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血糖药分类及不良反应

口服降血糖药分类及不良反应
口服降血糖药分类及不良反应

口服降血糖药分类

一、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

二、双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三、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环格列酮、曲格列酮、吡格列酮、恩格列酮等。

四、α-葡萄糖甙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

五、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诺和龙)

(一)磺酰脲类:

1.分类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美脲(亚莫利)、格列吡嗪、格列齐特(达美康)

2.药理作用:

(1)降血糖:

特点:对正常人及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患者均有降糖作用,但对1型糖尿病患者及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病人无效。

机制:

①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使血中胰岛素增多。

②可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等。

③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降低血糖。

(2)抗利尿:

格列本脲、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并增强其作用而产生抗利尿作用。(3)影响凝血功能:

格列齐特:抑制血小板粘附,促进纤溶酶原合成,恢复纤溶活性,降低对血管活性胺类敏感性,有微血管并发症有意义。

3.临床应用:

(1)糖尿病: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用于胰岛素抵抗患者,用药后可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2)尿崩症:应用氯磺丙脲,可使尿崩症患者尿量明显减少。

【格列本脲】

【用法用量】口服开始2.5mg,早餐前或早餐及午餐前各1次,轻症者1.25mg,一日 3次,三餐前服,7日后递增每日2.5mg。一般用量为每日5~10mg,最大用量每日不超过15mg。

【安全用药提示】

①本品为长效药物,更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应从小剂量用药。

②乙醇本身具有致低血糖作用,可延缓本品的代谢。与乙醇合用,可引起腹痛、恶心、头痛、呕吐、面部潮红。且更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故用药期间应戒酒。③餐前服药效果较好。为减少胃肠道反应,也可于进餐时服用。

【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①胃肠道反应较常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

②低血糖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持久性的低血糖症,常因药物过量所致,老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较易发生。氯磺丙脲较常出现,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则较少引起。乙醇抑制糖原异生和肝葡萄糖输出,患者饮酒会导致低血糖,故患者用药期间应戒酒。患者应按时服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早餐前半小时一次服用,根据血糖水平逐渐增加剂量,剂量较大时也可改为早、晚餐前两次服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进餐时服用可影响药物吸收并延缓起效时间。

③其他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及肝损害,也可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等。大剂量氯磺丙脲甚至可引起精神错乱、嗜睡、眩晕、共济失调等。患者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

【注意事项】

①禁用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品及其他磺酰脲类、磺胺类过敏者。

②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并进行眼科检查等。

【格列美脲】

【用法用量】口服:起始剂量1次1mg,每日一次顿服;可每隔一到两周逐步增加剂量至每日2mg、3mg、4mg,最大剂量为每日6mg。

【安全用药提示】

①本药只需每日一次,应整片吞服,不应嚼碎。可在早餐前或与早餐同时服用。若不进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前不久或餐中服用;以适量的水整片吞服;如漏服一次,不应以加大下次剂量来纠正。治疗时不定时进餐或不进餐会引起低血糖。②驾车或操纵机器时应避免低血糖导致的危险。

【不良反应】

低血糖,由于血糖的改变,可能对视力产生暂时性影响。偶见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压迫感或上腹部涨满感、腹痛、腹泻。极个别病例可出现肝酶升高、肝功能损害(如胆汁郁积和黄疸)及肝炎,可能导致肝功衰竭。可能出现严重的血象改变:罕见有血小板减少症、极个别病例可发展为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或红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和全血细胞减少(由于骨髓抑制引起的)。

偶见有过敏或假性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或皮疹,这些轻微的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有时发展为休克。极个别病例可出现下列症状:过敏性脉管炎、皮肤光过敏和血钠降低。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的低血糖、血象的某些改变、严重的过敏或假性过敏反应、肝功衰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

【注意事项】

对该品过敏者,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综合征患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透析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治疗最初几周内,出现低血糖的危险性可能增大,需仔细观察,定期监测血糖及尿糖。妊娠期病人应换成

使用胰岛素。对计划怀孕的病人,建议换用胰岛素治疗。若发生服药差错,如漏服一次药量,不可于下次服药时以大剂量来纠正。当病人的体重或病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或出现其它情况,导致病人易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时应考虑调整剂量。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最佳的血糖控制,坚持正确饮食、规律而有效的体育锻炼、必要时,实施减肥,与规律服用本药治疗同样重要。应用本药治疗期间,必须定期监测血糖及尿糖。另外,建议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由于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可能导致警觉性和反应性下降,特别是在更改治疗方法的前后或没有按时服用亚莫利的时候,很可能会影响驾车或操纵机器。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妊娠期不能服用本药,应换成使用胰岛素。为了防止本药可能自乳汁吸收伤害婴儿,哺乳妇女不要服用本药,需改为胰岛素治疗或停止哺乳。

