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7课_汉字与书法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7课_汉字与书法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7课_汉字与书法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导学案

历史高二年级

A级基础知识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3)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推广书写简便的,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1)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3)文具: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空间和_____________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_____________审美情趣。

3.发展历程

(1)实用性文字:

①秦小篆_______________

②汉隶_________________

(2)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原因: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

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③造纸术的传播,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东晋___________,其书法理论是。

(3)新的高峰:隋唐原因: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

特点: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书法_________日趋成熟。

(4)宋代:

原因:_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代:原因:书法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

(6)印章艺术: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明中叶以后,篆刻发展成与书法、绘画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B级知识拓展

2.各种字体特点

小篆:笔画粗细均匀,所有横画竖画等距平衡,笔画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发展: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④唐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能手。如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实用性不强,但却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最突出的代表作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C级综合运用

材料解析

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学说。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

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材料二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多士》

材料三普天之下,专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台刻石》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为什么?

⑵材料二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⑶简述秦朝“书同文”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D级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 江苏)平定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小篆 B 楷书C行书D草书

2.(2001年天津卷考题)下列关于殷墟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书写在龟甲上B。造字有异于“六书“构字规律

C.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D。是占卜活动的记录

3.秦始皇统一全国推行“书同文字”,其统一的字体是

A.金文 B.籀文 C.小篆 D.隶书

4.关于隋唐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隋唐盛世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

B.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C.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为狂放不羁的草书

D.注重法度和规范是此时期书法的特征之一5.汉字发展

为自发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在

A春秋战国B秦朝C汉朝D魏晋南北朝

6.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艺术作品是

A王羲之的《兰亭序》B颜真卿《多宝塔碑》

D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怀素的《自叙贴》

7.“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对唐代哪位书法家的评价

A怀素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

8.书法艺术领域的“宋四家”是指

A欧阳询、苏轼、米芾、蔡襄B苏轼、黄庭坚、米芾、祝枝山

C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D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

9.篆刻成为中国古代艺术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明朝D清朝

10.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甲骨文②小篆③籀书④楷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完整版)硬笔书法课教案

硬笔书法课教案 左窄右宽字的指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清字的间架结构、字形规律; 2、指导学生认识左右结构的字中“左窄右宽”一类字的特点和规律; 3、指导学生规范、端正地书写例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情、积、校、铸、渡、待、河、神,教师教给方法,学生自主写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配乐、名人书法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使用钢笔,你知道怎样保养它吗?学生交流。 1.同学们,你知道吗?每次我外出参加活动,当我提起鹿苑小学,他们一定会说:你们是书法特色学校,你们学校学生的字真漂亮。可事实怎样呢?大家有目共睹。所以我常说,我们可不能砸了这块牌子哈。 2.看图导入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握笔的要求:执笔歌 距离笔尖三厘米, 拇指食指相对夹。 中指首节垫笔杆, 无名小指自然弯。 写字的要求:大小匀称、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二、出示字例 今天我们要写的字有哪些呢? 1.出示字例,学生观察:情、积、校、铸、渡、待、河、神。 2.我们平时学习生字时都用到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后投影示:看字形、析结构、记位置、寻规律。 3.师:好,那么我们首先来看字形,按结构这些都是什么类型的字?学生观察生字结构特点。(左右结构) 三、指导书写 1.再细细分分类,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左窄右宽)。 2.今天我们主要来写写、写好这些左窄右宽的字。 △指导书写“情”。 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除了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什么? (左右紧凑、间距匀称、第三横画较长,注意穿插,右下跟“月”的写法不同,改撇为竖等)(1)师示范书写,并强调重点。 (2)学生临写。(音乐起。) (3)师生评议,表扬,有问题学生投影指正,学生再次临写、再评。 △指导书写“渡”。师边范书边指导。 “渡”:注意三点水不能写一条直线,“度”的长撇插到三点水提的下面,最后一笔捺是

