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结缕草属植物的育种

试述我国结缕草属植物的育种
试述我国结缕草属植物的育种

试述我国结缕草属植物的育种

邹雨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Email:zouluoyu1986@https://www.360docs.net/doc/fd4510115.html,

摘要:结缕草是世界公认的优良的暖季型草坪草植物。国内外专家在其育种工作上作了大量工作,并培育了一批优良品种。我国拥有丰富的结缕草种子资源,而且结缕草是我国唯一能够出口的草坪草种,对此,我们应发扬优势,提高其种子生产质量和数量。本文就我国的结缕草在育种上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综述,并对我国结缕草育种提出展望。关键词:结缕草,育种,种子产量性状

草坪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我国的草坪草种主要依靠进口,但与此而来的是一些不适应性和生态问题,开发利用"乡土"草坪草植物,实现草坪草种国产化是目前我国的发展趋势。

1. 结缕草属植物的分布及类型

结缕草属(Zoysia)隶属于禾本科(Gramineae),为多年生矮生草本,一般认为本属包括11个种和部分变种、变型[1-4 ]。作为草坪草种质资源被研究和利用的主要有5个种,即结缕草、中华结缕草、大穗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英文名Manilagrass,亦称马尼拉草。原产东南亚,1981 年由青岛植物园引进我国,后逐渐扩展到中纬度及长江以南地区。它是优良的结缕草属草坪草,形成的草坪低矮致密、色泽翠绿,根系分布深,抗性强,对水肥要求不高,病虫害少,易于管理。是亚热带主要的景观草种[5] 。

其中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自然分布在亚洲东部的环日本海、渤海、黄海及东海沿岸等,广泛分布在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我国的东部地区[6]。结缕草抗旱[7]、抗寒[8,9]、耐热、耐盐碱[10,11]、耐践踏、耐啃食、抗病、节水[7]、低维护、适应性广[6],作为草坪草植物深受欢迎,广泛用于公园、高尔夫球厂等绿地。

2. 国内外结缕草育种的概况

从1941年起,国内外草坪学者已在品种筛选与改良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并培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种。但是目前对结缕草属的育种研究水平还很低。韩国和日本是结缕草属种质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其育种上也培育了一些新品种。其中,以韩国培育的“S-94”和日本培育的“Winter Field”最有代表性[12,13]。美国于19世纪末开始从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引入结缕草属种质,在此基础上选育出美国第一个结缕草品种“Meyer”,美国现已育成和应用结缕草属品种(品系)30多个。结缕草的代表品种有:“Meyer”、“El Toro”、“De Anza”、“Belair”、“Empire”、“Empress”、“Palisades”和“Crowne”等;沟叶结缕草的代表品种有:“Cashmere”、“Diamond”、“Cavalier”和“Royal Zorro”等;结缕草属中间杂交的代表品种有:“Emerald”(结缕草ⅹ细叶结缕草)和“Z-3”(结缕草ⅹ沟叶结缕草)等[14]。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结缕草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尚少,在韩国结缕草种子获得771.38kg/hm2的高产,Yeam等认为P、K肥对提高结缕草种子产量没有效果[15]。我国是全球结缕草分布最广泛、储蓄量最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唯一能够出口的结缕草种的国家,但目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种子年产量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近千吨锐减到目前的200~300t。天然结缕草草地种子产量低,不足150kg/hm2[6]。甘肃省草原生态所张巨明、赴鸣等(1995)注册登记国外引进品种—兰引3号草坪型结缕草,该品种是优良的运动型草坪草,适合建植足球场和高尔夫球场草坪[16] 。张巨明等在深圳进行兰引3号结缕草种子生产技术研究,施

肥后种子产量为163kg/hm2[17],在海南大田种子产量为75kg/hm2[18]。

3. 我国结缕草育种的技术和方法

3.1 系统选育和引种

2005年9月为止,国内审定登记的品种仅有:青岛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 cv. Qingdao)、兰引3号结缕草(Z. japonica Steud. cv. Lanyin No. 3)、辽东结缕草(Z. japonica Steud. cv. Liaodong)和华南半细叶结缕草(Z. tenuifolia Willd. cv. Huanan),上述品种均是系统选育或引种的成果[19]。

3.1.1 系统选育

选择育种就是在自然和人工创造的变异群体中,根据个体和群体的表现型选优去劣,挑选符合人类需求的基因型,是优良或有益基因不断积累及所选性状稳定遗传下去的过程[20]。系统选育主要选择外部性状,适应性,区域等。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来选择适宜的品种。另外,在引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等都离不开选择,而且都必须通过选择来选育出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在草坪草育种工作中,往往通过人工有意识的选优去劣,达到育种工作的目的。

自然变异材料进行单株选择的系统育种,是常异花授粉植物和无性繁殖植物常用的育种方法。大多数草坪植物是常异交植物,自交高度不育,其自然群体或栽培群体都是由基因型各异的个体所组成。因此,系统育种法是草坪植物育种最富有成效方法之一,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大量结缕草品种都是采用这种方法选育而来[21]。系统选育往往与其它与种方法结合应用。其中,最基本最初的育种程序为:野生种经引种,品种驯化,系统选育,最后经品种改良的到优良的用于生产的品种。

3.1.2 引种

引种就是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类型或种质资源引入当地,经过试种,作为推广品种或育种材料应用[22]。引种是育种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育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它具有成本低、收效快的特点,是解决草坪草种和品种不足的有效措施。我国大都从美国引种,经过检疫及试验等程序后再大面积引种。引种是获得优良基因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在美国结缕草育种的早期运用该方法较多,大量从中国、韩国和日本引进结缕草种质资源,进而在国内开展结缕草育种工作,到目前成为结缕草种子出口大国,主动有效利用资源。

3.2 杂交育种

在教育中能有效改良品种质量,杂交后代将父本、母本的优良性状继承下来,而且产生较大的变异,为育种提供选择对象和空间。结缕草为短日照植物,当温度上升到29℃左右时,结缕草便进入盛花期[23]。结缕草的开花习性是雌蕊先熟,与雄蕊开花先后间隔5-7天[24],通过控制授粉法进行杂交育种,即在母本花序孕穗期间套袋,待雌蕊外露时采集父本的花粉对其进行授粉,继续套袋,待成熟时收集种子[19]。

