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头渚景区导游词

鼋头渚景区导游词

【篇一:鼋头渚导游词】

无锡简介

无锡是江南重镇,江南历来是中国人魂牵梦引的地方,江南总能在

中国人心中生起无限的诗情画意。青山绿水,桃红柳绿是江南特有

的美景,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传统的温馨。地处这样一个地域,又

依傍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中列第三位的太湖,无锡常被比喻成一位美女,天生丽质。当然,无锡并非唯一濒临太湖的市镇,但物阜民丰

的无锡,拥有太湖最美的一角。从而一直以太湖明珠为大家所称道。2003年,“太湖明珠——无锡”已成为中国旅游城市的知名品牌。“泰伯奔吴”这一段久远的历史传说,使无锡被公认为吴文化的发祥地。

三千余年前,商周文化时期,黄河流域陕西西歧有个封国叫周,周

王古公檀父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他非常喜欢三儿子季

历的儿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有意让其继承王位,长子泰伯

和次子仲雍知道后,以到终南山采药为由,出走让位,他们一路南行,跋山涉水,来到了江南梅里也就是现在的梅村。当时这里还是

蛮夷之地,因为这儿水多,人们都披着头发,身刻蛟龙,认为这样

便能避开水中蛟龙。泰伯、仲雍也入乡随俗,断发纹身,他们为这

里带来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文明,帮这里修河道、兴水利,大

大发展了这儿的经济文化,帮助江南摆脱了蒙昧和野蛮。于是,人

们推举泰伯为王,在梅里建立了“勾吴”古国。下传二十三世,直到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令伍子胥建了“小城”(今无锡胡埭镇)

与“大城”(阖闾城),后迁都大城(即现在的苏州城)。所以无锡

梅里共做了近600多年吴国的国都,这比无锡的地名正式出现在史

书上要早得多了。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卧薪尝胆等故事就是春秋时期

在这里发生的“吴越争霸”的故事。历史上,无锡出过许多名人,像

写《怜农》的李绅、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东林党人高攀龙、顾宪成,旅行家徐霞客、近代画家徐悲鸿等等。所以无锡也是一个名人

辈出的文化名城。

无锡市全市总面积4788 k㎡。人口约447万,加上流动人口有五百多万;其中市区面积有近1000 k㎡,人口200多万。现辖宜兴、江

阴二市七区(锡山、惠山、崇安、北塘、南长、滨湖和新区)。无

锡的市树是香樟,香樟树干通直,四季苍翠。樟木有香味,所以常

被制成书橱、衣橱等,又因纹理漂亮所以有也用在美术工艺上。市

花有两种:梅花和杜鹃。梅花为中国的十大名花之首,被称为花中

君子,梅和松、竹在一起,被称之为岁寒三友。历史上曾将其数度推

崇为我国的国花(早在清时定为国花),

在近期开展的国花评选中,它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并驾齐驱。举世

闻名的杜鹃花不仅是无锡的市花,同时也是湖南省会长沙、福建三

明市、辽宁丹东等市的市花。唐代白居易诗曰:“九江三月杜鹃来,

一声催得一枝开。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

无锡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北枕长江,南抱太湖,东邻上海,西接南京,是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中心。京沪、沪宁等多条高速公路

支撑着无锡的全方位交通,硕放机场架起了通往国内主要旅游城市

的空中桥梁;铁路方面,无锡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沪

宁铁路与已建成的新长铁路在此交汇,沪宁线上几乎所有的列车均

停靠无锡。此外,无锡还有始发上海、南京、杭州、宜昌、南宁、

怀化的列车。

无锡主要是平原,加有少许低山和丘陵。最高点是“黄塔顶”(611.5米)。无锡南部是太湖,全市水面面积769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6.5% 。无锡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誉。早在明末清初,无锡的三里桥“米市”便与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湖南长沙并称全国四大米市。19世纪末,无锡又成为了民族工商业

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名的便是薛福成、薛南溟、荣德生、荣宗敬等

人了。在1945年全国的工业普查统计中,无锡因民族工商业的飞速

发展,紧随上海之后排名第二,于是便有了“小上海”之称。到了现代,无锡更是以高速发展的经济闻名全国,有“华夏第一县”无锡县,“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在2004年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的评比中,无锡排列第一;是外商瞩目的投资沃土。《财富》杂志评选出

