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行政处罚程序规范》及程序流程图、文书范本

《云南省行政处罚程序规范》及程序流程图、文书范本
《云南省行政处罚程序规范》及程序流程图、文书范本

云南省行政处罚程序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正确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全省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和依法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系本案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

执法人员的回避由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四条行政处罚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行政处罚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密。

第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申辩权;符合法定听证条件的,当事人对行政处罚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法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对行政处罚决

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条行政处罚案件处理过程中,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载明委托人及其代理人的基本信息、委托事项及权限、代理权的起止日期、委托日期和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章简易程序

第七条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并查明当事人的身份;

(二)向当事人说明违法的事实、处罚的理由和依据以及拟给予的行政处罚;

(三)询问当事人对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是否有异议,并告知当事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并进行复核,当事人陈述、申辩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四)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盖有行政处罚机关印章的《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并告

知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五)依法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并加盖行政处罚机关印章。不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未当场收缴罚款的,告知当事人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现场笔录应当由执法人员和被处罚人签字确认,被处罚人拒绝在现场笔录上签字的,执法人员应当注明。

第九条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执法人员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2日内向行政处罚机关报告并备案;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缴付至指定银行。

第三章一般程序

第一节立案

第十条行政处罚机关在监督检查、办理举报、投诉中发现的案件或者接受移送、交办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

(一)经过初步调查,掌握一定违法事实,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

(二)属于本部门管辖的;

(三)违法行为未超过处罚时效的。

立案应当经案件承办机构填写《行政处罚案件审批表》,

报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

因特殊情况,不能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的,经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至15日。

第十一条行政处罚机关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不予立案;立案后发现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撤销立案。立案后发现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应当移送有权机关,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对实名举报、投诉涉嫌违法行为不予立案或者撤销立案的,应当书面告知举报人、投诉人,说明理由并记录送达情况。

第十二条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违法行为时,可以先行调查取证,符合第十条规定的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决定立案的应当补办立案手续。

第二节调查

第十三条据以认定事实的证据,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材料并与待证事实相关,并依法取得。立案前初查的证据,立案后须经复查后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行政处罚机关办理移送或者指定管辖的案件,应当对原案件办理部门依法取得的证据进行核实。

第十四条对已经立案的案件,案件承办机构应当指定两名以上具有有效行政执法证件的执法人员承办,及时组织调查取证。

第十五条执法人员在调查、检查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

(二)询问当事人、证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时,应当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三)全面、客观、及时、公正地调查违法事实、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

(四)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不得以诱导、胁迫、欺骗等违法手段获取证据;

(五)如实记录当事人、证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的陈述、申辩。

第十六条执法人员在调查、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当事人不得阻挠:

(一)进入有关场所进行检查、勘验;

(二)询问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要求其说明相关事项和提供有关材料;

(三)依法对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对有关物品进行检验、检测、检疫、鉴定;

(四)查阅、复制生产经营记录和行政许可证照等有关材料。

第十七条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勘验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无法找到当事人或者当事人拒绝到场的,可以邀请其亲属、所在单位人员或者基层组织人员、公证人员等到场。

执法人员应当采取拍照、录像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现场情况,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和《勘验笔录》,载明时间、地点和事实等内容,并由当事人、见证人、执法人员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当事人拒绝到场或者拒绝在笔录上签名、盖章的,应当由两名执法人员签名并注明原因。有其亲属、所在单位人员或者基层组织人员等其他人员在现场的,可以由上述人员签名、盖章。

第十八条执法人员询问当事人和有关人员时,应当单独进行,并制作《询问笔录》,由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逐页签名或者盖章,笔录涂改过的地方加按手印。一份询问笔录只能针对一个被询问人,被询问人拒绝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的,由执法人员签名并注明原因。

第十九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执法人员可以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执法人员难以保存或者无需移转的,可以就地保存。情况紧急的,执法人员可以先采取登记保存措施,但应当在24小时内报请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

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当场出具《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并填写《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清单》,载明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的名称、单位、数量以及保存地点、时间、要求等内容,送达当事人。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和盖章,并告知当事人在证据登记保存期间,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在7日内要及时作出处理,并填写《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决定书》,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自动解除。

需要对有关物品或者证据进行检验、检测、检疫、鉴定的,应当制作现场采样记录,填写《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告知书》交付当事人,需要委托检验的,应当填写《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委托书》,并委托具有法定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检验、检测、检疫、鉴定结果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

现场所采集的样品应当标明编号、注明日期并及时送检。

第二十条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有行政强制措施权的行政处罚机关可以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应当制作《查封(扣押)物品清单》,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并交当事人一份;按程序相应制作《查封(扣押)决定书》《查封(扣押)延期决定书》《先行处理物品决定书》《解除查封(扣押)决定书》等并送达当事人。

采取冻结的行政强制措施,应当依照程序相应制作《冻结决定书》《冻结延期决定书》《解除冻结决定书》等并送达当事人。

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有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执行。

第二十一条执法人员应当收集、调取与案件有关的书

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等原始凭证作为证据,调取原始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相应的复印件、复制件、照片、节录本或者录像。

复印件、复制件应当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加盖核对无误印章,并注明出证日期和证据出处,由证据提供人和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证据提供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注明原因并由执法人员签名。

视听资料须注明取证时间、地点和取证人。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结调查:

(一)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二)违法事实不成立的;

(三)作为当事人的自然人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

(四)作为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无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受其权利义务,又无其他关系人可以追查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终结调查的情形。

调查终结后,应当制作调查终结报告。对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应当制作调查终结报告,草拟《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案件承办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报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审核和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应当经集体讨论后作出决定;不予处罚或者免予处罚的,将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及行政处罚建议审批表报承办机构负责人及行政机关负责

人批准后终止案件;涉嫌犯罪的,制作调查终结报告,填写案件移送审批表报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移送司法机关。

调查终结报告内容包括:当事人基本情况、案由、违法事实及证据、调查经过、争议焦点、拟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及所适用的依据等。

对于实名举报、投诉的案件采取不予处罚或者免于处罚的,应当书面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三条行政处罚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载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具体种类、数额和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等权利。

当事人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出陈述、申辩,逾期视为放弃上述权利。

第二十四条行政处罚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并制作笔录,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及其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因不能成立而不予采纳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并在处罚决定书中载明。

