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引领型教学法

任务引领型教学法
任务引领型教学法

任务引领型教学法

[摘要]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又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案例分析、引导课文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获取者,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对关键知识和技能都要求每一位学生自主动手。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关键词]任务引领职业教育计算机及应用中职学生

当今社会计算机应用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因本学科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质,其教学方法也应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如何使中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科素质,演示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近几年以来教育部也提出教育教学指导的思想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方针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如何提高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探究的。在探究的过程中,任务引领型教学法脱颖而出,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喜爱。下面我将浅谈一下对任务引领型教学的一些看法。

1什么才是任务引领型教学

单从任务引领型字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命令(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习,如果这样的话,那学习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而是被动积极的学习了,学生主体仍然没有从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我们这里所说的任务引领型是通过岗位任务引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作为一个项目,可以是一项调查、进行一项决策、提供一个服务、提出一个策划、生产一件产品等。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完成产品或任务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制作会议通知。学生得到这一任务后,他们就会主动的思考,积极讨论,会议通

任务引领型教学法

任务引领型教学法 [摘要]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又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案例分析、引导课文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获取者,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对关键知识和技能都要求每一位学生自主动手。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关键词]任务引领职业教育计算机及应用中职学生 当今社会计算机应用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因本学科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质,其教学方法也应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如何使中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科素质,演示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近几年以来教育部也提出教育教学指导的思想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方针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如何提高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探究的。在探究的过程中,任务引领型教学法脱颖而出,受到了许多教师的喜爱。下面我将浅谈一下对任务引领型教学的一些看法。 1什么才是任务引领型教学 单从任务引领型字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命令(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习,如果这样的话,那学习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而是被动积极的学习了,学生主体仍然没有从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我们这里所说的任务引领型是通过岗位任务引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作为一个项目,可以是一项调查、进行一项决策、提供一个服务、提出一个策划、生产一件产品等。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完成产品或任务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制作会议通知。学生得到这一任务后,他们就会主动的思考,积极讨论,会议通

实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最新文档

实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 文献标识码:A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 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满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而任务教学法正符合专业英语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点,因为利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不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一)任务前的准备 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学生就必须要达到知识目标的要求。教师给出任务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完成,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前的一些准备。还要注意把学生置身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追切需要。 (二)提出任务 在提出任务时,应当注意任务不能太大。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应当是学生已经掌握的,难点不能太多。通常在针对低年段学生时,任务的要求要非常明确,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问题去做。而在针对高年段的学生时,教师只需要对结果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例如

任务型教学法task

Nunan将任务定义为指导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它重点关注的是意义,而非语言形式。任务为语言学习和使用提供了一个目的,而不再是单纯地学习一门语言。 在大量文献资料中对任务的定义,产生了三个共同特性:一、任务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指向,比如说画一幅地图或者预订一家旅馆;二、输入材料,关于如何画画的指令或者一份旅馆的广告宣传;三、一个及以上的相关活动或程序,如基于广告提供的信息来决定预订哪一家旅馆。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现在任务型教学法已在第二语言教学大纲设计和二语习得研究中广泛应用。因为任务特别是小组合作能促进自然地学习与交流,催化习得过程,这种方式与交际教学法更为契合。 任务型教学会根据教学方面的因素来分类,也就是说他们有效建立课堂互动过程和产生协商交流的能力;此外还会依据心理学的因素来分类,也就是刺激内部习得教工过程的潜能。在目标任务、真实任务以及课堂任务之间也产生了区别。 一项在语言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任务就是信息差任务。信息差任务也就是一位参与者持有另一位参与者所不知道的信息,而必须通过互换信息来完成任务。“找出不同点”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差任务,参与者会得到一些类似却有略微不同的图片,在不看别人图片的情况下,所有人在找出不同点上达成一致。 另一项交际性任务是问题解决任务,比如说,提供参与者线索并要求他们做出解释直到最终解决问题。决策任务是期望参与者在所提供的结果中选择一个结果。还有一些别的任务例如拼图、角色扮演、模拟、口头讨论和设计任务。 在任务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选择和界定目标时找到一个清晰的标准。这是因为有诸多因素对任务产生干扰,包括任务的认知困难,学习者需要加工和产生的语言的数量,执行任务时产生的心理压力,时间压力以及所涉及的知识背景的数量和类型。 比如说,“找出不同点”只要求学生建立一个存在或不存在(未描述的)的项目,这个要求显然比需要精确描述的要求来的低。同样的,加工处理一段包括标题,副标题,照片,图画、图表、曲线图等的内容显然比加工处理一段没有任何前后文联系的文章来的容易。 二语习得研究表明有一些任务比其余的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例如,双向任务即在交互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信息来提供交换,这种方法比单向任务(一个参与者提供信息,另一个参与者仅对给出的信息产生反馈)更为有效。汇总型任务(一个加过必须进行商定统一)比分散型任务(接受来自参与者的不同观点)能产生更多的言语。 另一个根据任务结构的难度和复杂性的划分包括前任务和后任务活动的结合,为学习者提供视觉支持和任务框架。任务设计的突出点包括真实的文本和活动以及语言技能的整合。各类任务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基本的教学大纲类型:过程、程序和任务。 不管任务型教学大纲的简短历史,任务型教学在产生刺激性的教学材料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从根本观念上改变了25年前所以为的好的教学实践活动。

