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题库1

第六章题库1
第六章题库1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思考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 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雁门关伏击战

C.奇袭阳明堡机场

D.平型关大捷

2.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政府采取的策略是()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

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3. 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放弃“反蒋抗日”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的标志是()

A.《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4. 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统一为()

A.东北抗日联军

B.东北义勇军

C.东北人民革命军

D.抗日游击队

5.1938年,国民党战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取得大捷的战役是()

A.淞沪战役

B.忻口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战役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的中心环节是()

A.争取中间势力

B.发展进步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打击大资产阶级

7. 对党的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的文献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8. 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中法战争

D.解放战争

9. 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扶植成立的傀儡政权是()

A.“满洲国”

B.“国民政府”

C.兴亚会

D.冀东防共委员会

1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进人全民族抗战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一二八”事变

11.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A.“联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逼蒋抗日” D.“独立抗日”

1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 )

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力争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C.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逆流

D.争取民主,防止国民党一党专政

1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 )

A.十九路军抗战 B.卢沟桥抗战

C.华北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4.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忻口会战

15.1940年,投降日本,建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是( )

A.汪精卫

B.段祺瑞

C.胡汉民

D.石友三

16.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 )

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

17.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

A. 经验主义

B. 冒险主义

C. 机会主义

D. 教条主义

18.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右倾机会主义

19.1935年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五卅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三〇运动

20.中共1927年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而1937年又与国民党合作,这主要说明()A.国共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B.中共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

C.民族矛盾从属于阶级矛盾 D.国内斗争服从于国际斗争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B.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的讲话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有( )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C.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D.赣南、闽西根据地

3.“一二九”运动的主要口号有( )

A.“反对华北自治运动”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4.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进步势力主要是指()

A.工人

B.农民

C.城市小资产阶

D.民族资产阶级

5. 以下对瓦窑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提出了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倾向

C.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D.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6.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

A.民族资产阶级

B.开明绅士

C.地方实力派

D.城市小资产阶级

7. 1939年7月,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政治方针是( ) A.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B.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C.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D.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8.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要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

A.战略相持 B.战略反攻

C.战略防御 D.战略退却

9.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暴发后,《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的题词手迹:“为江

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大敌当前,中国共产

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避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些方针和

原则包括( )

A.又联合又斗争

B.有理、有利、有节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发展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0.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学风

问题主要是指( )

A.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三、简答题

1.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2、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五、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实例一

材料一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

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

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

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一一1938年1月16日《声明》

材料二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

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

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

我方并不予以拒绝。

——1938年11月3日《声明》

材料二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

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

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

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一1938年12月22日《声明》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

(2)根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实例二

材料一

日本侵略者在旅顺疯狂屠杀我国同胞,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为掩盖罪行,日军将被害者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

材料二

某日,中国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枪扫射后,弃尸江中,其中仅有两人逃生。

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在近代史上日军制造的哪两起屠杀事件?

(2)它们分别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3)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想法?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3.传动轴如图所示。已知F r=2KN,F t=5KN,M=1KN·m,l=600mm,齿轮直径D=400mm,轴的[σ]=100MPa。试求:①力偶M的大小;②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③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AB 的直径d。 4.图示外伸梁由铸铁制成,截面形状如图示。已知I z=4500cm4,y1=7.14cm,y2=12.86c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20MPa,许用拉应力[σt]=35MPa,a=1m。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5.如图6所示,钢制直角拐轴,已知铅垂力F1,水平力F2,实心轴AB的直径d,长度l,拐臂的长度a。试求:①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②计算AB轴危险点的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6.图所示结构,载荷P=50KkN,AB杆的直径d=40mm,长度l=1000mm,两端铰支。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2.0,[σ]=140MPa。试校核AB杆是否安全。 7.铸铁梁如图5,单位为mm,已知I z=10180cm4,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8.图所示直径d=100mm的圆轴受轴向力F=700kN与力偶M=6kN·m的作用。已知M=200GPa,μ=0.3,[σ]=140MPa。试求:①作图示圆轴表面点的应力状态图。②求圆轴表面点图示方向的正应变。③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圆轴强度。 9.图所示结构中,q=20kN/m,柱的截面为圆形d=80mm,材料为Q235钢。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3.0,[σ]=140MPa。试校核柱BC是否安全。

