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模具的发展

汽车模具的发展
汽车模具的发展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产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产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团体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团体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熟悉到产品质量、本钱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模具制造技术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

近年很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Moldflow、C-Flow、DYNAFORM、Optris 和MAGMASOFT等CAE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冲压模具的设计中。

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东风汽车公司模具厂、一汽模具中心等模具厂家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此外,很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在进步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例如,吉林大学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所独立研制的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分析KMAS软件,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注塑模、汽车覆盖件模具和级进模

CAD/CAE/CAM软件,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模CAD软件等在国内模具行业拥有不少的用户。

固然中国模具产业在过往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很多方面与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CAD/CAE/CAM 技术的普及率不高;很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靠进口。

二、未来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要求服务。达到这一要求急需发展如下几项:

(1)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

模具CAD/CAM/CAE技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普及CAD/CAM/CAE技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将加大CAD/CAM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CAD/CAM/CAE技术跨地区、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虚拟制造成为可能。

(2)高速铣削加工

国外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铣削加工,大幅度进步了加工效率,并可获得极高的表面光洁度。另外,还可加工高硬度模块,还具有温升低、热变形小等优点。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汽车、家电行业中大型型腔模具制造注进了新的活力。目前它已向更高的灵敏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3)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

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看的模型所需的诸多功能,大大缩短了模具的在研制制造周期。有些快速扫描系统,可快速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实现快速数据采集、自动天生各种不同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不同格式的CAD

数据,用于模具制造业的“逆向工程”。模具扫描系统已在汽车、摩托车、家电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相信在“十五”期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电火花铣削加工

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也称为电火花创成加工技术,这是一种替换传统的用成型电极加工型腔的新技术,它是有高速旋转的简单的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再需要制造复杂的成型电极,这显然是电火花成形加工领域的重大发展。国外已有使用这种技术的机床在模具加工中应用。预计这一技术将得到发展。

(5)进步模具标准化程度

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进步,估计目前我国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已达到30%左右。国外发达国家一般为80%左右。

(6)优质材料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

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相应的表面处理技术来进步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否能充分发挥模具钢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模具热处理的发展方向是采用真空热处理。模具表面处理除完善应发展工艺先进的气相沉积(TiN、TiC等)、等离子喷涂等技术。

(7)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

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磨与抛光方法替换现有手工操纵,以进步模具表面质量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8)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发展

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目标。模具自动加工系统应有多台机床公道组合;配有随行定位夹具或定位盘;有完整的机具、刀具数控库;有完整的数控柔性同步系统;有质量监测控制系统。

CNC雕刻机在国内的发展上从最近的一两年才有较大的发展,相关加工厂和使用单位时刻以敏锐的眼光盯着厂家的动向,这也是身为雕铣机主机生产厂一点也不敢松懈的真正原因所在。

作为用户当然要选合适的设备,假如选型不当,不但不能赚钱反而令陷进为机器打工的苦涩局面。那么什么样的机床才是好机床?

我们以为好机床的定义是这样的:

能够在短期内收回投资的机床才是好机床。

数控机床的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7年,主要是数控方面的使用寿命为准,这样花钱和挣钱的比例关系将直接影响您的生意,所以仔细分析功能进行选型是有效投资的必要条件。

在国外很早就有雕铣机的名词(CNC engraving and milling machine),严格地讲雕是铣的一部分,是购买雕刻机还是购买数控铣式加工中心是经常要问自己的题目。另外,还有目前盛行的高速切削机床(HSC MACHINE)。

还是让我们首先搞清楚三个机型区别:

1、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用于完成较大铣削量的工件的加工设备

2、数控雕铣机用于完成较小铣削量,或软金属的加工设备

3、高速切削机床用于完成中等铣削量,并且把铣削后的打磨量降为最低的加工设备

深入分析上述设备的结构可以帮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从机械角度

机床的机械分为两个部分,移动部分和不移动部分:工作台,滑板,十字花台等为移动部分,床座,立柱等为非移动部分

1、数控铣加工中心:

非移动部分钢性要求非常好移动部分钢性要求非常好

优点:能进行重切削;缺点:由于移动部分同样庞大,牺牲了机床灵活性,对于细小的部分和快速进给无能为力。

2、数控雕铣机

非移动部分钢性要求好移动部分钢性要以灵活为前题下,尽可能的轻一些,同时保持一定的钢性。

优点:可进行比较细小的加工,加工精度高。对于软金属可进行高速加工;缺点:由于钢性差所以不可能进行重切削。

3、高速切削机床

非移动部分钢性要求非常好移动部分钢性要求比较好,而且尽可能的轻巧。

优点:能进行中小量的切削(例一般φ10的平底刀,对于45号钢(300)深切深度以0.75为好);缺点:正确使用下能发挥高效,低本钱,使打磨量变为极少。不正确使用,马上就会使刀具的废品堆积如山。

如何从机械上做到上面又轻、刚性又好矛盾的要求,关键在于机械结构上的功夫。

1、床体采用高低筋配合的网状架构,有的直接采用蜂巢的相接的内六角网状结构

2、超宽的立柱和横梁,大家知道龙门式的结构由于其极好的对称性和极佳的钢性被高速切削设备厂家一直做为首选结构。

3、对于移动部分有与数控铣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加宽了很多导轨与导轨之间的间隔,以克服不良力矩的题目。

4、从材料上讲一般采用了米汉那铸铁,也就是孕育铸铁,在浇注铁水时加进一定比例的硅(Si)从而改变了铁的内部结构,使之更加耐冲压,刚性上有明显进步。

5、机床的刚性主要用于克服移动部分在高速移动时对非移动部分的强大冲击,所以导轨、丝杆要求粗一些,以及加强连接部分刚性

(二)从数控角度分析

1、数控铣加工中心对数控系统要求速度一般,主轴转速0~8000RPM左右

2、雕铣机要求高速的数控系统,主轴转速3000~30000RPM左右

3、高速切削机床要求高速的数控系统以及极好的伺服电机特性,主轴转速

1500~30000RPM左右

(三)编程软件上分析

从软件的角度上讲,数控铣加工中心,高速切削机床雕铣机都可以使用标准的CAD/CAM 软件如:MasterCam Cimatron PE UG等。

铣床通常以为Cimatron 刀路较好一点,新版的软件充分考究到刀具的每时每刻的切削量的均匀性,尤其是刀进进走出工作的一刻的速度和圆滑性,以及在拐点的跟随差算法题目(following Error),使结果和设计图形更加贴进,CAD部分刚大量采用直观的三维实体造型如Solidworks等再通过IGS等转进CAM软件进行加工。

