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限制和禁止目录(2021年本)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限制和禁止目录(2021年本)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限制和禁止目录(2021年本)

附件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限制和禁止目录

(2021年本)

一、限制类

1.新增围填海项目(国家重大项目除外)。

2.新增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项目(国家重大项目和公益事业除外)。

3.以下项目不得占用耕地,亦不得通过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供应等变相占用耕地:

(1)机动车交易市场、家具城、建材城等大型商业设施项目。

(2)大型游乐设施、主题公园(影视城)、仿古城项目。

(3)大套型住宅项目(指单套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44平方米的住宅项目)。

(4)赛车场项目。

(5)公墓项目。

(6)机动车训练场项目。

(7)以河流、湿地、湖泊治理等为名,开展的挖田造湖、挖湖造景项目(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手续的项目除外)。

(8)在城市建设中建设的人造湿地公园、人造水利景观项目(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

许可手续的项目除外)。

(9)以城乡绿化建设等名义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土地用途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的项目除外)。

4.住宅项目

(1)宗地出让面积不得超过下列标准:单宗土地住宅用地面积小城市和重点镇7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大城市及以上20公顷。

(2)容积率不得低于以下标准:1.0(含1.0)(牧区、林区居民定居、抗震安居房等政策性、保障性住房除外)。

5.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限制类的扩建、改建项目,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规定的产能条件或要求采取措施改造升级。

二、禁止类

1.党政机关、团体(含国有事业单位、参照执行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新建、改扩建培训中心(基地)和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建设项目。

2.毁林、毁草、毁坏湿地的开垦项目。

3.历史遗留围填海用于开发房地产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休闲娱乐项目以及污染海洋生态环境项目。

4.在无居民海岛进行房地产开发、采石、挖砂、采伐林木以及污染生态环境的项目。

5.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

6.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格控制铁路、公路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用地审批,道路沿线是耕地的,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过5米,其中县乡道路不得超过3米。不得违规在河渠两侧、水库周边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

7.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

8.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违反规划搞非农建设、乱占耕地建房等。

9.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0.不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土地管理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草原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不符合国家安全、环保、能耗、质量、自然资源利用方面强制性标准,不符合国际环境公约等要求的工艺、技术、产品、装备项目。

11.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限制类的新建项目和淘汰类项目,直接纳入本目录禁止类,自然资源、投资管理和林草主管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如何利用自然资源

就西华县而言浅析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西华是女娲的故都,2005年感动中国10大新闻人物洪战辉的故乡。它属于黄河冲积平原,位于东经114°5′—114°43′,北纬 33°36′—33°39′,东西长57公里,南北平均宽2l公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西北略高于东南,海拔高度在47.8—55.8米之间。境内有沙河、颍河、贾鲁河、鸡爪沟、双狼沟、清流河等14条骨干河道,俗称“七沟八河”,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质经市、县水利局、环保部门联合检验合格,无污染现象,水量充足,能够满足大型工业生产项目及生活用水需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平均降水量750mm,平均日照时数1971小时,无霜期224天,最大风速10.6米/秒。 西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小麦、棉花、大豆、花生、大枣、苹果、桃子、芦笋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优质棉生产百强县,全国平原绿色先进县,森林覆盖率19%,活立木蓄积量达130万立方米;现有果蔬冷库440座,年贮存量1.8亿公斤。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农田灌溉率的上升,工业“三废”的排放导致地表水的污染,西华县水资源可承载最大工业产值是越来越少。按现有用水状况,在保障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几十年以后,工业就有可能出现无水可供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当加大开源节流的力度,提高农业节水灌溉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提高各行业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强中水及雨水回用设施的建设,努力创建节水型社会,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利用方面,应该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尽量减少住房占用耕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质量,从而提高利用率和产出率。近年来,在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解决林粮矛盾的问题上,我县采取了一些措施:村旁植树,形成环状林业;路、沟、河旁植树。形成带状林业;实施农果间作,形成块状林业;利用低洼地、废坑塘造林,形成点状林业。既发展了林业生产,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实现了农民的增收。 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运用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制定系统的政策。要把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计划过程中,必须考虑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实施城镇化战略、重点工程建设、城乡规划时,必须进行气候影响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把人类活动对气候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使项目投入使用后对气候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既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多样性,发展特色旅游,大力促进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丰富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又要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形住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恶化速度,走循环经济之路,推行绿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决策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分为可耗竭或不可再生(如矿产)和不可耗竭或可再生资源(如森林和草原)两大类。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以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严重地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并保持持续增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中国在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小,1989年人均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8.1%、32.3%、14.3%和32.3%,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或恶化;二是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与全国性的耕地资源不足和退化问题。据统计,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吨以上,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粮食250多万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对来说,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b)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c)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d)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e)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f)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 历史经验和教训 翻开人类的文明史册,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则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前进。当自然界创造人类的时候,自然界于人类来说是神秘而可敬畏的,但那早已是远古的历史了;人类凭着自身无穷的创造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向前发展,并不断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手段也日新月异,使得人类干预大自然的能力和规模空前膨胀。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福祉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锐减、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使人类陷入了重重困境。回顾20世纪人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地球上发生了3种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二是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世界人口翻了两番,已达60多亿,并且仍以每年8000多万的速度在增长;三是人类长期片面追求经济的畸形发展,不但导致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消耗与破坏,而且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肆意排入自然而污染着环境,最终形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而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