材料力学试题以及答案

学号;姓名:班级:..........................................................密.......................................................封...........................................................线.......................................................... 专业年级班20 ~20 学年第学期材料力学课试卷试卷类型:卷

材料力学 试题卷(A )答案 一、错 2. 错 3. 错 4.错 5. 对 二、1.A 2.D 3. D 4.D 5. A 三、1、试件沿轴线方向的线应变ε=( -4105? )、 横截面上的应力σ=( 100MPa ) 及所受拉力F =( 7.85kN ) 2、应力状态的主应力( 52.2 MPa )、( 50 MPa )、 (-42.2 MPa ) 3、 A=( 224 R R π - ) 对y 轴的惯性矩Iy=( ??? ??16-31πR 4 ) 对z 轴的惯性矩Iz=( ?? ? ??16-31πR 4 ) 4、 应力幅=( 80 ) 循环特征r=( 0.2 ) 四、 解 1.求支反力 由平衡方程式 ∑=0B M 及∑=0A M ,得 kN 5.14=A F ,kN 5.3=B F 利用平衡方程式 ∑=0y F 对支反力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得 可见,A F 及B F 的解答是正确的。 2. 列Q F 、M 方程式 将梁分为CA 、AD 、DB 三段。利用外力直接列出Q F 、M 方程。 CA 段 AD 段 DB 段 3. 绘Q F 、M 图 由上述各段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分别画出Q F 、M 图,如图6-12)(b 、)(c 所示。在AD 段上,)(2x M 有极值,由0) (2 2=dx x dM ,得 解得m 83.42=x 处,弯矩有极值。代入式)(d 得 AD 段内的最大弯矩为 五、解:(1)校核钢杆的强度 ① 求轴力 ② 计算工作应力 2 21814.325.033333mm N A N BD BD BD ??= = σ 2-21 ③ 因为以上二杆的工作应力均未超 过许用应力170MPa ,即][σσ≤AC ;][σσ≤BD ,所以AC 及 BD 杆的强度足够,不会发生破

数学分析课本(华师大三版)-习题集与答案解析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数项级数 证明题 1 . 证明下列级数的收敛性 ,并求其和 : (4) ( n 2 2 n 1 n); 2n 2. 证明:若级数 u n 发散,则 Cu n 也发散(c ≠0). 3. 证明 :若数列 {a n }收敛于 a,则级数 (a n a n 1) a 1-a . (1) 1 1 1 (3) 1 n(n 1)(n 2) 2n 1 (5) (5n 4)(5n 1) 1.6 6.11 11.16 (2)

4 .证明: 若数列{b n}有lim b n ,则 n (1)级数(b n 1 b n)发散; 1 1 1 (2)当b n≠0 时,级数 n b n 1 b1 5. 证明级数u n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任给正数ε ,有某自然数N, 对一切n>N 总有 |u N+u n+1+?+u n|< ε 6. 设u n、v n 为正项级数,且存在正数N0,对一切n>N 0,有 u n 1 v n 1 u n v n 7. 设正项级数a n 收敛,证明级数a2n 也收敛;试问反之是否成立? 8. 设a n≥0,且数列{na n}有界,证明级数a2n收敛.