习字与书法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爱汉字我爱写字 教学目标:汉字是汉民族的文字,是法定的国家通用文字. 认识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 教学准备: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你知道什么是汉字吗? 汉字是汉民族的文字,是法定的国家通用文字。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应该热爱汉字,写好汉字。 二、认识教材《习字与书法》这门课程 三、书法作品展示 四、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怎样使用硬笔写字 教学目标:认识书写工具。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学重点:正确的写字姿势。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模仿。 教学准备:写字书 教学过程: 一、认识书写工具。 二、教师指导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指导,学生模仿。 1、正确的写字姿势。 2、执笔方法。 3、用笔方法。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汉字的笔顺 教学目标:学习汉字的笔顺。 教学重点:掌握汉字的笔顺。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模仿。 教学准备:写字书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写字的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 先进门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二、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教学效果: 学生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横 教学目标:横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横的写法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模仿 教学准备:写字书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两种横的不同。 二、二、领悟 1、长横:左低右高。稍向上翘。 2、2、临写 3、短横:左低右高。稍向上翘。 4、4、临写 三、学生临写汉字。教师巡视。 四、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五、教学效果: 学生掌握汉字横的书写规则。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竖 教学目标:竖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竖的写法。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模仿 教学准备:写字书写字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两种横 二、观察两种竖的不同。 长竖短竖 三、学习竖的写法。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写笔画。 四、书写汉字 出示带竖汉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注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五、教学效果: 学生掌握汉字竖的书写规则。 教学反思:

池淮中学 书法校本课程 教案

池淮中学书法校本课程教案(共六课时) 余信武2012学年度下学期 第一课时书写一幅作品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简略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书法练习内容,目标要求。鼓励学生认真练习,提高书法技艺,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布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安排:书写一幅硬笔书法作品,限时30分钟,书写内容不限制。书写完毕后交到老师处保存,待本学期最后一节课再写一幅作品,与之相比较,看是否有进步。 三.学生开始书写作品。 四.书写完成后上交。 五.小结。 第二课时浅谈书法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汉字书写技能的起源,认识硬笔书法的书写标准和学习方法,练习书写阿拉伯数字和中文大写数字 一文字书写的起源 最初人们写字完全是出于实用的需要,或抄写一篇文章,或书写一个标志等,文字是一种 记录性的符号,是记事的工具,目的是记录事件、表达思想。为了使表达更加准确,人们开始注意书写的规则,逐步形成共同认可的法度,并且在不断的书写中,为了增加给予别人的美感和满足自己情感上的需要,于是逐渐注意和提高书写的技巧和方法,逐步总结出书写的规律,形成公认的规则和审美的大致共识。从汉字书法的形式上看,主要的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历史上还有书法家创作的其他字体,但占主导地位的是上述五种。在现代社会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主要是行书和楷书。 二实用硬笔书写的标准 1.实用硬笔书法的标准可概括成以下五点: ①规范;②清楚;③匀称;④整洁;⑤流畅。 通常我们看见一些硬笔书法作品展览会上,都会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这几种主要的硬笔书法作品,可能还有其它经过变化的作品字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最为通用的是楷书 2.笔顺规则和行书。 归纳起来汉字书写的笔顺有以下几条:①先左后右②先上后下③先横后竖④先撇后捺 ⑤先横后撇⑥先外后内⑦先里头后封口⑧先中间后两边⑨先主体后串心 3.2.笔顺规则和用笔力度 说明: ①汉字大多数都是多笔画字,所以在写一个字的时候往往同时用到几条规则,综合应用。

初中七年级写字课教案完整版

初中七年级写字课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七年级写字课教案内容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前五课笔画练习和第六、七课随形结字与横竖变化的基础上,来学习独体字结构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知识与书写技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独体字笔画虽然连接在一个单体,但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应该对称均衡、重心平稳。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独体字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书写技能。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比较、分析能力,以自主合作的方式习字方法。 4、体验汉字字形均匀平整之美,激发写字兴趣爱好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体验到独体字笔画虽然连接在一个单体,但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应该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道理。 2、初步学会独体字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书写技能。

