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旅游度假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外旅游度假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外旅游度假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外旅游度假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发展历程

1、早期的度假是贵族的活动

度假始于公元初,开始是作为少数统治者消磨闲暇时间的一种需要,如最早出现的为了满足执政官需要而建立的公共浴室和相应的旅店配套设施。直到18世纪,休闲度假也只是少数统治阶级和富裕阶层消磨闲暇的一种活动,而并非大众生活中的组成部分。

2、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促进度假产业的发展

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出现于19世纪,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可自由支配的财富的增多,便捷交通的出现,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使大众休闲度假在欧美等国家日益活跃,具有医疗性质和保健性质的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域成了人们在闲暇时间竞相追逐的地区,出现了海滨度假、湖滨度假、山地度假和温泉度假等不同资源类型的度假区。

3、度假最先在欧美国家成为主导旅游产品

进入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度假的大发展,在加勒比沿岸、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地区、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海滨地区形成了以夏季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海滨度假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韩国汉城附近的山地,出现了以冬季山地运动、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山地度假区。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多数欧共体国家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人口每年离家休假至少1次。到20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的度假甚至成为各类旅游产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产品。1994年,以度假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英国占59%,德国占75%,法国占57%,西班牙占55%。

4、亚太经济的发展促使亚太地区度假的发展

20世纪后半期,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度假也成为该区域的新时尚。1994年,亚洲除韩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中休闲度假的比例至少占外出旅游的2/3。到泰国旅游的外国人中80%以上是为了度假观光,而新加坡的入境旅游者中以度假为主要目的的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60%左右。热带、亚热带海滨度假区是休闲度假的最主要去处。

5、度假内容逐渐趋向多样化发展

早期度假旅游是借助于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以海水浴、温泉浴、矿泉浴及医疗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活动;度假旅游发展到第二阶段是疗养与游乐相结合,增加了“3S”享受(阳光、沙滩、海水)的滨海旅游、参与性强的运动型娱乐项目,如划船、网球、保龄球等;第三个阶段的度假旅游,在现代游乐方面大做文章,出现了高尔夫球场、大型游乐场等游乐项目。其度假内容更趋多样化,高山滑雪也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度假旅游项目。与此同时,适应大众度假旅游的需求,城郊型度假场所蓬勃兴起,成为新生代度假旅游基地。二、发展现状

1、跨国度假倍受推崇

西方大部分发达国家国土面积较小,旅游资源有限,显然不能满足其国内居民旺盛的度假需求,而各国独特的文化风情也是吸引这些国际游客跨国度假的重要原因。同时,国际交通的发展打破了各个国家之间的边界,人们可以在假日时自由地往返于世界各国之间,欣赏各国的风情,品尝各国的美食,享受跨国度假带来的独特快乐。

根据比利时某机构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2006年,68%的比利时人将去国外度假,这一数字同2005年的42%相比有着显著提高。而在瑞典,其年收入超过百万克朗的百万富翁每年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国外度假、休闲。这些富人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每季度去国外度假一次,近二分之一的人,每个月都去国外度假。

2、世界主要度假区一般以中高档居多

从世界主要度假区的发展情况看,一般以中高档居多,接待国际国内游客,如法国的蓝色海岸、墨西哥的坎昆等宾馆大多是四星级以上。当然,也有一些度假区以接待低消费水平的度假者为主,如西班牙北部海湾城市希洪西面的帐篷区,作为游客好奇体验的场所,仅提供简单、必需的设施、设备,每年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1. 3万人,收入约170万美元。

3、海滨度假是国际度假的主流

海滨度假发源于欧洲,20世纪初,地中海沿岸度假胜地成为世界著名海滨度假中心。二战后,以中产阶级为主要消费群的现代海滨度假逐步兴起,发展成为国际度假的主流。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2002年世界入境旅游人数7.15亿人次,居前四位

的是法国、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其滨海度假旅游在旅游总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05年,仅地中海沿岸每年接待国际游客超过1亿人次,其中85%流向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土耳其的海滨。

海滨度假主要依托海岛、海滩、海岸、海水等滨海资源开发出来的一种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气候要求,目前世界主要的海滨度假区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的部分区域。

4、分时度假在欧美发展成熟,成为游客度假的主要方式之一

20世纪60年代,法国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滑雪度假地首先以分时销售的方式招

揽客户,标志着分时度假产品的开始。它是一种将酒店业、房地产业、游览观光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进行完美结合的边缘性行业,并因此成为现时全球旅游业增长最快的细分行业。

20世纪70年代后,分时度假概念传入美国。1974年和1976年,全球两家最

大的分时度假交换公司RCI(Resort Condominiums International)和II(Interval International)在美国的成立,以及1984年以后万豪(Marriott)、胜腾

(Cendant)、希尔顿(Hiltion)和迪斯尼(Disney)等世界著名饭店连锁集团及休闲娱乐企业的加入,逐步确立了美国在全球分时度假业的龙头地位。

欧洲20世纪80年代,分时度假交换概念从美国传播至英国和西班牙,进而至欧洲大部分国家。1999年5月,RCI欧洲分公司完成对点数制网络的测试,并于2001年前后将其推向全球。

