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三1

最新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三1
最新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三1

(重要)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汉语拼音 声母表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24个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二,偏旁部首及代表字 氵三点水(江河沙)日日字旁(明暗晚)讠言字旁(语认识)忄竖心旁(快慢恨)雨雨字头(雪霜零)冫两点水(次冷准)攵反文旁(敏故)犭反犬旁(猪狗猫)鸟鸟字旁(鸭鸡鹅) 竹字头(笑笔笛) 彳双人旁(徐往)目目字旁(眼睛盯)孑子字旁(孩) 扌提手旁(打把拉)足足字旁(跳跑)亻单人旁(休体何)口口字旁(唱听叶)月月字旁(肚朋腿)人人字头(会合全)门门字框(闪问闻)

宀宝盖头(宝家宁)土提土旁(地场城)风字框(风凤)王王字旁(球玩)方方字旁(放旅)石石字旁(砍码)火火字旁(炒烧)口方框(国园圆)辶走之底(过远近) 走走之旁(赶超起)禾禾字旁(秋秒) 刂立刀旁(别剑到)灬四点底(热熟) 阝双耳刀(陪队)八八字头(谷分公)女女字旁(好妈奶)心心字底(想思念)虫虫字旁(蜘蛛蛙)饣食字旁(饱饭馒)三、量词的使用 一条鱼一座桥一头牛一片叶一阵风 一本书一顿饭一片田一块田一口牙 一幅画一个家一座山一朵云一片云 一条路一里路一只鹅一群鹅一根木 一份报一堆果一个果一句话一棵树 一把尺一双手一个人一群人一堆土 一朵花一颗心一条毛巾 一面红旗一个朋友一对朋友一条木船一条小河 一轮月牙一弯月牙一块面包一颗星星一个影子 一架飞机一位老师一群老师一座房一间房子 一扇门窗一个故事一个城市一座城市一片草地

中国音乐史重点

1学堂乐歌 清末明初时期我国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及其教唱歌曲,西方乐歌的先进性就在于新的新文化思想理念,它的主题有:“富国强兵”、“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振兴实业”“提倡女权”“主张共和”等等方面,它的主要创作方法是“依曲填词”。 2秧歌剧 秧歌剧是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形成的一种新的歌舞剧——秧歌剧。“秧歌剧”主要指小场的秧歌,一般只有两、三个角色,可表演一些带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小戏,秧歌剧的音乐大多是采用当地的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音乐等。 3沈心工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作者,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曾编写大量乐歌作品,特点大多是为儿童所写,能够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创作,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词曲结合得较好,很容易上口,例如【男儿第一志气高】、【革命歌】、【竹马】,作为音乐教育家,他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3集)【重编学校唱歌集】(6集)【民国唱歌集】(4集),又重新修订并精选了82首歌曲,汇编成【心工唱歌集】,【新编音乐唱歌集】对我国近代作用。 4【毕业歌】 【毕业歌】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桃李劫】创作的主题歌。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歌词是自由体新诗,音乐采用核心音调贯穿发展的多段体结构,情绪发展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号召力,在影片中出现在青年学生毕业前夕大家欢聚在一堂时唱出,影片结束由此唱出,表达了我国的青年学生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爱国热情,为我国广大青年学生所喜爱,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5黎锦晖 他是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为改革学校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而热心从事儿童歌舞创作。20年代他共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以及数量众多的歌曲、舞曲等,特别是他的儿童歌舞音乐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精神,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可怜的秋香】等,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其后的数十年一直在全国广泛地流传着,为我国歌剧音乐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6王光祈 政治活动家,音乐家,是中国在欧洲第一个获得音乐学博士学位的音乐家。王光祈的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是他的“少年中国”的社会理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音乐学领域的具体实践。最早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欧洲音乐进化论】、【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千百年间中国与西方的音乐关系】等