9. 设正项级数 u n 收敛,证明级数 u n u n 1 也收敛 . (2) 若 n>N 0 时有 C n ≤0, 且 lim 1 b k ,则级数 a n n1 10. 证明下列极限 11. 设 {a n }为递减正项数列 ,证明 :级数 a n 与 2m a 2m 同时 n1 m 0 收敛或同时发散 a 12. 设 a n >0, b n >0, C n =b n n b n+1,证明: a n 1 N 0及常数 K,当 n>N 0 时,有 C n ≥k>0, 则级数 a n 收敛 ; n1 n (1) l n im (n n !) 0; (2) lim (2n!) n! n a n! 0(a 1). (1) 若存在某自然数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习题集

材料力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强度是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 2、刚度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 3、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应变相同。(×) 4、稳定性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5、对于拉伸曲线上没有屈服平台的合金塑性材料,工程上规定2.0σ作为名义屈服极限,此时相对应的应变为2.0%=ε。(×) 6、工程上将延伸率δ≥10%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7、任何温度改变都会在结构中引起应变与应力。(×) 8、理论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 9、任何情况下材料的弹性模量E都等于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10、求解超静定问题,需要综合考察结构的平衡、变形协调和物理三个方面。(√ ) 11、未知力个数多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则仅由平衡方程无法确定全部未知力,这类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 ) 12、矩形截面杆扭转变形时横截面上凸角处切应力为零。(√ ) 13、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可知: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切应力总是大小相等。(×) 14、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maxτ出现在中性轴各点。(√ ) 15、两梁的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若它们的挠曲线相同,则受力相同。(√ ) 16、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两根梁,当载荷相同,其变形和位移也相同。(×) 17、主应力是过一点处不同方向截面上正应力的极值。(√ ) 18、第四强度理论用于塑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19、第一强度理论只用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20、有效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 )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 该截面左段; (B) 该截面右段; (C) 该截面左段或右段; (D) 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很经典的几套材料力学试题及答案

考生注意:舞弊万莫做,那样要退学,自爱当守诺,最怕错上错,若真不及格,努力下次过。 材料力学试题A 成绩 课程名称 材料力学 考试时间 2010 年 7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 教 研 室 工程力学 开卷 闭卷 适用专业班级 08 机自1、2、3、4 班 提前 期末 班 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 1、 工程构件要正常安全的工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列除( )项,其他各项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A 、强度条件 B 、刚度条件 C 、稳定性条件 D 、硬度条件 2、内力和应力的关系是( ) A 、内力大于应力 B 、内力等于应力的代数和 C 、内力是矢量,应力是标量 D 、应力是分布内力的集度 3、根据圆轴扭转时的平面假设,可以认为圆轴扭转时横截面( )。 A 、形状尺寸不变,直径线仍为直线。 B 、形状尺寸改变,直径线仍为直线。 C 、形状尺寸不变,直径线不保持直线。 D 、形状尺寸改变,直径线不保持直线。 4、建立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z I My =σ,需要考虑的关系有( )。 A 、平衡关系,物理关系,变形几何关系; B 、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关系; C 、变形几何关系,平衡关系,静力关系; D 、平衡关系, 物理关系,静力关系; 5、利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不需要用到下面那类条件( )来确定积分常数。 A 、平衡条件。 B 、边界条件。 C 、连续性条件。 D 、光滑性条件。 6、图示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r 、平均应力m σ、应力幅度a σ分别为( )。 A -10、20、10; B 30、10、20; C 31- 、20、10; D 31- 、10、20 。 ---------------------------------------------------------------------- 装--------------------订 --------------------线 ------------------------------------------------------------- 试 题 共 3 页 第 1 页

