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常考方剂总结

中医外科学常考方剂总结
中医外科学常考方剂总结

中医外科学常考方剂总结

一、疖

①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②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③体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④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疖:蕴(五+黄)、浸(暑)、恋(仙+增,神+参)

二、痈

①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②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③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痈:毒(仙)、热(仙+五)、虚(托)

三颈痈

疏风清热、解毒化痰——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

颈痈:牛解+银

四、有头疽

①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②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③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④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有头疽:火(黄+仙)、湿(仙)、阴(竹黄)气(八+仙)

五、丹毒

①风热毒蕴——疏风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

②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③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

④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丹毒:风(普)、肝(柴清)、湿(神+萆)、胎(犀+黄)

六、瘰疬

①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②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③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瘰疬:痰(开)、阴(六+骨)、两(香贝)

七、褥疮

①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②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③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褥疮:瘀(府)、毒(生、透+萆)、虚(托)

八、乳痈

①气滞热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

②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味

③正虚毒恋——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乳痈:滞(瓜牛)、盛(透)、恋(托)

九、乳癖

①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②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乳癖:肝(逍)、痰(逍+桃红)

十、乳核

①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②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乳岩:肝(效+开)、冲(二仙+开)、毒(八)、两(荣)

十一、乳衄

①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②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

十二、乳岩

①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

②冲任失调——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③正虚毒炽——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

④气血两亏——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

⑤脾虚胃弱——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

十三、气瘿

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

气瘿:(四海)

十四、肉瘿

①气滞痰凝——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②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肉瘿:痰(逍+海藻)、两(生+海藻)

十五、瘿痈

①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

②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舒肝汤

十六、失荣

①气郁痰结——理气解郁,化痰散结——化痰开郁方

②阴毒结聚——温阳散寒,化痰散结——阳和汤

③瘀毒化热——清热解毒,化痰散瘀——五味消毒饮合化坚二陈丸

④气血两亏——补益气血,解毒化瘀——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

失荣:结(花开)、聚(阳)、化(五+坚)、两(八+四勇)

十七、肾岩

①湿浊瘀结——利湿化浊,解毒化瘀——三妙丸合散肿溃坚汤

②火毒炽盛——清热泄火,解毒消肿——龙胆泻肝汤合四妙勇安汤

③阴虚火旺——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知柏地黄丸合大补阴丸

肾岩:湿(三妙+肿)、火(龙+四勇)、阴(知+大补)

十八、蛇串疮

①肝经郁热——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等。

②脾虚湿蕴——健脾利湿,解毒消肿——除湿胃苓汤

③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

十九、癣

①风湿毒聚——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消风散加地肤子、白鲜皮、威灵仙,或苦参汤加白鲜皮、威灵仙。

②湿热下注——清热化湿,解毒消肿——湿重于热者,用萆薢渗湿汤;湿热兼瘀者,用五神汤;湿热并重者,用龙胆泻肝汤。

癣:聚(消风)、注(萆)

二十、湿疮

①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

②湿热浸淫——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③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

④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

二十一、婴儿湿疮

①胎火湿热——凉血清火,利湿止痒——消风导赤汤

②脾虚湿蕴——健脾利湿——小儿化湿汤加土茯苓、鱼腥草

二十二、接触性皮炎

(1)风热蕴肤——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加紫荆皮、僵蚕

(2)湿热毒蕴——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

(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

二十三、药毒

①湿毒蕴肤——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

②热毒入营——清热凉血,解毒护阴——清营汤

③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

二十四、瘾疹

①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

②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

③胃肠湿热——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

④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

瘾疹:寒(各半)、热(消风)、湿(圣)、虚(当饮)

二十五、牛皮癣

①肝郁化火——疏肝理气,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②风湿蕴肤——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消风散

③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当归饮子

二十六、猫眼疮

①风寒阻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

②风热蕴肤——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消风散

③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

④火毒炽盛——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

二十七、白疕(寻常型)

①血热内蕴——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

②血虚风燥——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

③气血瘀滞——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桃红四物汤

④湿毒蕴阻——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薢渗湿汤

⑤火毒炽盛——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瘟败毒饮

白疕:蕴(犀)、燥(当饮)、滞(桃红)、阻(萆)、盛(瘟)