不过不用担心,CAD/CAM的发展速度远胜于机床的CNC的发展速度。

雕刻加工因其刀具的特殊性的有相当的细小的角度控制,用TYPE3为好。

(四)刀库自动换刀和全自动对刀要求

加工中心是一个体面的名词,但我觉得对刀库的要求一定要结合实际。

加工中心是为了完成多种工序于自动状态的数控设备,主要是对于一些固定的大批量的生产作业,假如我们加工一个很多孔、牙的箱体,而且要天天做差未几的(一批量最小2百个以上)那就一定选加工中心,对于模具行业和小批量生产单位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上加工中心,由于见过太多的厂家买加工中心,当数控铣来使用,使用刀库对数控系统的本钱上来讲很简单,但主轴和刀库、空压机以及各种刀柄等会增加本钱,所以对于一台设备的差价大于10

万元人民币,而且编程职员要头脑清醒。不然悲剧就会发生,题目也相对增多了不少。效率上如何,对于生产量同一品种不到一、二百个的工件尽量不要使用加工中心,效率太低。有什么好办法进步效率,不使用刀库,又不会造成人为的换刀误差,只有全自动对刀系统,刀往上一装,一个按钮,机床自动对刀,直接加工,误差在0.001~.0003μm内,与自动换时间来比,慢不了一点效率。假如是加工中心又无自动对刀装置机床与不带刀库,但是自动对刀的机床相比,实践中的效率后者远高于前者。又好请您留意自动对刀仪的最好品牌的价格如(Marposs)不过一万元左右,而且不太可能损坏,如此分析对于劳动力大把的国内模具加工,以及小批量产业零件的加工假如充分考虑资金的利用价值一定不应采用加工中心设备,另外,国内厂家的刀库基本上还很多题目。进口的也相当贵。(BT40的10把刀库不会低于10万人民币)。

(五)高速切削设备的看法

精明的加工商一定会大量时间考虑机床的预备时间和职员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损失,我们永远记住不用在这方面提醒他们。而我们该做的是如何从机床的加工时间上来给他们更高的加工效率,以及进可能的降低他们的打磨时间。甚至零打磨。高速切削设备的闪亮登场是让加工商砰然心动的事件。先不要考虑其昂贵的造价(150万左右),单从使用上讲我以为一定是那句老话:它对有些人来讲是一块香香的肉,对另外一些人来讲是剧毒的毒药,日本人以及欧洲人不遗余力的宣传高速切削的好处而让人采用他们的设备。当然有些不实用的做法。在数控机床行业8年内实战经验告诉我他们的本钱应在60~70万左右。如此之高的利润率是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本质。国内的数控机床的毛利应为(30~40%)之间。这是公道的,正直的利润。假如您愿意维护他们高利润我想在相同时间就不可能挣更多的钱。更要考虑到售后服务等等。我不敢相信他们的服务可以在1~2天内解决所有的题目。由于我们现有的科技还不能实现"固体传真"。

从振兴民族产业的角度上看应该支持国内机床厂的发展。高速切削的本质是把刀具的行走的长度在短时间内走完。大家知道

间隔=速度×时间

刀具的说明已经固定国切削的方式决定长了就意味着无利可图进步速度就即是把时间缩短。

高速切削因当前的机床本身的主轴和采用的刀具的限制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一定好,目前国外通用的做法是第一台设备不采用高速切削,而第二台或第三台则可考虑这种设备。

成功的做法例如:

一台仿形铣把大部分切削量完成(重切削)而剩于2~3mm的加工余量,把剩余的切削量在高速机床上快速完成,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1)重切削机床很多,加工费很低

2)加工量大,精度要求不高极易达到

3)刀具便宜

4)转进高速切削后,由于加工对象已接近成形,所以第一刀的切削量很均匀

5)成形快速正确

6)免太多打磨,配合尺寸精确

7)刀具虽贵,但时间短,切削量不大,性能价格比率很好

8)很多细微之处,如小角度导度等,细致加工一次完成而不用电火花帮快,

9)极好的表面光洁度(镜面效果)

如此看来,设备的协调本是取胜之道,由于它的剩余量有2~3个mm所以在工作台上XY 上做两个校准G54的档板就完成工件装夹的题目,而对于切削量不大的工件则直接在高速机床完成了。

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造

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造 作者:李光耀 文章来源:中国重汽集团公司 点击数:861 更新时间:2009-7-26 汽车内饰件的设计与制造是一门综合学问,涉及的知识较多,有美学的、光学的、力学的、人体工程学的、材料科学的、化工学的等等。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从而促进了现代汽车内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进步。 面对一个成功的汽车外饰设计,人们通常的评论语是“很漂亮”,而对于一个成功的汽车内饰设计,人们更多地是用“很舒适”来表达对它的赞赏。的确,由于汽车的内部环境直接与驾乘人员的身心感受密切相关,所以多数情况下,内饰设计应更多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要以适应人的多种需要为出发点,强调触觉、手感、舒适性和观赏性等,最终达到乘坐舒适、便利,驾驶安全,同时兼顾美观的目的。 汽车内饰件包括仪表板、车门内板、方向盘、座椅、顶篷、地垫、遮阳板、储物盒、烟灰缸等,另外还有一些附属设备如音响、空调、通信、电视、照明灯具等。这些内饰部件的功能、形状和结构各异,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美观的设计方案,这也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周全的问题。

仪表板 1、仪表板的结构 仪表板总成也叫仪表盘总成,它是汽车上的主要内饰件,是全车操控与显示的集中部位。其特点是:壁薄,体积大,开有很多方形和圆形的仪表孔,因此结构形状十分复杂。按功能进行划分,仪表板一般包括驾驶操控区和乘用功能区两个部分。驾驶操控区即主仪表区,是操控车辆行驶的功能区,一般集中在方向盘前面,包含行车仪表、灯光开关、刮水器开关等。乘用功能区即副仪表区,包括空调旋钮、音响控制、储物盒等,一般集中在仪表板的中部及右部。 2、仪表板的设计 在现代汽车中,绝大多数的操控开关为驾驶员所专用,所以,仪表板的设计首先以驾驶员位置对仪表的可视性和对各种操控件的操作方便性为原则。从视觉效果上讲,仪表板位于室内视觉集中的部位,其外形对驾乘人员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另外,在布置仪表时,要根据相关标准来选用和确定所用的仪表、显示器、主要的操纵控制件以及它们的位置,并从结构空间的角度进行人机工程实验,其中包括视野性,手、脚活动范围,肘部空间,手伸界面,按钮区布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还要考虑仪表板面的反光效果,既要提高仪表的可见度,又要借助于表罩的漫反射来减少眩光,以防止仪表板上的高点在前风窗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反射影像而干扰驾驶员的视觉。通常,为了获得舒适安全的驾驶感觉,必须对仪表板表面进行消光或亚光处理。 由于仪表板上安装的仪表和各种器件大都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因此设计时还要保证各种器件的颜色、质感、纹理的统一,要确保仪表表面、指针、屏显、数字、警示灯、刻度盘等的形体、颜色及灯光效果的一致性。所有这些都应在方案设计初期处理妥当,从而为后期的细化和局部设计做好准备。 3、仪表板的分类与制造 目前使用的仪表板,按材料可被分为硬仪表板和软仪表板;按结构可被分为整体式仪