第十二章习题答案new

1分析电子衍射与X衍射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 ①都是以满足布拉格方程作为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 ②两种衍射技术所得到的衍射花样在几何特征上大致相似。 不同点: ①电子波的波长比X射线短的多,在同样满足布拉格条件时,它的衍射角很小,约为10-2rad o 2 而X射线产生衍射时,其衍射角最大可接近-o π ②在进行电子衍射操作时采用薄晶样品,增加了倒易阵点和爱瓦尔德球相交截的机会,使衍射条件 变宽。 ③因为电子波的波长短,采用爱瓦尔德球图解时,反射球的半径很大,在衍射角θ较小的 范围内反射球的球面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个平面,从而也可以认为电子衍射产生的衍射斑点大致分布在一个二维倒易截面内。 ④原子对电子的散射能力远高于它对X射线的散射能力,故电子衍射束的强度较大,摄取 衍射花样时曝光时间仅需数秒钟。 2、倒易点阵与正点阵之间关系如何?倒易点阵与晶体的电子衍射斑点之间有何对应关系? 答:倒易点阵是与正点阵相对应的量纲为长度倒数的一个三维空间点阵,通过倒易点阵可以把晶体的电子衍射斑点直接解释成晶体相对应晶面的衍射结果,可以认为电子衍射斑点就是 与晶体相对应的倒易点阵某一截面上阵点排列的像。 关系: ①倒易矢量g hkι垂直于正点阵中对应的(hkl)晶面,或平行于它的法向N hki ②倒易点阵中的一个点代表正点阵中的一组晶面 ③倒易矢量的长度等于点阵中的相应晶面间距的倒数,即g hki=1∕d hki ④对正交点阵有 a*∕∕a , b*∕∕b , c//c , a*=1∕a, b*=1∕b , c*=1∕c。 ⑤只有在立方点阵中,晶面法向和同指数的晶向是重合的,即倒易矢量g hkl是与相应指数 的晶向[hkl]平行 ⑥某一倒易基矢量垂直于正交点阵中和自己异名的二基矢所成平面。 3、用爱瓦尔德图解法证明布拉格定律。 证:如图,以入射 X射线的波长λ的倒数为半径作一球(厄瓦尔德球),将试样放在球心 0 处,入射线经试样与球相交于0*;以0*为倒易原点,若任一倒易点G落在厄瓦尔德球面上, 则G对应的晶面满足衍射条件产生衍射。 令入射方向矢量为 k (k = 1∕ λ),衍射方向矢量为 k,,衍射矢量为g。则有g = 2ks in θ。 ■/ g=1∕d ; k=1∕ λ ,??. 2dsin θ = λ。即厄瓦尔德球图解与布拉格方程等价。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精选.)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配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一、填空题: 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2.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其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 4.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5.偏心压缩为轴向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6.柔索的约束反力沿柔索轴线离开物体。 7.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8.力对轴之矩在力与轴相交或平行情况下为零。 9.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1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是 100Mpa 。 1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两种效应分别是变形效应运动效应。 12.外力解除后可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13.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相等。 14.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 为 5F/2A 。 15.梁上作用集中力处,其剪力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16.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 17.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18.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矩式,只有满足三个矩心不共线的条件时,才能成为力系 平衡的充要条件。 19.图所示,梁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 C 点处。

2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τ《=【σ】 。 21.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 22.在截面突变的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23.梁上作用集中力偶位置处,其弯矩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24.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5.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只适用于细长杆。 26.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而力构件。 2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 28.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的三种情形是力,力偶,平衡。 29.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截面C的位移为 7Fa/2EA 。 30.若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这段梁上的剪力图为斜直线。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材料力学试题及答案

一、回答下列各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1、已知低碳钢拉伸试件,标距mm l 1000=,直径mm d 10=,拉断后标距的长度变为mm l 1251=,断口处的直 径为mm d 0.61 =,试计算其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答:延伸率%25%100100 100 125%100001=?-=?-= l l l δ 断面收缩率%64%100))(1(%100211=?-=?-= d d A A A δ 2、试画出图示截面弯曲中心的位置。 3、梁弯曲剪应力的计算公式z z bI QS = τ,若要计算图示矩形截面A 点的剪应力,试计算z S 。 232 3 )84(41bh h h hb S z =+= 4、试定性画出图示截面截面核心的形状(不用计算)。 二、绘制该梁的剪力、弯矩图。(15分) 矩形 圆形 矩形截面中间 挖掉圆形 圆形截面中间 挖掉正方形 h b 4/h A