中国音乐史知识

中国音乐史部分知识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歌思想内容的时代特征:a反应农民的痛苦生活。如:河北张家口的民歌《种大烟》山西河曲《提起哥哥走西口》。b反映在官僚买办的剥削下,工人的苦难生活和迫切要求解放的愿望。c热情歌颂了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d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不少反映少数民族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压迫的民歌。 2.学堂乐歌的产生于发展:清末民初,新式学堂所开设的唱歌课及课上所教唱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3.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a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b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c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4 5.学堂乐歌的基本特点:a 反殖民地。b 现。c 趣。 6.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a 代音乐文化。c 7. 8. 9. 10. 11. 12.b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c上海同立音乐院。 13. 14.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麻 江》、《毛毛雨》、《特别快车》、《花生米》。 15.肖友梅: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掉引》、《新霐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问》、《五四纪念爱国歌》。 16.赵元任:《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收有132首作品,为歌曲,歌曲大部分收入《新诗歌集》、《儿童歌曲集》、《民众教育歌曲》,《老天爷》是最后作品。 17.刘天华: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18.根据地的革命音乐;活动方式:a在部队中建立各种革命文艺团体。b成立:“高尔基戏剧学校”。c创作革命民歌和工农红军歌曲,这些作品的创作主要是利用各地群众所熟悉的民歌来填词改编,反映革命根据地人 页脚内容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1、学堂乐歌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国内各地建立了很多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多都设有乐歌课。乐歌课在当时来说,既新鲜又时髦,吸引了不少人为它选曲、写词、配曲,以及投身于乐歌教育工作。1905年以后,随着乐歌课的增多,乐歌活动的声势和范围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所谓“乐歌运动”,这时期大家所唱的歌,一般称为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先进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等民主与爱国的思想。乐歌的旋律,大多采自欧美或日本现成的歌曲曲调,也有少量用中国传统乐曲填词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沈心工(1870—1947)和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是中国新音乐的启蒙与开端,开创了近代国民音乐教育之先河。 2、萧友梅的代表作、贡献;。 萧友梅:广东中山县人,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获博士学位。他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也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主要作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代表作有声乐曲《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 3、青主、赵元任、黄自等的艺术歌曲、特点。 青主:原名廖尚果,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是中国近代较早的音乐美学专著。出版《清歌集》和《音境》两部歌曲集,其中以《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最为有名。青主艺术歌曲的特点他尝试着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在他的作品中,大都是自己创作并配钢琴伴奏,比较注重调性的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安排,注意艺术形式和人文精神内涵的融洽。彻底改变了学堂乐改那种“选曲填词”的方式,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有"汉语言之父"之美称,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作曲家,被称为中国的“舒伯特”。他的代表作有声乐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合唱曲《海韵》等;他音乐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曲创作,尤其是艺术歌曲和合唱曲。而他创作的歌曲,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抒情性,同时体现了他在音乐艺术和语言学领域的双重才华。被认为"他是我国最早敏锐地感到和声在色彩上的意义和最早懂得运用…调性感 情?的中国作曲家。" 黄自:黄自艺术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之一。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从内容、题材和风格方面都独具艺术魅力,并代表了黄自音乐创作风格的典型特征。他的代表作有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独唱曲《玫瑰三怨》、《花非花》等。其艺术歌曲作品的创作构思,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采用中国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词作为歌曲歌词,在艺术表现上以其唯美、细腻的音乐线条展示诗词本身所蕴涵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黄自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注重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展示和体现,使钢琴伴奏声部的音乐具有活跃、流畅的特点,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真正使伴奏与旋律、诗词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

