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预测模型进行自动化决策

利用预测模型进行自动化决策
利用预测模型进行自动化决策

利用预测模型进行自动化决策

敏捷是决策管理领域的关注重点及优势所在。在决策管理中,敏捷指的是能够快速调整并应对业务和市场带来的变化。决策管理技术倡导将业务逻辑从系统和应用中分离出来,然后业务人员便可以在独立的环境中管理和修改业务逻辑,并且完成对修改的部署上线。

在这过程中,尽量减少了IT人员的参与,而且也不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周期(需求,开发,测试,上线)。

相比于传统应用更新方式,决策管理的方法可以保证团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对系统里业务逻辑的修改。即使某些涉及关键自动化决策的需求频繁地变更或者新增,在这种方式下也能轻松应对,这可以让你的业务更加灵活。

能够快速地对应用进行修改和完成上线是很重要的。那如何才能知道应该修改什么呢?有一些变更,比如监管要求或者合同约定的,是非常明确的。只要准确地按照监管要求或者合同约定进行部署,自动化决策将产生所需的决策结果,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许多决策的修改并没有这样直接而明显的解决方法。

光靠敏捷是不够的

通常情况下,决策是基于用户行为、市场动态、环境影响或其他的外部因素制定的。因此,这些决策常常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在信用风险决策中,需要决定是否批准一个申请,以及设定相应的信用额度和利率。相关机构如何制定最佳决策来帮助他们尽量获客的同时降低风险?这同样适用于营销决策,如追加销售和交叉销售的报价等,客户最可能接受哪个可能的报价?

预测模型提供数据洞察

这正是预测模型一展所长的地方。预测模型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通过精密的分析技术对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帮助我们减少不确定性,并制定出更好的决策。能做到这点,预测模型是通过识别历史数据中一些能导致特定结果的模式,并在未来的交易以及客户互动中检测相同的模式,来实现对结果的预测。

预测模型指导着许多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决策。比如,你的信用卡发卡银行可能会偶尔联系你,要求你确认一些他们认为可能是盗刷的交易,因为这些交易不符合你的刷卡习惯。当你在网上购物时,商家会根据你的购买历史或者购物车中的商品推荐你可能需要的其他商品。并且你可能也注意到,在你访问的一些其他网站上也会展示类似商品的广告。这些广告与你之前访问的购物网站直接相关,

以促使你返回并完成购买。所有的这些例子都是预测模型在具体决策场景下的运用。

如何建立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其实就是创建一个数学意义上能够表示历史数据中不同特征之间的关联的模型。被选择的特征和结果相关并可以用来进行预测。例如,为了预测未来销售的可能性,有用的预测因子可能是客户的年龄、地点、性别和购买历史。或者为了预测客户流失,我们可能会考虑用户的行为数据,如过去6个月的投诉次数,上个月的支持单数量,该用户成为我们客户的月数,以及人口统计数据如客户的年龄、地点和性别。

假设我们有足够的包含了结果(在第一个例子中客户是否实际购买,第二个例子中客户是否流失)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创建一个预测模型,将输入的数据元素(预测因子)和输出的数据元素(目标)做映射,并对未来的客户进行预测。

通常数据科学家建立预测模型时有一个迭代的过程,包括:

收集和准备数据(并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探索和分析数据来检测异常情况和异常值,识别有意义的趋势和模式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或像回归分析这样的统计方法来建立模型

测试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一旦建立好模型并通过了验证,那么便可以部署和使用,来进行实时的自动化决策。

在自动化决策中部署预测模型

当预测模型可以给我们提供正确的预测结果和评分后,我们还需要决定如何去使用它们。像明策智能决策引擎这样的现代决策管理平台,能够将预测模型(给出决策)和业务规则(将决策转为具体的行动)很好地结合起来。明策智能决策引擎包括了内置的预测分析功能,也能够执行其它工具(如SAS、SPSS和R)建立的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的使用正在迅速普及,并且改变了很多传统的商业行为。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预测并不等同于决策!现实世界的商业决策通常会包含多个预测模型。例如,一个反欺诈决策中,可能包含用来预测交易发起方的账户被盗用的可能性的模型;也可能包含用来预测交易收款方的账户被盗用的可能性的模型。一个贷款审批的决策会包含信用评分模型和反欺诈模型,也有可能包含了其它模型来预测客户提前还款的可能性,或者他们购买额外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决策中的业务规则正是综合了这些模型的结果和分数,来最大化回报并最小化风险。

