加服用每次三次,每次三粒的头痛宁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一个月。 1.3疗效评定:将开始服药治疗后,头痛症状消失的患者的称为治愈;将开始服药后,头痛症状明显缓解,且每月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超过2/3以上的患者称为显效;将开始服药后,头痛症状有所减轻,且每月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超过1/3以上但未达到2/3的患者称为有效;将服药治疗开始后,头痛症状无改善,且发作次数无减少的患者称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 2.5对数据进行处理,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两组患者在服药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4%,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76%(P<0.05),详见表1。 注:与A组患者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偏头痛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关于该种疾病的病因目前临床尚无明确统一的观点,通常认为该病的发生是与神经中枢系统受到内分泌及精神因素所引起的。笔者也就该病的发作机制进行了如下总结:①与三叉神经的血管炎性反应有关,研究显示,CGRP这种三叉神经神经肽,会通过扩张血管及对感受器的刺激传入纤维,这样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疼痛阈值,还会造成患者硬脑膜、三叉神经周围组织发生炎症,造成患者疼痛。②与神经介质的异变有关,5-HT是一种神经介质,当患者偏头痛发作时,会导致血小板快速的释放5-HT,释放处的5-HT会导致颅内血管收缩,并附着于血管壁上,之后释放的5-HT会出现一次过性升高,从而导致血管扩张引起患者头痛。③与感染有关,主要是指幽门螺旋杆菌,当患者因螺旋杆菌导致感染后,其机体会的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会升高,从而引起患者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5-HT、CGRP 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现象,从而加重了患者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及体内血流量的改变,进而引起患者产生偏头痛[2]。 本次我院对101例偏头痛患者实施了氟桂利嗪、头痛宁的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氟桂利嗪是一种钙通道的阻滞剂,该种药物进入机体后,会直接作用于钙通道,其可以通过对钙通道的阻滞,来达到对致痛物质释放的抑制作用。此外,该种药物还可以有效的对抗5-HT,起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从而遏制了颅内血管的扩张,有效的遏制了偏头痛的产生[3]。头痛宁是一种中成药物,其主要成分为天麻、全蝎、土茯苓、当归、制何首乌等,其中的制何首乌、全蝎可以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镇痛解痉的作用[4];天麻可以有效的降低脑血管的阻力,从而增加患者的脑血管血流量;当归具有活血止痛、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土茯苓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疼痛的阈值,起到止痛的作用。该种药物进入机体内后可以显著的降低CGRP含量,通过对5-HT的调节,有效的遏制脑内血管的扩张,从而治疗偏头痛。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头痛调控点的控制,来达到缓解患者痉挛的血管、遏制血小板的凝聚以及改善患者血液的粘稠度的目的,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患者颅内血管的阻力,增加了患者脑部血液的循环,进而缓解了患者的偏头痛症状[5]。 本组研究显示,实施联合治疗的B组患者其临床有效率为96.04%,明显高于实施单一氟桂利嗪治疗的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5.76%。结合上述理论,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药物合用对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