的世界500强中,已有50多家落户无锡。去年国民生产总值居江苏

省第二位,人均gdp名列第一。

无锡的自然旅游资源兼有江、河、湖、泉、洞之胜,特别是太湖的

梅梁风景区,既有西湖之秀丽,又有大海之磅礴,碧波万倾,渔帆

片片,湖光山色令人陶醉。无锡充满水和温情,无锡有三大水系:

太湖、二泉和古运河。无锡的旅游就是打太湖牌、唱运河歌、拉二

泉曲,而永远微笑的惠山泥人给人以温磬的感觉,温情无限。

无锡的景点以山水为主,以山水组合为特色,有真山真水的鼋头渚

公园,有真山假水的锡惠公园,有假山真水的蠡园,有假山假水的

寄畅园,有依山傍水的影视基地,以及登山望水的灵山大佛,可以

说是面面俱到,山水景色足以让人陶醉。

现今我们无锡为大力发展旅游,还正在发展与完善中央电视台影视

城基地与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那里有世界第一露天大铜佛,高88

米的灵山大佛)。另外还有陶都宜兴(最著名的便是宜兴的溶洞和

紫砂茶壶了)和文明卫生城市江阴(即华夏第一村华西村所在地)。鼋头渚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太湖,共渡美好时光,我

感到很高兴。无锡被称为“太湖明珠”,太湖是无锡最有名的景点今

天我们参观的便是太湖边最美的一角——“太湖第一名胜”鼋头渚。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位于无锡市区向南约18公里处,其名称来源是:“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这是在《锡山

景物略》中记载的。其实呢鼋头渚是太湖中的一个半岛,自无锡绅

士杨翰西先生自1916年在这儿购得一片山地开始,历经近90年的

开发,鼋头渚现在已成为中外闻名的国家4a级风景区。诚如《横云

山庄记》中所说的:“无锡除九峰二泉之外,忽获此神明之境,夫其

偶然也哉。”

公园以优美的山水组合为巧,特别是太湖风光,有40余座岛屿,

72座山峰,号称“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山峰”。有人讲,太湖的“太”

字真有意思,因为它比大字还要多一点,太湖确实很大,仅水域面

积就有240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占了第三位。[太

湖的形状基本上为一个椭圆形,但到了江苏这一块却是凹凸不平的,原来,相传有一年王母娘娘诞辰,玉帝送了一个银盘给她,上面雕

着奇珍异兽,奇峰秀水,王母看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但大家知道,王母诞辰的蟠桃会尚没请孙悟空,气得他闯入蟠桃会,大闹天宫,

见一样打一样。这银盘也不例外,被他一棒打了下来,银盘变成了

湖水,盘上的鸟啊树啊山啊全活了,又因挨了孙悟空的那一棒,所

以有一遍是凹凸不平的,又因其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天”上的一

横到了下面,就成了“太”,太湖故此得名。]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太

湖美》,太湖确实很美,而且美的景点又不少。有的来宾一定会问,那么最能代表太湖美的景点是谁呢?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美丽

的诗句,作了明确的回答:“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现进入鼋

头渚需要经过两个门楼,刚才我们的车子开过了第一个门楼,现在

大家看到的第二个门楼,称老门楼,建于1972年,飞脊重檐,琉璃

瓦顶,巍峨的形体预示着该景区非凡的气势。正面有“鼋头渚”三个

镏金大字,背书“山辉川媚”四字,点明了该景区的特色。牌坊左面

的山叫充山,又叫南犊山。“自古名山僧占多”,早在1400多年前的

南朝萧梁时,充山的后山就建成了“广福庵”,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

这里最早的风景开发。1916年杨翰西用做稻谷生意赚来的2000块

大洋,购买了这里包括鼋头渚在内的60亩山地,从1918年开始构

筑别墅园林“横云山庄”。杨翰西是清末举人,有相当的文化素养。

在造园时有意识地发挥真山真水的环境优势,因势布局,巧妙点缀,融情入景,恰到好处,所谓“三分人意,七分天然”,这别墅园林造

得很是不俗。抗战胜利后,横云山庄被当局接收,改为“横云花园”。建国后,又把这里与附近的太湖别墅、陈园、郑园等联成一片,组

成“鼋头渚公园”。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园进一步扩充,形成了游

览面积达130公顷的鼋头渚风景区,包括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湖

山真意、江南兰苑、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鼋渚春涛、太湖仙岛等

八大景点。如果把这各具千秋的“鼋渚八景”统统游一遍,大约需要

整整一天时间。今天我们的游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因此重点游览精

品中的极品“鼋渚春涛”,该景点的基础就是刚才所说的“横云山庄”。在我们所站位置的左边山坡上,有一组统称“小函谷”的建筑,原是

园主日常起居和接待亲朋好友的场所。这组建筑以“花神庙”作为代表,具有山水植物为我所用的含义。喏,右面那个简朴的门头,正

反面分别镶嵌着“利涉”、“问津”砖额,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利涉”