(二)双胍类:常用药有二甲双胍、苯乙双胍。本类口服均易吸收,二甲双胍作用时间短,苯乙双胍可维持4-6小时。

1.作用机制:双胍类药物对糖尿病患者有降血糖作用,但对正常人血糖几无影响。其降糖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葡萄糖在肠的吸收及抑制糖原异生,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等。

2.临床应用:

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二甲双胍】

【用法用量】口服:起始剂量为1次0.5g,每日两次或0.85g,每日一次,随餐服用,可每周增加0.5g,或每周增加0.85g,逐渐加至每日2g,分次服用。10-16岁儿童每日最高剂量为2000mg,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每日2550mg,每日剂量超过2g时,最好随三餐分次服用。

【安全用药提示】①为减少胃肠道反应,可于餐中或饭后立即服用。肠溶制剂胃肠道反应较轻,可于餐前服用。②本药与酒精同服时,会增强本药对乳酸代谢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③避免与碱性溶液或饮料同用。

【不良反应】

常见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及头痛;少见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晕、指甲异常、皮疹、出汗增加、味觉异常、胸部不适、寒颤、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罕见乳酸性酸中毒。

【注意事项】

①既往有乳酸酸中毒史者及老年患者慎用,由于本品累积可能发生乳酸酸中毒,一旦发生,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应监测肾功能和给予最低有效量,降低乳酸酸中毒的发生风险。②发热、昏迷、感染等应激状态,外科手术和使用含碘造影剂做检查时,应暂时停止服用本品,因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恶化。③本品与磺酰脲类药物、胰岛素合用时,可引起低血糖。服用本品时应尽量避免饮酒。易导致低血糖或乳酸酸中毒。肝功能不良者慎用。④本品可干扰维生素B12吸收,建议监测血象。

(三)胰岛素增敏药:

罗格列酮、曲格列酮、吡格列酮、环格列酮、恩格列酮等药物通过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降低血糖。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絮乱,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对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均有明显疗效。临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和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该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副作用有嗜睡、肌肉痛、头痛、骨骼痛及消化道症状等。曲格列酮对极少数高敏感人群有肝毒性,可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服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吡格列酮】

【用法用量】口服:初始剂量1次15mg或30mg,每日1次,剂量可加至45mg,每日1次。最大推荐量不超过每日45mg,每日1次;联合用药勿超过30mg,每日1次。

【安全用药提示】①本药可促使排卵,绝经前不排卵的女性应采取避孕措施。②与苦瓜、人参、车前草、圣约翰草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注意事项】

①建议治疗前、治疗后定期监测肝功能,如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疲乏、黑尿应立即就医;如出现黄疸应停药。

②服药与进食无关。定期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监测血糖对本品的反应。

③对于绝经期前无排卵的胰岛素抵抗患者,本品可使排卵重新开始,有可能需考虑采取避孕措施。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拜糖平)的降血糖的机制是:在小肠中竞争抑制水解碳水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减少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可用于2型血糖病,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降糖药合用。用药期间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限制单糖的摄入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如腹胀、腹泻、肠鸣音亢进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用法用量】口服: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推荐剂量1次50mg,每日3次,可逐渐增至1次100mg,每日3次。每日量不宜超过300mg.

【安全用药提示】①本品应于餐中整片(粒)吞服,若服药与进餐时间间隔过长,则疗效较差,甚至无效。②服药过程中若腹胀较严重,可先减量,以后再逐渐增加用量。③本品可使蔗糖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的速度更加缓慢,因此如果发生急性低血糖,不宜使用蔗糖,而应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反应。

【注意事项】①服药4-8周后疗效不明显,可以增加剂量;但如坚持严格的糖料病饮食仍有不适时不能再增加剂量,有时还需减少剂量。②个别患者尤其是使用大剂量时可发生无症状的肝氨基转移酶升高,停药后肝酶会恢复正常。

(五)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诺和龙)为一新型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模仿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使血糖快速降低。本药口服吸收迅速,起效快而持续时间短,主要刺激餐时胰岛素分泌,和双胍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肾病者均可服用。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刺激症状、嗜睡、头痛、水肿等,偶有轻度暂时性氨基转移酶升高及瘙痒、皮疹、荨麻疹。

【用法用量】口服:主餐前15min服用,推荐起始剂量为0.5mg,以后可每周或每2周作调整。最大单次推荐剂量为4mg,最大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

