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曝光

摄影曝光
摄影曝光

第一讲、摄影曝光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一张好的照片的技术质量标准是:反差正常、层次丰富、影调细腻、质感强烈、色彩真实、清晰度高(不是艺术标准;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不受这个限制)。

一张好的照片的既要有丰富的中间层次,也要有丰富的亮部层次和暗部层次,要黑中有更黑、有深灰,白中更白、有有浅灰。而不应该有大面积的“死黑”和“死白”。

第一节、光圈与快门的曝光组合

一、光圈系数:F=D/f

其中F 为光圈系数,D为由光圈控制的入射光直径,f为镜头的焦距。光圈系数可以用F表示,也可以用f/表示,或用1:表示。如光圈2.8可以表示为F2.8、f/2.8或1:2.8。

整级光圈:1.0、1.4、2.0、2.8、4.0、5.6、8.0、11、16、22、32、45、64、90、128、180、256。

1/2级光圈:1.0、1.2、1.4、1.7、2.0、2.4、2.8、3.5(3.4)、4.0、4.5(4.8)、5.6、6.7、8.0…;1/3级光圈:1.0、1.1、1.3、1.4、1.6、1.8、2.0、2.2、2.5、2.8、3.2、3.8、4.0…;

相邻两级光圈,大光圈的面积是小光圈的面积的2倍。

例如:光圈F2.8的面积是光圈F4的面积的2倍。

二、快门时间(俗称“快门速度”):

整级快门:T、B、4″、2″、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1/2级快门:1″、0.7″、1/2、1/3、1/4、1/6、1/8、1/11、1/15、1/22、1/30、1/45、1/60;

1/3级快门:1″、0.8″、0.6″、0.5″、0.4″、0.3″、1/4、1/5、1/6、1/8、1/10、1/13、1/15…;

相邻两级快门时间,长的时间是短的时间的长度的2倍。

例如:快门1/30秒的时间长度是1/60秒的2倍

三、曝光公式:

对底片而言的曝光公式为:

H = E·T (1-1)

其中H为给予底片的曝光量,E为底片上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光的强度,我们叫它“像面照度”,而T就是曝光时间,也就是我们照相机的快门开启时间。

四、光圈与快门的曝光组合:

我们可以打个比喻:光圈就象一扇窗户,光圈的大小相光于窗户的大小;而快门就象窗户的开闭,快门时间的长短相当于窗户开启的时间长短。光线强了,我们可以把窗户开小一点,或开窗的时间短一点;光线弱了,我们可以把窗户开得大一点,开窗的时间长一点,以此控制进入屋内光能量的多少。我们还可以打个比喻:曝光量相当于一池水,光圈相当于水笼头的粗细,而快门相当于开水笼头的时间,粗的管子开1分钟就可能把一池水放满;而细的管子可能要10分钟才能把一池水放满。

我们可以把光圈看成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把快门时间看成圆柱的长(即高),那么曝光量正好相当于圆柱的体积。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条结论:

1.在景物的光线亮度相同的情况下,开大光圈缩短快门时间和缩小光圈延长曝光时间的

曝光效果是一样的。

2.光圈不变延长快门时间,或快门不变增大光圈,都会增大曝光量。

当然开大光圈同时又延长快门时间,曝光量就更要增大,而曝光量的增大不是以1:2:3:4

的等差级数递增,而是以1:2:4:8的等比级数递增的。例如:F2,1/125秒、F2.8,1/60秒和F4,1/30秒的曝光量相同;F2,1/60秒、F2.8,1/30秒和F4,1/15秒的曝光量相同;F2,1/30秒、F2.8,1/15秒和F4,1/8秒的曝光量相同。但是,在外界光线相同的情况下,以上三种曝光组合的曝光量之比为:1:2:4。

第二节、胶片的感光度和宽容度

一、胶片的感光度标准:

德国的定制、美国的ASA制和中国的国标(GB)之间的换算:

几种典型的感光度标准几种感光度标准之间的换算关系

德国的定制(DIN)18°21°24°27°30°

美国的ASA制50 100 200 400 800

中国的国标(GB)18°21°24°27°30°

二、胶片的国际感光度标准(ISO):例如:ISO100/21°

25/15°、50/18°、100/21°、200/24°、400/27°、800/30°、1600/33°、3200/36°。通过强迫冲洗胶片的感光度可以提高到IE6400/39°、12800/42°甚至25600/45°。

而印刷用的胶片和电影用的拷贝片的感光度可以达到:12°、7°甚至3°。

三、胶片的1/3感光度标准:

50/18°、64/19°、80/20°、100/21°、125/22°、160/23°、200/24°…

四、胶片的宽容度度:

黑白胶片:1:128(降低斜率可以达到1:256);

彩色负片:1:64-1:128;彩色反转片:1:32。

胶片的密度( D)

D MAX D

C E

B

D0 A

LgH1 lgH2曝光量的对数(lgH )

第三节、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五、光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面积(例如镜头)的光的能量。

光通量的符号:Φ。光通量的单位:流明(lm)

六、发光强度: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光源发出的光在观察方向的强弱程度)。

立体角(Ω):球面上的任一面积对于球心所张的角(单位:“立体弧度”或“立弪”)发光强度的符号:I。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cd)。

I=Φ/Ω。(3-1)七、照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不发光的物体被光源照明的程度)。

照度的符号:E。照度的单位:勒克司(lx)。

E=Φ/S。1勒克司 = 1流明/米2。(3-2)八、亮度:在某一方向上,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发光物体表面或被光源照明的物体表面

在人眼观察方向上看到的明暗程度)。

亮度的符号:B。亮度的单位:尼特(nt)和熙提(sb)。

B=I/S·cosα。1尼特 =1坎德拉/米2 ;1熙提 =1坎德拉/厘米2。(3-3)九、常见景物的照度:

阳光下的郊外:8,000-120,000lx;阴天的郊外:5,000-24,000 lx;

明亮的室内:100-1,000lx;工作台上:100-300 lx;

写字台:50-100 lx; 满月时的地面:0.2 lx。

六、常见景物的亮度:

正午的太阳:160,000sb;日出日落时分的太阳:600 sb;满月时的月面:0.25 sb;

晴朗的天空:0.8 sb;阴天的天空:0.2 sb;60瓦磨砂灯泡:12 sb。

七、一般景物的亮度范围

阴天的景物:1:30-1:100;阳光下的景物:1:100-1:300;

逆光下的景物:1:1,000-1:10,000;极端情况:1:100,000-1:1,000,000。

第四节,室外自然光条件下的景物亮度变化

一,景物亮度对曝光的影响

例如当景物的亮度增大时,我们或者缩小光圈,或者缩短快门时间,或者两者同时变化。而且景物变暗时,我们可以增大光圈,也可以延长快门时间,或两者同时变化。比如,在某一光线条件下拍摄某一景物,如果用F4,1/125秒曝光正合适,那么用F5.6,1/60秒曝光同样合适;但当光线强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同样拍摄这一景物,我们就只能用F4,1/250秒(光圈不变,快门缩短为原来的1/2)曝光或F5.6,1/125秒(快门不变,光圈缩小为原来的1/2)曝光了。我们同样可以用F8,1/60秒和其他曝光组合来曝光。要知道以上两种情况下,虽然光圈与快门的组合变了,但两种光线条件下的各种光圈与快门组合的曝光量是一致的。

二、室外自然光条件下的景物亮度变化

在室外自然光条件下,决定照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它与天气、季节和时间的早中晚以及光照的方向都有关系;而决定景物亮度的因素是景物本身的反光能力,如雪景,海边的反光就强一些,而森林,公园的亮度就暗一些。于是我们把影响室外自然光条件下的景物亮度的因素归纳为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分成若干种情况。

一、季节:夏季,春季或秋季,冬季;

二、天气:晴,多云,阴,乌云密布或雨;

三、时间:中午(10~14时),上午8~10时或下午14~16时,日出后2小时或日落前两小时,日出后与日落前半小时,日出日落时分;