分时度假已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度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国,1984年到2000年美国分时度假每年的成长速度在14%—17%之间,2000年美国分时度假的销售收入达到39. 8亿美元。截止到1998年,美国总共有约2百万人拥有分时度假产品,美国分时度假地总共有1600个。现在,美国是分时度假最发达的国家,占了全世界分时度假会员人数的一半以上。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球已有60多家大型分时度假集团,分时度假地超过5000个,分时度假业营业收入已达70亿美元。

5、主要度假旅游国家的发展现状

(1)西班牙

“旅游王国”西班牙拥有海岸线8000多公里,其中24%为沙滩,沿海海滨和岛屿上共有沙滩2000多处。金色海岸、白色海岸、阳光海岸、闪亮海岸、巴利阿里和加纳利群岛等众多度假地,在国际上久负盛名。2002年,西班牙接待国际游客5130万人次,旅游收入370亿美元,占GDP的12%,提供了150万个就业机会,海滨度假旅游功不可没。其中,3640平方公里的马略卡岛,旅游旺季机场每1.5分钟起降1个架次飞机,年接待游客达1000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占90%以上,相当于山东接待入境游客的10倍,旅游收入达70亿欧元,全岛70%的人口在旅游及相关行业就业。

(2)法国

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法国,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堪称度假旅游者的天堂。法国每年外出度假人数占60%以上,有一半的人选择去海滨地区度假。2002年接待国际游客7670万

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10.7%,旅游收入345亿欧元,相当于GDP的7%,旅游业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7.5%以上。

(3)意大利

意大利海岸线7300公里,海滨旅游十分发达。1999年接待海滨度假游客1.06亿人次,占全国接待总量的34%,遥遥领先于各类景点,专业海滨旅游公司1.2万家。南部的坎帕尼亚大区,2002年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20%,海滨旅游占国内旅游的65%,占国际旅游的55%。

(4)马耳他

岛国马耳他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37万。该国将美丽的海岛风光与深邃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度假旅游,年接待国际游客110万人次,是其人口的3倍,旅游收入2.46亿元马耳他里拉,相当于经济总量的1/3,旅游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22%,提供了1/3的就业岗位,其中海滨度假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率接近50%。

(5)新西兰

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由十几个大小岛屿组成,是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北部亚热带海湾岛屿星罗棋布,海岸景色独特,温泉城众多。该国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将旅游业确定为新经济主导产业。2002年接待入境游客196万人次,旅游业总产出146亿新元,占GDP的1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创汇产业,提供了全国10%的就业岗位。

(6)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也是最大的海岛,海岸线长达 36000 公里。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各类沙滩、海湾和海岸景观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是海滨度假旅游的胜地,黄金海岸、大堡礁举世闻名。 2002 年,澳大利亚接待入境游客 484 .12万人次,旅游业总产出708亿澳元,超过传统的农牧业和采矿业,占GDP的4.5%;旅游创汇170亿澳元,是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创汇产业;旅游从业占就业总数的9%。

(7)巴西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国家,8000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众多风景绚丽的海滩。该国充分发挥多姿多彩的热带风光、独具风韵的人文景观优势,发展海滨度假旅游。旅游业成为近年来巴西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1年接待外国游客480万人次,占南美地区接待总量的33.14%,旅游创汇37亿美元,占南美地区旅游创汇的32.74%,解决了600万人的就业。

(8)墨西哥

墨西哥是世界十大著名旅游国之一,沿海岛屿众多,海岸线16000多公里。20世纪70至80年代,墨西哥政府选择5处荒凉的海滩,开发建设了坎昆、洛斯卡沃斯等5个大规模的海滨度假区,在国际上开创了政府规模开发度假区的成功范例。游客到墨西哥旅游,第一目标就是海滨。2002年乘豪华游船到墨的游客超过478万人次,占世界游船旅游的65%。2002年全国接待外国游客1970万人次,创汇88.58亿美元,旅游业收入占GDP的9.5%,提供170多万个直接就业机会,旅游业是墨西哥第三大支柱产业。

(9)美国

美国海岸线长22680公里。东部、西部和东南海滨拥有众多迷人的海滨度假地。美国2.3亿人口,每年去海滨旅游者达1亿人次以上。2002美国接待入境游客4540万人次,居世界第3位。夏威夷地处北太平洋,由132个岛屿组成,长度

达1500英里,年均气温25?,30?,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度假地,2000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旅游收入109亿美元,旅游收入占GDP的60%。州政府税收、劳动就业、居民个人收入大都依靠旅游业的贡献。三、发展趋势

随着国外度假的快速发展和度假区之间竞争的加剧,国外度假区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主题度假形式受到青睐

所谓主题,就是指度假区发展的主要理念或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形成或强化度假区特色,增强度假区的竞争优势,满足度假区核心客源市场的休闲度假需求。

度假区的主题是与其形象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度假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度假区的类型也日益增多,除了综合性的度假区继续发展外,具有特定主题和专门内容的度假区得到了较快发展。如土耳其南安塔利亚海滨度假区,以其“生态”、“健康”和“人文”主题著称于世。墨西哥坎昆度假区则以“古老文明”与“现代休闲”有机结合的主题特色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旅游者。

