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6页文档资料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6页文档资料
测量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6页文档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测量学的定义:测量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个部分以及地球的形状和大

小,并进行测绘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测量学的分类:1、按研究对象可以分为:普通测量学:小区域;地球:大地测量学

2、按测量的技术手段来分:航空摄影测量:应用航空摄

影像片来测绘地形图。卫星遥感测量:应用卫星技术

到测量中

3、按测量的应用有:工程测量学: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测

量科学。各种测量学都是以普通测量学为基础的。三,测量学的任务:1、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将小区域地

面的形状和大小按比例测绘成图,以供生产和建设

使用(提供技术资料)。

2、将图上规划和设计好的工程或建筑物的位置,准确地

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3、测定整个地球形状和大小,作为测量计算和研究地壳

升降、大陆变迁、海岸线移动等问题的依据。

总的概括:把地形图测绘出来,竣工图测绘出来。

四,在园林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小区域内地面形状和大小的测定方法;

进行这种测量工作时所用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图的绘制方法(底图和竣工图)等。

五,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及制图。

为了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必须遵守三个原则:a在测量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b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c在程序上,先测控制点,后测碎部点。

第二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一,直接量距(直线定线):当丈量的A、B两点间距离较长或地面地势起伏时,为了使尺段沿直线方向进行丈量,就需要在A、B两点间的直线上再标定一些点位,这一工作就称为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的方法一般采用目测定线。有三种情形:

(一)A、B为地面上互相通视的两点

(二)过山岗直线定线

(三)过山各直线定线

二,间接量距:光学测距(视距测量)和光电测距

补充:距离丈量分为直接量距与间接量距:直接用各种尺来量距是直接量距。间接量距包括视距测量与光电测距

三,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一)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

整尺法:D=n·l+q

其中:n:为整尺法段数,即手中的测钎数; l:为尺段长度; q:为余长

(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

丈量距离的地面是倾斜的,倾斜面的坡度比较均匀时,用斜量法。

1、斜量法 D=Lcosα L为斜坡长度;坡度α用测坡器来量。

2、平量法:

a、倾斜地面的地势起伏较复杂,但尺段两端高差不大,用平量法。

b、高地面地势起伏大,地面倾斜大,不可能将尺拉平时,

可将一整尺段分成若干小段来丈量。

三,标准方向: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坐标纵轴线

四,方位角

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至某一直线的水平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大小应在0~360°范围内。

1,真方位角,A

2,磁方位角,Am

3,坐标方位角

五,象限角:由标状方向的北端或南端起算到已知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象限角,以R表示。

A.方位角与象限角之间存在换算关系。

B.真方位角与磁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A=Am+δ

第四章水准仪

一.水准仪的构造(课本21页)

二.测量原理(课本20页)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配合水准直接测定地面上任意面点之间的高差,然后把居其中一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其他各点的高程。

如图(图见教材20页):已知A 点的高程为HA ,Hi 是水准仪视线高。 a 是后视线读数,b 是等视读数。

h AB 是A 、B 两点间高差,

∴h AB =a-b(后视一差视)

∴H B =H A + h AB = H A +(a-b )

另外:Hi=H A +a;同时:Hi=H B -b

∴H B = Hi-b=(H A +a )-b

三、测量方法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 安置: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 粗平: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

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

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 精平: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

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水准点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

5. 读数: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

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

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四.转点、海拔仪

第五章经纬仪

一.构造(课本43页)

1.照准部:主要有望远镜、横轴、支架、竖轴、测微器。照准部上装有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

2.度盘:度盘部分主要是一个玻璃制精密刻度盘。包括水平度盘和竖直

度盘。

3.基座:基座部分是支撑仪器的底座。主要有轴座、脚螺旋和连接板。二.测量原理

1、水平角测量原理一点到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上所夹的

角度,称水平角,以“β”表示。

为了测量水平角β的大小,在铅垂线α

10

上任一点O处,水平地安置一个

有分划的圆盘,并使圆盘的中心位于α

10

线上,则AB和AC在刻度盘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就是水平角。其角值可由刻度盘上两相应方向读数之差求得。

β=b-a

2、竖角测量原理在一个竖直面内,一点至观测目标的方向线与水平线面间的夹角,称为竖角,又称垂直角或高度角,以“a”表示。欲测量地面A至B方向的竖角,可在测站点A的铅垂线AO的任意一点O处,垂直方向安置刻度盘,使刻度盘平面位于AB的竖面内。如果横轴的高度