于破坏、对抗关系,以改造和征服自然为目标的时候,自然总会以特殊的方式威胁人类;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祥和、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上世纪末,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人类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迫使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和发展观进行深刻的反思。经过反思,人们才逐渐开始意识到,必须从经济、社会、环境、科技、文化等更广泛和更系统的高度去审视人类的前途,并就社会、经济发展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以达成共识。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它赋予人们的是物质的精华,而人们回赠的却是物质的垃圾。回首过去的岁月,世界各国人民以其聪明的才智和创造力,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资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现代物质文明,谱写出了人类社会新的篇章。但是,人类的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承载生命的绿洲——地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为此,人们付了重大的代价。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的环境状况: 据有关报道表示,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已使地球上每年有上千种生物灭绝,从公元1600年至今,仅地球上生存的高等动物就灭绝了1090种。在今后20至30年内,地球生物总量的四分之一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之中。同时,地球近四分之一的土地出现荒漠化并呈现继续扩大之势,全球森林面积每年消失数百万公顷,淡水资源日见匮乏,海洋污染日趋严重,凡此种,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已使众多生物的生存岌岌要危。大自然的警告正使人类逐渐清

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 发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与林地所占的比例小;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山区。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中国各类型土地资源都有分布;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纳西河 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护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读图,运用交流、分析的方法,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实例分析和数据分析,意识到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初步认识 到合理利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合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 难点:理解合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 三、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课前调查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流程图: 2、内容与设计:

活动一: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自然资源。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自然资源、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活动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活动三:桑基鱼塘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理解并描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对策。 活动四:局部地区自然资源改善的条件。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探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

板书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 2、自然资源的种类 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 二、合理利用我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采取措施改善局部地区自然资源的条件 3、设计说明 内容分析 “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是《初中科学》第十五章的第二课时,本节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些策略等。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对人口增长以及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知道了人口增长所引发的众多问题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侧重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些对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对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整体了解,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懂得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能源的相关知识,对自然资源的概念比较容易掌握,而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需要有一定量的数据和事例的分析,才能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设计了四个学生探究活动,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阅读图表、分析典型事例,获得有关自然资源的知识,同时也知道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与统一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利用用

