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生态系统能量传递综合题(含答案)

生态系统能量传递

第一题

某生态学家曾对某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植物→田鼠→鼬”这一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请回答:

食物链环节ⅠⅡⅢ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49.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170×1038.8×106

未利用——62.8% 99.7%

注: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1)表中Ⅱ所代表的动物是,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

原因是。

(4)下表为该生态学家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两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的统计

数据(株/100m2):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

甲种群550 350 167 39

乙种群55 120 380 400

根据该统计数据,请画出甲、乙两种群第一年至第四年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柱形图(以时间为横轴,种群数量为纵轴)。

第二题

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图中所示的食物网和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__________条,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项)。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

(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____。

(5)该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土壤和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经检测发现,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

第三题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图l所示。图2表示该湖区部分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单位为103 kJ·m-2·a-1)。分析回答:

(1)图l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有____ 条,当看到附近绿色明显减少时,水蚤会迅速移至它处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 功能。从图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____ 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量越大。

(2)图2中丙所代表的生物成分为____ ,图中显示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有。

(3)若该系统中小球藻每年固定的能量不变,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河蚌的食物比例由原来的C:E=1:1调整为2:l,则该生态系统中传递给河蚌B的能量理论上是原来的___ 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4)某段时间人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类(甲)的种群密度,调查的总体积为2hm3,随机选取多处样方,若第一次捕捞了30条全部标志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捞,在第二次捕捞到的鱼(甲)中,未标志的有40条、标志的有10条,由此可估算出该鱼类种群在该时期是____ 条/ hm3。

第四题

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__,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__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倍。

(3)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丙属于

_________。

(4)分析上表,你认为这一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根据这一问题你将提出什么样的保护或改善建议?_________。

第五题

下面A图中表示某些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据图作答:

(1)如设种群Q1、Q2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占有的能量为W1、W2,那么,N1、W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中Q1的b1和d l表示__________。

(4)若P和Q1同化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2·a)和72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

200J/(cm2·a)和24J/(cm2·a)。那么,能从P传递到Q1的效率为__________。

第六题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食物链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GP GP=463 GP=63 GP=12.6

R 96 18.8 7.5

未利用293 29.3 5

分解者分解12.6 2.1 微量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发生改变。

(2)从表中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若粪便迅速被分解,植食动物的粪便

中的能量属于表中的 (填表中数值)J/hm2·a的一部分。

(3)某地区为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将某种生长迅速的的外来鱼大量引进某池塘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这种鱼与本地原有物种可能存在着的种间关系有。

(4)由于排放生活污水,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第七题

(9分)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用字母回答),已上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

(2)向该农田中投放少量落叶等废弃物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

有。

(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J/(cm2·y)。

(4)田间管理除草、除虫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提高产量的原因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