【安全用药提示】乙醇可加重本品导致的低血糖症状,并延长低血糖反应持续时间。

【注意事项】①禁用于:对任一成分过敏者;1型糖尿病、伴随或不伴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2岁以下儿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②服用本品可引起低血糖,与二甲双胍合用会增加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

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适用人群 零售药店里的降糖类产品品种繁多,少则20~30个品规,多则80~100个品规左右,其实口服降糖药物无外乎隶属于以下六大品类。 降糖类 磺脲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体内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适用于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强。大多数磺脲类药物所刺激出的胰岛素分泌需要经过1.5小时才能达峰,为使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间与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同步,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二代磺脲类药物应该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三代药物格列美脲可以餐前即刻服用)。 代表药物有:(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格列奈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化学结构及作用位点与磺脲类药物明显不同,此类药物起效更快、达峰更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却极少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因此服用简便,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不服药。适合老年人、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饮食不规律者。 注意:格列奈类药属于餐时胰岛素分泌调节剂,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不能有效的降低基础血糖即空腹血糖。 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使GLP-1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抗糖类 双胍类 此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食欲等途径降低血糖,同时兼有降脂、减肥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的首选药物,而且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该类药物虽不能单独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但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基础上,如血糖波动太大时可以加用该药,有助于平稳控糖。 此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口干、口苦、金属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此药主要从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心衰、缺氧患者慎用。

