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图书馆电子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探讨图书馆电子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探讨图书馆电子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探讨图书馆电子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李秋莉娜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导报》

【年(卷),期】2014(011)005

【摘要】该文结合电子书的概念和特点,对当前图书馆中电子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井结合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分析了电子书业务发展的未来趋势.

【总页数】1页(193)

【关键词】图书馆电子书;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作者】李秋莉娜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论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J], 安国玲

2.论移动图书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电子书的借阅服务 [J], 李婷

3.浅析移动图书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电子书的借阅服务 [J], 阳乐

4.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J], 朱琣

5.网络时代图书馆电子书采访与编目工作之间的关系——采编合力提高图书馆电子书利用率 [C], 陈颖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谈谈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谈谈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群众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图书馆可以有效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满足目前的生活状态。我国建设的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知识信息,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以及开展社会教育等任务。因此,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也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的模式,丰富自己的功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55.75 引言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国才正式有了互联网,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重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改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公共图书馆进行改革,不断进行创新优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也使公共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公共图书馆也必须要进行转变,将实体与网络结合起来,打造新型的适合目前社会形势需要的公共图书馆。 1 公共图书馆与战略管理理论 1.1 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 “战略”一词最早是由军事领域引进,逐渐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创新,“战略”已经成了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理论。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应用战略管理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安索夫正式提出了“战略管理”由。管理人员为了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对经营活动进行指导。 战略资源就是对自然、人工资源的统称。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资源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技术、教育、服务、人才以及馆藏等等。公共图书馆实施战略管理,就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发展不受阻碍,所以在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会开展战略制定、评价的工作。 1.2 战略规划定位分析 (1)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必要性。第一点,我国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就必须要开展战略规划。发展战略与发展环境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环境发射改变,相应的战略也必须要进行调整。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通过战略思维开展规划工作。 (2)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实际体现。战略规划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面对所有复杂的环境。实际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团队主要是由图书馆人员以及其他的利益组成,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对图书馆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之后据分析结果对目标进行确定。 2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 2.1 宏观外部环境 (1)政治环境。自建立公共图书馆一来,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传承人类文化,在保存的过程中起到社会教育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作用,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2013年文化部颁布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早《规划》中对公共图书馆进行了明确指示,公共图书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主要阵地,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在2015年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强调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免费开放工作、统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对公共图书馆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优化;从法律体系、人才建设、以及财税上有效保障了图书馆服务。(2)经济环境。

图书馆未来发展重点方向与愿景.

圖書館 壹、圖書館未來發展重點方向與願景 本校圖書館以現有的館藏為基礎,並根據大學教育的宗旨-蒐集、組織、整理與運用圖書資源(圖書資源包括圖書、期刊、資料庫、視聽多媒體、網路資源等),針對服務項目與館務的整體發展上做進一步的調整與規劃,以配合大學部、研究所以及推廣教育的發展方向與需要,達到保存知識文化、配合教學工作與推廣學術研究三大使命。 配合此三大使命,本館將逐年加強下列工作: 一、依系所課程、研究層次及推廣教育之需求,逐年增加圖書採購經費,以提供專業館藏。 二、建立核心館藏期刊,並結合館際合作資源,共同研發建置紙本及電子期刊館藏查詢系統, 以提昇期刊服務品質。 三、強化圖書館數位資訊整合服務能力,提供更簡便的資源檢索管道以及師生查找資料「一 次到位」(One-Stop Searching)的服務。 四、提昇本館圖書推薦及採購流程,有效提供師生方便迅速的圖書資訊服務。 五、結合多媒體視訊系統,提供更多元化之教學資源。 六、加強收藏本校教職員生之論文著作、教材及本校舉辦之研討會論文集、活動記錄等,透 過數位技術,予以典藏及流通,以建立本校數位館藏。 七、持續推動本校學生使用數位學習相關教材與軟體,以利提升個人學習力與就業力,並面 對外部環境強大的競爭力。 八、積極參與全國大學及技專校院館際合作,以加強資訊交流,並透過聯合採購、合作典藏 等計畫的實施,使本館得以更有效地運用既有資源並擴大服務範圍。 九、加強館員參考服務的專業訓練。 貳、環境分析與計畫原則 環境分析: 圖書館總面積為五千四百餘平方公尺,至九十八年七月止本館之圖書、非書資料、期刊、報紙、電子期刊與資料庫等資源共有三十萬餘冊(件/種)。為提前因應未來的研究與教學需求,館藏政策的調整與規劃將朝向專業化、精緻化及建立富有特色之科技大學圖書館邁進,以提高本校之競爭力。 此外,為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圖書資訊需求,積極透過館際合作方式擴大圖書館的虛擬館藏,目前與本校圖書館簽定館際互借合約的各地區大專校院圖書館,包括: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中正大學、中央大學、彰化師範大學、中原大學、元智大學、龍華科技大學、清雲科技大學、開南大學、南亞技術學院等校,以滿足讀者多樣化的資訊需求。再者,為提昇社區文化及擔負社會責任,本校圖書館積極推廣社區居民閱覽服務,並與 圖書館-1