二十八、粉刺

①肺经风热——疏风清肺——枇杷清肺饮

②肠胃湿热——清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

③痰湿瘀滞——除湿化痰,活血散结——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

粉刺:肺(枇)、肠(茵)、痰(二陈+桃红)

二十九、酒齄鼻

①肺胃热盛(红斑型)——清泄肺胃积热——枇杷清肺饮

②热毒蕴肤(丘疹脓疱型)——清热解毒凉血——黄连解毒汤合凉血四物汤

③气滞血瘀(鼻赘型)——活血化瘀散结——通窍活血汤

三十、瓜藤缠

①湿热瘀阻——清热利湿,祛瘀通络——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

②寒湿入络——散寒祛湿,化瘀通络——阳和汤

三十一、红蝴蝶疮

①热毒炽盛——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②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

③脾肾阳虚——温肾助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

⑤脾虚肝旺——健脾清肝——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

⑥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红蝴蝶疮:热(犀+黄)、阴(犀+黄)、阳(附八+真)、肝(四君+逍)瘀(逍+府)

三十二、淋病

①湿热毒蕴(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草红藤、萆薢

②阴虚毒恋(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酌加土茯苓、萆薢

淋病:湿(龙)、阴(知)

三十三、梅毒

①肝经湿热——清热利湿,解毒驱梅——龙胆泻肝汤酌加土茯苓、虎杖

②血热蕴毒——凉血解毒,泻热散瘀——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③毒结筋骨——活血解毒,通络止痛——五虎汤

④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填髓熄风——地黄饮子

⑤心肾亏虚——养心补肾,祛瘀通阳——苓桂术甘汤

梅毒:肝(龙)、蕴(清营+桃红)、结(五虎)、损(地饮)、虚(苓)

三十四、尖锐湿疣

①湿毒下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酌加马齿苋、土茯苓、大青叶

②湿热毒蕴——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加苦参、萆薢、土茯苓、大青叶、马齿苋

三十五、内痔

①风热肠燥——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

②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

③气滞血瘀——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

④脾虚气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三十六、肛痈

①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

②火毒炽盛——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

③阴虚毒恋——养阴清热、祛湿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

三十七、肛裂

①血热肠燥——清热润肠通便——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

②阴虚津亏——养阴清热润肠——润肠汤

③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润肠通便——六磨汤加红花、桃仁、赤芍

三十八、脱肛

①脾虚气陷——补气升提,收敛固涩——补中益气汤

②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

三十九、子痈

①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

②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橘核丸

四十、子痰

①浊痰凝结——温经通络,化痰散结——阳和汤,配服小金丹

②阴虚内热——养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毒——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

③气血两亏——益气养血,化痰消肿——十全大补汤,兼服小金丹

四十一、阴茎痰核

痰浊凝结——温阳通脉,化痰散结——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

四十二、尿石症

①湿热蕴结——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三金排石汤

②气血瘀滞——理气活血,通淋排石——金铃子散合石韦散

③肾气不足——补肾益气,通淋排石——济生肾气丸

四十三、慢性前列腺炎

①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

②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

③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

④肾阳虚损——补肾助阳——济生肾气丸

四十四、股肿

①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②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血通脉汤

③气虚湿阻——益气健脾,祛湿通络——参苓白术散

四十五、血栓性浅静脉炎

①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清利通络汤。发于上肢加桑枝;发于下肢加牛膝;红肿消退,疼痛未减者,加赤芍、泽兰、地龙、忍冬藤

②脉络瘀阻——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加鸡血藤、桃仁、忍冬藤。发于上肢加桂枝;发于下肢用牛膝,兼服四虫丸

③肝气郁结——疏肝解郁,活血解毒——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疼痛重者,加三棱、鸡血藤、忍冬藤

四十六、臁疮

①湿热下注: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二妙丸合五神汤

②气虚血瘀:益气活血,祛瘀生新。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

四十七、脱疽

①寒湿阻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

②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

③湿热毒盛——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④热毒伤阴——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

⑤气阴两虚——益气养阴——黄芪鳖甲煎

四十八、肠痈

①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泻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②湿热证——通腑泻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