完整版购买决策过程五阶段模型

消费者购买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问题认知 这里问题是指消费者所追求的某种需要的满足。因为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就形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满足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满足?想满足到什么程度?这些就是希望解决的问题。确认问题是购买决策的初始阶段,因为消费者只有意识到其有待满足的需要到底是什么,才会发生一系列的购买行为。 这个需要可以有内在和外在的刺激所触发。内在刺激,eg.人的正常需要一一饿、渴等上升到某一阶段就会成为一种 驱动力。需求也可能有外在刺激引起,一个人可能会羡慕邻居的新车或产品的广告激发购买欲望。 营销人员需要识别能引起消费者某种需要的环境,通过从消费者那里收集来的信息就能识别一些常见的会引起产品兴趣的刺激因素。这样,营销人员就可以制定各种引起消费者兴趣的营销战略。这对购买奢侈品、度假产品、娱乐产品来说尤为重要。营销人员需要刺激消费者购买动机,所以要仔细地考虑潜在的购买需要。 信息搜索 消费者一旦对所需要解决的需要满足问题进行了确认,便会着手进行有关信息的搜索。所谓收集信息通俗地讲就是寻找和分析与满足需要有关的商品和服务的资料。

(1)恰当的评估标准。 例如某消费者欲购买一块手表, 他首先要确定他所要购买的手表应具有那些特征。 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具备的特征。 如目前市场上各种手表的款式, 通过收来信息,消费者熟悉了市场上的一些竞争品牌和特性。消费者可能获得 营销人艮需要识别不同的导致消费者作出决策的属性的层次, 信息主要内容 些特征 己经验 便是评估的标准。消费者一般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一块理想的手表应具备哪些特征。一旦他感到自 有限,他就会向朋友打听,查阅报刊杂志,或向销售人员征询; 已经存在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目前有多少种手表在市场上出售; 屮,消 费者只熟悉其屮的一部分( 知晓品牌组)。在这组品牌中,只有某些品牌能适应最初的购买标准( 可供 考虑品 棒组)。当消费者收集这类品牌的大量信息之后,只有少数品牌被当做重点选择( 选择品牌组)。消费 者根据 自己经历的决策评价过程,从选择组屮作出最后 决策。 功能,厂牌信誉,价格等方面情况。 全部品牌,而在这些全部品牌 来理解不同的竞争力和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数学建模高考志愿选择策略

高考志愿选择策略 目录 一、摘要 (2) 二、问题重述 (3) 三、模型假设 (3) 四、符号说明 (4)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5-9 六、模型推广 (10) 七、模型评价 (10) 八、参考文献 (11)

摘要 本文主要解决的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下如何进行高考志愿选择的问题。高考志愿选择的优劣有时对考生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解决考生高考志愿选择问题。 首先我们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做出影响高考志愿诸因素的层次结构图,然后做出各层的判断矩阵,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算出权向量,最后得到决策层对目标层的权重,从而解决了高考志愿选择的问题。 关键词高考志愿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权重

一、问题重述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许多考生面临估分后填写志愿的决策过程。这个决策关系重大,如果抉择不当很可能就会错过自己心仪的高校。在考生决策的过程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下表,假设每个考生可填写四个志愿。现有北京甲、上海乙、成都丙、重庆丁四所大学。考生通过网上信息初步考虑因素重要性主观数据如下表,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经过建模计算,帮考生考虑到各种决策因素使之能轻松应对这一重大决策。 表(1) 相关权数北京甲上海乙成都丙重庆丁 校誉名校自豪感0.220.750.70.650.6录取风险0.1980.70.60.40.3年奖学金0.0240.60.80.30.7就业前景0.1330.80.70.850.5 生活环境离家近0.0610.20.410.8生活费用0.0640.70.30.90.8气候环境0.0320.50.60.80.6 学习环境 专业兴趣0.1320.40.30.60.8 师资水平0.0340.70.90.70.65可持续发展 硕士点0.0640.90.80.750.8 博士点0.030.750.70.60.5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瞧法,刚好瞧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瞧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 早在1909年Parsons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与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与干预的框架。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与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3、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与咨询而言仍然就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与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与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Phillips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与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与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瞧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就是系统的、独立的与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与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Savickas认为非理性模型与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与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与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与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理论与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模型、Krumboltz模式、Tiedeman模式与Gelatt模式。 (1)Tiedeman模式 虽然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与肯定,但就是Super认为Parsons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与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与权重她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Super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就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 足,Tiedeman,O’Hara与Harren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Tiedeman模式):把个体瞧作就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与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与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Tiedeman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与主动性。Tiedeman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应瞧到,Tiedeman模式仅仅就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与深入。 (2)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简称CIP理论)