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针对在我院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临床研究,了解降糖药物会让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旨在优化药物使用方式,减少不良反应产生几率。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4年1月这3年内收治的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20例。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了解造成患者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大多降糖药物都会对患者造成身体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多体现在代谢营养障碍以及神经系统损伤方面。同时患者自身年龄以及药物使用量是其重要相关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用药上应科学合理并谨遵医嘱,同时注意在药物服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为慢性,患者及家属需密切观察,以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 标签:降糖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相关因素 糖尿病在我国患患者数较多,且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糖尿病患病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遗传类,另一种是后天疾病。遗传类在于患者父母患有糖尿病,在出生时具有糖尿病隐性基因,在患者成长到一定年龄时发病;后天患上糖尿病主要在于患者自身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上的不规律导致血糖上涨并超出正常值。目前临床用药上使用较多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类、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增敏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α葡萄糖甘酶抑制剂等。但临床研究显示,这些降糖药物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不良反应影响[1]。本院基于这一情况,采用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方式了解了不同降糖药物会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并通过患者不良反应特征研究了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希望能够对我院今后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选择120例患者。均为我院在2010年10月~2014年1月这3年内收治。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在29~76岁。临床资料显示,这些患者在服用或注射降糖药物过程中均出现了不良反应且表现类型以及涉及器官呈多样化特征。 深入诊断发现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可用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来表示。轻度不良反应属于疾病或微反应程度,有21例,占总研究人数17.5%;中度不良反应人数为73例,占总研究人数60.83%;重度不良反应人数为26例,占总研究人数21.67%。在年龄方面的统计结果表明,年龄偏大患者不良反应程度更严重。 1.2方法将研究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身体器官或系统进行归类整理,本次研究将不良反应归为了以下几个类型:代谢及营养障碍、心血管系统、肝胆系统、胃肠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系统、精神紊乱、皮肤及其附件以及其它身体系统。在药物种类上,本院近年来使用的降糖药物主要有格列齐特、消渴丸、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胰岛素、依帕司他、门冬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也越来越多。总体上讲,只要能够影响血糖吸收、代谢而降低血糖的物质都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目前这类药物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是降血糖药物,主要是促胰岛素分泌剂,单独应用可以导致低血糖,对正常人也有降血糖的作用。 第二大类是抗高血糖药物,单独应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对正常人的血糖没有影响,包括了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 一、降血糖药物,即促胰岛素分泌剂:这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只适用于无急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而且要有一定数量(占总数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 1、磺脲类:按其发明的前后可分为二代。1942年Janbon发现磺酰脲可引起试验动物血糖降低。1955年发现胺苯磺丁脲有降血糖作用,但毒性太大。用生物电子等排的原理设计出甲苯磺丁脲,于1956年上市用于治疗糖尿病。甲磺丁脲的上市促进了磺酰脲类药物的发展,相继成功开发了氯磺丙脲、妥拉磺脲。 第一代有甲磺丁脲(tolbutamideD860)、妥拉磺脲(tolazamide)、醋磺己脲(acetohexamide乙酰磺环己脲)和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通过阻断胰腺β-细胞ATP敏感的钾通道(K+-ATPase ),导致Ca2+内流,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同时由于其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钾通道有阻断作用,易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 甲磺丁脲为第一代SU类降糖药,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至今仍继续应用。本药口服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与血浆蛋白结合,口服30分钟后即可在血内检出,2-3小时达血浆浓度高峰,一次口服药可维持6-8小时,半衰期约6小时,属短效SU类降糖药。在循环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肝内降解氧化为羧基或羟基或羟基衍生物而失活,主要由肾脏排出。服用本药期间如饮酒或饮含醇饮料,因抑制糖生成而易发生低血糖;如同时服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双香豆素、保泰松以及磺胺药,由于这些药物竞争肝脏中的氧化酶而抑制了SU类药的代谢,使其在血中浓度增高而可致低血糖;如同时服用阿司匹林通过竞争置换出血浆蛋白中结合的SU类药,使血中游离SU类药增多而增强其降糖作用。本药降糖作用温和但安全有效,价廉,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主要在农村基层和经济水平较低的人群中应用。罕有急性毒性作用,但肝、肾功不良者忌用。规格:片剂,每片500mg,每日剂量500-3000mg,分2-3次,餐前30分钟口服。注射剂甲磺丁脲钠1.0/支,溶于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2分钟血糖下降,维持3小时,用于诊断胰岛素瘤。氯磺丙脲亦为第一代SU类降糖药,口服由胃肠道吸收,1小时后在血内可检测出,10小是达高峰,可维持36-60小时,为口服降糖药中作用最长者,每日1次口服,7天后血浆浓度趋于平稳,降糖作用强于D860,和D860不同的是在肝内降解少,大部分以原型由肾脏排出。本药容易在体内蓄积而致低血糖,特别是肝、肾功能不良者和老年人忌用。本药还对水的代谢平衡有影响,可能通过刺激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和增加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性而加强其周围作用,故长期服用可引起水潴留和低钠血症,也可利用此作用来治疗尿崩症。服用此药饮酒后可引起酒精性颜面潮红。规格:每片含100mg、250mg,每日最大剂量100-250mg,早餐前1次口服。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服法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服法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降糖药的服法 二甲双胍的用法用量 品 种 剂量范围╱日 服用次数╱日 用 药 时 间 二甲双胍 500—2000㎎ 2—3次 随餐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缓释片 500—2000㎎ 1—2次 每日一次时推荐随晚餐服 用 噻唑烷二酮类的用法用量 品 种 剂量范围╱日 服用次数╱日 用 药 时 间 罗格列酮 4—8㎎ 1—2次 进食对总吸收量无明显影响,但 达峰时间延迟 吡格列酮 15—45㎎ 1次 与进食无关 非胰岛素促泌剂 双 胍 类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TZDs )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α- 糖苷酶 抑制剂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胰岛素 促泌剂 磺脲类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 喹酮、格列美脲、消渴丸(含格列本脲) 格列奈类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DPP-4抑制剂 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用法用量 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 阿卡波糖100—300㎎3次随第一口饭嚼服,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伏格列波糖0.2—0.9㎎3次餐前口服,服药后即刻进餐常用磺脲类药物的用法用量 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 格列苯脲 2.5—15㎎1—3次餐前30分钟 格列吡嗪 2.5—30㎎1—3次餐前30分钟 格列吡嗪控释片5—20㎎1次早餐时格列齐特80—320㎎1—3次餐前 格列齐特缓释片30—120㎎1次早餐时格列喹酮30—80㎎1—3次餐前30分钟 格列美脲1—8㎎1次早餐前或餐时服 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的用法:需餐前即刻服用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用法用量(1次╱日,尽可能晨起服)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 西格列汀100㎎1次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沙格列汀5㎎1次服药时间不受进餐影响 维格列汀50—100㎎1—2次可以餐食服用,也可非餐时服用 DPP-4抑制剂的作用机制:通过抑制DPP-4酶而减少GLP-1(肠道里的促胰 素)在体内的失活,从而增加GLP-1水平,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肖华凤, 宋黎军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校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刊名: 中国医药导报 英文刊名:CHINA MEDICAL HERALD 年,卷(期):2006,3(24) 被引用次数:7次 参考文献(17条) 1.林鹏鑫拜糖苹致严重头痛1例[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1998(05) 2.吕志美;王素青格列本脲致低血糖失语1例[期刊论文]-现代应用药学 1993(02) 3.邓丽丽;李明升;瞿文秀格列本脲引起低血糖性偏瘫2例 1995(02) 4.张洁洁格列齐特致过敏反应1例 1999(05) 5.吴兴田;朱伍秀;胡秋霞拜糖苹致双手皮肤多形性红斑1例[期刊论文]-中国新药杂志 2000(12) 6.李浩;刘培玉格列吡嗪致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10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药师 2001(02) 7.童浩泉;茅尧生格列齐特引起低血糖2例 1995(03) 8.钟蓉辉;朱诚凤口服格列本脲引起低血糖1例 1997(12) 9.王军;朱晓晖;秦文浩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 1998(13) 10.孙瑞芝;芦海;王焕文倍欣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06) 11.汪艳芳;马书平;赵志刚;苏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多项目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03) 12.潘长玉;高妍;高鑫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内科杂志 2002(06) 13.陈志松苯乙双胍致老年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8例[期刊论文]-人民军医 2001(12) 14.许岚;邓振霞;吴懿玲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期刊论文]-河北医学 2002(01) 15.陈名庆;冯玲玉口服格列齐特引起出血3例[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998(01) 16.姚富和;于秀英格列齐特致持续性呃逆1例 1995(02) 17.陈上云;劳干诚药物性低血糖症37例诊治体会 1999(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汪军荣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期刊论文]-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 2.王娟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天津药学2008,20(3) 3.樊愚超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33) 4.杨绍基重型肝炎的监护[期刊论文]-新医学2003,34(6) 5.石磊.胡丽辉.赵树进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利用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医学2004,25(2) 6.马磊内科患者镇静催眠药物使用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当代医学2010,16(22) 7.陈春雷.陈曹臻.林晖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5) 8.李浩友.Li Haoyou浅谈治疗肝炎药物的合理应用[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07,11(4) 9.程秋云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探讨[期刊论文]-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z1) 10.周小平心得安联合消心痛预防肝硬化门脉高压性再出血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 引证文献(8条)

