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题(普通班)

2013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题(普通班)
2013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题(普通班)

2013高一地理测试题

命题人田高举2013-3-5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

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3题:1.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a B.b C.c D.d

2.图中c国可能是()

A.中国B.印度尼西亚

C.德国D.美国

3.a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

C.现代型D.都不是

4.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5.该城市是()

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②的是()

A.日本B.美国

C.中国D.印度

7.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势的是()

A.①B.②C.③D.没有

8.从①到②模式转变的起因.根本原因分别是()

A.出生率.医疗进步B.死亡率.生产力

C.出生率.生产力D.死亡率社会福利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人口总数的比重,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慢和最快的分别是()A.a.c B.b.d

C.c.d D.d.a

10.如果a~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列四组国家中最有可能的是()

A.紫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沙特阿拉伯.紫塞俄比.法国.德国

11.我国“十一黄金周”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旅游。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12.大庆.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的开发C.经济的发展变化D.重大政治变革

1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A.出生率高低B.死亡率高低C.自然增长率高低D.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

1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土地面积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D.资源

读右图,回答15~16题:

15.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D.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16.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治原因B.环境原因

C.文化原因D.经济原因

17.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平方千米,农业时期为40人/平方千米,工业时期为160人/平方千米。该资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资源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发展水平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18.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活质量提高的结果。世界上一般以老年人口(即65岁及其以上)占总人

口的7%以上称为老龄化。右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老年人口比重的

示意图,图中已经进入老龄化的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9~20题:

19.1951~2000年,该国()

A.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B.是人口净迁入国

D.人口增长了15.1%

20.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

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②④B.①②

C.①③D.③④

22.图示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

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

23.“不在于温度,而在于湿度”是人们对气候舒适程度感觉的一种说法。这句话的含义是A.人难耐酷暑与严寒,舒适程度与湿度无关

B.温度高,相对湿度小,汗液蒸发难以带走热量

C.冬季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不干燥,感觉越舒适

D.夏季相对湿度大,蒸发慢,人体热量不能及时释放,感觉不舒适

右图为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统计图。回答24~25题。

A.甲和乙B.乙和丁

C.丙和丁D.乙和丙

25.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下表为两个地区的人口指标。据此判断26~28题。

26.如果A.B分别表示经济水平不同的两个国家,则表中A国人口的死亡率高于B国的原因是A .A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比B国低

B.A国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大

C.A国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皆高于B国

D.A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还未转型,死亡率居高不下

27.如果表中A.B分别表示我国城乡两种不同地域的人口指标,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B地人口向A地迁移

B.一般情况下,A.B两地人口互相迁移的数量相当

C.B地的人口因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向A地迁移

D.如果A地人口向B地迁移,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城市化

28.如果A.B分别表示世界人口增长的两种模式,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模式的人口结构图都呈金字塔形

B.A.B模式都可能导致劳动力资源缺乏.社会负担增重

C.以B模式发展的国家很容易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D.以A模式发展的国家一定是因为经济水平低下,从而导致人口增长缓慢

下表是我国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29~30题.

29.该市迁人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30.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导致()

A.人均收入逐年降低B.大量人口移民国外

C.生态破坏,环境质量下降D.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综合题:(40分)

31.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11分)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 __国。(2分)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单项选择)(1分)

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下图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2分)

(4).分析以上两幅图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应该采取何措施予以解决?(6分)

32.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回答:(10分)

(1).简述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特点。(4分)

(2).请说明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6分)

33.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二十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 000万的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面积而减少8 000km2,新造林面积1万km2.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_____,

淡水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有哪些?(5分)

34.读“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中国.美国.巴西.坦

桑尼亚四国中的哪一个国家?(4分)

A B C D 。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人口出生率和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方面各有什么特点?(4分)

人口出生率:;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曲线圈说明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是。(1分)

(4).中国人口出生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2分)

普通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CDB 6-10DCBDD 11-15DBDDC 16-20DCABB 21-25CCDBC 26-30BACCC

二.综合题:

31.(1)30 A(2分)

(2)A(1分)

(3)见右图(2分)