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

第四次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 2010年04月16日16:00:00 来源:SRC-12 电子图书市场增速超预期 ■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组 电子图书作为互联网时代,人类文明、文化、科技、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子图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推动中国电子图书行业的发展,为了使社会更加了解和关注中国电子图书行业,为了国家和企业进一步整体掌握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的情况以及对来年的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中国图书商报社和读吧网从2007年开始于每年4月世界阅读日前发布《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该报告现已成为电子图书行业的权威报告。2010年4月,双方第4次联合发布《2009~2010年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力求通过4年的数据分析电子图书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透视 2009年电子图书之年数据 市场规模稳中有升。当今中国,互联网已成为我国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读者的阅读方式逐渐从纸质阅读向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等多样化方式转移。凭借低廉的成本,海量的信息,便捷的形式,以及中国庞大人口规模所蕴含的市场潜力,近几年我国的电子图书的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 截至2009年底,我国电子图书总量为97万种,2008年新增电子图书16万种,同比增长19.75%,表明中国电子图书步入平稳发展阶段。2009年,我国电

子图书交易册数5370万册,实现销售收入3.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8%和39.89%。(见图1) 图1 2002~2009年中国电子图书交易册数、销售额变化(百万册、百万元) 电子书读者增长首次破亿 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读者为10100万人,首次破亿,同比增长27.8%,增长速度比较2008年(34%)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强劲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称,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在2009年底达到3.84亿,在一年时间里,从2008年底的2.98亿,增加了8600万。 在绝大多数成年读者更习惯于纸质图书阅读的情况下,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已经渐渐适应网上阅读或者电子媒体介质。这一群体为电子图书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动力。年轻人是电子书最庞大的群体,低年级和低学历读者的高速增长是拉动电子图书读者数量稳步上升的主要动因,高年纪的读者比例变化不大。(见表1和表2)。 高中以下学历读者比例增长1.3%,25~38岁读者比例增长2%,可能与家电下乡政策有关。家电下乡政策促进了农村电脑设备的普及,降低了农村地区使

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未来发展

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未来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传播途径得到极大拓展。自上世纪“电子书”一词诞生之日起,关于它和传统纸质书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对于传统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争夺”日趋激烈。在电子书的时代,纸质书会不会消亡?这个问题很难绝对地作出回答,因为未来是谁都无法预见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通过比较新兴的电子书和传统的纸质书籍各自的优点,我认为纸质书籍还有发展的空间,虽然现状是纸质书销量连续下滑,电子书人气渐旺。但未来可能会出现两者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现象。 人们对电子书的定义:“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 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 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电子书大约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 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内容、阅读器、阅读软件。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消费者来说,电子书是这几年才开始走红的新型的文化消费方式,但是它以便捷、灵活、廉价等优势迅速“虏获”了广大消费者的心,大有取代纸质书籍之势。那么,纸质书籍和电子书各有何优势呢?电子书是否真的能取代纸质书呢? (一) 电子书的优势 作为电子产品的新宠儿,电子书当然有着数字产物的共同优点:获取与携带方便。只要通过网路下载或很小的电子设备就能有大量