第三十三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教程文件

第三十三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一、名词解释: 1. 胰岛素耐受性 二、填空题 1.胰岛素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短效类有,中效类有,长效类有。 2.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临床可用于、、,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应立即服或注射。 3.口服降血糖药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和。 4.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有、、、。 三、是非题 1. 所有胰岛素制剂都必须注射给药,因其易被消化酶破坏、口服无效。 2. 正规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都可静脉注射用于急救。 3. 胰岛素应用过量可出现低血糖反应,常用葡萄糖缓解。 四、选择题: A型题 1. 关于胰岛素降血糖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利于组织利用糖 B. 促进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C. 促进糖原的合成 D. 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E. 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宜选用 A. 普通胰岛素 B. 甲苯磺丁脲 C. 苯乙福明 D. 珠蛋白锌胰岛素 E. 精蛋白锌胰岛素 3. 甲苯磺丁脲降血糖机制主要是 A.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B. 抑制糖原异生 C. 促进葡萄糖无氧酵解 D. 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E. 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4. 甲苯磺丁脲适用于 A. 幼年型糖尿病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 糖尿病性昏迷 D. 1型糖尿病 E. 2型糖尿病

5. 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时间是 A. 饭前1小时 B. 饭前半小时 C. 饭时 D. 饭后半小时 E. 饭后1小时 6. 成年性肥胖型轻型糖尿病宜选用 A. 普通胰岛素 B. 精蛋白锌胰岛素 C. 珠蛋白锌胰岛素 D. 甲苯磺丁脲 E. 甲福明 7. 下列哪一种糖尿病不宜首选胰岛素 A. 合并严重感染的糖尿病 B. 合并高热的糖尿病 C. 轻、中型糖尿病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 幼年型重型糖尿病 8. 下列关于阿卡波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可降低餐后血糖 B. 可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苷酶的作用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一磺脲类: (一)作用机制: 1 胰腺内作用机制: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是胰岛素释放的主要机制,磺脲类药物以及葡萄糖(通过转运、磷酸化、氧化代谢产生ATP)均可通过此机制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 胰腺外作用机制: 磺脲类药物除了对β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外,还可使外周葡萄糖利用增加10%-52%(平均29%)。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相比,亲合力低,脂溶性差,对细胞膜穿透性差,需口服较大剂量才能达到与之相同的降糖效果;第一代比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 3 磺脲类药物的用药特点:磺脲类药物每日使用剂量范围较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超过最大有效浓度后降糖作用并不随之增强,相反副反应明显增加。 4 磺脲类药物的选药原则: (1)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2)老年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3)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4)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5 代表药物有: 格列吡秦(迪沙片、美吡达)格列美脲:万苏平 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甲磺吡脲):达美康 格列苯脲:优降糖甲苯磺丁脲:D860

