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系统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弱电系统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弱电系统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弱电系统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

1.基础布管

(1)PVC管施工中,管子与管子的直接处,胶水太少,导致以后管子错位,把管内的线露出来,易遭到破坏。

(2)PVC管镀锌管贴墙安装时,管子与管子接口处没用骑马卡固定,造成管子下垂。(3)PVC管镀锌管吊顶安装时,管子与管子接口处没用丝竿固定,造成管子下垂。(4)镀锌管盒之间固定不牢固或没有按照规定固定,造成管子脱落,线缆磨损。(5)丝杆、骑马卡固定间距太大,造成管子固定不牢固,产生管子晃动现象。(6)吊顶安装时每根丝竿上固定的管子太多,造成固定不牢。

(7)地面及墙面开槽布管时,管管之间距离太小,造成墙面、地面“空鼓”。(8)地面布管时,没有计算好标高,造成地上装饰面无法完成。

(9)弱电、强电平行管道间距过小,易形成电磁干扰。

(10)86H盒镀锌盒本身不固定光靠管子顶着受力,在一受外力的情况下,就晃动。(11)86H盒不根据本身边框的大小合理安排盒子间的间距,造成以后面板间距太大或放不下的情况。

(12)地插暗盒预埋过浅,造成以后地插底磨线使线断掉。

2.穿线

(1)穿线过程中没理好线穿,造成线在中途打结,时间长了受力断掉。

(2)某些原先不太好穿线的地方管内没预留钢丝,造成以后费时费力。

(3)穿线过程中线标签不详细,造成以后查线大费时间。

(4)投影机的有效投影距离没计算正确,造成预留的孔有问题。

(5)某些设备的布线要求不清楚,造成线预埋不能满足要求。

(6)拉线用力过大,造成信号抗干扰能力降低。

3.桥架

(1)桥架过伸缩缝的地方没有做软处理。

(2)桥架吊装时采用的支架不牢固,造成桥架部分脱落。

(3)桥架吊装时支架固定的过稀,线缆放进去以后受力不均匀,造成桥架部分弯曲。(4)桥架分段接口出固定不到位,造成桥架变形或脱落。

(5)非镀锌桥架未按要求采用跨接。

4.机房

(1)事先没有考虑机房设备的数量及摆放位置,造成摆放零乱。

(2)机房设备静电保护不到位,造成漏电现象。

(3)最好设置单独接地体,距离建筑物3米以上。

(4)没有计算清楚机房设备用电量,造成UPS负荷过大。

5.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1)用与供水管道同口径电磁阀,造成控制精度降低。

(2)温度传感器安装深度不够,造成温度检测精度降低。

(3)空气压差开关安装位置、软管安装工艺粗糙,影响控制效果。

(4)暖通、给排水、电力、电梯、空调等系统控制信号,通讯协议的兼容性,直接决定BA系统的集成性能。

(5)对其他相关专业不了解,导致DDC的容量,控制点位的数量无法最优化,不能准确定位DDC控制柜。

6.有线电视系统

(1)没有完善的系统图纸或者没有完全按照图纸施工,导致放大器、分支分配器

衰减配比不合适,造成用户端图象不清晰,高频头烧损。

(2)分支分配器箱定位不合理,没有考虑到维修及线缆用量的因素。

(3)终端电阻遗漏,影响信号传输。

(4)F端子焊接工艺粗糙,容易造成信号对地短路。

(5)信号避雷器遗漏,无法预防雷电流对系统的破坏。

(6)根据信号传输距离合理选用线缆规格。

7.安防监控系统

(1)选用的摄像机镜头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导致视野不全、图象不清晰等。(2)开关电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容量不足或者过余。

(3)没有根据功能要求、管理要求定位摄像机,特殊地点应该有照明跟踪。(4)根据电梯的情况,选用合适的电梯专用摄像机。

(5)DVR配置容量不满足存储要求,没有根据安防要求计算存储空间。

(6)根据红外探头的技术参数确定安装位置。

(7)确定安防监控联动方案时,要考虑两个设备的兼容性,以及与DVR和视频矩阵的联动方式、可行性。

(8)预先做好机房平面分布图,计算好电视墙、控制台的尺寸,确定设备的安放位置及用电容量,合理配置UPS.

(9)根据电视机或监视器、显示器、控制键盘、电脑键盘、视频切换器等设备的尺寸定制电视墙、控制台;

(10)预留好电视机遥控信号接收窗口,排布好显示器间距,避免磁化现象。8.音视频系统

(1)机房必须有接地、防静电地板。

(2)音频头制作工艺粗糙,影响音质,容易产生音箱噪声。

(3)根据设备用电量,提出合理用电需求,最好由楼层配电箱由单独回路供电,配置稳压装置。

(4)机房布局要科学、合理,如果无观察窗应有视频监视系统。

(5)录像系统摄像机安放位置应考虑到全景与特写效果。

(6)各种视频头制作要符合规范要求,注意接线顺序及焊接工艺。

(7)音视频集成要根据设备参数合理配置,避免音视频信号不同步现象。(8)根据声学要求排布音箱位置,选择合适种类;向土建、装饰等专业提出声学的要求。

(9)大屏幕的拼接要准确弹线定位,控制拼接缝的宽度。

(10)LED系统根据使用场所、使用功能、尺寸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型号。9.舞台灯光控制系统