与系统选育和引种相比,杂交育种则更有利于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而且,在草坪草的育种上,仅在国外以及台湾地区做了少量的工作,在国内至今尚未见报道[25,26]。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2000年首次在南京开展了结缕草的杂交育种工作,到2005年9月为止,已有52个杂交后代成坪。而且对14个杂交组合的52个后代的坪用价值的综合评价分析,杂交后代的表现中,品种改良百分比为51.9%。可见,控制授粉进行结缕草杂交育种,可以有效地扩大结缕草外部性状的变异范围,从而提高选择优良杂种的几率[19]。

3.3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等因素诱导植物发生变异,并从中进行新品种的选育[27]。诱变育种突变率高,易于改变单一性状,多数性状的变异能够遗传,特别是随着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诱变育种有很好的外部条件。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草业研究中心在第十八号科学试验卫星(尖兵四号)上搭载了结缕草、狗牙根、假俭草和高羊茅4个属的8个品种,这是我国首次进行暖季型草坪草的搭载,正在对诱变原代进行研究[28]。草种由于具有质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优点可以在航天器上搭载易获得好的性状,育成更加高质量的草坪草种。

3.4 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

3.4.1 遗传标记辅助育种

3.4.1.1 同工酶标记

前人对结缕草得酯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作了研究,发现它们都可以用来鉴定真杂种或品种的纯度[29,30]。

3.4.1.2 DNA标记

试验表明RAPD技术用于草坪草与牧草育种上的品种鉴定是可行的[31],另外,DAF与RFLP均可用于品种鉴定与分类[32,33]。在结缕草的育种中,Weaver等[32]用DAF法鉴定了8个结缕草品种;Yaneshita等[33]用RFLP法将5种结缕草分成3组。由此看来,分子标记技术在品种鉴定上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4.2 组织培养与转基因育种

目前为止,有人利用结缕草的体细胞培进行组织培养,在次生液体培养基上产生原胚,被转移到无激素培养基后,可以再生植株[34]; 以结缕草的种胚进行试管培养,在MS+1.0 mg 2,4-D培养基上可获得愈伤组织[35];结缕草的匍匐茎、种子和幼穗都可以作为结缕草组织培养的选择部位[36,37]。以PEG为介质进行结缕草的转基因育种工作,在结缕草的叶片与根中都可以得到基因的表达[38]等等。

4. 我国在结缕草属植物育种上的展望

我国具有丰富的结缕草属种质资源,且种子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但到目前为止所培育的新品种寥寥无几,而且大量从国外直接引种,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的工作做得很少。特别是在高新技术的使用上,就是生物技术在育种工作的应用上,现在就报道的而言,是比较少的,特别与国外相比,更是如此。而外国,例如,美国虽然没有野生的结缕草种质资源,从刚开始的引种,到现在成为培育新品种最多的国家。从育种方法和技术上来看,传统的育种手段例如引种、系统选育、杂种优势已经比较成熟,高新科技上也有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最近生物技术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说明育种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前景。而且我国现在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的实施执行,我国高寒地区,部分山区的草原有望恢复植被,结缕草也将会有更大的利用空间,当然,关注的人员也会更多。我国在结缕草育种的研究上,仍然很少,草坪业界内关注不够是一个原因,而且在科研资金的供给上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结缕草育种的研究和发展。再就是科研工作人员的队伍地建设有待加强,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如此。还有就是人们观念的转换上,对农业仍然不够重视,对草种研究上,没有加强宣传和研究,公众仍然不理解,在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另外,新品种开发后,丛生产到投入使用都缺乏相关法律和部门,不够完善推广宣传机制。而且草坪的遍布率与美国、英国、

新西兰相比少多了,庭院绿化的意识特别是种草的意识不浓厚。从目前来看,可以利用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扩大筛选范围,投入大量足够的人才,资金,加强品种选育的后期工作,与生产相结合,培育大量优质的新品种,满足国内外的需求。加快我国结缕草育种工作开发进程,开发我国“本土化”草坪草种质资源,培育和改良新品种。

参考文献:

[1] Zotov V D. Zoysia Willd ( Gramineae) in New Zealand[J]. New Zealand J of Bot,1971, (9):634~644.

[2] Kim J H. A taxonomic study of genus Zoysia Willd in Korea[J]. Kor J Pl Tax,1983,13 (1):41~53.

[3] Goudswarrd P C. The genus Zoysia (Graminese) in Malesia[J].Blumea,1980,26(1):169~175.

[4] 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25~131.

[5]李敏. 草坪品种指南[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8-16.

[6] 董厚德,宫丽君.中国结缕草生态学及其资源开发与应用[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05~113.

[7] 孙强,韩建国,姜丽,等. 草坪蒸散量及水分管理的研究[J]. 草地学报,2004,12 (1): 51~56.

[8] Dunn J H, Bughrara S S, Warmund M R, et al. Low temperature tolerance of zoysiagrasses[J]. Hortscience,1999,34(1): 96~99.

[9] 李亚,谢晓金,宣继萍,等.中国结缕草属(Zoysia spp.)植物抗寒性评价[J].草地学报,2003,11(3): 240~245.

[10] Qian Y L, Engelke M C, Foster M J V. Salinity effects on zoysiagrass cultivars and experimental lines[J]. Crop science,2000,40: 488~492.

[11] 李亚,耿蕾,刘建秀.中国结缕草属(Zoysia spp.)植物抗盐性评价[J].草地学报,2004,12(1): 8~11.

[12] Hong K H, Yeam D Y. Studies on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in Korean lawngrass (Zoysia spp.) [J]. J of the Korean Soc for Hort Sci (Korean R.), 1985,26(2): 169~178.

[13] Nagatomi S, Mitsui K, Miyahara K, et al. A new variety of manila grass “Winter Field” frost-resistant and dwarf mutant[C]. Technical Institute of Radiation Breeding,1998.63.

[14] 徐礼根,谭志坚,谭继清. 国结缕草品种来源和应用区域[J]. 园艺学报,2004,31(1): 124~129.

[15] Yeam D Y, Joo Y K, Huk K Y.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seed production in Zoysiagrass (Zoysia japonica Steud.)[J]. J. Kor. Soc. Hort. Sci,1987,28(2): 165~172.

[16] 云锦凤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56~257.

[17] 张巨明,王锁民.兰引3号草坪型结缕草种子生产技术[J]. 草业科学,1997,14(5): 66~67.

[18] 张巨明,王锁民.行距及施肥量对兰引3号结缕草种子产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1997, 6(3): 46~50.

[19] 郭海林,刘建秀,朱雪花,郭爱桂. 结缕草属植物杂交后代坪用价值评价[J]. 草地学报,2005,13(3): 194~198.