表示这里有个船码头,原来在1934年蠡湖宝界桥未建成之前,从城

里到鼋头渚的游客,一般都是乘船往返;今天虽然陆路畅通,然而

那边的“太湖游船码头”,仍然是往返“太湖仙岛”的必备设施,使利

涉的意义有了新的延伸。至于“问津”,意思是讲:渡船到了这里,

游人不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而当您需要“问津”即

问路的时候,这个拱形门头就为您开启了通往仙境的道路。[传说当

年有位老渔翁在湖里打鱼,为了多挣点儿钱,加班加点,很晚才收工,可天已经很晚了,他也看不清楚,在湖里迷了路,迷迷糊糊看

见远处有个古渡口,便在渡口上了岸。老翁休息了一晚,到第二天

天亮醒来一看,哇,发现这里桃红柳绿,景色宜人,真是世外桃源。老翁便不想再回去了,在这渡口边为他人指点路径,所以这儿便

成了“问津”渡口。]难怪,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要写诗赞美

这里的风景:“鼋头渚,景色胜天堂”。

我们走进了太湖佳绝处牌坊,也就走近了太湖最美的地方。展现在

大家眼前的是两种景观:一边是幽静的古建筑“绛雪轩”,一边是广

袤的太湖,这条堤便是分界线。堤上种的是日本著名的野生大山樱,其品种名为“染井吉野”。花园主人杨翰西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很喜

欢日本的樱花。在习惯了桃花之娇艳的江南,园主引进了绚烂的樱花,着实令大家耳目一新。一到春季四月,樱花满堤,落樱缤纷,

粉红如彩云,与日本的上野樱花园差不多,所以把这条堤叫做樱花堤,电影《革命军中马前卒》中日本上野樱花园的景色便是在这儿

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樱花让越来越多的人也想到我国的东邻——扶桑,甚至联想到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内沿袤宽广、蔚为大

观的樱花林,花期与这儿相距不远,略晚几天而已,鼋头渚内的樱

花呢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人民渐进的步伐。眼前这座桥叫长春桥,建于1936年,是仿造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建造的半圆

形拱桥,高耸的桥型与倒影合成线条优美的浑圆形。我们无锡有句

俗语:“长春桥上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我们今天过了这座桥,希

望大家都能够健康长寿。站在桥上,一边樱红柳绿,一边波光粼粼,鱼鸥点点,帆影片片,波浪叠叠,那是怎样一种景色啊!到了落英

缤纷的时候,更是一番“红雨随心翻作浪”的壮丽景色,使桥下面那

座龙脊凤檐的“绛雪轩”,分外典雅美丽。这时,您如果在桥上行走,仿佛就是图画中的行人;而俯身探水,人桥倒影,更进入了“满园深

浅色,照在绿波中”那诗的境界了。有部电影《早春二月》便是在长

春桥取的景。

这里又有一座斗拱飞檐,古朴典雅的牌坊,正面写着“ 具区胜境”四

个字。有的来宾可能对“具区”的意思弄不明白。“具区”是太湖的别

称之一;此外,古代也有称太湖为震泽、笠泽、五湖的。这座牌坊

属于景名坊,在它的背面,还写着“横云山庄”,也就是这座风景园

林原来的名字。同时,这座牌坊还起着提示的作用,它再次告诉您,太湖已经越来越近。牌坊前面那块太湖石,叫“古云石”,古代的古,云彩的云,这名字起得很文雅,象云象雾,又象一个小东西在招手

欢迎大家来到鼋头渚。太湖石顾名思义出自太湖,经过水底湖水的

不断冲刷,形成了太湖石瘦、透、漏、皱、丑、顽、拙的特点。当然,这块石头还没有完全体现太湖石的几大特点。江南四大名石分

别是苏州留园的冠云峰、苏州十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和

杭州花圃的绉云峰。右边那块巨大的黄石上,刻着“到此忘机”,由

高邮王荫之手书。意思是讲:到了这里,“凡念顿消,超然尘外”。

换句话说,到了此地,您就投入了大自然的亲切怀抱,可以忘掉滚

滚红尘中的一切嚣噪烦恼和去留宠辱,使自己的心态趋向于平稳、

宁静和淡泊。

各位团友,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这组被称为“藕花深处”的庭

园建筑,一听名称就觉得很优雅,仿佛是一曲优美旋律中的休止符号,让您在走进太湖之前,有个短暂的停留,在这小桥流水的江南

园林中,一时忘掉大自然中的太湖,恰恰又增加了对于太湖的“期望值”,可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出人意料的是,如此风雅文气的