行政处罚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三节听证

第二十五条行政处罚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没收较大数额财产和违法

所得等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听证告知的内容应当包括提出听证申请的期限,未如期提出申请的法律后果,以及受理听证申请的行政处罚机关名称、地址等内容。

本条第一款所称较大数额,是指对公民为1000元以上、个体工商户为1万元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3万元以上。

第二十六条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听证应当公开进行。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3日内,向行政处罚机关提出申请。

行政处罚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当在30日内举行听证,并在听证7日前送达《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主持人,以及当事人可以申请听证回避、公开、延期、委托代理人、提供证据等事项通知当事人。与行政处罚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听证,行政处罚案件有第三人的,行政处罚机关应当告知举行听证的相关事项。

申请人不是本案当事人,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或者有其他不符合听证条件的情形,行政处罚机关可以不举行听证,但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八条同一行政处罚案件的两个以上当事人分别

提出听证申请的,可以合并举行听证;部分当事人提出听证申请的,可以只对该部分当事人的有关情况进行听证。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应当按期参加听证,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要求延期的,经听证承办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期一次,并通知听证参加人。延期不得超过15日。

第三十条听证应当由行政处罚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承办。听证人员由一名主持人和若干名听证员组成,也可以由主持人一人组织。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应当由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指定的非本案执法人员担任。

涉及专业知识的听证案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担任听证员。

听证参加人由执法人员、当事人和与本案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等组成。公开举行的听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参加旁听。

当事人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或者书记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向行政处罚机关提出回避申请。听证员和书记员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听证机构行政负责人决定;听证主持人为该机构负责人的,由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在听证中有下列权利:

(一)对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

(二)对执法人员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

(三)对执法人员的执法程序提出意见;

(四)核对听证笔录,依法查阅案件相关证据材料。

当事人、执法人员、第三人、举证、质证和证人作证应当客观、真实,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和回答主持人的提问,遵守听证纪律。

听证主持人有权对听证参加人不当的辩论内容予以制止,维护正常的听证秩序。听证参加人和旁听人员违反听证纪律的,听证主持人可以予以警告,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责令其退出会场,涉嫌违法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三十二条组织听证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询问核实执法人员、听证当事人、第三人的身份,宣布听证的目的、会场纪律、注意事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介绍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书记员,询问当事人、第三人是否申请回避,宣布听证开始;

(二)执法人员就当事人的违法事实、执法程序、执法依据进行陈述,并向听证主持人提交有关证据、处罚依据、处罚建议;

(三)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就案件的事实、执法程序进行陈述和辩解,提交有关证据;

(四)第三人陈述事实、进行辩解,并就其主张提出理由,提交证据;

(五)执法人员、当事人、第三人对相关证据进行质证,

听证主持人对重要的事实及证据予以核实;

(六)执法人员、当事人、第三人就与本案相关的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以及处罚程序进行辩论;

(七)执法人员、当事人、第三人作最后陈述;

(八)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听证过程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听证笔录》,执法人员、当事人、第三人应当在听证结束后核对听证笔录,确认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听证:

(一)主要证据需要检验、鉴定的;

(二)听证参加人有正当理由无法继续参加听证会的;

(三)其他应当中止听证的情形。

中止听证由听证主持人决定。中止情形消除后,应当在5日内恢复举行听证,并书面通知听证参加人恢复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听证: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听证会无法如期举行的;

(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回避,无法及时确定听证人员的;

(三)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有正当理由申请延期听证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听证的情形。

延期听证由听证机构决定。延期情形消除后,决定举行听证的,应当重新发出听证通知书。

第三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听证:

(一)申请人撤回听证申请的;

(二)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会、在听证中擅自退场,或者严重违反听证纪律被听证主持人责令退场的;

(三)应当终止听证的其他情形。

听证举行过程中终止听证的,应当记入听证笔录。

第三十六条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在3日内向行政处罚机关提交《行政处罚听证会报告书》,并对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依照下列情形提出意见:

(一)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过罚相当的,建议作出处罚;

(二)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或者处罚显失公正的,应当建议重新作出处罚,但不得加重处罚;

(三)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违反法定程序的,建议重新进行调查处理;

(四)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建议不予处罚或者进一步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十七条行政处罚机关组织听证所需费用,列入本单位行政经费,不得向当事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节审查和决定

第三十八条案件调查终结并依法告知、听证后,需要作出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应当填写《行政处罚案件审批

表》,经案件承办机构负责人同意后,将《行政处罚案件审批表》和草拟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及相关材料,送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审核。

法制机构接到承办机构的案件审核材料后,要对案件的执法主体、管辖权限、案件事实、适用法律法规、处罚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合法等进行审核后提出书面意见、建议,在《行政处罚案件审批表》签署意见后,将案卷退回承办机构。承办人对法制机构审核通过的案件,将行政处罚建议审批表报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审批决定。

若法制机构审核意见与承办机构处罚意见不一致时,共同提请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提请行政处罚机关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九条行政处罚机关应当根据审查情况,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四十条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证照号码、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二)违法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数额和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范性文件;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后果;

(六)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处罚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并加盖行政处罚机关印章。

第四十一条决定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四十二条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决定;案情复杂或者重大的,经行政处罚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案件办理过程中组织听证、检测、检验、检疫、鉴定等以及请示法律适用或者解释的时间,不计入期限,行政处罚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当事人。

行政处罚案件立案后作出行政处罚前,发生不可抗力的,行政处罚办理期限中止,待不可抗力消除之日起,作出行政处罚的期限继续计算。

第五节送达

第四十三条行政处罚法律文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

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签收并注明时间的,视为送达。

第四十四条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签收的,行政处罚机关应当在7日内按照下列规定送达行政处罚法律文书:

(一)直接送达。直接送交受送达人,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载明收到的日期,并签名或者盖章;

(二)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的代表或者有关人员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执上载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文书留置受送达人的住所或者收发部门,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

(三)委托送达。直接送达确有困难的,可以委托送达地相对应的行政处罚机关代为送达,受委托机关收到文书后,应当立即送交受送达人签收;

