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板书设计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板书设计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板书设计归纳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板书设计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简单介绍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2.原子、分子论的理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

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4.纳米技术:标志着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5.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三.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要学好化学,就要上课认真听讲,要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化学作业,一定要养成不懂就问、多质疑、多思考的好习惯。并且课后要多归纳、多总结。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动口——提问、交流、解答;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板书设计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2.燃着时

3.熄灭后

本实验体现了学习化学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以及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的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燃烧时熔化、发光、发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等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人体呼出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水,较少的氧气

板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

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块状)

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3.滴管的使用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2.给物质加热:用外焰加热

三、仪器的洗涤

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2.氮气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3.稀有气体 (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

四、保护空气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1.氧气???????????????

????????????→?+??→?+??→?+???????又是氧化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四氧化三铁氧气铁二氧化碳氧气碳二氧化硫氧气硫化学性质有三态变化不易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无色无味气体通常状况下物理性质点燃点燃点燃,, 2. 化合反应 像这种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二、实验室制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1.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水+氧气 2.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4.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第二课时 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一、选择装置

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图二:适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右图三);

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右

图四)。 固体和固体反应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和液体反应

气体发生装置

液体和液体反应

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密度比空气大的——向上排气法

排空气法

气体收集装置

密度比空气小的——向上排气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

二、操作过程

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收集:①排水法 ②向上排空气法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分子及其特点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板书设计

分子与原子

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分子、原子、物质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原子?????

?

?????)

()()()(带负电核外电子不显电性不带电中子带正电质子中心原子核

2.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里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

(4)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5)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等)

二、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A r )=碳原子的质量

该原子的质量?12/1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板书设计

课题2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3.特点:(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为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5.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二、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板书设计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符号

二、元素周期表

1.每一格: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2.周期: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3.族: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8、9、10三个纵行为一族)

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5.元素周期表按颜色分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

课题3 离子

板书设计

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核外的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

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4.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二、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分类?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荷的原子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带正电荷的原子阳离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4.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5.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

1.地表约71%被水覆盖

2.淡水资源极度缺乏

3.我国属于严重缺水国家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课题2 水的净化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

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1)现象:出现气泡,V 正极∶V 负极=1∶2(体积比)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通电

氢气+氧气 (H 2O ) (H 2) (O 2)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如O 2、H 2、N 2

2.化合物:如H 2O 、CO 2、Fe 3O 4、Al 2O 3、P 2O 5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任何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板书设计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提问] 化学式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以水的化学式“H 2O”为例进行学习。

2.意义(以H 2O 为例)

3.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1)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①金属(铁Fe 、铜Cu 等)②固态非金属(如碳C 、磷P 等)

③稀有气体(氦He 、氖Ne 等)④双原子构成的分子:如氢气H 2、氧气O 2等。

(2)化合物(只研究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①写法:a.氧化物:如CuO 、P 2O 5,“氧在后”。

b.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 、ZnS ,“金左,非右”。

(注意)1.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1时,“1”不标出。

2.化学式中右下方的小数字一般为最简整数比。

②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例如:ZnS 读作硫化锌。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Fe 3O 4读作四氧化三铁。

二、化合价

实验测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

[总结]1.许多元素的原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化合价是元素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性质,因此,单质分子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铝是正三氧负二,氯负一价最常见;

硫有负二正四六,正二正三铁可变;

正一二铜二四碳,单质零价永不变;

其他元素有变价,先死后活来计算。

[小结]知价写式一般步骤:

(1)写出元素符号,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2)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3)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4)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右下方,即得化学式。

(5)按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检查化学式。

第二课时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3个不变,即

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板书设计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是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H2O——H2+O2

2.“配”。2H2O——2H2+O2

3.“注”。2H2O通电2H2↑+O2↑

4.“等”。2H2O通电2H2↑+O2↑

四、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不能渎“加”,应读“和”“与”“跟”;

2.“====”不能读“等于”,应读“生成”;

3.化学式应读成物质的名称;

4.反应条件也应读出。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求有关物质质量比,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③列比例式,求解;

④简明写出答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板书设计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2.石墨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3.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4.性质用途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跟氧气反应:C+O2点燃CO2(充分燃烧) 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

(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2CuO+C高温2Cu+CO2↑

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三、制取CO2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加入药品;3.制取收集气体。

四、验证CO2气体的方法

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2已收集满。

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它的有关用途。

1.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2.能灭火。

3.因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创造云雾缭绕的景象;还可作制冷剂,用于冷藏食物。

5.可用来检验澄清石灰水。

6.是一种很好的化工原料。

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2点燃2CO2(放热、蓝色火焰)

3.一氧化碳有剧毒。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CO+CuO Cu+CO2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1)可燃物

2.条件(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清除可燃物

1. 原理隔绝氧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方法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天然气

1.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甲烷的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吸热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二、石油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酒精)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2.氢气2H2+O2点燃2H2O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