的阅读资料,购买方便快捷,可透过网路超连结的特性获得更进一步资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省去舟车劳顿之苦。 除此之外,与纸质书籍相比,电子书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一,易于检索与互动。当然纸质书籍也有此功能,但那种检索与互动是缓慢且鲜少的。而电子书只需鼠标一点、在键盘上一输,快则几秒钟、慢则几分钟就能轻松实现全文检索和与作者的互动;第二,灵活性,读者可根据需要订制电子书,也可随意按照自己的喜爱与习惯改变字体大小及字型;第三,多元化,可供阅读的平台越来越多,电子书内容亦呈现多媒体影音资料相互融合的趋势,设计也越来越精美;第四,价格便宜,购买和保存图书的成本降低;第五,个人出版成为可能。不需经过传统出版物出版时的种种繁复冗杂程序,编辑出版与创作可以同时进行。 (二) 纸质书籍的优势 而作为两千余年来人类历史文明传承最重要的媒介—-纸质书籍在电子书的迅猛冲击下是似乎是不堪一击:同样数量的阅读资料,与电子书比起来,它笨重而庞大,昂贵而不易保存,出版发行远远落后于创作,印刷后就再难改动、、、尽管纸质书籍的缺点很多,但它的优点也不容忽视。 电子书需要现代技术作支撑,比如电、网络、电子设备等,一旦离开了这些,电子书也就不复存在了。而纸质书籍只要不遭水浸火烧分解等就会一直存在。 凡是数字产物,不可避免地会释放一些有害人类健康的辐射,阅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部分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生产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和传播方式等都有了深刻的变革。国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温饱基本满足,从而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多。为了提高我国的文化活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成了重要的途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论断。 作为拥有“平等、免费、无区别”等核心理念的公共图书馆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共图书馆被政府、学者等强调为福泽全民,更将其与义务教育同等视为支持现代化社会政体有效运行的基本制度,认为图书馆通过开发民智、实现信息公平,可以支持和培育公民有效参与社会管理。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公共图书馆宣言》。宣言说:公共图书馆是现代政治的产物,是作为终身教育的大众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的实际典。公共图书馆的存在能使社会中所有公民拥有自由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权利。由此可见发展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拥有悠久的藏书史,可追溯至周朝,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私人藏书阁,但这并算不上图书馆,只能算是保存文献的地方,因为它不对外开放,不具备图书馆的首要功能提供服务。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出现在20世纪初。古越藏书楼的设立,推动了我国近代藏书楼事业向公共图书馆的过度,标志着中国公共图书馆的产生。 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数量增多,图书馆设备不断更新,图书馆面积不断扩大,藏书量不断丰富等,公共图书馆逐渐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进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电子信息以几何级数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搜索信息,或者通过手机app阅读快捷、简短的及时信息,图书馆的功能逐渐被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搜索引擎、APP等所替代。美国著名图书馆情报

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30T09:42:40.0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杨千柳 [导读] 摘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阅读服务机构,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聚集的宝库,还是公众获取信息知识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播文化、共享信息以及进行社会教化等的平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图书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阅读服务机构,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聚集的宝库,还是公众获取信息知识进行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播文化、共享信息以及进行社会教化等的平台。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备受瞩目,如何创新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阅读服务的质量,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为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公共图书馆作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在提高社会科学文化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阶段,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创造和应用知识方面还存在较大缺陷,同时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一定要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进行改革创新,推动图书馆的信息知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促进公共图书馆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其社会价值,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 一、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理论概述 在当前阶段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认同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包括以下内容,在未来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势必会更加突出,其在国家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会更加凸显,同时其文化服务功能也会增强,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及终身学习发展的需求,在新时期通过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的改革优化,其社会价值会发挥得更充分。