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枣庄八中南校詹井周 【课题】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讲练结合、当堂达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出示幻灯片:四大文明古国及所在大河位置。 人类文明发祥地大多产生和发展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大河流域,说明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以外,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也相继成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这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成为我们2013年高考的热点之一。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板书课题]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特征 1、概念:自然资源即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关于它的概念我们要理解三个内涵。 ①自然属性:即直接来源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四大圈层中。如气候资源、水资 源、生物资源、土地和矿产资源。而经过人类加工后形成的如火电(能源)就不属于自然资源。 ②社会属性:是用于生产和生活,才能称之为资源。如农业生产中,要利用光、热、 水、土地等资源。 ③物质与能量。前者作为物质被利用,而后者被当作能源利用。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就是物质与能量的两个典型代表。 2、分类:按是否可再生分为两类 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特别地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3、特征: ①分布的不均衡性。 ②资源间的联系性。 ③数量的有限性。 ④利用的发展性。 [典例解剖] 例1、右图所示,能正确 反映三者之间关系的示意 图为()

解题思路: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二者是包含关系。而有些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为一次能源(属于自然资源)。这其中也有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也有些不属于矿产资源如太阳能。另外一些能源则是人类加工后形成的二次能源,如火电、核电等。故能源与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均为相交的关系 参考答案:C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以水资源为例,来通过读资料和图表,分析一下其分布特征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从而为合理利用其他自然资源提供一个研究的思路。 二、水资源 1、水资源及分布 [自主学习] 结合下图,完成《高考总复习》P79“知识梳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是什么,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②世界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③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诱导点拨] ①狭义水资源是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通过左图可知: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所以,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因素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时空变化。 ②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亚洲、南美较多,而大洋洲最少。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区域面积大小,影响到集水范围;二是降水量;三是蒸发量; ③中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空间上由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这是因为我国的降水总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造成的;而时间分配上也不均衡,受不稳定的夏季风的影响,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 【过渡语】那么,水资源对人类社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P61文字,完成《高考总复习》P80“知识梳理”,并能举例说明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诱导点拨] (结合幻灯片:千岛湖和农夫山泉等)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和效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西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缩小有水资源的数量有密切的关系,而“农夫山泉”成为了瓶装水中效益较好的品牌利益于水资源的质量。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则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目前,更多的地区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那我们如何合理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有限性,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为环境资源工作创造了良好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环境资源工作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也正处于大发展的黄金阶段,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对今后 年和 年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行了规划,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是新时期环境资源工作的重要指南,标志着环境资源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保护和节约为主要特征的环境资源法制体系日趋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我国已经有 部环保法律, 多项行政法规, 多件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多项环境标准,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以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和以我国缔结参加的有关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条约、公约、协定为辅的较为完备的环境与资源法的法律体系,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础。 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初见雏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已建立 个生态省、 个生态示范区、 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或城区、 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所国家级 绿色学校 和 个省市级 绿色社区 。