(1)灯具的选型,布置符合规范要求。

(2)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安装方式,衍架的制作工艺要满足灯具的承重要求。(3)系统功率不能超出楼层预留的用电容量。

(4)线缆规格要有一定的余量,控制系统应稳定、方便使用。

10.环境灯光控制系统

(1)对照明电气系统、灯具等不了解,不能合理配置灯光控制系统。

(2)根据控制器的特性指标,对灯具的变压器提出相应要求。

(3)根据使用功能确定控制面板的布置,回路、场景等的编辑。

(4)控制器的安装位置要考虑到维修、更换、散热等因素。

(5)系统要留有一定余量,可靠接地。

(6)在石膏板隔墙立面上安装控制器时,要预先制作铁构件,不可以让龙骨承重。(7)在装饰、艺术品、家具、灯具、软装饰、供电等所有条件具备后统一组织系统的调试,灯具的安装位置,投光角度对效果有一定影响。

11、防雷接地系统施工质量通病

(1)用结构钢材代替避雷针(网)及其引下线,镀锌焊接破坏层不刷防锈漆。

(2)引下线、均压环、避雷带搭接的连接长度不够,扁钢小于宽度的2倍,圆钢小于直径的6倍,焊接不饱满,焊接处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和气孔,没有敲掉焊渣等缺陷。

(3)接地体的引出线未作防腐处理,使用镀锌扁钢时,引出线的焊接部位未补刷防腐涂料。

(4)接地线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时,未加设补偿器,穿墙体时未加保护管。

(5)屋面金属物,如管道、梯子、旗杆和设备外壳等,未与屋顶防雷系统相连。

(6)螺栓连接的连接片未经处理,镀锌或镀锡面不完整,片与片接触不严密。

(7)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分支线,未与接地干线连接,实行串联连接或通过支架、基础槽钢过渡。

(8)接地体安装埋设深度不够,距地面高度小于0.6 m.

(9)避雷带变形严重、支架脱落、引下点间距偏大、不预留引下线外接线。

(10)以金属管代替PE 线、等电位联结,桥架及金属管、电器的柜、箱、门等跨接地线线径不足。

(11)多层住宅采用TN— S系统时,进线在总电表箱处没有重复接地,没有按要求在配电间作MEB.

(12)插座接地线互相串接,安装高度低于2.4 m的灯具可接近金属导体的未接地。

UPS供电系统

我公司当配电室装修完毕且UPS承重工程处理完毕,我公司提供的UPS设备和总配电柜才会进场安装并调试。同时进行配电端接。

先将UPS定位;蓄电池电池柜定位;安装蓄电池;主机与蓄电池端接;UPS主机与配电柜端接;检查所有线缆以及端接;测试电压以及电流;合闸试点;

开机;测试……

3.消防系统

施工准备

a)熟悉图纸,根据图纸要求结合消防规范和工艺质量要求,提出需“现场议定”

的问题清单。

b)根据图上作业制定工程的艺流程和需解决的相关问题清单

c)制定出该工程中重点部位的技术措施

d)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安全要求,明确施工中必须遵守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的法定

流程

e)材料部门根据技术要求定设备和相关材料,准备施工工具,如电锤、切割锯,

梯子及其它手用工具等

现场准备

a)考察工地现场情况,施工电源等

b)与甲方联系一间临时用房(20平米),用以放材料,工具及工人休息等。

c)施工工艺流程

报警系统施工工艺流程:熟悉设计图,二次设计---技术交底,提设备清单和材料清单---现场勘查,施工条件和设备安装位置---制定各部份的施工方案----现场施工----自查线路----安装准备----调试报警部分---调试联动部分----系统总调试---准备竣工资料----验收

灭火系统施工工艺流程:熟悉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提材料设备清单---现场勘测,测量管道路线---施工准备---钢瓶安装----连接报警控制电路-----系统调试实验-----待遇验收

布线要求

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采用穿金属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

b)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采用明敷设时,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并

应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采取经阻燃处理的电缆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敷设在电缆竖井或吊顶内

有防火保护措施的封闭式线槽内。

c)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的电缆竖井、宜与电力、照明用低压配电线路电缆竖井

分别设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两种电缆应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

d)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到探测器底座盒、控制设备盒线路均应加金属保护。

e)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线应为红色,

“—”线应为蓝色。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导线的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

标号。

f)接线端子箱内的端子选择压接或带锡焊点的端子板,其接线端子上应有相应

的标号。

g)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网络不应与其它系统的传输网络合用。

布管要求

a)管子长度每超过45m,无弯曲时应加接线盒;

b)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有1个弯曲时应加接线盒;

c)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2个弯曲时应加接线盒;

d)管子长度每超过12m,有3个弯曲时应加接线盒;

e)管线经过建筑物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

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注意下列要求:

a)探测器至墙壁、梁过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b)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c)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