2、突出地方特色文化

文化是度假区的灵魂,是度假区能够存在与发展的源泉,是度假区形成特色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文化既体现在度假区的特色之中,又成为度假区旅游吸引物的主要内容。例如国外游客到巴厘岛休闲度假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去领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

度假区的文化一般有地域特色文化和现代休闲度假文化两部分组成,以形成既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又满足特殊客源市场的需求为目的。韩国庆州波门湖度假区以地方古老文化和国际文化的兼容为特色。墨西哥坎昆大型海滨度假区则以玛雅文化为中心。

3、追求康体保健功能

从度假的主要目的看,早期的度假主要以保健疗养为目的。即使现代度假目的多样化了,但保健疗养仍是重要目的。更主要的是,从旅游者的特征分析,因为度假的逗留时间长,重游率高,对环境和康体设施的要求较高。因此,追求健康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今后度假区发展的趋势之一。

很多度假区都已将健康元素融入度假区的开发规划建设中,通过建设各种康体设施和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比如在度假区内建设高尔夫球场、运动健身场、保健康疗中心等人工设施与服务,增强度假区的保健功能,为旅游者在心理、身体上创造一种健康有益的度假环境。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地中海度假区,以及加勒比地区的古巴保健度假区等。

4、度假形式趋向多样化

传统的度假的目的主要是保健疗养,现代度假的目的则逐渐扩大,除传统的健康消费外,亲情回归、社会交往、素质提升、会议商务、消磨闲暇等也成为度假的目的。今后的度假区可满足各层次度假者的需求,为各类度假者提供一系列服务,以循其所好,比如购物、水上运动、学传统音乐及绘画艺术知识、观赏表演等等,将使旅游者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5、度假游客大多以家庭为基本单元

随着家庭范围的日益缩小,全家出游度假成为当今世界度假的重要趋势之一。家庭化在世界度假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常见度假区游客大多是夫妻两人,或者再加上孩子。环城市度假设施将更加适应家庭式短期度假需求,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度假开发的热点。

6、旅游度假业向国际一体化进程发展

随着跨国旅游度假的兴起,旅游度假业国际一体化发展势头明显,旅游度假业的竞争最终将成为整条旅游度假价值链的竞争。纵向一体化包括通过“前向一体化”收购或兼并度假客源地的度假零售商、中间商等形式来加强对度假产品销售网