这具体体现在:首先公共图书馆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会更加强大,成为城市居民开展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都将得到拓展;其次,公共图书馆会融入信息网络技术,传统的文化单向传播交流方式将向着双向的互动交流转变,与新时代和新技术的结合,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练习会更加便捷和密切;最后,公共图书馆会改变传统的以书为核心的工作方式,在未来发展中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工作将围绕读者的需求来开展,其将会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不止在于实体图书馆的发展,还包括虚拟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并且在新时代,数字图书馆更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二、新时代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数字图书馆是基于数字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上发展起来,通过数字网络技术可以转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通过网络共享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主动服务。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图书馆可以将原有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和宣传,再加之对读者进行便捷式阅读的引导,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数字图书馆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语言数字资源,还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数字化的远程服务,全方位满足读者的需求。 数字图书馆相较于传统图书馆而言具有强大的功能,它以网络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方法为支撑,不仅能实现智能化的信息检索,还能为为读者提供更多生动形象且具体现实的可视化信息。同时数字图书馆不仅功能强大,还操作简便,读者在进行检索操作时只需要输入一个信息检索点就可以得到相关的所信息资源,为得到更加精确的资料还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等信息进行精确检索,数字图书馆会根据输入指令检索出读者所需的内容。 三、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 1.实现公共图书馆传媒平台的有效整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指导方面,不仅保留了传统媒介并发挥其优势,还融入了更多新兴媒介进行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如微信、微博、图书馆网页等,这样能够拓宽阅读指导服务的途径,使读者能够多方面地接受到信息,从而实现更加便捷的阅读。同时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融入新媒体技术能够转变传统图书馆的单向交流方式,增强图书馆平台的互动性,实现媒体平台的整合。图书馆传媒平台的整合是多方面的,实现了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的全面解读,为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公共图书馆开设微信公众号能够及时地向读者推送新闻资讯,并为读者提供检索和下载文献的平台,在推送信息时应用新技术融入音视频资料,不仅能够更新读者的视听体验,凸显图书馆特色,还能够更加吸引读者,同时定期的微信推送可以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受时空限制的文献检索和下载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水平。其次,公共图书馆利用微博平台进行宣传营销,在符合大众认知的基础上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增强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根据大数据的信息整合分析,还能对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行归类,微博平台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阅读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个性化的微博服务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微信和微博只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两种传媒平台,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会整合更多的传媒平台,以此俩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2.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 公共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公益性阅读服务机构,其作用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信息资源以及文献资源,丰富社会公众的社会文化生活,帮助公众进行终身学习,同时公共图书馆还服务于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在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中需要实现现代化管理,从而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充分发挥,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一方面是要借鉴国内图书馆管理的先进理念、经验以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从而转变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树立起现代化管理理念,形成主动服务方式;另一方面是要在公共图书馆的各方面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加强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利用网络技术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且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管理的信息技术水平。 3.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必定包括人性化的服务,即是以读者为中心,贯彻人本主义理念。首先,在信息时代,信息更加丰富,信息发布和获取的渠道也更加广泛,而读者在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阅读个性化需求增加,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更具个性化,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是要充分关注读者的特殊化需求,挖掘特色,实现文化、娱乐及人文关怀服务的一体化。其次,为满足读者更广泛更优质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会加强与文化馆和博物馆的合作,同时完善图书馆的功能,对接无线客户端使读者可以轻松预约查询、预定、归还等业务,还可进行扫码阅读海量电子图书。最后,公共图书馆为彰显人文特色,突出人性化服务特征,还会实现个性化的阅读定制,读者可以根据标签、收藏来获取感兴趣的资源。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只有注重人文特色,注重人性化服务,才能实现