[20] 云锦凤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4~41.

[21] 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杜,2000.457-467.

[22] 云锦凤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8~32.

[23] Ian Forbes J R. Chromosome numbers and hybrids in Zoysia[J]. Agronomy Journal, 1952,44: 194-199.

[24] 郭海林,刘建秀. 三种暖季型草坪草的开花习性及自交结实率的研究[J]. 草原与草坪,2001,增刊:45~47.

[25] Engelke M C,Anderson S. Zoysiagrasses (Zoysia spp.)[A]. In:Casler M D, Duncan R R. Turfgrass Biology, Genetics and Breeding [C]. New Jerse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2002. 271-285

[26] 翁仁宪. 台湾结缕草之介绍[A]. 除草剂安全使用与草类利用管理研讨会专刊抽印本[C].1996: 15-26

[27] 云锦凤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81~91.

[28] 胡化广,刘建秀,郭海林.我国植物空间诱变育种及其在草类植物育种中的应用[J]. 草业学报,2006,15(1): 15-21.

[29] Engelke M C,Anderson S. Zoysiagrasses (Zoysia spp.)[A]. In: Michael D C, Ronny R D. Turfgrass Biology, Genetics and Breeding [C]. New Jersey: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 2002. 271-285.

[30] 张健全,王彦荣. 苏丹草品种纯度鉴定技术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标记[J]. 草业学报,2002,11(2): 95~99.

[31] Choi Joonsoo, Ahn ByungJoon, Yang GeunMo,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zoysiagrasses(Zoysia spp.) native to the southwest coastal regions of Korea using RAPDs[J].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7,38(6): 789~795.

[32] Weaver, Caetano-Anolles G, Bassam B J, et al. DNA fingerprinting of turfgrasses[A]. In: Carrow R N,Christians N E, Shearman R C. International Turfgrass Society Research Jounal 7[C]. USA: Intertec Publishing Crop, 1993. 761~767.

[33] Yaneshita M, Nagasawa R, Kaneko S, et al.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zoysiagrasses by RFLP analysis of nuclear DNA[A]. In: Carrow R N, Christians N E, Shearman R C. International Turfgrass Society Research Jounal 7[C]. USA: Intertec Publishing Crop, 1993.786~792.

[34] Young N H, ChoiJoonSoo, AhnByungJoon. Plant regeneration through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zoysiagrasses(Zoysia spp.)[J].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5,36(4): 582~587.

[35] Al-Khayri J M, Huang G H, Thompson L F, et al. Plant regeneration of zoysiagrass from embryo-derived callus[J]. Crop Sciense, 1989,29(5): 1324~1325.

[36] 柴明良.草坪草转基因研究进展[J]. 科技通报,2002,18(1): 67~72.

[37] 玄松南,陈惠哲,傅亚萍,等. 两种草坪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分化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1997,9(6): 295~299.

[38] Inokuma C, Sugiura K, Okawara R. Transient gene expression in Japanese lawngrass(Zoysia japonica Steud.) protoplasts[J]. Journal of Turfgrass Management, 1997,2(3): 51~60.

Zoysiagrass breeding in China summary

Zou Yu

Pratacultural College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a(730070)

Abstract

Zoysiagrass is a world recognized good warm-season turfgrass. Many experts in the world has done a lot of work on its breeding and released many improved varieties. There are pretty many Zoysiagrass resources, and it is also the only importable turfgrass seed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we must take the advantages, improve the quantities and quanitiesof the seeds. The overall elements in zoysiagrass breeding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long with discussions on the prospects in China. Keywords:Zoysia japonica, Breeding,Seed yield properties

植物学名词解释

1单元论:现代被子物来自一个前被子植物,而多心皮类,特别是其中本兰目比较接近前被子植物, 有可能就是它们的直接后裔。 2、多元论:认为被子植物来自许多不相亲近的类群,彼此是平行发展的 3、个体发育: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该过 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4、系统发育:也称系统发展,是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5、真花说:被子植物的花从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大孢子叶成为被子植物的心皮丛— —雌蕊群,小孢子叶成为雄蕊群;具有两性花的本内苏铁是被子植物的祖先;单花、 两性、花被分离的多心皮类是被子植物的原始代表。 6、假花说:解释被子植物起源的两大对立假说之一,支持假花说的假花学派以恩格勒为代 表,又称柔荑花序学派。依据假花学说的理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裸子植物的花序变成的; 原始被子植物的花是具有单性花和具有柔荑花序的。 7、杯状聚伞花序:其外观似一朵花,外面围以绿色杯状的总苞,有4—5个萼状裂片,裂片和肥厚 肉质的腺体互生;内面含有多数或少数雄花和1雌花;花单性,无花被;雄花仅具1 雄蕊,花丝与花柄间有关节;雌花单生于杯状花序的中央而突出于杯状总苞外,由1个3 心皮雌蕊所组成,子房3室。杯状花序为大戟科大戟属所特有,故又称大戟花属。 8、壳斗:壳斗科植物的总苞由多数坚硬苞片覆瓦状排列组成,呈杯状或囊状,半包或全包坚果,此 总苞特称壳斗。壳斗外有鳞片或刺,成熟时不裂、瓣裂或不规则撕裂。壳斗是壳斗科特有的9、分 果:即果实成熟时按心皮数目裂成若干个分离的果实,与果轴或花托分离。锦葵科的锦葵属、蜀葵 属、荷麻属的果实即为分果。 10、合蕊柱:兰科植物花中1或2枚雄蕊和花柱(包括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柱体,称合蕊柱。合 蕊柱通常半圆柱形,基部有时延伸为蕊柱脚,顶端常有药床。 11、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构造,即果实体,由已组织化了的菌丝体组成。在担子菌中 又叫担子果,在子囊菌中又叫子囊果。 12、锁装联合: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每一个细胞都有二个核,其中一个核来自母本,一个来自 父本,当双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在二个核之间处生一个短小弯曲的分枝,核移动,一个 核进入钩,一个留在菌丝。两个核分裂后,钩中保留一个核,菌丝中二个核一往前一个往后 移,钩状突起向下弯曲与细胞壁接触溶化,分枝基部生分隔膜(分隔中间有孔道),在原分 支外形成一隔膜,产生一个新细胞双核体,在分隔处保留一个桥形结构称锁状联合。 13、花熟状态:植物能对环境起反应而诱导开花所必需达到的生理状态称 ~植物达到花熟状态之前的时期称幼年期