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能达标时,可以合并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同一患者一般不同时联合应用两种磺脲类药物。 6 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2).体重增加: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过程中出现体重增加。 (3).其他: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等。 7 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禁忌证:1型糖尿病患者不可单独使用;有急性严重感染、手术、创伤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有严重的肝、脑、心、肾、眼等并发症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2)注意事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改用胰岛素治疗;老年人使用磺脲类药物剂量要酌情调整;不推荐儿童服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酌情使用。 二双胍类: 双胍类药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身体里面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起低血糖。双胍类的用药由于它对胃肠道有点刺激,所以刚开始用药的时候,一般主张一顿饭吃一半,把药送进去,这样做减少对胃的刺激,或者吃饭了以后立马把药吃进去。代表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DBI);二甲双胍(Metformin)。 1 作用机制: (1)减少糖异生 (2)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用大鼠做试验证明,能使肠葡萄糖的吸收量减少一半。 (3)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4)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氧化。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各类降糖药的优缺点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双胍类 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开始的一线治用药,是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服降糖药,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该药主要经肾脏代谢,可于餐时或餐后服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2.胰岛素促泌剂 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早餐最好于早餐前30min服用,后2次餐前或餐时服用均可。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胰岛素促泌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组织分解来改善血糖,适用于肥胖或伴有“三高”并发心血管疾患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方式为餐前半小时口服。 其特点为降低血糖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适用于伴发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低。该类药物可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应同时予以补充钙剂。因有水肿、贫血、肝毒性等不良反应,故伴发心力衰竭、冠心病、水钠潴留、肝损害者禁用该类药物。

口服降糖药有哪些分类

口服降糖药有哪些分类? 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治疗及体育锻炼,血糖仍未得到控制时便需要服用降糖药了。口服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必须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口服降糖药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或加强胰岛素在体内作用以降低血糖。每种降糖药物针对导致血糖升高的不同环节,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药物主要有4类。 1.促胰岛素分泌剂 (1)磺脲类(SUs):SUs的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SUs降血糖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机体尚保存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第一代SUs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已很少应用;第二代SUs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等。常作为单药治疗主要选择应用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用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时。低血糖反映是此药最常见而重要的不良反应。 (2)格列奈类:此类药物也作用于胰岛β细胞,是一类快速作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降血糖作用快而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低血糖症发生率低、程度较轻而且限于餐后期间。较适合于2型糖尿病早期餐后高血糖阶段或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老年患者。有两种制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2.双胍类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二甲双胍。品种有盐酸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降糖灵)已少用。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也可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单独用药极少引起低血糖,与SUs或胰岛素合用则有可能出现。二甲双胍尤其适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3.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 也被称为胰岛素增敏剂,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主要刺激外周组织的葡萄糖代谢,降低血糖;还可改善血脂谱、提高纤溶系统活性、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C反应蛋白下降等,对心血管系统和肾脏显示出潜在的器官保护作用。此类药物可单独或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胰岛素抵抗明显者;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体重增加,有心脏病、心力衰竭倾向或肝病者不用或慎用现有两种制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不太高)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可单独用药或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常见不良反应为

糖尿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摘要: 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西药的时候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要随意用药,特别是西药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器官病,虽然胰岛素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在胰岛素的应用中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应当积极的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抗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广泛,有的后果严重,应引起临床的重视。了解各种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 关键词: 糖尿病不良反应预防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even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bstract:Diabetic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taking the western medicin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rug adverse reactions,especially the western medicine is easy to cause serious organ disease , while insul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has very good effect ,but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sulin can appear many adverse reactions should be active prevention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insulin. Oral antidiabetic drug adverse reactions involves the system widely ,there are serious consequences ,should cause the attention of clinical . Understanding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various anti diabetes drug ,provide clinical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Keywords:Diabetic ;Adverse drug ;Reactions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降糖机制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其降糖机制 概述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作用效果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可分为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ɑ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增加GLP-1的浓度从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药理作用: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TZDs-改善胰岛素抵抗;ɑ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SGLT-2抑制剂-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 一、常用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一)磺脲类药物 属于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而降血糖。常见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不良反应——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可导致体重增加。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 (二)格列奈类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常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一般不与磺脲类联用,可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三)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常见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不良反应:沙格列汀增加心衰患者住院风险。单独使用此类药物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对体重的作用为中性或轻度增加。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利格列汀不需要调整剂量 (四)双胍类药物 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umol/l,女性>123.8umol/l或预估eGFR<45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造影检查如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应注意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苯乙双胍易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五)噻唑烷二酮类(TZDs) 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主要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常见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和水肿。TZDs的使用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禁用于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及严重骨质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六)ɑ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腹胀、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完整版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服药 时间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 口服降糖药大致分为:双胍类,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 一、双胍类 【代表药物】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实在是太优秀了,目前一个药便自成一体。 【作用机理】 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对正常人没有作用,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不引起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和首选用药。 1、促进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 2、抑制蛋白质、脂肪转化成葡萄糖(糖异生); 3、抑制肝脏内的肝糖原输出的血液中; 4、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内的吸收; 5、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减低胰岛素抵抗。 【服药时间】 胃肠道副作用大,所以要随餐服用,或者餐后服用。 二、促胰岛素分泌剂 (一)磺脲类