汽车保险杠模具结构知识

主要内容 一、保险杠模具基本结构、材料及结构审核 二、保险杠产品细节设计对模具的影响 三、保险杠产品分型面选取基本原则 四、保险杠内分型模具实例讲解 五、交流讨论 六、培训小结

一、保险杠模具基本结构、材料及审核 1、基本结构:公司在模具知识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相关培训,大家对注射模具知识有了一定的了 解,保险杠模具基本结构与其它的注射模具差不多,但由于汽车保险杠产品的特殊性,对模具结构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理解为特殊结构的模具。

2、保险杠模具常用材料: 目前市场上模具钢材料比较繁多,有近百个品种,不同的刚材价格差别比较大,我们在模具材料选定时主要从a.经济性、b.硬度、c.抛光性能、d.加工性能、e.耐腐蚀性、f.耐久性等方面来考虑。主要的模具钢供应商有瑞典一胜百、日本大同、舞钢、龙记(模胚)等。针对保险杠模具常用的材料有:好的型腔用2738(预硬钢)的材料、型芯用P20(需调质),材料的硬度在28-32HRC;一般都是用P20材料,型芯用S55C钢(需调质),这些钢材都是加工性能都是很好的。不管是2738、P20、S55C等刚材,都是要进行调质处理,调整后标准硬度在28- 32HRC。当然对模具的使用硬度越高越好,但硬度再高的话将很难加工。像导柱、导套、耐磨块、锁紧块等零件对其硬度要求要高一些,一般的在55—60HRC。 3、保险杠模具设计图样审核要点: 1)装配图审核。零件的装配关系是否明确、配合代号标注的是否恰当合理、零件标注是否齐全、与明细表中的序号是否对应、有关的说明是否有明显的标记、整个模具的标注化程度如何; 2)零件图审核。零件号、名称、加工数量是否有明显标注、尺寸公差和行位公差标注是否合理齐全。成型零件容易磨损部位是否预留了修模量。哪些零件有超高精度要求,这种要求是否合理。各 个零件的材料选择是否合理,热处理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否合理。 3)制图方法审核。其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表中(包括工厂企业的规范标准)、图面表达的几何图形与技术内容是否理解。

汽车模具简介

汽车模具 人们一说汽车,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汽车的车身。也就是说车身是汽车的标识性总成。车身代表了那款汽车的形象特征。汽车模具从狭义上讲就是冲制汽车车身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的总称。也就是“汽车车身冲压模具”。例如,顶盖翻边模、横梁加强板压形模等。广义上的“汽车模具”是制造汽车上所有零件的模具总称。例如,冲压模具、注塑模具、锻造模具、铸造蜡模、玻璃模具,轮胎模,车灯模等。 汽车模具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覆盖件模具(90%)。这类模具主要是冷冲模(全称为冷冲压模具,多为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对放置在内的板料在室温下施加变形力,使其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特殊专用工具、、、、内饰件就需要热熔冲压成型)。 以下主要学习冷冲压模具。。。 一.汽车冲压模的分类 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分类: 1.根据工艺性质分类 a.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b.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 c.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 d.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 2.根据工序组合程度分类 a.单工序模: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冲压工序的模具。 b.复合模:只有一个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c.级进模(也称连续模):在毛坯的送进方向上,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工位,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在不同的工位上逐次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实践研究

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汽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 满足人们这种高要求,汽车制造企业就要对汽车车身设计以及制造工艺技术进行 不断的创新和优化,以便使其能够生产出更加新颖、高端的汽车产品,从而为人 们的日常出行提供更优质的便利条件。本文也会对汽车车身制造工艺技术的特点 以及创新设计思路进行着重的分析,并结合这些新的制造工艺,提出一些科学合 理的应用建议,以便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汽车生产水平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汽车车身设计;制造工艺技术;应用分析 现如今,汽车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之一,随着其需求量的不断增大, 对于汽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高端,不仅要保证汽车整体应用性能,而且还要保证汽车的整体流线设计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相对,这就给汽 车生产制造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在汽车设计制造过程中,尤以车身设计与制造 工艺技术的应用最为关键,要想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就要从强化车身制造工 艺技术上入手,并加入新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提高我国产汽车整体技术水平。 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 1.汽车车身制造工艺技术特点分析 1.1实用性 对于汽车车身制造工艺技术而言,其必须能够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不能盲目进行推陈出新,必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切实的为人们的正常使用提供 便利以及安全可靠的保障,这样才能汽车的利用价值,为相关生产制造企业带来 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系统性 汽车车身属于整个汽车构造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 必须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无论是信息处理,还是对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控制, 都必须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确保其具备一定的系统性,能够贯穿整个车身设计 与制造以及销售过程中,这样才能确保汽车生产质量,提高其整体经济价值。 1.3集成性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各种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也开始 应运而生,这其中,尤以车身制造工艺技术的应用,最为显著,因为其集结了多 种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优势,如: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 是一种集成性较高的交叉技术,能够满足各种新车型的设计与制造需求,因此, 对车身制造工艺技术进行全面的掌握以及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2.汽车车身设计创新思路分析 2.1车身设计技术的优化创新 当前,是一个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充斥的年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这两种 技术的大力支持,同样,对于汽车制造行业也是如此,其在对汽车车身进行设计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三维模型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提高了车身设计质量,而 且也加快了其整体生产效率。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计算机三维模型技术的体现形 式主要以CAD/CATIA复合建模软件系统为主,其能够帮助相关设计人员实现车身 建模,具体设计思路如下:首先,设计人员要将所要完成的目标以及车身设计信 息等全部输入到建模系统中,然后再根据所呈现的三维视图,来对整个车身的设 计效果进行分析和适当修改,这样就能完成车身建模任务,使其形成一个完整、 准确的三维立体模型;其次,设计人员要对车身三维立体模型数据进行全面测试,