教学难点:1、初步学会独体字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书写技能。 2、针对提供内容运用书写规律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说明本课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体验:独体字笔画虽然连接在一个单体,但笔画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应该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道理。 1、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同一汉字不同字形的字(每字三种形态,分别是符合美学规范1种字形,不符合美学规范2种字形)。 火、央、乐、文、义、耳、内 2、指导学生逐个评议分析: ①你认为在一行字中,哪一个字最美为什么这样说 ②你认为在一行字中,哪一个字最不美为什么这样说怎样修改才能让他美起来 ③教师在黑板上逐条记录学生发现的美学规律。 3、教师总结:对称均衡、重心平稳的规律。 ①火――左右对称 ②央――左右均衡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文核心知识】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本组把课文的核心知识理解为:一、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它的书写特点。二、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它和时代风貌的关系。 【课文知识要点】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1、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2、认识小篆和隶书的书写特点: (1)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多用于章刻; (2) 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横笔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 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2、士人阶层的逐渐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秦汉为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阶段。 2、不同时期的书法大家和他们的艺术特点 3、行书、草书、楷书的特点 (1)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2) 草书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狂放。 (3)楷书笔画祥备、结构严整,注重规范法度。 4、印章篆刻 【教学方法】提问、实践体验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两个古代壁画遗址,并提问:“当你站在这些壁画面前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知识点学习>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让学生归纳课文) 1、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引导学生辨别各种汉文字的形体及特点?”并用“马”字的演变过程来突破知识点。) 2、小篆、隶书的书写特点。(教师介绍,多媒体展示,甲骨文、金文的书写特点不做具体介绍。) (1)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多用于章刻。 (2)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横笔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 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2、士人阶层的逐渐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不同时期的书法大家,及其影响他们的时代风貌:(表格由学生共同完成) (1)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小学书法课教案

小学书法课教案 一、书法普及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字在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的同时,还具有造字寓意、结体优美,其艺术性书写通过数千年的演变,成为了书法艺术这样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这些特点在世界文字之林是独有的。 文字的书写伴随着人的一生,在学习,工作,交往,记载等等活动中,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其书写的品质几乎成为一个人文化水平的外在标致。能写一笔正确、工整、美观的字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也能成为人的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近若干年来,由于在中小学突出应试教育,强调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升学率,偏重“主课”,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等等原因,使得人们的徒手书写能力日渐下降,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人念书十几年,达到高学历,甚至参加工作,成为某些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从事与文化和教育有关的职业,其书写的水平仍然很低,这实在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如果人们意识到了这个事实的存在,也一定是不无遗憾的吧。 然而,一个人从入学到成年直到走向社会,书写的量一定不少。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在大量的书写中连每天都要使用的汉字都没有能写好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自身的书写质量不曾关心,即很少想到要把字写好这个问题;二是没有得到过正确指导。究其根源,是习字教育的欠缺。如今教师队伍中的书写能够达到正确(仅此一点也不易做到)、工整、美观等基本要求的并不多,毛笔字的书写尤其生疏,如此状况便难以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影响,和起码的审美标准建立,更难以具备正确的指导能力。所以,改善教师的认识水平和书写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时期,也是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中小学生书写观念的确立,审美标准的形成,书写兴趣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人的一生,以至于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书写状况。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视觉和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亦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虽然写字与书法艺术有着本质区别,但把字写好毫无疑义是进入更高层次的书法艺术的基础和前提,是书法普及教学的第一步。在中小学和青少年时期开展书法普及教育,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所以极为重要而紧迫。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提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世界范围汉语推广教学的新形势,国家有关部门成立了国际汉语推广领导机构。汉字是汉语的基础,不能掌握汉字书写便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学习目标】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学会欣赏汉字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4.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汉字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历程和纂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疑点:汉字从混乱到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教材分析】 一、汉字 ㈠文字发明的意义: ㈡汉字的演变: 1.起源:新石器时代,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最早的成熟文字:商代的甲骨文 3.商周时期: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籀文——金文的标准字体 4.春秋战时期:混乱 原因: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简省笔画,紊乱偏旁 表现: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 危害: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5.秦代——统一文字(书同文): 原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于政务繁多,文书频繁,丞相李斯上书“奏罢不合秦文者”。秦始皇及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命李斯制定新书,推行“书同文”政策。 做法:规定汉字的基本偏旁,废除合文和一些异体字;规定汉字偏旁和笔画数,避免任意增减;规定汉字偏旁在一个字中相对固定的位置,不允许随意放置。李斯创立了小篆体。后来又出现了隶书。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文字各异的书面,使我国文字呈现了规范化和统一化,克服了以往各诸侯国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统一,也为书法艺术发展的系列化与体裁化奠定了基础。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的出现,提高了书写的效率,秦隶的创立,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书法艺术 1.汉字成为艺术的原因与条件: 首先的汉字的诞生,为书法艺术的源起奠定了基础。另外其他原因包括:第一,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它的造型符合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第二,汉字形体规范化与书法艺术的追求是统一的。虽然书法艺术中有各种字体,但各种字体都万变不离其宗,汉字的艺术书写以有出处、合“六书”为原则。第三,历代书法家不懈追求,将汉字美化而形成书法艺