络的控制;也包括通过“后向一体化”收购、兼并旅游饭店、车队、旅游景点来控制度假产品要素市场,形成度假产品的供产一体化。

浅析我国民航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民航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依靠良好的服务口碑在消费者中树立了“优质服务”的形象,航空服务一度成为各行业在服务方面效仿和赶超的对象。但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却不能与之相适应,导致各家航空公司的服务差错率都比较髙,旅客对服务差错的投诉也大幅增长。本文以“我国民航客舱服务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以服务质量理论、顾客满意度及行为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及其特性的深入分析,分析客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客舱服务质量的对策,从而提升客舱服务质量。最后对我国民航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上述研究,以期在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并对我国民航业建立和运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民航业;客舱;服务质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air transport services rely on good reputation and establish a "service" image among consumers. Aviation Services became the industry to follow and catch up in the service object. However, management of the foundation can not adapt with leading airlines service error rate is higher, passenger complaints about service error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is paper, "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passenger services and future trends " as the object of study, quality of service theory , such as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science theories,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for airlin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 the analysis cabin service process problems and find the root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 on the basis of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the cabin ,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cabin .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was discussed. Through these studies , in order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the airline QOS management theory ,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and run the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Keywords:Civil aviation industry; Cabin; Quality of service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班级:信管5081 姓名:张智超学号:7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摘要:以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为视角,通过分析我国信息化的初始发展环境、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成效和我国信息发展的基本经验,结合国际信息化发展趋势,讨论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信息化基本现状加以梳理,以期对认识和促进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裨益。 关键词:信息产业;信息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引言 回首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产业的出现和不断进步,给当代生产力系统、产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了整个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使得信息产业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信息产业的出现也带动了信息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1我国发展信息化的初始环境 1.1信息化发展的内部环境 我国信息产业是在全球经济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浪潮背景下展开的,国际产业转 为我国参与国际信息产业的分工提供了机遇,信息产业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代表了世纪交替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从外部环境看,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而我国是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双封逼近”的背景下,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再分配,向信息产业倾斜,实现要素的间接转移来发展信息化的。【1】(P45-47)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信息化“是一种在国际环境影响下,受外部冲击的逼迫而引发的变革,是对现代性之外部挑战的回应”。【2】(P18-22)从内部环境看,通过自身的改革开放,一方面积极融入世界信息产业的分工,延伸国内产业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国内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经济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在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的条件下,瞄准信息技术的跳跃发展和广泛渗透性特征,努力通过推广应用信息化经济的发展进程,能够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1.2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国情 关于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条件,普遍认为是被迫走向现代化之说。实际上,20世纪60年代国际信息产业就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了。世界以美国为代表,亚洲以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1978年,我国电话总数仅280多万部,电话普及率%,而世界平均为%,信息制造业的产品和技术更是落后世界三十年。信息化潮流已经到来,还没有为信息化发展做好准备的我们应该如何抓住优势,利用好机会,克服劣势,消除威胁,实施适合自己国情的信息化成为了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的关键所在。从信息经济发展零开始,如何符合国际市场的信息化经济,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从现实现代化看,要用六十年时间来完成西方200百年完成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从产业结构看,要实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升级过程;从信息化模式看,已经有美国、欧洲、亚洲等各种模式可以复制;从经济增长方式看,是粗放向集约转变。我国的基本情况是: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生产力发展多层次,不平衡;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城乡存在二元经济的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信息化道路。 2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成就 信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十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2~3倍于GDP的增长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2007年,我国电话普及率达到57%,通信业务总量完成2万亿元。(2)截止2008年6月,我国网名数量已达到亿,成为为世界上网名最多的国家,宽带网民数量达亿人,手机网民达7305万人。IP V4地址数排名世界第三,CN国家顶级域名数为世界第二,建成全球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IP V6示范网,第三代移动通信实验网也初具规模。(3)通信普及、用户使用和产业规模三者的良性互动,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信息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利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录 前言 (3) 中国民航总体发展环境 (3) §1.1现有企业的竞争 (3) §1.2来自替代品的压力 (3) §1.3新进入者的威胁 (4) §1.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 §1.5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 二、中国民航发展现状和特点 (5) §2.1中国民航发展现状 (5) §2.2中国民航发展现状 (6) 三、中国民航业当前问题及对策 (8) 四、结论 (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1) 致谢 (12)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Keyword:China's civil aviation state of the ar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中国民航业总体发展环境 中国民航自建国以来走过了如许的风风雨雨,从空军到分离出来后的政府部门,再到半国企半市场的混乱局面。