汽车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utomobile Design 课程编号:MACH21?? 学时:32 (理论学时:16 实践(设计)学时:32 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工实习、公差与技术测量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王望予,汽车设计(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ISBN:7111076133. [2] 刘惟信,汽车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I S B N :9787302045298. [3] 过学讯、邓亚东,汽车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ISBN:9787114056499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00字左右) 性质:选修课 目的: 1. 熟悉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机动车安全和性能相关标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学习并掌握汽车设计人员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学习汽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程序,具备一般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理解有关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合理方案及有关参数选择,掌握主要零部件总成主要参数和载荷的确定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网络信息等工具收集、利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 《汽车设计》是为车辆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的专业课,内容包括: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设计、机械式变速器设计、驱动桥设计、悬架设计、转向系设计、制动系设计等。课程实验包括典型汽车部件的方案、参数选择、结构设计、载荷校验等。同时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安排选择参观汽车解剖模型、汽车制造工厂等进行现场教学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汽车设计的一般知识、机动车相关标准的基本要求,了解汽车典型零件的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等。 2.熟练运用机械设计的知识,进行典型汽车零部件、总成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分析,选定适当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理解提高零件疲劳强度和工艺性的途径和方法。 3.掌握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和制图技能,实验技能,编制技术文件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汽车轮毂的结构与模具设计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汽车轮毂的结构与模具设计 院系名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 07-9班 学生姓名:顾立鹏 指导教师:王国田 职称:实验师 黑龙江工程学院

二○一一年六月 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 The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hub With Mold design Candidate:Gu Lipeng Specialty:Vehicle Engineering Class:07-9 Supervisor:Experimental division. Wang Guotia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1-06·Harbin

摘要 本文以汽车轮毂为研究对象,基于产品研究开发的一般流程,制定了产品结构设计、工艺方案设计、模具设计的技术路线。借助CAD等工具,对汽车轮毂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并对模具造型、铸造工艺等进行了设计。 首先介绍了我国轮毂模具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我国模具发展的新技术,其次围绕轿车轮毂模具进行设计,针对轮毂的结构特点,确定模具的型腔数目、分型面以及脱模机构。汽车轮毂的成型工艺方法较多,以挤压铸造生产轮毂的工艺方法现今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根据挤压铸造的工艺特点,对汽车轮毂挤压铸造模具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模具型腔进行了结构设计,查阅模具设计手册,完成模具的总体设计。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对零件进行设计, 利用Pro/E对零件进行三维造型, 并实现零件的三维装配和模具设计。通过本次设计,对模具整个设计过程有了较好的了解。 关键词:模具;镁合金;汽车轮毂;挤压铸造;模具设计;低压铸造

汽车模具文档

左右翼子板拉延模装配调试指导书 已有 603 次阅读2009-6-5 15:35|个人分类:机械类| 左/右翼子板外板拉延模装配、调试指导书 一、凸模组装 a)根据图纸确定凸模装配定位型式(底面定位键定位),检查数铣是否 加工凸模底面和下底板凸模安装面上的定位键槽,并测量键槽尺寸、 位置是否有较大误差,是否相互匹配; b)按图纸明细到库房领取定位键(件号502),确认领取的定位键规格、 数量与明细一致,并且检查定位键是否符合标准尺寸公差要求(宽度 公差0 ),检查是否与定位键槽匹配; -0.025 c)将定位键装于下底板凸模安装面上的定位键槽里,由定位键的螺栓过 孔引出螺栓安装螺纹孔中心,钻螺纹底孔,孔口倒角,攻丝,将定位 键用螺栓固定; d)将下底板凸模安装面均匀涂色(红丹或蓝油),研配凸模底面,保证 着色率90%以上; e)根据凸模上螺栓过孔引出下底板上螺栓安装螺纹孔,将凸模用螺栓固 定于下底板; f)转数铣加工型面、轮廓。 二、热处理 a)热处理前检查凸模、凹模及压边圈(材质均为GM246)的型面是否进 行小刀清根,未清根时需返回数铣重新清根; b)对拉延筋、筋槽R角、局部拉延面、凸起棱线进行火焰淬火处理,保 证硬度达HRC55以上,保证淬火硬度均匀,防止过烧现象; c)转数铣进行型面精加工、清根工序。 三、导板的装配及导板/导滑间隙的调整

a)按图纸明细到库房领取导板(件号503、504、505、506),确认所领 取的导板数量、规格型号与图纸明细一致,并检查导板是否符合标准 尺寸公差要求; b)按图纸确认导板在模具上的对应位置并做好标记,标记要醒目易懂; c)检查导板安装面加工尺寸是否有较大误差及缺陷(根据上序提供的数 据及自测),如有异常现象提前做好处理; d)检查导板与安装面贴合率并进行研合,贴合率要大于90%,贴合间隙 要小于0.03mm; e)以导板螺栓过孔位置引出螺栓安装螺纹孔中心位置,钻螺纹底孔,孔 口倒角,攻丝,安装螺纹孔要垂直于导板安装面,孔边毛刺要清除干 净; 安装螺纹孔≥M6时,先用小直径钻头钻出底孔,再用大直径钻头扩到螺纹底孔直径,螺纹底孔直径要符合标准,防止过大或过小影响紧固效果和加大攻丝难度; 攻丝时,用力要均匀并垂直于安装面,注意排屑,防止丝锥断裂造成数铣返工的现象。 f)根据上序提供的导板/导滑面数值及测量的导板厚度数值初计算相对 应导板/导滑面配合间隙值; g)在凸模导板上均匀涂色(红丹或蓝油),将压边圈用天车平稳吊起套 在凸模上,吊起、落下反复数次,观察导滑面着色情况,估计凸模与 压边圈相对应导板配合间隙;用相同方法估计上模与压边圈相对应导 板配合间隙; h)根据初计算值及着色情况确定导滑面推光量,间隙小于0.03mm时用 120#油石推光导滑面无刀痕;在0.03-0.05mm时用180#油石推光导滑 面隐约见刀痕,大于0.05mm时用120#油石推光导滑面不保留刀痕并 将导板间隙垫至0.03-0.05mm。 四、敦死垫、调整垫及顶杆垫块的安装

汽车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汽车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一、汽车的设计过程 1.制订产品开发规划 在汽车产品开始技术设计之前,必须制订产品开发规划。首先,必须确定具体的车型,就是打算生产什么样的汽车。其次是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市场情况、技术条件、工艺分析、成本核算等,预测产品是否符合需求,是否符合生产厂家的技术和工艺能力,是否对国民经济和企业有利。第三步是拟定汽车的初步方案,通过绘制方案图和性能计算,选定汽车的技术规格和性能参数o-最后一步是制定出设计任务书,其中写明对汽车的形式、各个主要尺寸、主要质量指标、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各个总成的形式和性能等具体要求。 产品开发的前期工作,是分析各方面的影口向因素,明确产品开发的目的和工作方向。否则,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与论证,盲目草率上马,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需求,在市场上滞销,带来重大损失。在产品开发的前期,企业为了进行各种研究与探讨,概念设计和概念车在近年来逐渐兴起。概念设计,是对下一代车型或未来汽车的总概念进行概括描述,确定汽车的基本参数、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能的设计。概念设计同样需要研究产品的开发目的、技术水平、企业条件、目标成本、竞争能力等。概念设计可能只停 留在图纸上和文件上的描述,称为“虚拟的”概念车;也可能制造出实体的样车供试验和研究。概念设计可能只是一种参考方案或技术储备,也有可能纳入