“任务引领型”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与启示

“任务引领型”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与启示 一、对传统专业课堂教学的批评 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堂教学一般被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类,教师也有理论课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之分。常见的现象是理论课教师上理论,先在教室进行;然后实训指导教师带学生在实训室进行实训,或是在某一阶段集中组织实践教学。这种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表现出很多弊病,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上,一是理论游离于实践,得不到有效的验证;二是实践缺乏理论的支撑,无法进一步深化。这样的专业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实现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实―体化”教学是当前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向,而“任务引领型”专业教学,则是实践“理实―体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任务引领型教学的含义与特征 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任务引领”教学就是以任务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也可叫“任务驱动型”。这一课堂教学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或技能蕴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

建构。 任务可以是围绕某个话题来设置,也可以是某种工作情景。如让学生绘制一幅建筑房屋平面图,就是一项任务。也就是说,“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任务履行过程中,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能力和资源,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课堂教学优势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任务引领,便于动机激发 任务引领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从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任务引领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过程中,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求知欲望,并培养自我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2.目标具体,便于内容应用 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要求对教学目标做出清楚、明确的规定,以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也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同时,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选择教学内容,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做学一体,便于理实结合 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使心智直接与事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数控铣削》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数控铣削》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任务引领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在学校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数控铣削》教学中应用任务引领教学,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任务教学法的概念与优势,之后分析了任务引领教学法的作用与必要性,最后就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数控铣削》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以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奠定基础。 【关键词】任务引领;数控铣削;教学应用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提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相结合,以此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1]。任务引领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良好运用,其以工作任务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因此,将任务教学法应用于《数控铣削》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数控铣削》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究,为提高数控铣削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1.“任务引领”教学法概述与优势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建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以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2]。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法时,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与传统教学法不同,任务引领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中心地位发挥出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这种教学方法。以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符合了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任务的形式来驱动学生学习,能够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寻求知识,由以往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另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任务引领教学法在设置任务时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目标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保障。 2.“任务引领”教学法的作用与必要性 在应用任务引领教学法时,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以任务为导向的思维展开教学,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实现高效的教学质量。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任务引领教学法通过将教学实例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进行问题的思考时,能提高自身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获得成就感,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着重要作用[3]。 2.1任务引领教学法适合现代职业学生 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初中及高中毕业生,随着近年来我国生源质量结构的不断变化,由于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其认为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理想,大多数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工资较低,由此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另外,有的学生入院后由于没有升学压力,没有付出全部努力去学习,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较差,从此以往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引领教学法以任务的形式展开教学,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良好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正备受英语界的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牢固掌握知识,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它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可知,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它以合理的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他们的互动交流能力,培养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大脑中的英语资源,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应用能力。任务概念是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许多非语言学科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在英语的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决定了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进行的方式、学生和教师角色的作用,甚至学习成果的表