与照准点P的高度相等时,OP线的竖角a即为AB线的竖角a

AB

三.测量方法

经纬仪测水平角

1. 经纬仪的安置

(一)对中(见课本P49-P50)

(二)整平(见课本P50)

2. 水平角的观测常用的测角方法有测回法、方向观测法及复测法三种。

测回法测回法是测角的基本方法。步骤如下:

1、安置仪器于测站O点上,先以盘左位置,将度读数对准0°0 0′0 0”。

2、转动照准部照准左目标A,准确地对准A点,按实际读数a

1

,记录在观测手簿中。

3、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右目标B,读取度盘读数b1,读取读数,并记入观测手簿中。

4、倒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再照准右目标B,得读数b2,记入观测手簿中。

5、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再照准目标A,得读数a2,记入观测手簿中。

∠AOB= =b

1—a

1

∠AOB= =b

2—a

2

β=(β

1+β

2

)/2

经纬仪测竖角

1. 竖盘和竖盘指标竖盘是经纬仪上用于度量竖角的量器。

竖盘指标有两种装置形式:一种称为可动式指标,不能随横轴转动,可使竖盘指标棱镜绕横轴微动。一种是竖盘指标装有自动补偿设备,能自动归零,直接读数。竖盘指标管水准器气泡居中时,竖盘指标读数为0°或90°的整倍数。如竖盘指标读数与规定常数不符,其差值称为竖盘指标差,以“i”表示。

2. 竖角观测步骤及记录手簿

(一)安置仪器于测站O点上,量仪器高。以盘左位置转动望远镜照准目标M点,使十字丝中横丝精确地切于M处。

(二)转动竖盘指标管水准器的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管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然后读出盘左的竖盘读数L,记入观测手簿。

(三)倒转望远镜以盘右位置,再次照准目标M点,待调动使竖盘指标管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出盘右时的竖盘读数R,读入观测手簿。

3. 竖角及竖盘指标差计算

aL=(90°-L) aL=(L-90°)

aR=(R-270°) aR=(270°-R)

a=1/2(aL+aR)

i=1/2(aL+aR)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测量误差概述(课本P88~91)

一、定义:测量误差(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与被测物体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叫误差。)被测量物体的大小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测量的准确值与其观测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二、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a:观测仪器构造不够完善

b:观测者的感觉、视觉限制

c:外界环境的变化影响,(如温、湿)任何观测工作都离不开这三个客观

条件,所以观测误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d:观测者在测量过程的某种过失。

观测条件三因素:人、仪器、外界环境条件

在观测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各项观测,其测量结果是基本一致,称为等精度观测;反之,为非等精度观测。

三、误差分类:测量误差性质可分为:粗差(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1.粗差:粗差是一种大量级的观测误差,是由于观测者疏忽大意,操作不当,或受外界干扰等原因造成的。(在测量记录或计算时读错,算错引起的误差)

Eg:目标读错、目标记错、目标测错等,这些统称粗差。粗差在测量结果中是不允许存在的。

避免粗差:1、加强作业人员的责任心。2、提高操作技能。3、采取必要的检查措施。

2.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测量,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系统性,或者在观测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是一常数。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避免系统误差:A 校正仪器。B 采用适当的观测方法。 C 计算改正。 D 系统误差补偿。

3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的观测,误差在大小、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无规律性,但大量误差就整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每一项的

偶然误差又是由行为偶然(随机)因素引起的小误差的代数和。在没有粗差和系统误差的情况,偶然误差就是观测值与真实值之差。

偶然误差具有的四个特性:a有界性 b对称性 c大小性 d抵偿性

第七章光学测距及光电测距

第一节光学测距概述

A:光学测距定义:光学测距是采用光学仪器应用几何及光学原理,在仪器至测点之间构成一等腰或直角三角形,从三角形中取得两个数据:一是顶角α,一是底边边长L,即可得到测点至仪器之间的距离D。

B:光学测距方式分以下三类:

1.定角测距:如:经纬仪的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下两对称丝间的间隔P是固定的,称视距丝测距。顶角α已由仪器的结构性质固定下来成为常数,测量时测定底边长度L即可。

2.定基线测距:三角形底边L为已知定值,测距时测定顶角α即可。如2m横基尺配合经纬仪测角

3.变角变基线测距:用于这种测距法的仪器都可直接测定水平距离和高差。一般是顶角α随着距离的倾角作一定规律的变化,从而得出水平距离及高差。如:自动规算视距仪

光电测距

1.直接方法(课本P75~~76):通过测定光波在测线两端点间往返传播的时间t2D,借助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计算两点间的距离D :即D=1/2*C* t2D

