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能源占有量不足世界水平的一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耗能大国,但能源使用效率普通偏低, 造成电能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中央空调系统是现代大型建筑物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之一,电能的消耗非常大,约占建筑物总电能消耗的50%。

此次设计的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处理空调负荷的空调系统形式,它由集中的制冷机组产生冷/热量,并利用适当的介质把冷/热量输送到需要消除冷/热负荷的空间,从而实现空气调节的目的。由于它采用的是集中处理空调负荷的形式,因此,相对于分散处理空调负荷的分散式空调系统而言,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比较高,从制冷循环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节能运行的空调型式。

第一章中央空调制冷原理

制冷系统由4个基本部分即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组成。由铜管将四大件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一个封闭系统,系统内充注一定量的制冷剂。一般的空调用制冷剂为氟里昂,以往通常采用的是R22,现在有些空调的氟里昂已经采用新型的环保型制冷剂R407。以上是蒸汽压缩制冷系统。以制冷为例,压缩机吸入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氟里昂气体,然后流经热力膨胀阀(毛细管),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氟里昂起液两相物体,然后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液体在蒸发器中吸收来自室内空气的热量,成为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气体,低温低压的氟里昂气体又被压缩机吸人。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后,释放了热量,空气温度下降。如此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反复循环,制冷剂不断带走室内空气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房间的温度。其工作原理图如下所示。

图1.1

第二章系统的部件选择

2.1 温控器的数学模型

热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图2.4是一个电加热热水器的示意图。我们现在来建立热水器出口水温受加热器加热量影响的微分方程,为了使问题简化,假设没有热量向周围环境散失,加热器容器中的温度是均匀的,都具有和出口温度相同的温度。设加热器出口水温相对于

稳定状态下的增量为,为热水器中水的质量,为水的比热容,为电加热器传输给水的热流量的增量,为水的流量,根据热量平衡关系

整理后为

(2.8)

若要考虑水入口温度的影响,设入口水温的变化量为,则有

(2.9)

若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微分方程将变得更加复杂。

图2.1 冷却器

2.2 热电偶的传递函数计算

热电偶温度计的传递函数。图3是用热电偶测量流体温度的示意图。设被测介质温度为,热电偶输出电势为E,热电偶温度为,R为被测介质与热电偶间的放热热阻,C为热电偶的热容量,为热电偶的比例系数。

热电偶的热电势为

被测介质流向热电偶的热流量

热电偶接点温度

可以得到微分方程

(2.19)

按传递函数的定义

写成规范形式

(2.20)

式中,T=RC,称为热电偶的时间常数,为热电偶的放大系数。

2.3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方框图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计算得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第三章系统的时域分析

3.1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用劳斯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如下

1 12

10

6 15

2

2

显然,劳斯表第一列系数符号相同,故系统是稳定的。

3.1.2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K=1.72,T=0.5s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及动态性能指标及。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上式中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s

s

s(2%误差)

s(5%误差)3.2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积分环节对稳态误差的影响

式(3.1)中的开环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

(3. 1)

式中K表示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N表示开环传递函数所包含的积分环节数。在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时,我们根据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所含的积分环节数来对系统进行分类。若N=0,即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不含积分环节,称为0型系统。若N=I,则称为I型系统。N= Ⅱ,称为Ⅱ型系统。现在,我们来讨论不同类型的控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1. 单位阶跃函数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单位阶跃函数输入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3. 2)

如果我们定义

(3.3)

式中称为位置误差系数,则单位阶跃输入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3.4)

对于0型系统

(3.5)

(3.6)

稳态误差为

(3.7)

式(3.7)说明,0型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是有稳态误差的。所以我们称0型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是有差系统。可以通过增大开环放大系数K使稳态误差减小,但不能消除,因为系统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稳态误差不可能完全消除。

对于Ⅰ型或Ⅱ型系统: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Ⅰ型

(3.8)

Ⅱ型

(3.9)

系统的位置误差系数

(3.10)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3.11)

(3.11)式说明,若要求系统对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为零,系统必须含有积分环节。可以看出,积分环节具有消除稳态误差的作用。

2. 单位斜坡函数输入的稳态误差

单位斜坡函数输入下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定义

(3.13) 则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3.14)

式中,称为速度误差系数。

对于0型系统

稳态误差为

(3.15)

对于Ⅰ型系统

(3.16)

稳态误差为

(3.17)

式中K为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

对于Ⅱ型系统

(3.18)

稳态误差为

(3.19)

在单位斜坡函数输入下,0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无穷大。这说明0型系统不能跟踪斜坡函数。I型系统虽然可以跟踪单位斜坡输入函数,但存在稳态误差,即I型系统对斜坡输入是有差的。若要在单位斜坡函数作用下达到无稳态误差的控制精度,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必须含有二个以上的积分环节。

3. 单位抛物线函数输入下的稳态误差

单位抛物线输入函数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3.20)

定义

3.21)

则有

(3.22)

式中称为加速度误差函数。

对0型系统

(3.23)

表1 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

系统类型误差系数输入r(t)=1 输入r(t)=t

输入r(t)=

系统

(3.24)

对Ⅱ型系统

(3.25)