③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

中医外科学重点51801

08中甲乙班外科学复习材料 题型:名解填空单选X题型简答2 病例1 ★表示重要章节▲表示老师上课明确提出的重点﹡表示小重点 上篇总论占40%★★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1.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3.《灵枢》篇中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17种,《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多种外治法,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4.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5.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瘿;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 ▲6.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等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最早记载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7.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专著,记载结扎血管,切除术,肠吻合术的腹部手术治疗。 8.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该书提出了整腹下颌关节脱位、葱管导尿、脏器治疗法如夜盲症的治疗。 9.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余首,不少为外科方剂。 10.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瘰痢的外壳证治,“五善七恶”学说,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砒剂治疗痔核。 11.金元.危亦林《世医生得效方》创伤科专著,提出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 12.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3.陈司成《霉疮密录》为第一部梅毒病专著,提出用砷汞的治疗方法。 14.烧伤——重要治疗法,湿润暴露法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法 混合痔——内剥外扎术内痔消痔灵硬化剂系统性红斑狼疮——雷公藤制剂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正宗派——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治法有熏、洗‘熨照‘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 全生派——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 心得派——清代.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外疡头从头内出论”: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在治疗上善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治疗疔疮走黄;用三焦辩证揭示外科病因与发展部位的规律。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外科学学科界限划分: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2、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①脏腑:肠痈,肝痈,肺痈等。②病因:破伤风,冻疮,漆疮等。③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82首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82首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中医内科学总结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解表达邪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病理:痰、火。 辨证: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三、哮证-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机: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以痰为主。总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 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为主, 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为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腑。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病因:感染痨虫正气虚弱(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七、肺胀-有侧重地选用祛邪与扶正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瘀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互为影响。 病理性质:为标实本虚。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八、肺痿(咳吐浊唾涎沫、气短)—补肺生津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 病机: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九、心悸首辩证:虚实。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十、胸痹-祛邪治标,扶正固本 “补,通”标实尤重活血通脉、补虚尤重补益心气 病因:寒邪,情志,饮食,劳倦,体虚(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及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真心痛 病机:本虚标实病位:心,其本在肾 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十二、头痛首辨外感、内伤。 外感所致属实,治疗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所致多虚,治疗以补虚为要 病因:外邪、情志、饮食劳倦、体虚久病、 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跌仆损伤或久病入络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病位:清窍、外感手足三阳内伤肝脾肾。 病理:痰湿、风火、血瘀。 十三、眩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病因:情志、饮食、年高肾亏、病后体虚、跌仆损伤、瘀血内阻。(无外感) 病机: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 病位:清窍,病变脏腑:肝脾肾。 病理:风、火、痰、瘀。虚 首辨:脏腑。 十四、中风 病因: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情志、气虚邪中。 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产生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虚(血虚、阴虚),致痹阻或血溢之外,脑之神明失用 病位:心脑,与肝脾肾相关。 病性: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首辨:中经络、中脏腑。 十四(2)、瘿病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病因: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 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特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 病位:肝脾,与心有关。 辩证:在气在血火旺与阴伤及病情的轻重 十五、癫狂 初期:理气解郁、畅达神机,降火豁痰、化瘀通窍。 后期:补益心脾,育阴养血,调整阴阳 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先天不足。 病机: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为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病变:心肝,涉及脾胃,久伤肾。 病理:气、痰、火、瘀。 十六、痫病-豁痰顺气 病因:先天因素、七情失调、脏腑失调、脑部外伤 病机: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盛,神机受累,元神失控。病位:脑-五脏关联主责心肝久则首伤心脾继肝肾。 病理:风火痰瘀,痰为重要。首辨:病情轻重。 病理基础:肝脾肾损伤 十七、痴呆-开郁逐痰、活血通窍、平肝泻火治标, 补虚扶正、充髓养脑治其本。 病因:年迈体虚、情志、饮食、久病耗损。 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病位:脑,与心肝脾肾有关。 本虚:阴精、气血亏虚, 标实:气、火、痰、瘀。首辨先天后天。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 十八、胃痛-理气和胃止痛 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 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密切。 病理: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十九、痞满-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病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

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最新)

