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1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1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1

中等职业学校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用弱电控制强电的方法,了解强、弱电与自动控制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电气自动化新技术的成就和应用的认识,为学生结合生产工艺选用电力电子设备及其外围设备和电动机打下基础。

二、相关课程

基础课程:电工应用技术、电气识图

后续课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新电源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是电气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应用方法以及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原理和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和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主体模块和深入实践模块,实训应用模块四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主要学习电力电子器件,教学时数为14学时。

2. 主体模块主要学习应用电力电子器件构建电路,对电能进行整流,斩波,逆变,和变压变频的四种电能变换。

3. 实践深入模块甄选电力电子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简介脉冲宽度调制技术(PWM),不间断电源(UPS)、变频器(VVVF)、软启动(soft starter)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主体模块

实践深入模块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

六、教学实施

(二)教学方法建议

七、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实训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25%。其中,实训成绩15%,作业和出勤10%。

(2)期末成绩75%。在期末考试时学生可带事先准备的本课程总结,该总结内容占期末考试成绩的10%,目的是促进学生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大纲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维修方向传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专业课,它是一门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与一体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处理电气控制线路各种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拆装与维修;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与电力拖动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达到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基本原理、选用原则及其拆装维修方法。 (2)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3)掌握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按照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安排,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讲授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和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力

度。 (4)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5)注重操作规程的标准化和执行情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实训任务。从各个方面强调安全生产,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重的观念。 二、学时分配表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地位:掌握实验室常用电工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目的: 本课程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技木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在实验实月训基础上,能根据机电设备的运行要求,完成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本课程任务: 1.掌握电工技术领域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一般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作用和功能,并能正确使用 3.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能使用最常用的电工电子仪表,能独立完成不太复杂的电工电子实验,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4.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一 后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第二章电路的稳态分析 教学要求: 通过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 定理、诺顿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正弦电压与电流;正 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电容、电感、兀件的交流电 路;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复杂交流电路 的分析与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源;负载星形 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三相电 路的功率。 一 重点:戴维南定理;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 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的功 率。、 、亠、 亠 难点: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复杂交 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教学内容: 模型通过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和电的作用与號部分姆路 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 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 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等 重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 念及计算 难点: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概念 第一节电路的基本 (四) 路元件 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电路模型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 第二节基本理想电 (四) (五 ) 电阻元件 电容元件 电感兀件 电压源 电流源 第三节基尔霍夫定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方向) (共80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为高低压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特点、分析方法有全面的了解;熟悉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点、数学模型和相互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分析分析的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在工程分析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稳态、暂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应掌握“电路”、“电机学”等课程中的相关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电力系统电磁和机电暂态过程、电力系统控制的各种分析和计算方法。对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简单应用。 二、课程教学环节组成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习题,答疑,

质疑和期末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概述和基本概念 【目的和要求】:了解电力系统及其发展情况;掌握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掌握电能生产的特点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的概念、电力系统的负荷和负荷曲线。 【重点和难点】:电力系统的概念和电能生产的特点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力系统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负荷 第三节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第二章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等值电路 【目的和要求】:了解电力线路结构;掌握线路等值电路、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发电机及负荷的等值电路;掌握有名制和标幺制的计算。 【重点和难点】:以有名制和标幺制表示的等值网络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力线路参数和等值电路 第二节变压器、电抗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第三节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及等值电路 第四节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 第三章简单电力网络潮流的分析与计算 【目的和要求】:掌握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了解运算负荷和运算功率;掌握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了解环形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重点和难点】:环形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运算负荷和运算功率。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