四、照射方向:顺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

五、景物:雪景、水边或远景,宽广的街道或公园,胡同、小院或林中,阴影下。

以上每个方面的每一种情况之间(用逗号分开的),亮度状况相差约2倍的关系,正好对应一级光圈或一级快门。例如在其它景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春秋季节的亮度是冬季的2倍,而夏季的亮度是春秋的2倍,是冬季的4倍。再比如晴天是多云天亮度的2倍,是阴天亮度的4倍等等。有了以上的分类我们对曝光就好掌握了。例如春天的上午8~10时,天气晴,顺光下在公园拍照,使用F11,1/125秒,那么如果是春天的下午16时以后,天气阴了,仍然是顺光下在公园拍照,就是好改用F5.6,1/60秒或F4,1/125秒了。这样只要我们给出一个相对的参考值,室外自然光条件下的一切景物的曝光量就好计算了。

现在我们给出一个在最亮的条件下的曝光参考值,即:夏天,中午,晴天,在顺光下,

在海滨拍照,此时可用光圈F22,快门1/125秒。那么其它光线条件下的曝光就可以计算出来了。例如:冬天,中午、阴天,顺光下,拍雪景,只要用F8,1/60秒就行了(光圈、快门组合增大4级)。

第五节,室外自然光条件下的曝光计算

上一节我们给出了室外自然光条件下景物亮度变化的五个方面的21种情况,同时举例讲了室外自然光的曝光应用,这一节我们具体讲讲室外自然光的曝光计算。

我们把以上五个方面的21种情况列于下表中,表上的指数是为了进行曝光计算用的。见表2-1。同时我们把光圈和快门也列了一个表见表2-2。

表2-1:五个方面21种情况下的曝光指数:

影响亮度

五个方面

21 种情况下的曝光组合

0 1 2 3 4

季节夏季春季或秋季冬季————天气晴朗多云阴天乌云或雨中——

时间中午

(10-14时)上午(8-10时)

下午(14-16时)

日出后、日

落前2小时

日出后、日落

前半小时

日出日落时

光照顺光测光侧逆光逆光——

景物雪景、水边、

远景

近景、街道、公园

林中、胡同、

小院

阴影下——

表2-2:光圈与快门的曝光指数:

指数-2 -1 0 1 2 3 4 5 6 7 光圈(F)45 32 22 16 11 8 5.6 4 2.8 2

快门(秒)1/50

1/250

1/12

5

1/60 1/30 1/15 1/8 1/4 1/2 1

胶片感光

度(ISO)

25 50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

现在我们举例讲解一下这两个表的用法。首先把景物亮度表中的各种因素的曝光指数加在一起,得出一个总指数,然后寻找最佳的光圈与快门组合,使光圈与快门的指数相加之和与景物的总指数相等即可。如果用I A表示光圈指数,I T表示快门数,而用I S、I W、I D、I H和I V分别表示季节、天气、时间、光线角度和景物的指数,则以上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I A+I T = I S+I W+I D+I H+I V(4-1)

举一个例子:在一个晴朗的夏天上午9时左右,在公园用侧逆光拍摄人像而不加用辅助光,那么景物的总指数为:0+0+1+2+1=4。那么可以有以下各种光圈与快门的组合供选择:F22,1/8秒、F16,1/15秒、F8,1/60、F5.6,1/125……等等。当然也可以选择F32,1/4秒或F4,1/250秒等,但一般人们习惯于选择F8、1/60、F5.6,1/125秒等光圈大小适中,快门速度不快不慢的组合。当然如果考虑景深大小和运动物体的清晰度时,选择要更复杂一些,这些我们将在后面讲到。

影响景物亮度的因素还有两个应该提到,即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虽不经常遇到,但应该掌握。纬度的因素,我们以上两表中所列的指数值均是按北纬40度左右定的,它适合于河北、山东、山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在北半球,纬度每往南15°,曝光应增大一级,往北15°应减少一级。例如在北京某日拍摄风光照片,用F11,1/60秒,曝光正常。那么到了广州,同样季节,同样时间,同样天气,同样光照条件,拍类似景物,就要用F16,1/60秒,或F11,1/125秒了;到了漠河就要用F8,1/30或F11,1/30秒了。当然这也要灵

活对待。对于海拔,是每升高2000米,曝光减少一级。例如在山脚下拍一景物用F11,1/60秒,到海拔1000米的山上,同样时间拍类似景物,就要用F16,1/60秒或F11,1/125秒了。

最后还要指出,我们以上缩说的曝光条件都是按胶卷的感光为ISO100/21°计算的,不同感光度也要进行调整。所以我们也把感光度的指数也列在表2-1中,。于是上面的公式即可变为:

I A+I T +I F= I S+I W+I D+I H+I V(4-2)

例如还是上面的例子;景物曝光总指数为4,那么如用ISO400的胶卷,光圈F16,快门1/60秒就行了。

第六节、灯光条件下的曝光计算

我们这里的灯光主要指的是白炽灯,至于闪光灯的曝光计算,我们已在《闪光灯的使用》一节中讲过了。

我们先来看看在只有一盏灯做光源时的曝光计算。在这里,我们先要讲一个定律,即光的照度定律。它是这样讲的:

在只有一个光源做为主要光源照射的情况下,被照射的物体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照强度与距离的平分成反比。

这个定义可简述为:

光的强度与照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让我们通过图2来说明这个道理:一束光打在一定的范围内,当它距离被照射的物体1米时,物体接受到的光强假定为1,那么当这一束光照射到距离光源2米远处的物体时,同样这样一束光的能量被照射到了相当于原来面积4倍的面积上,显然单位面积的光强就只有原来的1/4了。

S S

S

=4S

1

=S

S

1

S S

L1=1米

L2 = 2米

由于光圈,快门之间的曝光量以2倍的级数变化,而白炽灯的光强基本上与功率(即白炽灯的瓦数)成正比,这样根据光强反比定律,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灯光的曝光组合。在这里我们还要先给出一个参考值:一盏500W的白炽灯(带灯罩),在距离被摄物1米远时,所需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

那么一盏500W灯距被摄物2米远时,光强减弱为原来1/4,光圈快门组合应开大2级,即F2.8,1/30秒。那么一盏1000W的灯距离物体2米远时怎么选择曝光呢?首先,1,000W是500W的2倍,所以曝光量减少1级就可以了,即F4,1/30秒或F2.8,1/60秒。再举一例:200W的灯距被摄物3米远,怎么曝光呢?先看200W的灯距被摄物1米远时,曝光应约为F3.5(F4与F2.8之间),1/30秒,距3米远又为1米远的1/9,所以可选F2,1/8秒。也可以这样计算:被摄物距200W的灯1米远时的照度,是距500W的灯1米时的照度的2/5,而

距200W 的灯3米远时的照度,是距500W 的灯1米时的照度的2/45,大约增大4.5级曝光,因此可选F2,1/8秒。

让我们再来看看两盏灯的情况。两盏功率完全相同的灯总功率是一盏灯的2倍,所以如果两盏灯放在一起照射时,曝光应增大一级即可。例如两盏500W 的灯和一盏1000W 的灯功率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两盏所以如果两盏500W 的灯放在一起照射时,如果仍距被摄物1米远,曝光组合应为F8,1/30秒。但若两盏灯分开照射,曝光则需要根据两盏灯的照射方向和照射角度分别计算了。这时的计算比较复杂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3盏灯和三盏以上的灯的情况就必须使用测光表了。

第七节、室内自然光的曝光

室内自然光是指在没有任何灯光和闪光照射的纯自然光的室内照明。这种光线的强弱变化很大。室内自然光主要是来自室户的自然光,它与窗户的大小,人距窗的远近,窗的朝向,窗户的个数,室内墙壁反光,窗外有没有树木或建筑遮档,室外的天气、季节、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无法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室内自然光的曝光只能借助测光表。