C为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 C=299792458 t2D为光波在被测距离上

往、返传播一次所需要的时间(S)

2、相位测距:测出发射和接收光波的相位差得到目标的距离。

相位测距法是通过强度调制的连续光波在往返传播过程中的相位变化来测量光束的往返传播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t=Φ/2πf

式中,t为光波往返传播时间(s);Φ为调制光波的相位变化量(rad); f 为调制频率(Hz)。相位位移是以2π为周期变化的,因此有

Φ=(N+△n).2π

式中,N为相位变化整周期数;△n为相位变化非整周期数。

光的往返传播时间得到后,目标至参考点的距离可由下式求得

D=(c/2)×(Φ/2πf)=(λ/2)×(Φ/2π)

式中,R为目标至参考点距离(m);c为光波传播速度(m/s);λ为调制光波波长(m)。 C=λf

由以上两式可知

D=λ/2×(N+△n)

上式表明,只要测出发射和接收光波的相位差,即可得到目标的距离。因此相位测距可理解为以调制光波半波长为“测量尺度”的距离测量方法。

第八章全站仪坐标测量技术(与软件应用)

一、全站仪基本结构和功能

1、定仪:全站仪(total station)是由电子测角、光电测距、微型机及其软件组织而成的智能型光电测量仪器。

测角部分、测距部分、微型机、输入输出、显示屏、键盘、通信接口、电源

2、全站仪的基本功能、基本结构

①测量水平角、竖直角和斜距。

②借助机内的软件,可进行多种测量功能:

a、可计算并显示平距、高差以及镜站点的三维坐标

b、进行偏心测量

c、悬高测量

d、对边测量

e、面积计算

f、放样

全站仪运用(测水平角、测竖直角、测距斜距、测平距)。

全站仪常用的测量模式有:

1、角度测量;

2、斜距测量;

3、平距测量;

4、坐标测量

第七章GPS技术及应用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1、基本原理地面接收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气象条件下进行连续观测,并且在时钟控制下,测定出卫星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进而确定卫星与接收机之间距离ρ为

∑δ

ρ=c.△t+i

∑δ为有关的改下数之和。

式中,C为信号传播速度,i

GPS定位就是把卫星看成是“飞行”的控制点,根据测量的星站距离,进行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确定地面接收机的位置。

(1)静态定位(Static Positioning),即用户接收机相对地固坐标系保持不变。

(2)动态定位(Kinematic Positioning),即用户接收机相对地固坐标系不断改变位置。

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地图——按一定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图统.为地图

2.比例尺——图上某直线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

3.地形图图式——地形图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物和地貌,这些符号总称为地形图图式

4.地物符号——表示房子、道路、河流、水井物体的符号称为地物符号5.地貌符号——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形状的符号称为地貌符号。主要用等高线表示,有些变形地貌如冲沟、悬崖等用特定符号表示

6.等高线.——地面上相邻等高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也就是不同高程的水平面与地不面相交的曲线

7.基本等高线——用1倍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也称为基本等高线

8.计曲线——五倍等高距的首曲线加粗,注上高程,此加粗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

9.间曲线——要两相邻首曲线之间加1/2等高距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用长度线表示。

二.

比例符号(课本P178)

非比例符号(课本P178)

地物符号

线形符号(课本P178)

1.地形图图式

地貌符号

注记符号

2.等高线的特性:

(一)同一等高线的各点,其高程相等。

(二)每一条等高成必然自然闭合,不在图幅内闭合,就在图幅外闭合。(三)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也不能重叠。只有悬崖或峭壁的等高线才可能出现相交或重叠。

(五)山谷和山脊有等高线都是向一个方向突出,区别是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突出,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突出。

(六)鞍部的等高线是两组相对的山丘与山谷等高线对称的组合。

(七)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陡峻,稀疏表示地势平缓。

6.平板仪交会法

一前方交会(见课件)

二侧方交会法(见课件)

第十一章地形图的应用

对于小地区的地形图测绘,可以把地球表面当作平面,所测的地面点或图形,可直接按比例缩小绘在平面图上。但是,对于国家基本图,由于测区范围较大,不能再将地球表面看成平面,而要看成曲面。在曲面上的图形要描绘到平面上,就必须采用适当的投影方法。因此,认识和使用国