中学书法教案

课题: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学会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坐姿和执笔方法。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巡视用具摆放位置。 二、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个书法家学习的小故事,教师出示坐姿挂图,让学生观察。 三、讲授新课 通过挂图,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出坐姿,先板书课题:第一课:写字姿势(其它内容待挂图出示后再补上)。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 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老师出示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笔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或扁圆形)。 (二)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向外顶住笔管。 (四)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手腕要平。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巩固练习: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要求和字头像,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第二课米字格和笔画名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米字格和笔画名称。 教具准备:书写用具、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检查书写用具摆放的位置、坐姿、站姿和执笔。 三、讲授新课。老师:四四方方一座城,四条公路穿城中,两条最长,两条最短,看看四条公路组成一个什么字?黑板上贴有一张方白纸,标出中心,用四张红纸条,请同学贴出。老师出示挂图,同时板书:第二课:米字格(后半部分待讲到时再添上)。老师和同学一起给米字格起名:1.横竖中线;2.两条斜线; 3.左上格、坐下格; 4.右上格、右下格。老师可采用抢答方式,让同学说出米字格的各部名称。老师出示“永”字挂图,同时补课题。和同学一起按顺序说出它的名称(横画和挑画应适当加辅助虚线,帮助同学认识,如图)。为了使同学的思路清晰,先在图上表好数字: 1. 点2.横3.竖4.钩 5.挑 6.撇 7.短撇 8.捺老师可采用指哪个笔画让同学说哪个笔画,由慢到快,待同学熟悉后可进行比赛。 四、总结米字格和笔画名称,完成硬笔部分的作业,可提出要求:1.临得像; 2.要有起笔和收笔; 3.捺要写得自然。学生书写时伴以音乐。老师巡视行间,发现优点,纠正错误,以利总结。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课下练习写字。

初中七年级书法教案下册

初中七年级书法教案下 册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2流畅活泼,潇洒自如。 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书法姿势得流畅活泼,潇洒自如,有一定的速度。 三、工作要点 1、进一步明确书法教学的重要性。 2、上好书法教学课。 3、加强检查监督 七年级下册书法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左右结构的行书写法(二) 第一周目字旁、月字旁字写法 第二周口字旁、日字旁字写法 第三周左耳旁、右耳旁字写法 第四周示字旁、衣字旁字写方法 第五周绞丝旁、言字旁字的写法 第六周米字旁、金字旁字的写法 第七周书法比赛 第八周书法比赛 第二单元左右结构的行书写法(三) 第九周女字旁、牛字旁字的写法