电力拖动基础课后题

第二章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 选择以下各题的正确答案。 (1) 电动机经过速比j =5的减速器拖动工作机构, 工作机构的实际转矩为20N·m, 飞轮矩为1N·m,不计传动机构损耗, 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工作机构转矩与飞轮矩依次为。 A. 20N·m,5N·m B. 4N·m,1N·m C. 4N·m,·m D. 4N·m,·m E. ·m,·m F. 100N·m,25N·m (2) 恒速运行的电力拖动系统中, 已知电动机电磁转矩为80N·m,忽略空载转矩, 传动机效率为, 速比为10, 未折算前实际负载转矩应为。 A. 8N·m B. 64N·m C. 80N·m D. 640N·m E. 800N·m F. 1000N·m (3) 电力拖动系统中已知电动机转速为1000r/ min, 工作机构转速为100r/ min, 传动效率为, 工作机构未折算的实际转矩为120N·m, 电动机电磁转矩为20N·m, 忽略电动机空载转矩, 该系统肯定运行于。( ) A. 加速过程 B. 恒速 C. 减速过程 答 (1) 选择D。因为转矩折算应根据功率守恒原则。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工作机构转矩等于工作机构实际转矩除以速比,为4N·m;飞轮矩折算应根据动能守恒原则, 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工作机构飞轮矩等于工作机构实际飞轮矩除以速比的平方, 为·m。 (2) 选择D。因为电力拖动系统处于恒速运行, 所以电动机轴上的负载转矩与电磁转矩相平衡,为80N·m, 根据功率守恒原则,实际负载转矩为80N·m××10=640N·m (3) 选择A。因为工作机构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转矩为120N·m /×100(r/ min)/1000(r/ min)=40/3N·m小于电动机电磁转矩,故电力拖动系统处于加速运行过程。 电动机拖动金属切削机床切削金属时, 传动机构的损耗由电动机负担还是由负载负担? 答电动机拖动金属切削机床切削金属时, 传动机构的损耗由电动机负担,传动机构损耗转矩ΔT与切削转矩对电动机来讲是同一方向的, 恒速时, 电动机输出转矩T2 应等于它们二者之和。 起重机提升重物与下放重物时, 传动机构损耗由电动机负担还是由重物负担?提升或下放同一重物时,传动机构损耗的转矩一样大吗?传动机构的效率一样高吗? 答起重机提升重物时, 传动机构损耗转矩ΔT由电动机负担;下放重物时,由于系统各轴转向相反, 性质为摩擦转矩的ΔT方向改变了,而电动机电磁转矩T及重物形成的负载转矩方向都没变,因此ΔT由重物负担。提升或下放同一重物时,可以认为传动机构损耗转矩的大小ΔT是相等的。若把损耗ΔT的作用用效率来表示,提升重物时为η, 下放重物时为η′, 由于提升重物与下放重物时ΔT分别由电动机和负载负担, 因此使η≠η′, 二者之间的关系为η′=2-1/η。 表所列生产机械在电动机拖动下稳定运行时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所给数据, 忽电动机的空载转矩, 计算表内未知数据并填入表中。 如图所示,已知切削力F=2000N,工件的直径d=150mm,电动机转速n=1450r/min,减速箱的三级速比j1 =2,j2 =,j3 =2, 各转轴的飞轮矩为GDa =·m(指电动机轴), GDb =2N·m, GDc =·m, GDd =9N·m, 各级传动效率都是η=, 求: (1) 切削功率;(2) 电动机输出功率;(3) 系统总飞轮矩;(4) 忽略电动机空载转矩时, 电动机电磁转矩;(5) 车床开车但未切削时,若电动机加速度dn/dt=800r/ (min·s),忽略电动机空载转矩但不忽略传动机构的转矩损耗, 求电动机电磁转矩 解 (1) 切削功率。切削负载转矩Tf = F·d/2= 2000×2= 150N·m 负载转速nf =n/j1j2j3=1450/(2××2)= min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ic Drives 课程代码:020354 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 48 上机/实验学时:0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开课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 教材:陈伯时主编.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第三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主要参考书: 刘竞成主编. 交流调速系统.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陈坚主编. 交流电机数学模型及调速系统.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调速时的数学模型,控制规律,交直流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各种稳态和动态分析及工程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电机学, 电力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和电力电子学所学的基础理论, 学习并掌握交直流电机调速时的系统的构成,数学模型,控制规律及交直流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各种稳态和动态分析及工程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 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1.可控直流电源和V-M系数的特殊问题 2.稳态与动态分析 3.PI调节器设计 4.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规律 5.电压反馈,电流补偿直流调速系统 第二章: 多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特性 3.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4.典型Ⅰ型和典型Ⅱ型系统 5.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第三章: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 1.可逆调速系统的线路 2.可逆调速系统中的环流 3.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第四章: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类型和调压调速 1.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类型 2.转速闭环调压调速系统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 PowerSystemAnalysis 课程编 号:2000131 适用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业: 学时数:40 学分数: 2.5 执笔人:刘平竹编写日期:2002.0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 << 电力系统分析>> 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培养本科生 1、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 2、熟悉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方式,调节方法。 3、熟练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安排,学时分配第一章电力系统的 基本概念( 2 学时)理解并掌握电能生产的特点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的概念、电力系统的负荷、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 第二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5 学时)掌握电力线路结构及等值电路、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发电机及负荷的等值电路、标幺制。重点和难点:标幺制 第三章电力网的潮流计算(7 学时)掌握网络元件的压降和功率、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闭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重点和难点:闭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第四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