三、图示木梁的右端由钢拉杆支承。已知梁的横截面为边长等于0.20m 的正方形,q=4OKN/m,弹性模量 E 1=10GPa ;钢拉杆的横截面面积A 2=250mm 2 ,弹性模量E 2=210GPa 。试求拉杆的伸长l ?及梁中点沿铅垂方向的位移?。(14分) 解:杆受到的拉力kN q F N 402 2== m EA l F l N 00228.010 25010210310406 93=?????==?- 梁中点的挠度: m I E ql A E l F w l N c 00739.012 2 .0101038421040500114.0384521214 94 314122=? ?????+ =+=+?=?四、砖砌烟窗高m h 30=,底截面m m -的外径m d 31=,内径m d 22=,自重kN P 20001=,受 m kN q /1=的风力作用。试求:(1)烟窗底截面m m -的最大压应力;(2)若烟窗的基础埋深m h 40=, 基础及填土自重按kN P 10002=计算,土壤的许用压应力MPa 3.0][=σ,圆形基础的直径D 应为多大?(20分) 注:计算风力时,可略去烟窗直径的变化,把它看成是等截面的。 F s M m kN q /20=kN 20m kN ?160A B C m 10m 2112kN 88kN 20kN 5.6m 40kNm 150.3kNm 160kNm

12练习题解答:第十二章 方差分析分析

第十二章 方差分析 练习题: 1. 现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某孔子学院设计了3种汉字的讲授方法, 随机抽取了28名汉语基础相近的学生进行试验,试验后对每一个学生汉字理解记忆水平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28名学生的分数如下: 表12-3 三种汉字讲授方法下的学生得分 汉字讲授方法 9.1 6.6 6.2 8.6 7.0 7.4 9.0 8.0 7.8 8.1 7.4 7.9 9.4 7.6 8.2 9.2 8.1 8.1 8.8 7.4 6.7 9.4 7.9 6.9 7.5 1y = 2y = 3y = y = (1) 请分别计算3种汉字讲授方法下学生相应分数的平均值1y 、2y 与 3y 以及所有参加试验的学生的平均得分y ,并填入上表。 (2)请根据上表计算总平方和(TSS ),组间平方和(BSS ),组内平方和(WSS ), 组间均方(MSS B ),组内均方(MSS W ),以及各自对应的自由度并填入下表。 B B W 组内 WSS : n-k: MSS W : —————— —— ———— 总和 TSS : n-1: ———— —————— —— ———— (3)根据上表计算出F 值,并查附录中的F 分布表,看P 是否小于0.05。 (4)若显著性水平为0.05,请查附录中的F 分布表找出F 临界值,并填入上表。 (5)若显著性水平为0.05,请根据P 值或F 临界值判断三种汉字的讲授方法对 学生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水平是否有显著性影响。 解: (1)1y =8.9222≈8.92,2y =7.5667≈7.57,3y =7.3800≈7.38,y =7.9357≈7.94.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材料力学复习题(答案在最后面)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该截面左段;(B)该截面右段; (C)该截面左段或右段;(D)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的剪应变为()。 α (A)α;(B)π/2-α;(C)2α;(D)π/2-2α。 答案 1(A)2(D)3(A)4均匀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及各向同性假设。5强度、刚度和稳定性。6(A)7(C)8(C) 拉压 1.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切应力最大的截面()。 (A)分别是横截面、45°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 (C)分别是45°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斜截面。 2.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A)正应力为零,切应力不为零; (B)正应力不为零,切应力为零; (C)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不为零; (D)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 3.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σ=F /A,△ε=L/L,其中()。 N (A)A和L均为初始值;(B)A和L均为瞬时值; (C)A为初始值,L为瞬时值;(D)A为瞬时值,L均为初始值。 4.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变形。 (A)弹性;(B)线弹性;(C)塑性;(D)弹塑性。 5.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基本不变。 (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 6.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材料力学试题及答案全