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d)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0 。

e)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手动报警按钮和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

源应有明显标志。

4.防雷系统

第一级:在总配电柜并联安装“强宝”品牌型号为TQSD140/3+NPE电源防雷器一套,作为机房电源第一级防护。将由外部线路可能引入的雷击高电压引至大地泄

放,以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采用的防雷器能将雷击过电压限制到2000V以下。 第二级:在UPS配电柜以及动力配电柜电源进线端,各安装1套40KA电源防雷器TQSD120/3+NPE,作为机房的电源二级防护。TF-QSD120具有40KA(8/20us)的通流容量,可将几千伏的过电压进一步限制到1点几千伏。(三相的电源可以采用QB120/3+NPE)

第三级:在需要防护的各终端电子设备的前端,安装TQCJ23013电源防雷插座,作为机房电源第三级防护。将雷电及其他浪涌电压限制到对设备没有损害的水平,特别是对日常天天发生的电源系统操作过电压、电源高次谐波等具有限制和保护作用,可以延长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减少运行维护成本。

5.接地系统

在本次工程中我们采用机房与大楼的联合接地方案,利用大楼原有接地桩,我们从本次青浦区人事局中心机房所在的楼层的弱电间的大楼接地铜排上引一根25 mm2的铜线到机房内并通过等电位连接器与机房内的接地铜网相连,机房内的铜网是采用3*25 mm2的铜排铺设而成,机房内铜网的铺设(详见机房铜排布置图)。 同时机房内的所有金属构件和不带电金属外壳必须用6 mm2铜线相互连通,并与接地汇流排可靠连接。

考虑到机房内设备多,按照GA173-1998的要求,对机房内设备采用网型连接,第一,采用截面为3mm×25mm紫铜排沿机房四周敷设。第二,将机房内的所有金属部件一一就近与接地汇流排连接。

6.门禁系统的安装

门禁系统的安装

门禁系统一般以总线制方式联网,因而整个系统的拓扑结构显得非常简单,工作原理一目了然,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可分为管线敷设、设备安装接线、系统调试三个阶段,下面分别予以叙述:

a)管线敷设

根据门禁系统的特点可将整个系统的管线分为局部管线及系统管线,局部管线指控制器跟读卡器、电控锁、开门按钮之间的管线;系统管线指各控制器之间的管线及电源线。

局部管线敷设同系统管线敷设可根据装修、装饰的进度交叉或平行进行,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i.电源线同信号线要分别穿管,且两管长距离平行布置时应相距30cm以上;ii.交流220V电源由管理中心供至各门禁点,在某些情况下交流220V电源也可就近接取,但应符合相关规范;

iii.穿线时一定要做好标记,线的接头一定要放在接线盒内,若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则会给以后的调试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iv.在同一个系统中所有网线一定要采用相同型号的线材;

以上几点在管线敷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否则会在调试过程中出现显性或隐性甚至是“莫名其妙”的错误,到那时除了返工别无它法。

b)设备安装

读卡器一般安装在门外右侧,距地高度1.4米,距门框3-5cm;控制器安装于室内天花上方,距天花30cm,并在正下方天花上开一400cm×400cm检修孔;开门按钮安装在室内门侧,高度跟照明电器开关平齐;电控锁根据各种不同的型号安装在门框的侧面或顶部。

读卡器的安装除应按设计要求和设备说明书进行,另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i.在读卡器可感应的范围,切勿靠近或接触高频或强磁场,并需配合控制箱的

接地方式。

ii.内外门都需刷卡的场合,只要装一个读卡机即可,但需注意感应距离与隔间的材质不可为金属板材。

7.空调系统安装

采用国标:GB 50243-9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304-88《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工程概况:空调/新风系统施工包括:机房吊顶式空调机的安装(设备就位,管路的安装,空调机的运行和调试);机房区设新风机,对室外新风进行过滤送入机房; 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措施

a)实现工期措施:在本工程项目的统一指挥下,密切各工程的协调,加速施工

流水工程,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精心安排施工工序的搭接,做到穿插施

工,缩短工序间隔时间,提高工程进度。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施工形势分析,

及时调整施工工序搭接和劳动力、技术力量安排,使其适应总体时度的需要。

做好设备、主材料的采购,定货,避免或减少二次搬运和停工待料现象。加

强质量管理,提前解决施工中的各种矛盾。

b)质量目标:施工所有功能符合设计要求,各项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和

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

施工中注意事项

a)空调机管路铺设时,须每2-3米设一个管道支架,以保证整个管路的稳定、

牢固

b)管路在安装过程中,应做好临时封堵,防止污物进入所有管路应做到不渗不

c)管道穿墙和楼板处设置套管

d)管道保温材料应为难燃烧、窒息性材料

e)管道上各种阀门和管件安装后启闭灵活,设备、管件周围应留有足够的维修

空间

f)管道安装后应先进行渗漏检查和预检、隐检验收后,再进行保温

g)管道安装完毕后做试压实验

施工中要配合的问题

机房空调机管路安装,应在顶板铺设前完成,管道穿墙和楼板时与大楼土建方沟通,和装修工序配合施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