K为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

在抛物线函数输入下,0型、Ⅰ型系统都不能使用。Ⅱ型系统则是有差的。若要消除稳态误差,必须选择Ⅲ型以上的系统。但系统中积分环节太多,动态特性就会变坏,甚至使系统变得不稳定。工程上很少应用Ⅱ型以上的系统。表3.2给出了典型输入函数作用下各型系统的稳态误差。

从以上讨论中可以得出结论:积分环节具有消除稳态误差的作用。这就是许多控制系统中引入积分环节的原因。

误差系数是利用拉普拉斯变换终值定理得出的,它只是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的值,因此是静态误差系数,它们并不反映误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3 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图2.4

y(t)称为被控量或输出变量,它是被控对象需要被控制的量;

r(t)称为输入变量或给定值,是输出变量的希望值。f(t)称为反馈量,它是输出变量的一部分或全部,反映了输出变量的变化;

0型K 0 0

Ⅰ型K 0 0

Ⅱ型K 00

e(t)称为偏差变量;u(t)称为控制变量,它是根据偏差变量由控制器按一定的函数关系产生的,u(t)对输出变量y(t)有直接的影响。

控制器、反馈装置等都是自动控制装置。在多数情况下,反馈装置就是输出变量的测量变送装置。被控量与自动控制装置的组合,就构成了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图5所示的控制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由于信息的传递可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所以又称闭环控制系统。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信号传递途径称为前向通道,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传递途径称为反馈通道。

反馈控制的原理是将输出变量经反馈装置传送到输入端并且与给定值比较,产生偏差变量

e(t)=r(t)-f(t)

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控制器根据偏差产生相应的控制变量u(t),从而把控制作用加在被控量上,使输出变量向消除偏差的方向变化。因此,反馈控制是按偏差进行控制的,即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共同参与了控制过程。图5中还有一个变量d(t),称为扰动变量。凡作用在控制系统中,可以引起输出变量变化的除了控制变量u(t)以外的其他因素,都可以称为扰动。扰动变量可以分为内扰和外扰两类。有反馈控制系统内部产生的扰动,如元件的参数的变化,成为内扰。而由于反馈控制系统外部引起的扰动,如负载变化,能源变化等,称为外扰。扰动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是反馈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扰动变量d(t)对整个反馈控制系统来说也是一种输入变量。为了区别,把给定值称为控制输入变量,把扰动值称为扰动输入变量。

第四章控制器的设计

4.1控制器的校正

为了满足特定任务的要求,总是预先给出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设计出一个良好性能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反映了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控制过程的快速性、超调量和控制精度方面的要求。组成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传感器、信号变换器、执行机构等是控制系统的重要设备和装置。但这些设备和装置的性能往往不可变动或只能允许稍作变动。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控制系统的不可变部分。如果只由这些设备组成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性能当然也是不可变动的。这个系统的性能很难满足预先给定的性能指标,但又无法调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系统中人为引入一个可以调整的附加装置,称为控制器。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最终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控制器有些情况下也称为校正装置。由此可见,控制器的设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确定控制器的功能、结构

和参数的过程称为控制系统的校正。图6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是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代表了系统的不可调整部分。图中的就是控制器。由于控制器和

串联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上,我们称这种连接方法为串联校正。

图4.1 串联校正

有时,把校正装置连接成系统内部反馈回路,也可以起到校正作用

试设计反馈校正装置使系统的性能指标为:。

校正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对应时,,按秒,由式(5-109),得。取,期望特性的交接频率可求得。

取。

为简化校正装置,取中高频段的转折频率。过c=10作-20dB/dec的直线过0dB线,低

相交于端至处的A点,高端至处的B点。再由A点作-40dB/dec的直线向低频段延伸与L

相交于D C点,该点的频率为A=0.009,过B点作 -40dB/dec 的直线向高频段延伸与L

所示。

点,该点的频率为D=190。由以上步骤得到的期望对数幅频特性如图7中L

K

所示,其传递函数为

将L0-Lk得到20lg|G2(jw)H(jw)|,如图中L

H

其中,

,,

绘制原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L

结论

此次对冰箱系统的自动控制设计,重点突出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时域分析,对此系统的设计经过查阅多方面的质料,把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都比以前有所近不,此次设计对我自动控制理论的学习又深入了一步。

设计体会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感谢我寝室的同学一直默默的支持我。在这段课程设计期间,我在查阅大量课外质料的同时学到了一些科技前沿的一些知识,同时也让我把此次课程设计圆满的完成,充实了我对自动化控制理论学习的足。

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2] 毕承恩·现代数控机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2