我国已经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正在一步一步地迈向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也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资源观已形成共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资源观已深入人心,取得了一定的共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的逐渐建立完善,创造了向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转型的必要的政治保障条件,建立健全了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的决策体系,这些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难得的良好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的环境资源工作趋势展望 如何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 十一五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的环境资源工作发展趋势。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然要求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看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增强环境保护和资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战略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面对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实施怎样的切实有效的对策呢在这方面,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规定,我国今后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今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地说,就是要实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一、建立自然资源的管理体系 这是我国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必须采取的第一条对策。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起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这主要是因为:①考虑到我国有关自然资源退化问题还十分严重,在执行许多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和法规中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政府有必要在强化和完善法规的同时,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包括市场刺激手段),以发挥市场机制在改变自然资源利用的观念和方式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②我国绝大部分自然资源虽都归国家所有,但因所有权与开发经营权不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就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配置和低效率的开发利用。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已允许企业和个人通过承包等形式获得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和使用权。在此情况下,国家正在加快建立一个基于市场手段和政府调控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这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必须改革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包括要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自然资源所有权和开发经营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在自然资源使用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使用者付费”的经济原则,以促进、推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方式开发资源;根据强化市场经济原则,完善有关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现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等。 二、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①要实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确定和实施“最佳政策”,或是以综合的可持续方式有效地使用和管理自然资源,而且还应建立一种政策分析机制,以便能持久地调整或评价现行和未来的政策,审查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是如何有利或不利于总体可持续发展;②可持续发展为一动态过程,需要随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不停地进行调整,有必要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分析手段;③推行和实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还将有助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以,在这方面应明确以下目标,即逐步推行在制定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的重大政策、规划和开发项目时,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最终能以法规的方式加以推广实施,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进行规划或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 三、主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一)水资源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测试题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1.5′×40) 1.内蒙古东部地区和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的共同点是() A、都有铁路干线与主要工业区相通,市场广阔 B、都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发挥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C、煤炭储量都在2000亿吨以上 D、区域内有丰富的铝土矿,发展金属冶炼工业条件优越 读山西省能源转换图回答下列2-3题。 2.图中反映山西省煤炭加工工业的发展特点是: A.能源转化率不断提高 B.发电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煤炭焦化的发展速度 C.2000年前发电量和煤炭焦化量不断增长,2000年后出现小幅下降。 D.2000年后原煤生产量的增长速度快于能源转换的增长速度 3.山西省能源工业的发展,对山西省的影响有:①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②提高山西省经济效益③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④避免煤炭资源过渡开采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①②③④ (2008年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完成4-6题 4.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5.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6.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沿黔桂边境东流,后又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才改称黔江。红水河流域图,回答下列7-10题。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认识自然资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因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的事实,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的观念。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 展示实物标本:将铁矿石、木材、煤、一杯水置于讲台上。