浅谈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图书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关键,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益的需要。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关键是要树立“自动化、网络化服务”的理念,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和资源优势,以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为平台,以提升馆员队伍素质为重点,不断拓展实体图书馆服务的时间、空间,提升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服务能力,更加高效便捷地服务于院校教育、教学、科研。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日益频繁,高校的知识宝库也得到了丰富。 【关键词】图书馆;未来发展;信息化;趋势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图书数量、文献期刊数量等也随着信息的增长而不断增长,传统图书馆的运营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图书管理的发展需求。传统图书管理受到本位思想的严重束缚,长期坚持文献资源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运营发展。其次,图书馆内部图书量的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目前,图书馆学者对图书馆运营的工作重心着重于图书馆的自身建设和技术开发应用的问题方面,图书馆的管理逐步面向客户的要求完善服务方式,以客户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立足于国内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硬件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图书馆数字化技术管理的功能。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赋予了传统图书馆运营管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中小型传统图书馆职能的转变,需要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对中小型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建设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从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对传统图书馆发展转变模式进行系统的规划,健全图书馆资料库的资源建设,完善图书馆的管理网站建设和资源共享模式建设,并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传统图书馆的创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寻找传统图书馆未来发展之道的最大发展潜力。 1. 图书馆网站建设趋势 1.1图书馆网站是一个开放的虚拟图书馆。 它是实现图书馆服务网络化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高校图书馆的网站建设已经列入了院校的等级认定和各级考核评估,它的重要意义正在被逐步重视。依托图书馆网站,我们能够拓展实体图书馆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为读者提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综述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杨于卜 【摘要】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乃至提升,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目前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构成要素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阐述了理论界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及基于已有观点之上的一些审问与思考。【关键词】图书馆产业;核心竞争力;图书馆理论 【作者简介】杨于卜(1985.9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竞争的趋势日趋加强。在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图书馆仅靠馆舍建筑的恢宏,馆藏规模的丰富,只能获得短时的优势,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就必须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要打造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普哈拉德和哈默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Th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正式提出。国内翻译时,使用了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等称谓,本文统一采用“核心竞争力”。 一、理论界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主要观点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界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理解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理解概括为以下几种主流观点: (一)社会制度观。从社会制度角度去理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认为它是保障知识自由的一种社会制度。以范并思、蒋永福等为代表的学者从社会制度的角度理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范并思在《从数字图书馆热看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一文中,对原来的图书馆学理论家论证图书馆重要性的四种常见方法—历史方法、理论分析、经验方法、名人证明进行了批驳,他指出图书馆要生存,就必须具备“其他机构不可比拟或无法取代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与之 我们不能仅仅将云锦的销售对象定位在中年以上的消费者,从而失去潜在消费群体,应当努力挖掘云锦的新时尚,适应年轻一代的消费追求。