I 、总论 一、发展史 1.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一一砭石、砭针 2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3. 《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4.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 5. 《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二、基本术语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都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外痈: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 内痈: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西医学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疽 疽:疽者,阻也。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状粟粒状脓头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 多提示可能发生走 黄。 三、疾病辨证 疽:发于肌肉、骨间,最深 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 四、疾病治法 1.内治法三个总则 19.外治法 膏药: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硬膏。阳证:太乙膏、千锤膏,阴证:阳和解凝膏。咬头膏用于肿疡脓成 不能自破或患者不愿手 术排脓者 油膏:阳证:金黄膏、玉露膏;阴证:回阳玉龙膏;半阴半阳:冲和膏。生肌玉红膏适于一切肿疡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称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 的部位,谓之掺药,古 称散剂,现称粉剂。 ①消散药:内消散;②提脓祛腐药:升丹 ;③腐蚀药和平胬药:白降丹、三品一条枪;④祛腐生肌药:阴证:回阳生肌散; 阳证: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⑤生肌收口药:生肌散;⑥止血药:桃花散;⑦清热收涩药:青黛散、三石散;⑧酊 剂:复方土槿皮散;⑨洗剂:三黄洗剂 6. 箍围药 疡:又称外疡, 疮疡: 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肿疡: 溃疡: 广义: 狭义: 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 疖 V 3cm 横向痈3~ 9cm 疖:表皮 纵向 痈:发于皮肉之间 发 >9cm 8辨脓:确认成脓方法: B 超。

医学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趣味记忆

医学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趣味记忆 注意:*表示趣味记忆中的字是为了顺口,不代表药物。 麻黄汤干妈贵姓?――甘麻桂杏 桂枝汤桂芝要炒姜枣。――桂枝药草姜枣 九味羌活汤强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羌风白草细,芩川*苍生 加味香苏散陈兄生娇子,老象慢惊风。――陈芎生艽紫,老香蔓荆风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百草园。 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杏,桑果。――荷花根,翘桔杏,桑国。 银翘散荷梗连根叶似伞,豆花接穗杆如牛。――荷梗连根叶**,豆花芥穗甘*牛。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升麻葛根汤申麻哥炒芍药――升麻葛草芍药 柴葛解肌汤姜大哥拾柴草,秦姐抢白芍――姜大葛石柴草,芩桔羌白芍。 败毒散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活芎参茯草梗,二胡枳壳羌*。 再造散再造桂枝汤,欺负穷人抢新房。――再造桂枝汤,芪附芎人羌辛防。 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薇荷枣草豉葱。 泻下剂 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黄厚枳实硝 大黄牡丹汤黄涛担冬瓜忙――黄桃丹冬瓜芒 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附 温脾汤为姜大人父子干杯――*姜大人附子甘*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大豆酱――三物备急大豆姜 麻子仁丸二人要小承气――二仁药小承气 济川煎止泻当用生牛肉――枳泻当*升牛肉 黄龙汤大承气+当草人 增液承气汤皇帝卖元宵――黄地麦元硝 十枣汤达吉愿找谁?――大戟芫枣遂? 舟车丸将军清晨牵牛,急随元花相情郎。――将军青陈牵牛,戟遂芫花香轻榔。 和解剂 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芩柴草大夏人。 蒿芩清胆汤青竹如碧玉,黄羚下子沉。――青竹茹碧玉,黄苓夏枳陈。 四逆散四逆菜籽是草药。――四逆柴枳*草药。 逍遥散小姚嘱咐魏生将薄荷当柴草烧。――逍遥术茯煨生姜薄荷当柴草芍。 痛泻要方臣,痛泻烧住房。――陈痛泻芍术防。 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芩连参草枣半姜。 大柴胡汤胡琴伴姜嫂,找将军只是打豺虎。――胡芩半姜芍,枣将军枳实大柴胡。 防风通圣散小华说:江姐当住大石桥,借河山勤防马熊。――硝滑芍:姜桔当术大石翘,芥荷山芩防麻芎。疏凿饮子陆大夫当用木通,泽泻治疗秦货郎目赤。――陆大茯*木通,泽泻*秦活榔目赤 清热剂 白虎汤白虎精食母肝――白虎粳石母甘。 竹叶石膏汤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竹石甘粳米