家基本图,必须首先了解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地图投影的概念

从用图的观点来考虑,因为要在图上量测距离和角度,所以要求投影后角度和距离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满足这个条件的投影,就是高斯一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影。它是一种等角投影,在椭球面上小范围的图形投影到平面上,基本上与原图形保持相似。由于这个特点,所以又把等角投影叫做正形投影。

第二节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第四节读图与实地对图

(一)图面上的标志图幅图名测绘单位及年月比例尺坐标系及高程系三北方向线(又称偏角图)

(二)地物、地貌的读法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用各种惯用的符号,有的是依比例尺的,有的是不依比例尺的。

二、实地对图地形图是野外调查的重要工具,野外使用地形图时,要将图上的地物地貌与实地一一对照。现将实地对图方法

(一)标定地形方位野外使用地形图,首先要使地形图的方向与实地方向一致,即地形图的北图廓朝北,然后使图上的地物地貌与实地相对应。标定地形图方位的方法有两种:

1.标定时,先将指北针分划盘上的“北”字朝向地形图上方,使其直尺边与磁北线密合。然后,转动地形图使磁针北端对准“北”字的指标,地形图方位即标定。

2.根据景物定向:首先在地形图上找到与实地相应的景物,如道路、河流、山顶、独立屋和独立树等。然后,在站立点上转动地形图,使图上与实地景物相对应。

(二)在地形图上决定本人站立点的位置地形图方位标定后,第二

步就是决定本人站立点的位置。观察分析站立点附近的明显地物、地貌的特征(如尖山头、冲沟、湖泊、独立树、水塔、道路交叉口等),并与图上相应的地物、地貌一一对照,然后,再目估站立点至各明明显地物、地貌的距离和方位,从而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三)实地对照读图依照图上站立点周围的地物、地貌,在实地找出相应的地物、地貌,或者观察实地的地物、地貌,识别它在图上的位置。

第五节地形图应用的若干问题

一、在地形图上求任一点的坐标

二、在地形图上确定任一点的高程

三、根据等高线确定地面的坡度

四、确定某一坡度的路线

五、按一定方向绘制地面断面图

八、在地形图上勾绘汇水面积的边界线

九、在地形图上计算库容

十、应用地形图平整土地在农田水利、建筑工程等各项建设中,为了合理使用土地,常常要平整土地。在平整时,要注意土方的平衡,即填方与挖方要基本相等。

第十二章面积测定

第一节网格法

第二节纵距和法

一、平行线模片法

一、求积仪法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大学物理1(上)知识点总结

一 质 点 运 动 学 知识点: 1. 参考系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而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要作定量描述,还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 位置矢量与运动方程 位置矢量(位矢):是从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的有向线段,用矢量r 表示。位矢用于确定质点在空间的位置。位矢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k ?)t (z j ?)t (y i ?)t (x )t (r r ++== 称为运动方程。 位移矢量:是质点在时间△t 内的位置改变,即位移: )t (r )t t (r r -+=?? 轨道方程: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 3.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 t r v ?? = 速度,是质点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 dt r d v = 平均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t s v ??= 速率,是质点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ds dt υ= 加速度,是质点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t v d a = 4. 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加速度 τ?a n ?a dt v d a t n +==

法向加速度ρ=2 n v a ,方向沿半径指向曲率中心(圆心),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切向加速度dt dv a t =,方向沿轨道切线,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 在圆周运动中,角量定义如下: 角速度 dt d θ = ω 角加速度 dt d ω= β 而R v ω=,22 n R R v a ω== ,β==R dt dv a t 5. 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互作平动的参考系,有 ''kk pk pk r r r +=,'kk 'pk pk v v v +=,'kk 'pk pk a a a += 重点: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 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2. 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 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 1.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相对运动问题 三、功和能 知识点: 1. 功的定义 质点在力F 的作用下有微小的位移d r (或写为ds ),则力作的功定义为力和位移的标积即 θθcos cos Fds r d F r d F dA ==?= 对质点在力作用下的有限运动,力作的功为 ? ?=b a r d F A 在直角坐标系中,此功可写为 ???++=b a z b a y b a x dz F dy F dx F A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 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 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 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 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控制测量--河海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版