虽然年轻人的购买力要低于中年人,但是在年轻人中很容易形成购买气候,使之向往云锦产品,所以这就需要与云锦的宣传与图案改革相结合。 (四)提炼云锦的核心价值。图5中,49%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云锦其价值体现在文化价值上,那就迎合消费者口味,突出弘扬云锦的文化价值。可以设置云锦节,开展以《红楼》为背景的研讨会,展示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等人物服饰,来宣传云锦,促进形成南京,江苏乃至全国性的潮流云锦时尚服饰热潮。一次创造南京产品新的增长点,不仅弘扬了云锦文化,还实现了文化经济价值,一石二鸟,真正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 (五)准确定位市场。云锦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御用之物,因此在古代云锦不必担心其销路。但是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作为御用品的云锦失去了他的服务对象及其销售市场。纺织品中最高档的是丝绸,丝绸中的王者是云锦,毫无疑问,寸锦寸金的云锦绝对是奢侈品。但是,奢侈品的定位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销售对象。图6是受调查人群心中对于云锦产品的定位。只有16.1%的礼品和23.7%的收藏品可以算是奢侈品。那剩下的期待民族服饰的37.6%的人群以及旅游纪念品的21.5%人群不就放弃了嘛,这样59.1%的消费群体就被忽视掉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将云锦打造成为中国本土奢侈品名牌的同时,也满足下中低端消费者的需求。 (六)开发云锦新产品。从图6不难看出要想拓展云锦销售市场,就不能只做华贵的奢侈品,观赏品。完全可以向实用方向创新。比如满足37.6%的人的需求,制成民族文化服饰。可以利用云锦华贵的外衣开发诸如婚纱,礼服,演出服饰之类的高档潮流服饰。在日常生活的服饰中展现浓浓的中国风。用云锦制成的钱包、贺卡、锦盒、纪念品等也会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如云锦生肖贺卡,动物造型生动可爱,初期如生,既可留作纪念,又可馈赠亲友,实为旅游纪念品中的佳作。这样又有21.5%的人群被满足了消费需求。另外云锦还可以用作鞋的面料,制成与云锦服装相配套的时装鞋和时装拖鞋等,这也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徐仲杰.南京云锦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2 2.周海燕.论南京云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南京:东南大学,2006 3.王宝林.南京云锦的文化内涵[J].学海,2003(2):167 170 4.徐博文.南京云锦织机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5 · 02 ·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 摘要:公共图书馆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就是阅读推广。在阅读推广发展的 背景下,全社会应该重视阅读问题,推动图书馆改革创新。近年来,公共图书馆 的推广处于四个阶段,包括:阅读推广活动日常化,开展阅读推广的地区差距缩小,图书馆馆阅读推广部门边界消失,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阅读推广。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趋势 在国际图书馆的论著资料中,阅读推广与学习素养、读写能力、终身学习等 因素息息相关。阅读推广的主体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是互 联网平台助手。本文所研究的图书馆阅读推广,主要是图书馆展开的促进阅读学 习素养的一系列公益活动。 1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的背景 1.1社会对于阅读的重视 图书馆阅读推广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对于社会阅读问题 的关注,我国是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阅读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诗书济世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但是,在1999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中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10年在逐渐下降,低至百分之五十的结果被媒体传播,并将此数据用作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尽管各个国家之间的数据比较不能作为反映 国民阅读率的真实性,但其传播速率之快冲击了我国国民的阅读自信心,因此, 国家和社会人士对于全民阅读开始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媒体平台开始推广阅读, 宣传阅读,甚至提出设立阅读日的建议。直至今日许多图书馆的推广活动都是以 城市读书活动为起点进行发展的。 1.2图书馆领域相关专家的引导 中国图书馆协会在推动我国图书馆推广阅读发展的进程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在2003年,图书馆协会已经将全面阅读列入改回日程,同年,在北京首次启动 世界图书日活动。2009年成立阅读推广委员会,多次评选为先进单位。此外,近 年来还参与建立了多种促进阅读推广的公益活动,并且在中国图书协会的影响下,部分城市也开始效仿成立地方阅读推广委员会,都在积极宣传和普及图书馆阅读 推广的重要措施。 阅读推广不仅受到国家的重视,也受到全社会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据学术 网统一,关于推广宣传图书馆阅读的学术论文和专著数量在逐年增加,特别是随 着研究深入,一大批青年学者也投入到阅读推广的建设领域中,拓展了我国图书 馆推广理论领域。 1.3推动图书馆服务改革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从图书馆的开放到追求 平等、免费服务。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以及实行了免费阅读服务,但是,免费阅读服务不能看做是图书馆的创新行为,基层图书馆至今还存在门可罗雀的 现象,并没有形成借阅阅读的热潮,更有甚者,图书馆阅览室成为了写作自习室,占用阅览室的座位进行写作办公。这些现象真实的反映出我国图书馆阅读率下降 的原因。所以,更加要开展图书馆服务的改革创新,由于传统的书刊外界与信息 咨询已经基本完善,因此,图书馆服务改革创新的目标主要放在阅读推广等新型 服务,用来吸引读者走进阅读。