材料力学试题 一、填空题(共15分) 1、 (5分)一般钢材的弹性模量E = 210 GPa ;吕材的弹性模量E = 70 GPa 2、 (10分)图示实心圆锥杆受扭转外力偶作用,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为G ,该杆的 man τ 1、(5(A )各向同性材料;(B )各向异性材料; (C 正确答案是 A 。 2、(5分)边长为d 杆(1)是等截面,杆(2荷系数d k 和杆内最大动荷应力d σ论: (A )()(,)()(1max 21d d d k k σ<<(B )()(,)()(1max 21d d d k k σ><(C )()(,)()(1max 21d d d k k σ<>(D )1max 21()(,)()(d d d k k σ>>正确答案是 A 。 三、计算题(共75分) 1、(25 应力相等, 求:(1)直径比21/d d ; (2)扭转角比AB φ解:AC 轴的内力图: (105);(10355M Nm M BC AB ?=?= 由最大剪应力相等: 8434.05/3/16 /1050016/103003 213 23313max ==?=?==d d d d W M n n ππτ 由 ; 594.0)(23232;4122124 2 4 1 1=??=?=?∴?=d M M M d G d G a M GI l M n n n n BC AB P n ππφφφ (2)

2、( 3、(15分)有一厚度为6mm 的钢板在板面的两个垂直方向受拉,拉应力分别为150Mpa 和 55Mpa ,材料的E=2.1×105 Mpa ,υ =0.25。求钢板厚度的减小值。 解:钢板厚度的减小值应为横向应变所产生,该板受力后的应力状态为二向应力状态,由广义胡克定律知,其Z 向应变为: 0244.010)55150(101.225.0)(69 -=?+?-=+-=y x z E σσνε 则 mm t Z Z 146.0-=?=?ε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完整版)材料力学期末复习试题库(你值得看看)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应力 B:应变 C:位移 D:力学性质 2、各向同性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A:力学性质 B:外力 C:变形 D:位移 3、在下列四种材料中. 不可以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A:铸钢 B:玻璃 C:松木 D:铸铁 4、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 B:构件不破坏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 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原始尺寸 5、外力包括: A:集中力和均布力 B:静载荷和动载荷 C:所有作用在物体外部的力 D:载荷与支反力 6、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内力与外力无关; C:内力的单位是N或KN; 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 7、静定杆件的内力与其所在的截面的有关。 A:形状;B:大小;C:材料;D:位置 8、在任意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α=。 A:α=90O; B:α=45O; C:α=0O;D:α为任意角。 9、图示中的杆件在力偶M的作用下.BC段上。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位移、无变形; C:既有位移、又有变形;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 10、用截面法求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而求解的。 A:截面左段 B:截面右段 C:左段或右段 D:整个杆件 11、构件的强度是指.刚度是指.稳定性是指。 A: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B: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其原有平衡态的能力; C:在外力的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答案:1、D 2、A 3、C 4、D 5、D 6、A 7、D 8、A 9、B 10、C 11、C、B、A 二、填空 1、在材料力学中.对变形固体作了 . . 三个基本假设.并且是在 . 范围内研究的。 答案: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线弹性、小变形 2、材料力学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是:。 答案: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微观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行业短期均衡收支相抵点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 二、选择题 1、最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是以下哪个市场( ) A、农产品市场 B、轻工业品市场 C、重工业品市场 D、旅遊产品市场 2、假定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则这家厂商( A )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 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 C.是否得到了最大利润还不确定 D.肯定得到了最少利润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与横轴平行的线 C、与横轴垂直的线 D、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4、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是( )。 A、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B、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 C、平均收益小于边际收益 D、以上都不对 5、假如某厂商的收益只能弥补厂商所花掉的平均可变成本,这表明该厂商( ) 。 A、如果继续生产亏损一定更大 B、如果停止生产则不会发生亏损 C、无论生产与否亏损是一样的 D、如果继续生产,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 6、假如某厂商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厂商所花掉的平均可变成本,为了损失最小化,他应该( )。 A、减少产量 B、增加产量 C、停止生产 D、扩大生产 7、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A、他获得了最大经济利润; B、他没有获得最大经利润; C、他是否获得了最大经济利润还无法确定; D、他的经济利润为零。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 。 A、MR=MC B、AR=AC C、MR=MC=AR=AC D、MR=MC=P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 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 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C、 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10、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均衡状态下,成本不变的行业中,产量的增加量()。 A、完全来自新企业; B、完全来自原有企业; C、部分来自新企业,部分来自原有企业; D、无法确定。 11、长期行业供给曲线()。 A、总是比短期行业供给曲线富有弹性; B、总是比短期行业供给曲线缺乏弹性; C、与短期行业供给曲线有相同的弹性 D、总是完全有弹性的。 12、如果一种物品的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是完全有弹性的,在长期中,该物品需求增加将引起()。 A、该物品价格上升和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 B、该物品价格上升,但行业内企业数量不增加; C、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但该物品价格不上升; D、对物品价格和行业内企业数量都没有影响。 13、下列关于生产者剩余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D ) A.生产者剩余一定不小于利润 B.在长期中生产者剩余等于利润 C.生产者剩余的变化量等于利润的变化量 D.利润一定小于生产者剩余 三、判断题 1、对于一个完全竞争厂商,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销售价格。 2、若完全竞争企业现实短期利润最大化时,出现短期边际成本小于短期平均成本的现象,则其他厂商会进入该行业。 3、某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SAC曲线可能处于下降的阶段。 4、在短期中,完全竞争行业的供给曲线是每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