1、工程控制测量的概念、任务。 概念:为了某项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需要,在较小区域内布设足够的控制点,将控制点以一定的关系连接构成工程控制网,按照国家或部门颁布的规程、规范所进行的控制测量,称为工程控制测量。 任务:1、建立用于地形图测绘的测图控制网。2、建立用于施工放样的施工控制网。3、建立用于变形监测的变形监测网。 2、专用控制网,布设特点,布设要求。 专用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和变形控制网是为工程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而专门建立的,因此成为专用控制网,由于它用途明确,因此应根据特定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技术设计。 布设特点、要求:对于大型工厂的施工控制网,应将主要建筑物的主轴线纳入到控制网,以便今后以主轴线为基准线进行施工放样,以提高金属结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等的安装精度,对于桥梁控制网,应尽量将桥梁的主轴线纳入到控制网中,或者沿桥梁主轴线两侧布网,为了提高桥墩施工放样的精度,控制网设计时,要使桥轴线方向的精度高于其他方向,对地下、水下的开挖与贯通工程(铁路隧道、城市地铁、跨江跨海水下通道等),应沿着贯通方向布网,并设法减小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对于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变形监测网设计不仅要考虑控制点的稳定性、使用方便和所能达到的监测精度,有时还要考虑在某一特定方向上所能达到的监测精度。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工程,应根据具体对象和要求进行分析,合理地选择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并进行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3、工程控制网布设原则 原则: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具有足够的精度。3具有一定的密度。4、遵照相应的规范。 4、平面控制网布设形式,起算元素,观测元素,独立网和非独立网。 布设形式:三角形网,导线网,GPS网。 起算元素:起算坐标,起算边长,起算坐标方位角。 观测元素:水平角,边长。 独立网:如果网内只有必要的一套起算元素,则称该网为独立网。 非独立网:如果网内有多余必要的一套起算元素,则称该网为非独立网。 5、三角形网等级,四等三角形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 等级: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 8、高程控制网布设形式,起算元素 布设形式:水准网、测距三角高程网、GPS高程网。 起算元素:高程控制点。 9、水准网等级,二等水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情绪管理)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第1节: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教程第215-216页) 要点: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识记)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名言:"Every long-established race has necessarily its peculiar fitness for the conditio ns under which it has lived,owing to the sure operation of Darwin’s law of natural selecti on."(1869) 要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识记) 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心理测验”一词的提出者。 要点: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识记)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书:郑日昌等,《心聿饬垦А罚嗣窠逃霭嫔纾?999.9,P1-P5 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第四单元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教程第220-221页)要点: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必须做到:(领会) 1、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2、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3、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5、注意测验的保密 第五单元分数的解释与交流(教程第221-223页) 知识点:解释分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领会)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内能增加; 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摄影测量学 考前知识点整理

摄影比例尺: 摄影比例尺越大,像片地面的分辨率越高,有利于影像的解译与提高成图精度 摄影航高: 相对航高: 绝对航高: 摄影测量生产对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 影像的色调、 像片倾角(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α= 0 时为最理想的情形) 像片重叠:航向重叠:同一航线内相邻像片应有一定的影像重叠 旁向重叠:相邻航线也应有一定的重叠 航线弯曲:一条航线内各张像片的像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 像片旋角:相邻两像片的主点的连线与像片沿航线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 像片旋角过大会减小立体相对的有效观察范围 中心投影:所有投射线或其延长线都通过一个固定点的投影 阴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之间。(距摄影中心f ) 阳位:投影中心位于物和像同侧。(距摄影中心f ) 像方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像主点o 为原点) 像空间坐标系(x 、y 、-f) 像空间辅助坐标系S-uvw 物方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T-XYZ (高斯平面坐标+高程)左手系 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D-XYZ 内方位元素: x 0,y 0,f 作用: 1、像点的框标坐标系向像空间坐标系的改化; 2、确定摄影光束的形状; 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线元素(X S ,Y S ,Z S ) 角元素(航向倾角?、 旁向倾角ω、 像片旋角κ) 共线条件方程(摄影中心、像点、地面点) 像点位移: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同摄站同主距的倾斜像片和水平像片沿等比线重 合时,地面点在倾斜像片上的像点与相应水平像片上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 像点位于等比线上,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等比线上部的像点的像片倾斜误差方向向着等角点 等比线下部的像点的像片倾斜误差方向背向等角点 (1) 当 时, ,即等比线上的点不会因像片倾斜产生像点位移 (2)当 ,像点位移朝向等角点(一、二像限) (3)当 ,像点位移背向等角点(三、四像限) (4)当 时,主纵线上点的位移最大 像片纠正:因像片倾斜产生的影像变形改正 因地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投影差):当地面有起伏时,高于或低于所选定的基准面 的地面点的像点,与该地面点在基准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的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 y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 x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333222333111