利用预测模型进行自动化决策

利用预测模型进行自动化决策 敏捷是决策管理领域的关注重点及优势所在。在决策管理中,敏捷指的是能够快速调整并应对业务和市场带来的变化。决策管理技术倡导将业务逻辑从系统和应用中分离出来,然后业务人员便可以在独立的环境中管理和修改业务逻辑,并且完成对修改的部署上线。 在这过程中,尽量减少了IT人员的参与,而且也不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周期(需求,开发,测试,上线)。 相比于传统应用更新方式,决策管理的方法可以保证团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对系统里业务逻辑的修改。即使某些涉及关键自动化决策的需求频繁地变更或者新增,在这种方式下也能轻松应对,这可以让你的业务更加灵活。 能够快速地对应用进行修改和完成上线是很重要的。那如何才能知道应该修改什么呢?有一些变更,比如监管要求或者合同约定的,是非常明确的。只要准确地按照监管要求或者合同约定进行部署,自动化决策将产生所需的决策结果,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许多决策的修改并没有这样直接而明显的解决方法。 光靠敏捷是不够的

通常情况下,决策是基于用户行为、市场动态、环境影响或其他的外部因素制定的。因此,这些决策常常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在信用风险决策中,需要决定是否批准一个申请,以及设定相应的信用额度和利率。相关机构如何制定最佳决策来帮助他们尽量获客的同时降低风险?这同样适用于营销决策,如追加销售和交叉销售的报价等,客户最可能接受哪个可能的报价? 预测模型提供数据洞察 这正是预测模型一展所长的地方。预测模型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通过精密的分析技术对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帮助我们减少不确定性,并制定出更好的决策。能做到这点,预测模型是通过识别历史数据中一些能导致特定结果的模式,并在未来的交易以及客户互动中检测相同的模式,来实现对结果的预测。 预测模型指导着许多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决策。比如,你的信用卡发卡银行可能会偶尔联系你,要求你确认一些他们认为可能是盗刷的交易,因为这些交易不符合你的刷卡习惯。当你在网上购物时,商家会根据你的购买历史或者购物车中的商品推荐你可能需要的其他商品。并且你可能也注意到,在你访问的一些其他网站上也会展示类似商品的广告。这些广告与你之前访问的购物网站直接相关,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早在 1909 年 Parsons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 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 1.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 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 Phillips 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

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 Savickas 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 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 CPI 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 模型、 Krumboltz 模式、Tiedeman 模式和 Gelatt 模式。 ( 1 ) Tiedeman 模式 虽然 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 Super 认为 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和权重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 Super 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足, Tiedeman , O ’ Hara 和 Harren 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 Tiedeman 模式):把个体看作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和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和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 Tiedeman 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 Tiedeman 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

购买决策过程:五阶段模型

消费者购买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问题认知信息搜索方案评估购买决策购后行为 问题认知 这里问题是指消费者所追求的某种需要的满足。因为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就形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满足的需要 到底是什么?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满足?想满足到什么程度?这些就是希望解决的问题。确认问题是购买决策 的初始阶段,因为消费者只有意识到其有待满足的需要到底是什么,才会发生一系列的购买行为。 这个需要可以有内在和外在的刺激所触发。内在刺激,eg. 人的正常需要——饿、渴等上升到某一阶段就会成为一种驱动力。需求也可能有外在刺激引起,一个人可能会羡慕邻居的新车或产品的广告激发购买欲望。 营销人员需要识别能引起消费者某种需要的环境,通过从消费者那里收集来的信息就能识别一些常见的会引起产品兴 趣的刺激因素。这样,营销人员就可以制定各种引起消费者兴趣的营销战略。这对购买奢侈品、度假产品、娱乐产品 来说尤为重要。营销人员需要刺激消费者购买动机,所以要仔细地考虑潜在的购买需要。 信息搜索 消费者一旦对所需要解决的需要满足问题进行了确认,便会着手进行有关信息的搜索。所谓收集信息通俗地讲就是寻 找和分析与满足需要有关的商品和服务的资料。 中等搜索,称之为加强注意。在这种状态之下,一个人对某一产品的信息变得更加关心。 搜 索 的两种水平在下一阶段,这个人可能会进入积极搜寻信息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会阅读有关材料,给朋友打电话、上网、去店铺了解信息等。 个人来源:家庭、朋友、邻居、熟人; 信息来源商业来源:广告、网站、推销员、经销商、包装、展览;公共来源:大众传播媒体、消费者评价机构; 经验来源:处理、检查和使用产品。