学生分组讨论:请同学注意观察黑板上的景观图和讲台上的实物标本,将同学分成五组,确定下列五个议题,每组一个,讨论5分钟后,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发言。 议题一:土地的重要意义 议题二:阳光及其利用 议题三:水和水的利用 议题四:森林的作用 议题五:煤和铁矿石的利用 教师:刚才我们讨论的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都叫自然资源,请同学们注意分析自然资源概念的两层含义: ①它们是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还是由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自然存在。) ②它们对于人类有没有应用价值?(有应用价值。) [教师总结] 凡含有上述两个属性的,即可称为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概念(板书) 这些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叫做自然资源。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自然资源? 土壤(是)鱼虾(是) 春小麦(否)汽车(否) 草原(是)袋鼠(是) 教师:明确了自然资源概念的定义,也就是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概念,还要明确自然资源都包括哪些种类。现在,我们来看它的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师:按照自然资源在短时间内能否再生或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分成两类,即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并说明理由。 ①太阳能:可更新资源,因为太阳不停地发光发热,人类可以永远利用,取之不尽。 ②森林: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 ③石油:不可更新资源,开采完了,不能短时间内再生。

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第六讲第三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案 【课题】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高考考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考点解读: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能够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的成因与分布特征 3.以水资源为例,通过读图分析世界及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并举例说明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不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高考展望: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在区域发展中,考查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形式上看以图表资料和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同学们,你还能记住哪些自然资源?它们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什么意义?人们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的?(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回答不全面,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复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这部分内容。 考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与特征 【知识梳理】结合课本内容,完成《高考总复习》P67“知识梳理” 1、自然资源的概念: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按是否可再生分为两类 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3、自然资源的特征: ①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一般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不仅仅体现在空间上,也可以体现在时间上。对于某一种资源而言,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因此,产生的自然资源的跨时空调配需求。 ②自然资源间存在着联系性。一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可能会引起相互关联的自然资源的变化。比如,森林资源的破坏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质量的下降。 ③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是不可再生的,固然是有限的;但纵使是可再生资源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段之内也是有限的。比如,对于某一个区域的水资源而言,在一定时间段内,如果过度利用,则会造成更水资源的枯竭。人类过度狩猎某生物物种,则可能造成该种生物资源的灭绝。 ④自然资源的发展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范畴是在不断扩大的。截止到当前为止,整个地球上,在人类可预期的未来,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不是资源了。【想一想】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之间关系的是: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线。 3、能源基地建设: (1)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 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4)“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拓展知识】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1、原因: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采用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的发展。 【答题思路】分析原因——紧扣供需关系说矛盾 解决措施——从开源节流展开述要点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提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 也是指导充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理论基础它的提出具有科学和历史的必然性。 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有助于人们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道路, 全面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 并指导人们更深一步地进行我国的经济改革。最终在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有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经济改革 一引言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即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具体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道路。人类发展经济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 也是一部探索并选择适合自然与社会结合的特点, 能够支持人类社会顺利和有效发展道路的历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人类社会对发展经济道路的正确抉择。 二正文 2.1.1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 就是要寻求一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满足人类生存需要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统一的载体。可持续发展是21 世纪世界各国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 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如若不能满足当代人对生活资料的需要, 就难免有人偷盗, 社会秩序混乱; 不能满足当代生产年龄人口在就业上对生产资料、产业结构的需要, 存在大量失业人口, 社会就难以安定, 正常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所以, 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发展, 首先是满足当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连续性, 这种连续性主要的不是取决于一项或几项经济指标, 而是取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代际公平, 充分体现出人本主义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特别注重代际公平, 如果当代人的发展建立在牺牲后代人利益基础上, 便破坏了代际公平原则, 也就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2.1.2可持续发展是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认识的深化 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人类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已经有数百万年以上的历史, 但是事实证明, 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一直是不正确的。这正是人类社会经济不能实现可持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案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二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概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道理。 2.能够树立爱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 1.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怎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接着上一节的内容介绍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性问题——资源。课本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认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第二个活动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这两个活动,学生可基本认识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资源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按照课本的设计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分析和游戏的完成,并针对每个探究活动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总结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与世界人均拥有量之间的差距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怎样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等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这些收集中国自然资源资料,以及如何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 是人类过渡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的一种行为。自然资源与人类社 会密切联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 资源呢 初步了解过度开发对自 然资源造成的影响。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一、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的“探 究竟1”并讨论“人类在开发自然资 源时存在哪些问题” 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捕鱼”游 戏,并讨论哪种方法能捕到更多 的鱼。最后可以确定每次捕捉10 条“鱼”可以捕到数量最多的鱼,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个 结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林 木的砍伐、野生动物毛皮的采 集、鱼类的捕捉等。进而引出资 源开发利用应保持适度的结论。 阅读课本的“探究竟1”进 行讨论,分析人类在利 用自然资源时存在的问 题。 按照课本的叙述完成游 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进行讨论,进而认识资 源开发利用应注意适度 的问题。 拓展应用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针对人与自然资源的关