几十年以来,中国民航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局面。____年以后,中国民航业进行了初步的政企职能分开的改革,单一民航经营机构改组为中国国际、东方、南方、西南、西北、北方六大航空公司, 1 / 12 并且允许地方兴办航空公司。许多地方政府为满足市场需求纷纷组建了自己的航空公司,使航空公司由原来的几家增加到几十家,最多时达到了30多家。____年以来,我国的航空市场出现了历史性变化,由于超常规地采购和租赁飞机,持续了20年的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航空公司间的总部竞争达到白热化。98年以来由于全国运输市场需求不旺,社会旅客运量增加缓慢,加之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民航票价偏高等因素,全国民航业出现了全行业的大幅度亏损,国有直属企业连年亏损。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沿海地区的部分地方航空成为新时期中国民航业的希望。随着各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航空公司的迅速发展是“八五”期间民航运输发展的一大特色。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航空运输事业,特别是沿海和沿江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和人均收入居全国前列,涌现出一批新的地方航空公司。这些新兴航空公司由于其先进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和经营思想,较快地扭亏为盈,为全国乃至国际航空界所瞩目。 随着我国各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民航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缩小与国际航空业发展水平的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认清我国民航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分析出其优劣势非常重要。 (一)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中档酒店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中档酒店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档酒店,是相对于剥离非核心功能,用较低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有限客房服务(床+卫浴)的经济型酒店,以及设施完备、服务全面,但价格昂贵的高档酒店而言的。中档酒店的市场出发点在于:在客房服务的基础上,通过配置或改善消费者比较关注的服务及设施,为商务出行或家庭出游提供性价比及舒适度都相对较高的住宿。目前市场上关于中档酒店的标准也没有统一定论,概括地讲,准三星至准四星的酒店,都可以归入中档酒店的范畴。 中档酒店以中高层消费人群和商务旅游人士为目标市场,提供高品质的酒店设施(不一定是样样俱全)、个性化服务、温馨的氛围和与众不同的文化格调。中档酒店的功能布局出于最基本的旅行生活需求,但同时更强调真实而人性的酒店环境、更高品质的产品及文化品位。 一、发展现状 就规模而言,中档酒店一直是中国酒店产业的中坚力量。以三星级酒店为例,根据国家旅游局网站公布的2011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截至2011年底共有星级酒店11676家、客房147.49万间,其中三星级酒店5473座、客房21.44万间,占全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14.54%。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全部三、四星档次酒店中,中档连锁酒店仅占市场的2%。市场竞争主体由大量传统单体酒店构成,市场品牌分散,集中度极低,中档连锁存在巨大的成长与整合空间。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中档酒店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发展还不成熟,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代表性品牌 具有代表性的中档酒店品牌包括洲际假日、诺富特以及星程酒店、和颐、桔子酒店、维也纳、全季酒店等。洲际假日隶属于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品牌洲际酒店集团,同时假日品牌也因中档酒店的市场定位,成为洲际集团在中国运营的品牌中最为看好的品牌。作为雅高集团旗下的中级酒店市场品牌,诺富特在全球58个国家拥有近400间的酒店及渡假村,均坐落于主要国际城市的中心,包括商务区域及旅游目的地。成立于2008年的星程酒店联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中档酒店联盟,2012年被汉庭收编。和颐酒店品牌是如家酒店连锁集团在2008年底推出的中高档酒店品牌。桔子酒店集团是国内知名设计师酒店集团,成立于2006年,旗下的桔子酒店面向中端市场,以区别于那些简单提供住宿服务的低星级宾馆和一些由招待所直接演变而成的商旅酒店。维也纳酒店创立于1993年,面向中端市场,为顾客创造“五星体验,二星消费”的核心消费价值。全季酒店是汉庭连锁酒店旗下针对中档酒店市场的有限服务酒店品牌,致力于为智慧、练达的精英型商旅客人提供最优质地段的选择。 三、发展趋势 消费者出游已经冲破了传统的以经济为主的观念,而更偏向休闲与享受;尤其是商务出行以及家庭出游的消费者对酒店的选择都开始越来越注重质量优势而非价格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中高层消费人群不断壮大,中国的中端酒店市场2007-2011年均增长13%。这都为中档酒店在国内市场的开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高端星级酒店与低端经济型连锁酒店主导的“哑铃型”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各路资本与企业纷纷转战中档酒店市场,一个中档酒店突破与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正在逐渐到来,“橄榄型”结构将有望成为中国酒店业新格局。 (一)各大PE转向中档酒店 自2010年起,酒店行业投资热逐渐退却,投资机构纷纷降低了对酒店业利润的预期,并开始大范围缩减在该行业的投资。2012年,PE机构重新掀起投资酒店行业高潮。在本轮风投潮中,各大PE转向中档酒店。2012年4月份,Gaw Capital Partners及资本策略地产所管理的基金以23.68亿元的高价从领盛投资管理手中夺得香港诺富特酒店的100%股权,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宏观经济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简要分析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其中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 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复合增长率为11.2%,到2015年,服务 增加值比重将增加四个百分点达到47%[1] 。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依然 良好,服务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二)酒店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旅游总收入29475亿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10.3% ,国内旅游收入 同比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及入境过夜旅游外汇增长3.3%[2]。 预计到“十三五”,我国旅游人数会达到35亿,入境过夜人数会达到1.5 亿。从宏观面看,酒店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走向分析 (一)国家政策将突破预期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现状,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战 略性支柱产业,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国已跻身为世界第一大入境 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由此可见,中国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 国内旅游市场。 (二)酒店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1、全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导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1)持续稳定的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将有利于我国旅游酒店也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业在我国未来十年的历史发展时期内,将再一次引来历史性的大发 展,而作为旅游业基础产业之一的酒店业也将随之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 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酒店集团在本土的竞争。 3、连锁化、集团化将成为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4、民营企业将在中国酒店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酒店业是竞争性较强的企业,国家的大政策是:国有资产将有选择性的退 出酒店领域,并在3—5年内减少国有资产在酒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民 营企业将是中国未来酒店业市场的主力军,国家在政策法规,经融环境和维护 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所提供的支持,都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这 些因素都为民营企业介入酒店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国家相关政策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获得国务院通过,对于旅游产业的重视首次 上升到中央战略级别,国家有意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对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包括旅游在内的整个大消费崛起有相当的导向作用。 2010年12月29日,国家旅游局、中国银行在京签署了《支持旅游产业发