第十周车字旁、弓字旁的写法 第十一周子字旁、足字旁的写法 第十二周马字旁、食字旁的写法 第十三周石字旁、火字旁写法 第十四周反犬旁、舟字旁写法 第十五周 集字练习书法比赛 3 第1课时 目字旁、月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目字旁、月字旁结构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善于研究 教学准备 写有范字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言: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俗语说:字如其人。众所周知,一手好字,可以给人留下终身好印象。 当今社会中,钢笔书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无论是签合同、签协议、考职称等等,一手好字绝对能给人非常好的印象! 可现今,写一手漂亮字体的年轻人真如凤毛麟角一样稀少,老祖宗传下来的书法精髓被大多数年轻人抛在了脑后,令人扼腕痛心,所以这更显得难能可贵!

资料一年级下册习字与书法教案

1 以横画为主笔的字 教学目标: 1、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以横画为主笔的字”书写要领。 1、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讲解笔顺。 3、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以横画为主笔的字”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图示: 横在上面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下面的“白”字字形要小,左竖短 右竖长。 横做主笔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重心偏右形体斜,斜中求正字要稳。 点写在正中,首横长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下面的横画要收缩,横 横之间要写均。 第三笔横作主笔,左低右高略上斜,其他笔画要收缩。 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半部,三横之间的距离要匀,注意横的长 短变化。 5、指名认读。 6、指名说笔顺,书空。 7、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8、演示书写过程。 9、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2 以竖画为主笔的字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百 万 言 去 正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以竖画为主笔的字”书写要领。 1、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讲解笔顺。 3、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以竖画为主笔的字”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图示: 竖作主笔要伸展,“口”要略扁 上横短下横长,竖作主笔向下伸展。 竖撇略短,中间为短竖,最后一笔长竖要伸展。 第一笔为平撇,长横略缩,竖撇略短,最后一笔竖要伸展。 相对点左小右大,两横上短下长,竖撇收缩,最后一笔竖向下伸展。 5、指名认读。 6、指名说笔顺,书空。 7、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8、演示书写过程。 9、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以竖画为主笔的字 3以撇画、捺画为主笔的字 教学目标: 1、掌握以撇画、捺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撇画、捺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撇画、捺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中 干 川 升 并

中学硬笔书法教案

校本课程丛书(硬笔部分)

硬笔书法课教案 第一讲、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写好钢笔字的作用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职高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和宁静的头脑。”他们两位都是当代着名书法家,他们的话,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 即使在现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钢笔仍是不可取代的主要书写工具。“字是人的脸面”,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开始进行正规的钢笔字训练,将受益终身。 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你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你美好的人生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二、根据教学经验,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临帖和摹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所长,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近,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摹帖,就是把薄纸蒙在帖上,直接描画,如同描红,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字形结构。临帖,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去写。只要仔细认真,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只摹不临,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

书法指导课教案

书法指导课教案 一、学情分析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书写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书法课要讲究字形、运笔、结构、章法四美,显然将其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来认识来衡量。 三、教学目标 1.书法课的教学要有人文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对全体,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书法教学作为培养特长一面来讲,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 2.书法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还必得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注意选拔出类拔萃之优生作为培养对象,给他们机会,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书写技能,真正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为他们的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书法教学要有持久性 欲获得某一知识、技能,并非三两日可成,必有时日来保证。“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必须具有持久性。 1.学习书法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要磨练学生的耐性。要天天坚持不懈,如同做事,要有始有终。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三二十分)练习巩固自己所喜爱的书法。 2.开展书法兴趣活动,在活动中比进步,比质量,比速度,比特色,并将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展评,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方可达到日久功成的目的。教诲学生:自古