正式的产品开发规划。所以概念设计只供产品开发参考,但也有可能成为正式产品开发规划的重成部分,—成为新一代车型的初步设计。 2.初步设计 汽车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构造汽车的形状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汽车总布置设计总布置设计(又称初步造型),是将汽车各个总成及其所装载的人员或货物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以保证各总成运转相互协 调、乘坐舒适和装卸方便。为了保证汽车各部分合理的相互关系,需要定出许多重要的控制尺寸。在这个阶段,需要绘制汽车的总布置图,绘出发动机、底盘各总成、驾驶操作场所、乘员和货物的具体位置以及边界形状;也包括零部件的运动(如前轮转向与跳动)范围校核。经过汽车总布置设计,就可确定汽车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形状。 (2)效果图是表现汽车造型效果的图画。造型设计师根据总布置设计所定出的汽车尺寸和基本形状,就可勾画出汽车的具体形象。效果图又分为构思草图和彩色效果图两种。构思草图是记录造型设计师灵感的速写画。彩色效果图是在构思草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较正规的绘画,需要正确的比例、透视关系和表达质感。彩色效果图包括外形效果图、室内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其作用是供选型讨论和审查6效果图的表现技法多种多样:可采用铅笔、钢笔,也可采用毛笔(水彩画或水粉画)等,而月前较流行的是混合技法——用麦克笔描画、喷笔喷染以及涂抹、遮挡等同时表现技法。只要效果良好,表现技法可不拘一格。 (3)制作缩小比例模型

【汽车行业类】汽车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汽车行业)汽车设计与制 造全过程

汽车设计和制造全过程 壹、汽车的设计过程 1.制订产品开发规划 在汽车产品开始技术设计之前,必须制订产品开发规划。首先,必须确定具体的车型,就是打算生产什么样的汽车。其次是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市场情况、技术条件、工艺分析、成本核算等,预测产品是否符合需求,是否符合生产厂家的技术和工艺能力,是否对国民经济和企业有利。第三步是拟定汽车的初步方案,通过绘制方案图和性能计算,选定汽车的技术规格和性能参数o-最后壹步是制定出设计任务书,其中写明对汽车的形式、各个主要尺寸、主要质量指标、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各个总成的形式和性能等具体要求。 产品开发的前期工作,是分析各方面的影口向因素,明确产品开发的目的和工作方向。否则,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和论证,盲目草率上马,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需求,在市场上滞销,带来重大损失。在产品开发的前期,企业为了进行各种研究和探讨,概念设计和概念车在近年来逐渐兴起。概念设计,是对下壹代车型或未来汽车的总概念进行概括描述,确定汽车的基本参数、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能的设计。概念设计同样需要研究产品的开发目的、技术水平、企业条件、目标成本、竞争能力等。概念设计可能只停 留在图纸上和文件上的描述,称为“虚拟的”概念车;也可能制造出实体的样车供试验和研究。概念设计可能只是壹种参考方案或技术储备,也有可能纳入正式的产品开发规划。所以概念设计只供产品开发参考,但也有可能成为正式产品开发规划的重成部分,—成为新壹代车型的初步设计。 2.初步设计 汽车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构造汽车的形状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汽车总布置设计总布置设计(又称初步造型),是将汽车各个总成及其所装载的人员或货物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以保证各总成运转相互协 调、乘坐舒适和装卸方便。为了保证汽车各部分合理的相互关系,需要定出许多重要的控制尺寸。在这个阶段,需要绘制汽车的总布置图,绘出发动机、底盘各总成、驾驶操作场所、乘员和货物的具体位置以及边界形状;也包括零部件的运动(如前轮转向和跳动)范围校核。经过汽车总布置设计,就可确定汽车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形状。 (2)效果图是表现汽车造型效果的图画。造型设计师根据总布置设计所定出的汽车尺寸和基本形状,就可勾画出汽车的具体形象。效果图又分为构思草图和彩色效果图俩种。构思草图是记录造型设计师灵感的速写画。彩色效果图是在构思草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较正规的绘画,需要正确的比例、透视关系和表达质感。彩色效果图包括外形效果图、室内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其作用是供选型讨论和审查6效果图的表现技法多种多样:可采用铅笔、钢笔,也可采用毛笔(水彩画或水粉画)等,而月前较流行的是混合技法——用麦克笔描画、喷笔喷染以及涂抹、遮挡等同时表现技法。只要效果良好,表现技法可不拘壹格。 (3)制作缩小比例模型 缩小比例模型是在构架上涂敷造型泥雕塑而成。轿车缩小模型常用1:5的。比例,亦即是真车尺寸的1/5。英、美等国采用英制尺寸,模型的比例是3/80造型泥是壹种油性混合物,又称油泥,在常温下有壹定硬度(比肥皂硬些),涂敷前须经烘烤。缩小比例模型是在彩色效果图的基础上更进壹步表达造型构思,具有立体形象,比效果图更有真实感,要求比例严格、曲线流畅、曲面光顺。雕塑壹个缩小比例汽车模型,需要从各个角度审视,反复推敲,精工细雕,因而很难在俩三天内完成。 (4)召开选型讨论会 经过初步设计,绘制出壹批彩色效果图和塑制出几个缩小比例模型,就能够召开选型讨论会。

轨道车辆设计与制造复习题.doc

轨道车辆设计与制造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为了抑制运行时车体横摆,转向架一般安装两个 B 。 A纵向液压减振器B横向液压减振器C垂向液压减振器D差压阀 2. 横向限位橡胶止挡作为限制车体运行屮(特别是曲线运行) B 过犬而设置,安装在转 向架构架上。 A纵向位移B横向位移C垂向位移I)以上都对 3. 为了获得稳定的冋转阻尼力,防止高速运行时转向架发主蛇形,每台转向架安装两个A 。 A纵向液压减振器B横向液压减振器C垂向液压减振器D差压阀 4. 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采用的是卡钳式盘形制动,卡钳式盘形制动分为轮盘和轴盘制动两种形 式。关于CRH2轮盘和轴盘制动叙述正确的是:____ 。 A动车有两个制动轮盘B拖车有两个制动轮盘C拖车有两个制动轴盘D全部车轮装设制动轮盘 5. CRH2型动车转向架轴箱定位采用A 。 A转臂式定位B双拉杆式定位C弹性橡胶定位D导框式定位 6. CRH2型动车转向架与车体连接的牵引装置为 A ° A单拉杆牵引装置 B Z字双拉杆牵引装置C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D都不是 7. CRH2型动车转向架驱动装胃牵引电机采用 _____ o A体悬结构B轴悬结构C架悬结构I)都不对 &车轮踏面现有形式__ o A锥形踏面B磨耗性踏面C都是 9. 把车轴制成空心轴的主要口的是—o A提高强度B提高刚度C减轻重量D都对 10. 高速动车组车辆的轻量化是_ I)。 A车体结构轻量化B车内设备轻量化C转向架轻量化D都是 二、填空题 1. 铁路交通系统线路包括轨道、路慕和桥隧建筑物。 2. 城市轨道交通限界,根据限界屮不同层次的功能要求,分层确定为乍辆限界、 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无线遥控玩具小车设计与制作