(四)转交送达。受送达人是个人,不能直接送达的,交由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并在《送达回执》上载明与受送达人的关系;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办公室、收发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者盖章,拒绝签收或者盖章的,适用第(二)项留置送达的规定;受送达人有代理人或者指定代收人的,可以送交代理人或者代收人签收并载明受当事人委托的情况;

(五)邮寄送达。不能直接送达的,可以用挂号信邮寄

送达,也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

(六)公告送达。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以上述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在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或者通过报刊公告送达,执法人员应当在送达文书上注明原因和经过。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

第四十五条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转交送达方式送达的,应当制作送达回执。采用邮寄送达的应当将票据保存归档;采用公告送达的应当将有关材料保存归档。

第四章执行程序

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确定的期限内,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被处以罚款的,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处罚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或者依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与当事人签定执行协议,但行政处罚机关应当监督并记录在案,保证处罚得以执行。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不停止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行政处罚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处罚的执

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或者人民法院认为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处罚机关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强制执行,无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处罚机关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并加盖行政处罚机关印章。

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不得使用罚款收据,应当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罚没收入专用票据。上缴、汇缴罚没收入,应当按照《云南省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开具往来款项结算票据;档案中应当有《罚没物资专用收据》,销毁没收财物或者拍卖变卖财物的记录和凭证,且变卖后缴入国库的金额与相关财物的实际价值应当一致。

第五章结案和归档

第四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结案:

(一)行政处罚决定由当事人履行完毕的;

(二)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强制执行完毕的;

(三)不予处罚、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案件已移送相关部门的;

(四)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

(五)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

(六)执行标的灭失的;

(七)行政处罚机关认为可以结案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条结案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制作《结案报告》,报案件承办机构负责人批准。《结案报告》应当包括案由、案源、立案时间、当事人基本情况、主要案情、案件办理情况、复议和诉讼情况、执行情况、承办人结案意见等内容。

第五十一条行政处罚案件结案后30日内,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将案件材料立卷,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制作《案卷卷宗封面》;

(二)制作《卷内目录表》;

(三)一案一卷,或者一案多卷;简易程序的案卷,可以多案一卷;

(四)与案件相关的各类文书应当齐全,手续完备;

(五)书写文书用签字笔或者钢笔;

(六)案卷装订应当规范有序,符合文档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试题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 1、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首先应该确定程序“做什么?”,然后再确定程序“如何做?”请问“如何做?”是属于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哪一个步骤?() A、分析问题 B、设计算法 C、编写程序 D、调试程序 2、在调试程序过程中,下列哪一种错误是计算机检查不出来的?() A、编译错误 B、执行错误 C、逻辑错误 D、任何错误计算机都能检查出来 3、下列关于算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算法至少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B、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必须确切地定义 C、一个算法在执行有穷步之后必须结束 D、算法中有待执行的运算和操作必须是相当基本的。 4、流程图中表示判断的是()。 A、矩形框B、菱形框C、圆形框D、椭圆形框 5、任何复杂的算法都可以用三种基本结构组成,下列不属于基本结构的是() A、顺序结构 B、选择结构 C、层次结构 D、循环结构 6、能够被计算机直接识别的语言是() A、伪代码 B、高级语言 C、机器语言 D、汇编语言 7、在VB语言中,下列数据中合法的长整型常量是() A、08A B、2380836E C、88.12345 D、1.2345E6 8、求Mid(“ABCDEFG”,3,2)的结果是() A、“ABC” B、“CD” C、“ABCDEF” D、“BCD” 9、表达式 A+B+C=3 OR NOT C<0 OR D>0 当A=3,B=4,C=-5,D=6时的运算结果是() A、0 B、1 C、TRUE D、FALSE 10、在循环语句 For x=1 to 100 step 2 …… Next x 中,x能达到的最大值是() A、100 B、99 C、98 D、97 1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VB的对象的是() A、窗体的背景颜色 B、命令按钮 C、文本框 D、标签 12、在调试程序的时候,经常要设置断点,设置断点的快捷键是()

matlab相关图形实现代码

根据数据点绘制饼图和针状图: x=[1 2 3 4 5 6]; >> subplot(2,2,1);pie(x); >> subplot(2,2,2);pie3(x); >> subplot(2,2,3);stem(x); >>subplot(2,2,4);stem3(x); 5% 10% 14% 19% 24% 29% 24% 29% 19% 5%14% 10%0 2 4 6 2 4 6 5 10 01 2 05 10

根据数据点绘制向量场图、羽状图和罗盘图: x=[1 2 3 4 5 6];y=[1 2 3 4 5 6]; u=[1 2 3 4 5 6];v=[1 2 3 4 5 6]; subplot(2,2,1);quiver(x,y,u,v); subplot(2,2,2);quiver(x,y,u,v,'r'); subplot(2,2,3);feather(u,v); subplot(2,2,4);compass(u,v); 024680 246 802468 246 80 5 10 15 2 4 6 5 10 30 210 60240 90270 120 300 150330 180

rand(m,n)产生m ×n 均匀分布的随机矩阵,元素取值在0.0~1.0。 randn 函数:产生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数或矩阵的函数。 Y = randn(m,n) 或 Y = randn([m n])返回一个m*n 的随机项矩阵。 > theta=10*rand(1,50); %确定50个随机数theta >> Z=peaks; %确定Z 为峰值函数peaks >> x=0:0.01:2*pi;y=sin(x); %确定正弦函数数据点x.y >> t=randn(1000,1); %确定1000个随机数t >> subplot(2,2,1);rose(theta); %关于(theta )的玫瑰花图 >> subplot(2,2,2);area(x,y); %关于(x,y)的面积图 >> subplot(2,2,3);contour(Z); %关于Z 的等值线图(未填充) >> subplot(2,2,4);hist(t); %关于t 的柱状图 5 10 30 210 60 240 90270 120300150330 18000246 -1 -0.500.5 110 20 30 40 10 2030 40-4 -2 2 4 100 200 300