(word完整版)工程测量学期末期末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题型分布:基本概念24%;基本知识35%;计算与实验24%;综合知识17% 1.解释基本概念部分:8道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2.基础知识简答部分:7道题;每题5分,共35分 3.计算与实验操作部分:3道题;每题8分,共24分 4.综合知识论述部分:2道题;1题9分,2题8分,共17分。 第一章绪论 1.主要内容和重点 ?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 2.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如何理解与评价 这几个定义? ?定义一: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定义二: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 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 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 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 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定义三: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 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 学科。 ?理解与评价:义一比较大众化,易于理解;定义二较定义一更具体、准确,且范围更大;义三更加概 括、抽象和科学。定义二、三除建筑工程外,机器 设备乃至其它几何实体都是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对 象,且都上升到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强调工程测 量学所研究的是与几何实体相联系的测量、测设的 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不是研究各种测量工作。 3.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模拟或数字的地形资料的获取与表达;工程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程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各种灾害的监测分析与预报;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 4.工程测量的划分?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 全监测”。 ?按服务对象分: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地下工程的测量、海 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以及 矿山测量、城市测量等。 5.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 ?第一篇: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 ?第二篇:典型工程的测量和实践 6.课后思考题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服务对象是什么? ?测绘科学和技术的二级学科有那些? ?为什么说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动力?试举例说明之。 第二章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与信息管理 1.主要内容和重点 ?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施工测量、监理测量) ?工程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 ?工程建设中的测量信息管理 2.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有哪些? 答: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图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3.施工建设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有哪些? ?施工测量工作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施工放样 ?竣工测量 ?监理测量工作 4.运营管理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有哪些? 工程运营管理阶段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位移、沉降、倾斜以及摇摆等 5.桥梁工程勘测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哪些? 桥梁工程:桥位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桥址定线测量;断面测量;桥位地形测量;河床地形测量;流向测量;船筏走行线测量;钻孔定位测量。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第1节: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教程第215-216页) 要点: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识记)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名言:"Every long-established race has necessarily its peculiar fitness for the conditio ns under which it has lived,owing to the sure operation of Darwin’s law of natural selecti on."(1869) 要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识记) 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心理测验”一词的提出者。 要点: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识记)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书:郑日昌等,《心聿饬垦А罚嗣窠逃霭嫔纾?999.9,P1-P5 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教程第217-219页)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r r r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预览: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测定、测设两部分内容 测定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成果,将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规划设计及科学研究使用。测设(放样)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按要求的精度,把设计图纸上规划好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标定在实地上,作为施工依据。 1954年北京坐标系,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现用) 独立平面直角坐标:一般将坐标原点选在测区的西南角,使测区内的点坐标均为正值。一个城市只应采取一个统一的高程系统。 俩点间高差与高程起算面无关现逐步归算至全国统一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 1、地球的自然表面 2、地球的物理表面——水准面 3、地球的数学表面——旋转椭球体面铅垂线: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基准线 水准面: 任何一点都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面。或水在静止时的表面。 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 大地水准面: 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测量基准面 地球椭球体: 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旋转椭球体,又称地球椭球体。 地面点位的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须由三个参数来确定,即该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x,y)和该点的高程H。 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区别:坐标轴不同;象限旋转顺序不同 地面点的高程(1)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表示(2)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3)高差: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高差有方向和正负。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平面坐标:半径10km范围内 ? 高程:影响大,一般超过200m即需改正测量工作的程序1、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2、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依据,测定控制点至碎步点之间的水平距离,高差及其相对于某一已知方向的角度来确定碎部点的位置。平面控制测量的形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交会定点 测量工作的原则:1、在布局上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精度“由高级到低级”,在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2、在测量过程中,遵循“随时检查,杜绝错误”的原则 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距离、角度、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距离、水平角、高差称测量三要素观测、计算、绘图是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B两点间高差hAB为:hAB=a-b>0(B比A高)。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高差法:HB=HA+hAB 视线高法Hi=HA+a??转点作用:传递高程HB=Hi-b?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有水准尺和尺垫。组成:望远镜,水准器,基座水准仪的操作1、安置仪器2、粗略整平3、瞄准水准尺4、精确整平5、读数 视差: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的方法:依次调焦:目镜调焦使十字丝清晰;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摄影测量学知识总结