(4)人口出生率高,少年儿童比重大,抚育费用高,经济发展受阻(1分);

教育投入高,人口素质提高困难(1分);

就业压力大(1分);

加大资源.环境压力(1分)。

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分)

32.(1)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2分),从农村流向城市。(2分)(2)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2分);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2分);

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

33.(1)0.0013km2/人0.0012km2/人8234m3/人(3分)

(2)耕地(2分)在城市.公交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

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3分)34.(1)A坦桑尼亚B中国C巴西D美国(4分)

(2)人口出生率:发展中国家高,发达国家低(2分)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发达国家高,发展中家低(2分)

(3)经济因素(1分)

(4)不同:中国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低(1分)

原因: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1分)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一地理 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 天体可能是( B )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 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C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 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C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 .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5.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6.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C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8.岩石圈是指( B )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 .地壳和地幔 D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A B D 0W C 0W

读下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0% C. 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10.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D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11.下面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D) 1 读图1,完成12~13题。 12.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13.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B)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3、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C ) 读表1“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完成14~16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回答1~3题。 1.A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 A.北美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 D.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2.影响B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B.人口受教育水平很高 C.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D.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3.C区域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新增人口过多 B.老年人口过多 C.劳动力素质低 D.劳动力过剩 下图为“印度东部沿海某城市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题。

) 4.若该城市需布局一大型火力发电厂,其最佳区位是( .④D.② B C.③.① A ) .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因为5( .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A - 2 -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6.在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7~8题。 7.图中a、b、c、d、e五区域中,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 A.a、b B.c、d C.d、e D.b、e 8.和欧洲相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上的最突出优势是( ) A.这里的各个环节大都由机器作业 B.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C.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 D.科技发达,政府投入较多 下图为人口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回答下面9~10题。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读图,完成20~21题。 .在阶段Ⅰ,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9 - 3 - .科技水平.原材料.劳动力 C D A.市场 B .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10 .原材料 B.市场 C.科技水平 DA.劳动力 题。读下图,回答11~12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已知甲地位于160°E和40°N的交点上,乙地位于160°W和10°S的交点上,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3.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4.下列半岛中,属于亚欧板块的半岛是() A.印度半岛 B.索马里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巴尔干半岛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m),回答5~6题。 5.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是()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6.河流在图中段的流向是() 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南向东北、 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南向西北 盐城的王先生登录了总部位于广州的某交通导航设备公司网站,为自己的爱车订购了一套GPS导航设备,两天后在家收到了订货。下图为该公司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生产组织、经营网络与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生产企业属于 (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B.技术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 D.市场导向型产业 8.图中显示该企业产品销售主要是依靠 ( ) A.专卖店 B.大型超市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9、在以下四幅经纬网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10题。 10.有关图上数码所在地的正确说法是 A.①地盛产黄麻 B.①地降水量比②③④地都多 C.③地铁、锰资源丰富 D.该地地势北高南低 11、我们长春学生放暑假时,印度() A.盛行西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 C.盛行东南季风 D.是旱季 12.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知识和技术 C.原料 D.廉价劳动力 13.下列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部门的是:()A.水果罐头厂 B.啤酒厂 C.电子装配厂 D.制鞋厂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卷

地理期末测试题 第I 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及附近地区略图(图1 ),回答1-2题: 1.自来水厂将移到黄浦江上游的H 处,这是因为( ) A.距中心城区近 B.交通便 C.水质较好 D.接近旅游区 2.I 是金山化总厂,它远离市区,属于( ) A.基本无污染工业 B.轻度污染工业 C.重污染工业 D.污染土地工业 3.图6中反映出该城市形成和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河流和自然资源 C.河流与铁路运输 D.政治和军事 4.计划在①-③地建火电厂、自来水厂、服装厂,下列布局的最佳案是( ) A.①火电厂②服装厂③自来水厂 B.①自来水厂②服装厂③火电厂 C.①自来水厂②火电厂③服装厂 D.①火电厂②自来水厂③服装厂 读甲、乙、丙、丁四幅图(图3),回答5-6题。 5. 若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 ) A .电视机厂 B .造纸厂 C .电镀厂 D .炼油厂 6.若箭头所示为风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 ( ) A .钢铁厂 B .印染厂 C .化工厂 D .水泥厂 下表为四种农作物产销资料,假如该地区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平原,可种植花卉、蔬菜、稻米和甘蔗等四种农作物,其产品全部提供某一市场消费,且地价相同,回答7-8题。 图2 图1 图3