程序文件流程图

目录 8.2.3.4 a.质量手册编号 (2) 8.2.3.4 b.程序文件编号 (2) 8.2.3.4 d.质量记录编号 (2) 8.2附图 1:组织(及所属部门)制订、发放的文件受控流程图 (3) 8.2附图 2:外来受控文件受控流程图 (4) 8.3.2质量记录控制流程图 (5) 8.4.2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流程图 (6) 8.5.2 6.10进货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 8.5.2 6.10产品已交付和使用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 8.5.2产品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9) 8.5.2产品实现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10) 8.6.2A类纠正措施流程图 (11) 8.6.2B类纠正措施 (12) 8.6.2C类纠正措施 (13) 8.7.2《质量情况通报》的编制、发放、回收、处理 (14) 8.7.2财务状况预警系统 (15) 8.7.2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评价 (16) 8.8.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流程图 (17) 8.9.2人员招聘录用程序流程图 (18) 8.9.2培训程序流程图 (19) 8.9.2考核程序流程图 (20) 8.11.2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程序流程图 (21) 8.11.2策划依据 (22) 8.12.2产品要求的识别与评审过程 (23) 8.12.2产品合同修改过程 (24) 8.12.2市场信息控制过程 (25) 8.13.2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26) 8.14.2采购控制程序流程图 (27) 8.15.2生产运作程序流程图 (28) 8.17.2测量和监控策划程序 (29) 8.18.2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控过程程序 (30) 8.19.2过程的测量、监控和分析程序流程图 (31) 8.20.2产品测量和监控程序流程图 (32) 8.21.2持续改进过程控制程序 (33)

MATLAB程序代码

MATLAB 程序代码以及运行结果function [ ]= xy_1( A ) % Detailed explanation goes here x0=653.779 y0=604.47 %%%JD0的坐标 x1=757.119 y1=569.527 %%%JD1的坐标 dx=x0-x1 dy=y0-y1 L=(dx^2+dy^2)^0.5 %JD1到ID2的距离 T=T1(12,28,37) %%%切线长 xk0=T-L yk0=0 %JD2的局部坐标 c=0.9473 s=-0.3203 %%%预设cos和sin的值 %求左端缓和曲线坐标 for l=0:10:40 x=l-(l^5)/(40*(A^2))+l^9/(3456*(A^4)) %求左端缓和曲线X局部坐标 y=l^3/(6*A)-(l^7)/(336*(A^3)) %求左端缓和曲线Y局部坐标 dxk=x-xk0 dyk=y-yk0 B=[x0;y0]+[c,-s;s,c]*[dxk;dyk] %进行坐标换算 end end function [ T1 ] = T1( a,b,c) %求左端切线长 % Detailed explanation goes here A=a+b/60+c/3600 r=750 p1=p(40,750) p2=p(30,750) m1=m(40,750) T1=(r+p2-(r+p1)*cosd(A))/sind(A)+m1 end

function x = JZ1( ) %左端坐标系坐标转换矩阵 % Detailed explanation goes here x0=653.779 y0=604.47 %%%JD0的坐标 x1=757.119 y1=569.527 %%%JD1的坐标 dx=x0-x1 dy=y0-y1 L=(dx^2+dy^2)^0.5 %JD1到ID2的距离T=T1(12,28,37) %%%切线长 xk0=T-L yk0=0 %JD0的局部坐标 xk1=T yk1=0 %JD1的局部坐标 dxk=xk0-xk1 dyk=yk0-yk1 A=[dxk,-dyk;dyk,dxk] b=[dx,dy]' x=inv(A)*b %依次输出cos、sin 的值 end xy_1(30000) A = 30000 x0 = 653.7790 y0 = 604.4700 x1 =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及程序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 (选修)》 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点 (一)算法 1.定义 相关题解: 1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单选题 1、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合理的步骤是(B )。 A 、设计算法→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B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C 、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设计算法→调试程序 D 、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分析问题→调试程序 2.算法的描述方法: 1算法的描述:可分多种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进行描述。 2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3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4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图形符号"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B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2、图形符号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A ). A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3、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A ) A 流程图描述法 B 枚举法 C 顺序法 D 列表法 4、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D ) A 顺序法 B 列表法 C 集合法 D 自然语言描述法 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下列哪个选项( )

B、流程图 C、高级语言 D、VB 程序设计语言 (二)程序设计基础 (1)常用高级编程语言:BASIC、VB、Pascal、C、C++、Java 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的对象主要是系统设计好的对象,包括窗体等、控件等 2控件:是指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窗体中画出的、能实现一定功能的部件,如文本框,命令按钮等。 对象属性=属性值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程序代码设置,方法如下例: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 =”20”

Matlab程序代码

Matlab程序代码: clc; clear; N=20; T=0.1 t=0:T:N m=length(t) syms x1 x2 x3 fx=[0;x1+x2^2;x1-x2] gx=[exp(x2);exp(x2);0] hx=x3; R=10*eye(1) Q=[10 0 0;0 1 0;0 0 1] A=[0 1 0;0 0 1;0 0 0] B=[0;0;1] SS=B*inv(R)*B' [p1,p2,lamp,perr,wellposed,P]=aresolv(A,Q,SS) z1=hx z2=[diff(hx,x1) diff(hx,x2) diff(hx,x3)]*fx z3=[diff(z2,x1), diff(z2,x2), diff(z2,x3)]*fx ax=[diff(z3,x1), diff(z3,x2), diff(z3,x3)]*fx bx=[diff(z3,x1), diff(z3,x2), diff(z3,x3)]*gx z=[z1;z2;z3] k=inv(R)*B'*P %diff(z)=A*z+B*v=(A-B*K)*Z %x(0)=[1;0;0] abk=A-B*k x1(1)=1 x2(1)=0 x3(1)=1 z1(1)=x3(1) z2(1)=x1(1)-x2(1) z3(1)=-(x1+x2^2) for i=2:m z1(i)=z1(i-1)+T*(abk(1,1)*z1(i-1)+abk(1,2)*z2(i-1)+abk(1,3)*z3(i-1)) z2(i)=z2(i-1)+T*(abk(2,1)*z1(i-1)+abk(2,2)*z2(i-1)+abk(2,3)*z3(i-1)) z3(i)=z3(i-1)+T*(abk(3,1)*z1(i-1)+abk(3,2)*z2(i-1)+abk(3,3)*z3(i-1))

程序流程图编写规范_(终极整理版)

