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助读之一

文言助读之一
文言助读之一

1.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栖)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喜欢它)。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文言知识]

嘉。“嘉”多作“美好”,“赞许”解释。如“嘉客”、“嘉宾”。上天“天神嘉其义”,意为天上的神赞扬鹦鹉的好心肠。又,“帝嘉之”,意为皇帝称赞他。

[启发与借鉴]

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五十万元支援受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份量是相当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念;②遂;

③侨居;④区区

2.翻译: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2.鳝救婢

高怀中,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文言知识]

1.“诸”与“之于”。“诸”与“之于”在文言中常可互用互解。上文“从后窗投诸河”,即可按“从后窗投之于河”理解,而“悉纵之于河”,也可说成“悉纵诸河”。又,《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即“投之于渤海之尾”,意为把土石投放到渤海的边上。

2.以千数。“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日杀鳝以千数”,即每天宰鳝好几千条。如果理解为一千条或约一千条,都是不对的。“以百数”即几百;“以十数”即几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悯;②累年;

③罢业:④纵。

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3.黄香温席

昔汉(汉朝)时黄香,江夏(今湖北境内)人也。年方九年,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帐子),令枕席清凉,蚊蚋(吸人血的小虫)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被子),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京城),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文言知识]

使动用法。上文“以身暖其亲之衾”中的“暖”,要理解为“使……温暖”,或“让……暖和”,意为用自己的体温使他父母的被子暖和。这种文言语法现象就叫“使动用法”。

[启发与借鉴]

从小应懂得孝顺父母,而且宜从小事做起。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方;②则;

③令;④播。

2.翻译:知事亲之理

4.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胸怀里藏了)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文言知识]

奇。“奇”指“奇特”,即与众不同。上文“术奇之”,意为袁术认为他与众不同,或袁术认为他奇特。又,“其人奇”,意为那人与众不同。

[文化常识]

历法。“历法”是指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分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阳历也叫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年平均365天。这是国际通用的历法。我国古代使用的是阴阳历,俗称农历,它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另外,历法还包括纪年的方法。

[启发与借鉴]

陆绩小时候就知道孝敬父母,难能可贵。

[思考与练习]

1.“太守”是主管什么的长官? 。

2.“食之”不能理解为“吃它(橘)”,而应理解为,“之”是指代。

3.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5.犬救幼女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傍晚)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终)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死),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文言知识]

邑。“邑”指“县”,也可指“当地”。上文“邑人无不称奇”中的“邑人”,既可理解为“县里的人”,也可理解为“当地的人”。又,“所居邑近海”,意为所住的地方靠近海。

[文化常识]

上文说到“母未时上山采薪”,“未时”是什么时间?古人一天24小时是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时辰计算的。“子”相当于23点-1点;“丑”为I点-3点;“寅”为3点-5点;“卯”为5点-7点;“辰”为7点-9点;“巳”为9 点-11点;“午”为11点-13点;“未”为13点-15点;“申”为15点-17点;“酉”为17点-19点;“戌”为19点-21点;“亥”为21点-23点。因此那妇女出门的时间当在下午1点到3点之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采薪;②不及;

③许。

2翻译: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6.孙泰

孙泰,山阳人,少师(拜……为师)皇甫颖,操守(品德)颇有古贤(古代贤人)之风。泰妻即姨妹(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大的)损一目,汝可取(同“娶”)女弟。”姨卒,泰取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嫁)。”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国都的市场)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文言知识]

子。古代女性也可称“子”。上文“以二子为托”中的“二子”,即两个女儿。又,“女弟”即妹妹,“汝可取女弟”,意为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又,“卫人嫁子”,意为卫国有人出嫁女儿。

[启发与借鉴]

善良诚实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品德。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颇;②先是;

③卒;④市;⑤亟

2.翻译:或诘之

7.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明朝著名书法家)临(临摹)《千字文》(旧时的启蒙读本),日以十本为率(标准),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马虎),或答人简札(书信),少(稍微)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文言知识]

1.“易”与“更”。“易”与“更”在解释为“改”时是相同的。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中的“易”,解释为“改”、“更改”,意为必定再三改动它不感到厌烦。“三易其稿”,意为三次改动原稿。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也可写作“必再三更之不厌”。

2.书。上文有两个“书”字,解释不同。“书遂大进”中的“书”,指“书法”;“平生于书”中的“书”,指“写字”。

[启发与借鉴]

功到自然成。

[思考与练习]

1.文徵明年轻时每天要写多少个字? 。

2.翻译: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9.智犬破案

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一夕,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抢劫)货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到)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店铺),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大概)犬有智也。

[文言知识]

逾。“逾”指“越”。上文“有盗逾墙而入”,意为有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又,“逾午方至”,意为超过了中午才到达。“年逾六十”,意为年龄超过了六十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去;②许;③刹;④觉;⑤亡;

⑥啮;⑦置。

2.翻译: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10.雏燕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整天)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原来是)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催促)弟遽(马上)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文言知识)

乃。“乃”除了相当于“于是”、“才”、“就”、“却”以外,还常作判断词用,相当于“是”。上文“是乃益鸟”,意为这是益鸟。“吾乃鲁人也”,意为我是山东地方人;“此乃顽疾也”,意为这是不易治好的病。

[启发与借鉴]

鸟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应该爱鸟。

[思考与练习]

1.翻译:尔安得久饲之?

2.解释:①后来居上中的“居”,是指;②百折不挠中的“挠”,是指;③白头偕老中的“偕”,是指;④顾此失彼中的“彼”,是指。

11.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口味败坏),反为其患(害)。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不仅)无益,反害之。

[文言知识]

适。“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去”。上文“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去。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

[思考与练习]

1.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请用原句表达:

2.解释:①缘;②薄暮;

③具;④惟;⑤已。

12.笼中鹦鹉

富商有段姓者(姓段的),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熙宁(宋神宗年号)六年,段忽系狱(关进牢房)。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文言知识]

1.何其。“何其”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多么”。上文“何其乐耶”,意为多么快乐。又,“何其毒”,意为多么狠毒;“何其苦”,意为多么痛苦。

2.即日、不日与他日。“即日”指当天。上文

“即日放之”,意为当天把鹦鹉放了。“不日”指事后几天之内,如“不日归还”,意为过不了几天就归还;“他日”指以后有一天,如“他日见之”,意为以后某一天见到他。

[启发与借鉴]

失去自由是最大的痛苦,动物跟人是一样的。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②慧;

③及;④君;⑤不堪。

2.翻译:段大感悟。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