部编语文一年级知识要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1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写字及组词 1 春夏秋冬 春(春风)(春雨)(春天)(春日) 风(风雨)(风云)(大风)(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日)(冬雪) 雪(大雪)(风雪)(雪人)(雨雪) 花(开花)(花白)(雪花)(白花花) 飞(飞鸟)(飞天)(飞虫)(飞机) 入(入学)(入口)(出入)(入门) 2 姓氏歌 姓(姓名)(姓李)(姓王)(姓吴) 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 么(多么)(什么)(好么)(对么) 双(双手)(双目)(双耳)(双人) 国(中国)(国画)(立国)(国学) 王(国王)(王后)(王子)(大王) 方(对方)(大方)(比方)(东方) 3 小青蛙 青(青蛙)(青天)(青鱼)(青年) 清(清水)(清明)(清早)(清白) 气(天气)(力气)(和气)(正气) 晴(晴天)(晴好)(晴日)(晴空) 情(友情)(同情)(心情)(人情) 请(请问)(请人)(回请)(申请) 生(学生)(花生)(生气)(出生) 4 猜字谜 字(生字)(字画)(名字)(字体) 左(左右)(左手)(左耳)(姓左) 右(右手)(右耳)(左右)(山右) 红(红花)(火红)(口红)(红木) 时(小时)(时间)(有时)(四时) 动(生动)(动心)(开动)(动手) 万(万里)(万国)(万年)(十万) 二、易写错的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

入:撇短捺长。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 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 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 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三、会认字 霜吹落降飘游池入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阴雷电阵冰冻夹 四、多音字 落的降什少好重相 五、反义词 出——入降——升好——坏 清——浊晴——阴左——右 凉——热爱护——伤害 喜欢——厌烦广大——窄小 六、近义词 保护——爱护喜欢——喜爱 七、词语搭配 保护禾苗保护眼睛保护益鸟 爱护小青蛙爱护公物爱护小动物 八、好句积累 1.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 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冬: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2.关于青蛙的古诗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唐·张籍《过贾岛野居》)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

一、中国古代乐律学 1.三分损益法 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 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 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 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5.何承天的“新律” 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8788寸),得差数为0.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即 0.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何承天的这种“新律”,不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黄钟本律的问题,而且还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间的差距,己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乐律史上一大贡献。 6.蔡元定“十八律”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建阳人,南宋律学刮虱理学家。在《律吕新书》中提出了十八律的理论。其十八律是以古代“三分损益法”十二律为基础,而于黄钟、太簇、姑洗、林钟、南吕、应钟六律后,各增加一个比本律高一“古代音差”的变律而成。各变律亦系用“三分损益法”从仲吕继续推舞誓卜次而得。蔡元定增加六个可选择的变律,就頁可比较妥当地解决旋宫的问题,但增加律数仍不够理想。 7.朱载堉及十二平均律 朱载堉,字伯勒,安徽凤阳人。毕生写下了大量关于乐律学、音乐史及数学、历学等方面著作,并编订了供实际应用的《乐舞全谱》,改编创作了《豆叶黄》《金字经》等歌舞作品。他的十二平均律理论,最初发表于《律历融通》(书前有1581年序言)。而在1584年定稿的《律学新说》一书,称它为“新法密率”,随后又在另一著作《律吕精义》(约1596)中详细阐述这种“新法密率”的计算方法,并列出了全部的计算结果。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与现代计算的十二平均律的频率完全相同,只是前后次序正好颠倒,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计算。 二、中国古代主要的记谱法 1.声曲折 是汉代出现的记录歌或诗歌演唱所用的一种弯弯曲曲的、表示声音高低的一种记谱法。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古代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 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 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 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 二,周秦时期的音乐: 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佾有两种解释:一,每佾固定为八人;二,人数与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 音乐教育: 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 乐德:“中、和、祗、庸、孝、友”;