程序流程图规范 1.引言 国际通用的流程图形态和程序: 开始(六角菱型)、过程(四方型)、决策(菱型)、终止(椭圆型)。在作管理业务流程图时,国际通用的形态:方框是流程的描述;菱形是检查、审批、审核(一般要有回路的);椭圆一般用作一个流程的终结;小圆是表示按顺序数据的流程;竖文件框式的一般是表示原定的程序;两边文件框式的一般是表示留下来的资料数据的存储。 2.符号用法 程序流程图用于描述程序内部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思路或算法。 图1-1 标准程序流程图符号 1)数据:平行四边形表示数据,其中可注明数据名、来源、用途或其 它的文字说明。此符号并不限定数据的媒体。 2)处理:矩形表示各种处理功能。例如,执行一个或一组特定的操作,

从而使信息的值,信息形式或所在位置发生变化,或是确定对某一流向的选择。矩形内可注明处理名或其简要功能。 3)特定处理:带有双纵边线的矩形表示已命名的特定处理。该处理为 在另外地方已得到详细说明的一个操作或一组操作,便如子例行程序,模块。矩形内可注明特定处理名或其简要功能。 4)准备:六边形符号表示准备。它表示修改一条指令或一组指令以影 响随后的活动。例如,设置开关,修改变址寄存器,初始化例行程序。 5)判断:菱形表示判断或开关。菱形内可注明判断的条件。它只有一 个入口,但可以有若干个可供选择的出口,在对符号内定义各条件求值后,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出口被激活,求值结果可在表示出口路径的流线附近写出。 6)循环界限:循环界限为去上角矩形或去下角矩形,分别表示循环的 开始和循环的结束。一对符号内应注明同一循环标识符。可根据检验终止循环条件在循环的开始还是在循环的末尾,将其条件分别在上界限符内注明(如:当A>B)或在下界限符内注明(如:直到C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选择题)汇总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选择题) 1.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中表示“条件判断”的图形符号是 A. B. C. D. 答案:A 2.以下为求0到1000以内所有奇数和的算法,从中选出描述正确的算法 A. ①s=0; ②i=1; ③s=s+i; ④i=i+2;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B. ①s=0; ②i=1; ③i=i+2; ④s=s+i;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C. ①s=1; ②i=1; ③s=s+i; ④i=i+2;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D. ①s=1;

②i=1; ③i=i+2; ④s=s+i; ⑤如果i≤1000,则返回③; ⑥结束 答案:A 3.在VB语言中,下列数据中合法的长整型常量是 A. 123456 B. 1234.56 C. 12345A D. A12345 答案:A 4.在VB语言中可以作为变量名的是 A. Print B. ab=cd C. 123abc D. abc_123 答案:D 5.设置TextBox的字体时,应改变TextBox的 A. Text属性 B. Font属性 C. ForeColor属性 D. Name属性 答案:B 7.代数式a ac b 24 2 对应的VB表达式是 A. sqr(b*b-4*a*c)/2*a B. sqr(b*b-4*a*c)/2/a C. sqr(b*b-4*a*c)/(2/a) D. sqr(b*b-4*a*c)/2a

答案:B 8.在VB语言中,下列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A. I=I+1 B. I+1=I C. I*3=I D. 2I=I+1 答案:A 9.下列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不属于高级语言的是 A. C++ B. Visual Basic C.机器语言 D. Java 答案:C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010*******汇编语言高级语言10.在VB语言中,下列逻辑表达式的值为"假"的是 A. #1/11/2009# > #11/15/2008# B. #1/11/2009# < #11/15/2008# C. 5 > 3 and 6 < 9 D. 5 > 3 or 6 > 9 答案:B 11.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中表示“开始/结束”的图形符号是 A. B. C. D. 答案:B

基于matlab的计算器编程附代码

1.需求分析 本次的实验要求是设计一个计算器,主要功能如下: (1)实现基本数学运算(加减乘除等),而且要能进行混合运算 (2)实现部分函数功能,如求平方根、求倒数等 (3)能实现小数运算 界面与标准计算器界面类似 根据要求以及以前的学习情况,决定使用matlab进行编程。Matlab强大的计算功能以及便捷的GUI设计,可以较为简便的实现所要求的功能。按照要求,数据输入和输出支持小数点,支持四则混合运算,决定使用如下几个数据进行分析:(1+3)*5 Sqrt(4) 1/2 Sin4 用以检验是否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平方根、倒数、正弦的运算。 2.程序设计 M atlab的程序设计较为简便,用GUI设计出一个计算器的模型,然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框架,在框架中,写入每一个按键对应的程序就可以实现功能。 3.调式分析 编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是很多,基本就是找要实现各个功能的子程序,通过上网和去图书馆,加上自己的编写,终于实现了实验要求的功能。但是有一点很重要,matlab不支持中文,所以从路径到文件名必须是全英文的,不然就无法识别。此外,给每个按键命名也是很重要的,不然在生成的程序框架里面,就无法识别各个按键的作用,编写程序的时候也就无法做到一一对应。 4.使用说明 程序的使用比较简单,由于是可视化界面,直接打开matlab,然后建立一个GUI 工程,再打开生成的fig文件,就是一个计算器的界面,直接按照市面上卖的计算器的

方法,按键使用即可。 5.测试结果 计算结果为20 4sqrt=2 Sin4结果为 1/2=0.5 经过计算,这些结果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计算器的功能实现的较为完好。 6.心得体会 本次试验由于不限制语言,于是计算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的matlab变成了首选,matlab的GUI设计,操作是较为简单的,首先建立一个GUI工程,然后用可视化界面,

程序流程图

程序流程图 编写马磊编写时间2011-07-04 审批审批者姓名(及其职务)审批时间 版本V0.9

1概述 利用计算机进行程序设计时,不仅仅只处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在大部分的程序设计里处理的问题还是相当复杂的。对于那些复杂的程序设计,读者不可能直接就能写出程序的源代码,而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如用程序流程图)把程序设计思想先写出来,然后根据程序流程图编写代码。本章将具体介绍进行程序设计时使用的基本方法和C程序的流程控制。 2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 2.1程序流程图 在描述一个程序的基本结构思想时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程序流程图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2.1.1传统程序流程图 传统流程图表示法的特点是用一些图框表示各种类型的操作,用线表示这些操作的执行顺序。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规定了一些常用的流程图符号,现已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也有自己的国家标准GB 1526-89与该标准基本相同,本书就参照ANSI标准做具体介绍。标准中各种图示如图3.1所示。 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判断框处理框