在没有测光表的时候,也可以借助灯光和闪光,这可以使曝光计算简化。但无论室内光照条件多么复杂,只要有阳光进入室内,在阳光下的曝光就与室外自然光的曝光方法非常接近了。但如果不加用灯光和闪光,最好不要直接在室内的直射阳光下拍照。因为此时拍照阳光照射部分与阳光照不到的阴景部分的反差过于强烈。在室外,由于有天空光的反光,物体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反差并不太大,阴天约为1:2左右,晴天可达1:4到1:8左右。但在室内,由于完全遮住了天空的反射光,在无直射阳光的条件下,室内自然光照射下的物体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光比在1:2~1:8左右,而当有直射阳光照进室内的地方,物体接受阳光照射的部分与没有阳光照射的部分的光比可达1:10~1:100,此时拍摄,受光面曝光过度,而背光面曝光严重不足,影像十分不好看,尤其拍摄人像,更加不适宜。因此,除非你追求一种特殊效果,否则不宜在室内的阳光下拍照。或加用闪光灯拍照。

第八节、测光与曝光

一、 曝光参数方程:H F =H g (8-1) 其中:H F :景物在底片上实际曝光量;H g :胶片的最佳曝光量。 由此曝光参数方程可以导出:K

BS T A X 2 (8-2) 其中:A :镜头的光圈数; T :快门时间(秒); B :景物的平均亮度(尼特); S X :胶片的感光度(ISO 中的ASA 数); K :照相机或测光表的曝光常数。

二、 E V 值的来源:

20 世纪50年代,美国提出APEX 系统,

定义:A 2=2A V ;T

1=2TV ;0.3S X =2SV ;3.0K B =2BV 。 根据(8-2)式可得:2A V ·2TV =2BV ·2SV (8-3) 两边取对数即可得到:A V+TV=BV+SV 。

国际上规定:把A V+TV 或BV+SV 叫做“曝光值”用EV 代表。

于是:EV =A V+TV=BV+SV 。 (8-4)

(8-4)式仍然叫做“曝光参数方程”。我们可以不用记住(8-1)至(8-3)式,而只要记住(8-4)式就可以了。

三、A V 、TV、 BV 、SV 值与光圈数、快门时间、景物平均亮度、胶片的感光度的关系:AV 值与光圈数的关系:

光圈数 1.0 1.4 2.0 2.8 4.0 5.6 8.0 11 16 AV 值0 1 2 3 4 5 6 7 8 TV值与快门时间的关系:

快门时间 4 2 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TV值-2 -1 0 1 2 3 4 5 6 7 8 BV 值与景物平均亮度的关系:

景物亮度 4 8 16 32 64 128 256 BV 值0 1 2 3 4 5 6

SV 值与胶片的感光度的关系:

感光度25 50 100 200 400 800 1600 SV 值 3 4 5 6 7 8 9

四、E V值与AV+TV值和BV+SV值的关系

EV值与AV+TV值的关系:

EV 光圈数 1.0 1.4 2.0 2.8 4.0 5.6

快门时间AV和TV 0 1 2 3 4 5

1 0 0 1

2

3

4 5

1/2 1 1 2 3 4 5 6 1/4 2 2 3 4 5 6 7 1/8 3 3 4 5 6 7 8 1/15 4 4 5 6 7 8 9 1/30 5 5 6 7 8 9 10 EV值与BV+SV值的关系:

EV 景物亮度 4 8 16

感光度BV和SV0 1 2

100 5 5 6 7

200 6 6 7 8

400 7 7 8 9

第九节、测光表的使用

一、入射式测光表:测量入射光。实际上是测量照度。

二、反射式测光表:测量反射光。实际上是测量亮度。

三、点测光式测光表:测量局部的反射光。实际上仍然是测量亮度。

四、闪光式测光表:测量闪光。既可以测量照度,又可以测量亮度。

五、测光表的测量精度:整级、1/2级、1/3级和1/10级。

1/10级光圈的显示是1.0 4、2.0 8、11.6、16.7等。

标定光圈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实际光圈 4.00 4.14 4.29 4.44 4.59 4.76 4.92 5.10 5.27 5.46 标定光圈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实际光圈 5.66 5.85 6.06 6.28 6.50 6.73 6.96 7.21 7.46 7.73

第十节、照相机的测光与曝光

一、照相机的各种测光方式:

镜外测光、TTL测光、平均测光、偏重中央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

二、照相机的各种曝光模式:

光圈先决曝光模式(光圈优先曝光模式)、快门先决曝光模式(快门优先曝光模式)、

程序曝光模式、手动曝光模式。有些高档照相机还有包围曝光(括弧曝光)模式。

三、照相机的各种拍摄模式:

人像拍摄模式、风景拍摄模式、运动拍摄模式、夜景拍摄模式、微距拍摄模式。

第十一节、关于灰板测光

一、灰板测光的原理:18%灰板测光是一切反射测光的基本原理。

二、灰板测光的应用:对向照相机和光源之间偏向照相机的1/3处。

第十二节、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

一、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

美国著名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创立了区域曝光法,他把黑白照片的影调分成11个区,分别是0区到10区,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表示。他把Ⅰ区定为纯白,而把Ⅸ区定为纯黑,把Ⅴ区定为与18%反射率的灰板影调相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之间的曝光值正好相差一个曝光级别,即相差一级光圈或一级快门的曝光量。你对于景物的任何一个部分曝光后可以随便把它放在任何一个区域上。这样亚当斯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任意控制黑白照片的影调。

三、亚当斯区域曝光法的应用:

结束语:控制摄影的测光和曝光系统

一、了解你的曝光系统:不同的测光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测光结果(包括方法和误差)。

二、控制你的曝光系统:了解你的测光系统是为了更好地测光,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曝光结果。

摄影曝光基础知识

摄影曝光基础知识什么是曝光 下面这些情况我们是否经常遇到呢? 我们看到某个激动人心的场景可能是白雪皑皑的群山或者是新英格兰迷人的秋色,这时我们往往会一把抓过照相机,把这幅景致摄入镜头。然而,我们获得的却往往是一幅令人沮丧的影像,原来场景中那些丰富多彩的画面一个也没有抓住。如果我们用彩色胶片进行拍摄,看到的却是所有那些绝妙的鲜艳色彩变成了令人厌烦乏味的一片苍白。如果拍摄的是黑白胶片,照片会充斥着死气沉沉的褪了色一般的灰色调。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莫明其妙、或多或少地损失了在原场中可以看到的那些明快的颜色和色调。 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没有适当地曝光胶片,我们不是对场景曝光过度就是对其曝光不足。即使我们的照相机提供了最先进的非常简便的内置式测光表,甚至提供有自动曝光功能,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下这种错误。那么这些安全无比的测光系统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非常简单,测光表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确实是这样。测光表自己会读取所指向的任何东西。然而,关键是必须知道测光表应该指向何处,以及如何理解所读取的数据。明白这个道理,也就知道窍门之所在了。世界上最聪明的测光表也不能自己做到完美的曝光,除非作为摄影者的我们将其指向景物的正确位置,并灵活地运用它的数据。 当我们正确地曝光了一幅彩色胶片时,得到的照片或幻灯片上的所有颜色都应该是鲜艳纯净的。同样,当我们曝光了一幅黑白胶片时,最后照片上的所有影调也应该是非常鲜明的。 其中的技巧就在于懂得怎样正确地对胶片进行曝光。本课将讲述如下内容: 如何知道测光表应指向的位置; 如何解释测光表显示的内容。 为了有助于全面地理解这些内容,这里再次从如何曝光黑白胶片的基本知识入手。一旦知道了怎样曝光黑白胶片,如何曝光彩色胶片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 好了,下面就开始讲述怎样掌握完美的曝光技巧吧。首先,我们应该对曝光一幅黑白胶片时发生的一切有所了解。然后,再把问题转移到彩色胶片上来。我们知道,彩色胶片以三层黑白乳剂为基础,这三层黑白乳剂与三原色有关,并从三原色中产生彩色影像。. 曝光黑白胶片时发生了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当光线照射到乳剂时,卤化银中的微小晶体会发生变化,当显影时,受到光线照射而发生变化的晶体会形成黑色的金属银晶体。结果画幅中受到光线照射的区域会转变为底片上暗黑色的金属银区域。 画幅中那些没有受光线照射的区域又会怎样呢?这些区域的卤化银晶体没有变化,在显影过程中就会被冲洗掉。因此,画幅中没有受到光线照射的区域在底片上会变为空的区域。这些区域中所剩下的只是胶片的透明乙酸片基。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内容,我们来看看两种非常极端的情况。 首先考虑,当我们将整画幅都暴露在明亮光线下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比如我们不小心打开了照相机,将胶片暴露在明亮的太阳光下。显影这样的一幅胶片时会发生什么呢?几乎所有的卤化银晶体都将变为黑色的金属银,结果得到的底片是全黑的。 其次再考虑,当我们显影一幅没有经过任何曝光的胶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比如有时我们不能确定一卷胶片是否已经拍摄过,为安全起见,我们对其显影。如果该卷从未曝光,便会得到一整卷透明的底片所有的卤化银晶体在显影时都被冲洗掉了,剩下的便只是透明的乙酸片基了。 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很容易理解,下面我们考虑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当我们拍摄一张照片时曝光一幅胶片,会发生什么呢?强光会落到胶片上的某些区域,弱一点的光会落到另外一些区域,而在某些区域上根本就没有任何光线,从而出现如下结果: 胶片上被极亮度光线照射的区域,在显影时。其上几乎所有的卤化银晶体都将转化成黑色的金属银,这些区域在底片上是黑色的。 胶片上被中等亮度光线照射的区域,在显影时,其上绝大多数(并非全部)卤化银晶体将会转化成黑