应用统计学 第12章例题分析

第12章例题分析(课本340页)(1)相关分析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矩阵(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 不良贷款(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本年累计应收 贷款(亿元) 贷款项目个 数(个) 本年固定 资产投资 额(亿元) 不良贷款(亿元) 1 各项贷款余额(亿元)0.84357136 1 本年累计应收贷款(亿元)0.73150501 0.678771764 1 贷款项目个数(个)0.70028149 0.848416404 0.58583149 1 本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0.51851809 0.779702158 0.47243096 0.746646 1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矩阵(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本年累计应收 贷款(亿元) 贷款项目 个数(个) 本年固定 资产投资 额(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亿元) 1 本年累计应收贷款(亿元)0.67877176 1 贷款项目个数(个)0.8484164 0.585831 1 本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0.77970216 0.472431 0.746646 1 结论:各自变量不仅仅跟因变量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而且自变 量彼此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2)回归分析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893086776 R Square 0.797603989 Adjusted R Square 0.757124787 标准误差 1.778752284 观测值25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4 249.371206 62.3428 19.70404 1.04E-06 残差20 63.2791938 3.16396 总计24 312.6504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录入:管理员 2009-12-4 人气:42 第六章短期资金筹措 一.单选 1、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不会导致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的利息支付方式是( B ) A、贴现法 B、收款法 C、补偿性余额 D、分期等额偿还本利法 2、具有简便易行、成本相对较低、限制较少等优点的筹资方式 是( B ) A、发行债券 B、商业信用 C、发行股票 D、长期借款 3、某企业按年利率10%向银行借款10万元,银行要求保留20%的补偿性余额。那么,企业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 为( B ) A.10% B.% C.20% D.15% 4、某企业需要借入资金60万元,由于贷款银行要求将贷款金额的20%作为补偿性余额,故企业需要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数额为()万元。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因为借款金额=申请贷款的数额*(1-补偿性余额比率),所以,本题中需要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数额=60/(1-20%)=75万元,选项A是正确答案。 5、下列各项中,与丧失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呈反向变化的是()。 A.现金折扣率 B.折扣期 C.信用标 准 D.信用期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丧失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现金折扣率/(1-现金折扣率)*360/(信用期-折扣期),可以看出,现金折扣率、折扣期和丧失的机会成本呈正向变动,信用标准和丧失的机会成本无关,信用期和丧失的机会成本呈反向变动,所以本题应该选择D。 6.某企业年初从银行贷款100万元,期限1年,年利率为10%,按照贴现法