数学建模 选修课策略模型

科技大学 题目:选课策略数学模型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 本问题要求我们为了解决学生最优选课问题,本文利用0-1规划模型先找出目标函数,再列出约束条件,分三步得出对最终问题逐层分析化多目标规划为单目标规划,从而建立模型,模型建立之后,运用LINGO软件求解,得到最优解,满足同学选修课程的数量少,又能获得的学分多。 特点:根据以上分析,特将模型分成以下几种情况,(1)考虑获得最多的学分,而不考虑所选修的课程的多少;(2)考虑课程最少的情况下,使得到的学分最多;(3)同时考虑学分最多和选修科目最少,并且所占比例三七分。在不同的情况下建立不同的模型,最终计算出结果。 关键词0-1规划选修课要求多目标规划 模型一:同时要求课程最少而且获得的学分最多,并按3:7的重要性建立模型。 模型二:要求选修课的课程最少,学分忽略;约束条件只有,每人至少学习2门数学,3门运筹学,2 门计算机,和先修课的要求建立模型一。 模型三:要求科目最少的情况下,获得的学分尽可能最多,只是目标函数变了,约束条件没变。 一.问题的重述 某学校规定,运筹学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必须至少学过两门数学课,三门运筹学课,两门计

算机。这些课程的编号,名称,学分,所属类别和选修课的要求如表所示。那么,毕业时最少可以学习这些课程中的哪些课程。 如果某个学生即希望选修课程的数量最少,又希望所获得的学分最多,他可以选修哪些课程? 二.模型的假设及符号说明 1.模型假设 1)学生只要选修就能通过; 2)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规定;

2. 符号说明 1)xi:表示选修的课程(xi=0表示不选,xi=1表示选i=1,2,3,4,5,6,7,8,9); 三.问题分析 对于问题一,在忽略所获得学分的高低,只考虑课程最少,分析题目,有先修课要求,和最少科目限制,建立模型一,计算求出结果; 对于问题二,在模型一的条件下,考虑分数最高,把模型一的结果当做约束条件,建立模型二,计算求出结果; 对于问题三,同时考虑两者,所占权重比一样,建立模型三; 四.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模型一 目标函数: min=0.7*(x1+x2+x3+x4+x5+x6+x7+x8+x9)-0.3*(5*x1+4*x2+4*x3+3*x4+4*x5+3*x6+2*x7+2* x8+3*x9) 约束条件: x1+x2+x3+x4+x5>=2; x3+x5+x6+x8+x9>=3;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经典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理论模型 职业决策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同的理论研究者对此也有不一样的看法,刚好看到一个文献,截取出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看待决策问题的不同视角—— 早在1909 年Parsons 提倡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提出了职业决策的第一个正式模型。这个模型逐渐成为有关职业决策和生涯不确定的理论、评价、研究和干预的框架。Parsons 的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三点:1. 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抱负、资源和缺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 对工作要求、成功标准、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发展前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3. 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推理。Parsons 的三维模型对现代的职业发展和咨询而言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这一匹配模型直到今天还遍及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以及职业咨询实践活动中,该模型构成了特质与因素职业咨询方法和人与环境匹配职业理论的核心。Phillips 认为“正确推理”包含了职业决策模型的两种基本类型:理性选择模型和非理性选择模型。理性模型精确地描述了职业决策,具有价值推理、逻辑、客观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这种模型把明智的决策者看作一个“客观的科学家”,是系统的、独立的和理智的,确保个体获得最终目标的最大化,强调个体决策。而非理性模型则具有直觉的、情感的、主观的和依存性的特点,认为决策过程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决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把对个体有意义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Savickas 认为非理性模型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强调“解释”、意义建构、关系、中介和共同体。 因此我们也把职业决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和职业决策的非理性模型。 1. 职业决策的理性模型 理性的职业决策模型又可以分为广义的过程理论、任务理论(阶段理论)和期望效价理论。其中广义的过程理论又包括CPI 理论和逐步消除模型,任务理论包括PIC 模型、Krumboltz 模式、Tiedeman 模式和Gelatt 模式。 (1 )Tiedeman 模式 虽然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职业心理学家的认同和肯定,但是Super 认为Parsons 的正确推理模型对职业决策过程的描述过少,对个体如何详细地、精确地出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过程描述过少。也就是说对个体如何评价和权重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建议很少。我们认为Super 对正确推理模型强调决策过程不够的批评是中肯的。为了弥补了这个不足,Tiedeman ,O ’ Hara 和Harren 提出了一个职业决策模型(Tiedeman 模式):把个体看作是从一系列决策过程中获得了发展。这个过程包括意识和探究阶段、职业替换认同和选择认同、澄清决策如何实施等。Tiedeman 模式注重描述职业决策历程,并特别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主动性。Tiedeman 将职业决策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它与个人心理发展同时进行,认为只有通过系统的问题解决,以个体的整体认知能力为基础,把个体的独特性与职业世界的独特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该理论强调决策问题的终身性、决策过程的反复性、决策结果的主观性,对职业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应看到,Tiedeman 模式仅仅是职业决策过程的理论描述,不够具体和深入。 (2 )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理论(Cognitiv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ory ,简称CIP 理论)Peterson 、Sampson 和Reardon 提出了CIP 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教给个体必要的职业和生活计划技能从而帮助个体成为足智多谋的和有责任心的职业问题解决者和职业决策者。有效的问题解决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被看作一个按等级排列的金字塔。主要有两种基本的知识领域: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构成了这个金字塔的底部。金字塔的第二层是决策技能领域,包括了从问题识别到执行决定的程序性知识;金字塔的顶部是执行加工领域。执