多重曝光教程 12种人像和风光重曝叠加分析

多重曝光教程12种人像和风光重 曝叠加分析 本文导航 ?第1页:单一人物复制成多人的重曝 ?第2页:同一人物固定机位的重曝 ?第3页:人像与景物特写的重曝 ?第4页:夜景虚实的重曝 ?第5页:捕捉动物不同姿态的重曝 ?第6页:同一建筑不同角度的重曝 ?第7页:用重曝的方式加入眩光 多重曝光multiple exposure是摄影中一种采用两次或者更多次独立曝光,然后将它们重叠起来,组成单一照片的技术方法。由于其中各次曝光的参数不同,因此最后的照片会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多重曝光是一种拍摄技法,不过为了烘托气氛,常常选择这种技法,用不同焦距分两次或多次曝光来表现一张照片难以表现的内容。多重曝光技法独具魅力,拍摄双影或多影的影像,充满着魔术般无中生有的艺术效果,多重曝光有很多具体的结合,每一种重曝方式有着无限的创作空间。下面就以庞易的12张照片来重点剖析多重曝光的12种形式。 传统相机时代,重曝离我们十分遥远。而如今数码时代让这种看上去绚烂华的摄影技术变得十分方便,通过前期多张照片的拍摄加上PS的叠加,我们可以轻松得到多重曝光的照片。但是我们是否清楚为什么要选择多重曝光这种技术?多重曝光虽然可以得到炫目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乱曝。它有作者对题材、内容的考虑、预想,重在“留白”。 1、单一人物复制成多人的重曝:

梦回少女馆 固定机位和背景不变,让同一人物以不同的姿态在不同位置分别拍摄多张照片,之后通过抠像进行合成。是最简单的重曝。《梦回少女馆》的拍摄只有两名模特,但通过重曝可以复制成多人,场面和人数的增加可以使画面变得更为大气。

2、同一人物固定机位的重曝: 青春幻想曲

种多次曝光拍摄技法精修订

种多次曝光拍摄技法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无论是在相机中多次曝光,还是后期在Photoshop 中模拟多次曝光,都应该事先准确预见,成竹在胸后,再一步一步地实施。多次曝光的难点在于叠合的元素不应互相破坏、互相干扰,而应该相辅相成、相互扩展,其效果不是多组元素之和,而是多组元素之积。通过多次曝光,可以超时空叠合任意对象,可以实现许多独特的、赏心悦目或寓意深远的艺术效果。说来容易,实际操作中叠什么怎么叠摄影师们各怀绝技。 一、虚叠实 大鹏展翅王梅摄(多次曝光) “一个春日的下午,我看到一棵梧桐树,发现其中某一段的树形有可塑性。我决定用多次曝光的手法来表现这棵大树的灵性。选用了多区测光和手动对焦以及手动曝光模式,因为没带三脚架,我便在周边找到了一个可以支撑身体的地方以保持稳定。手持相机原位不动先用大光圈减一挡曝光,虚焦拍摄树的轮廓,然后再缩小光圈正常曝光,实焦拍摄“大鸟”的雏形。尝试了几次才得到满意的效果。创作重点在于虚焦程度的把握,包括曝光量的增减,要多次尝试后才能做到心里有数。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说:‘我不是去物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让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拍摄熟悉的景物却给观众带来不熟悉的感受是我创作的主旨。”——王梅 二、冷叠暖

瀑布与野花毛森摄(多次曝光) “冷色与暖色对比是构成明显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赋予色彩表现力的重要方法。通过日常经验,人感觉色彩有了冷暖之别。而且,暖色有前进和扩张感,冷色有后退和收缩感。运用在风景摄影中,除了冷暖的温度反差之外,冷暖色的远近感也增强了作品的空间表现,提高了画面的深度感、层次感。多次曝光中,有意把冷色对象与暖色对象互相叠合,就是充分运用了冷暖对比。如下面这幅作品,中心意图是冷暖叠合,具体技法是4 次曝光直接拍摄而成。第1 次曝光拍摄瀑布局部,快门速度1/8 秒;第2 次曝光移动位置拍摄野花和树枝的局部,正确对焦,快门速度1/125秒;第3 次曝光稍微移动相机,故意虚焦,快门速度1/8 秒;第4 次曝光再次左右移动相机,故意虚焦,并等待小风吹动的那一刻,快门速度1/8秒。连续在两个拍摄点不停蹲点走动,经过多次尝试拍摄,最终选择了比较满意的一幅,后期进行局部适当调整裁剪。”——毛森 三、动叠静 1. 方向性移动 “拍摄动静结合的多次曝光,首先要选好画面内容,心中有数,再找好动感方向。以拍摄枝叶为例,有时真有风,只是没有多次曝光形成的效果大,仍需要自己营造动感。其次,用逆光可凸显枝叶的反差和移动时形成的风感。画面上的“风沙”颗粒是感光元件上的污点造成的,

摄影摄像基础知识

一、摄影 摄影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摄制人员。摄制人员是一部电影造型艺术的体现者。一部电影——全体创作人员的劳动结晶,都是通过摄影人员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出来的。他与导演一起进行“创作”,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摄影人员,职责就是在导演的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影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二是用电影摄影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使景物形态通过透镜在感光片上曝光,构成潜影; 其次将曝光后的感光片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得到明暗程度与景物相反或色彩与景物互成补色的负象,即底片; 最后,使另一感光片通过底片曝光,再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而得到明暗程度或色彩与被摄景物一致的正象,即透明正片。也有使用反转感光片拍摄的,经过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直接得到透明正片。 二、摄像 摄像有两种含义: 一指摄像人员。摄像人员是一部电视教材造型艺术的体现者。其职责是在导演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像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另外,指用电视摄像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 三、录像 录像有两种含义:指使用录像机的人员。 将电视摄像机摄取的景物影像用录像机记录在录像磁带上的过程。 四、曝光 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过程。曝光量的大小取决于感光材料受光的照度与曝光时间,即:曝光量= 照度×时间。照度可用光圈大小来调节,曝光时间可用遮光器(铱烀庞)速度来控制。电影摄影机中的胶片是恒速连续运转的,一般除使用光圈外,有时也配合使用装在机身内部的俗称乙蹲影逵的遮光器的开角度大小调节曝光量。 1.曝光点 电影底片上获得中级密度的景物亮度控制点,也是曝光组合选择的基准点。在电影生产