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改革方向

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改革方向 https://www.360docs.net/doc/fe15543266.html, 2007-04-04 20:37 中国改革论坛 手机免费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fe15543266.html, | 字体: 大中小 | 我有话说查看评论(0) 一、新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起步于1949年,建立起发展的基本框架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而真正的起飞则是在90年代。 1、新中国民航业的初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拉开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序幕。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在曲折、反复和艰难探索中前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为80年代以后的改革发展和90年代的起飞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队 伍。 (1)新中国民航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1949年11月9日在香港的原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爱国员工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布起义,驾驶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起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建国之初,我国只有12条短程航线。1950年7月开辟三条从国内飞苏联的国际航线。1950年8月开辟两条国内固定航线。1951年12月,开辟第一条地方航线。到1978年,共开辟了162条航线。航空业务从邮局收寄航空邮件、喷洒药剂消灭蚊蝇到开创航空护林、森林资源普查和航空磁测探矿,航空服务范围有所扩大。与此同时,飞机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建国初只有12架小型飞机以及向苏联订购的飞机,后来陆续从英国订购子爵号飞机和三叉戟型飞机、从苏联订购的伊尔-62型和安-24型飞机、从美国订购的波音707型飞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我国新建或扩建了一批机场,至1978年底,用于航班飞行的机场达78个,初步形成能适应当时运输需求的机场 网络。 (2)民航体制变迁频繁。1949年11月成立民用航空局后,民航体制不断变化。1952年5月,中央军委、政务院决定将民航归空军建制,并将民航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分开,改设民航局作行政领导机构,设民航公司为经营业务的机构。1954年11月,中国民航局直属国务院领导, 1958年2月,划归交通部领导,后又改为交通部民航总局。1962年4月又恢复为国务院直属局。1969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并转发中共民航总局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革民航体制和制度的报告》,决定把民航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组成部分,各项制度按军队执行。以上管理体制变迁都是根据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的决定。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摘要:近几年,在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 针对我国当前空间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GIS;资源共享;专业人才;自主创新 1 当前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首 先要对空间信息系统有一定的认识。空间信息系统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对空间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和应用等,其中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 息系统由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库、分析应用模型和图形用户界面及系统 人员组成,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为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信息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球信息、资源、环境的一个缩影,可以将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上的资源、环境以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反映,通过计算机技 术以及其他技术的结合,完成对空间信息的采集、保存、管理、应用等,在空间信息系统 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关系着地球表面信息的采集、管理、应用以及对相 关信息的发布等,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得到突飞猛 进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其在空间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当前国际上提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以后,全球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地理信息系统得到飞速的发展,并且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效益。因此我国很多企业开始投身于和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产品研究和生产中,进而推动 了我国空间信息系统的发展。 我国近些年对空间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空间信息系 统研究和发展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发展中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首先,企业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在空间 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将其发展的主导方向进行明确,是将其经济增长空间进行扩 展的必要选择,但是当前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将其产业的发展主导方向确定,进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中,需要将主导产业、龙头产业、 商业产业等进行结合,不让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孤立的状态。 其次,当前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完全实现空间信息共享。当前我国 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中,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空间信息共享体系,大多企业都是以个体为主 进行业务行为,企业间的联系性不强,没有空间信息空间的平台和渠道。正是因为没有一 个完整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所以很多地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无法真正地完成空间信息资 源的转换和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出现重复建设、重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录 前言 (3) 一、中国民航总体发展环境 (3) §1.1现有企业的竞争 (3) §1.2来自替代品的压力 (3) § 1.3新进入者的威胁 (4) §1.4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 §1.5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 二、中国民航发展现状和特点 (5) §2.1中国民航发展现状 (5) §2.2中国民航发展现状 (6) 三、中国民航业当前问题及对策 (8) 四、结论 (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1) 致 (12)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容摘要:经过新中国50年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我国民航业伴随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航空运量持续快速增长,航线网络不断扩大,机队运输能力显著增强,机场、空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迈出较大步伐。航空运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从总体看,中国民航业在较长时间仍处于成长期,目前航空业还有不少薄弱的地方,与民航发达国家相比,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诸多差距,尚不能充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航空企业的发展面临极好的机遇,也而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和挑战,只有知己知彼,并熟悉和掌握政策环境, 在市场尚未安全开放之前尽快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更为优势的位宜。因此,本文将着重从航空业现状着手,探讨当前民航所存在的问题,并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地位对策 Abstract:After new China's 50 years of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dvanced way of transportation? civil aviation in our countr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and continue to grow stronger. Especially in 20 years of reform and opcning-up, air traffic continued rapid growth? expanding network, fleet transport can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irport and air traffic major progress was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exp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big strides. The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enterprise in China is facing great opportunities, also faces pressure from competitors and challenges, only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and be familiar with and master the policy environment, the market has not safe before you open to raise their ability as soon as possible, can in the future competition in the position of the more advantag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from the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ivil aviation, and tries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Keyword: China's civil aviation state of the ar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一、中国民航业总体发展环境 中国民航自建国以来疋过了如许的风风雨雨,从空军到分离出来后的政府部门,再到半国

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信息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信息产业的概述 (一)信息产业的含义。信息产业主要是由信息工业(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通信与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开发业(软件产业、数据库开发产业、电子出版业、其他信息内容业)三大产业组成,它是一个国家构筑信息基础设施并使其正常发挥效益所必须的产业。 (二)信息产业的特点。传统产业如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在其运行过程中,处处离不开信息的处理、传输、获取和使用。产业信息化的结果催化了信息产业的出现。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它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它是辐射面广的高渗透型产业:它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它是高资金、高智力投入的产业;它是省资源、省能源、无公害产业;它是高效益、高产出、高增值的产业。因此,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 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信息产业的市场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开拓。近五年,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健、务实的措施以及优惠的扶持政策,我国信息产业在全球剧烈动荡、发展低迷的情况卜,一直保持着二倍的速度健康发展。 以下是我国信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年份企 业单 位数 工 业总 产值 资产 总计 固定 资产 原价 固定资 产净值 年平均 余额 负债合 计 流动负 债合计 所有 者权 益 利润总 额 本年 应交 增值 税 全部从业人 员年平均人 数(万人 2008年14347 12296 2007年14091 25190 2006年9709 2005年8868 10273 从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通讯设备、计算机行业正在一年年迅猛发展。 企业的数量从2005年的8868个发展到2008年的14347个。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 2. 1通信业 我国通信业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也最快,发展模式己由羊断经营转向竟争开放,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通信综合能力基木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据中国信息年鉴和中新网披露:2001年我国的通信网络己形成“八纵八横”的格局,光缆线路总长度为197万公里,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659个城市,2 070个县(区),还开通了中日、中美、亚欧等多条陆地和海底光缆。经过2002 .2003年的发展,中国电信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光缆总长度达到271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达54. 7万公里;基础数据网络端曰规模达到140万个,互联网拨号服务器端曰346万个; 中国己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传输网,端到端的宽带应用环境正在形成,促进了电信网络向基于11'的宽带综合业务网转变。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己跃居世界第一,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全社会通信消费的增长。2003年我国电话用户新增1. 12亿户,总数达到5. 32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0lc o其中固定电话总数为2. 63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己达2. 69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20. 8部/百人,全国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89. 20lc ,互