提名并非出自文人墨客,却由一位工匠提供,这也为景区平添了一

段佳话。这个景点建于1927年,工程完工时,主人大宴亲朋好友,

请大家给这个景点取名。旧时题额严谨,历来讲究要有出典,否则

就是杜撰。有人提议叫“湖心亭”或是“荷花岛”,杨翰西觉得这些名

字太俗了。难为这工匠虽出身微寒,竟记得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方亭四周遍植荷花,只在一面连接堂

上一座曲桥通向外面,这个景点很贴切诗中的意境。本来上岛以后

要往回走才能继续游览景点,后来又建造了一座与湖岸相通的桥,

在“深处”增加了“出处”,解决了拥挤的客流带来的矛盾。这座小岛

叫做“清芬屿”,对面的那排房屋,叫“净香水榭”,周围种植牡丹花,因此那小小的山湾,就称作“牡丹湾”。现在我们到了清芬屿上的宫

殿式建筑“诵芬堂”,过去这幢五开间的房屋,曾经做过“杨家祠堂”。它的建筑形制非常生动,那屋顶就像比翼双飞的翅膀,既有动势又

显得古朴典雅。这厅堂里面的家具陈设,也布置得高贵精致。特别

是这些匾额和楹联,都出自名家之手,字写得好,意思又很深刻,

让人觉得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出幽静的景色直叫人忘了是

深处浩瀚的太湖,而是到了一个小巧的江南水乡古典园林之内。门

口这两颗树呢叫“龙爪树”,意思是杨翰西希望子孙如青龙一般,腾

云驾雾,青云直上。所以请大家摸一摸,说不定前程似锦,路途光明。这池中有一块太湖石,也叫美女石,在这儿曾拍过一部戏曲片《追鱼》,说的是书生张生与大官之女牡丹小姐的爱情故事。在这里,还拍过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看完了这里的古典建筑,下面我们去欣赏一下壮丽的太湖景色。1990年春,在鼋头渚的坡下,树了一块巨石,巨石上面刻着无锡的

旅游口号“无锡,充满温情和水”,这八个字对四方游客表示欢迎,

并暗语无锡的天然美景以水见长。我们无锡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水

当然是最主要的,有太湖、运河和二泉三大著名的水系,而我们江

南人的热情好客似水柔情,所以叫温情,不同于北方人的豪情。背

面是由日本山田广作发起、中山大三郎作词作曲、尾形大作演唱的《无锡旅情》,曾一度跃居日本ktv点歌榜的首位,备受日本人民的喜爱。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登上了鼋头渚半岛,相信大家一定会觉得精

神为之一振,必定会认同郭沫若的“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赞叹。在这里,三万六千顷的浩淼烟波奔来眼底,浓淡相宜,七十二

峰缥渺可辩,

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辽阔,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

然图画,把太湖平远山水的审美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

请大家往左面看:那里山势连绵,有12个山渚参差突入湖中,称为“湖东十二渚,现在已建有闻名遐迩的无锡影视文化主题公园——三

国城水浒城,还有建设中的“山水城”。请大家转向右边看:那里起

伏的小山从青龙山到闾江口,沿湖有18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最远端就是太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所在地——马山,那儿在以佛教

文化为主线的灵山文化园中,耸立着88米高的青铜大佛——灵山大佛。湖中间较近处是三山,当地人称它为“乌龟山”,放眼望去,活

像一只硕大的乌龟,沉浮起伏在湖面上。这座既有秀气,又有灵气,更象“蓬莱三岛”那样有点儿仙气的三山岛,已被建成中外驰名的“太

湖仙岛”。再远点那座像笠帽一样隐约可辨的小岛,叫“ 拖山岛”,不

久的将来,拖山即将成为又一湖上乐园。拖山岛的南面,就是一片

汪洋的外太湖了。这湖东十二渚、湖面十八湾和拖山岛之间的太湖,归无锡管辖,在古代又称作“梅梁湖”。它的得名来源于一个美丽的

传说:[三千年前,陕西岐山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南奔荆蛮”,在无锡“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梅村镇,开创了吴国五百多的的基业。当时