作 物 项 目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市场价格(元/千克) 5 3 2 1 生产成本(元/千克) 2.5 2 0.8 0.4 运费率(元/千克/千米) 0.5 0.3 0.01 0.01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 20 15 4 10 7.这一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8.根据该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如果土地距离城市(消费市场)为1千米,则从经济效益看,以下作物中最适宜种植的两种是 A.水稻、甘蔗 B.花卉、蔬菜 C.花卉、甘蔗 D.蔬菜、甘蔗 图4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9-11题 9.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 .市场指向型 B .劳动力指向型 C .原料指向型 D .动力指向型 10.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 .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 .产品科技含量高 C .以航空运输为主 D .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11.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 .环渤海地区 B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珠江三角洲 D .中、西部地区 12.假定下表反映了德国、中国、美国、尼日利亚四国目前的人口再生产状况,那么A 、B 、C 、D 代表的依次是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A 1.71 0.66 B 1.0 1.2 C 4.0 1.4 D 1.5 0.9 A .美国、德国、中国、尼日利亚 B .中国、德国、尼日利亚、美国 C .尼日利亚、德国、中国、美国 D .美国、德国、尼日利亚、中国 图5为某跨国公司对部分使用该公司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决定在中国投资建厂。回答13-14题。 13.生产该产品的工厂最有可能是 ( ) A .自行车厂 B .汽车制造厂 C .彩色电视机厂 D .手表厂 14.选择在中国建厂的原因是 ( ) 图4 图5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 直接写在试卷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2.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但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3.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的季节应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我国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5.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至夏至 B.夏至到秋分 C.秋分至冬至 D.冬至到春分 6.当北京(116°E)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北京时间(120°E)为 A、12时 B、12时16分 C、11时44分 D、11时56分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下图为沿某岛屿20 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 .1月降水量最大 B .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 .7月气温最低 D .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1.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 .地处背风地带 B .海拔较高 C .受沿岸寒流影响 D .距海较远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后回答15~16题。 15. 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高一地理 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右面某四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 b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右图图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3~5题。 3.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是 A .印度 B .古巴 C .新西兰 D .中国 4.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 A .政府人口调控政策力度大 B .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 .3年自然灾害,饥荒严重 D .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5.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d ) A .甲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B 、.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C .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D .目前甲国人口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5-6题。 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c )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6.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 d )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自然增长 国际净迁移 自然增长 国际净迁移 国内净迁移 国内净迁移 总人口增长 总人口增长 1981~1990 1991~2000 0 2 3 1 4 -3 -1 -2 0 2 3 1 4 -3 -1 -2 人口年变化率%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新课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注:试卷包含小题30道;大题4道;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涂卡) 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情况。读图,回答1~2题: ~ 1.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大量外迁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 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6.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大④离婚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人口密度和商业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8.图中体现的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的关系是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商业中心数目无直接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10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据此回答9~10题。9.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卷汇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26题*2分=5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图 1 “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 1 ~ 3 题。 1 .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 .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 .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 .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3 .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 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是() A. 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 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读“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回答5--7题。 图2 5.符合图2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 A.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 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6.引发图2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均有大量人口迁入的是 ( ) A.西欧 B.北美 C.大洋洲 D.拉丁美洲 8.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4回答9--10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 的,多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是B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北美洲 2.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A A.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 3.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图回答4—5题。 4.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D) A.绿色用地B.工业用地C.交通用地D.商业用地 5.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新建住宅区应选在D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6.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是D A.城市的人均收入B.城市的建筑特色 C.城市的布局形式D.城市的服务范围 7.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D A.人口迁移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 8.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B A.地形条件B.光热条件C.土壤条件D.市场条件 9.我国的商品粮主要来自于C A.江淮地区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 10.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B 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 D.大城市周围土地租金低 11.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C A.地质灾害B.寒潮侵袭C.水旱灾害D.台风侵袭 12.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天津等城市落户,影响这些基地落成的主导因素是B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交通运输D.劳动力低廉 13.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工业,这种现象反映了D A.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B.汽车工业需大量劳动力投入 C.汽车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集中D.跨国公司需寻找最优区位 14.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C 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 ③工业分散布局④技术高度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试题(卷)新版