乐语:“兴、道、讽、诵、言、语”; 乐舞:六代乐舞为主,如《云门》、《大咸》、《大夏》、《大濩》、《大武》; 学习目的:达到统治阶级提倡的“礼乐治国”。 六代乐舞:《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前五部参照远古夏商时期音乐。《大武》内容描写周武王伐纣的全过程。 采风:是一种为了解民意、完善施政而采取的一种较为积极的举措。采风制度的建立为宫廷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民间音乐和歌词,而且为保存先秦时期的民歌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颂乐: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时等重大典礼时的乐舞。《诗经》里保存了《商颂》、《周颂》、《鲁颂》等三颂。内容大都是史诗性的,带有神话色彩。颂有乐章形式、有乐歌形式、也有纯器乐形式,一般速度较慢。 郑卫之音:代表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风格上与“雅乐”迥然异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荀子曾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成相》篇。“成相”就是手持“相”这种乐器作为伴奏的说唱。《成相》篇的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 乐器:八音分类法:按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诸类乐器中以打击乐器较多。 乐律:三分损益法律是一种用数学计算的生律方法。把一个振动体(即弦长)的长度均分为三段,去掉它的1/3,得2/3,称“三分损一”。如加上他的1/3,得4/3,称为“三分益一”。这种取律的方法称为“三分损益法”。 三,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 汉代的官方音乐机构有“太乐”和“乐府”两署,分别隶属于“奉常”和“少府”。 相和歌作为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包含了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民谣。汉魏时期的相和歌作品数量相当丰富,大致分为“相和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以及“但曲”。如“相和引”的作品就有《箜篌引》、《商引》、《徵引》、《羽引》、《宫引》、《角引》等六曲。 汉代的歌舞以粗狂豪放的民间色彩,取代了周秦以来的宫廷歌舞的巫术风格。民间歌舞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重点知识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复习重点 一、熟背并默写会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 1.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共23个 注意:(1)zh ch sh r和z c s的位置,这个地方很容易出错(2)分清b和d、p和q (3)特别注意f、t、j三个字母小弯的方向。(4)分清翘舌音(zh ch sh r)和平舌音(z c s). 2.韵母表:a o e i u ü(单韵母6个)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复韵母9个) an en in un ün(前鼻音韵母5个) ang eng ing ong (后鼻音韵母4个)共24个 注意:(1)分清ei和ie、ui和iu、üe和ün. (2)特别注意“ou和er”,很容易出错。 (3)3.整体认读音节表: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共16个 注意:(1)整体认读音节不能拼读,要直接读出。 (2)分解开需注意:yu(y——ü)yue(y——üe) yuan(y——ü——an)yun(y—ün) 二、标调规则: 1.按照六个单韵母(a o e i u ü)的先后顺序,有a声调就标在a头上,没a就找o e,以此类推。 2.特别注意:小i小u并排站,谁在后面给谁带。 三、去点原则: 1.小ü见到y时,一定去掉两点。如:yu 2.小ü见到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如:ju qu xu

四、音节的拼读: 1.两拼音节:声母+韵母。2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3零声母除外,如ài é 具体复习内容(二): 一、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生字 2.正确书写基本笔画。 3.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会写100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 4.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了解常见的反义词,能用部分生字口头或书面组词。 二、阅读理解: 1.正确背诵指定的课文。 2.联系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三、句子表达: 1.认识句子,能正确地抄写或听写简单的句子(以生字组成的句子,10字以内)。2.正确判断句子是否完整,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3.用学过的生字组词,会用词语说一句简单的句子,初步建立句的概念。 4.认识逗号、句号、问号,会在句子中使用句号,能力强的同学会使用逗号。 考试主要题型: 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2、生字扩词 3、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 4、多音字组词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3)