《汉字与书法》教学案例设计陈爱民莆田一中

《汉字与书法》教学案例 设计:陈爱民 莆田一中 点评:郑兰 福州教育学院 章节名称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科历史授课班级高二授课时数1课时设计者陈爱民所属学校莆田一中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汉字与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第一目"从汉字的起源到"书同文",讲述汉字的演变及对组字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总结,重点交代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第二目"书艺历程",讲述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及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第三目"印宗秦汉",讲述了秦印汉印的特点、地位及明清篆刻艺术的成就。篆刻艺术相对本课主题属于次要内容。 贯穿本课的主题线索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并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依据标准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育技术标准:本节(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欣赏汉字的独特的特征,能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点评:《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必修三)中的一节文化课,从知识层面看,与语文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教学设计关键不要变成语文、历史学科"你我不分",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以我为主,即发挥学科的主体性,突显学科特色,史味充足,如结合时代背景谈书法的基本特征。这节课做到了这一点。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国的汉字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既熟悉又陌生的汉字的历史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有所了解,但对汉字书法与篆刻之美的领略还较停留表面,对于其精髓却未能把握,也很难将书法篆刻作品与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来思考。 一般特征: 1、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 2、他们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还有欠缺,缺乏深度与广度。 3、通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初始能力: 1、学生对历史现象分析的层次还未能更一步。高一学年必修一、二治文明、经济文明)的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特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思考。 2、经过课前的预,学生对本课内容(汉字、书法、篆刻艺术)有了初步印象,但把这些内容与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特征相关联是他们要面对的问题。 信息素养: 1、高一的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上网查资料的基本能力,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还较低,在分析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 2、学生上网的兴趣还比较集中于娱乐部分,学生良好的网络习惯有待形成,故在课外材料的查收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并对学生所得的信息进行评估反馈。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 号学习

(完整word版)初级中学书法课教案

中学书法课教案 爱中华 -----------欧体短撇及其变化 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初级中学陈永湛 科目:书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弘扬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初步学会短撇的写法、感知短撇的特点和变化。 3、初步学会“爱”、“中”、“华”三个字的写法。 4、通过对作品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感知书法作品之美。 教学重点:学会短撇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会相关字的写法。 教学拓展:初步认知短撇的变化;学会简单书法作品的写法;得到思想道德教育;感受祖国传统高雅艺术的魅力。 教具准备:示范用笔、示范用纸、磁铁、墨汁、笔架、盘子、多媒体等。 学具准备:毛笔、练习纸、宣纸、墨汁、字帖、羊毛毡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书法作品欣赏 教师出示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给学生欣赏,激发兴趣, 树好榜样和威信。 2.导语 师:同学们,要练好书法,最好从楷书着手。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欧体楷书基本笔画。欧体特征:骨气劲峭,法

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二、新授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笔画,学习“短撇”。有同学要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笔画,怎么还学笔画?其实啊,练字呢,要从一笔一画练起,而做人呢,要一生一世做真人。 “一笔一画学写字,一生一世做真人”。 1.短撇 (1)、看短撇,并根据口诀进行 练习。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2. 短撇的意境 啄法,像匕首、鹤嘴、竹叶,也像小鱼的鱼鳍、尾巴等。 3. 教学范字“爱” “爱”字有几个短撇,这两个短撇有什么区别? 引出短撇的变化——平撇 (1)、练习平撇。 (2)、教师示范“爱”字。(拓展:“爱”字下面的两 个长撇也有变化。) (3)、学生练习。 4. 教学范字“中” 通过练习复习其中的悬针竖的写法。 (1)、悬针竖的收笔和短撇的收笔有什么联 系? (2)、写好一个字,除了写好笔画以外还要注意些什么?(结构:布白匀称) 短 撇 口 诀 起笔:逆锋起笔、右下作顿 运笔:中锋运笔、左下撇出 收笔:渐提渐行、力送笔尖 悬 针 竖 口 诀 起笔:逆锋起笔、右下作顿 运笔:中锋运笔、往下作竖 收笔:渐提渐行、力送笔尖