浅谈荷花的几种创意拍摄手法

浅谈荷花的几种创意拍摄手法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红”,荷花的这些独 特品质和美丽外表历来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以相机做笔墨来借物咏志的摄影人对荷花也有一种独特的好感。荷花自古以来有“花中君子”的美称,它的风骨和姿态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因此也是中国文化人心目中的自然楷模。而对于花卉摄影爱好者来说,荷花更是永恒的拍摄题材,与一般花卉相比,荷花确有独特之美,无论是花是叶是蕾是茎都有其独特韵味,甚至是荷塘中的残枝败叶都会给人独特的美感。 在这个荷花拍摄泛滥的季节,如何能让作品不大众化?答案是只有寻求新的拍摄手法才能在万千荷花作品中脱颖 而出。在此,浅谈几种荷花的创意拍摄手法,一愚之得,供摄友交流。 利用烟饼 烟饼在卖摄影器材的地方都有得卖,由于荷塘一般有水,不便放置烟饼,我们可以用钓鱼杆和废弃的易拉罐来放置烟饼,在挑选好合适的荷花拍摄点后,把钓鱼竿伸缩到合适的

位置,点燃烟饼在拍摄时分别放置在荷花周围。在日出时分霞光照射烟雾的时候,烟雾呈现的暖色会更加迷人。 多重曝光 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相机内置的多重曝光功能实现。首先预先设置好多次曝光的次数,并保持相机的电源始终处于开启状态。背景选择:实施多次曝光的背景宜深不宜浅,因为多次曝光时感光的不仅仅是主体,也有背景,如果背景较为明亮,则会因背景曝光过度而掩盖了主体的层次。曝光的控制:多次曝光的曝光量要视拍摄的内容及影像重叠的情况而定,如拍摄柔光效果时,需要适当减少每次曝光的曝光量,以避免因重叠曝光而过度。如果拍摄的主体分布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多次曝光,那么只要背景保持黑暗,可以不

摄影常识及技巧(摄影选修课试题附答案)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选修课试卷(A) 课程名称:实用摄影与作品欣赏教师:杨晓利 学生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线条”是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之一,线条的作用:()、 ()、()、()。 2、色彩中含灰的量越大,色饱和度就越()。 3、能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的滤光器是()。 4、能够使拍摄的影像产生适度的虚化效果的滤光器是()。 5、前景是照片中位于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它的作用是( )、 ()、()、()。 6、逆光是由()方向投射来的照明光线。 7、顺光是由()摄向被摄体的照明光线。 8、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感光,被称为()技术。 9、“框式构图”是利用()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追随摄影 2、新闻摄影 3、景深 4、感光度 三、课堂面试(每题2分共50分) (将“题号”和“答案”写在考券背后)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选修课试券(答案) 课程名称:实用摄影与作品欣赏教师:杨晓利学生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线条”是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之一,线条的作用:(引导视线)、(增强透视)、(完整构图)、(图案形式)。 2、色彩中含灰的量越大,色饱和度就越(低)。 3、能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的滤光器是(偏光镜)。 4、能够使拍摄的影像产生适度的虚化效果的滤光器:(柔光镜)。 5、前景是照片中位于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它的作用是(引导视线)、(陪衬主体)、(充实画面)、(表达空间)。 6、逆光是由(由照相机相对)方向投射来的照明光线。 7、顺光是由(拍摄者方向)摄向被摄体的照明光线。 8、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感光,被称为(多次曝光)技术。 9、“框式构图”是利用(框式前景)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追随摄影:在快门开启的瞬间,摄影镜头随物体运动方向移动。运动物体始终落在胶片的一个位置上,造成清晰影像,而静止的背景形像则变成模糊的影像。 2、新闻摄影:一种运用摄影技术技巧进行新闻报导的宣传形式。要求 迅速及时地真实再现社会事件、生活现状、及有代表性的人物活动。 3、景深:景物清晰的范围.影响景深的因素:光圈大小、焦距长短、 距离远近。 4、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快慢的数值。

摄影曝光和构图

摄影曝光和构图 一、正确测光和曝光 摄影是光影的艺术,是用光作画,所以用好光对摄影来说尤其重要。摄影用光,必然涉及到测光、曝光问题。 高质量的影像是以准确的曝光为前提的。要把被摄体的形体、色彩、质感等完美地表现出来,获得最佳的影像效果,就必须是正确曝光。准确曝光又离不开准确的测光。 (一)测光 照相机的测光系统是以18%中灰反光率进行测光,并决定曝光量。现在数码相机在测光系统中,有三种测光方式: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加权测光。 1、点测光的运用 点测光是以对焦点所对在实景的该点的亮度为测光依据,取景框内点之外的其他环境亮与暗不加以测算。因此,当在拍摄主体占画面比例小且与环境明度反差很大的情形下适用点测光比较合适。如在逆光或逆侧光下拍人像、微距拍花草;拍摄主体局部受光、周围环境比较暗等等,都适用点测光。 2、中央重点测光运用 中央重点测光,是以对焦点所对的位置为中心,以占画面6mm-13mm(尼康)为测光主依据,同时适当参考周围的光

量,测算曝光量。中央重点测光,主要是在主摄区占画面一定比例、与环境明度存在反差情况下适用。如背景为天空、湖泊、雪山,主摄区较暗;或背景为背光的山、森林、房屋等比较暗,与明亮的主摄区或拍摄主体有反差的情景。 3、加权测光的运用 加权测光是以整个画面不同色快、不同的明亮度,分别测光计算后,在综合平均计算后,确定最后曝光量。由于加权测光是以平均值确定曝光指数,因此,在拍摄主体和环境明度反差较大时,按测光所决定的曝光指数拍摄,往往亮处过曝,暗处欠曝。只有在阴天散射光下,拍摄画面内明度反差小的情况下适用加权测光曝光比较准确。画面内明度反差大,明暗点分散、面积小,用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不方便时,使用加权测光就需要通过曝光补偿加以纠正。 经过长期摄影实践,在用光、测光、曝光补偿技巧熟练掌握之后,一般情况下大多都用加权测光的方式,通过曝光补偿加以修正 (二)暴光补偿 由于相机的测光是通过固有的方式计算曝光量,偏重于所指定的点或区域的测光范围内计算平均值,因此在特殊的光影下,在不同的光线和环境,它的测光值往往并不符合创作的意图,需要通过曝光补偿和修正。曝光补偿总的规则是:“白加黑减”。

摄像基本拍摄手法(大全)

“稳”字当头:要稳定、平衡,特别是用长焦镜头拍摄 1.段落:停--起---落--停(起幅落幅的镜头要一次到位,不犹豫) 2. 推拉摇移跟(镜头运动要流畅,速度均匀) 3.多变的景别(近大远小近浓远淡近疏远密) 4.虚化前景或背景:景深小,很容易把主体摘出来 DV短剧及记录片拍摄 一:三角架拍摄(准确对焦) 景色包括动景静景如太阳月亮树木建筑河面倒影人物和环境的动作... 转移场景: 1.大全景-(慢速)-中- 上(快速)-下-出人 2.图象禁止- 转移 3.大场面禁止- 小特写- 中景 4.景色(慢速)-人物(停)转移 对话拍摄: 1.大--小(反) 2.人物特写-大-跟拍 3.两机位多次更换 4.机位短时间禁止 二:肩扛移动拍摄 1.小--大这样镜头画面会往越来越稳的方向发展,画面质量较好 2.推拉摇移跟的拍摄建议拍摄时间放短,以小片段为主,便于剪辑拍摄也较方便 推和拉 主要要注意画面的方向性既目标性也机是说,推拉要有目的而不是乱无目的的去乱拍怎么样才会使自己拍的推拉画面具有专业特点呢?