[3]蔡复之·实用数控加工技术·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 4

[4] 毕承恩·现代数控机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2

[5]曹琰主·数控机床应用与维修·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3

[6]杜君文·数控技术·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

中央空调系统与新风系统安装工艺

一、变频多联家用中央空调安装工艺 1、空调系统管道及设备安装 (1)冷媒管安装 1)冷媒管管径大于20mm时,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1.5m;冷媒管管径小于20mm时,支吊架的间距不应大于1m。 2)铜管切割必须采用专用切割刀具,避免管口产生毛刺。 3)必须保证冷媒管的清洁干燥、需用氮气吹净。 4)为避免空气里杂质对冷媒管的氧化作用,在采用钎焊时应对冷媒管用氮气吹净,使用氮气替换冷媒管的空气。 5)在冷媒管与设备连接时,应对冷媒管进行包扎封盖,防止水份、脏物或灰尘等杂质进入冷媒管。 6)封盖冷媒管可采用未端钎焊的方法或PVC带子包扎的方法。 7)冷媒管必须选用满足JIS标准要求的去氢磷铜无缝管。 8)冷媒管的钎焊方法应采取向下或水平侧向进行,应尽可能避免仰焊。 9)液管和气管端管必须注意装配方向和角度,以免油的回流或积蓄。 10)冷媒管的联接形式可采用扩口联接和法兰联接。 11)冷媒管道的长度不得超过300m。 12)室外机高于室机时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50m。 13)室机高于室外机时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40m。 14)室机相互之间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15m。 15)系统第一级分支距最远室机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40m。 (2)室外机的安装 1)有关设备要汇同有关人员共同对设备进行开箱点件,办理移交手续。 2)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受到损伤。 3)检查设备尺寸和基础预留尺寸是否相符,确认无误后按土建预留标记对基础标高和中心线进行确认划线。 4)设备二次搬运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损伤。 5)室外机务必固定牢固,室外机与基础垫橡胶减振,室外机的位置应便于维护。 6)为便于室外机散热及减少噪音传播方向,室外机风扇吹出侧背向建筑立面。 7)室外机的吊装需争取总包及甲方的支持,提供塔吊或室外施工设备。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1.绪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空调系统在建筑家具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着节能降耗的要求,对空调监控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北京亚控科技产品组态王软件和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作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优秀控制软件和控制器,在非工业领域如空调监控系统等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次空调监控系统就是采用组态王作为上位机监控软件和人机交互界面,PLC作为下位机和空调系统控制器,实现对空调系统的实时监控。 2.系统设计原理 空调监控系统主要利用PLC的控制功能,通过执行装载在PLC内部的预先设定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上位机实时的命令语句,调节空调系统中的阀门开度、控制水泵启停、监控并采集空调系统中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等现场仪器仪表的数据,转换为组态王可用的数据格式传送给组态王软件。组态王接收PLC采集的现场数据并实时的在组态画面中动态实时显示,此外,组态王可接收组态画面中的有操作人员输入的命令并下传给下位机PLC,实现对空调系统的调节控制。 2.1.空调系统原理 空调系统主要就是调节室内空气的冷、热、干、湿,并起净化空气的作用,使人们工作、生活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空调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空气调节系统、制冷系统、供热系统。 2.1.1空气调节系统监控原理 A.新风机组监控原理 新风机组主要靠包括进口挡板、加热器、表冷器、过滤器、加湿器、送风机及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使得在夏季通过表冷器湿新风降温、除湿,冬季通过加热器、加湿器使空气加热、加湿。新风机组监控的主要内容如下: (1)监控送风温度。由送风通道的温度传感器实测送风温度,信号送入控制器,与送风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采取控制算法生成控制指令调节冷、热水供水阀门开度,用以调节热水(或冷水)流量,是送风温度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保持室内温度恒定。 (2)送风湿度控制。由送风通道的湿度传感器检测湿度信息送入处理器经运算后控制冷水阀或蒸汽阀开度,使被调环境的湿度保持恒定。 (3)过滤器堵塞监控与报警。有过滤网两侧的空气压差开关监视过滤网的清洁度,当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案例

1.空调负荷估算 a)空调冷负荷估算(1)冷负荷估算面军 A.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 2

B: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 建筑面积冷指标 时,取上限;大于l0000平米,取下限值。 2、按上述指标确定的冷负荷,即是制冷机的容量,不必再加系数。 3、由于地区差异较大,上述指标以北京地区为准。南方地区可按上限采取。 热负荷估算 (l)按建筑面积热指标进行估算 注:总建筑面积、大外围结构热工性能好、窗户面积小,采用较小的指标;反之采用较大的指标。 (2)窗墙比公式法: q=(7a+1.7)W/F(tn-tw)W/m2; 说明:q—建筑物的供热指标,W/m22。

a —外窗面积与外墙面积(包括窗之比); W一外墙总面积(包括窗),m22 F一总建筑面积,m2 tn一室内供暖设计温度,℃ tw一室外供暖设计温度,℃ (3)冷热负荷说明 A.以上估算的冷热负荷指标,是按2000年10月1日以前执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估算的。 B.新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自2000年10月1实施执行,其冷热负荷指标,应参照有关的标准。 2.机组选型 机组选型步骤: A.估算或计算冷负荷 通过3.2.2节的估算法进行估算总冷负荷,或通过有关的负荷计算法进行计算。 B.估算或计算热负荷 通过3.2.2节的估算法进行估算总热负荷,或通过有关的负荷计算法进行计算。 C.初定机组型号 根据总冷负荷,初次选定机组型号及台数 D、确定机组型号 根据总热负荷,校核初定的机组型号及台数。并确定机组型号。 3.机组选型案例 例:建筑情况:北京市某办公楼建筑面积为11000 m22,空调面积为10000 m2