[指导]一年级下册习字与书法教案

[指导]一年级下册习字与书法教案第一讲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第周教学目标: 1、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以横画为主笔的字”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以横画为主笔的字”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图示: 横在上面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下面的“白”字字形要小,百 左竖短右竖长。 横做主笔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重心偏右形体斜,斜中求 万正字要稳。

点写在正中,首横长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下面的横画要 言收缩,横横之间要写均。 横在中间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两点写在中线上,字形瘦舟 长才好看 第三笔横作主笔,左低右高略上斜,其他笔画要收缩。去 首撇为平撇,横作主笔要伸展,下面的“口”要小。舌 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笔画,相对点紧靠竖画。 亚 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半部,三横之间的距离要匀,注意横的长 正短变化。 5、指名认读。 6、指名说笔顺,书空。 7、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8、演示书写过程。 9、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三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以横画为主笔的字 万言百舟去舌亚正 第二讲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第周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书法欣赏课教案

书法欣赏课-----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 万寿中学陆林 首先, 写行书一定要有比较好的正书基础, 熟悉笔性,当你对结构、笔画、空白、造型都可以很好的掌握之后就有了条件了。练行书时,首先是临帖:不要写,先看,把一个字看透,就从上面说的那几个方面看,看好了,就丢开字帖,一气合成。注意:这里就关系的写行书最重要的东西了,就是连贯的气运,每个笔画一定要靠气运联系在一起,一个字才能很好的成为一个整体,不要停,不要填,还有就是笔触一定要”跳起来” 行书字才显的活;不然回很死板,可以从两个对称的点开始练,用弹跳的笔触练,找到感觉后开始写。 另外,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空白(重中之重)气运 这两点做好了,其他的东西比如如何造型、笔画的连接、都是比较灵活的,可以自己设计,单但毕竟写出来的一定还是字啊!不过练习时可以当作画来’画” 主要是练习笔画之间的关系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

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书法欣赏教案

书法欣赏教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书法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书法就是写字之法, 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室的影视设备,电脑,介绍书法的VCD光碟等。 教学过程: 一、讲述关于汉字和汉字书法的有关知识。 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 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什么是书法。 书法,就是写字之法,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 艺术。 2.中国文字书法的发生的诸因素。人类为生活、生存而创造了文字,并使文字的形式—— 书体不断发展变化,如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行书等。每一次书体的变化, 都使它的服务范围拓宽,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汉字的式样,在越来越统一的基础 上,变得越来越精美,这样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书法。再加上汉晋以来统治 阶级对这一艺术的大力倡导,在人民群众中也有了广泛的影响。我国历代出现了许多书法家, 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名帖和墨迹,成了民族传统文化中光辉灿烂的花朵。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是书法的基础。汉字的产生,也就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如以线 造型,以及匀称、平衡、变化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先民们仰观俯视,审美地观察世界,把思 维、观念、追求寄托在这些刻划线条。 .汉字书法艺术的形成一般来说有三方面因素:

八年级书法课教案

八年级书法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书法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房四宝及书法习惯。 2.知道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并能体现在自己的书写过程中。 3.懂得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写好字的首要条件,能在平时的书写中注意自己的书写姿势,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前准备: 1.正确坐姿、握笔姿势的图片。 2.铅笔、书法练习纸、字帖。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书法课程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 1.打开投影,欣赏书法作品。 2.要求:仔细地欣赏作品,看看书法有些什么特点? 二、组内交流 你从刚才的参观、欣赏中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硬笔书法?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