或 流程线连接点注释框 图 3.1 传统流程图表示法 下面对其中一些主要符号作简要说明: (1)起止框是用来标识程序的开始和结束位置的。规定流程图以起止框开始,以起止框结束。 (2)输入输出框也叫数据框,其中可以注明数据名称、来源、用途或其它的文字说明。 (3)菱形框的作用是对一个给定的条件进行判断,根据给定的条件是否成立来决定如何执行其后的操作。 (4)处理框用矩形表示各种处理功能。例如,执行一个或一组特定的操作,从而使信息的值、信息的形式或所在位置发生变化。另外在矩形框内可注明特定处理名称或其简要功能。 (5)流程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程序的执行顺序。当流程自左向右或自上向下时流程线可以不带箭头,其它情况应加箭头表示流程。 (6)连接点用小圆圈表示将画在不同地方的流程线连接起来。下图中有两个以①为标志的连接点,它表示这两个点是互联在一起的,实际它们是同一个点。这种连接通常用在图形画不下而需要分开画时。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 【基本信息】 【课标要求】 (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结合实例,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或伪代码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4)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编辑程序、编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程序开发环境等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画成流程图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还不很熟练,尤其对刚学过的循环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此处说“已有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的储备”,应该是指在必修部分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有所体验与了解,或是指已学习过数学中相关模块的知识,这是本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建立求一批数据中最大值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算法的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实生活中比较身高的活动,以及对武术比赛中“打擂台”流程的逐步梳理,让学生学会从此类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求最大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进而设计出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有限步骤,从而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处理某种问题的。 『在过程上,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值”的算法思想。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实例引用是否贴切,是否有利于学生向抽象结论的构建。本案例的实例选择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再次体验与理解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后面更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积累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于MATLAB的潮流计算源程序代码(优.选)

%*************************电力系统直角坐标系下的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clear clc load E:\data\IEEE014_Node.txt Node=IEEE014_Node; weishu=size(Node); nnum=weishu(1,1); %节点总数 load E:\data\IEEE014_Branch.txt branch=IEEE014_Branch; bwei=size(branch); bnum=bwei(1,1); %支路总数 Y=(zeros(nnum)); Sj=100; %********************************节点导纳矩阵******************************* for m=1:bnum; s=branch(m,1); %首节点 e=branch(m,2); %末节点 R=branch(m,3); %支路电阻 X=branch(m,4); %支路电抗 B=branch(m,5); %支路对地电纳 k=branch(m,6); if k==0 %无变压器支路情形 Y(s,e)=-1/(R+j*X); %互导纳 Y(e,s)=Y(s,e); end if k~=0 %有变压器支路情形 Y(s,e)=-(1/((R+j*X)*k)); Y(e,s)=Y(s,e); Y(s,s)=-(1-k)/((R+j*X)*k^2); Y(e,e)=-(k-1)/((R+j*X)*k); %对地导纳 end Y(s,s)=Y(s,s)-j*B/2; Y(e,e)=Y(e,e)-j*B/2; %自导纳的计算情形 end for t=1:nnum; Y(t,t)=-sum(Y(t,:))+Node(t,12)+j*Node(t,13); %求支路自导纳 end G=real(Y); %电导 B=imag(Y); %电纳 %******************节点分类************************************* * pq=0; pv=0; blancenode=0; pqnode=zeros(1,nnum); pvnode=zeros(1,nnum); for m=1:nnum; if Node(m,2)==3 blancenode=m; %平衡节点编号 else if Node(m,2)==0 pq=pq+1; pqnode(1,pq)=m; %PQ 节点编号 else if Node(m,2)==2 pv=pv+1; pvnode(1,pv)=m; %PV 节点编号 end end end end %*****************************设置电压初值********************************** Uoriginal=zeros(1,nnum); %对各节点电压矩阵初始化 for n=1:nnum Uoriginal(1,n)=Node(n,9); %对各点电压赋初值 if Node(n,9)==0;

源程序清单流程图(1)

1、程序说明 输入两个8位数据A和B,求|A-B|,结果放在内存中,并输出结果。 2、调试说明 ①在进行循环程序设计时,要注意循环初始化、内外层循环的控制、循环结束条件等的设置对整个程序的执行逻辑要非常清楚。这样可以避免死循环等意外情况的出现。 ②分支程序的控制很重要,编写代码时,要注意注释重要的分支控制部分。这样思路才不会乱。同时要对照流程图,随时观察代码的逻辑思路是否正确。 3、源程序清单和流程图,附执行结果截图。 源程序清单 DA TA SEGMENT DB 'X:$','H',0AH,0DH,'Y:$','H',0AH,0DH,'|X-Y|:$' X DB 0 Y DB 0 Z DB 0 DA 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 TA START: MOV AX,DA TA MOV DS,AX MOV DX,0 MOV AH,09H INT 21H CALL INPUT MOV X,BL ADD DX,3 MOV AH,09H INT 21H CALL INPUT MOV Y,BL MOV AL,X MOV BL,Y SUB AL,BL MOV Z,AL JC _OUT JMP NEXT _OUT: SUB BL,X MOV Z,BL NEXT: ADD DX,6 MOV AH,09H INT 21H MOV CH,02H LOP: MOV BL,Z CMP CH,02H JB LOP1 ACII码转化为数据 ACII码转化为数据 X-Y>0? Z=Y-X Z=X-Y 数据转化为ACII码 输出Z 结束 存入Y 存入X 开始 否 是 调用子程序 调用子程序 返回 返回 主程序流程图