现和评价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体现英语语言价值的有效教学途径,包含先进的教学原则和理念,但要将它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课堂中,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者必须首先做到的是认识和了解任务及任务型教 学法的本质,以及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做中学”,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 学习经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它强调以任务为核心,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另外,Skehan也提出“表达意义是任务的首要目的。”所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教学目标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某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从而设计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以意义为中心的任务,真正做到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 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任务型教学法教学案例 重庆市第二十五中学吴量由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出版的Go For It在我区广泛使用,给师生双方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扮演各种角色。所有的内容都是学生周围的人和事情,扮演起来非常熟悉,很容易地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结合起来。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把根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具体事情来设计课堂上的“任务”,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正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知识,完成这些模拟“任务”的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learning by doing”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要求我们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即布置“一个既新颖有趣而又熟悉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并掌握、应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都是以单词的记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为重点;教师“唱独角”,多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长期以来我们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旧观点让我们一

味追求升学率,这种观点压得师生都喘不过气。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对于这个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理论,我也有一些困惑和不适应:我从小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尽快适应新旧理论的过渡?如何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驾驭任务性教学法? 作为对任务性教学理论的探索,我曾经承担了一次渝中区进修学院课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公开课。我对Unit 5 How was your weekend?的设计如下: 首先,我在本单元中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我的教学。 课前:(展示幻灯片1)为活跃气氛及吸引学生注意力,我们一起唱节奏较快的英文歌:Sha la la。(在Sha la la这部分重复的时候拍手。) Step1 值日生做值日报告 值日生首先介绍她如何度过上周末(She bought a new T-shirt in Jiefangbei.)。然后我就她的短文向全班提问: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end? Where did she buy the T-shirt? When did she buy the T-shirt? 在这个环节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一般过去时态。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7-15T16:10:09.04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爱敏 [导读] 每组按任务要求,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组内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李爱敏(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山东青岛266700) 摘要:本文针对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如何在服装专业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而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适合服装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任务引领教学法“五转” “五让” 五个环节 一、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施背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而目前我校的服装专业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着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仍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况。这种重灌输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更不能担负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为此,我们服装专业的老师结合我校的“双元制”教学模式,针对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验。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作品为载体,采用了任务引领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种新型的教学法通过选取典型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通过时尚的拓展任务来鼓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市场把握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职业能力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专业技能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二、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我们服装专业的老师们认真钻研、团结协作、研究归纳,提炼出了课堂教学的“五转”和“五让”。 1.五转:由以灌为主转变为以导为主;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由以讲为主转变为以练为主;由以学会为主转变为会学为主;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能力为主。 2.五让: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总结。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则分五个环节来推进: 环节一:划分小组。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性格,进行合理搭配。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析项目任务、制订实施计划、完成课堂展示,形成教师、小组长、小组成员的三级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教学活动能够将合作与竞争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环节二:安排任务。结合项目内容,精选真实案例,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激发他们对项目任务完成的热情。 环节三:分组实践。每组按任务要求,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组内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未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如在有网络环境的设计室里,可让学生充分借助网络力量来获得相关信息设计服装。 环节四:成果展示。分组活动结束后,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项目成果,然后让学生开展广泛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和修正当前项目任务的解决方案。 环节五:效果评价。对项目任务完成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生自评,对学生构建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二是学生互评,对别人展现的作品进行评价,找出作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三是教师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及课堂展示中展现出的综合素质给予评价。 三、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的讨论,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讨论中,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答案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比如为网络美女设计服装,同学们分组协作,设计的作品各具特色、新颖时尚。 2.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学生在车间实习,要在锁边、裁剪、缝制、熨烫、包装等岗位轮换,每一工作岗位都要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合作,而且合作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在流水线缝制,需积极配合、齐心协力才能为下一道工序打好基础。 3.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面对着不同的对象,必须在瞬间做出应对。比如《服装营销》课中接待顾客,有学生扮演营业员,有学生扮演顾客,扮演营业员的学生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爱好的顾客,就不能采取同样的应对方法。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个任务通常是综合的,要涉及到不同的学科知识。比如制作裙子,就要涉及服装设计、服装制图、服装工艺、服装材料、服装设备等学科的知识。通过完成典型任务,使各学科互相渗透,获得了综合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任务引领教学法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关注学生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形势下,尤其是在中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下,具有突破传统教学法的变革意义,值得在服装专业教学中进行更广泛的尝试。

浅谈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下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实践