酒店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酒店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第一章中国宏观经济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简要分析 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 一产业增长3.3%;第二产业增长9.2%;第三产业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9%。“十二五”期间的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依然良好。,可谓稳中求 进。 二、旅游及酒店业发展形势分析 去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14年中国旅游经济运 行状况与2015年发展预测的报告,报告对2015年旅游经济总体形势持相对乐观的预期,预计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国内旅游人数会达到33亿,入境过夜人数会达到1亿。从宏 观的基本面看,旅游及酒店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第二章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走向 分析 一、政策突破预期强烈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旅游业将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并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二、全国酒店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一)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旅游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引导着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1.持续稳定的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将有利于我国旅游酒店 业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业在我国未来十几年的历史时期内将再一次迎来历史性的大发展,而作为旅游业基础产业之一的酒店业也将获得空前大发展的机遇。酒店业是竞争性极强的行业,中央的大政策是:国有资产将有选择性的逐步退出酒店领域,并在3-5年内减少国有资产在酒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民营企业将是中国未来酒店业市场的主力军。 第三章中国酒店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一节中国酒店业发展现状 从总体存量上看,多数本土酒店集团在2015年实现了

中国航空货运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据预测,未来20年全球航空货运市场的增长速度将高于客运增长速度。中国的航空货运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民航总局杨元元副局长在第一届国际飞机改货机会议上的发言,谈及中国航空货运业的发展现状,表明了重视发展中国航空货运业的态度,并相信中国的航空货运业将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一、中国航空货运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货运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99年,货邮运输量、货邮周转量分别达到170万吨和42.3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6.9%和19.7%。我国货运周转量在世界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35位上升到1999年的第9位。1999年货邮周转量占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的比重为39.6%,占全球航空货运周转量的3%。20多年来,航空货运逐步得到重视。各航空公司、机场的货运仓库等基础设施不断扩大和改善,航空公司货运运力从只利用客机腹舱的剩余吨位,到引进Combi型客货混装型飞机,以至近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使用波音747和MD11全货机投入国际货运航线。90年代末期,还分别成立了专门从事航空货运、航空快递和航空邮件运输业务的中国货运航空公司、民航快递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机场建设航空货运中心。在这一时期,根据合同法和民航法,我国陆续颁布了《民用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业管理规定》、《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和《中国民用航空快递业管理规定》等与航空货运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范和促进了航空货运的发展。 但航空货运业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与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繁荣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未能从航空运输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给航空货运业以正确定位,“重客轻货”、“货随客走”的经营思想还很严重。二是客货运输发展失衡。这也是民航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之一。在民航510架的运输机队中仅3架波音747、2架MD11和1架波音737全货机。在1115条航线中仅10多条的中美、中欧、中日和中港等国际、地区货运航线及少量国内货运航线。三是货运市场不规范,航空货运收益水平下滑。近年来航空货物运输量增长较快,但是航空货物运输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运输量的增长。四是货运网络远未形成及地面配套设施和延伸服务不足,体现不出航空货运高速、优质的服务优势。 二、中国航空货运发展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据预测,世界航空货运量在未来20年中将以年均6.4%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客运平均年增长率为4.7%。亚太地区这一新兴航空货运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更快。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为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其航空货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推动我国航空货运市场需求的更快增长。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中国入世可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提高2.92个百分点,预计到2005年,我国航空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13%。因此,发展航空货运业是摆在我国民用航空业面前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近几年来,世界上主要的航空公司都已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加强了货运在公司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并把发展的中心移向亚太地区,在我国的周边地区营造国际航空货运网络。日本、大韩、新加坡和国泰等航空公司已进入航空货运10强的行列。90年代以来,外国航空公司纷纷看好中国货运市场。特别是近两年来,美国联邦快递、大韩航、法航、意航、日航、新航等航空公司都开通了到中国的全货运航班,并不断增加航班密度。从国际航空货运市场管理角度看,无论是双边层次的自由化航空运输协定,还是多边层次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分析 回顾过去的20年,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历经了80年代初的茫然无措,到90年代开始的突然启动,再回归到现在的生机盎然。历经23年的风雨兼程,生命力愈加旺盛。中国的酒店业是最早向外资开放的行业之一,早在1982年就出现了第一家合资酒店“北京建国酒店”,在此后的二十年中,中国酒店业更是伴随着国际酒店业的发展与渗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酒店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1、的数量规模加速度扩张 自1980年开始,中国酒店业的产业规模成倍数地加速发展。酒店的供给量随着需求的扩大而快速增长。以旅游涉外酒店为例,1980年有酒店203家,2002年光星级酒店就增加到8880家,增长近44倍。 同期,客房间数增长30余倍。旅游酒店每五年的增长率在50%以上。 2、档次与规模结构已经形成 如果不分系统地将各类酒店放在一起,到2002年末(1)五星级酒店175座,共有6.49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7.23%;(2)四星级酒店635座,共有14.35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 15.99%;(3)三星级酒店2846座,共有34.65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38.62%;(4)二星级酒店4414座,共有30.60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34.10%;(5)一星级酒店810座,共有3.64万间客房,占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数的4.06%。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 3、空间分布出现三阶梯状态 中国酒店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三阶梯状态:第一阶梯是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第二阶梯是中国的中部地带,第三阶梯是西部地带,整个态势是东多西少。拥有星级酒店座数多少排列,位居全国前十名的地区是:(1)广东926座; (2)浙江723座;(3)江苏575座:(4)北京572座;(5)云南560座;(6)湖北473座;(7)山东401座;(8)辽宁347座;(9)上海319座:(10)湖南319座。