首先,考虑你的这个镜头推拉的是否合理(推拉镜头是用来交代拍摄对象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这个镜头的质量(稳匀准焦距光圈) 最后,就是起幅和落幅的对应性和起幅和落幅的构图 摇 说到摇镜头是一个考验一个人技术的镜头 首先,考虑到你这镜头的应用是不是合理(摇镜头是用来交代两个拍摄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其次,就是这个镜头的质量(稳匀准) 最后,也是这个镜头的关键,要考虑到起幅和落幅的光线变化(也就是光圈的控制)焦点的变化(聚焦环的控制)以及拍摄过程中的中间画面要有意义不的是杂乱无章的画面和起幅落幅的构图变化(镜头的推拉)在这镜头中要注意的光线变化不能过大(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移 就是利用移动轨来拍出的画面这就要求摄像师对拍摄对象的调度能力了再次就不详谈了(这是在电视剧中常用的手法)也有利用汽车只类的东西代替移动轨的 跟 是用来表现主观视线的镜头手法要求和上边的几种一样 升降 和航拍,是用来交代场面以及地理位置等的拍摄手法这类拍摄手法往往要借助比较昂贵的设备才可以实现,但效果是前四种不可能实现的 ------------------------------------------------------------------- 高清摄像技巧 在高清摄像中,因由于高清电视相对标清电视技术标准上有很大差异,所以对高清电视摄像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如果继续循规蹈矩地沿用标清电视的摄像技术,那么在拍摄高清电视节目时,就会遇到一些影响高清晰度画面质量的技术问题,如曝光问题、焦点问题、照明问题、构图问题等。本文就以上问题浅谈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

拍照的时候如何正确曝光

拍照的时候如何正确曝光 其实正确曝光是相对而言的,在相同光照情况下,所拍事物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反光度是不同的,我们想要在画面中表现出事物,所针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同一 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有明暗差别,那必然有部分区域曝光不 足或曝光过度。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当然首先要让被拍事物的主体部 分曝光正确。一张照片中当事物主体部分曝光准确时我们就可以说 这张照片的曝光是准确。 1、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 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 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 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 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2、阴天和大雾的时候,环境仍然是明亮的,但是实际物体的照 度明显不足,如果不加曝光补偿则可能造成照片昏暗,适当的曝光 补偿,加0.3到0.7可以使得景物亮度更加自然。 3、拍摄主体本身反射率过高或过低。比如你在拍摄黑色物体, 或拍摄高调背景中身披洁白婚纱的新娘,如果对相机自动测光所给 的曝光量不加以调节,那么,漆黑的物体和洁白的礼服记录在胶片 上的,就可能是同一种18%的灰色调。 4、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 曝光补偿的应用也不仅仅局限于此。在某些艺术摄影中,比如在拍摄高调的照片时,就可以增加曝光补偿,形成大对比度的照片, 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拍摄意图。同样的,在某些时候,为了体现出事 物的神秘感,需要我们刻意降低照片亮度的,就应降低曝光补偿。

自制多次曝光遮光镜,实现遮挡法多次曝光

自制多重曝光遮光镜,实现遮挡法多重曝光 熊万能2012年11月 多重曝光是一种拍摄技法,不过为了烘托气氛,常常选择这种技法,用不同焦距分两次或多次曝光来表现一张照片难以表现的内容。多重曝光技术一般用来拍摄双影或多影照片。多次曝光技术的原理是在一幅胶片上拍摄几个影像,让一个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出现多次,可以拍摄出魔术般无中生有的效果,这也正是它的独具魅力之处。一般可以分为单纯多重曝光、变焦多重曝光、遮挡法多重曝光、叠加法多重曝光。(来自:百度百科) 就遮挡法多重曝光而言,就是先遮挡镜头的一半拍摄一次被摄物体,然后再遮挡镜头的另一半拍摄一次不同位置的被摄物体,这样就可以将被摄物体同时曝光到一张底片上。而遮挡法多重曝光的关键在于,两次遮挡时候中间部分的衔接,若两次遮挡中间间隙过大,可能中间部分曝光过度,若两次遮挡中间重合太多,则会造成中间部分曝光不足。以下为网络上常见的一张图片,中间部分明显曝光过度,显得不太自然。 如果用遮光板来进行遮挡,容易出现上面所说的中间部分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的状况,而且每次需要一只手控制遮光板,另外一只手还得调整相机参数、调整焦距、

选择对焦点的操作,不方便控制拍摄。但是若采用“多重曝光遮光镜”,则只需要将“遮光镜”放在镜头上,这样可以方便的进行参数设置、焦距调整、对焦点设置,同时,使用遮光镜可以很好的实现两次(或三次)曝光的连接部分完美过渡,不至于出现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情况。 而多重曝光镜市面上不是很多,于是自己DIY一个“多重曝光遮光镜”便是个不错的选择。下面介绍“多重曝光遮光镜”制作过程及实战效果。 (一)“多重曝光遮光镜”手工制作 准备材料:纸板(厚度适中)、圆规、尺子、铅笔、剪刀、小订书机(或胶水、胶棒)。

摄影曝光

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 摄影Photography一词是源于希腊语φω? phos(光线)和γραφι? graphis (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 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摄影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光线的运用结果。光线直接影响成像效果。 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 表现主题 创造意境 光源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发光体,发光体是光线的来源,即光源。 摄影用光源主要有两种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 室外自然光 室内自然光 人造光源: 持续光源 闪光光源 连续光源:可以持续发光的光源 包括:强光白炽灯、卤钨灯、金属卤素灯、荧光灯等。 闪光光源:瞬间发光光源 包括内置闪光灯、电子闪光灯。 光的分类 从发光性质上来说:分为直射光、散射光 从发光的面积来说:分为宽光、窄光 散射光: 呈散射状态的照明光线。包括自然光照条件下的散射光和人工控制的散射光。特点:柔和,照明物体没有鲜明的投影,明暗反差不强。 散射光光学原理:光的散射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到达地面景物之前遇到遮挡和干涉后产生的一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太阳光在大气层中遇到较厚的云层时,由于云层物质的遮挡,阳光在云层中被反射、折射和吸收,最后透过云层的光已成为散射的光线。出现于阴天、雾天或云层很厚的天气。 营造方法:柔光箱、柔光伞、反光伞等 直射光:

光源直接发出的呈直射状态的照明光线。也包括自然光照条件下的直射光和人工控制的聚射光。 特点:硬、锐利,投影清晰而明确,明暗反差强烈,立体感强硬。 营造方法:阳光、反光罩、聚光筒、束光筒、蜂巢罩等。 宽光:投射角度大,受光范围广的光。 窄光:投射角度小,范围窄的光。 光位 光位指光源的照射方向以及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摄影中,光位决定着被摄体明暗所处的位置,同时也影响着被摄体的质感和形态。 在被摄体与照相机位置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光位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和散射光等六种。 光型 光型就是指各种光线在拍摄时对被摄体起的作用。 包括:主光、辅光、轮廓光、装饰光和背景光等五种。 主光 主光是人工照明被摄物体最主要的光线,在照明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又被称为“造型光”。 主要作用:表现拍摄现场的空间,调整照度明暗,表现环境特征,描写被设对象。辅光 帮助主光进一步描绘被摄对象,细致描绘主光描绘不足的部分,是决定画面反差的主要手段。 作用:调整被摄空间明暗,加强或减弱反差及投影,加强画面层次感即被摄物体的质感。 轮廓光 轮廓光是对着摄像机方向照射的光线,是逆光效果。 作用:勾画被摄对象轮廓;当主体和背景影调重叠的情况下,(比如主体暗,背景亦暗),轮廓光起分离主体和背景的作用。 背景光 用来照明被摄主体的背景及周围环境,使被摄主体与背景有明显的反差或色差。作用:渲染环境,创造氛围。 装饰光 进一步强化局部和细部描写。 作用:修整细节,丰富影调,突出主体。 光比 光比是指被摄体上亮部与暗部受光强弱的差别。光比大,被摄体上亮部与暗部之间的反差就大;反之,亮部与暗部之间的反差就小。 通常,主光和辅光的强弱及与被摄体的距离决定了光比的大小。所以,拍摄时调节光比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调节主光与辅光的强度。加强主光强度或减弱辅光强度会使光比变大;反之,光比变小。