2.硬笔书法及文房四宝有什么特点? 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 三、书法准备 “文房四宝”,既笔、墨、纸、砚。 笔:即指毛笔,由下端圆锥状的笔头和与之相接的笔杆两部分组成。关键是笔头,吸墨力强,含墨量多,能润能枯,能散能聚,或正或侧,或刚或柔,可八面出锋,变幻无尽。毛笔字笔画的各种形态,书法艺术中所有变幻莫测的线条,包括传统中国画中一切美妙的笔墨都是运用这“毛锥”创造出来的。毛笔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较为柔软的羊毫一类,较为劲挺的狼毫一类,介于二者之间的兼毫一类,各有特点,因不同用途而选购。作为初学,建议使用中等大小的兼毫,弹性和柔软适中即可。书法创作可视各人的习惯和实际需要选用适当大小和品质的毛笔。 墨:又称墨汁,纯黑色,含有一定量的胶质,书写在宣纸上干后水浸不化,亦有不少种类。作为习字,对墨的要求不高,一般文化用品商店出售的价格低廉的普通瓶装墨汁即可,书法创作对墨汁要求较高,另当别论。

汉字与书法文化。。

《汉字与书法文化》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汉字与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利用单纯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变的审美意趣,具有明显的抽象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书法在技巧原则上的严格性和表现情感上的丰富性,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了解、学习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责无旁贷。本课从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学习、欣赏书法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贯穿本课的主题线索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并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二、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 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 2、他们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还有欠缺,缺乏深度与广度。 3、通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熟悉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及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讲述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书法艺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大部分学生对书法艺术比较陌生,缺少感性认识,给教学带来难度。 解决难点的方法:结合实践操作、观摩作品等活动创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汉字的起源》 激发学生兴趣,对汉字的起源有所了解。 课堂新授: 展示鲁迅鲁迅《门外文谈》中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结合课后习题,提出探究问题:如何认识汉字的起源及其作用?在学生表达后及时评价并加以总结。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演变历程的内容,并以表格按顺序列出其过程。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汉字发展成为书法的原因并加以归纳。 除了教材中所列出的原因外,书法出现的原因还有什么?并对此加以指导与总结、评价。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书法发展的历程,并以表格按顺序列出其过程。 以图片、视频方式呈现不同时期书法的代表作品,与时代风貌相结合讲述。 播放视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并设下列问题:视频展示的是我国的什么艺术?有何特点?并对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及总结。 展示秦、汉印章图片并依据教材归纳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特点。 以表格方式再次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让学生先完成课后作业,并加以总结与评价。 设置问题:你认为计算机的普及会对汉字与书法及篆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初中七年级书法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行书 第一课什么是行书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中国书法传统 2、让学生明白学习书法的意义 3、了解什么是行书及行书的特点 教学重点:什么是行书与楷书有什么区别 教学难点:行书与楷书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介绍 1、什么叫做书法?(1)、“书法”这一名词在我国已运用了三千多年,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了,从广义上理解,书法就是写字的方法,因为“书”所指的就是写字,而“法”可以理解为方法;而从狭义上说,书法特指用毛笔书写的汉字艺术。(2)、或许有的同学会问,书法既然是写字的方法,那么外国是不是也有书法艺术呢?有没有同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书法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艺术,它的产生与我国古代的书写工具毛笔有很大的关系。记得西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蔡邕说过:“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由此可见,汉字与毛笔的特殊性,是产生书法艺术的主要原因;造型与表现的有机结合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这样的说法一时之间或许我们还很难理解,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会慢慢理解的。(3)、现在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书法是怎么会诞生的呢?其实书法是从实用中发展而来的。我们知道在原始人的时候没有文字,他们记事很不方便,于是他们每当有事的时候都会在腰带上打上一个结,大事就打一个大结;小事就打一个小结,这件事做完之后就把结解开。这就是最初的结绳记事说。但这样还是不方便,传说是黄帝派他的一个史官仓颉创造文字,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记录所发生的或要去办的事,文字也就因此而诞生了。文字的存在必须经过书写,于是书法也就诞生了。 二、学习书法的意义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早在周代,就把书法列入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后人更是注重书法的教育,文字是写给人们看的,具有一手好字,不仅能够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更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电脑早就可以代替人类的书写工作,我们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