中国通用航空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XX2021年

中国通用航空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XX2021年 中国通用航空行业运营模式与进展趋势推测报告2019-2020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 报告名目: 第一部分产业环境透视 第一章中国通用航空行业进展综述 1 第一节通用航空的相关概述 1 一、通用航空的概念 1 1、通用航空概念的界定 1 2、通用航空的经营项目 1 3、通用飞机分类 2 二、通用航空的应用范畴 2 三、通用航空的效益分析 3 四、通用航空的进展历程分析 6 五、通用航空进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9 六、通用航空企业的运营模式分析 10 第二节通用航空的政策环境 15 一、通用航空的治理体制分析 15 二、通用航空的政策分析 18 三、通用航空进展规划 19 1、《民航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19 2、《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进展规划(2019-2020年)》 19 3、《通用航空行业进展规划》 30 第三节通用航空的法律环境 31

一、通用航空立法状况分析 31 1、通用航空法律 33 2、通用航空行政法规 33 3、通用航空规章制度 34 4、通用航空作业标准 35 二、通用航空法律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40 第二章全球通用航空进展分析 44 第一节全球通用航空进展状况分析 44 一、全球通用航空进展概况分析 44 1、全球通用航空飞机规模分析 44 2、全球通用航空飞机区域分布分析 46 3、全球通用航空务结构分析 47 4、全球通用航空安全状况分析 49 5、全球通用航空飞行员规模分析 49 二、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和营业额分析 51 1、全球通用飞机生产状况分析 51 2、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分析 52 3、全球通用飞机营业额分析 53 4、各类通用飞机营业额分析 54 三、全球各类通用飞机交付量区域构成 54 1、活塞式飞机交付量区域构成 54 2、涡轮机螺旋桨式飞机交付量区域构成 55

酒店业现状分析

酒店业现状分析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我国酒店业现状分析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酒店业的发展对其的影响和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很大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状况的变化以及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酒店业的现状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的不断的提高,中国的旅游业发展是非常的火爆,而酒店占据旅游业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的首要两要素,对旅游业所做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连锁型酒店已逐步成为市场主体 星级酒店一直以来在中国就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比如香格里拉、希尔顿、喜来登等豪华酒店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这些酒店的客人大多数是来华旅游、出差的外国人和经常出差的内地商人,他们不太会注重酒店价格,而是这个酒店的品牌和豪华程度以及自身的身份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变化,快捷连锁型酒店已经在逐渐超过了星级酒店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连锁型酒店的顾客主要锁定在中小企业商务人士、休闲及自助游客。 现在,我国社会人口正处在一个过度的阶段,70后逐渐退下历史舞台,80后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力军,90后也正慢慢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80、90后们受外国文化的影响,更向往自由,更追求个性、时尚的生活。不太喜欢束缚自己的他们出游是往往不会选择跟团而是独自或者和

朋友一起外出旅游,所以快捷酒店是理想型的选择,同时,80后的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慢慢的影响着90后。所以,连锁型酒店势必会占领酒店业的大部分的市场。 二、从事酒店业的人员的素质将会越来越高 酒店行业属于服务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人们在出游时更愿意自己入住的酒店可以给自己一种家的感觉,这也就对服务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从业人员更应提高自己的素质,丰富自己的文化素质。 三、网上预订和电子支付将成为主要方式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发展,互联网将是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是我们无法预测的,但我们知道,现在的它已经慢慢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它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支付成为新一代的主流。而作为酒店,在这个网络化时代也要适应这种潮流。 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作为酒店从业者更应该保持头脑清醒,及时跟上时代潮流,以免淹没在时代的大流中。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中国民航业发展现状的研究 一、概述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民航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市场化改革循序渐进,促使我国民航业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航线布局、法规建设,以及运输保障等方面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2005年开始,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排名世界第二位,并连续三年保持这一位置,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航空运输大国,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民航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总体看,中国民航业在较长时间内仍处于成长期,目前航空运输经济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充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民航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差距,使得航空运输发展尚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适应世界航空运输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航空业也在国际航空市场中崭露头角。国际航空业发展的五大趋势对中国航空业的改革和发展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第一,放松管制和航空运输自由化是全球性的大趋势;第二,竞争自由化和航空业跨国联合经营的趋势并存;第三,做强、做大的国际运行模式加快了全球资源整合;第四,国际航空货运业发展是促进航空业发展的重点;第五,以机场商业化运作提高航空业的地面服务质量。 二、中国民航业市场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国内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8年底,我国民航全行业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达到36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85亿人、货邮运输量396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120.5倍、80.5倍和61.9倍,从1978~2007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7.9%、16.3%和15.4%。航空运输总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