《中医内科学》方剂归类

A安神定志丸【功能】宁心安神,除痰通窍。心虚胆怯的心悸;心胆气虚的不寐; B补肺汤【功用】补肺益肾,清火化痰。肺虚喘证。肺肾气虚的肺胀;肺气虚; 补肝汤【功用】暖肝补虚。肝阴虚; 补中益气汤【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虚弱的痞满;脾气不升的癃闭;气虚发热;补阳还五汤【功用】补气活血通络。气虚血瘀的中风恢复期(偏枯不用,肢软无力)。 补气运脾汤【功用】温补脾肾。气虚阳微的噎嗝; 白头翁汤【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疫毒痢疾。 保和丸【功用】消食和胃。食积胃痛、痞满;食积的呕吐;食滞的腹痛;胃热滞脾的肥胖保元汤【功用】益气温阳。心阳虚; 保真汤【功用】益气补血,滋阴降火。气阴两伤的肺痨; 补天大造丸【功用】滋阴补阳。阴阳两伤的肺痨。 不换金正气散【功能】解散寒邪。寒湿痢; 鳖甲煎丸【功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气滞血瘀的黄疸后遗症。 八珍汤【功用】补益气血。正虚郁结的积证(消瘦、神疲乏力,疼痛逐渐加剧); 化积丸【功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正虚郁结的积证; 八正散【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热淋;膀胱湿热的癃闭; 百合固金汤【功用】滋阴降火,杀虫治痨。虚火肺痨;阴虚肺热的咳血、咳嗽;半夏白术天麻汤【功用】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降逆。痰浊头痛(头痛昏蒙);痰湿中阻之眩晕(头重昏蒙) 半夏厚朴汤【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痰气郁结的郁证; C柴胡疏肝散【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气滞的胸痹;肝气犯胃的胃痛;肝气郁结的腹痛;肝气郁结的胁痛;肝脾不调的黄疸后遗症;气滞血瘀的积证;气滞湿阻的腹胀;肝气郁结的郁证; 川芎茶调散【功用】疏风止痛。风寒头痛; 沉香散【功用】理气宽中,通噎进食。气淋(少腹胀满疼痛);肝郁气滞的癃闭(情志抑郁);程氏萆薢分清饮【功用】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膏淋;湿热下注的遗精; 春泽汤【功用】益气通阳利水。脾气不升的癃闭; D黛蛤散【功能】清肝利肺,降逆除烦。肝火犯肺的咳嗽;肝火犯肺的咳血; 定喘汤【功用】宣肺平喘,清热化痰。热哮; 涤痰汤【功用】豁痰开窍。痰蒙神窍的肺胀;痰浊的胸痹;痰火痫证;痰浊郁闭的闭证;当归四逆汤【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寒凝心脉的胸痹; 当归六黄汤【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阴虚火旺的自汗盗汗; 当归龙荟丸【功用】肝阳上亢之眩晕伴大便秘结者; 代抵当丸【功用】活血逐瘀。浊瘀阻塞的癃闭; 地榆散【功用】清热化湿。肠道湿热的便血。 丁香散【功用】温中散寒,降逆止呃。寒证呃逆; 丹参饮【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瘀血胃痛; 丹栀逍遥散【功效】由逍遥散加栀子丹皮,解郁泻火。气郁化火的郁证;气郁发热; 独参汤【功用】补气固脱。血厥虚证; 导痰汤【功用】燥湿豁痰,行气开郁。痰厥;痰湿内盛的肥胖; 定痫丸【功用】涤痰熄风。风痰痫证; 大承气汤【功用】峻下热结。湿热壅滞的腹痛; 大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肝胆郁热的阳黄;腹痛寒热往来兼大便秘结;大补元煎【功用】养阴补肾,填精生髓。肾虚头痛(头痛且空);肾气虚;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平固)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 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四、喘证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银)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 六、肺痨肺痨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 1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中医外科学重点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南齐医家龚庆宣重新编次厘定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娟子鬼遗方》,该书最早记载了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首创用水银治疗皮肤病。 3、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4、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外科三大学术流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正宗派;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全生牌;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心得派。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名及基本术语 1、我国医事分科最早始于周代。 2、元代医事则分为13科,将外科称金创肿科。 3、明清时期外科统称为疮疡科,其范围以疮疡、皮肤和肛肠疾病为主体。 4、疾病的命名原则: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和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疔,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5、基本术语: 疡:又称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市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创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多为阳证,平塌者多为阴证。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一般多用于有如钉丁之粟粒状脓头疔的基底跟部的描述。根脚收束多为阳证,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发生走黄。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中医综合-方剂学(十三)模拟题

