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计算步骤

换热器计算步骤
换热器计算步骤

第2章工艺计算

设计原始数据

表2—1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基本步骤

(1)了解换热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腐蚀性能

(2)由热平衡计算的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

(3)确定流体进入的空间

(4)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

(5)计算有效平均温度差,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

(6)选取管径和管内流速

(7)计算传热系数,包括管程和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由于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与壳径、管束等结构有关,因此,一般先假定一个壳程传热系数,以计算K,然后再校核

(8)初估传热面积,考虑安全因素和初估性质,常采用实际传热面积为计算传热面积值的~倍

l

(9)选取管长

(10)计算管数

N

T

(11)校核管内流速,确定管程数

(12)画出排管图,确定壳径

D和壳程挡板形式及数量等

i

(13)校核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4)校核平均温度差

(15)校核传热面积

(16)计算流体流动阻力。若阻力超过允许值,则需调整设计。

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

由《饱和水蒸气表》可知,蒸汽和水在p=、t>295℃情况下为蒸汽,所以在不考虑开工温度、压力不稳定的情况下,壳程物料应为蒸汽,故壳程不存在相变。

对于壳程不存在相变,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其壳程混合气体的平均温度为:

t=420295

357.5

2

+

=℃(2-1)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

T=310330

320

2

+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物性参数

管程水在32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参考物性数据无机表】

表2—2

壳程蒸气在下的物性数据[1]:【锅炉手册饱和水蒸气表】

表2—3

估算传热面积 热流量

根据公式(2-1)计算:

p Q Wc t =? 【化原 4-31a 】 (2-2)

将已知数据代入 (2-1)得:

111

p Q WC t =?=60000××310 (330-310)/3600=

式中: 1W ——工艺流体的流量,kg/h ;

1p C ——工艺流体的定压比热容,kJ/㎏.

K ;

1t ?——工艺流体的温差,℃;

Q ——热流量,W 。

平均传热温差

根据 化工原理 4-45 公式(2-2)计算:

12

12

ln m t t t t t ?-??=

?? (2-3) 按逆流计算将已知数据代入 (2-3)得:

()()()()

121242033031029541.86420330ln ln 310295m t t t t t ---?-??=

==?-?-℃

式中: m t ?——逆流的对数平均温差,℃;

1t ?——热流体进出口温差,℃; 2t ?——冷流体进出口温差,℃; 可按图2-1中(b )所示进行计算。

图2-1 列管式换热器内流型

传热面积

根据所给条件选定一个较为适宜的K 值,假设K =400 W/则估算传热面积为:

m

t K Q

S ?=

(化工原理 式4-43) (2-4) 将已知数据代入 (2-3)得: 2m 39.10986

.4140067

.1831666t =??=m K Q S

式中:S ——估算的传热面积,2m ;

K ——假设传热系数,W/m 2.℃;

m t ?——平均传热温差,℃。 考虑的面积裕度,则所需传热面积为:

28.12515.188.11215.1'm S S =?=?= (2-5)

热流体用量

根据公式(2-4)计算:由化工原理热平衡公式

p Q

W c t

=

? 将已知数据代入 (2-4)得: kg/h 68

.17392)

295420(033.367

.1831666222=-?=?=

t C Q W p (2-6)

式中Q ——热流量,W ;

2p c ——定压比热容,kJ/㎏.

℃;

2t ?——热流体的温差,℃; 2W ——热流体的质量流量,kg /h 。

工艺尺寸 管数和管长

1.管径和管内流速

根据红书 表3-2 换热管规格

表2-4

根据 红书 表3-4 取管内流速s m i /1u = ⒉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红书3-9式 u

n d

q

v 2

=

,可根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管程传热管数

758.74102.04

7.70967

.164n 2

2

≈=??=

=

ππ

u d q

i

i v s (根) (2-7) 式中

q v

——管程体积流量,s

3

m

n ——单程传热管数目;

i d ——传热管内径,mm ; u ——管内流体流速,s

m 。

按单管程计算,依红书3-10,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m n

d A s

o

p 3.2175

025.08

.125L =??=

=

ππ (2-8)

式中 L ——按单程管计算的传热管长度,m A p ——传热面积,2m ;

d

o

——换热管外径,m 。

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则应采用多管程,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准设计,现取传热管长m l 6=,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456.36

3

.21≈===

l L N p (管程)

(2-9) 传热管总根数 300475=?=?=N n N p s T (根) (2-10) 式中, 0d ——管子外径,m ;

'

T N ——传热管总根数,根;

0d ——管子外径,m ;

3.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依据红书3-12,

203.1413006025.014.3m lN d A T =???==π (2-11)

式中,

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换热器的总传热管数;

----A N T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选用多管程损失部分传热温差,这种情况下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与流体进出口温度有关,其中按红书3-13a 3-13b

12

21

T T R t t -=

=-热流体的温差冷流体的温差 (2-12)

2111

t t P T t -=

=-冷流体的温差

两流体最初温差 (2-1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