用梅树的树干做成房屋的正梁,被赋于了神圣的色彩。一次吴国运

送梅梁的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这样到了每年的春季,湖面就

会飘出朵朵洁白的梅花。]

浩瀚的湖面茫茫不见边际,气势磅礴,具有大海的雄伟,悠然的小

岛轻风点缀其间,旖旎多姿,又尽得西子湖之灵秀,此等美景实在

不可多得。细心的游客会把这儿和刚才的“藕花深处”相比较,近在

咫尺却风格迥异,巨大的反差变化,给人以出其不意、辛未愉悦的

效果,又能领略到鼋渚设计构思之精心独到。

请大家回过身子,欣赏一下太湖航行的保护神“鼋渚灯塔”。因为鼋

头渚处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的突出位置,因此在1920年,就有人在这

里立杆挂灯,为夜行船只导航。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通航,地方

人士建灯塔表示祝贺,当时灯塔的形有状,象一枚弹头朝上通红的

炮弹。1982年结合灯塔翻修,改成民族形式的紫酱色,琉璃瓦重檐

塔顶;并在砖砌墙身上用粉红色金山石贴面,高度也从原来的12.56

米加高到13.1米,使灯塔显得更加典雅挺拨,成为鼋头渚的标志性

建筑。[传说……]请大家向前走。

这里是鼋头渚的景名刻石,许多人都喜欢在这里摄影留念。这块巨

石高2米多一点,是从湖对面大浮乡的山上采来的。正面“鼋头渚”

三个遒劲有力的榜书,出自无锡才子、大浮老人秦敦世之手。这里

原来的刻石毁于“文革”,现在看到的是1974年重刻的。当时因找不

到敦世先生的签名,所以署名一直空着;1995年,经敦世先生的外

孙女,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提供原件,得以重新补刻,方才成为

完整的书法作品。刻石背面的“鼋渚春涛”四字,原为末代状元刘春

霖所书。刘春霖是清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考中状元的,第二年光绪

皇帝就下诏废除科举制度,因此刘春霖自称是“第一人中最后人”。

各位来宾,您看即使这样一块石头也积淀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不过

据说刘春霖当时并未考得第一名,那怎么会是状元呢?原来,当时

全国的旱灾非常严重,慈禧太后看到有个考生名叫刘春霖,春天的

甘露,觉得这个名字非常好,非常吉祥,所以提拔他成了状元。后

来他奉命视察江南,春天来到这里,游览太湖,湖面刮着东南风,

吹起阵阵波涛,就写下了“鼋渚春涛”这四个字。]

这座道路中间的八角亭,建于1918年,叫涵虚亭,亭名取自苏东

坡的《涵虚亭》诗。建造这座亭子的目的,是为了让游人适当休息

一下。古人讲:“亭者,停也。”说白了亭子的本意就是让人停下来。我们游了这么长的一段路程,在这里作短暂停留,可以恢复体力,

使游无倦意。这说明了当时在规划设计这座美丽的园林时,在游览

节奏的安排上,已注意到空间和时间的巧妙结合。当然在园林的亭

子里,不能仅仅让您停下来,还要看四面的景色呀。所以这座亭子

从选址到造型,也确实具有了苏东坡的诗意:“惟有此亭无一物,坐

观万景得天全。”

各位来宾,在这里我们主要欣赏鼋头渚两组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摩

崖石刻。

请大家先注意涵虚亭下的“明高宗宪公濯足处”,让人想起明代东林

党人与阉党斗争的那段历史。题刻中的“高”既是高攀龙,字从云,

更字存之,号景逸,生于1562年,无锡人,“宗宪”是明代崇祯皇帝

追封给东林党领袖高攀龙的谥号。他取意于屈原所著《渔父》中“沧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写了