图书馆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中心,与教学、实验并称为高校的三大支柱。 教育部《普通高校图书馆工作规程》(2015年修订)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传统图书馆以“藏书”、“借阅”和“内部业务”为三大主要功能。信息化时代,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和信息的急速更新使传统的以“藏”为主的运作模式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如馆藏的空间不足、信息资源更新速度跟不上等。读者通过网络能更快、便捷地获取信息也导致图书馆使用率降低。因此,许多高校开始对图书馆进行革新,以适应时代转变。当下,高校图书馆的发成呈现出使用与管理一体化、实物馆藏与电子信息一体化、空间布局开放灵活化、多功能信息综合化四个特点。 (一)图书馆功能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承担了更多的职能与服务。 1.资源中心 图书馆早期的发展都是以信息资源为中心,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主体。古代图书馆主要担负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职能,这随着时代的发展仍然没有改变,只是由于技术的进步,馆藏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也趋向多元化。同时,网络的发展使图书馆的资源可以在网络上得以共享,让使用者能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信息,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2.学习中心 高校图书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相对安静和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进入状态,全神贯注地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他们利用图书馆的阅读空间学习和完成作业,此类行为从表面上看与一般性阅读极为相似,但实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有限,重点是利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空间。

浅谈未来图书馆发展方向及对策

浅谈未来图书馆发展方向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6-09-06T15:33:55.30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4月作者:陈瑞宾[导读] 图书馆事业飞速发展。正确预测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成为当前图书馆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陈瑞宾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图书馆 [摘要]当下,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已进入“十三五”时期,社会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未来图书馆发展方向及对策作为探讨对象,从未来图书馆转型势在必行、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图书馆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未来图书馆;发展方向;对策 目前,高新技术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进入图书馆领域,图书馆事业飞速发展。正确预测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成为当前图书馆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未来图书馆转型势在必行 从图书馆学的五要素———藏书、读者、馆员、馆舍、方法技术来讲,排名首位的便是藏书,但藏书已不再是图书馆的专利,有网络就有藏书。也就是说,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读者流失不可逆转,读者特点的改变强烈冲击着图书馆和馆员的服务方式。随着电纸书、智能手机的出现,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在线阅读,图书馆的传统经营模式正在受到冲击。因此,未来图书馆转型势在必行。 二、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共存,虚拟图书馆占主体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从一个静态的物理空间逐渐过渡到一个动态的虚拟环境;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了改变,图书馆服务不仅在图书馆内进行,还拓展到图书馆外。图书馆实现了远程化服务,读者不必亲自到馆,也不必面对面接受馆员的服务,只是借助网络技术和设备便可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这些读者成为图书馆的虚拟读者。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真实读者和虚拟读者共存。近几年,真实读者逐年减少,而虚拟读者大幅增加,虚拟读者已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未来,以资源数字化和传递网络化为特征的虚拟图书馆和以借阅为手段的传统图书馆将共同存在,组成一个复合体。复合图书馆中网络资源占主体,纸质资源将越来越少,但不会完全被取代。 2、图书馆成为城市的“第三空间” 图书馆是非功利性文化服务机构,其服务具有自由、平等的特点。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所具有的知识共享、交流空间等优势凸显。图书馆作为区分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已成为共识,打造“市民的第二起居室”、“市民的大书房”已成为现代城市图书馆建设的目标。 3、馆舍布局将发生重大改变 随着数字资源逐渐成为图书馆资源的主体,图书馆的馆舍布局将发生重大改变,书库中书架将大量减少,电子设备将大量增加。未来各图书馆的竞争主要是网速、数字资源、数字设备性能和设计、环境整体设计、空间可伸缩性、科技和艺术体验的竞争,以及创艺家具、家具设备可移动性和组合机动性及美感的竞争。数字化浪潮深刻影响着图书馆的设计理念,未来图书馆的建筑将更美观,功能将更全面。 4、信息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以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图书馆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的管理、整理、提取和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移动数字图书馆技术、无线射频技术、数据发现技术,SoLoMo 技术———社会的( social) 、本地的( local)、移动的( mobile) 互联网应用技术等新信息技术都在被图书馆关注、试用和推广。正如美国图书馆学家阿瑟柯利所言,新技术带来的前景令人心旷神怡。 5、图书馆将成为一座多媒体的休闲文化中心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近几年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图书馆建造热潮。新诞生的图书馆作为现代科技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其重点已不在书,而是成为一座多媒体的休闲文化中心。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未来的图书馆将更加虚拟化,纸质文献越来越少,图书馆将更加柔和、休闲,网络、小型研讨室等信息空间将进一步完善。监督劳力士学习中心修建工程的大卫?埃莫宁说: “如今我们关心的不应该只是书籍,更应该关心读者。我们要创造一座知识的迪斯尼乐园。 三、未来图书馆发展策略 1、重视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 图书馆作为城市的“第三空间”,既是城市的文化场所,又是城市的休闲场所。休闲、愉悦的服务环境是图书馆营造“第三空间”的基础保障。未来图书馆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建筑风格、整体格调、装修品位、空间布局、舒适程度的竞争,环境体验和阅读体验将同时成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第三空间”的环境设计既要根据建筑布局营造轻松、舒适、和谐的氛围,还需注重在功能布局上满足读者的环境需求,同时以丰富的纸质和数字资源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以轻松的交流空间、休闲的服务环境保证读者的阅读、交流、休息之需,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图书馆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集学习、交流、展示、娱乐、创意空间于一体的“第三文化空间”,让图书馆成为市民除家庭、单位以外最想去的场所。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各种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将使图书馆的技术和设备更先进,复合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将更高,馆员承担的职责也更多更重。图书馆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升图书馆员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咨询能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虚拟参考转变成相互合作,以亲切、平等的姿态参与到读者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主动跟踪读者的需求,甚至参与到读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3、做好迎接新技术挑战的准备 加快最新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试用和推广,建设智慧型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对信息技术反应敏锐、应用广泛。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更应该强化科技装备和科技体验,走在新知识、新技术应用的前列。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随时会出现新技术促使某个行业发生巨大的变革。图书馆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新技术的挑战,面对种种新技术的挑战,图书馆不能忍气吞声被动接受,应该主动研发新技术,进行主动的变革,破解危局。

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图书馆是一个孤立的实体,是一种使人类记忆得到保存的社会性质的机械装置,将图书中的内容复制到人们大脑中的一个工具。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应该符合时代进程。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的众多弊病不断暴露,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针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图书更新较慢的问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充分的应用信息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从而降低图书采购成本,提高图书馆的提高整体水平。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近年来兴起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却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果,各大图书馆相继采用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之后都给自身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本文以分析传统图书馆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入手,重点分析新型的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并对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出更加贴合实际的创新型图书管理模式。 一、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现状 1、不重视全面平衡发展。各类型图书馆管理研究不平衡。环顾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领域,很多研究成果多倾向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成为图书馆