整( 3 学时)了解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的概念。掌握:电压调整的方法和调压措施。 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3 学时)掌握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和频率调整、有功功率的平衡和系统负荷在各类电厂间合理分配。第六章短路计算的基本知识(7 学时)掌握短路计算的概念、恒定电势源电路的三相短路分析计算。 重点和难点:恒定电势源电路的三相短路分析计算第七章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电路(7 学时)掌握对称分量法、序阻抗、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综合负荷)和等值电路、电力系统正负零序网络的制定。 重点和难点:序阻抗、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第八章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 6 学时)掌握简单不对称短路、不对称短路时网络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非全相断线的分析和计算。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述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和培养学生自学;在保证课程内容的 完整性下,重点和难 点精讲细讲;通过适量的习题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内容。 2、教学手段: 以讲述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学生讲述。 (二)、习题课、课外习题 1 、习题课不单独设立,采用针对问题随堂解决。 2 、课外习题: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章

《电力拖动基础》练习册答案.doc

电力拖动基础复习题答案 L简答题 1、什么是电力拖动? 2、为什么说他励直流电动机具有硬特性?2额定速降较小,直线的斜率 较小 3、画出电力拖动系统的示意图。3 4、电力拖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5、画出反抗性恒转矩负载的特性。 6、画出位能恒转矩负裁的特性,并举例说明。 7、画出通风机负载的负载特性。 8、固有机械特性的条件是什么? 9、要改变一台他励电动机的旋转方向都有哪些措施?改变电枢电流方向或 者励磁电流方向 10、为什么他励直流电动机与串励宜流电动机相比,串励直流电动机牵引电 机使用时更具有优势?10,申励直流电动机具有软特性 11、他励直流电动机电阻起动时,切换电流I 2越大越好吗?11为什么? 不是,L越大起动的级数越多,设备越复杂 12、他励直流电动机电阻起动时,山一条特性曲线转换到另外- ?条曲线 上,在转换的瞬间,转速,电枢电流都发生什么变化?12转速不变, 电枢电流突变 13、为什么实际的电力拖动系统通常是一个多轴系统?把多轴系统折算为单 轴系统时,哪些量需要进行折算?13工作机构需要的转矩和转速不能够和电动机达到一致,所以需要传动机构,转矩和飞轮矩的折算 14、一般要求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是向下倾斜还是向上翘的?向下

15、为什么申励直流电动机不允许过分轻载运行?15转速大大高于额定转 速 16、他励宜流电动机的调速都有哪几种方式?16调压,电枢PI路串电阻和 削弱磁通 17、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理想空载转速和负载时的转速降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17?电压,磁通以及电机常数 18、他励宜流电动机制动运行分为哪几种方式? 19、什么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固有机械特性? 20、请你说明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的工作原理?20 21、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都有哪儿种方法? 22、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申级调速都有哪些优缺点? 23、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都有哪些有缺点? 2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都有哪几种方式?24 25、什么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回馈(再生)制动? 26、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的要求是什么?26起动电流小,起动转巨大 27、他励直流电动机电枢申电阻的人为机械特性会有什么特点? 28、改变他励宜流电动机电源电压时的人为机械特性有什么特点? 29、削弱改变他励直流电动机磁场时的人为机械特性有什么特? 30、他励直?流电动机起动时,起动电流的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 31、什么是三相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转子申接电阻起动?91逐段切除电阻 的转子串电阻的分级起动 32、容量较大的他励直流电动机为何不能采取直接起动的方式进行起 动?32 33、在要求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和较小的起动电流的场合,为何采用深 槽式和双笼型双笼异步电动?33