园艺植物育种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品种 2.系谱选择法 3.杂种优势 4.基因工程 5.诱变育种 6.实生选种 7.多亲杂交 8.自交衰退 9.双交种10.苗期标记性状11.杂交种品种12.种质13.远缘杂交14.一般配合力15.生物学混杂16.一元单倍体17.杂种不稔性18.品种整齐性19特殊配合力 二、填空题 1.新品种审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优良、整齐、、、等五个方面。 2.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区别首先在于。 3.在制定育种目标时不但要注重也要注重。 4.园艺产品的品质按产品用途和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感官品质、、 和等。 5.豌豆是雌雄同花,南瓜是,菠菜是。 6.保存种子的种子库有短期库、和三种类型。 7.引种的类型包括:和。 8.杜鹃植物引种到北方栽培可能出现生长缓慢,长势差的现象,其原因是因为杜鹃生长发育 过程中喜好类型土壤。 9.为防止有害生物以及病原菌的传播,引种过程中,环节是必须的。 10.兰花、松树等园艺植物一般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为保证引种成功,必要的措 施 是。 11.根据园艺植物对日照长短要求的不同,可将园艺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 12.在园林植物引种过程中,必须进行引种试验,其内容具体包括_ __ 试验、_ _ 试验和__ _ 试验,然后确定推广应用。 13.芽变选种一般按二级选种程序,包括初选、_ __ 和_ __ 三个阶段。 14.芽变开始发生时多以嵌合体的形式出现,根据组织发生层内和层间的细胞遗传物质差异可将芽变嵌合体分为__ _ 和_ __ 两种类型;对嵌合体形式的芽变,可采用_ __ 、__ _ 、_ __ 等方法使其转化,最终获得同质的纯化突变体。 15.在园林植物杂交育种中,如果称A×B 为正交,则B×A 称为__ _,(A×B)×B 称为_ __。 16.甘蓝、大白菜等异花授粉植物具有典型的自交不亲和性特点,该特点在选育F1杂种新品种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其父、母本的保持常采用手段得以实现。 17.根据不同材料之间性状遗传力大小具有差异,在添加杂交方式中材料应先进行杂交。 18.诱变育种中利用化学药剂处理的方法有、、和注入法。 19.体细胞杂交的程序主要包括、、的鉴定三个环节。 20.根据来源与性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可以分为主栽品种、、、等。 21.北方洋葱引种到南方栽培常出现地上部徒长,鳞茎发育不良,其原因主要是。 22.栀子引种到北方栽培可能出现生长缓慢,长势差的现象,其原因是因为栀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喜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GDOU-B-11-213《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0064 学分总学时50 理论35 实验/上机15 英文课程名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园林系修订时间2006年10月20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通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等育种途径的理论、方法、技术的学习等,进行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的育种途径以及采用这些途径选育新品种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掌握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引种、选种、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为优良的新品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园艺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三、面向专业: 园艺。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园艺植物栽培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园艺植物育种学_王小佳_第五章园艺植物选择育种

第五章园艺植物选择育种 一、名词解释 1.选择:利用人工和自然产生的变异群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和表现型,选择优良的基因 型,固定优良性状。 2.纯系学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根据菜豆的粒重选种试验结果在1903年提出的一种遗传 学说。认为由纯合的个体自花受精所产生的子代群体是一个纯系。在纯系内,个体间的表型虽因环境影响而有所差异,但其基因型则相同,因而选择是无效的;而在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混杂群体内进行选择时,选择却是有效的。 3.混合选择法:从一个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次年播 种与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对原始群体的混合选择只进行一次,当选择有效时就繁殖推广的,称为一次混合选择法。对原始群体进行多次混合选择后再繁殖推广的,称为多次混合选择法。 4.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次年单株种植成一单株 小区,根据各植株的表现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若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以后就以各株系为取舍单位,称为一次单株选择。 5.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 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6.遗传力: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7.广义遗传力(H B2 ) :基因型方差(V G)占表现型方差(V P)的百分率。 H B2 = V G / V P×100% = V G / (V G + V E ) ×100% 8.狭义遗传力( H N2):基因加性方差(V A)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H B2= (V G- V D- V I) / V P×100%。V D为显性方差(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V I为上位性方差(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产生)。 9.株选:根据育种目标及相应的选择标准,以特定选择方式采取的选择和淘汰的方法。 10.选种程序:在整个选择育种过程中,选育出一个新品种要先后经过原材料搜集、优系选 择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这种按照一定的先后步骤依次进行的工作环节就叫选种程序。 11.芽变: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2.枝变:变异的芽内分生组织萌动长成枝条时,该枝条表现出与原品种类型不同的现象。 13.株变:当包含突变细胞的芽发育成一个植株,或采用该芽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新个体的现 象。 14.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选出优系,称为芽变选种。 15.饰变:由于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等)的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16.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择育种称为实 生选择育种,简称为实生选种。 17.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乎均值与原始群体平均值产生的离差 称为选择差。 二、填空题 1.选择的种类有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2.选择育种的实质是造成群体单株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3.通过增加群体的性状变异幅度、降低入选率和加大选择强度等手段可以提高 选择的效果。 4.有性繁殖植物的基本选择法有混合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 5.对于无性繁殖植物我们常用的选择法有营养系混合选择法和营养系单株选择法。 6.株选的方法包括单一性状选择和综合性状选择。 7.芽变选种具有多样性、重演性、稳定性、局限性和多效性等特点。 8.芽变的遗传类别有: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核外突变。 9.采用系谱选择方法选育一个菜豆新品种,将收集到的两个性状互补的地方菜豆品种杂交 后,单株选择法应该从 F2 代开始。 10.单株选择法多应用于自花授粉园艺植物。

植物学复习资料1_植物各科识别要点说明

植物学复习资料(下册)附录1 植物各科形态特征 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聚合蓇葖果。 毛茛科的识别特征: 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桑科识别特征: 木本,常有乳状汁液,单叶互生,花单性,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上位子房,果为复果。 ♂:*Ca4; CoO; A4 ♀:*Ca4; CoO; G(2:1) 石竹科识别特征: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雄蕊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本科中有许多著名纤维植物,如棉花、麻、洋麻,此外,还有许多观赏植物,如锦葵、蜀葵等。 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叶掌状分裂。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瓠果。 柳科识别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蒴果,种子小,基部有长毛。 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1、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主要特征: 木本,常无托叶。 心皮通常5个,花托浅盘状。 果实为开裂蓇葖果。 2、蔷薇亚科Rosoideae 主要特征: 草本或木本,有托叶,托叶和叶柄愈合。 子房上位,心皮多数,生长在凸起或下凹的花托上。 果实为瘦果或小核果。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期末复习经典题