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2.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表现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3.孔子看过乐舞《?韶乐?》后,给予了“尽善尽美”的评价。 4.“ ??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5.周代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 ?春官?。 6.《大武》是颂赞帝王周武王?的战功的乐舞。 7.《诗经》可分为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雅?多是贵族文人创作的音乐作品。 8.春秋时期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计算乐律的方法——?三分损益法??。 9. ?编钟艺术?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最突出的成就。10.先秦诸子中,?孔子?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持有“非乐”观点的则是?墨子??。11.李延年根据胡曲《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是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的最早记载。12.汉代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和?.短箫铙歌?四类。13.相和歌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15.南北朝时期,着名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曾将龟兹乐律理论传授给长安音乐家郑译。16.清商乐中,流传在今天湖北江陵一带的民间音乐称为?西曲?。17. ??歌舞戏?是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具备戏曲雏形的艺术形式。18.《声无哀乐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着名隐士嵇康?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19.唐代最着名的燕乐大曲《霓裳羽衣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改编。20.唐代的音乐机构中,隶属于宫廷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21.隋代乐工万宝常提出了“ ?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22.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23.古琴减字谱为唐代曹柔?所创。1.黄帝时的乐舞《咸池》是远古时期一部代表性的乐舞。(×)2.原始音乐的旋律很发达。(×)3.远古时期的乐器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4.商代肯定已经存在五声、七声音阶。(√)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于商代。(错)6.五音孔埙最早见于周代。(×)7.西周时期已出现了转调的理论。(√)8.“六代乐舞”在周代各类乐舞中地位最高。(√)9.《诗经》中涉及到的我国古代乐器有 28种。(×)10.《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11.先秦道家的音乐主张表现为提倡音乐。(×)2.相和大曲还没有具备三段式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原则。(×)13.“百戏”一词首见于汉代。(√)14.卧箜篌是从西域传来的乐器。(×)15.“阮”这一乐器名称是因阮籍善弹此乐器而得名。(×)6.汉代律学家何承天推算出了“六十律”的乐律理论。(×)17.琴曲《广陵散》又被称为《聂政刺韩王曲》。(√)18.北方音乐是清商乐的主要组成部分。(×)19.蔡琰创作的琴歌《胡笳十八拍》是我国古典音乐文化的一部佳作。(√)20.京房找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21.曲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

小学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叠词

小学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叠词 1、AABB式重叠词语: 口口声声密密麻麻冷冷清清来来回回跌跌撞撞来来往往踉踉跄跄来来去去里里外外规规矩矩红红火火忙忙碌碌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端端正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详详细细快快乐乐明明白白仔仔细细马马虎虎疯疯癫癫蹦蹦跳跳指指点点老老实实男男女女高高兴兴恭恭敬敬扭扭捏捏严严实实吞吞吐吐嘻嘻哈哈开开心心舒舒服服山山水水朦朦胧胧犹犹豫豫轰轰烈烈郁郁葱葱零零星星歪歪扭扭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叮叮当当滴滴答答风风雨雨纷纷扬扬三三五五完完全全婆婆妈妈叽叽喳喳哭哭啼啼弯弯曲曲沸沸扬扬鬼鬼祟祟匆匆忙忙是是非非的的确确世世代代庸庸碌碌唠唠叨叨利利落落踏踏实实偷偷摸摸客客气气说说笑笑慌慌张张痛痛快快痴痴呆呆方方正正实实在在整整齐齐恍恍惚惚隐隐约约模模糊糊断断续续啰啰嗦嗦三三两两纷纷攘攘家家户户辛辛苦苦干干净净安安稳稳暖暖和和稳稳当当大大方方生生世世浩浩荡荡林林总总大大咧咧迷迷糊糊千千万万熙熙攘攘战战兢兢清清楚楚陆陆续续元元本本原原本本 2、AAB 式词语:

黑黑的白白的小小的大大的绿绿的长长的高高的亮亮的短短的细细的矮矮的美美的粗粗的乖乖的好好的汪汪叫哈哈笑热热的冷冷的啦啦队洗洗手刷刷牙写写字闪闪亮毛毛雨拉拉手吹吹头扭扭腰唱唱歌团团转欣欣然飘飘然 3、ABAC式词语: 一五一十一言一行大吹大擂大慈大悲大惑大解大模大样大摇大摆大手大脚大智大勇小手小脚无法无天无拘无束无穷无尽无声无息不卑不亢不三不四不仁不义不死不活碍手碍脚笨手笨脚多才多艺全心全意蹑手蹑脚冷言冷语美轮美奂疑神疑鬼忽明忽暗忽隐忽现风言风语 4、ABAB式短语: 学习学习恭喜恭喜照顾照顾研究研究热闹热闹活动活动调查调查高兴高兴溜达溜达说道说道商量商量切磋切磋 5、ABCC式的词语: 人才济济喜气洋洋大腹便便得意洋洋神采奕奕怒气冲冲衣冠楚楚可怜兮兮微波粼粼波光粼粼白雪皑皑金光闪闪白发苍苍风尘仆仆小心翼翼千里迢迢沧海茫茫阴风阵阵忧心忡忡劣迹斑斑硕果累累信誓旦旦野心勃勃逃之夭夭风度翩翩疑虑重重来势汹汹形色匆匆忠心耿耿流水淙淙大雪纷纷相貌堂堂忠心

最新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2014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简述题 1、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 答: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龠、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它们是古人智慧之结晶,是华夏音乐文化之灿烂的充分证明。众多乐器在考古上也得到了证明。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一百余件骨哨,大约据今有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年代最久的埙,呈橄榄形,无音孔,只有一吹孔,据今约7000年。青海、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公元前2600年左右用陶土制作的鼓。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夏代的一件鼍鼓,其鼓腔用树干挖成,鼓面原蒙以鳄鱼皮。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陶钟,约为公元前3900至公元前3000年之遗物。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最早的石磬,据今约4400余年。在我国目前出土乐器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贾湖骨笛的发现。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这批由鹤骨制成的骨笛一般长二十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它们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侧有规整的圆形音孔,大多为七孔,每孔间隔距离基本相等;二是其中有些笛孔旁另外钻有用于调音的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观念;三是有些骨笛留有刻划的标记,显然是先刻好等分,然后再钻孔,说明制作者对各音孔之间的距离曾有精确的计算。专家对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支骨笛进行了测音,结果显示,它能发出较为完整的七声音阶,并可以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贾湖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对贾湖骨笛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将对古老贾湖文明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简述曾侯乙墓编钟的音乐价值 答: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战国初期的大批乐器,包括了编钟、编磬、十弦琴、五弦琴、瑟、笙、笛(或篪)、排箫、建鼓、小鼓等,有些乐器尚属首次出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有价值的一次考古发现。这次考古活动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曾侯乙编钟的发现,它的出土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被誉为世界古代文明史奇迹之一。曾侯乙编钟共有六十四件,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的最庞大的编钟。它分三层悬挂在曲尺形钟架上,上层纽钟三组,共十九件;中下层甬钟各有三组,共四十五件。全套编钟重量约2500公斤以上,其中最小的钟通高20.4厘米,重2.4公斤;最大的钟通高153.4厘米,重203.4公斤。钟架位于墓室的西面和南面,中下层的立柱为六个英武的青铜佩剑武士。除纽钟和甬钟外,还有一件铜鎛,是楚惠王送给墓主的礼物。铜鎛的铭文显示该鎛制作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曾侯乙编钟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其制作之精美、数量之众多、保存之完好均为现代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第二章周代音乐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 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

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6.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1年秋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被称为南山律宗弘一大师,前期是我国近代一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大师,后期是佛教界荤奉的领袖。《祖国歌》《春游》《送别》《悲秋》《山色》《观心》。 7.萧友梅: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萧友梅,与蔡元培在上海共创立了“国立音乐院”。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钢琴曲:《哀悼引》《夜曲》,代表作《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音乐理论著述:《乐学研究法》《和声学纲要》《近世西洋音乐史纲》《普通乐学》。 8.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臶的音乐家,湖南湘潭白竹村人,1919,在