1 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 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影的对象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 航向重叠:供测图用的航摄相片沿飞行方向上相邻相片的重叠。 3 相对航高:摄影瞬间航摄飞机相对于某一所取基准面的高度。 4 绝对航高:相对于平均海水面得航高。 5 旁向重叠:相邻行带摄影区之间的重叠。 6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知道相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三个地面点坐标和量测出的相应像点坐 标,就可以根据共线方程求出六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 7 相片纠正:将中心投影转换成正射投影时,经过投影变换来消除相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 移,使它相当于水平相片的构像,并符合所规定的比例尺的变换过程。 8 摄影测量加密:在室内应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借助少量地面控制点求得测图时所需的控制点 地面坐标的工作。 9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是将建立的投影光束,单元模型或航带模型以至区域模型的数学模型, 根据少量地面控制点,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平差计算,解求加密点地面坐 标的方法。 10 单航带法和区域网法各自的特点和优越性? 答:a 单行带法以一条航带为加密单元,采用连续像对相对定向法建立航带网,并借助公共模型点拼接成一条自由航带模型,根据绝对定向方法求出地面点坐标。 b 区域网是以几条航带作为加密区域,,区域内加密点坐标要根据地面控制点坐标按 最小二乘法进行整体平差,取的加密点坐标最或是值。 比较:区域网法较之单航带法不仅可以减少地面控制点数量,还能提高加密点成果的精度和整体性。 11 区域网按整体平差时所采用的平差单元的不同主要有三种:航带法区域网平差,独立模 型法区域网平差,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12 透视平面旋转定律:当物面和合面分别绕透视轴和合线旋转后,只要旋转的角度相同, 则投影射线总是通过物面和像面上的同一对相应点。 13 内方位元素:确定物镜后节点和相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包括像主点在相框坐标系中的 坐标x0,y0.和相片主距f。) 14 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像机或相片的空间位置,即摄影光束空间位置的数据。 15 核面:通过摄影基线与任一物方点所作的平面称为通过该点的核面。 16 核线:核面与影像面的交线称为核线。 17 绝对定向元素:Xs,Ys,Zs, 18 相对定向完成的标志是模型点在统一的辅助坐标系中坐标U V W 的求出。 19 两种常用的相对定向元素系统的特点及相对定向元素? 答:连续法相对定向是以左方相片为基准,求出右方相片相对于左方像片的相对方为元素。右像点在中的坐标为零。 中的u与B 重合,v轴与左相片的主核面相垂直,w轴在左像片的主 核面内,右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轴与轴重合,与 平行,因而为零。 20 倾斜位移的特性? 答:在倾斜像片上从等角点出发,引向任意两个像点的方向线,他们之间的夹角与水平像片上相应的方向之间,即水平地面上相应方向之间的夹角恒 等。

《心理测量学》复习提纲整理

《心理测量原理》2018心理辅修班Lxling 一、测量与心理测量 ? 重要概念 1.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予事物分派数字(Stevens S S,实验心理学手册,1951)亦 即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测量的三要素 事物的属性(测什么?)、法则、规则(如何测?即测量原理)、数字(测量结果) 3. 心理测量 (1)一般的定义:对心理特点(或心理学概念)的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课本: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3)心理测量学的定义:布朗的定义:是指对一个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安娜斯塔西的定义:实质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可标准化的测量; (4)一种动作、过程;或是实施一组项目。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4. 心理测验:进行心理测量的工具,其形式一般为一组题目与相应的评分标准。 工具,包括问卷、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等;或是一组项目 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根据一定法则对人的行为用数字加以确定的方法。 5.心理评估:更全面的测量,包括使用观察、访谈的方法获得有关信息。 6.行为样本:心理测量的理论取向,即认为心理测量是对有代表性的部分行为进行测量。 课本定义:从大量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相关的一组行为进行测量,并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这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 的行为就是行为样本。 内在要求:①在测量和界定特定属性的行为时,心理测验并非要测量所有可能出现的行为;②一个测验的质量主要是由样本的代表性所决定。 7.标准化,即统一化,统一规格,一般指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 测量标准化,主要指测验使用时的统一化,包括 4 个方面,可以考试为例;而测验(测量工具,主要是问卷)本身由于比较简单,因而无所谓标准化 8.个别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的测验p14 9.团体测验:同一被试在同一时间能够测量许多被试的测验p14 ? 思考题: 1. 试述心理测量的特点?P8 (1)首先,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相当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研究者共同接受的科学水平; (2)其次,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3)再次,心理测量的量尺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经过长期的编制、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 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 (4)最后,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 2. 试述心理测量的路线(取向)? 心理测量的路线(取向):行为样本,即认为心理测量是对有代表性的部分行为进行测量 3. 试述心理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①实际生活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测量,我们处于一个数字化的 ②科学研究上:一个概念若不能加以测量,就不是科学的概念; 测量用于研究:一个概念:现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