中央空调新风控制系统

第1章系统原理简介 1.1空调系统原理简介 空调系统主要是调节室内空气的冷、热、干、湿,并起净化空气的作用,使人们工作、生活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空调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空气调节系统、制冷系统、供热系统。 1.2 PLC控制原理简介 空调监控系统主要利用PLC的控制功能,通过执行装载在PLC内部的预先设定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上位机实时的命令语句,调节空调系统中的阀门开度、控制水泵启停、监控并采集空调系统中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等现场仪器仪表的数据,转换为可用的数据格式传送回PLC。PLC接受到数据后将数据实时的显示出来。本次设计采用S7-200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控制。 第2章中央空调系统简介 2.1 中央空调概述 空调是空气调节的简称,是使室内空气温度、湿、清洁度和气流速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一项环境工程技术,它满足生活舒适和生产工艺两大类的要求。 中央空调是由一台主机通过风道过风或冷热水管接多个末端的方式来控制不同的房间以达到室内空气调节目的的空调。采用风管送风方式,用一台主机即可控制多个不同房间并且可引入新风,有效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预防空调病的发生。家用中央空调的最突出特点是产生舒适的居住环境,其次从审美观点和最佳空间利用上考虑,使用家用中央空调使室内装饰更灵活,更容易实现各种装饰效果,即使您

不喜欢原来的装饰,重新装修,原来的中央空调系统稍微改变即可与新的装修和谐一致。因此称家用中央空调为一步到位、永不落后的选择。家用中央空调是指由一个室外机产生冷(热)源进而向各个房间供冷(热)的空调,它是属于小型商用空调的一种。家用中央空调分为风系统和水系统两种。风系统由室外机、室内主机、送风管道以及各个房间的风口和调节阀等组成;水系统由室外机、水管道、循环水泵及各个室内的末端(风机盘管、明装等)组成。 2.2 中央空调系统构成 一、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 图2-1 中央空调系统构成 1.冷冻机组 这是中央空调的“制冷源”,通往各个房间的循环水由冷冻机组进行“内部热交换”,降温为“冷冻水”。 2.冷却水塔用于为冷冻机组提供“冷却水”; 3.“外部热交换”系统由两个循环水系统组成; (1)冷冻水循环系统 由冷冻泵及冷冻水管道组成。从冷冻机组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

中央空调自控系统设计

中央空调自控系统设计 第一章中央空调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1.1 中央空调的组成 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主要由空调负荷,制冷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冷 却塔和水管道连接而成。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冷水系统,一个是冷却水系统。 冷水系统的动力源是冷水泵,12°C的水在冷水泵的作用下进入制冷机组,在制冷机里放热后变成7°C的水,7°C的水进入空调负荷吸热后又变成12°C 的水,重新进入制冷机组。这样形成一个密闭的冷水循环系统。 冷却水系统的动力源是冷却水泵,冷却水泵把来自于冷却塔的32°C的冷却水泵入制冷却机组,冷却水在制冷机组中吸热后变成38°C的水,此水在冷却泵的作用下重新进入制冷机组,这样反复的运行形成冷却水系统。与本项目控制有关的设备为:冷却泵,冷却水泵,制冷机组,冷却塔。 与本项目控制有关的设备为:冷却泵,冷却水泵,制冷机组,冷却塔。 1.2 系统特点 在该系统中,冷冻泵、冷却泵、水塔风扇变频器采用开环控制,由维护人员根据季节不同和负荷的变化进行调节;风机采用温度闭环控制,可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值,调节风机的转速,从而使被控环境温度基本保持恒定。 TD2000变频器还提供了RS232/RS485串行接口,以便与中央控制室的微机联网,实现集中监控,使维护人员及时了解各变频器的工作状态。冷冻机组是中央空调的“制冷源”,通往各个房间的循环水由冷冻机组进行“内部热交换”,降温为“冷冻水”,冷却水塔用于为冷冻机组提供“冷却水” “外部热交换”系统由两个循环水系统组成:1)冷冻水循环系统 2)冷却水循环系统。 1.3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 1.3.1冷(热)水机组的基本工作过程 室外的制冷机组对冷(热)媒水进行制冷降温(或加热升温),然后由水泵将降温后的冷媒(热)水输送到安装在室内的风机盘管机组中,由风机盘管机组采 取就地回风的方式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室内空气处理的目的。 1.3.2风管(道)式机组的基本工作过程