中国音乐史

1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8 1、我国音乐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2、这一章提到有哪些古歌和古乐舞? 3、远古及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请举出八种乐器的名称。 4、我国音阶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 19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43 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这时期音乐文化有哪些成就? 我国有明确的音乐教育制度始于何时?如何进行? 周代有哪几种重要的乐舞?什么是六舞? 《诗经》、《楚辞》产生于什么时代?他们与音乐有何关系? 什么叫“八音”?每类列举出两种乐器。 本章论述的时期流行哪几种音阶?十二律是什么? 儒家的音乐哲学、音乐美学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对于墨子的“非乐”思想如何评价? 44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72 1、名词解释: 百戏、 乐府、 鼓吹、 相和歌、 京房十六律、 李延年。 清商乐、 歌舞戏、 何承天新律、 文字谱、 《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古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 《碣石调·幽兰》。 2、汉代俗乐的发展表现哪些主要内容? 3、两汉时期,哪几类乐器的发展反映出值得注意的内容? 4、魏晋南北朝的音乐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声无哀乐论》和儒家音乐思想有哪些相对立的观点? 6、古琴音乐的成熟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7、简述两汉,魏、晋时期琵琶类乐器的发展。 73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汉语拼音 1、正确掌握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表23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24个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 2、能准确区分形和音相近的声母、韵母。 形相近的声母:b—d p—q f—t 音相近的声母:z—zh c—ch s—sh l—n 形相近的韵母:ui—iu ie—ei un—ün 音相近的韵母:an—ang en—eng in—ing 音相同的声母与韵母:y—i w—u 3、音节的拼读: 两拼音节:声母+韵母 三拼音节:声母+介母+韵母 韵母单独成音节即零声母:ài ér等 4、能正确拼读音节。 (1)声调一声平平左到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2)标调规则先标a o e ,再标i u ü。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轻声不标就空着。

(3)拼写规律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要脱帽。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ü拼n和l,两点省不得。 二、生字: 1、认识生字表(会认字)中的320个汉字(126-128页),能标拼注音。 2、会写生字表(会写字)中的140个汉字(129-130页),会组词。 3、认识25个基本笔画。 汉字笔画名称表 笔画名称例字笔画名称例字笔画名称例字横土日斜钩戏式横折斜钩飞气 竖中门竖钩小水撇点女好 撇人禾卧钩心弯钩手了 捺入木撇折云东横撇弯钩那 点下头横撇又鱼横折折折钩奶 横折口片横折钩也力横折弯沿 横钩写皮竖弯钩儿巴横折提论 竖折山牙乙横折弯钩九亿横折折撇建及 竖提长瓜横撇又鱼ㄣ竖折撇专 竖弯四西提冷扛竖折折钩马鸟 4、掌握汉字书写笔顺规律: 一般规则: (1)、先撇后捺:人八入 (2)、先横后竖:十王干 (3)、从上到下:三竟音 (4)、从左到右:理利礼明湖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国立音乐院:[笔记上:建立于1927年,蔡元培任校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1929年夏,该院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院,萧友梅任校长。该院主要教师:萧友梅(理论组曲)、朱英(琵琶)、王瑞娴(钢琴)、恩科(视唱练耳)、吴伯超(二胡),外教查哈洛夫,阿克萨柯夫等,出版学术性刊物《乐艺》、《音乐杂志》。] 1927年10月,萧友梅向时任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的蔡元培,提出在创设音乐院的计划,得到蔡元培的支持,聘萧友梅为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和音乐院筹备员,于1927年11月27日,在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初由蔡元培兼任校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主持一切,后由其代理院长,翌年12月27日正式聘为国立音乐院院长;1929年7月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专”,设预科、本科、研究班,并附设师科与选课,成立了相当于系的理论作曲、有键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和国乐等组,形成了两科一班五组的较为完备的专业设置。老师:萧友梅、黄自、朱英、青主、吴伯超、周淑安、应尚能、惟宁和原在后到音专的洪,以及以歌词作家参与创作的易韦斋、龙榆生、韦瀚章、廖辅叔等;学生: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田鹤、江定仙、雪庵为代表。 2、国乐改进社(乐会):[笔记上:1920年觐文成立于,以中乐为主①仿制和改革民族乐器;②组织当时最大规模的民族乐队;③改编演奏国乐曲,柳尧章改编了大型民乐合奏套曲《春江花月夜》。] 乐会子成立以来的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建树,成为当时国乐改进潮流的重要成果。乐会通过招收学员,聘名家施教,并辅之以相关的中西音乐课程,并以与音乐演奏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育了一批国乐人才,一些当时和以后知名于中国乐坛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都曾是该会成员和曾在该会受教。从“五四”前后开始的国乐改进活动,对于民族器乐的新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3、《牧童短笛》:1934年在首次中国钢琴曲创作比赛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赢得头奖,以质朴优美的民歌风旋律,流畅自如的对位化写法,与中国风味曲调相谐的和声,以及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如同笔法简练的写意水墨画般地营造了中国式的诗情意境,被公认为是中国民族风格钢琴曲的奠基之作。 4、雪庵:①早期抒情乐曲《踏雪寻梅》、《红豆词》、《枫桥夜泊》; ②为郭沫若的话剧《屈原》谱写全部配乐和插曲;③抗战歌曲《出发》、中国空军军歌》、《中国海军军歌》、《我是军人》,最为激动人心的《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以及《长城谣》,《满江红》、《募寒衣》、《保卫大》等抗战歌曲近100首,还创作了一些钢琴曲和不少的电影主题曲和插曲。④抗战后至社会主义时期:《新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幸福长》、《雷锋组歌》。 5、马思聪:曾留学法国,回国后与洪创办音乐院,任院长,并教授小提