第一章绪论(一~三章5分) 1.良种的属性包括: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简称优、适、齐稳特。 2.良种的作用:增加产量、增加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运用时间、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动力。 3.育种目标总趋势:高产、优质、高效 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4.纯育品种:由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和的一群植物组成、包括有性繁殖植物从杂交育种、突变育种中经过系普法育成的品种。 5.杂交种品种:由遗传上纯和的亲本在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特异组合的一代杂种群体叫做杂交种品种。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 6.遗传可塑性:指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适应性变异的潜在可能,取决于遗传变异性的高低 第四章种质资源(四~五章15分) 7.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8.中国果树起源中心: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枣、柿、板栗、猕猴桃、柑橘类、琵琶、龙眼、荔枝。 9.种质资源的分类: ①按栽培学分类:种、变种、品种群、品种、品系、群体品种 ②按来源分类:本地种质资源(地方品种、过时品种、主栽品种)、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9.种质资源的保存:就地和迁地保存、种子保存、种植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 10.种质资源的管理基本要求:防止种质资源流失、加强和研究运用部门的联系。及时发挥种质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引种 11.引种: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植物原来的分布范围引种到新地区的实践活动叫做植物引种。 12.引种的材料选择:德国林学家Mayr教授提出在树木引种时应遵循“气候相似法则。” 13.引种的方法:①种源实验②品种比较实验和区域试验③栽培试验 14.引种方式:依据是否改变对象遗传适应性可分为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后者是引种和实生选种的结合。依据引种对象的类别和引种计划的长短可分为:个别引种和类别引种。 15.引种成败的的标准:①能在不加保护的条件下生长②引种后的品种对产量、品质不减少 ③繁殖方式和引种前的不变 16.引种的生态限制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因子、对植物来说同等重要,彼此不可替代。温度通常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 17.米丘林学说:米丘林学说的基本思想认为生物体与其生活条件是统一的,生物体的遗传性是其祖先所同化的全部生活条件的总和。如果生活条件能满足其遗传性的要求时,遗传性保持不变;如果被迫同化非其遗传性所要求的生活条件时,则导致遗传性发生变异,由此获得的性状与其生活条件相适应,并在相应的生活条件中遗传下去。从而主张生活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具有定向性,获得性状能够遗传。这个学说中关于无性杂交、辅导法和媒介法、杂交亲本组的选择、春化法、改造秋播作物为春播作物、气候驯化法、阶段发育理论等 第六章选择育种(12分) 18.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的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 19.混合选择法:又称表现选择法,是依据蜘蛛的表现性状,从原始的群体中选择符合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相邻进行种植对照品种和原始对照品种的

园艺植物育种绪论

绪论 1.园艺育种学的概念及任务是什么? 园艺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根据不同地区原有品种基础和主、客观情况,科学地制订先进而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在征集、评价和利用种质资源,研究和掌握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变异多样性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合适于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乃至新的园艺作物;在繁育、推广的过程中保持及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足够、质量可靠、成本较低的繁殖材料,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园艺业的发展 2.举例说明优良品种有什么作用?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改进产品品质; (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 (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 (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 (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3.园艺作物有哪些育种目标? (1)产量 (2)品质 (3)成熟期 (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 (5)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耐性 (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4.以一种园艺作物为例说明育种目标的多样性? 园艺植物李永波给方式及人们嗜好要求的多样性以及多以活鲜方式供应市场等特点决定了它们育种目标的多样性。如葡萄不同成熟期的鲜食、制干、制罐、制汁、酿造用品种,耐贮运品种的选育,抗寒、抗旱、抗石灰质土壤、抗根瘤蚜、抗线虫砧木品种的选育,大果无子品种的选育,适应于设施园艺生产的品种选育等等。 5.如何制定育种目标? (1)客观需要 1)有关部门下达的育种任务 2)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国家有关园艺生产的发展规划等 3)适合当地耕作制 4)符合当地当前大面积生产水平的需要 5)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 (2)主观条件 (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竞争优势 种质资源 1.什么叫种质,什么叫种质资源?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种质资源包括:栽培种、野生种、近缘种、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料 2.根据来源与性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地方品种:指那些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或古老的农家品种,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特定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适合当地特殊的饮食习或观赏消费习惯和栽培习惯。大多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技术的改良,有些材料虽然有明显缺点,但往往具有某些罕见的特色以及具备一些目前看来虽然并不重要的特殊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极大遗传价值和育种潜力的种质资源。 主栽品种:经由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地方品种单一,即基因库较狭窄,适应当前新的消费习惯和生产方式,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和较广的适应性及抗逆性。 野生种及近缘种:野生种是生物进化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栽培作物近缘种是介于栽培和野生类型之

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卷)库参考答案解析

《园艺植物育种学》试题库-题 一、名词解释: 1、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 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3、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同成为种质资源。 4、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 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5、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6、选择反应: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决定于选择差与遗传力 的乘积,称为选择反应。 7、芽变: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 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8、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 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9、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 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0、两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 成对杂交或单交。 11、多亲杂交:多亲杂交是指三个获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 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12、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称回交。 13、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称添加杂交。 14、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15、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 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 16、三交种:三交种是用两个自交系先配成单交种,再以单交 中作母本与第三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杂种一代。 17、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 交。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