电力拖动试题库带答案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及复习习题库 版本:中国电力出版社 主编:程建龙 定价:29.80元 适用班级:13电大二 代课人:田芳于长超 出题人:田芳于长超 制定时间:2014年 审核人:

电力拖动》教学大纲 第一章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常用低压电器 掌握:低压电器的使用维护、型号命名、选择、安装。掌握手动、点动、连续等常规电路的原理、分析方法。 重难点:低压电器的范围及应用、低压电器的分类、常用低压配电电器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及其使用注意事项,电路原理分析。 第二章直流、同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及控制线路设计方法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原理 重难点: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删除: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第三章常用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 了解:常用控制线路电路分析、生产机械电器控制设备的维护及检修方法。重难点:生产机械电器控制设备的原理分析。 第四章电动机的自动调速及其调试与维修概述(删除)

电力拖动试题库 重点部分 绪论 一、填空 1、电源分交流电源和()。 二、名词解释 2、电力拖动 三、简答 3、电力拖动装置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4、电力拖动装置中电动机的作用是什么? 5、按电动机的组合数量来分,电力拖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章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常用低压电器 第一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手动正转控制线路 一、填空 6、低压断路器类型品种很多,常用的有()、框架式、()、漏电保护式。 7、低压熔断器广泛用于低压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中,主要用作()保护。 8、低压熔断器在使用时()联在被保护的电路中。 9、负荷开关分为()负荷开关和封闭式负荷开关两种。 10、负荷开关一般在照明电路和功率小于() KW的电动控制线路中。 11、低压断路器又称()。 13、低压控制电器依靠人力操作的控制电器称为 ( ) 。 14、低压控制电器根据信号能自动完成动作的称为 ( ) 。 15、断路器的文字符号是 ( ) 。 17、熔断器文字符号是()。 18、负荷开关分为()负荷开关和封闭式负荷开关两种。 19、开启式负荷开关文字符号是()。 20、封闭式负荷开关文字符号是()。 21、组合开关文字符号是()。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电子、电信、电气、自动化 修课方式:必修 总学时数:40 考核方式:考查 教材:《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廖先芸(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叶致诚《电子技术基础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孙梅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陈有卿《新颖电子制作138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 钟长华《电子技术选修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陈大钦《电子技术选修实验》(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卢庆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综合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电子类专业的技术实践课之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智力技能的重要媒介。本课程的任务是:进行比较系统的电子技术实验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电子技术工程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1.实验技能方面 (1)正确和熟练使用以下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 (2)掌握以下基本电量的测量和测试方法: 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 正弦交流电压信号的峰值、频率 多谐振荡信号的峰值、频率和占空比 2.在工程应用能力方面 (1)对基本和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选择应用:

能熟练地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精度、功率; 能熟练地根据标识判别电容的容量、极性、耐压; 能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三极管的好坏、极性等; 能根据管脚图正确应用线性集成电路、常用数字集成电路; 能正确使用逻辑功能相同的TTL电路和CMOS电路。 (2)对基本电路的结构和应用: 熟悉三极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结构,掌握静态工作点是调试方法、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熟悉开关电路的结构,掌握开关状态的调试方法; 掌握普通及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三极管基极电阻的计算和选择方法; 熟悉几种常用多谐振荡器的电路形式。 (3)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并根据技术要求选用合适元件的能力。 (4)借助辅助资料,读懂一般的电子线路原理图的能力。 (5)独立组装中、小电子系统的能力;分析、寻找和排除应用电路中常见故障的初步能力。 (6)独立写出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方法和技能 4 仪器及元器件基本知识2 电子电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2 验证性实验 8 基本放大电路 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2 三端集成稳压器 2 集成门电路特性2 应用性实验选题参考* 26 课题一电平指示电路2 课题二光控开关和报警电路2 课题三红外线光电开关电路2 课题四有线对讲机电路2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限选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故障分析和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有关的概念、分析及计算等。其先修课程主要为《电路》、《电机学》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电力系统的有关基本概念。 2、掌握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 3、掌握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4、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 5、掌握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 6、了解电力系统静态、暂态稳定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1、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电力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 发电机稳态运行的方程、参数及等值电路。恒定电势源的三相短路的周期分量与非 周期分量、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最大有效值及短路功率。 发电机的暂态参数;发电机的暂态电势及次暂态电势。自动励磁调节对短路电流的 影响。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2、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对称分量法;发电机、电网各元件的负序及零序阻抗;综合负荷的序阻抗;电力系 统各序网络的建立。单相接地短路、两项短路和两项短路接地故障的计算;不对称 短路时的电流电压分布;断路故障的分析等。 3、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 开式网及简单闭式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牛顿- 拉夫逊法及P-Q分解法)。 4、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 无功功率平衡及电压调整的有关概念;电压调整的方法及有关计算;有功功率平衡 及频率调整的基本概念;频率一次调整、二次调整的有关计算。 5、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损的计算及减少线损的方法;系统的静态、暂态稳定性的概念及有关分析方法。 6、高压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简单介绍)。 四、学识分配的建议 总学时为64,具体分配参见下表:

