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真题及详解(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真题及详解(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真题及详解(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真题及详解(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十字军东征

答:十字军东征是指11~13世纪西欧基督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伊斯兰教国家发动的战争。11世纪初,塞尔柱的突厥人占领耶路撒冷后,禁止基督徒前往朝圣。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呼吁基督教徒联合起来解救穆斯林统治下的巴勒斯坦。从l096~1291年的近两百年间,西欧基督教国家共发动八次大的东征。1291年,十字军侵占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的陷落,标志着十字军东征的彻底失败。十字军东征给近东和西欧人民均带来不同程度的苦难,对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唐才常

答:唐才常是指清末维新派领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的“浏阳二杰”。戊戌变法失败后,他组织自立会,建立自立军,并于1900年领导自立军起义,后被张之洞杀害。

3.刘智

答:刘智,字介廉,号一斋,清上元(南京)人,为清初回族伊斯兰教著名学者著作家。其修身研阅经史百家之籍,览读西洋书百余种,呕心沥血,潜心著书立说达40余年,遂创具中国特色之伊斯兰教思想体系,学者誉之为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集大成者,广大穆斯林尊奉为“先贤”。刘智一生著书数百卷,《天方典礼》被收入乾隆时编纂之《四库全书》。

4.联合国的建立

答: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的28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6月25日,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并于26日举行了宪章的签字仪式。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在得到多数签字国批准后开始生效,联合国宣布正式成立,51个签字国(波兰后补签)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1947年10月3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5.双十协定

答:双十协定是1945年10月国共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抗战胜利后,经蒋介石邀请,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故称《双十协定》。主要内容: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坚决避免内战;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定;制定新宪法。协议并没有解决两党之间的核心矛盾,但该协议把具体问题留给了政治协商会议。

6.春秋三传

答:《春秋三传》是指《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7.租庸调制

答:租庸调制是指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租庸调按丁征收,每丁每年交纳粟二石,称为租。每年植桑区交纳绢二丈、绵三两,种麻区交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闰月加二日。如果不服徭役,每天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为庸,也叫“输庸代役”。如果政府额外加役,十五天免调,三十天租调全免。隋朝规定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能以庸代役,而唐朝将此加以推广并制度化,并规定了役期的最高天数。这些都使农民有较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8.荷马史诗

答:《荷马史诗》是一部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两部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著。两诗题材都和特洛伊战争有关。《伊利亚特》集中讲述了特洛伊战争时,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参战击毙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的经过。《奥德赛》则介绍英雄奥德修斯战后回国时漂泊十年、历经艰险的故事。《荷马史诗》为希腊文明奠定了一块最重要的基石。

二、论述题:

1.郑和下西洋期间有过什么著作,并评价郑和下西洋。

答:(1)政和下西洋期间的主要著作:《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

(2)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①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中国最强盛时期还要追溯至汉唐时期;

②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

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④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享、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多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⑤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⑥郑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预中,以长远影响来看,最重要的是操纵马六甲海峡,选择扶植强盗头子拜里迷苏剌,于1409年郑和授与其国玺及皇袍。拜里迷苏剌曾亲自往中国朝贡,使其在马六甲沼泽地的据点成为日渐富庶繁荣的商业中心。

2.1927~1949中共土改几个阶段,各阶段政策文件及改革内容和影响。

答:(1)从1927~1949年,中共的土改分为三个阶段

①1927~1937年为国共十年对峙阶段

②1937~1945年为抗日战争阶段

③1945~1949年为解放战争阶段。

(2)各阶段的土地政策

①国共十年对峙阶段(1927~1937年)

a.政策

实行《兴国土地法》;

b.改革内容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影响

由于正确的政策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在很短的时间中,在长汀、连城、上杭、龙岩、永定纵横三百多里的地区内,解决了五十多个区、五百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六十多万人得到土地。广大农民欢天喜地,积极从事生产,粮食产量增加,生活也得到改善。

②抗日战争阶段(1937~1945年)

a.政策

实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b.改革内容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同时提出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原则;

c.影响

这一政策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团结了广大农民,同时交租交息也保证了地租的一部分利益,起到了团结地主的目的;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政策既保证农业生产不受影响也团结了广大抗日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解放战争阶段(1945~1949年)

a.政策

实行《中国土地法大纲》;

b.改革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田,农村人口平分。贯彻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

c.影响

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方案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

3.为什么说一战是一场伟大的战争。

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非拉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很多发明创造都运用于战争中并得到认可。

(3)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是这次战争带给人类的最大成果。在此背后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勃发,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4)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帝国等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削弱,封建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战争后期,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