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关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成果相对不多,相对薄弱。作为国内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该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相对平衡。 2、忽视实践研究。没有健全的实践研究,对理论借鉴比较生疏。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将实践深入其中,对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没有提高重视,只是为了研究而进行研究。过多的理论研究占据近十年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半壁江山,而实践研究相对不足,也很少看到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这将导致今后图书馆事业的畸形发展。 3、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具备完善的法制化和制度化的研究,研究内容和现代社会极不相符。多数有关图书馆的研究和如今图书馆的内外在因素极其不符,是一种非常被动的反应,没有针对环境变化而存在的主动性反应。不管是在图书馆业务管理上,还是知识管理的研究上以及关于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管理的研究,都缺少应有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即使有所涉猎,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少实践的根基,难见可以操作的方案。 二、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落后的原因 1、图书馆管理实践相对传。图书馆管理实践极大的影响了图书馆管理研究。即使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和方式,可是图书馆管理实践方面还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010857257.html,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李晶 来源:《下一代》2018年第04期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重要部分,服从和服务于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作为高校的“心脏”,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学教授保罗·柏克(Pant Buck)说:“没有高质量的图书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在当前信息爆炸、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和信息集成的背景下,高校纷纷紧跟着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发展。同时,大学图书馆也处在信息改革的浪潮中,高校图书馆只有面对机遇和挑战,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才能更好为高校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更大限度的发挥图书馆在大学中的作用。在这种时代潮流下,高校图书馆应该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专业化等方向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个性化资源共享 一、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并且由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储存、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方便化,因此,各种知识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据统计,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30年间产生的知识信息总量超过了过去2000年所产生的知识信息总量。图书馆作为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与开发传递的集合体,始终处于信息革命的前沿并要不断跟上信息革命的步伐。知识信息的与日俱增,信息数字化的快速发展,都决定了传统图书馆的收藏能力无法满足当前时代人们的需求,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师生对知识的需求更是广泛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必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信息以新型存贮材料存储。主要指各种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图书等;另一种是以网络载体的形式存在,即主要指利用网络发表和传输的共享的“网络知识信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形式可以更高效的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源,同时网络存储可以减少对图书馆的馆藏空间的需求,可以收集更大量的知识信息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但是大量的信息处理将给图书馆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若仅仅依靠图书馆本身的人力资源远远无法满足该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的同时,还应该进行智能化发展,使图书馆能够更加智能的收集、整理和传递信息知识。 二、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化 当前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的收集不是单单一所高校图书馆就能够很好解决的问题。信息的快速更新、增长再加上高校图书馆资金、能力有限,高校图书馆难以一己之力做到全方面的信息收集,因此信息资源共享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潮流。各高校必须联手建立丰富的数值资源库,通过网络和电子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各高校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协

电子书和纸质书的未来发展趋势

纸质书和电子书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题名称:纸质书和电子书未来的发展趋势姓名: x x x 系别: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 2013年10月28日

摘要 随着印刷业和新一代媒介电子书的不断发展壮大,阅读世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所谓:“读万卷书”。人们现在对阅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方便,更快捷,更能从这个社会中获取需要的信息。纸质书籍自纸的产生就出现到至今不断发展,陪伴人们走过了几千年,让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培育成良好的德行最后走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国家进而改变世界,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电子书自产生之日就以颠覆传统阅读世界的速度发展,一个新兴、方便、实惠的媒体势如破竹,几乎让所有支持电子书的手机用户人手一本甚至多本,为现代人们提供随时随地一触即“读”的机会。在未来,纸质书和电子书将会共存,为不同的用户人群带去他们需要的体验,感受文字的魅力。 关键字:印刷电子书共存阅读 一、电子书和纸质书 1)电子书 入或下载数字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的集存储介质和显示终端于 体的传统出版物,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的UMD、 等格式的电子书籍。 2)纸质书 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做了非常大得贡献。主要

二、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优缺点比较 1)纸质书的优缺点: 优点 1、具有质感,一页一页地阅读下去,更能享受书香气息。 2、更具有收藏价值,赠送亲朋好友比较实在,且能留作纪念。 3、从阅读方面来说,读者更好做笔记,对理解文章大意更具有好处。 4、有利于共享,传借方便,且错误率少甚至没有(如果买的不是盗 版)能较好满足读者读者的需求。 5、从舒适程度来说,纸质材料在灯光漫反射作用下更有利于缓解视 觉疲劳。 6、从经济方面来说,有利于印刷业出版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7、有利于让人静下来,停止浮躁的心,培养人们的书生气质。 缺点 1、不利于环保,每本书都取材于树木,浪费地球的森林资源。 2、携带不方便,且占用空间多。 3、价格偏贵,相对于大多数电子书籍,人们不太愿意花钱去买一本 在网上可以直接阅读的纸质书。 4、不利于查找,在书架上要寻找很久,不像电子书有搜索引擎,点 击即可出现自己想要的页面。 5、太单调,只有静态的一种阅读体验,电子书可以将影像插入其中, 能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6、从作家开始写作到成品出版过程繁琐,耗费的人力物力大于电子 书,浪费社会资源。 2)电子书的优缺点: 优点 1、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阅读未完成的文章小说。 2、携带简单省力,载体通常小巧方便,如手机、平板、MP4等。 3、环保,节约资源。 4、便宜,能更快更好的阅读更新的书籍,且较为省钱。 5 更能让读者大饱眼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