【代表药物】 第一代已被淘汰; 第二代: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喹酮(糖适平等); 第三代:格列美脲(亚莫利)。 【作用机理】 1、促进胰岛素分泌; 2、增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起效较慢,起效时间为服药后30分钟;作用维持时间长,特别容易发生低血糖。 【服药时间】 第二代药物饭前30分钟服药;第三代药物是长效药,每天一次用药,早餐时或第一次主餐时服药。 (二)格列奈类 【代表药物】 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米格列奈 【作用机理】

促进胰岛素分泌,起效快,维持时间短,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 【服药时间】 餐前15分钟内服药,一般掌握餐前1分钟服药。 三、DPP-4抑制剂(列汀类降糖药) 【代表药物】 西格列汀(捷诺维)、维格列汀(佳维乐)、沙格列汀(安立泽)、阿格列汀(尼欣那)和利格列汀(欧唐宁),是一类新上市的降糖药,号称"五朵金花"。 【作用机理】 进食后肠道分泌一种激素叫肠促胰素,肠促胰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但肠促胰素很快被一种酶叫DPP-4分解掉而失效。本类药物抑制DPP-4的活性,增加肠促胰素刺激胰岛素的活性而达到降糖目的。 【服药时间】 除维格列汀(佳维乐)早晚各给药一次之外,其他"四朵金花"均是每日清晨给药一次,服药时间不受进餐影响。 四、α-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 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

降糖药分类说明

降糖药分类说明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按作用的机理共分为八种,主要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磺脲酰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促敏剂、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GLP-1受体激动剂、DDP-4酶抑制剂和中成药九大类多个品种。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外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降糖化学药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类、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注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及类似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和DDP-4酶抑制剂等。 化学降糖药种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注意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f12296260.html, 注意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作者:刘士敬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23期 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或达美康缓释片)、格列吡嗪(如美吡达)、格列吡嗪控释片如瑞易宁,格列喹酮(糖释片)和格列美脲(亚莫利)。磺脲类降糖药 适用于自身胰岛β细胞具备一定功能的2型糖尿患者。服用方法是餐前口服。其中,格列吡嗪 控释片及达美康缓释片要整粒用温开水吞服,不能嚼碎。所有磺脲类降血糖药物均须从小剂量 开始,根据血糖高低进行调整。可能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其次还包括有恶心、消化不良、便秘和呕吐等消化道功能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反应如皮疹、瘙痒,极少见血液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肝酶增高、视力障碍等。当进食少或不想进食时,预防低血糖发生的 主要措施是减少或暂时停用该类药物。而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则应该尽快进食少量食物,如仍然不能使症状消失,则应尽快使用静脉推注葡萄糖及静滴葡萄糖,并根据具体药物的代谢特点,最好维持观察>72小时。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的情况相对较少,服用时间稍长后可能会慢慢消失。虽然出现血液疾病、肝胆疾病或过敏很少,但一旦出现,则要停用这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 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有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和盐酸吡格列酮。此类药物以餐前服用较好,应从较小剂量开始,遵循个体化原则。 体重增加和水肿是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在与胰岛类联合使用时更为显著,已经有心衰危险的患者使用此类药物后有可能使心衰加重,所以,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也有采用少量襻利尿剂及螺内酯予以相应治疗。

吃降糖药后的反应

吃降糖药后的反应 *一、吃降糖药后的反应 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格列奈类) 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和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等。所有降糖药物都可能发生副作用,并因药物类别和具体药品不同而异。总体而言,降糖药益处大于风险,但仍有一定比例应用降糖药的患者出现副作用,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水肿等不良反应。 *1、低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降糖药物的应用。磺脲类、格列奈类促泌剂、胰岛素可以增加低血糖风险;而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单用一般不发生低血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老年、病程长、饮食不规律等。

*2、体重增加 多项研究显示,体重增加是胰岛素、促胰岛素分泌剂和TZD 类药物治疗的常见副作用。引起体重增加的机制包括药物的胰岛素同化作用(促进脂肪、蛋白质和糖原合成,引起饥饿感和热量摄入增多),以及体液潴留。 *3、胃肠道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所致消化道反应较常见,发生率为5%~20%;糖苷酶抑制剂亦可导致胃肠胀气和肠鸣音亢进等不良反应,但在ACE 研究中,糖苷酶抑制剂组基本没有因为胃肠道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 *4、心血管安全性