一首诗:“马鞍山上振衣,鼋头渚下濯足;一任闲来闲往,笑看世人

局促”。抨击了政治之腐败。抗战胜利后,无锡人朱松黯书“明高宗

宪公濯足处”八字,刻在这里的悬崖上;后人又在旁边补刻了高攀龙

的原诗。“文革”中,该处摩崖石刻被毁,现题为王季鹤重书。

请再看那边“飞云阁”下有“横云”和“包孕吴越” 两条摩崖石刻,它们

的作者,都是清末无锡县令廖伦。“横云”是廖伦从湖上远望鼋头渚

后所做的描述,水天一色,融为一体,鼋渚如一片云彩横亘其间,

原园主杨翰西后来把“横云”二字作为他在这儿山庄

的名字;而“包孕吴越”,被评价为太湖风景名胜区中,最有功力的

景题,其内涵更是恢宏、悠远。1995年7月20日发行的《太湖》

邮票中的“小型张”,即取材于此。250多年前,江苏是吴国的疆域,浙江是越国的领土,“包孕吴越”四个字,既包涵了太湖横跨江浙两

省的地理概念;又点明了数千年来,吴越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

成部分,所闪烁着的灿烂的光辉,更赞美太湖哺育了几千万太湖儿

女那母亲湖博大的胸怀。当年,《渡江侦察记》曾在这儿拍摄,通

过艺术处理,把太湖风光变成了长江天堑。那边远处的芦苇荡曾拍

摄过电影《小兵张嘎》,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的。

太湖东西宽68.5公里,南北长55.9公里。周长400公里,平均水

深2米左右,总蓄水量约44亿立方米,属大型浅洼碟形淡水湖泊,

说白了就是湖大水浅像只大盆子,这“大盆子”中的水产很丰富,但

以小小的白虾、银鱼和梅脐鱼的资源最为丰富,此外白鱼、白虾、

银鱼并称著名的“太湖三白”。刚才我们讲到,太湖是伟大的母亲湖,那么她自己又是怎样生成的呢?对于这个问题,至今科学家还没有定论,比较流行的有几种说法

“泻湖说”认为:太湖地区经过古生代以来三次大的地质构造运动,

形成了凹陷的盆地。在距今16500-13000年前,由于气温增高,海

平面上升,造成新的海浸,使太湖地区成为一个大海湾。后来经过

长江、钱塘江三角洲的泥沙沉积,逐渐使海湾变成泻湖;最后由于

自然堤的合拢,形成了现在的太湖。

“构造说”认为:太湖地区受海浸规模较小,不可能有海湾存在。而

是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太湖平源处于缓慢下沉区,而其西部则

处于缓慢上升区,导致了水系东注,先形成几个小湖白,即司马迁

所著《史记》中的“五湖”,包括游湖、贡湖、胥湖、莫湖和菱湖。

在新构造运动的持续影响下,太湖断陷宜地继续作西高低的倾斜式

下沉,湖区面积不断扩大,“五湖”成为东北岸的五个大水湾,形成

了今日的太湖。

此外,也有人认为太湖是“天外来客”与北球撞击形成的“陨击坑”。

或者说:“数千年前太湖地区持续下了一段时间的大暴雨,按现在计算,降水量高达60亿吨,低洼处积水不退,又蒸不了,就形成了太湖。除此以外,还有“风暴流说”等好几种不同的看法。总之,太湖

成因,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仍然是一个还未完全揭开

的谜。

我们游览了鼋头渚,到现在啊还不知道“鼋”长什么样子呢。那现在

我们就来看一下。它就是安祥地爬在这金山石平台上的青铜雕塑“震

泽神鼋”。它是个五不像:龙头、龟身、蛇腹、虎爪、鱼尾,造型奇特,纹饰古朴,色泽文雅;它通高1.3米、长1.7米,重700多公斤。由徐宝庆设计、朱复戡书篆,是上海青铜文化复兴公园赠送给1985

年举办的“首届太湖之春艺术节”的礼物,是公园的镇园之宝,也是

太湖的吉祥物。[相传,当年湖水泛滥,乃水妖作怪。大禹治水经过

此地,建湖边有一晶莹剔透的奇石,便拿出开山斧,雕出了一个神鼋,镇住了水妖。从此太湖风光秀丽,一片美景,所以这“震泽神鼋”也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象征。]它深得游客的喜爱,据说还能带

来好运气。当然这还要靠您自己一显身手凡是能把硬币扔在神鼋背

上又掉不下来的,就意味着您交上了好运。“投上神鼋背,运气接着来;运气是条狗,来了赶不走”。不信?您就试一试,

上面的建筑叫“澄澜堂”,五开间,三面环廊,建于1931年,是用

太湖水命名的:澄是水静如清之意,澜是波涛汹涌之意。在这里可

以看到太湖的气象万千、变幻无穷,居高临下,一览无余,同时,

也是个品茶的好地方。杨翰西在建造花园之前带了工匠去北京紫禁

城取样,所以这里都是宫廷式的建筑,也正好配合了太湖的大气磅礴。在这堂中,有一副在鼋头渚风景区内,数得上最好的楹联,它

的作者是陈夔龙, 1933年园主请他写了这副楹联:“山横马迹,渚

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穿过“秋叶涧”,便是“一勺泉”,有“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