十种战略模型

10个常用管理中的经典分析模型(完整版) 1、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答模型策略

2019高考数学选择题解答模型策略 近几年来,陕西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为10道,分值50分,占总分的33.3%,下面是高考数学选择题解答模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逶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基础知识求深度的考基础考能力的导向,使作为中低档题的选择题成为具备较佳区分度的基本题型。 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 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秘诀。高考中考生“超时失分”是造成低分的一大因素。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 一般地,选择题解答的策略是: ①熟练掌握各种基本题型的一般解法。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②结合高考单项选择题的结构(由“四选一”的指令、题干和选择项所构成)和不要求书写解题过程的特点,灵活运用特例法、筛选法、图解法等选择题的常用解法与技巧。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③挖掘题目“个性”,寻求简便解法,充分利用选择支的暗示作用,迅速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19高考数学选择题解答模型策略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

模型预测控制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 实验题目:预测控制 小组成员:李博(12018000748) 金蒋彪(12018000747) 专业:2018级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专业

1、实验目的 (3) 2、实验原理 (3) 2.1、预测控制特点 (3) 2.2、预测控制模型 (4) 2.3、在线滚动优化 (5) 2.4、反馈校正 (5) 2.5、预测控制分类 (6) 2.6、动态矩阵控制 (7) 3、MATLAB仿真实现 (9) 3.1、对比预测控制与PID控制效果 (9) 3.2、P的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12) 3.3、M的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13) 3.4、模型失配与未失配时的控制效果对比 (14) 4、总结 (15) 5、附录 (16) 5.1、预测控制与PID控制对比仿真代码 (16) 5.1.1、预测控制代码 (16) 5.1.2、PID控制代码 (17) 5.2、不同P值对比控制效果代码 (19) 5.3、不同M值对比控制效果代码 (20) 5.4、模型失配与未失配对比代码 (20)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预测控制原理的学习,掌握预测控制的知识点。 (2)、通过对动态矩阵控制(DMC)的MATLAB仿真,发现其对直接处理具有纯滞后、大惯性的对象,有良好的跟踪性和较强的鲁棒性,输入已 知的控制模型,通过对参数的选择,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3)、了解matlab编程。 2、实验原理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计算机控制算法,最早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领域。预测控制的优点是对数学模型要求不高,能直接处理具有纯滞后的过程,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模型误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此,预测控制目前已在多个行业得以应用,如炼油、石化、造纸、冶金、汽车制造、航空和食品加工等,尤其是在复杂工业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分类上,模型预测控制(MPC)属于先进过程控制,其基本出发点与传统PID控制不同。传统PID控制,是根据过程当前的和过去的输出测量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来确定当前的控制输入,以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而预测控制不但利用当前时刻的和过去时刻的偏差值,而且还利用预测模型来预估过程未来的偏差值,以滚动优化确定当前的最优输入策略。因此,从基本思想看,预测控制优于PID控制。 2.1、预测控制特点 首先,对于复杂的工业对象。由于辨识其最小化模型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往往给基于传递函数或状态方程的控制算法带来困难,多变量高维度复杂系统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工业过程的结构、参数以及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时变性、非线性、强耦合,最优控制难以实现。而预测控制所需要的模型只强调其预测功能,不苛求其结构形式,从而为系统建模带来了方便。在许多场合下,只需测定对象的阶跃或脉冲响应,便可直接得到预测模型,而不必进一步导出其传递函数或状