摄影基础知识整理

名词解释 【1】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与景深成反比。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焦距与景深成反比。3,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摄距与景深成正比。 最小景深: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摄距+长焦镜头;最大景深:最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景深计算公式如下: H×D 景深近界限=————— H+D-F H×D 景深远界限=————— H-D-F H=超焦点距离D=聚焦距离(镜头前节点至被摄体距离) F =镜头焦距【2】超焦距:又叫超焦点距离,指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超焦距随着光圈、焦距的变化而变化的。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的,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 【3】三原色、三补色: 原色光:等量的红绿蓝色光相加就能产生白光,不等量则产生别的光。补色光:两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产生白光时,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它们各自成为对方的补色。所谓补色,通常是指黄、品红、青。互为补色的规律是:红与青互补,绿与品红互补,蓝与黄互补。每一种色光都是由与它相邻的两种色光组成。每种原色光是由两种补色光组成,每种补色光则由两种原色光组成。每一种原色光所对应的补色光,即红与青、蓝与黄、绿与品红互为补色光。【4】摄影曝光、构图: 曝光:来自被摄物体光线,通过相机的镜头会聚成影像落在胶片的感光乳剂层上,引起化学反应,生成潜影。这就是摄影的感光,也叫曝光。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影响曝光的客观因素:光线的强弱;交卷的片速;显影的条件;倒易失效。 倒易率:指同样的曝光量,可由多种光圈与速度的组合。光圈开大一档,速度就增加一档,同样,反则反之。而这时曝光量是不变的,这种光圈与快门速度坐等比例的变化,而曝光量保持不变的规律叫做倒易律。 天气情况强烈阳光薄云厚云阴天 光圈F16 F11 F8 F5.6 构图:将拍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的组合,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幅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造型元素:光线,色彩,影调,形状,线条。 构图的形成法则:画面稳定;画面空白;三九法; 常见的摄影构图方法:三角型构图;S型构图;对角线型头图;对称性构图;框架构图。 摄影中的画幅:横幅:利于强化景物的水平,舒展与宽广,能增添画面的静谧与稳定。竖副:强化物体的高达与向上运动,能增添画面的活力与吸引力。方副:工整,淳朴与轻松的感觉。摄距: ①带来景别的不一样。 ②远景:擅长表现景物的气势。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强调景物的整体结构而忽略其细节表现。

Ps慢门堆栈叠加脚本―类似多重曝光效果的做法(精)

P s慢门堆栈叠加脚本—类似多重曝光效果的做法 以下为脚本全文(版本:20120911),使用时请选择全部的蓝色字体,另存为StarTails.jsx: /***************************************************************** *** 功能描述: 本脚本(StarTails.jsx可以①叠加星轨、②实现星轨拖尾效果、③实现慢快门效果在XP+CS5(32bit和WIN7+CS6(64bit&extended上测试通过,能够正常运行 本脚本不需要extended版本的Photoshop就可运行,而且运行速度更快 使用说明: 一.将连拍的多个文件转化为图层,使用Photoshop的"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 文件数不能(也不建议超过100,超过的话请拆分并多次运行;文件数也不能是2个或者以下,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吧? 二.将本段脚本存成StarTails.jsx文件,通过Photoshop的"文件"-"脚本"-“浏览”打开StarTails.jsx 三.出现StarTails的界面后,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功能并进行简单的设置 1.叠加星轨:选取"最大值",保持最小/最大不透明度为100%不用修改,不需要复选"进行图层倒置" 2.叠加星轨并实现星轨的拖尾效果:选取"最大值",修改最小/最大不透明度,根据需要复选"进行图层倒置" 3.叠加连拍的图片,实现慢快门效果:选取"平均值"即可 (注:"最大值"和"平均值"选项是模拟堆栈模式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效果几乎相

同,但不完全等同 此脚本Free,使用和传播意味着你已经充分读懂了本脚本的含义,修改和传播请尽量保留注释和履历 原创作者:XYZ(半岛雪人 最新版本:20120911 修改履历: 1.创建,实现叠加星轨和星轨拖尾效果 XYZ 20120826 2.增加了慢门效果的实现,修改UI,代码优化 XYZ 20120911 ***************************************************************** *****/ /*Script Begin*/ main(; function main( { var dlg = new Window('dialog', 'StarTails'; dlg.alignChildren = 'center'; dlg.orientation = 'column'; dlg.msgPnl = dlg.add('group'; dlg.msgPnl = dlg.add('panel', undefined, "参数设置"; dlg.msgPnl.blendmode = dlg.msgPnl.add('group';

Lomo拍立得拍摄经验

小昕酱的Lomo拍立得拍摄经验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店的支持,有不少买家收到相机后,来问我为什么拍摄的照片都好黑,废片太多。该如何拍摄多重曝光,如何用B门拍摄等相关问题。 每次我回答后又有新的买家不断的再问相似的问题,所以我决定写一个我自己关于如何使用lomo拍立得的感受和一些拍摄的经验,希望能帮到大家。个人水平有限,有说错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问题一:大家收到相机后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为什么我已经装上电池,并且打开了开关,指示灯却不亮? 其实主要问题出现在相机电池正负极的安装出现了问题。打开相机的电池仓盖,您会看到有2个塑料片,这个塑料片是放在您安装电池的底部,在更换电池时您只需要将塑料片轻轻的一提,电池就会取下,非常的方便。 电池仓里是分上下2层,底部那层电池的正负极安装指示,是在塑料片的下方。您仔细去看一定会找到。上面那层电池的正负极安装指示非常好找,在打开电池舱舱口两侧。(小窍门:下层电池的正负极跟上层的电池正负极是相反的) 问题二:为什么我按照说明书上安装好电池并打开开关后,指示灯显示红色? 如果出现指示灯显示红色,那说明可能是这2个问题, 1、您很可能买到的电池电量不足或者是山寨假电池。您只需要去正规超市购买大品牌的7号电池安装好即可。(有买家反映双鹿电池、超霸电池、华太电池都是显示红灯。我自己使用的是南孚电池,一直没有任何问题,拍了5盒相纸还有电) 2、可能您收到相机后把玩了一下,自己没注意,把相机上的按键拨到了MX档(多重曝光)这时指示灯就会显示红色。您只需要将MX档拨到下面再开机即可恢复正常。 问题三:为什么我晚上在屋里拍摄开了闪光灯,出来的照片却还是非常黑? 如果想在夜间拍好照片,我的经验是遵循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我称之为白加黑减。这里的白是指您在夜晚拍摄的场景里是否有光源,在有光源的情况下,要开闪光灯并且曝光要+1或者+2 下面您可以看下我在家里拍的照片对比

5个技巧 教你在摄影中如何把握准确的曝光.

5个技巧教你在摄影中如何把握准确的曝光 在摄影学习的过程中,构图、色彩等摄影技法,都可以通过观摩优秀作品,仔细揣摩而学习到,而唯独准确曝光这个技法,很难从作品表面理解到。 曝光的准确性是捕光捉影的摄影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需要初学者不但观摩优秀作品,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尝试。开始的曝光失误都是正常现象,只有在不断的失误中积累经验,才能慢慢领悟到。 当然,那些倾囊而出的摄影家会详细讲解,他针对何种景物,怎样测光、怎样控制曝光,才让作品具有迷人的明暗影调变化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些讲解,这可是他们几十年的摄影经验的精华所在。 一、摄影创作中,没有正确只有准确的曝光

雪景恒父摄 佳能EOS 5D Mark II 相机 镜头焦距300mm 光圈f/14 速度1/4s ISO100明亮的白雪,水面的强烈反光,都是影响相机自动曝光是否准确的因素。同时作者在追求画面灰度层次,在很小的范围内细微过渡和表现,都需要细心而缜密的思考。水面倒影中,中灰调子的树杈、灌木枝条,与亮调子的天空反光和白雪,尽管灰差不大,但足够细腻,休憩的水鸟的一点灰黑调子,在画面中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在摄影物理学上,曝光(Exposure)是指感光材料上接受光线而产生物理变化的过程。对于传统的胶片相机,感光材料指的是胶片,而对于数码单反相机来说,则是感光元件CMOS 的感光,并记录数据的过程。 对于通常的拍摄者,不假思索地使用相机的自动曝光,每张照片都会得到一个对于相机来说“正确”的曝光。但这“正确”的曝光结果是否都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雪景恒父摄 佳能EOS 5D Mark II 相机 镜头焦距400mm 光圈f/5.6 速度1/400s ISO100