中医综合-方剂学(十三)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 1.汤姆森路透的初步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总计为 2.89万亿美元,为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同比减少了31%。来自Dealogic的最新数据则显示,全球2008年并购交易的总规模为 3.28万亿美元,较2007年同比下降29%。这一事实表明 A.资本愈来愈具有社会性 B.资本积聚规模越来越大 C.资本集中速度有所减缓 D.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 A. B. C. √ D. 题干反映的是2008年全球资本集中有所减少,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题干没有涉及资本愈来愈具有社会性内容,所以,A项被排除;题干反映的是资本集中,而不是集聚,因此,B项也被排除;题干没有涉及资本与劳动力的对比关系问题,因而,D项也不符合题干要求。 2.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A. B. √ C. D. [考点] 本题考查社会结构。 [解题思路点拨] 社会经济结构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结构指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狭义的经济结构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系统,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三部分,其中经济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结构指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狭义的经济结构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政治结构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文化结构主要指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并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社会意识形态,即文化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 3.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 A.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B.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A. √ B. C. D.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大量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克服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平喘固本汤秦艽鳖甲散 平喘固本为验方,参味冬虫胡桃香,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磁坎苏款夏橘红,补肺纳肾化痰良。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越婢加半夏汤补天大造丸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版,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 射干麻黄汤己椒苈黄丸 仲景射干麻黄汤,细辛五味半生姜,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紫菀冬花大枣入,气逆痰鸣服之康。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消病自康。 香附旋覆花汤神术散 香附旋覆出条辨,覆花香附苏夏添,医学心悟神术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苡仁茯苓陈皮合,和络理气擅化痰。藿香砂仁六味共,和中消导食厥先。 枕中丹柴枳半夏汤 枕中丹出千金方,龟版龙骨远志菖,柴枳半夏用柴胡,枳壳半夏芩蒌辅,或丸或散黄酒下,开心定志又潜阳。桔梗杏仁青皮草,和解清热饮邪除。 清金化痰汤顺气导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验方顺气导痰汤,内括导痰汤全方,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生姜木香香附入,理气解郁化痰良。 养心汤二阴煎 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二阴煎中生地冬,元参黄连竹叶通,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灯芯茯神酸枣草,滋阴降火有神功。 补气运脾汤五汁安中饮 补气运脾有四君,黄芪陈皮砂仁群,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生姜大枣半夏曲,运脾和胃此方论。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 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 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中医外科学歌诀

第一单元疮疡(6个病) 一、疖(五仙清五神) 1、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 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 二、痈(托五味仙)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三、有头疽(黄连仙,八珍竹) 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四、丹毒(柴犀萆普)柴稀必铺 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 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 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 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瘰疬(六郁香贝)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六、褥疮(萆生血托)必生血托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5个病) 一、乳痈(瓜透托)刮透托 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2)成脓: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 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二、乳癖(逍遥二仙)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三、乳核(逍遥桃红)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2、血瘀痰凝: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四、乳衄(丹栀归脾)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

中医综合方剂学方歌功效主治

一解表剂(17) (一)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益。 2 桂枝汤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 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里饮证】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4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证变通良。 5 香苏散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二)辛凉解表1 银翘散 【清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柑桔芦根凉解法,温病初起此方宜。 2 桑菊饮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疏风清热肺咳消。 3 麻杏石甘汤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仲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 升麻葛根汤 【解肌透疹】 【麻疹初起】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5 柴葛解肌汤陶 【解肌清热,外感风寒】 【郁而化热证】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柴葛解肌汤程 【解肌清热,外感风寒】 【里热亦盛证】 程氏柴葛解肌汤,丹贝知地草芍黄,