“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作品题目: 无线遥控玩具小车设计与制作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1 方案设计与论证 (4) 1.1 直流调速系统 (4) 1.2 防碰撞系统 (5) 1.3 显示系统 (5) 2 硬件设计 (5) 2.1 小车系统框图 (5) 2.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6) 2.3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7) 2.4 遥控发射接收电路设计 (9) 2.4.1 无线发送电路 (10) 2.4.2 无线接收电路 (11) 2.5 检测系统设计 (11) 2.5.1 速度检测设计 (11) 2.5.2 防跌落系统设计 (12) 2.5.3 防碰撞系统设计 (13) 2.6 显示电路设计 (13) 2.7 单片机I/O口的分配 (14) 2.8 电源设计 (14) 2.9 小车车体设计 (14) 3 软件设计 (15) 3.1 主程序设计 (15) 3.2 PWM子程序设计 (17) 3.3 遥控子程序 (18) 3.4 防跌落、碰撞子程序 (20) 3.5 显示子程序 (21) 4 结果分析及结论 (22) 5 谢辞 (23)

6 参考文献 (23) 附件1 程序清单 (24) 附件2 硬件电路图 (33) 附件3 电路PCB图 (34)

无线遥控玩具小车设计与制作 摘要:80C51单片机是一款八位单片机,他的易用性和多功能性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好评,该课题的基本思想是设计一台能够遥控行走并自动回退防止跌落的机器小车。遥控接收端以 80C51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其中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部分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完成。可通过发射端来控制小车的直流电机实现无极调速, 遥控小车进行转向, 并能在液晶上显示出小车的实时速度值。小车还能自动检测落差较大的落差,遇到楼梯等低处会自动回避,以防止小车由高处摔落。 关键词:80C51单片机、PWM调速、遥控小车

汽车前大灯产品与模具结构介绍

汽车前大灯产品与模具结构介绍 汽车前大灯透镜模具技术总结 侧向抽芯机构是本模具最重要的核心结构,模具巧妙采用了 “T型槽导向块+斜向内滑块”的内侧抽芯机构成功解决了透明件侧向分型在塑件表面留下痕迹的问题。模具采用普通浇注系统,由扇形浇口塔接式进料,与以前采用热流道浇注系统相比,不但大大降低成本,而且车灯透镜的透光度更好。 模具采用“垂直式冷却水管+倾斜式冷却水管+隔片式水井”的组合冷却系统,水道沿型腔布置,成功将成型周期控制在35 秒以内,有效保证了塑件的精度和模具的劳动生产率。塑件采用推块推出,不但平稳,而且留下的痕迹对外观没有影响。 模具自放产以来,动作稳定顺畅,塑件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是大型、复杂及长寿命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个成功实例。 汽车前大灯装饰框模具技术总结汽车前大灯装饰框是车灯上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外观要求严格,模具需电镀处理。对于汽车前大灯装饰框模具,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镀件首先要避免熔接线,因为电镀件有任何的熔接线都会显现出来,影响塑件外观,设计浇注系统时要避免熔接线,如果熔接线不可避免,则要设法把它赶到非外观区域,浇注系统设计前要通过模流分析验证。

2)装饰框表面一般都设计有花纹,设计模具时要注意塑 件花纹的深度,一般容易产生流纹。 ( 3)塑件材料成型工艺 范围小,塑件表面易产生亮斑而且很难控制。模具浇注系统 设计时流道要粗且大,浇口采用扇形浇口,浇口宽度最大尺 寸 35~40mm 左右,利于熔体填充。 ( 4)装饰框塑件很容 易出现粘定模的现象,解决塑件粘定模的前期设计预防一般 是:(1)在塑件容易粘模包紧力大的内侧面设计倒扣纹, 纹深度在 0.5~1mm ,倒扣纹设计在靠近塑件的圆角处。 (2) 塑件定模包紧力大处其相对应的塑件内侧面设计加强筋,并 域内侧面塑件上要设计加强筋与 BOSS 柱(俗称司筒柱) , 避免塑件出现变 形。本模具设计中塑件抱紧力大的区域由于 出模斜度在 5 度以上,且在动模侧设计了 0.5mm 深的倒扣 纹,因此模具顶出脱模顺利,各机构运动顺畅,模具安全稳 定可靠,模具没有粘定模的现象,成功解决了此类塑件粘定 模的问题。该车型模具试产后,装车效果良好,尺寸稳定。 改款车灯车展中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与好评,为客户创造了 定的经济效益。 汽车前大灯灯壳模具技术总结 汽车灯壳塑件很容易出现粘定模的现 象,解决车灯灯壳塑件 粘定模的前期设计预防一般是: 1. 模具设计前检查塑件抱紧 力大的区域的脱模斜度是否大于 3度以上,尽量设计在 5 度 倒扣 在推杆上设计倒扣勾。根据本塑件特点,在 6个 LED 灯区

汽车设计与制造探讨

汽车设计与制造探讨 摘要:现代汽车结构主要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或电子设备四大主要部分组成。而设计制造的工艺主要集中于车壳的结构设计、车身内部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车体零部件的拼装和焊接。其中车壳和底盘的结构设计,主要主导因素在于当代的车体流线型设计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并且能够减少风阻,从而降低油耗的损失,除此之外底盘承重范围内的轻量化处理也能节约能量的损耗。车身内部数字化控制系统精确分析车辆的行驶情况从而确定最优控制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损失。车体结构的紧凑性决定了车身的强度和寿命及加工拼接组装焊接工艺等。因此就目前来看,汽车设计与制造如何达到我们理想的最优化设计成为了主要考虑的的方面。 关键词:CAD/CAM仿形;冲压成形模拟;焊接;铸造 1关于汽车发展的介绍 世界上第一台汽车Daimler-Benz于1886年诞生至今,从最早期的根据直观经验来设计汽车到按比例制作传统的车辆模型,再到现如今通过各种计算机的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现在汽车基本上通过流水化生产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当代汽车的设计要求需要符合:(1)应用空气动力学,对车身的流线型设计从而降低风阻系数,从而减少油耗损失。(2)应用人体工程学,对车身内部环境的自动调节以及符合人体坐姿和最佳舒适度的行驶体感。(3)以环保绿色为理念,从汽车能量消耗着手,车体各种动力设备设计最优算法从而降低动能损耗。(4)降低制造成本,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以及提高汽