一些摄影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一些摄影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网络整理版) 光圈 光圈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例如f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景深 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 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很简单的一句话,大光圈长焦距往往适合人像和静物的拍摄,可以造成浅景深的效果,也就主题清晰,背景虚化的效果,而一般来说,MM时尚机器都不是很容易做到,但是焦段略长,诸如10X焦的DC就能做到的效果了。。。 第二节快门的初识 上一节选集讲到了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其实摄影说白了就是一个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而光圈和快门,都是来控制暴光多少的方法而已!上节说到光圈值越大

单反相机入门之慢速快门的技巧

单反相机入门之慢速快门的技巧 慢速快门技巧不走寻常路的慢速快门 慢速快门不走寻常路 慢速快门一般是指1/30秒以下的快门,使用这种快门在摄影拍摄上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效果,比如主体清晰背景有速度感的虚化的体育摄影(强调其速度感)、易于消逝无法把握的烟花表现、强调动感的舞蹈动作和街景人头攒动、夜间的晴空、弱光下表现环境与人的细节、甚至把晚间街上的人抹去等,慢速快门的神奇之处不胜枚举,如果你认真看完下面的专题,关于慢速快门的技巧可能就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了。

下快门的时候平移你的相机直到曝光完成 一、运动拍摄:背景模糊主体清晰。把快门定在1/10或1/20秒,调整合适曝光,不断半按快门自动对焦,或快速手动对焦,或用预先对焦等方法,总之对准你要拍摄的运动中的物体,如汽车或人跑步,按下快门的时候平移你的相机,直到曝光完成。

设定小光圈手动对焦 二、拍摄烟花:长时间多重曝光。我们经常看到布满夜空的绚烂烟花的出色照片,其实这只需要长时间多重曝光的小技巧就能拍摄出来。首先用三脚架固定好你的相机,必须保持相机的稳定性,才能获得清晰的影像。用手动档设置快门速度为20或30秒,并设置准确曝光的光圈和iso;然后把镜头对准要燃放烟花的天空部分,夜空是漆黑的,进行对焦,是有点难度,您可以先自动对焦拍一个礼花,然后设定小光圈,并把对焦钮调到手动对焦上;用一块黑布或不发光的物体遮挡你的镜头,在一个礼花结束和另一个礼花燃放之间。

慢速快门三脚架或其他支撑物 三、模糊运动:强调动感的活力。使用慢速快门和三脚架或其他相机支撑物,您或许可以用来模糊跳舞的人;做这些之前最好观察下你拍摄范围的场景,杂乱的背景容易影响人物动姿展现;最佳的情况是人物有静有动,从而形成虚实交织的效果,会让人更加印象深刻。

公选课摄影基础-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人类对于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的最早记录是在哪本著作中的 墨经 2单选题】(2分) 人们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哪一年 1839 3【单选题】(2分) 是谁开创了负正摄影系统 塔尔波特 4【单选题】(2分) 湿板摄影中使用什么作为感光材料理想的粘合剂 火棉胶 5【单选题】(2分) ( )最先使用凸透镜取代小孔,从而可以观看到更加清晰的影像。 卡尔达诺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普通的相机需要加装什么装置才可以用于水下拍摄 潜水外壳 2【单选题】(2分) 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SLR 3【单选题】(2分) 哪种相机具有精密可靠的机械性能,能够在低温、潮湿等恶劣的环境中完成拍摄任务 全机械手动相机 4【多选题】(2分) 现代相机是一种精密仪器,它集成了哪些主要技术 电子 机械 光学 5【单选题】(2分)

( )相机在拍摄后能够立即获得一张照片 一次成像相机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的性能不断提升,______也降低到摄影爱好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航拍就成为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摄影方法。 价格 2【单选题】(2分) 300mm的镜头安装增距镜后,实际焦距等于______。 420mm 3【单选题】(2分) 测光表是一种用来测量光线______程度的仪器。 强弱 4【单选题】(2分) 背开式摄影包除了装载相机和保护相机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______的作用。 防盗 5【单选题】(2分) 普通的相机需要加装什么装置才可以用于水下拍摄 潜水外壳 第四章单元测试 1【多选题】(2分) 常见的对焦屏有哪些 裂像式 微棱式 磨砂式 叠影式 2【单选题】(2分) 柯尼卡C35自动对焦相机诞生于哪一年 1977 3【单选题】(2分)

(完整版)初学者摄影基础知识

摄影基础知识 焦距(焦距越大,视觉越小) 焦距镜头名称 18mm 鱼眼、广角镜头 50mm 标准镜头 18mm-40mm 广角或短焦镜头 70mm-135mm 中焦镜头 135mm-500mm 长焦镜头 500mm 望远镜头 景深 概念: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 与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 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 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小 红眼: 指在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由于被摄者眼底血管的反光,使拍出照片上人的眼睛中有一个红点的现象。 白平衡: 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和摄象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设置,以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使颜色还原正常。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 摄影常见名词 明度:镜头明度的大小就是光通量的多少.口径大光通量多,明度就大,反之明度小. 明度大小以光圈系数按倍数来计算.明度的大小是决定暴光的暴光的重要因数之一. 场曲:在一个平坦的影象平面上,影象的清晰度从中央向外发生变化,聚焦形成弧 型,就叫场曲.原因是中心离镜头近,周边离镜头远.一般拍照团体人像,安排成弧型, 就是纠正这一缺点.

佳能EOS70D最全特性和使用技巧(下)

创意功能—丰富图像编辑功能充分发挥数码优势 想要忠实还原所见效果,发挥创意展现个性化色调,或尝试加载特殊效果。照片表现并没有绝对标准。EOS 70D搭载了多重曝光模式、HDR模式、创意滤镜和长宽比等丰富的功能,可激发拍摄者的创造力。熟练使用这些能够发挥数码单反相机特有优势的功能就可以拓展表现力。 通过叠加多张照片实现个性化表现的多重曝光模式 可重合2至9张图像,实现个性化的照片表现 EOS 70D搭载了多重曝光模式。多重曝光次数为2至9次,有2种图像重合方式可选。 “加法”是像胶片相机一样,简单地将多张图像重合,由于不进行曝光控制,合成后的照片比合成前的照片明亮。“平均”在进行合成时控制照片亮度,针对多重曝光拍摄的张数自动进行负曝光补偿,将合成的照片调整为合适的曝光。选择“加法”或“平均”还可通过改变焦点位置进行多重曝光的方式得到柔焦的效果,多重曝光模式下,还能在已拍图像上叠加拍摄。此外,利用实时显示拍摄可确认图像的重合效果。 合成不同曝光图像表现宽广动态范围的HDR(高动态范围)模式 减少明暗差拍出自然效果 HDR(高动态范围)模式是指通过数码处理补偿明暗差,拍摄具有高动态范围照片的表现方法。EOS 70D能在创意拍摄区模式下使用此功能。可以将曝光不足、标准曝光和 曝光过度的3张图像在相机内合成,拍出没有高光溢出和暗部缺失的图像。选择HDR 模式可以将动态范围设为自动、±1EV、±2EV或±3EV。EOS 70D的HDR模式还搭载了“自动图像对齐”功能,设置为“启用”时,相机可自判断并自动调整在手持拍摄时3张照片产生的图像错位。 包括手持夜景、HDR逆光控制等7个场景模式的特殊场景模式 针对不同场景预设多种相机设置 EO S 70D“基本拍摄区”中的特殊场景模式搭载了根据拍摄场景预设的相机设置,包括7种场景模式。可从手持夜景、HDR逆光控制、人像、风光、微距、运动和夜景人像中选择。 合成连拍图像提升夜景品质的“手持夜景”模式 手持夜景模式是活用“多张拍摄降噪”功能的拍摄模式。相机会自动设置较高的ISO感光度,选择不容易发生手抖动的快门速度,连续拍摄4张图像后将图像合成,抑制高感光度噪点。图像合成时,相机会自动补偿图像的错位,因此,手持拍摄也可以拍出手抖动少、画质鲜明的夜景。使用闪光灯时,第1张闪光灯闪光,后3张不闪光。也适用于以夜景为背景的人像摄影。 抑制逆光场景下暗部缺失的HDR逆光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