退化:指一个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经一定时间的生产繁殖后,会逐渐丧失其优良性状,在生产上表现为生活力降低、适应性和抗性减弱、产量下降、品质变次、整齐度下降等变化,失去品种应有的质量水平和典型性,降低以致最后失去品种的使用价值。 机械混杂:在种子的收获、接穗的采集、种苗的生产和调运等过程中,由于工作上的粗枝大叶,致使其他品种混入,从而造成品种混杂,影响到群体性状,降低了该产品的生产利用价值。 生物学混杂:发生于有性繁殖作物,由于品种间或种间有一定程度的天然杂交,使异品种的配子参与受精过程而产生一切杂合个体,在继续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重组类型,致使原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造成品种混杂退化,丧失利用价值。 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品种的时间性:品种在一定时间内其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的消费兴趣转移,原有的一些品种便会被淘汰而更换新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地区性:指每一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要求 一致性:指同一品种个体间在一些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是相对整齐一致的 稳定性:指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相对不变。 当地种质资源:在当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经过长期培育选择得到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包括人工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远缘杂交创造的新类型、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基因工程创造的新种质等。 亲和指数:K=自交结籽总数/授粉花朵数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以致植物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驯化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在自然状况下生长不正常或死亡,但通过人为的干预措施对植物的遗传特性进行逐步改良,使原本不能生存的植物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正常生长。 主导生态因子:通常都有一种或或少数几种因子对某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存繁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选择育种:利用选择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芽变选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实生选种:针对种子繁殖的木本园艺植物群体所进行的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择育种。 有性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的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多父本授粉: 用一个以上父本品种的混合花粉授给一个母本品种的方式 合成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先两两配成单交杂种,然后2个单交杂种杂交,这种多亲杂交方式叫做合成杂交。 雌性系:是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自交系:是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苗期标记性状:在幼苗期,用来区别真假杂种且呈隐性遗传的植物学性状称作苗期标记性状。 三交种:是指先用2个亲本配成单交种,再用另一个亲本与单交种杂交得到的杂交种品种。 双交种:是由4个亲本先两两配成2个单交种,再用2个单交种配成杂交种品种。

植物学分科

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 一、木兰亚纲 1、木兰科 识别要点:木本,枝条上有环状托叶痕;花单生,两性,花萼、花瓣不分,雌、雄蕊多数且离生;聚合蓇葖果。 代表植物:木兰属、木莲属、含笑属、鹅掌楸属 2、毛茛科 识别要点:草本,叶分裂或为复叶;花两性,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 代表植物:毛茛属、芍药属、铁线莲属 二、金缕梅亚纲 3、桑科 识别要点:木本,单叶互生,常有乳汁。花小,单性,单被,集成各式花序,雄蕊与萼片同数对生;子房上位。聚花果。 代表植物:桑属、榕属(无花果)、葎草属 三、石竹亚纲 4、石竹科 识别要点: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花两性,雄蕊5枚或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硕果。 代表植物:石竹属(康乃馨),繁缕属、 四、五桠果亚纲 5、锦葵科 识别要点:草本或灌木,体表常有星状毛;单叶互生,掌状脉,有托叶。花两性,整齐,5基数;常有副萼;雄蕊多数,单体雄蕊,花药一室;子房上位。硕果或分果。 代表植物:棉属、锦葵属、蜀葵属、木槿属、茼麻属、秋葵属。 6、葫芦科 识别要点:草质藤本,常有卷须,叶掌状分裂;花单性,雌雄异株或同株;雄蕊5枚,聚药雄蕊,花丝两两结合一个分离;雌蕊由3心皮组成,下位子房;瓠(hu)果。 代表植物:南瓜属、甜瓜属、葫芦属、冬瓜属、苦瓜属、丝瓜属、佛手瓜属、栝楼属。 7、杨柳科 识别要点:木本,单叶互生;雌雄异株,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硕果;种子有长毛 代表植物:杨属(具顶芽)、柳属(无顶芽) 8、十字花科 识别要点:草本,常有辛辣味;总状花序;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具假隔膜。 代表植物:芸苔属、萝卜属、拟南芥 五、蔷薇亚纲 9、蔷薇科 识别特点: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5基数,雄蕊多数,着生花托边缘,花托凸隆至凹陷;核果、梨果、聚合果或蓇葖果。 代表植物:绣线菊亚科(珍珠梅)、蔷薇亚科(草莓)、苹果亚科(木瓜)、李亚科(樱桃)10、豆科 识别要点:叶为羽状复叶或三出复叶,有叶枕。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2体、单体或分离,雌蕊由1心皮构成。果实为荚果。