《电力拖动基础》复习要点

《电力拖动基础》复习要点 题型: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设计题。 试题中,80%的题目来自课本和PPT 上的例题、习题。 1. 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20’ 电力拖动系统的定义;典型电力拖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运动方程式的一般形式和实用形式,各数学符号的物理意义,GD 2和J 的区别与联系;多轴系统等效折算为单轴系统的意义,等效折算的原则;从运动方程式判断系统的工作状态(加速、减速、稳定、静止);负载转矩特性的定义;曲型的负载转矩特性,各负载转矩特性的特点。 例题1和例题2,独立完成,消化吸收相关知识点。 2. 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20’ 机械特性的定义;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电压平衡方程;机械特性方程;固有机械特性与人为机械特性;电力拖动系统的调速方法(机械调速、电气调速、电气—机械调速);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方程;直流电机的电气调速方法(电枢回路串电阻调速、降压调速、弱磁调速),各调速方法的特点; 采用电动机惯例的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参数与运行状态的关系(分析为什么): (1)0a N U I <,0a a E I <;回馈制动,正转或反转 (2)0a E <,0a a E I >; 电动状态,反转 (3)0T >,0n <,N U U =;倒拉反接制动,反转 (4)0n <,N U U =-,0a I >;回馈制动,反转 (5)0T W <,10P =,0a E <;能耗制动,反转 例题1~例题4,独立完成,消化吸收相关知识点。 3.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0’ 常用的可控直流电源;PWM 系统的优点;在V-M 系统中,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V-M 系统的机械特性方程式;泵升电压产生的原因,泵升电压限制;建立拖动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直流调速方法;直流调速电源;直流调速系统(系统组成、系统分析、静态性能、动态性能、系统设计: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设计)。 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有哪些特点;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原稳定运行,突增负载后进入新的稳态,此时转速n 、整流装置输出电压C U 较之负载变化关系,分析原因。 例题1~例题5,独立完成,消化吸收相关知识点。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与知识点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我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及其拆装与维修;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生产机械的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变频调速系统。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掌握与电力拖动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技能等级标准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基本原理、选用原则及其拆装维修方法;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掌握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熟悉变频器的分类、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掌握通用变频器的选用、安装、调试、维护及常见故障检修。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应注意明确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理论224,实训24周。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绪言 教学要求: 1.了解电力拖动的组成、优点和发展概况。 2.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要求以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 一、电力拖动。 二、学习目标。 三、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1. 了解电力拖动组成及特点。 2. 明确本课程学习目标,并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 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种类、型号组成形式。 2.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及原理。 3.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选用和拆装维修方法。 4.熟记常用低压电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教学内容:(知识点) 课题一低压电器的分类和常用术语 一、低压电器的分类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掌握电子技能实训,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8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2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9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第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建议 二极管及其应用二极管的特性、结构与分类通过实验或演示,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了解二极管的结构、电路符号、引脚、伏安特性、主要参数,能在实践中合理使用二极管;了解硅稳压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等特殊二极管的外形特征、功能和实际应用; 能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和质量优劣 整流电路及应用通过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波形,了解整流电路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能从实际电路图中识读整流电路,通过估算,会合理选用整流电路元件的参数; 通过查阅资料,能列举整流电路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 搭接由整流桥组成的应用电路,会使用整流桥 滤波电路的类型和应用能识读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复式滤波电路图;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滤波电路的应用实例; 通过示波器观察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了解滤波电路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06044100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017版)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017版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441002 课程英文名称:Relay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及运行分析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继电保护相关领域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知识,了解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基本配置及主要保护的基本原理、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熟悉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的实验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高频保护的基本原理 2. 了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知识 3. 掌握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基本配置及主要保护的基本原理、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 4. 掌握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熟悉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实验方法。 (三)实施说明 1.本课程重点讲授内容: 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线路保护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整定计算,相间短路电流保护、多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方向性零序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及动作电流的整定计算;发电机的主要继电保护;微机型保护及控制装置的硬件原理、软件实现的保护算法;电力系统典型自动控制装置的作用、工作原理、构成等。 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应注意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联系工程实际的能力;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电力系统知识,建议在学完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机学等相关课程后开始开课。 (五)对习题,实验,实践环节的要求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典型例题,加深对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做一定数量习题是掌握和巩固基本概念的有力手段。利用授课及习题课给学生讲解典型例题,每章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适当数量,并对学生完成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讲解纠正。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模拟部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电子技术(模拟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78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验8学时 (四)学分:6 (五)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第3学期,周6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及信号的产生处理,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应用的能力。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毕业后从事电子电气工程、自动化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各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主要参数。掌握常用模拟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的能力,测试常用模拟电路功能,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基础模块 课题一半导体基本知识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内容 a)半导体基本知识 b)PN结及其特性 c)半导体二极管结构、特性及其基本应用 d)特殊半导体二极管 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正偏和反偏,稳压管的稳压作用,整流滤波等基本概念 2.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外特性 3.掌握单向桥式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和输入交流电压有效值的关系 4.熟悉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主要参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选用原则;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性能、使用方法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黄辉编写日期: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94L120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96 /6 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 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电路方面的基础,获得良好的电路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体的,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对一般交直流电路的稳态进行分析、求解; 3.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三相及非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 4.掌握一般交直流电路动态过程的时域、频域分析法; 5.掌握现代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安排 1.本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 课堂讲授:82学时,(含19学时习题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的手段对电路基本内容进行课堂讲授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网上教学:22学时,根据需要,部分内容采用网上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14学时,对相应理论内容进行设计或验证实验。学生课堂演讲:选取适当内容采用学生课堂演讲的方式,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外语的要求(英语) 掌握电路相关的名词术语。 3.作业安排要求 作业的作用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次课后布置适量(4-5个)与内容相应的作业题目,努力使作业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手段之一。 五、课程的考核 1.考勤、平时作业、小测验(10%):每次作业、测验评分,作业抄袭或没有及时交作业者以当次作业计零分; 2.大作业(10%):研究性教学以大作业形式提交; 3.实验(15%):以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为基本依据; 4.期末考试(65%):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以计算题为主。作弊者以总成绩零分计。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本课程需要必要的数学、物理基础:如复数、傅里叶分解、一阶及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矩阵计算等。 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本课程为这些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电路分析计算基础。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 中文:邱关源.电路(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英文:James W. Nilsson等. Electric circuits(第八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教学参考书: [1] 王仲奕.蔡理编著. 电路习题解析.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 Charles K. Alexander.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尼而森著.周玉昆等译. 电路(第八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631019 课程名称:电力拖动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Drive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8 实验学时:10 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电路基础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和控制工程的基础上,以电机为主导,以控制为线索,了解机电控制技术的一般知识,掌握其工作原理、特性、应用方法,了解最新控制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数控技术中伺服技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工程设计和科研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机电传动系统基本的力学计算,熟悉交、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理解交、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动静态性能特点。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机电控制概述 (1)了解机电控制技术的目的和任务; (2)了解机电控制技术及系统的发展概况。 2.机电传动系统力学基础 (1)掌握机电传动系统的运行方程式,并学会用它来分析与判别机电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 (2)理解在多轴拖动系统中为了列出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必须将转矩等进行折算,掌握其折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了解几种典型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n=f(TL); (4)掌握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5)理解机电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以及缩短过渡过程的方法。 3.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1)在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着重掌握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特别应掌握转矩方程式、电势方程式和电压平衡方程式; (2)掌握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特别是人为机械特性; (3)理解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和制动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4)理解用机械特性的四个象限来分析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状态; (5)掌握根据他励直流电动机的铭牌技术数据,确定电动机相关数据。 4.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理解旋转磁场的产生; (2)掌握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