不寒而渴风热证,清里之热较陶良。 (三)扶正解表 1 败毒散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 2 参苏饮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气虚外感风寒】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苓,益气解表兼理气。 3 加减葳蕤汤 【滋阴解表,素体阴虚】 【外感风热证】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4 再造散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阳虚气弱,外感风寒证】 芪参再造桂风草,附辛姜羌芎芍枣,助阳益气解表寒,阳虚气弱风寒了。 5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助阳解表】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暴哑】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6 葱白七味饮【养血解表】 【血虚外感风寒证】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二泻下剂(12) (一) 寒下 1 大承气汤 【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较,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 大陷胸汤 【泻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3 大黄牡丹汤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二) 温下 1 大黄附子汤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寒积里实证】

中医内科学加方剂歌诀汇总

1.1感冒 感冒风邪时毒袭,咳嗽头痛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治重解表宣肺气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歧双解汤主寒包火,参苏葳蕤气阴析。 【注释】 ①本病主要病因是风邪和时行病毒。 ②临床以咳嗽、头痛、流涕、鼻塞、喷嚏、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证候, ③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故其治疗着重于解除表证,宣通肺气。 ④香薷饮:新加香薷饮。 ⑥参苏饮、加减葳蕤汤分别治疗气虚及阴虚感冒。 【方歌】 ①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②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③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暑湿。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④参苏饮 益气解表参苏饮,二陈汤入木枳斟,前胡桔梗姜枣配,尚须加入干葛根。 ⑤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葱豉薇,薄荷桔梗草枣随,滋阴清热且发汗,阴虚风热此能为。 ⑥双解汤 《医方集解》双解汤,麻黄防风荆芥襄。薄荷黄芩大栀子,连翘石膏桔梗尝。 1.2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杂病先,六淫疫毒续复感卫表荆防银翘异,肺胃麻杏白虎辨连朴脾胃湿热证,大承大柴不一般,膀胱八正小柴合,肠道湿热葛芩连。 【注释】 ①本篇指罹患杂病在先,感受六淫疫毒在后之发热。 ②卫分表证属风寒者用荆防败毒散,风热者选银翘散。肺热用麻杏石甘汤,胃热用白虎汤。 ③连朴:王氏连朴饮。腑实用大承气汤,胆热用大柴胡汤。 ④膀胱湿热用八正散合小柴胡汤。葛芩连:葛根芩连汤。 【方歌】 ①荆防败毒散见“内科?感冒”。 ②银翘散见“内科?感冒”。 ③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清凉,主治喘热肺气张,须知阳盛方禁桂,若是无汗量要商。 ④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⑤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⑥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⑦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⑧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⑨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解表清利保安康。 ⑩王氏连朴饮 王氏连朴《经纬》方,厚朴苍术黄连襄,半夏芦根淡豆豉,清热利湿和胃脾。 1.3湿阻 湿阻重闷呆腻濡,外感水湿中土阻,起病较缓病迁延,湿性粘腻不易除,祛湿运脾分主次,湿困脾胃藿香主,湿热王氏连朴饮,香砂脾虚湿滞瘳。 【注释】 ①本病的突出表现是肢体困重,脘腹痞闷,纳食乏味呆腻,舌苔厚腻,脉濡。病因是外感水湿,内困脾胃。 ②本病的治疗原则一为祛湿,二则运脾,但有主次之分。 ③藿香;藿香正气散。 ④香砂:香砂六君子汤。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汤第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 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内伤咳嗽 杏苏散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第四、喘证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 或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第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可另服琼玉膏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中医外科学重点个人整理版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殷商时期甲骨文最早外科病名记载。 3、专科形成:到了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4、春秋时期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较大提高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膏梁之变,足生大疔.”“诸痛疡疮,皆属于心.” 5、汉代中医外科有了较大发展 (1)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 (2)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3)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 (三)发展:(两晋——金元时期) (1)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7、唐代:《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 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进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汪机《外科理例》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陈司成《霉疮秘录》,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 8、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 ①“正宗派”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 ②“全生派”清王维德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代表 ③“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的命名及基本术语 1、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 1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 2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3疾病特征:烂疔,流注,湿疮等 基本术语: 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痈:痈者,壅也,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化脓性疾病,一般分为外痈和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一切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患,内痈是指发于脏腑的化脓性疾患 4、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5、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6、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尽,尤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变化。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7、毒:凡是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为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