浅谈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下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实践 【摘要】在目前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大背景下,本文浅谈任务引领模式教学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实践优点和不足,总结任务引领模式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经验探索在任务引领教学的规律,改变高校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任务引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国际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焦点是人才,人才培养,教育为本。高质量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绝大多数是在高校的学习中获得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沿袭以讲授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被动学习,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相对较差等。这是困扰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全国高校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树立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新课堂教学模式,旨在解决这一问题[1]。 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以目标任务为中心,按照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情境组织课程,让学生在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以解决问题带动理论学习,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独立探索、开拓进取,培养自学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高等院校中化学化工甚至农林环境等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全校性基础课程,为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必需的化学理论基础,也为适应不同专业对化学基础的不同要求,我校已经对基础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建立推行了基础化学理论课程的多种平台。然而尽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但从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测和评价结果分析来看效果不是很明显,仅仅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是无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的的。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学过程仍然是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二是高校仍然沿用传统考试方式[3]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年来考试一直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更是让学习成为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活动。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很强内容很多的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四大平衡原理以及应用四大平衡原理的分析方法,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和总结,达到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训练技能,学会沟通与合作,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操作。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综合、全面、灵活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4]。反过来,学生的自主创新思考会促使整个课程在内容设置和讲授方式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性新形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说课讲解

一、选题背景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我国各地小学逐步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并制定相应的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任务型教学法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国内相关研究与实验时间并不是很长,如何将国外的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本土化,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及英语教学环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当务之急。2007 年,我省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时隔7年,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状况成为教师教育研究关心和关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以高新区雷锋小学以沛县前程子小学为例,通过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任务型教学法在我省的实施现状,为相关部门的小学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提供第一手资料,进而提高我省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我们的英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习得上,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本研究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能极大地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为学生拥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适应深化课堂改革的需求。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分析将为实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3)适应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需求。 本研究的最终理论成果将会促进部分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改要求,逐渐实现课堂“以生为本”的理念。 2.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通过对师生教与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策略研究、以及对任务型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当今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一手资料,有效促进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型教学方法,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2)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基于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实际情况,本课题立足于高新区雷锋小学以及岳麓区麓谷中心小学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优化“任务型教学法”的途径,是当前“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深化。 (3)本课题的研究为六年制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师范生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教

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任务引领”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为主体,以老师讲授为主要手段,学生被动接受,再以反复、机械地练习巩固所学内容的教学模式,以既定的教学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任务的展开,以个体探究为主,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为辅,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的位置,对学生的交际、创新、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都是一种调动和锻炼。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构成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协调的动态的和谐状态。在课堂上,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这样几个环节,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一、整合教材内容,灵活运用语文教材 作为一门基础语言课程,语文课上教授教材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文本中丰富资源,熟练语言技巧运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而,在安排教学时,要注意各知识点间的相互渗透,体现和突出教材体系的开放性和活力,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注重学习氛围的创设,发挥学生自主意识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起着促进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于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等手段,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信息源,拓宽视野,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任务为引导,敢于回答,乐于回答。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的目光,温和的微笑也可以为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基础,使教与学配合更加默契。另外,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回答正确,对他们的表现加以肯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增强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答错或答不上来,也要给予适时的引导,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错误中获取教训,不断成长。 三、任务设定有梯度,树立学习信心 现代教育心理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在“任务引领”教学法的课堂上,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学习。在学