浅谈人类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浅谈自然资源 姓名班级学号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地下资源和地表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可将其划分为农业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工业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林产品资、旅游资源、草原产品资源等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直接生活资源(天然食物、森林及草原中的动物、鱼类等)和劳动资料资源(矿产、森林、土地等); 从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经济关系,即按照资源的性质,划分为四类: a 环境资源,如太阳光,地热,空气和天然水等。b 生物资源,如动物、森林、草场等。c 土地资源,包括农用土地、城市土地等。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劳动对象。d 矿藏资源,包括能源、各种矿物等。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b)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c)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d)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e)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f)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地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有限性,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如何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呢? 自然资源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从自然资源利用的一般过程来看,社会生产最终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然后再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现状 【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在广袤的国土上各族人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两百多万年前开始的旧石器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巫山人(距今约200多万年)、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50万年),就已经能够使用一些用坚硬的矿物和岩石——燧石、石英与石英岩、板岩、石灰岩等制成的粗笨石器,砍伐树木,刮削木棒,切割兽肉,挖掘植物块根,扩大从自然界获取生活的来源。到了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我们的祖先,开始采用以矿物原料打制成的石镰和比石斧更薄的方形石器,在当地栽培植物、饲养役畜,并能够从事植物栽培、动物饲养供生活需要,同时也开始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的土地垦殖成为耕地,利用草原来放牧牲畜。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青铜冶炼业成为社会生产发展重要物质基础。距今约5970年,大约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我国便有了最早的用铜记录。由于大量矿物采冶生产知识的积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中就曾留下关于我国矿物资源分布的丰富记载。秦代秦始皇曾专设铁官管理全国的矿冶事业。汉晋时期,我国已懂得用天然气煮盐、从硫化汞中提取汞,还曾有陕西延长地区石油可燃现象的记录。到西汉时代(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用煤当燃料在我国已是相当广泛了。 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海洋作为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基地。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地利用海滩晒制海盐,并大力发展沿海捕捞。西汉时代便发展了海洋运输,与日本等国开展了频繁的海上交通往来。唐宋时代(618年~1279年),我国商船队已成为航行南海和印度洋海域最活跃的船队。明代我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航海船队,于1405年~1433年间,七下西洋,途经40多个国家,更为世界航海史增添了光辉篇章。 【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取得显著成就。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50年代中期,各省、自治区、市都相继成立了地质勘探及矿山开发的专门性机构,用于矿产勘探的钻探工作量,每年平均达二百几十万米,为1949年前最高年份万余米的数百倍。已探明储量的矿种已从1948年的18种,激增至目前的148种;其中有些矿种如铁矿,30年代全国探明储量仅18万吨,而目前其探明储量几近500亿吨!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5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对我国辽阔海域所蕴藏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潮汐资源等作了专项调查。目前,除海洋捕捞、海盐生产(海盐年产量世界第一)和海运等产业继续有所发展以外,正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新兴的海洋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大规模地查勘大陆架海底油气资源,潮汐发电、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的研究试验工作,也都在蓬勃发展。 【开发利用尚有巨大潜力】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业绩,但由于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水平尚低等原因,目前总的来说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尚有巨大开发利用潜力。据统计,目前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左右,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仅4%~50%,化工原料的利用率仅33%,木材利用率为40%~50%,能源利用率仅33%,冶金行业有色金属冶炼中的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1.1自然资源的定义 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实体性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如给予人以舒适性、提供生产发展场所等,即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具有某种功能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自然资源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实体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上的可量化、可补偿的、直接或间接进入社会经济循环体系的自然资源。 1.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然性。自然资源是天然物品,与人工合成品具有本质区别。 (2)历史性。多数自然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例如石油的形成需要数万年或更长的时间。 (3)稀缺性。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对非生态资源而言,随着人类消耗量的增加,资源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如石油);对生态资源而言,如果人类的利用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也会导致枯竭(如森林)。 (4)整体性。各类自然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时空上往

往交互重叠、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系统,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其它资源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整个资源系统的变化。 (5)种类与功能多样性。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仅已被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就有2000多种。一种自然资源的功能也是多样的,比如森林既可以提供木材、林木等副产品,还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功能整体地发挥作用,人们不可能在改变资源系统中某一项功能的同时又使周围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6)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多数自然资源具有自我更新或再生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更新保持数量和质量平衡,但其自然更新速度是有差别的。一些自然资源不能自我更新,会越用越少(如石油)。 (7)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同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类型、储量、质量也有很大差别。 (8)国界性。自然资源按国界进行划分,和人一样具有国别。但也不完全如此,如大气资源不受国界限制、国境线上的地下矿产资源可能引起国际纠纷、某些动物自由游动可以“改变国籍”等。 (9)公共性。自然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原则上不能限制任何人享受其所提供的生态、社会服务,任何人对某些资源的享受也不会影响他人的享受。同时,不少自然资源从物质形态上也是不可割裂的,如巨大的水体、奔腾的江河、广阔的海洋、无法固定的环流大气等,因此,自然资源本身在很大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