万六千顷”而得名。[相传,古代有个小伙子上山砍柴,遇见两个白胡

子老头在山林中下棋,他也很喜欢下棋,于是就在旁边观棋。也不

知道过了多久,当中一个老头子说:“小伙子,口渴了吧?”说完就

拿了一根拐杖在地上一戳,只见地面上就用出了一口泉眼,白胡子

老头又说了:“好了,下山去吧!”说完就没影了。小伙子惊讶不已。可是当他下山后,发现一切都变了,村里的人都不认识他了,一问

才知道自从他上山至今已经过了几百年了,他家人都没有了,他的

曾孙都已经70多岁了。小伙子这才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仙,于是就进

山寻找神仙去了。而当年白胡子老头敲出的那口井就是现在的“一勺泉”。]山上为1924年量如和尚所建的广福寺,量如原为军人,脱下

军装,换上僧服,隐于山林之中。但原庙却是建于萧梁年间,为千

年古寺,据说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寺内藏鸵鸟蛋、古画

《百鸟图》以及明末隐士杨紫渊的铁鞭三样宝。下山的这条路为“齐

眉路”,是前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为其父亲王心如而建,希望其父母

能象古代的梁鸿、孟光一样白头偕老、举案齐眉。[梁鸿是东汉末年

的名士,但他看不惯汉章帝劳民伤财的建造豪华宫殿,于是作了一

首《五噫歌》,从而得罪了朝廷,被追杀。他就和自己的夫人孟光

躲到无锡铁山,在那里互敬互爱孟光每次都把放饭的盘子托得和自

己的眉毛一样高,供给丈夫吃,邻里认为他们不是平常人,这就是

成语“举案齐眉”的来处。]

各位来宾:鼋头渚风景区是“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大的核心

景点,一年四季都有可赏之景。古人说得好:“万物静观皆自得,四

时佳兴与人同”。希望今天的鼋头渚之旅,能带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欢迎大家再来,重逢在大自然的山色水光之间。

【篇二:鼋头渚导游词】

鼋头渚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鼋头渚景区。鼋头渚位于无锡西南郊的

太湖之滨,距离市区约18公里。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

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郭沫若畅游太湖之后,作出了“太湖佳绝处,

毕竟在鼋头”的评价。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

无边风月,以及早中晚、晴阴雨景致各异的神奇变幻和春花秋月、

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和无数中外游人。

民国初年,无锡人杨翰西于1918年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的开发,开始建构“横云山庄”。解放后政府将这里原有的园林、别墅合并为“鼋头渚公园”。园内有十大景区(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芦湾消夏、藕花深处、犊山晨雾、三山映碧),我们所要游览的是鼋渚春涛景区,它是整个园林的精

华所在。

今天我们游览的路线为:鼋头渚门楼——太湖绝佳处牌坊——长春桥——横云山庄牌坊——藕花深处——净香水榭——诵芬堂——无锡旅情刻石——灯塔——鼋渚春涛刻石——神鼋铜像——澄澜堂

鼋头渚门楼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鼋头渚的门楼,这座门

楼是1973年建造的。正面是鼋头渚三个镏金大字;背面是山辉川媚

四字,点明了鼋头渚风景的特点,门楼的左边是太湖别墅门楼。右

边是一颗百年柏树,是1978年从梅园水厂移植来的。

太湖佳绝处牌坊我们面前的这座牌坊结构古雅、斗拱相连,建於1931年,原是鼋头渚的老大门,上书“太湖佳绝处”是郭沫若老先生

的手迹。牌坊后面有一照壁,壁间饰以“凤穿牡丹”的图案,它挡住

了院中景色,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长春桥是园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所建的。长春桥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堤岸遍植樱花,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从平面上开,增加了变化,是浩大的湖面

产生了大小、虚实、动静的对比;从立面上看,丰富了景色层次,

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

前面这块古朴典雅的牌坊就是横云山庄牌坊,横云山庄这座风景园

林原来的名字。正面写的是具区圣境,可能很多的游客对具区的意

思弄不明白,具区就是太湖的古称,太湖除了被称做具区,还被称

为震泽,笠泽,五湖,洞庭湖。背面就是横云山庄四个大字。由牌

坊往前过曲桥,我们就来到了藕花深处。

藕花深处

藕花深处是鼋头渚最幽静的地方。此名出自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

《如梦令》中兴尽晚舟,误入藕花深处”的词意。藕花深处是鼋头渚

最幽静的地方。据说:1931年“藕花深处”这组景建成时,杨翰西的

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酒宴之后,园主便请来宾为这建筑题名。当时

这亭立于小岛之上,四周都是荷花。而且没有东面的这座小桥,只

有西边的曲桥相通,有人题名“湖心亭”,杨翰西觉得太俗。这时有

一个工匠说:“我是否也能题个名字?”杨翰西想,你能题什么好名字呢?但转念一想,你说说也无妨,就说:“你说吧。”那工匠说:“我

读书时读过李清照的《如梦令》,我记得里面有一句是这样念的: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里亭子四周都是荷花,而且这亭子