办公大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办公楼中央空调设计 摘要:本设计为长沙市巨龙公司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拟为之设计合理的中央空调系统,为室内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筑共二层,总面积为1001.84 m2两层净高均为 3.9m。要求采用空调夏季制冷冬季供暖。设计的空调 系统采用风机盘管一新风系统,选用水冷机组制冷冻水供冷,冬季依靠市政集中供热采暖。 设计的内容包括:选定合适空调系统的类型并确定设计方案,计算部分也十分重要,例如:空调冷负荷的计算;空调系统的划分与系统方案的确定;冷源的选择;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室内送风方式与气流组织形式的选定;水系统的设计、布置与水力计算;风管系统与水管系统保温层的设计等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空调末端处理设 备及机房辅助设备及的选型。需要结合所选择的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办公楼的建筑结构选择合适的空调机组及末端设备,合理的布置吊顶内风管与水管的位置。并根据所选择的空调机组选配合适的辅助设备:冷冻水循环水泵,冷却水循环水泵,开式水箱,冷却水塔,及相应的水管风管阀门等。 关键词:办公楼;中央空调;水冷机组;风机盘管一新风系统 THE CENTRAL AIR-CONDITION OF OFFICIAL BUILDING ABSTRACT : The design of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the building of a Changsha JuLong company is aimed to get a comfortable working condition indoors. The total area of the building is 1001.84 m2 . The height of the both floor are all 3.9 meters. The air-condition system is designed to supply cool air in summer, and a fan coil units (FCUs)--fresh air system is selected and central screw water chillers are used to provide the chilling water needed. In winter, the municipal central heating system is used to supply heat and keep official room warm. Some of the main points in this design are given as follows:To design an appropriat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the building, the overall analysis is important. This includes the calculation, such as cooling load calculation, the estimation of system zoning; the design of air duct system and calculation; the estimation of air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the selection of relevant equipments; the design of water system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resistance losses; the plan of the insulation of air duct and chilled water pipes; etc.. Meanwhile, equipment selection is also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a fan coil units (FCUs)--fresh air system is appropriate. Thus ,the main process equipment, i.e. the chiller, the fan coil units, the circulating water pumps, the cooling tower, are also determined in the design consider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ing conditions. KEY WORDS: official building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cooling water chiller ;fan coil units (FCUs)--fresh air system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中央空调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领域,在宾馆、酒店、写字楼、商场、住院部大楼、工业厂房中的中央空调系统,其制冷压缩机组、冷冻循环水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冷却塔风机系统等的容量大多是按照建筑物最大制冷、制热负荷选定的,且再留有充足余量。在没有使用具备负载随动调节特性的控制系统中,无论季节、昼夜和用户负荷的怎样变化,各电机都长期固定在工频状态下全速运行,能量的浪费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由于电价的不断上涨,造成中央空调系统运行费用急剧上升,致使它在整个大厦营运成本费用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加之目前各生产、服务业竞争激烈,多数企业利润空间不够理想。因此电能费用的控制显然已经成为经营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所在。随着负荷变化而自动调节变化的变流量变频空调水系统和自适应智能负荷调节的压缩机系统应运而生,并逐渐显示其巨大的优越性,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被广泛推广与应用。随着PLC技术和变频器的发展,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不仅能使空调系统发挥更加理想的工作状态,还能节省不必要的电能和水资源的浪费。 本文采用三菱PLC控制系统设计中央空调的控制系统,因为采用PLC控制系统对中央空调的操控很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输入和输出接口,运行速度快,稳定可靠,维护和维修方便,此外,该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低功耗,长寿命,良好的环境适应性,适用于中央空调的开发,以及中央空调利润也很高,从而使PLC的机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次的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面来说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中央空调资源 PLC 意义

Abstract With development of all kind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global economy, Pneumatic manipulator is a automated devices that can mimic the human hand and arm movements to do something,aslo can according to a fixed procedure to moving objects or control tools. It can replace the heavy labo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and can work in dangerous working environments to protect the personal safety.Therefore widely used in machine building, metallurgy, electronics, light industry and atomic energy sectors.The pneumatic part of the design is primarily to reasonablepneumatiatcompressedneceengththdirectionprocedurework.The inver ted pendulum is a typical high order system, with multi variable, non-linear, st rong-coupling, fleet and absolutely instable. It is representative as an ideal mod el to prove new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iques. During the control process, pend ulum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many key problems such as equanimity, robust, foll ow-up and track,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 Plc control method of double inverted pendulum .This several test matrix value the results are not satisfactory response, then we opti mize matrix by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system response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effectively after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ation. Small twisted paper broken machine for ordinarhome. Keywords:sewingmachine, assembly,Plc,meaning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摘要 本工程为苏州市一酒店大楼,拟为之设计合理的中央空调系统,为室内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设计内容包括:空调冷热负荷的计算;空调系统的划分与系统方案的确定;冷源的选择;空调末端处理设备的选型;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室内送风方式与气流组织形式的选定;水系统的设计、布置与水力计算;风管系统与水管系统保温层的设计;消声防振设计等内容。 本设计依据有关规范考虑节能和舒适性要求,设计的空调系统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关键词:酒店;中央空调;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ABSTRACT This project designs 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 hotel Building in Beijing.By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program and the suitable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data in this paper,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type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to meet the indoor staff comfortabl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determining the desig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levent norm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omfortableness, all-air primary return air system and the fan-coil unit plus fresh air system are applied to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using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And both systems are designed, analysed, and calculated,separately. Based on this, the air conditioning wind, water systems and chiller plant are designed. The design contents include: the consultation of the relevant material;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 high-rise complex build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door and outdoor design parameter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ir-conditioning cooling load; the demonstration and selection of cold and heat source;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ir-conditioning cooling load; the lectotype of the air terminal processing equipment; the selection of the indoor air supply pattern and air distribution form; the selection of the indoor air form of organization ; the design and accommodate of the vault ventilation system; the design, layout and calculation of the water system;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ype of insulation material; the depiction of the clear engineering drawings. Key words: hotel Building All-air system Fan-coil unit plus fresh air