任务型教学法

The Task-based Instruction Th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Press The aims of this unit 1. Definition of task from six different views 2. Types of tasks 3. Four components of a task 4. Difference between exercises, exercise –task and task 5. Difference between PPP and TBLT 6. Components of TBLT framework 7. Authentic sources of task 8. learning principles in TB theory 9.theoretical basis of TBI 10 The criteria for good tasks 11.types of tasks proposed by Wills 12.learners’ roles 13.teachers’s roles 14 the principles for task design 1. Definition of a task (1) A task is a piece of work undertaken for oneself or for others, freely or for some reward. Task is meant the hundred and one things people do in everyday life, at work, at play and in between—Long (1985:89) (2)Task is assumed to refer to a range of workplans. It has a particular objective, appropriate content, a specified working procedure, and arrange of outcomes for those who undertake the task. It has the overall purpose of facilitating language learning. --Breen (1987:23) (3) A task is an activity which requires learners to arrive at an outcome from given information through some process of thought and which allows teachers to control and regulate that process --Prabhu(1987:24) (4) A piece of classroom work, which involves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 manipulating (make good use of) producing or interact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le their attention is principally focused on meaning rather than form.--Nunan (1989:8) (5) Tasks are activities where the target language is used by the learner for a communicative purpose in order to achieve an outcome. --Willis (1996:23) (6) A task is essentially goal-oriented; it requires the group, or pair, to achieve an objective that is usually expressed by an observable result. Such as brief notes or lists, rearrangement of jumple items, a drawing, a spoken summary. This result should be attainable only by interaction between participants.--Ur(1996:123) Summary about a definition of a task Task means the hundred and one things people do in a real life. It has a particular objective, appropriate content, a specified working procedures/process; based on a range of outcomes the learners undertake the task. It focused on meaning rather than form in a real context through comprehending, manipulating, producing, interacting, the process of thoughts in pairs or groups. The product can be observable in the oral way or written form.

浅谈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法 论文提纲 一、序论 本文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指导下,提出任务型教学法,并利用任务教学法的,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而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水平,如何对留学生进行有效的技能训练,则是我们本文必须要面对的最主要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的五个基本理念: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基本理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本论 (一) 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法须改进原因及紧迫性。 1、学习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具有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把语言知识转换成语言技能。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出现过程 1、交际教学法的内核。早期对外汉语教学曾提出“实践性”的教学原则,主张“学以致用”,因此采用“语文并进”的教学模式,注重听说读写技能训练,课堂上提倡“精讲多练”。 2、长期以来,汉语教学主要沿着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摸索前行。强调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3、学习理论研究的更新发展,使得在研究“怎样教”的同时,加

强了对“怎样学”的考察和研究。 4、对外汉语教学的主旨现在已经开始由“学以致用”,转而注重“用中学”、“做中学”、“体验中学”的任务型教学法。 (三) 任务型语言教学实践性强。 1、任务型语言教学来自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理论基础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的社会互动学习理论。 2、任务型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完成学习性任务,获取语言学习的成功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学模式的三阶段。 1、任务前,包括语言准备活动,介绍话题和任务。 2、任务中,包括课文学习,在情境中完成任务和报告任务结果。 3、任务后,即语言焦点,包括分析和提炼。 三、结论 通过考察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探讨了其实践后,我们明白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最大程度的平衡了语言意义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认知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兼顾了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上看,任务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的优势,体现了新的语言学习观和教学观,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其既有语言输入又有语言输出,从而促进学生加快了语言习得的过程,使他们在合作竞争过程中共同体验收获和进步。任务型教学法目前已是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的潮流,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而且应当尽快的融入这一潮流。

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

一:3p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劣性对比 1、3P教学法的优点 可操作性强,教师便于组织和控制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预想之中;同时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也很便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整个课堂井井有条。强调语言结构的分析和词汇、句式、语法的学习,学生的语法概念明晰,大大提高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基本功扎实。此外,运用阶段也有一定的交际性,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2、3P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语言观及语言学习理论令人质疑,忽视了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所以往往教师课堂上讲,学生课堂上练,在真正的交际场合下或在课后作业中仍会出现大量错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教学决策过程没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真正参与语言交际的机会也不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对讲授过的语言项目进行操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量。课堂上主要的时间花在语言知识的讲授上,学生接触到的是大量的语言知识,或者是语法分析,语言输入是静态的、去情景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而真实的语言运用却是以整体性、动态性、意义的表达和理解都要依据特定情景

为特征的。因此,脱离了特定环境,把本来复杂、动态的东西以过于简 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就无法获得对目的语真实、完整的感悟与 体验。 缺乏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发生。运用阶段 的交际活动并不是完全自由地让学生表达,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 学的语言形式。因此,容易出现无信息差、无真实情感交流的假交际。 3、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学生的 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任务设置关注学生需求,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 任务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任务完成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学生通过完成任 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这激发了学生的综合型动机,使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 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多维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思考、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 4、任务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是万能的,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英语教学在我国 是外语教学,英语语言环境严重缺乏;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学生的学 习动机多为工具型动机,即通过考试;多为大班教学;师资水平、教育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