交通事故次数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与决策作业

问题 :某市2004年1-6月的交通事故次数统计见下表.试建立灰色预测模型. 解: (1) 由原始数据列计算一次累加序列(1)x ,结果见下表2: (2)建立矩阵,B y : (1)(2)(1)(2)(1)(2)(1) (2)(1)(2) 11[(2)(1)211[(3)(2)21 1[(4)(3) 211[(5)(4)211[(6)(5)2x x x x B x x x x x x ??-+??? ? ??-+?????? =-+????-+??????-+???? 130.512431378.515271697.51-??? ?-????=-? ?-????-?? [] (0)(0)(0)(0)(0) (2)(3)(4)(5)(6)95130141156185T T y x x x x x ??=?? = (3)计算1()T B B -: 1 0.0000 0.0020() 0.0020 0.9726T B B -?? =???? (4)由1?(*)**T U B B B y -=,求估值?a 和?u : ? 0.1440??84.4728a U u -????==???????? 。 把?a 和?u 的估值代入时间响应方程,由(1)83x =得到时间响应方程为:

?(1)(1)0.144??(1)(1)666.6617583.6617??ak k u u x k x e e a a -? ?+=-+=-??? ? 即时间响应方程为: (1)0.144(1)666.6617583.6617k x k e +=- (5)计算拟合值(1)?()x i ,再用后减运算还原计算得模型计算值(0)?()x k ,见下表3第一列: 计算残差(0)(0)?()()()E k x k x k =-与相对残差(0)(0)(0)?()[()()]/()e k x k x k x k =-,结果见表3第3、4列; (0) x 的均值:5(0) 1 1()131.66675k X x k ===∑; (0) x 的方差:134.7355S ==; 残差的均值:5 2 1()0.181651k E E k ===-∑; 残差的方差:2 6.3519S ==; 后验差比值 2 1 S C S = = 0.1829; 现在0.67451S =0.6745X34.7355=23.4291,而所有的|()|E k E -都小于23.4291,故小误差概率 {}1|()|0.67451P P E k E S =-<= 根据0.95P ≥,0.18290.35C =≤,表示预测的等级好,由此可知预测方程

基于战略的预算目标(指标)体系(模型)

基于公司战略的预算目标体系模型的构建 汤谷良杜菲 【摘要】:本文以全面预算的战略导向为基点,提出了构建战略导向下的预算目标体系模型,谋求预算目标能够和企业的竞争策略选择直接挂钩,通过多元化的与战略更加匹配的预算目标体系来编制全面预算和锁定报表结构,以实现预算管理和战略控制两个系统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战略;预算目标体系;关键业绩指标(KPI);平衡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战略具有相对长期性、前瞻性,一般以定性描述方式出现,随竞争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因而具有柔性,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其执行力;而预算具有相对短期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是一种定量表达,一旦颁布即成为“公司的基本游戏规则”因而具有刚性,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其价值引导和价值分析。如何提升公司内部“战略”和“预算”二者间的关联度,根治这两个系统在同一家公司“两张皮”问题,使之形成合力,共同创造管理价值,是理论上有待深化和实践上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 二、关于战略与预算、预算目标的基本认识 近年来“战略”一词被学界广泛研究,被业界大量使用。对“战略”的表述在思维角度、语言风格上各异,综合各种观点,可以将公司战略这一概念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在空间上,战略是对企业全局的总体谋划;(2)在时间上,战略是对企业未来的长期谋划; (3)在依据上,战略是在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4)在重要程度上,战略对企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5)战略的本质在于创造和变革,在于创造和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从竞争战略大师波特的观点来看,战略的实质是企业所选择的、可以使其成为卓越组织的特定活动(activities in which an organization elects to excel),战略差异在于所选择的活动内容和从事这些活动的方式。我们认为简单说来,战略就是企业未来定位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什么,什么时间或按何种节奏做,投资多少去做,具体的行动方案是什么,收入将会是多少,从而形成了企业一整套关键的经营模式、价值愿景、资源配置方案和财务运行机理。公司战略管理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战略来明确未来的价值目标、统一管理思想,这样也就只有通过预算定量化的指标体系下才能完成。而且每个公司的基本目标均可定义为公司价值最大化,但不同公司因其所处行业、规模、资源条件、竞争能力的差异必然选择不同的具体战略。 预算是以财务数字为主要表达形式,企业为实现长期规划而对未来经营年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目标做出的预期安排。预算管理则是利用预算这一手段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进行管理控制,以及对企业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配置的一系列活动。预算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闭环管理系统,唯有前承战略规划、后启薪酬考评方

MATLAB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函数

M A T L A B模型预测控制 工具箱函数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M A T L A B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函数 系统模型建立与转换函数 前面读者论坛了利用系统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系统模型辨识的有关函数及使用方法,为时行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需要对系统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转换。MATLAB的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中提供了一系列函数完成多种模型转换和复杂系统模型的建立功能。 在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中使用了两种专用的系统模型格式,即MPC状态空间模型和MPC传递函数模型。这两种模型格式分别是状态空间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在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中的特殊表达形式。这种模型格式化可以同时支持连续和离散系统模型的表达,在MPC传递函数模型中还增加了对纯时延的支持。表8-2列出了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的模型建立与转换函数。 表8-2 模型建立与转换函数 模型转换 在MATLAB模型预测工具箱中支持多种系统模型格式。这些模型格式包括: ①通用状态空间模型; ②通用传递函数模型; ③MPC阶跃响应模型; ④MPC状态空间模型; ⑤MPC传递函数模型。