中央空调水系统与风系统计算方法

中央空调水流量简便计算方法 冷冻水泵的选择 通常选用每秒转速在30~150转的离心式清水泵,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额定流量的1.1~1.2倍(单台工作时取1.1,两台并联工作时取1.2)。水泵的扬程应为它承担的供回水管网最不利环路的总水压降的1.1~1.2倍。最不利环路的总水压降,包括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压降Δp1、该环路中并联的各台空调末端装置的水压损失最大一台的水压降Δp2、该环路中各种管件的水压降与沿程压降之和。冷水机组蒸发器和空调末端装置的水压降,可根据设计工况从产品样本中查知;环路管件的局部损失及环路的沿程损失应经水力计算求出,在估算时,可大致取每100m管长的沿程损失为5mH2O。这样,若最不利环路的总长(即供、回水管管长之和)为L,则冷水泵扬程H(mH2O)可按下式估算。 Hmax =Δp1 +Δp2 +0.05L(1+ K) 式中K为最不利环路中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总和与直管总长的比值。当最不利环路较长时K取0. 2~0.3;最不利环路较短时K取0.4~0.6。 冷却水泵的选择 1)冷却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冷却水量的1.1倍。 2)水泵的扬程就为冷水机组冷凝器水压降Δp1、冷却塔开式段高度Z、管路沿程损失及管件局部损失四项之和的1.1~1.2倍。Δp1和Z可从有关产品样本中查得;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应从水力计算求出,作估算时,管路中管件局部损失可取5mH2O,沿程损失可取每100m管长约5 mH2O。若冷却水系统来回管长为L,则冷却水泵所需扬程的估算值H(mH2O)约为 H =Δp1 + Z + 5 + 0.05L 3) 依据冷却水泵的流量和扬程,参考有关水泵性能参数选用冷却水泵。 水流量计算 1、.冷却冷却水流量水流量:一般按照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L(m3/h)= [Q(kW)/(4.5~5)℃x1.163]X(1.15~1.2) 2、冷冻水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如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L(m3/h)= Q(kW)/(4.5~5)℃x1.163 3、冷却水补水量一般1为冷却水循环水量的1~1.6%.

学生宿舍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书.

学生宿舍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书.

南工院学生宿舍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班级:空冷1111 小组:第三组 组长:胡海旭 组员:李政恢、胡炳堃、刘畅、 李佳、徐苗 指导老师:王斌、彭夷 时间: 2013.9.2~2013.10.

目录 1 工程概况 (5) 1.1 所选建筑物 (5) 1.2 地理位置 (5) 1.3 基本情况及功能 (5) 2 设计参数及参照标准 (5) 2.1 室外参数(温度) (5) 2.2 宿舍室内温度要求 (5) 2.3 空调系统运行时间 (6) 3 负荷计算 (6) 3.1 空调负荷的概念及组成 (6) 3.2 各房间负荷、总负荷 (6) 3.2.1 设计参数 (6) 3.2.1.1 室外计算参数 (6) 3.2.2 空调热负荷计算 (8) 3.2.3 室内热源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9) 4 冷水机组选型 (12) 4.1 冷水机组选型 (12) 4.2 计算总负荷数值 (12) 4.3 冷水机组型号及各参数值 (13) 5 风机盘管选型 (14) 5.1风机盘管型号及各参数 (15) 5.1.1 选择型号 (15) 5.1.2 安装方式 (15) 5.1.3 性能参数表 (15) 5.1.4 外型尺寸表 (16) 5.2 凝结水管系统管径、长度 (16) 6 系统配置图(原理图) (18) 6.1末端设备的数量统计 (18) 6.1.1 楼层水管立面图 (18) 6.1.2 楼层立体图 (18) 7 各楼层平面设计图 (19) 7.1 楼层一 (19) 7.2 楼层二 (19) 7.3 楼层三 (19) 8 冷却水系统参数计算及选型 (19) 8.1 冷却塔负荷和冷却水循环量的计算 (20) 8.2 管阻、流量、杨程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 冷却水泵和冷却水塔型号 (22)

一种新颖的中央空调系统方案_独立新风系统

一种新颖的中央空调系统方案 ———独立新风系统 刘健君 (深圳市华清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 要 SA RS疫情传播暴露出了传统的中央空调存在的弊病,显示了建筑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本文从微生物污染形成危害的关系链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传统中央空调弊病的方法和措施,并阐述了欧洲和美国暖通空调领域内有比较深入研究的一种新颖的空调技术方案———独立新风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技术优势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独立新风系统 建筑环境安全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全新风系统 A NOVEL CENTRAL AIR C ONDITIONING DES IGN METHOD ———DEDIC ATED OA S YSTEM LIU Jianjun ABSTRACT SARS epidemic situatio n has revealed several congenital disadvantage of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thus indicates the im portanc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safety. Several measures are adopted to overcome these dis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 spread process of the contaminated microbe.A novel dedicated OA system,w hich has been researched intensive-ly in Europe and America,is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e paper,including the components,princi-ple,advantages,design method of the dedicated OA sy stem. KEY W ORDS Dedicated OA system Building environment safety SARS 100%OA system 1 概述 2003年初全球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即SARS)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仅在中国大陆就有349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同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给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全空气中央空调系统采用85~90%的回风循环利用,局部受感染空调区域迅速将细菌、病毒扩散到整个空调区域,造成大面积的交叉感染和疾病蔓延。中国建设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2003年4月30日发出了《关于做好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预防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在非典型肺炎收治、隔离、观察以及发现有非典型肺炎病人活动的场所一律禁止使用中央空调[1]。很多省、市也发出了“非典期间”严禁使用中央空调的规定。另一方面,全球的恐怖主义活动也日益频繁,特别是美国发生投放炭疽病毒的事件后,中央空调系统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进行生化袭击后病毒、病菌传播的载体。建筑界和科技界正重新评估建筑环境安全问题。中央空调如何面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技术变革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是暖通空调行业的新课题。 2 措施和办法 通常产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污染并对健康人群形成危害有如下关系链:微生物积聚隐患;引发微生物繁殖的因素;具有微生物传播途径。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具备了完整的关系链:空气处理盘管、凝水盘和过滤器等很容易积聚微生物;空调系统内的营养源(尘埃)和水分(高湿度)提供了微生物滋长的必要条件;送风系统又将空调系统内滋 第3卷 第6期 2003年12月  制冷与空调 REFRIG ERA T ION AN D A I R-CON DIT IO N ING  V ol.3,N o.6  December2003