园艺植物育种 重点

绪论 1、进化要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遗传和选择。 2、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的主要区别 3、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4、品种的特性:优良性、适应性(地区性)、整齐性、稳定性、特异性 5、优良品种:具有优良的种性和优良的品质,其遗传特性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要求,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6、品质优良:优良的播种品质(充实饱满、均匀整齐、活力强)和品种品质(真实可靠、纯度高),符合国际或国家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 7、良种:(品质优良)、(品质优良) 8、种质: 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包括动植物的个体,具有遗传全能性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 9、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10简单引种(直接引种):从原产地直接引品种于引进地,不需要人工选择和培育,不改变其基因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引种。 11、驯化引种(间接引种):从原产地引入种子、实生苗、花粉于引进地,改变了原有植物的基因型,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培育,才能在引进地正常生长发育,用于栽培。 12、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1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 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差别繁殖) 14、选择的基本方法: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法 15、自花授粉植物:指在自然条件下,同一朵花的 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繁殖后代的植物。例如豆类、番茄等。 16、常异花授粉植物:以自花受粉为主,也能进行 异花受粉。蚕豆、辣椒、棉花、高梁 17、异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不同植株 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作物。如玉米、黑麦、荞麦、向日葵、大麻、甜菜、白菜型油菜、瓜类、十字花科的一些蔬菜等。 包括:(1)雌雄异株(石刁柏,菠菜,银杏);(2)雌雄同株异花(瓜类);(3)雌雄同花(十字花科),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 18、杂种优势: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19、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植株的生长势、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弱,生活力下降,经济性状退化的现象。 20、自交:同一个植株或同一朵花的雌、雄配子相互结合(完全花、同株异花) 21、优势杂交育种:利用植物杂种优势的培育植物 新品种的途径称为优势杂交育种或一代杂种育种法。 22、传递力——是指某种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具体 品种在某一性状总遗传值中加性效应值所占的百分率,用平均值来估算。 23、童期——指从种子萌发到实生苗具有正常开花 潜能这一段时期 24、童程——指最低始(花)果点至根颈的枝干长 度童性是指某种果树实生苗童期阶段或童区所表现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 25、物理诱变:利用辐射等物理诱变因素,诱发植 物产生遗传变异,从中选择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26、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遗传分子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量的变化 27、化学诱变育种:是指采用化学诱变剂处理一 定的植物材料,以诱变植物遗传物质的突变,进而引起特征、特性的变异,对这些变异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鉴定培育,最后育出新品种。(能诱发更多的点突变) 28、抗病程度:免疫、高抗、中抗和低抗 29、垂直抗病性:是指作物品种只对一种或某几种 病菌生理小种或害虫生物型表现抗性,对另一些则不表现抗性。 30、水平抗病性:指作物品种对病菌的生理小种或 害虫的各种生物型均具有相似的抗性 31、生理小种:指在专化型以下,在形态上没有差异,但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32、同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33、异源多倍体:由不同种、属间个体杂交得到的 F1经染色体加倍而成。 34、单倍体:具有配子体染色体数目的孢子体。 35、单倍体育种:重要的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花 药、花粉、子房培养等方法诱导产生单倍体,并使其 单一的染色体加倍成对,成为有活力、能正常结实的 纯合体,从而选育出新的品种。 36、体细胞杂交:也称原生质体融合,是在离体条 件下将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培 养并获得杂种细胞的再生植株。 第一章:育种目标 1.园艺植物主要育种目标及其对应的目标性状有哪 些? (1)高产稳产——产量性状 (2)品质优良——品质性状 (3)适应性强——适应性 (4)抗病虫害和除草剂——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 耐性 (5)不同成熟期——成熟期 (6)适于机械化生产——对机械化生产的适宜性 (7)适于设施生产——对设施生产的适宜性2.简 述园艺植物育种目标制定的原则?1.有一定科学性 2.制订目标要有明确性 3.制订目标要有一定的预见 性4.制订育种目标要注意现实性 3.针对保护地的 生态环境,保护地专用品种有什么特殊要求?答:由 于保护地内相异的生态条件,要求品种对低温、弱光、 高温、高湿、土壤不同微生物种群要有广泛的适应性, 要喜肥水,株型要适合密植。 第二章:种质资源 3、中国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种质库的总建筑面积为 3200平方米,由试验区、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 保存区三部分组成。种质贮藏条件为:温度-18℃ ±1℃,相对湿度<50%。4植物种质资源分为四类: 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植物资源、人工 创造的种质资源 5、对作物起源中心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1)、瑞 典的De candle(2)、前苏联的瓦维洛夫:首次提出 了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创立了八大起源中心。 (3)、茹考夫斯基:提出大基因中心概念,划分为 12个起源中心。 6、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就地保存、迁地保存、资源 圃保存、种质库保存、离体试管保存、利用保存、基 因文库保存。7、就地保存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 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8、迁地 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 难以正常 生长及繁殖、更新的情况, 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 建立迁地保护区, 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 9、保存 种子的种质库 (1). 短期库任务是临时贮存应用材料, 并 分发种子供研究、鉴定、利用。库温 10-15 ℃或 稍高,R.H.50%-60%。种子存入纸袋或布袋, 一般可 存放 5 年左右; (2). 中期库任务是繁殖更新, 对种质进行 描述鉴定、记录存档, 向育种家提供种子。库温 0-10 ℃, R.H.60% 以下。种子含水量 8% 左右, 存入防潮布袋, 或装入硅胶的聚乙烯瓶或螺旋口铁 罐, 要求安全贮存10-20年;(3)、长期库它是 中期库的后盾, 防备中期库种质丢失, 一般不分发 种子; 为确保遗传完整性, 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繁 殖更新。库温在-10 ℃、-18 ℃或 -20 ℃, R.H.50% 以下, 种子含水量 5-8%。种子存入盒口密封的种 子盒内, 每 5-10年检测种子发芽力, 要求能安全 贮存种子 50-100 年。第三章3、引种成功的标准: (1)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设施,能安全越冬或越夏(2) 没有降低其经济价值(3)没有严重的病虫害(4) 能用原来的方法进行繁殖 4、引种的遗传学原理(1)简单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简单引种是引种材料在本身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 移,即在迁移适应的过程中,未改变本身的遗传性。 引种时,可直接引进无性繁殖材料。简单引种,基因 型未发生改变,但并不等于其表现型不发生改变。 (2)、驯化引种的遗传学原理驯化引种是植物向其遗 传性适应范围以外的迁移,必须要改变植物的遗传 型,才能使植物的适应范围扩大。引种时,必须引 进种子。 5、引种是以群体为单位,引种时必须注意检疫。第 四章4、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的程序原始材料圃— —株系谱——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试验圃 —生产试验或区域试验—大面积推广加速选种进程 的措施:(怎么提高育种效率(数量性状)?)(1). 灵活运用各种选择法(2).圃地设置的增减(3)、 适当缩减圃地设置年限(4).提前进行生产试验与 多点试验(5).利用保护地或易地栽种加速繁殖 (6)、提早繁殖与提高繁殖系数 6、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包括芽变选种、营养 系微突变选种和实生选种) 7、芽变:(sport)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 物质变异,变异部位是芽的分生组织或经分裂发育进 入芽的分生组织,就形成了变异芽。 8、饰变:由于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等) 的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9、芽变选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 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 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10、芽变的特点:(1)芽变的嵌合性(2)芽变的 多样性(3)芽变的同源平行性(4)芽变性状的局 限性和多效性(5)芽变频率在种类和性状间的不均 衡性10、芽变分析依据(芽变、饰变怎么区别?)(1) 变异性状性质如属于质量性状一般为芽变。 (2)变异体的范围大小变异体包括枝变、单株变 及多株变三种类型。枝变,且是扇形嵌合体,一定 是芽变;(3)变异方向凡是饰变一般与环境条 件的变化相一致,而芽变则否。(4)变异性状的稳定 性饰变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某一环境因素 消失时,饰变也将消失,而芽变则否。(5) 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环境条件造成的饰变不会 超出某一品种的基因型反应规范,超出即可能 是芽变。11、芽变选种的关键是鉴别芽变和饰变。 12、芽变选种的程序*1.初选(1)发掘优良变异 (2)分析变异、筛除饰变(3)变异体的分离同型 化 *2. 复选 (1)鉴定圃 (2)复选圃 A:有充分的 证据说明变异是十分优良的芽变,并且没有相关的劣 变,可直接参加品试和区试B:变异性状明显,表现 优良,但不能证明是否为芽变,可先进行高接鉴定。 C: 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变异是十分优良的芽变,但是 还有些性状尚不了解,可不经高接鉴定圃直接进入 选种圃进行精确鉴定。 *3.决选:选种单位对复 选合格品系提出复选报告后,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 员进行决选评审13、实生选种:对自然授粉的种子 实生繁殖产生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培育新品种的工 作叫实生选种特点:古老、简单、创新、有效天然杂 交率依次为: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自花授粉 (50-100%)(50-5%)(5%以下)第五章 1、授粉:花粉从花药传到柱头上的过程 2、自交、异交、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区别 3、不同基因型配子结合产生杂种, 称之为杂交或有 性杂交。 4、有性杂交类型:近缘杂交、远缘杂交 5、有性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 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 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 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也叫组合育 种、聚合育种。 6、杂交育种是以性状为单位。 7、亲本选择:指根据育种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 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亲本选配:指从入选的亲本 中选用哪些亲本杂交,怎样杂交。亲本选择选配原 则?选择原则(1)广泛搜集符合育种目标原始材料, 精选亲本(2)亲本应当具有尽可能多的优良性状, 尽可能少的不良性状。(3)明确选择亲本的目标性状, 分清主次及性状的构成性状(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 (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6)亲本的优良性状 遗传力要高,不良性状的遗传力要低选配原则:(1) 父母本性状互补:不同性状的互补,同一性状的不同 单位性状的互补(2)选用不同类型或不同地理起 源的亲本相配(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 母本(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5) 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6)注意父母本的开花 期和雌蕊的育性 8、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 进行杂交的方式。回交育种:两品种杂交后,通过用 杂种与亲本之一连续多代重复回交,把亲本的某些特 定性状导入另一亲本的育种方法。轮回亲本(受体亲 本):多次参加回交的亲本非轮回亲本(供体亲本): 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 12、多亲杂交包括添加杂交、合成杂交、多父本杂交 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叫添加杂交。参加杂交的亲 本先两两配成单交杂种, 然后将两个单交杂种杂交。 这种多亲杂交方式叫做合成杂交。注意两种杂交后代 核遗传组成、育种年限、组合次序13、有性杂交技 术流程?熟悉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制定杂交计划 准备器具亲本株的培育与选择隔离和去雄花 粉的制备授粉、标记和登录授粉后的管理 14、去雄:除去隔离范围的花粉来源, 包括雄株、雄 花和雄蕊。 15、有性繁殖园艺作物杂交后代的选择方法:系谱法 (我给你讲)混合法单子传代法优缺点广 义遗传力: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狭义遗 传力: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 16、回交亲本选择选配的原则(除了上面几点加下面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总结.docx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 绪论 第一节植物的进化与遗传改良 1.达尔文主义者认为所有生物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2.种群:进化的基木单位,种群中能进行生荊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3.物种是隔离的种群,新物种主要是山亚种在一定隔离条件下形成的 4.突变和杂交所实现的基因重组毘进化的根本原因 5.选择的基础在于差别繁殖,造成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隔离促进了新类型的形成 6.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7.所有作物都是起源于其相应的野生植物 8.人工进化:人工发现和创造变界并进行选择的进化。选择的主体是人,发展有利变异和人工选择下有利变异 积累 9.八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现在的栽培植物都是由野生类型,经人工驯化、培育和选择而成。 10.栽培植物进化速度比野生植物要快得多,原因:(2)人工选择的结果:(2)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栽培环境 大大改善使得有利于人类需求的变异来源增多 11.遗传改良:指作物品种的改良。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育种活动。 12.将优势性状集合在一起,其表达的环境也要相应满足才能实现。 第二节品种的概念和作物良种的作用 1?品种:cultivar,简作cv.,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致性),以适当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稳定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品种不是植物学分类单位,白菜品种'油冬儿'(中文使用单引号表明品种): 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L.) Ma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 cv. Youdonger] 2?作物品种的待性:(1)待界性: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标志性状;只是个别性状与原品种不同的群体,习惯上称之为该品种的品系。(2)一致性: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经过繁殖,H相关的特征或特性一致。(3)稳定性: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其相关特征保持和对不变。(4)地区性(5)时间性3?作物良种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枳产最;(2)改进产品品质;(3)提高抗病虫誉能力,减少农药污染; (4)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扩大种植地区和种植面积;(5)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6)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机械化的发展,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章育种目标与育种途径 第一节现代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及其特点 1?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1)高产稳产一一植物育种的基本口标:(2)品质优良一一重耍口标;(3)适应性强:选育出抗逆性强、适合保护地栽培的品种;(4)抗病虫和除草剂:为了保持产量稳定,采用具有持久抗性的品种:(5)不同成熟期:满足周年供应市场的需要;(6)适于现代化生产 2.育种目标的特点:(1)育种目标的多样性;(2)预见品种的高效性;(3)供应市场的季节性:选育极早熟批注[0H1]:正体 批注[0H2]:正体,Y大写