中国音乐史自己总结1

中国音乐史为古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金辽—明清(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堂乐歌时期—20年代(1919年到1929年)—30年代—40年代 原始社会音乐 原始乐舞: 《葛天氏之乐》:传说中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8支歌,内容为《载民》《玄鸟》《逐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1.《载民》是歌颂载负人民的大地 2.《玄鸟》是一首鸟图腾崇拜的歌谣 3.《逐草木》祝愿草木茂盛 4.《奋五谷》祈求五谷丰登 5.《敬天常》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6.《达帝功》歌颂天地的功能 7.《依地德》感谢大地的赐予地神的恩惠 8.《总禽兽之极》盼鸟兽繁殖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肉食皮毛 葛天氏之乐勾画人类的远古生活图景,反映了原始人的敬神意识,宗教信仰和生活愿望以及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的信仰,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作品 《朱襄氏之乐》:炎帝部落的乐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是说朱襄氏部族的生活环境,风沙很大,天气干旱,植物萎枯,有个叫“士达”的人造了一张五根弦的瑟,用来求雨,咦安定百姓生活。反映了原始人在干旱等自然灾害面前以音乐娱神,祈求降雨的愿望。 《箫韶》: 1.舜时之舞,又名《韶虞》,以排箫为主奏乐器,乐舞有九个段落,所以又叫《九韶》,有 九次歌唱,又称为《九歌》,有九次变化,又称为《九辩》由此可见,《箫韶》内容丰富多变,为多段体乐舞 2.有记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即演奏到第九段时,连神鸟凤凰也从天而降,可见乐 舞的高潮为第九段,并以鸟图腾为主要内容,将具体的鸟类崇拜抽象化为“神鸟”凤凰 3.《箫韶》的风格是“温润以和,似南风之至”具有高度抒情化的特色 4.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和孔子都曾经亲眼观赏过《箫韶》的表演。因此,这是一部在 历史上真实存在了很长时间的乐舞作品。至汉高祖六年更名为《文始》 图腾:totem 是原始社会中最早出现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人类群体和某种物种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的超自然的关系,将某种的动植物作为自己部族的祖先加以崇拜,这种万物有灵的思想,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化与精神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