单位新员工入职流程图

员工入职手续办理流程 责任部门/人主要流程办理细节相关制度、表单 1、应聘者填制《应聘申请表》。 2、提交本人身份证。 3、提交资质证明(或学历证明)。 4、提交上岗资质证明——特种岗 位操作证(特殊岗位)。 5、提交前一工作单位的离职证明 (或者本人离职声明书)。 6、育龄期女性提供婚育证明。 1、审核证件真假; 2、判别任职是否符合岗位条件; 3、调查任职资历真假。 1、面试:人事部、所属部门、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 2、经管业务明细交接; 3、文件资料交接; 4、部门资产、办公文具交接; 一般员工: 部门间借领样板、工具等;业务或高层管理: 致函(声明)关联单位,取消其在公司职位赋予的权限。 固定资产退仓(或办理转交); 1、后勤水电、住宿费用结算; 2、食堂饭卡回收与结算。 1、财务报销情况核算; 2、财务借支情况核算。 1、收回资料: A、厂牌(含IC卡); B、劳动合同; 2、签订文件: A、辞职报告; B、离职手续办理程序; C、解除劳动合同申请书; D、“代签工资条”委托书。 3、提交资料(供财务): A、考勤资料; B、扣(增)减明细; C、工资结构及附件。 1、财务部核算工资; 2、财务支付离职工资: A、试用期及试用期间经考核1、《入职申请书》 2、身份证件 3、资质证件 4、离职证明(前单位) 或本人声明 5、准生证或孕检证 1、《离职手续办理程序》(表)——业务关联部门交接记录 2、声明函(传真)等 1、《离职手续办理程序》(表)——仓库固定资产退仓记录1、《离职手续办理程序》(表)——住宿、水电、饭卡结算 1、《离职手续办理程序》(表)——财务借支报销结清记录1、《离职手续办理程序》(表)——人事办理离职手续记录 2、依据《离职员工工资支付规定及程序》 ——《辞职报告》(表) 《解除劳动合同申请 书》(表) 《委托代签工资》(表) 3、《考勤表》 4、《劳动合同》、附件 依据《离职员工工资支付规定及程序》 应聘者 人事部 人事部 所属部门(副)总经理 仓库 后勤部 财务部 人事行政部 财务部

基本粒子群算法的matlab源程序

主函数源程序(main.m) %------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名称: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作用:求解优化问题 %------说明:全局性,并行性,高效的群体智能算法 %------初始格式化-------------------------------------------------- clear all; clc; format long; %------给定初始化条件---------------------------------------------- c1=1.4962; %学习因子1 c2=1.4962; %学习因子2 w=0.7298; %惯性权重 MaxDT=1000; %最大迭代次数 D=10; %搜索空间维数(未知数个数) N=40; %初始化群体个体数目 eps=10^(-6); %设置精度(在已知最小值时候用) %------初始化种群的个体(可以在这里限定位置和速度的范围)------------ for i=1:N for j=1:D x(i,j)=randn; %随机初始化位置 v(i,j)=randn; %随机初始化速度 end end %------先计算各个粒子的适应度,并初始化Pi和Pg---------------------- for i=1:N p(i)=fitness(x(i,:),D); y(i,:)=x(i,:); end pg=x(1,:); %Pg为全局最优 for i=2:N if fitness(x(i,:),D) pg=x(i,:); end end %------进入主要循环,按照公式依次迭代,直到满足精度要求------------ for t=1:MaxDT for i=1:N v(i,:)=w*v(i,:)+c1*rand*(y(i,:)-x(i,:))+c2*rand*(pg-x(i,:)); x(i,:)=x(i,:)+v(i,:); if fitness(x(i,:),D) p(i)=fitness(x(i,:),D); y(i,:)=x(i,:);

程序文件流程图

目录 8.2.3.4 a. 质量手册编号 (3) 8.2.3.4 b. 程序文件编号 (3) 8.2.3.4 d. 质量记录编号 (3) 8.2 附图1:组织(及所属部门)制订、发放的文件受控流程图 (4) 8.2 附图2:外来受控文件受控流程图 (5) 8.3.2 质量记录控制流程图 (6) 8.4.2 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流程图 (7) 8.5.2 6.10 进货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 8.5.2 6.10 产品已交付和使用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9) 8.5.2 产品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11) 8.5.2 产品实现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12) 8.6.2 A 类纠正措施流程图 (13) 8.6.2 B 类纠正措施 (15) 8.6.2 C 类纠正措施 (16) 8.7.2 《质量情况通报》的编制、发放、回收、处理 (17) 8.7.2 财务状况预警系统 (18) 8.7.2 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评价 (19) 8.8.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流程图 (20) 8.9.2 人员招聘录用程序流程图 (21)

8.9.2 培训程序流程图 (22) 8.9.2 考核程序流程图 (23) 8.11.2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程序流程图 (24) 8.11.2 策划依据 (25) 8.12.2 产品要求的识别与评审过程 (27) 8.12.2 产品合同修改过程 (28) 8.12.2 市场信息控制过程 (29) 8.13.2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30) 8.14.2 采购控制程序流程图 (32) 8.15.2 生产运作程序流程图 (33) 8.17.2 测量和监控策划程序 (34) 8.18.2 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控过程程序 (35) 8.19.2 过程的测量、监控和分析程序流程图 (36) 8.20.2 产品测量和监控程序流程图 (37) 8.21.2 持续改进过程控制程序 (38)

新员工入职到转正流程图详解

新员工入职到转正流程 流程图: 3.新员工入职 发《聘用通知书》 电话确认 2. 制定培训计划 5.新员工试用期管理 4. 签订劳动合同 试用期签订劳动合同,转正后自动生效,未过试用期劳动合同自动作废。 每月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对新员工进行跟踪考核。 《员工试用期月度考核表》 行为规范培训—人力资源部 公司制度培训—人力资源部 专业技术培训—相应的部门 8.新员工办理转正手续 1. 发聘用通知书 新员工提交入职资料,人力资源部审核; 体检;岗前培训 总经理 审核 否 《员工转正审批表》 《员工转正通知书》 进行员工转正面谈 转正后劳动合同自动生效 是 6.新员工提交转正申请 试用期满前5天新员工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员工转正申请表》。 9.确定为正式员工 7. 试用期考核 《员工试用期考核表》