在上述5种模型格式中,前两种模型格式是MATLAB通用的模型格式,在其他控制类工具箱中,如控制系统工具箱、鲁棒控制工具等都予以支持;而后三种模型格式化则是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特有的。其中,MPC状态空间模型和MPC传递函数模型是通用的状态空间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在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中采用的增广格式。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提供了若干函数,用于完成上述模型格式间的转换功能。下面对这些函数的用法加以介绍。 1.通用状态空间模型与MPC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转换 MPC状态空间模型在通用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系统输入/输出扰动和采样周期的描述信息,函数ss2mod()和mod2ss()用于实现这两种模型格式之间的转换。 1)通用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MPC状态空间模型函数ss2mod() 该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pmod= ss2mod(A,B,C,D) pmod= ss2mod(A,B,C,D,minfo) pmod= ss2mod(A,B,C,D,minfo,x0,u0,y0,f0) 式中,A, B, C, D为通用状态空间矩阵; minfo为构成MPC状态空间模型的其他描述信息,为7个元素的向量,各元素分别定义为: ◆minfo(1)=dt,系统采样周期,默认值为1; ◆minfo(2)=n,系统阶次,默认值为系统矩阵A的阶次; ◆minfo(3)=nu,受控输入的个数,默认值为系统输入的维数; ◆minfo(4)=nd,测量扰的数目,默认值为0; ◆minfo(5)=nw,未测量扰动的数目,默认值为0; ◆minfo(6)=nym,测量输出的数目,默认值系统输出的维数; ◆minfo(7)=nyu,未测量输出的数目,默认值为0; 注:如果在输入参数中没有指定m i n f o,则取默认值。 x0, u0, y0, f0为线性化条件,默认值均为0; pmod为系统的MPC状态空间模型格式。 例8-5将如下以传递函数表示的系统模型转换为MPC状态空间模型。 解:MATLAB命令如下:

Excel在经济预测与决策模型分析中的应用-定性预测方法[1]

第2章定性预测方法 定性预测,是预测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论水平和掌握的实际情况,对经济发展前景性质、程度做出判断。但有时可以提出数量估计,其特点为:需要的数据少,能考虑无法定量的因素,比较简便可行。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灵活的经济预测方法。在掌握的数据不多,不够准确或无法用数字描述进行定量分析时,定性预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如新企业,新产品生产经营的发展前景,由于缺少生产资料,以采用定性预测方法为宜。又如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消费者心理的变化对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均无法定量描述,只能通过判断方法,进行定性预测。通过定性预测,提出有预见性的建议,可以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经济决策,及管理提供依据,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定性预测主要靠预测人员经验和判断能力,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定性预测的准确程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加强经济调查,掌握各种情况,对目标分析预测更加接近实际。 2)进行有数据有情况的分析判断,使定性分析数量化,提高说服力。 3)应将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提高预测质量。 §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 专家调查法是经济预测组织者通过向专家作调查,收集专家对预测意见的方法。 德尔菲法,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由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赫尔默和达尔奇设计的。一九五零年就已开始使用。早期主要应用于科学技术预测方面,从六十年代中期以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商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特别是在缺乏详细的充分的统计资料,无法采用其它更精确的预测方法时,这种方法具有独特优势。一般常用它和其它方法相互配合进行长期预测。 德尔菲法是由预测机构或人员采用通讯的方式和各个专家单独联系,征询对预测问题的答案,并把各专家的答案进行汇总整理,再反馈给专家征询意见。如此反复多次,最后由预测组织者综合专家意见,做出预测结论。 德尔菲法的主要过程是: 1)确定预测题目 预测题目是预测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即是预测的中心和目的。预测题目应根据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任务来确定。应该选择那些有研究价值的或者对本单位、本地区今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课题。题目要具体明确。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模型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模型 1,问题认知 消费者认识到自己有某种需要时,是其决策过程的开始,这种需要可能是由内在的生理活动引起的,也可能是受到外界的某种刺激引起的。 例如,看到别人穿新潮服装,自己也想购买;或者是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营销者应注意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措施,唤起和强化消费者的需要。 2,搜寻信息 信息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个人来源,如家庭、亲友、邻居、同事等; 商业来源,如广告、推销员、分销商等; 公共来源,如大众传播媒体、消费者组织等; 经验来源,如操作、实验和使用产品的经验等。 3,评价备选方案 消费者得到的各种有关信息可能是重复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因此还要进行分析、评估和选择,这是决策过程中的决定性环节。 在消费者的评估选择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营销者注意:1、产品性能是购买者所考虑的首要问题;2、不同消费者对产品的各种性能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同,或评估标准不同;3、多数消费者的评选过程是将实际产品同自己理想中的产品相比较。 4,购买决策 消费者对商品信息进行比较和评选后,已形成购买意愿,然而从购买意图到决定购买之间,还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 1,他人的态度,反对态度愈强烈,或持反对态度者与购买者关系愈密切,修改购买意图的可能性就愈大; 2,意外的情况,如果发生了意外的情况—失业、意外急需、涨价等,则很可能改变购买意图。