车市场竞争力。 2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2.1传统车身设计方法 首先初步设计的第一步骤就是先设计效果展示图,即预先设计好对汽车总体的一个草绘图或者计算机仿真图,然后根据所给的效果图初步定义1:5的车身模型,定好车身之后,再去定义剩下部分车身零件的油泥模型。接下来第二步骤就是通过上述油泥模型的修正和改进,进行一个初步的模拟,倘若符合制造要求,再绘制1:1的规划图,1:1的油泥模型和1:1的内部模型。然后第三个步骤就是绘制车身主图版,根据主图版来制造车身部分内外散件和车身主模型,至此完成半成品。再到半成品各个表面取样进行模具设计和图纸设计。这种设计在最初的阶段中主要靠人工从油模到图纸来确定各个参数,一旦中途出现稍许差错就会导致主体和模型进行大面积的修改,而这些修改往往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多,生产周期延长,人工劳动力加大以及误差变大导致优化设计难度加大等等系列问题。 2.2CAD/CAM仿形设计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市面上越来越多的仿真软件正在被汽车厂商广泛使用,传统的车身设计方法正在被目前随科技逐渐发展的各类计算机仿形方法所代替。由于计算仿形能够有效的精确地处理由于人为影响和尺寸参数因素影响下的各种复杂精密的曲面车身和部分车组零件,极大效率的缩短汽车的设计周期和加快汽车模型和图纸的完成度和精度,由计算机辅助软件代替了手工繁琐的设计过程,更能加快

汽车设计制造全过程组图

汽车设计制造全过程组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车的欣赏基本都是整车,除了性能之外,汽车的外观和内饰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因为这是对一辆车最直观的印象,所谓汽车设计,简单的理解是根据一款车型的多方面要求来设计汽车的外观及内饰,使其在充分发挥性能的基础上艺术化。 但是,其实汽车设计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并不象其他设计师在香槟和音乐的陪伴下寻找灵感那么纯粹。汽车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当然它要有漂亮的外表和吸引人的个性特征,同时它还得能安全可靠的行驶,这就需要整个设计过程融入各种相关的知识: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当然更少不了诸如绘画、雕塑、色彩感等基本艺术功底。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能称得上汽车设计师的人少之又少。 从脑子里的一个灵感,到最后得以实现,最简单的估算也是十几个步骤,最后无非是要得到市场的认可,性能优良的内“芯”,再加上一袭新衣包装,才是新车待嫁时。看看如何为一款新车设计“嫁衣”吧。 A从脑到手:草图 开始吧,坐下来好好想想如何表达。虽然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不过对于设计师来说,最直接的方式还是拿支铅笔把脑子里的想法表现出来,这非常方便。在从脑到手的初级阶段,没必要画的很精致,简洁的线条足以记录脑海中一个个一闪而过的构思。又或者在随手勾画中得到新的灵感。

B 初步定稿:草图+说明 当思路比较明确以后可以绘画一张草图,这时候汽车的主体线条和大方向上的细节设计应该都有所表现,在适当的地方加进简单说明,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C 理念表达:效果图

当我们看到一些汽车手稿,基本上是处在汽车效果图的阶段,这主要是为了把设计师的思路和理念用更细腻的手法表现出来,加入细节描绘和色彩,通过精致的绘画表达这款车的直观感受和立体效果。这是汽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就好象时装设计效果图一样,将是决定模型制作的关键。有些效果图是手绘的,马克笔、色粉或者喷枪都会采用,也有设计师利用电脑绘画。效果图和最后的整车的细节未必完全相同,但是表现出来的气质却是一脉相承。 D内部设计:内厢效果图 与汽车外观效果图同时出来的应该是内饰效果图,详细的描绘车内的各种细节和布局,加上必要的说明,这是未来制作模型的基础。

汽车冲压工艺介绍,汽车冲压工艺流程【详解】

汽车冲压工艺介绍,汽车冲压工艺流程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包括冲压、焊装、涂装、装配。这里简单介绍汽车的汽车冲压工艺技术。一辆汽车从无到有,车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无数零件,它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呢?下面主要介绍汽车冲压工艺特点,汽车冲压工艺流程。 汽车制造过程 何为冲压?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说到冲压,就先说说其主要用到的设备冲压机和模具还有一些其他的运输设备。在冲压车间中这两个设备最值钱,现在要投资一条冲压生产线至少上亿了。那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是模具制造和模修。我们先来看下这些设备的图片。 冲压机是通过电动机驱动飞轮,并通过离合器,传动齿轮带动曲柄连杆机构使滑块上下运动,带动拉伸模具对钢板成型。冲压机械压力机是汽车制造四大工艺中冲压工艺最主要、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它主要是依靠压力机的压下能量作功于模具中的钢板,使之成形,变成汽车车身的壳体。 冲压线中各个冲压机的性能参数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汽车模具从狭义上讲就是冲制汽车车身上所有冲压件的模具的总称。接下来同样为提供几张图片,让大家对汽车冲压模具有更感官的认识。 汽车冲压模具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它以其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型。汽车工业,在各种类型的汽车中,平均一个车型需要冲压模具2000套左右,其中大中型覆盖件模具近300套。模具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