步骤说明: 1.发聘用通知书 1.1 邮件发送《聘用通知书》 人力资源部上午9:00以邮件的形式向新员工发《聘用通知书》(详见附表1 聘用通知书)。 1.2 电话确认 人力资源部下午13:00以电话形式联系新员工,电话确认其是否收到《聘用通知书》。若收到《聘用通知书》,确认其是否来公司入职;若没收到,分析原因进行解决。例如:未收到邮件,人力资源部再次发送;未查收邮件,请他尽快查收,查收后回复。 电话确认后,将能来公司入职的新员工情况汇总,上报给总经理。 2.制定培训计划 人力资源部根据新员工的职位、人数情况制定岗前培训计划。岗前培训计划需经总经理审核,审核通过后执行,未通过进行修改再审核。 2.1 培训目的 通过岗前培训,使新员工了解企业情况,端正工作态度,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增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工作责任心,从而使新员工能够较快的融入公司的工作环境及进入工作状态。 2.2 培训对象 新入职员工 2.3 培训内容 首先,向新员工介绍公司的情况,包括公司简介、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宗旨等;之后,进入培训主要内容。如下: 2.3.1 行为规范培训 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行为规范的相关事宜。 2.3.2 公司制度培训 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的主要规章制度,包括日常考勤制度、出差补助制度、请休假办理制度、加班审批制度等。 2.3.3 专业技术培训 由相应职位的部门经理负责,培训主要内容是职位的主要职责和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 2.4 培训时间

历年算法与程序设计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流程图是描述()的常用方式。 A、程序 B、算法 C、数据结构 D、计算规则 2、下面不属于算法描述方式的是()。 A、自然语言 B、伪代码 C、流程图 D、机器语言 3、以下运算符中运算优先级最高的是()。 A、+ B、^ C、>= D、* 4、某程序中三个连续语句如下: a=1 b=2 c=b+a 它属于() A、顺序结构 B、选择结构 C、循环结构 D、以上三种都不是 5、穷举法的适用范围是() A、一切问题 B、解的个数极多的问题 C、解的个数有限且可一一列举 D、不适合设计算法 6、在现实生活中,人工解题的过程一般分为() A、理解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方法→用工具计算→验证结果

B、寻找解题方法→理解分析问题→用工具计算→验证结果 C、用工具计算→验证结果→寻找解题方法→理解分析问题 D、用工具计算→验证结果→理解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方法 7、下列关于算法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有限步之内结束 B、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必须确切的定义 C、输入:算法必须至少有一个输入 D、输出:算法必须至少有一个输出 8、下列哪一个不是用于程序设计的软件() A、BASIC B、C语言 C、Word D、Pascal 9、下列可以作为合作变量名的是() A、a7 B、7a C、a-3 D、8 10、编程求1+2+3+........+1000的和,该题设计最适合使用的控制结构为()。 A、顺序结构 B、分支结构 C、循环结构 D、选择结构 11、下列步骤不属于软件开发过程的是() A、任务分析与系统设计 B、软件的销售 C、代码编写与测试 D、软件测试与维护12.以下程序段运行时,语句k=k+1 执行的次数为()次。

Matlab实现HHT程序(源码,非常珍贵)

clear all; x=load ('06514135360001170106.TXT'); fs=1000000; N=length(x); t=0:1/fs:(N-1)/fs; z=x; c=emd(z); %计算每个IMF分量及最后一个剩余分量residual与原始信号的相关性[m,n]=size(c); for i=1:m; a=corrcoef(c(i,:),z); xg(i)=a(1,2); end xg; for i=1:m-1 %-------------------------------------------------------------------- %计算各IMF的方差贡献率 %定义:方差为平方的均值减去均值的平方 %均值的平方 %imfp2=mean(c(i,:),2).^2 %平方的均值 %imf2p=mean(c(i,:).^2,2) %各个IMF的方差 mse(i)=mean(c(i,:).^2,2)-mean(c(i,:),2).^2; end; mmse=sum(mse); for i=1:m-1 mse(i)=mean(c(i,:).^2,2)-mean(c(i,:),2).^2; %方差百分比,也就是方差贡献率 mseb(i)=mse(i)/mmse*100; %显示各个IMF的方差和贡献率 end; %画出每个IMF分量及最后一个剩余分量residual的图形 figure(1) for i=1:m-1 disp(['imf',int2str(i)]) ;disp([mse(i) mseb(i)]); end; subplot(m+1,1,1) plot(t,z) set(gca,'fontname','times New Roman') set(gca,'fontsize',14.0) ylabel(['signal','Amplitude']) for i=1:m-1 subplot(m+1,1,i+1);

电梯控制程序源代码(带流程图-功能分解、源代码)

《综合电子创新训练》研究报告研究题目:CTS1600-1控制技术综合试验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xxxx年 xx月 xx日 xxxxxxxxxx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课题背景与目的 (1) 1.2课题研究方法 (1) 第二章电梯模型硬件设备 (2) 2.1 实验单片机模型与接口定义 (2) 2.1.1 实验用单片机 (2) 2.1.2 单片机接口定义 (3) 2.1.3 I/O接口DATA控制命令表 (4) 2.2 电梯控制命令说明 (6) 2.3 实验用电梯模型 (8) 第三章与电梯模型相关的实验程序 (10) 3.1数码管连续显示 (10) 3.1.1 程序流程图 (10) 3.1.2 功能简介 (10) 3.1.3 功能实现过程 (11) 3.1.4 问题的解决及收获 (11) 3.2 外部按键灯连续闪烁 (12) 3.2.1 程序流程图 (12) 3.2.2 功能简介 (12) 3.2.3 功能实现过程 (12) 3.2.4 问题的解决及收获 (13) 3.3 键、灯、数码管 (14)

3.3.2 功能简介 (14) 3.3.3 功能实现过程 (14) 3.3.4 问题的解决及收获 (15) 3.4 外部按键上下行 (16) 3.4.1 程序流程图 (16) 3.4.2 功能简介 (16) 3.4.3 功能实现过程 (17) 3.4.4 问题的解决及收获 (18) 3.5 计算器 (19) 3.5.1 程序流程图 (19) 3.5.2 功能简介 (21) 3.5.3 功能实现过程 (21) 3.5.4 问题的解决及收获 (22) 3.6 密码锁 (23) 3.6.1程序流程图 (23) 3.6.2功能简介 (23) 3.6.3实现功能过程 (24) 3.6.4问题的解决及收获 (24) 3.7逐层停自动开关门循环 (25) 3.7.1程序流程图 (25) 3.7.2功能简介 (27) 3.7.3实现功能过程 (27) 3.7.4问题的解决及收获 (27) 3.8 可记录顺序逐层停自动开关门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