涡阳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检测 地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2.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A .传统型 B .原始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HD 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的目标。下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3~5题。 3. 北京市近年来HD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 B.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 C.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D. 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4. 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②⑤ 5. 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1270 1290 1310 1330 1350 万人 自然增长率 -1 -2 -3 人口数量 自然增长率 %

B. 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 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D. 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 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6~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403020 10 -10-20 气温(℃) 甲乙 6.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 ) A .3月 B .5月 C .11月 D .9月 7.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 .病虫害少 B . 离市场近 C .水源丰富 D .上市较迟 下图是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苹果能在特殊产地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地形 C .技术 D .劳动力 9.下列地区最适宜建苹果果汁厂的是 A .黑龙江 B .云南 C .山东 D .海南岛 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集聚度越高。读表回答10~11题: 中国部分制造业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10.影响食品加工行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原料 D .劳动力 1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专用设备制造业处于低端集聚水平 B .产业集聚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C .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度下降 D .石油化工业比食品加工业分布更均匀 行业 年份 1994 1996 2000 2003 2005 食品加工业 0.032 0.049 0.033 0.111 0.169 烟草加工业 0.427 0.428 0.44 0.41 0.449 石油化工及炼焦业 0.128 0.162 0.135 0.194 0.233 专用设备制造业 0.046 0.042 0.033 0.045 0.013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8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轨道倾角是其他行星公转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分析八大行星轨道倾角(表1),八颗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倾角 (单位:度) 7 3.4 0 1.9 1.3 2.5 0.8 17.1 C .公转轨道都为椭圆轨道 C.公转速度相似 2.地球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的重要条件是因为地球的 ①体积适中 ②密度适中 ③质量适中 ④运动速度适中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据报道, 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3~4题。 3. 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以此推导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 .2000~2001年 B .2022~2023年 C .2006~2007年 D .2087~2088年 4.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 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5.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到25°,则 A .寒带范围缩小 B .温带范围扩大 C .温带范围缩小 D .热带范围缩小 6.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 .20时 B .20时56分4秒 C .19时 D .19时56分4秒 下图1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7~8题。 7.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 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B .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 .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 8.当太阳直射点由d→a 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加大 C .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D .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9.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10.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 辐射 11.右图2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的风向图,图中字 表1 图1 图2

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08级地理模块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区域划分的基础是 ( ) A.区域差异 B.区域面积 C.区域竞争力 D.区域内的人地关系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2~4题 2.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 (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3.三个地带比较 ( )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的提高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4.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5~6题 5.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6.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7.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的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8.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新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秋季)于2006年7月21日~24日在昆明举行,会议就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作为核心,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据此回答9~10题。 9.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主要表现为 A.农药化肥的使用 B.暴雨洪涝 C.土地沙化 D.矿物燃料的使用 10.下列关于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扩大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的种植面积②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③增加农产品的进口④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重视农业技术开发与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林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三江平原 C.江南丘陵和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和鄂尔多斯高原、 三峡工程是我国跨世纪的主要工程之一,据此回答12~14题。 12.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 ( ) A.巫峡三斗坪湖北省 B.西陵峡三斗坪湖北省 C.瞿塘峡三斗坪重庆市 D.西陵峡南津关重庆市 13.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4000万~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1亿多吨、二氧化硫200万砘、一氧化碳1万吨、氮氧化物37万吨,同时还可以减少废水、废渣的排 放,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 ( ) ①减轻温室效应②减少“白色污染”③防止土地沙漠化④减少水污染⑤减少酸雨⑥减少长江下游的水患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4.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 ( ) A.长江流域 B.长江上游 C.长江中下游 D.长江中游 读下图,回答15~17题。