既往研究显示,罗格列酮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MI)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大型研究的部分亚组分析显示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目前,正在进行一项以中国为主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研究(ACE),旨在判断阿卡波糖是否能够降低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心血管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 *5、肝功能损害 TZD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刺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增加胰岛素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早期上市的曲格列酮可引起严重肝损害。可能机制包括肝细胞对TZD的超敏反应和代谢异常等途径。而对于现在临床上使用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未发现肝损害不良反应。 *6、膀胱癌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其服用要点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治疗及适量运动血糖仍未得到控制时便需要服用降糖药。药物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必须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药物的种类颇多,糖尿病患者不要擅自选购、使用药物,一定要遵守医嘱,通过科学的配伍,定时定量地服用,根据病情合理选择,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特点 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的特点:品种有优降糖(格列本脲)、美吡哒(格列吡嗪)、达美康(格列齐特)、糖适平(格列喹酮)、亚莫力(格列美脲)等。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对胰岛功能完全破坏的患者,本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本类药物起效慢,故一般提前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而且该类药物作用时间长,均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非磺脲类药物的特点:主要品种有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这类药物也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超短效药物。应在饭前即刻口服,可在服用一小时内发挥作用,降糖作用持续时间短,对胰岛功能完全破坏或磺脲类药物失效的患者,本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低血糖反应较磺脲类少。 双胍类药物 品种有盐酸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降糖灵)已少用。主要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并增加胰岛素在外周组织(如肌肉)的敏感性。应于餐中服用,通常情况下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双胍类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恶心或腹泻。不良反应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大多可以自行缓解。本类药物可引起胃肠系统的不适感而减少食欲,故可降低体重,尤其适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苯乙双胍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要谨慎使用;二甲双胍比较好,但对容易缺氧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肝肾功能差者不宜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品种主要有拜糖苹(阿卡波糖)、卡博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主要可抑制小肠的α-糖苷酶,抑制食物的多糖分解,使糖的吸收相应减缓,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本类药物应于吃第一口饭时服用。单独使用本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服药早期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腹胀和轻度腹泻等反应,如先用小剂量,逐步加量,2—3周后,小肠α-糖苷酶逐渐被食糜中的碳水化合物诱导而复苏,则全小肠开始吸收葡萄糖,此时腹胀的症状即可好转或消失。 服药期间注意事项有:①遵医嘱服药,通常每天服用3次,进餐同时服用(在吃第一口食物时服用);②如果不进餐则不需服药;③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逐渐增加剂量有助于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④如果与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如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联合应用,发生低血糖时应使用单糖如葡萄糖片、含糖果汁等治疗,避免食用饼干等淀粉类食物。 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 主要品种有文迪雅(罗格列酮)或艾汀(吡格列酮),主要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效果好。本类药物服用每日1次,时间固定,单独使用本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但要注意其对肝脏有不良影响,故在服药期间必须定期检查肝功能。此类药物

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文章目录*一、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二、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三、降糖药的中药种类 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1、磺酰脲类的不良反应--低血糖磺酰脲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代谢和营养障碍,出现低血糖反应,神经系统损害,低血糖昏迷,偏瘫、起立性头晕,因精神紊乱而出现的意识障碍、情感活动障碍,心血管系统损害,胃肠道系统损害(如恶心、呕吐、腹泻、口中有异味)等。 2、双胍类的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乳酸性酸中毒 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如腹泻、腹胀、恶心、食欲减退、口中异味、上腹不适等),畏食,乳酸性酸中毒,偶可出现皮疹等;乳酸酸中毒是双胍类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使用非常广泛的二甲双胍,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率很低, 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患者死亡率高达50%。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皮肤过敏 常有胃肠气和肠鸣音,偶有腹泻,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诸如红斑、皮疹和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5、胰岛素增敏剂的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 TZD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刺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增加胰岛素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早期上市的曲格列酮可引起严重肝损害。可能机制包括肝细胞对TZD的超敏反应和代谢异常等途径。而对于现在临

床上使用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未发现肝损害不良反应。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的作用1、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优达灵)、克糖利、达美糖适平(格列喹酮)等等,其中优降糖作用最强,美吡达作用快而短,达美康和克糖利作用时间较长,糖适平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各有特色。 2、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 双胍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欲,减少糖类的吸收,比 较适合于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也属中等,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苯乙双胍、DBl)、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降糖灵价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比较大,已不常用。二甲双胍副作用小。 3、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 α-糖苷酶抑制剂属于第三类口服降糖药,主要有拜糖平和 倍欣等,这类药作用与前两种不太一样,主要是抑制糖类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4、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 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而发挥作用的。主要有文迪雅等。但价格比较高。这四类口服降糖药可以联合使用,以增强降糖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