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的结合。 异配生殖:在形状、结构上相同,但大小和运动能力不同,大的运动能力迟缓为雌配子,小 的运动能力强为雄配子,此两种配子相互结合有性生殖方式。 核相交替:指生活史中,与有性生殖有关的染色体数的单倍期和二倍期交替出现的现象。 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 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孢子体: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具2倍数染色体地植物体。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来。配子体: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具单倍染色体的植物体。 初生菌丝:细胞仅具单核,主要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生命期短,而且也不能形成子实体。 次生菌丝:含双核,是担子菌的主要营养体,生活期长,同时,担子果均由次生丝体形成。 子实体: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繁殖菌丝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的产孢结构。 精子器:雄性生殖器官,外形棒状或球状,外壁为1层细胞组成,内具有多数的精子。 颈卵器: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上部细小为颈部,外壁由1层细胞构成,中间有一条 颈沟,内有一串颈沟细胞,下部膨大部为腹部,外壁由多层细胞构成,中间有卵细胞,在卵 细胞和颈沟细胞之间称为腹沟,有1个腹沟细胞组成。

无孢子生殖:在蕨类植物中,存在着孢子体不经过孢子而产生配子体的现象 无配子生殖:配子体不经过配子相结合而直接产生孢子的现象。 双受精:两个精细胞进入腔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极核结合发育为 胚乳。 双游现象:水霉属无性生殖中,产生初生孢子形成静孢子,再由静孢子萌发成次生孢子,静 孢子萌发成菌丝,整个无性生殖过程中有两种游动孢子的出现的现象。 蝶形花冠:由1枚旗瓣,2枚翼瓣和2枚龙骨瓣等共5枚花瓣组成的花冠,称为蝶形花冠。 维管植物:植物体内有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输导系统,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 植物。 裸子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植物种子外没有心皮包被,从而裸露在外的植物。 双名法:双名法由林萘创立的植物命名方法,每一种植物的学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 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形容词,所有 的字母均小写。一个完整学名还需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命名人姓氏缩写,即学名=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姓氏缩写。 物种: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态特征基本相同并能够交配繁殖处后代的生物群体。 生活史:它可定义为物种的生长、分化、生殖、休眠和迁移等各种过程的整体格局。 多胚现象:一粒种子中具有一个以上的胚,称为多胚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