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 版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回答1~3题。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新的人口政策实施后,将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展变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图为2015年四地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4~5题。 4.四地中,人口老龄化现象最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到2035年,此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就学和就业压力减轻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小 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 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 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 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 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图 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 图。读图完成6~8题。 6.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7.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8. “孔雀东南飞”增加了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压力。目前,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快速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大量开发矿产及土地资源 C.实行产业转移及升级战略 D.扩大传统产业生产的规模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l6.6亿、l5.1亿、l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B.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l6亿 1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 读下图,完成11~12题

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试卷 (1)

马外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A)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 下图是四类国家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C) A.①B.②C.③D.④ 4.关于④类型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B.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C.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大 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短缺

5.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A) A.3% B.6% C.6.2% D.3.2% 6.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C)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安徽省单独二胎政策于2014年1月23日起正式施行,成为继浙江省后全国第二个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不.属于浙江、安徽两省率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原因的是(A) A. 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 B. 低生育水平稳中趋降 C. 家庭规模持续缩减 D.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8.“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安徽未来十年的影响为(B) A.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B. 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家庭抗御风险的能力 D. 加大适龄人口的就业压力 9.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D)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10~11题。 10.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C) A.abc B.acd C.abd D.bcd 11.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B)

高一地理期末综合测试题(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地理试题 命题范围:必修一全册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里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2个B.3个C.4个D.5个 2.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进入火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010年8月4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上周末太阳耀斑两次爆发均朝向地球,一场携带大量带电粒子的太阳风暴抵达地球。当晚英国民众看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太阳活动对下列部门影响最小的是() A.通信部门B.航天发射部门 C.化学工业部门D.气象预报部门 4.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右图中影响最大的点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图上所注节气为北半球节气),回答5~6题。 5.图中a、b、c、d四地,位于赤道的是() A.a B.b C.c D.d 6.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 A.c、d 、b、a B.a、b、c、d C.d、c、b、a D.c、d、a、b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7~8题。

7.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固体。 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传到①时波速加快。 D.横波的传播速度高于纵波。 8.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幔和地核B.岩石圈和地壳C.地壳和地幔D.地幔和地壳读右图,完成9~10题。 9.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1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 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右图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①②③④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12.从气流运动看,该图表示的是() A.北半球气旋B.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13.某学生课后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三十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比乙高3℃。 该实验所模拟的地理原理是()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反射率差异

高一必修二地理试题含答案新编

高一必修二地理试题含 答案新编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高一必修二地理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の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目前,中国の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A.传统型阶段 B.现代型阶段 C.原始型阶段 D.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の过度型阶段2.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の根本原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の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の学习、医疗条件 3.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关于人口合理容量の叙述,正确の是()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の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の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5.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の叙述,正确の有()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②小城镇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大城市③大城市不断出现,引起世人注目の是特大城市の发展④城市内建筑物趋向高大稠密,而城市用地规模基本没有变化

A.①③ B.② 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有关城市内の商业中心の叙述,正确の是() A.城市の商业中心往往是政府组织形成の B.城市の商业中心都形成在城市の中心位置处 C.城市の商业中心都是以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而建の D.商业小区应建在居民住宅区内 7.下列各组工业部门,应尽量靠近市场の一组是() A.家具制造石油加工啤酒制造B.甜菜制糖水产品加工精密仪器制造C.食品加工电解铝工业电子工业D.啤酒制造水果罐头厂时装业 8.工业区位选择受原料产地の制约性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の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下降 9.图8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の主要原 因是() 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の发展 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の发展 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の变化 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の要求 10. 社会经济の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 程,“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表明21 世纪:()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 进程更快 B.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高于世 界平均水平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 展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更高,发展 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更快 11.随着“网购”の兴起,商品の流通量不 断增加。这促进了() 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 发达国家 世界平 均 发展中国家 城 市 化 水 平 ( % ) 20 80 60 40 100 1960 1980 2000 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