又最深,题‘藕花深处’怎么样?”杨翰西觉得这名字题的非常确切,

便将此亭题名为“藕花深处”。现在我们看见的“藕花深处”额是1981

年由田原书写的。亭子东面的小桥是文革时建造的,虽然避免了走

回头路,但“深处”的意境却没有了,本来“深处”就是到极限了,没

法再往前了,现在通了,也就不深了,完全破坏了原来的意境。为

什么还留着这座桥呢?主要是考虑到鼋头渚的客流量太大了。这座

小岛叫做清芬屿,对面的那排房屋,叫净香水榭,周围种植牡丹花,因此那小小的山湾,就称做牡丹湾。现在我们到了诵芬堂,原来是

杨家洞堂。1978年8月李苦禅题堂额“诵芬”请看两边监联写道:湖

阔鱼飞跃,山阴草木香。调堂后面的亭子为诵芬亭,堂前太湖石亭

亭玉立,给周围的景观增添了不少神韵。

无锡旅情刻石这块碑是1990年初设的一个景点,正面刻有“无锡

充满温情和水”几个字,这是无锡对外宣传的旅游口号。温情是指无

锡人温文尔雅,待人热情。至于“水”,那是指无锡的旅游资源以水

为主,以水出名。鼋渚灯塔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座灯塔,它是作导

航之用。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首航太湖,地方人士集资建一座灯

塔以示祝贺。1982年,进行了彻底翻新,底部和中心进行加固,四

周覆以金山石,高度从原来的12.6

米加高为13.1米,饰以粉红色、紫酱色,显得更为雅致。

鼋渚春涛这块“鼋头渚”的刻石高2米,正面的“鼋头渚”三字是光绪

年间由无锡举人秦敦世书写的。另一面刻“鼋渚春涛”4字,是我国历

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写的。春天的无锡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风,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

则轻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

而鸣,犹如万马奔腾,所以鼋渚春涛是鼋渚涛声中最神奇的。

神鼋铜像刚刚我们已经讲过鼋头渚的名称的由来,那么什么是鼋呢?现在大家就随我去看一下鼋到底是什么样的。关于“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自然界中的鼋,一种是神话传说中的鼋。在自然界中鼋是一

种和鳖相似的动物,有的地方就把它叫做“大鳖”。在神话传说中,

鼋是龙和鳖所生的长子,呈龙头龟身凤爪鹰尾,正如我们面前所看

到的这只神鼋。它是用青铜制作的,长1.7米,高1.3米,宽1.1米,重

达700公斤,这是“中华青铜文化复兴公司”在1985年5月无锡首届“太湖之春艺术节”时赠送给鼋头渚公园的。这“震泽神鼋”由著名雕

塑家庆宝持创作,上镌有朱复戟教授篆刻题名。

澄澜堂澄澜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宋、明宫殿式样营建的,面阔

5间,四周游廊,气宇不凡,是“鼋渚春涛”的主建筑。澄”是指水平

静清澈,“澜”则是波浪起伏之意。取名“澄澜堂”是说在这里可以饱

赏太湖多变的天然景色。澄澜堂位处鼋头渚的高处居中面湖,视野

开阔,但见湖中的72峰犹如朵朵金碧芙蓉,点缀在一泓清波之中,

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在这里观看太湖远眺近览,春夏秋冬,早中晚,雨阴晴,风景各异,晴天,淡泊宁静,万顷金沤。雨天:

烟波浩渺,峦峰空蒙。风起,黛浪奔腾,水天相连。云涌,轻烟漫舞,变幻无穷。我们再看它的楹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

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说明了这里的

风景可与王勃《滕王阁序》中所描写的洪都风景相媲美。

各位游客讲到这里,鼋头渚景区的讲解就结束了,下面给大家自由

活动的时间,去看看鼋头渚公园其他几个景区或者坐船去游览一下

太湖仙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