展方向之一。现代工业产品的品种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目前,模具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将模具结构草图作为有力基础,绘制总装配图。装配图中,零件之间关系应清晰明了,相关剖面图、投影图等应得到呈现,画出工件图,注明相关要求,填写零件明细。模具工作零件在制作环节有一定的标准,在计算、定位、压料、紧固等方面都应依规范行事。若壁厚冲头较小且长、凹模偏薄,应强化校核,确定凹模的尺寸、结构,进行设计,依照周界模架的选用,以确保模具的闭合高度、大小、压力适应于相关设备,并画出模具结构的相关草图。汽车冲压工艺之冲压模具 目前国内生产的用于轿车大型覆盖件制造的大型冲压线已经达到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为满足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的需要,国内知名压力机生产企业进行了高性能单机连线压力机的研制生产。先后研制了具有大吨位、大行程、大台面,以及大吨位气垫、机械手自动上下料系统、全自动换模系统和功能完善的触摸屏监控系统,生产速度快、精度高的冲压设备。这些单机连线设备已先后装备了国内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多条大型自动化冲压生产线,并正在向更多的汽车厂和国外公司扩展,充分满足了汽车快速、高精度及高效的生产要求。 结合冲压力需求、模具闭合高度及结构、零件特质、冲压工序特质,以现有设备的考虑为基础,将设备的选择与模具设计工作建立关系,确定设备所需数量,选择设备类型。若设备不大,冲压力的计算结果偏小,但是模具尺寸较大,则可选择偏大的设备,是模具的尺寸及结构适应于设备的闭合高度及漏料孔大小。对模具的设计则需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使冲模平衡,则需使模柄轴线发挥作用,将冲模压力中心重合于压力机滑块中心线,防止非常规磨损;二是对拉深模具,需计算拉深功,校核电机功率;三是在弯曲以及拉深工序中,工程偏大,为了使取出工件以及防止毛坯更便捷,需校核压力机行程,保证行程在特定范围。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毕业设计_毕业设计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毕业设计_毕业设计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毕业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28(论文)标题:大众捷达汽车制动不灵检测方案设计摘要汽车制动系是用以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车速保持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原地(包括在斜坡上)驻留不动的机构。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和车速的提高以及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制动系的工作可靠性显的日益重要,也只有制动性能良好、制动系工作可靠的汽车,才能充分发挥其动力性能。汽车制动系至少应有两套独立的制动装置,即行车制动系统和驻车制动系统,然而先在绝大多车上面都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行车制动系统用作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停车,并使汽车在下坡时保持适当的稳定车速。其驱动结构常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结构,并保证其工作可靠。驻车制动系统用于使汽车可靠而无时间限制的停驻在一定位置甚至斜坡上,其业有助于汽车在破路上起步。驻车制动系统应采用机械式驱动机构,以免其产生故障。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作用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在现代汽车上普遍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避免的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关键词:捷达汽车制动不灵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故障检测 1 汽车制动系统的概述 1.1 大众制动系统的概念制动系统是汽车轮胎针对路面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系统。完整的制动系统应具有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和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1.2 大众制动系统的功用制动系统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对汽车起制动作用的只能是作用在汽车上且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而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随机的、不可控制的,因此汽车上必须装设一系列专门装置以实现上述功能。汽车制动系统是指为了在技术上保证汽车的安全行驶,提高汽车的平均赞叹速度等,而在汽车上安装制动装置专门的制动机构。一般来说汽车制动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装置和停车制动装置两套独立的装置。其中行车制动装置是由驾驶员用脚来操纵的,故又称脚制动装置。停车制动装置是由驾驶员用手操纵的,故又称手制动装置。行车制动装置的功用是使正在行驶中的汽车减速或在最短的距离内停车。而停车制动装置的功用是使已经停在各种路面上的汽车保持不动。但是,有时在紧急情况下,两种制动装置可同时使用而增加汽车制动的效果。有些特殊用途的汽车和经常在山区行驶的汽车,长期而又频繁地制动将导致行车制动装置过热,因此在这些汽车上往往增设各种不同型式的辅助制动装置,以便在下坡时稳定车速。按照制动能源情况,制动系还可分为人力制动系、动力制动系、和伺服制动系等3种。人力制动系以驾驶员的体力作为制动能源;动力制动系以发动机动力所转化的气压或液压作为制动能源;而伺服制动系则是兼用人力和发动机动力作为制动能源。此外,按照制动能量的传递方式,制动系又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和电磁式等到几种。在种类汽车制动系统中,制动器是汽车制动系中用以产生阻止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的部件。目前,种类汽车所使用的制动器都是摩擦制动器,也就是阻止汽车运动的制动力矩来源于固定元件和旋转工作表面之间的摩擦。 1.3 制动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1)制动系统的组成部件图 1.1 制动系统的组成部件图(2)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动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是,利用与车身(或车架)相连的非旋转元件和与车轮(或传动轴)相连的旋转元件之间的相互摩擦来阻止车轮的转动或转动的

轨道车辆设计与制造考试复习题

11机械轨道车辆设计与制造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为了抑制运行时车体横摆,转向架一般安装两个。 A 纵向液压减振器 B 横向液压减振器 C 垂向液压减振器 D 差压阀 2.横向限位橡胶止挡作为限制车体运行中(特别是曲线运行)过大而设置,安装在转向架构架上。 A 纵向位移 B 横向位移 C 垂向位移 D 以上都对 3.为了获得稳定的回转阻尼力,防止高速运行时转向架发生蛇形,每台转向架安装两个。 A 纵向液压减振器 B 横向液压减振器 C 垂向液压减振器 D 差压阀 4. 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采用的是卡钳式盘形制动,卡钳式盘形制动分为轮盘和轴盘制动两种 形式。关于CRH2轮盘和轴盘制动叙述正确的是:。 A 动车有两个制动轮盘 B 拖车有两个制动轮盘 C 拖车有两个制动轴盘 D 全部车轮装设制动轮盘 5.CRH2型动车转向架轴箱定位采用。 A 转臂式定位 B 双拉杆式定位 C 弹性橡胶定位 D 导框式定位 6. CRH2型动车转向架与车体连接的牵引装置为。 A 单拉杆牵引装置 B Z字双拉杆牵引装置 C 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 D 都不是 7. CRH2型动车转向架驱动装置牵引电机采用。 A 体悬结构 B 轴悬结构 C 架悬结构 D 都不对 8. 车轮踏面现有形式。 A 锥形踏面 B 磨耗性踏面 C 都是 9. 把车轴制成空心轴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强度 B 提高刚度 C 减轻重量 D 都对 10.高速动车组车辆的轻量化是。

A 车体结构轻量化 B 车内设备轻量化 C 转向架轻量化 D 都是 二、填空题 1.铁路交通系统线路包括、和桥隧建筑物。 2.城市轨道交通限界,根据限界中不同层次的功能要求,分层确定为、和建筑限界。 3.轨道列车牵引模式有:型驱动模式和型驱动模式。 4.对轴箱定位装置的要求是:在、具有适当的弹性定位刚度值。 5.动力转向架牵引电机悬挂方式大体上分为三类:。 6.车体结构的承载形式主要可归纳为、侧壁和底架共同承载型和 三类。 7.车辆基础制动装置,客车大多采用、。 8.在研究碰撞交通事故中,通常将碰撞分为下列两种情况:(1) ;(2)。9.防爬器功效有两个方面:(1);(2) 。 10.现代轨道车辆结构强度问题包括:(1)静轻度(刚度)分析;(2); (3);(4)耐撞击安全防护设计与分析。 三、判断题 1.两系弹簧悬挂是在车体与转向架之间设置中央悬挂装置,在转向架与轮对间设置轴箱弹簧减振装置,两者相互串联,使车体经历两次弹簧减振的衰减。() 2.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车轴和构架的横梁都是空心的,都作为空气弹簧的附加空气室。()3.CRH2型动车转向架采用的都是轮盘制动,没有轴盘制动。() 4.CRH2型和CRH5型动车组牵引电机采用的都是体悬方式。() 5.为了提高车辆抗侧滚性能,CRH2和CRH5型动车组在转向架中央悬挂装置中都设置了抗侧滚扭杆装置。() 6.在空气弹簧悬挂系统中,为了维持空气弹簧的高度不变,使得车体在不同静载荷下都与轨面保持一定高度,装设有高度控制阀。() 7.空气弹簧由气囊和附加的橡胶弹簧堆组合而成,其中气囊只能承受水平方向位移,层叠橡胶堆只能承受垂向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