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理

一、化学研究对象: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三、物质的两种性质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此实验也可用于植物微生物的呼吸。光合作用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科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交流等。

(二)闻一瓶未知气体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三)药品的取用规则

1. 安全原则“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一般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处理原则“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 护眼原则:实验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如果试剂进入眼内,要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并不断眨眼睛,必要时要看医生。

(四)固体药品的取用

1. 块状或金属颗粒: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滑”。

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

2. 粉末状固体或小颗粒药品: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五)液体药品的取用

1. 取较多量液体:倾倒法。

先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塞子被污染或药品腐蚀桌面),然后拿起瓶子,使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防止瓶口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倾倒时,瓶口要紧挨容器口,慢慢倒入(防止液体洒出),倒完后立即盖好瓶塞(防止盖错瓶塞或药品跟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2. 较少量液体:滴加法,用胶头滴管。

3. 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用倾倒法倒入液体接近要求的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至要求的刻度线。

4. 量筒的选择:A.要一次性量取(即量筒最大刻度要大于或等于量取液体的体积); B. 量程越小越好(要在一次性量取的基础上)。

(六)洗涤仪器

1. 步骤: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续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如果有难溶性的物质,要用化学试剂溶解,然后用水冲洗。

2.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 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2. 间接加热的仪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3.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