戴海琦版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1

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心理测量的特点 ①间接性——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别特质的性质。 ②相对性——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也就是只有顺序量表的特征。 ③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测验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都需要标准化。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按所测量的心理特征分类:①能力测验②成就测验③人格测验 按接受测量的人数分类:①个别测验②团体测验 按测验目的分类①描述性测验②诊断性测验③预示性测验 按测验要求分类①最高作为测验②典型作为测验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①常模参照测验②目标参照测验③潜力参照测验 3)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1)基本定义 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其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得到 观察分数:实测到的分数; 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和完善测量工具及方法的方式来使得观察分数尽量接近真分数。 CTT 数学模型: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一种线形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 X T E =+其中X 表示观察分数;T 表示真分数;E 表示随机误差(不包含系统误差) (2)CTT 模型的三个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即E(X)=T 或E(E)=0 ;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ρ(T,E)=0 ; ③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ρ(E1,E2)=0; 平行测验: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一致 (3)CTT 模型的方差关系 ①在一次测量中,被试观察分数的方差等于其真分数方差与误差分数方差之和 222X T E S S S =+ ②真分数变异还可以分成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 222T V I S S S =+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测量的信度 (1)信度的定义: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不 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 7、像场?: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1、k 2称为核点 ?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 成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 差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 素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工程测量学期末期末重要归纳

. 题型分布:基本概念24%;基本知识35%;计算与实验24%;综合知识17% 1.解释基本概念部分:8道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2.基础知识简答部分:7道题;每题5分,共35分 3.计算与实验操作部分:3道题;每题8分,共24分 4.综合知识论述部分:2道题;1题9分,2题8分,共17分。 第一章绪论 1.主要内容和重点 ?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 2.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如何理解与评价 这几个定义? ?定义一: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定义二: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 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定义三: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 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 学科。 ?理解与评价:义一比较大众化,易于理解;定义二较定义一更具体、准确,且范围更大;义三更加概 括、抽象和科学。定义二、三除建筑工程外,机器 设备乃至其它几何实体都是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对 象,且都上升到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强调工程测 量学所研究的是与几何实体相联系的测量、测设的 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不是研究各种测量工作。 3.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模拟或数字的地形资料的获取与表达;工程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程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各种灾害的监测分析与预报;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 4.工程测量的划分 ?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

心理测量学重点知识整理

1、著名美国学者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2、比奈与其助手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3、心理测量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4、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能力测验 2.学绩测验 3.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2.诊断性测验 3.预示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1.速度测验2.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 2.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应用分类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5、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 6、对测验项目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7、误差的种类:一种是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另一种是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8、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做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即:X=T+E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测量误差) 9、估计信度的方法:①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同质性信度⑤评分者信度 10、信度系数有两个实际用处:一是用来评价测验,二是用来对分数作解释。 11、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12、测验间法:①相容效度②区分效度③因素效度 13、分数的合成类型:①项目的组合②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③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14、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形式的测量可分为:物理测量、胜利测量、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心理测量。 15、测量的参照点:a)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b)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16、St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a)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b)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c)等距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d)比率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 17、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是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1、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种科学手段 2、难度: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4、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5、真分数:就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6、信度: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之为信度。 7、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8、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大学物理1知识总结

一 质 点 运 动 学 知识点: 1. 参考系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而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要作定量描述,还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 位置矢量与运动方程 位置矢量(位矢):是从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的有向线段,用矢量r 表示。位矢用于确定质点在空间的位置。位矢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k ?)t (z j ?)t (y i ?)t (x )t (r r ++== 称为运动方程。 位移矢量:是质点在时间△t 内的位置改变,即位移: )t (r )t t (r r -+=?? 轨道方程: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 3.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t r v ?? = 速度,是质点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dt r d v = 平均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t s v ??= 速率,是质点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ds dt υ= 加速度,是质点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dt v d a = 4. 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加速度 τ?a n ?a dt v d a t n +==

法向加速度ρ =2 n v a ,方向沿半径指向曲率中心(圆心),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切向加速度dt dv a t = ,方向沿轨道切线,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 在圆周运动中,角量定义如下: 角速度 dt d θ= ω 角加速度 dt d ω= β 而R v ω=,22n R R v a ω==,β==R dt dv a t 5. 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互作平动的参考系,有 'kk 'pk pk r r r +=,'kk 'pk pk v v v +=,'kk 'pk pk a a a += 重点: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 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2. 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 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 1.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相对运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