5,购后评价 包括:1,是购后的满意程度;2,购后的活动。 消费者购后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预期性能与产品使用中的实际性能之间的对比。购买后的满意程度决定了消费者的购后活动,决定了消费者是否重复购买该产品,决定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态度,并且还会影响到其他消费者,形成连锁效应。

数学建模选修课策略模型

黑龙江科技大学 题目:选课策略数学模型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 本问题要求我们为了解决学生最优选课问题,本文利用0-1规划模型先找出目标函数,再列出约束条件,分三步得出对最终问题逐层分析化多目标规划为单目标规划,从而建立模型,模型建立之后,运用LINGO软件求解,得到最优解,满足同学选修课程的数量少,又能获得的学分多。 特点:根据以上分析,特将模型分成以下几种情况,(1)考虑获得最多的学分,而不考虑所选修的课程的多少;(2)考虑课程最少的情况下,使得到的学分最多;(3)同时考虑学分最多和选修科目最少,并且所占比例三七分。在不同的情况下建立不同的模型,最终计算出结果。 关键词 0-1规划选修课要求多目标规划 模型一:同时要求课程最少而且获得的学分最多,并按3:7的重要性建立模型。 模型二:要求选修课的课程最少,学分忽略;约束条件只有,每人至少学习2门数学,3门运筹学,2 门计算机,和先修课的要求建立模型一。 模型三:要求科目最少的情况下,获得的学分尽可能最多,只是目标函数变了,约束条件没变。 一.问题的重述 某学校规定,运筹学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必须至少学过两门数学课,三门运筹学课,两门计算机。这些课程的编号,名称,学分,所属类别和选修课的要求如表所示。那么,毕业时最少可以学习这些课程中的哪些课程。 如果某个学生即希望选修课程的数量最少,又希望所获得的学分最多,他可以选修哪些课程?

二.模型的假设及符号说明 1.模型假设 1)学生只要选修就能通过; 2)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规定; 2. 符号说明 1)xi:表示选修的课程(xi=0表示不选,xi=1表示选i=1,2,3,4,5,6,7,8,9); 三.问题分析 对于问题一,在忽略所获得学分的高低,只考虑课程最少,分析题目,有先修课要求,和最少科目限制,建立模型一,计算求出结果; 对于问题二,在模型一的条件下,考虑分数最高,把模型一的结果当做约束条件,建立模型二,计算求出结果; 对于问题三,同时考虑两者,所占权重比一样,建立模型三; 四.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模型一 目标函数: min=0.7*(x1+x2+x3+x4+x5+x6+x7+x8+x9)-0.3*(5*x1+4*x2+4*x3+3*x4+4*x5+3*x6+2*x7+2*x8+3*x 9) 约束条件: x1+x2+x3+x4+x5>=2; x3+x5+x6+x8+x9>=3; x4+x6+x7+x9>=2; 2*x3-x1-x2<=0; x4-x7<=0; 2*x5-x1-x2<=0; x6-x7<=0; x8-x5<=0; 2*x9-x1-x2<=0; 模型的求解: 输入: min=0.7*(x1+x2+x3+x4+x5+x6+x7+x8+x9)-0.3*(5*x1+4*x2+4*x3+3*x4+4*x5+3*x6+2*x7+2*x8+3*x 9; ); x1+x2+x3+x4+x5>=2; x3+x5+x6+x8+x9>=3; x4+x6+x7+x9>=2; 2*x3-x1-x2<=0; x4-x7<=0; 2*x5-x1-x2<=0; x6-x7<=0; x8-x5<=0; 2*x9-x1-x2<=0; @bin(x1);@bin(x2);@bin(x3);@bin(x4);@bin(x5);@bin(x6);@bin(x7);@bin(x9); 输出: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