PLC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中央空调现已广泛的应用在各大商场、办公大厦等场所中,传统控制系统中在控制较适宜的温度的同时,却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央空调的舒适性和节能性,本文重点研究了中央空调冷冻泵机组控制系统,为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及有效节能提供了技术条件。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央空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结了传统中央空调的缺点,即冷冻泵、冷却泵不能自我调节负载,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行,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随着变频技术日趋成熟,利用变频器、PLC、数模转换模块、温度传感器等器件的有机结合,构成温差闭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水泵的输出流量达到节能目的。该系统采用西门子的S7—200PLC作为主控制单元,利用传统PID 控制算法,通过西门子MM440 变频器控制水泵运转速度,保证系统根据实际负荷的情况调整流量,实现恒温控制,同时又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通过对中央空调的理论分析,验证了以出回水温差为根据对其进行变流量控制的可靠性。对变频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为实现温度信号远距离传送,设计了基于USS 协议的RS-485总线通讯的网络。通过西门子TD200 文本显示器实现人机界面的设计,最后使用MCGS 工控组态软件进行了系统的组态设计研究。 关键词中央空调;PLC;变频器;PID;RS-485 - I -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中央空调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2) 1.2.1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发展 (2) 1.2.2 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发展 (3) 1.3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工作 (4) 第2章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原理 (5) 2.1 中央空调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5) 2.1.1 概述 (5) 2.1.2 制冷原理 (5) 2.1.3 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 (5) 2.2 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原理及特点 (5) 2.2.1 变流量空调系统概述 (5) 2.2.2 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实现方式 (7) 2.2.3 中央空调系统变流量系统的特点 (9) 2.3 电机的软启动原理及应用 (10) 2.3.1 软启动设备介绍 (10) 2.3.2 软启动器的应用场合 (10) 2.3.3 软启动器与变频器之间的区别对比 (10) 2.4 PID控制的设计 (11) 2.4.1 PID控制原理 (11) 2.4.2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12) 2.4.3 PID的反馈逻辑 (12) 2.4.4 P、I、D参数调整原则 (13) 2.4.5 对空调系统的PID变频控制 (13) 2.4.6实现设定值的自动调节 (13) 2.4.7 PID控制器设计及实现 (13) 2.5 本章小结 (14) 第3章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15) 3.1 变频器的原理 (15) 3.2 西门子MM440变频器性能介绍 (15) 3.2.1 主要特征 (16) 3.2.2 控制性能的特点 (16) 3.2.3 保护功能 (16) 3.2.4 变频器运行的环境条件 (16) 3.2.5 使用变频器设计系统时需注意的问题 (17) - II -

学生宿舍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书.

南工院学生宿舍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班级:空冷1111 小组:第三组 组长:胡海旭 组员:李政恢、胡炳堃、刘畅、 李佳、徐苗 指导老师:王斌、彭夷 时间: 2013.9.2~2013.10.

目录 1 工程概况 (4) 1.1 所选建筑物 (4) 1.2 地理位置 (4) 1.3 基本情况及功能 (4) 2 设计参数及参照标准 (4) 2.1 室外参数(温度) (4) 2.2 宿舍室内温度要求 (4) 2.3 空调系统运行时间 (5) 3 负荷计算 (5) 3.1 空调负荷的概念及组成 (5) 3.2 各房间负荷、总负荷 (5) 3.2.1 设计参数 (5) 3.2.1.1 室外计算参数 (5) 3.2.2 空调热负荷计算 (7) 3.2.3 室内热源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7) 4 冷水机组选型 (10) 4.1 冷水机组选型 (10) 4.2 计算总负荷数值 (11) 4.3 冷水机组型号及各参数值 (11) 5 风机盘管选型 (12) 5.1风机盘管型号及各参数 (12) 5.1.1 选择型号 (12) 5.1.2 安装方式 (12) 5.1.3 性能参数表 (12) 5.1.4 外型尺寸表 (13) 5.2 凝结水管系统管径、长度 (14) 6 系统配置图(原理图) (15) 6.1末端设备的数量统计 (15) 6.1.1 楼层水管立面图 (15) 6.1.2 楼层立体图 (16) 7 各楼层平面设计图 (16) 7.1 楼层一 (16) 7.2 楼层二 (16) 7.3 楼层三 (16) 8 冷却水系统参数计算及选型 (17) 8.1 冷却塔负荷和冷却水循环量的计算 (17) 8.2 管阻、流量、杨程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 冷却水泵和冷却水塔型号 (18)

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自控系统介绍 一、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建筑物迅速崛起及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必然条件。而现代化建筑物的大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必然导致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种类繁多,技术性能复杂,维修服务保养项目的不断增加,管理工作已非人工所能应付。因此,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及计算机管理已成为现代建筑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它可以大量的节省人力、能源、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提高建筑物总体运作管理水平。 建筑自动化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实质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Central Control Monitoring System, 简称CCMS),有时称为综合中央管理系统。现阶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领域,以提供对各类建筑物内设备进行高效率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 BA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对机电设备实现以最优控制为中心的过程控制自动化; 以运行状态监视和计算为中心的设备管理自动化; 以安全状态监视和灾害控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自动化; 以节能运行为中心的能量管理自动化。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智能建筑设备控制中机房设备相对比例较大,控制流程和技术较复杂,涉及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图形及显示技术等。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它不仅涉及对大厦的电、风、水等设备进行控制,而且与大厦的IT(信息技术)应用了有紧密的联系。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控制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给楼宇控制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工程中投资较大的部分。 1、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计算机房已成为各大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房的环境设备(供配电、 UPS、暖通设备、等)必须时时刻刻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一旦机房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如事故严重又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损坏硬件设备,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机房的集中管理更为重要,一旦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尤其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机房环境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在许多地方的机房不得不安排软件人员或者不太懂机房设备管理甚至根本不懂机房设备维护的人员值班,这对机房的安全运行无疑又是一个不利因素。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自控方案实现了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实现了机房的科学管理。

中央空调新风机组控制系统

第1章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制冷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在中央空调行业的普及和推广,产品性能也将得到有利得提高与改进。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央空调的主要组成,分类以及工作原理;介绍了中央空调的控制技术的特点、结构和类型;分析了中央空调的控制要求,并要求做出控制原理图。 中央空调就是把经过一定处理后的空气,以一定的方式送入室内,使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清洁度和流动速度等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满足生活舒适和生产工艺需要的一种专门技术。中央空调系统是由一台主机(或一套制冷系统或供风系统)通过风道送风或冷热水源带动多个未端的方式来达到室内空气调节的目的的空调系统。本课程设计按照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新风机组控制系统设计常用的规范、标准,详细阐述了负荷计算、空调方式的确定、风系统设计、空调水系统设计、冷热源方案的确定、制冷机组设计、空调制冷施工图设计等内容,并给出典型建筑空调工程的设计实例及主要作为课程设计用、具有智能学习功能的制冷空调制冷设计软件。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2.1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将理论课学习内容,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之中,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对课堂所学楼宇自动化知识进一步巩固和验证,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设计任务 根据楼宇自动化技术进行中央空调新风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熟悉了解新风机组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了解各个部位的组成功能及应用,了解各传输通道的信号。用CAD作出原理图。用EPLAN编制程序。 2.3设计要求 1.新风机组电机功率45KW,可采用a星三角启动,b软启动,c变频器启动 2.新风机组含两层过滤:初滤,中滤。(防冻开关)风机运行状态。 3.系统含有新风阀,回风阀,排风阀(通过模拟量控制开度,在组态软件或触摸屏上) 4.有新风,回风,排风温度传感器。新风为-30℃—70℃,其他为0—+50℃。 5.送风由温度传感器,0—100%RH 测量范围 6.四管制(两冷、两热一进一出),带冷热水调节阀,实行PI调节。 7.加温装置由0—10V直流信号控制。 8.温湿度有显示,有各种故障报警指示。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设计原则及依据 (2) 第一节设计原则 (2) 第二节设计依据 (2) 第三章中央空调系统 (3) 第一节中央空调系统原理与结构 (3) 第二节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4) 第三节中央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计算 (4) 第四章中央空调监控系统设计 (8) 第一节系统构成 (8) 第二节监控设计的注意事项 (8) 第三节机房监控系统设计 (9) 一、机房监控点位的布置 (9) 二、控制部分设计 (9) 第四节测点一览表 (11) 第五章新风系统监控设计 (11) 第一节系统功能及组成 (11) 一、系统功能 (11) 二、系统组成 (12) 第二节主要设备及选择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3)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系统尤其是中央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像宾馆、办公楼等这类对舒适性要求较高的建筑,普遍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可以达到经济节能,环保,节约空间,个性化,简化管理,提升档次,投资方便等优点,是未来空调的发展方向之一。其统一的管理,良好的舒适度,高档的品位,广阔的利用空间一定能使用户的生活提高一个档次。而统一供冷供暖的方式,可以节约一大部分能量,环保的特质也会让用户感到特别满意。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建筑为一商贸综合楼,共10层,建筑面积5997平方米,主要功能有餐饮、客房、办公室等。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餐饮、客房、办公室等的多联机空调设计;空调系统采用MDV智能变频控制多联式空调系统,无论从经济、使用寿命,还是从美观、清洁的角度讲,该系统都很符合建筑用途的要求。 在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之前,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的要求,配合建筑专业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进行了详细计算。通过计算使建筑热工设计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为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奠定基础。 第二章设计原则及依据 第一节设计原则 1)设备保证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执行标准,须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并通过国家、行业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设备。 2)产品及其所有零部件应是技术先进、设计正确、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节省能源、遵守机械、电器及建筑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维护方便。制造产品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合适的性能,且为原厂生产,并有该厂商标。产品必须是最新制造生产,不得有生锈、陈旧、过时的配件。 第二节设计依据 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