付息,则年末应偿还的金额为()万元。 答案:C 7.商业信用筹资的特点不包括( ) A.容易取得 B.若没有现金折扣或使用不带息票据一般不负担成本 C.期限较短 D.在放弃现金折扣时成本较低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在放弃现金折扣时商业信用的成本较高。 8.短期负债筹资的特点不包括( )。 A.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B.筹资富有弹性 C.筹资成本较低 D.筹资风险较低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短期负债的筹资风险高,主要是因为需在短期内偿还,要求筹资企业在短时期内拿出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务,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9.下列有关抵押借款和无抵押借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抵押借款的资本成本通常低于无抵押借款 B.银行主要向信誉好的客户提供无抵押借款 C.银行对于抵押借款一般还要收取手续费 D.抵押借款是一种风险贷款

材料力学试题及答案

一、一结构如题一图所示。钢杆1、2、3的横截面面积为A=200mm 2,弹性模量E=200GPa ,长度l =1m 。制造时3杆短了△=0.8mm 。试求杆3和刚性梁AB 连接后各杆的内力。(15分) 二、题二图所示手柄,已知键的长度30 mm l =,键许用切应力[]80 MPa τ=,许用挤压应力bs []200 MPa σ=,试求许可载荷][F 。(15分) 三、题三图所示圆轴,受e M 作用。已知轴的许用切应力[]τ、切变模量G ,试求轴直径d 。 (15分) 五、分)

六、如题六图所示,变截面悬臂梁受均布载荷q 作用,已知q 、梁长l 及弹性模量E 。试用积分法求截面A 的挠度w A 和截面C 的转角θC 。(15分) 七、如图所示工字形截面梁AB ,截面的惯性矩672.5610z I -=?m 4 ,求固定端截面翼缘和腹 板交界处点a 的主应力和主方向。(15分) 一、(15分) (1)静力分析(如图(a )) F F F 图(a ) ∑=+=231,0N N N y F F F F (a ) ∑==31,0N N C F F M (b ) (2)几何分析(如图(b )) 50kN A B 0.75m

1 l ?2 l ?3 l ? 图(b ) ?=?+?+?3212l l l (3)物理条件 EA l F l N 11= ?,EA l F l N 22=?,EA l F l N 33=? (4)补充方程 ?=++EA l F EA l F EA l F N N N 3212 (c ) (5)联立(a )、(b )、(c )式解得: kN F kN F F N N N 67.10,33.5231=== 二、(15分) 以手柄和半个键为隔离体, S 0, 204000O M F F ∑=?-?= 取半个键为隔离体,bs S 20F F F == 由剪切:S []s F A ττ=≤,720 N F = 由挤压:bs bs bs bs [][], 900N F F A σσ=≤≤ 取[]720N F =。 三、(15分) e A B M M M += 0AB ?=, A B M a M b ?=? 得 e B a M M a b =+, e A b M M a b =+ 当a b >时 d ≥b a >时 d ≥ 。 四、(15分) F

第十二章试题库

第十二章试题库 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 1、三相电源作Y 接时,由各相首端向外引出的输电线俗称 火 线,由各相尾端公共点向外引出的输电线俗称 零 线,这种供电方式称为 三相四线 制。 2、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线 电压,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相 电压。电源Y 接时,数量上U l = 1.732 U p ;若电源作Δ接,则数量上U l = 1 U p 。 3、火线上通过的电流称为 线 电流,负载上通过的电流称为 相 电流。当对称三相负载作Y 接时,数量上I l = 1 I p ;当对称三相负载Δ接,I l = 1.732 I p 。 4、中线的作用是使 不对称 Y 接负载的端电压继续保持 对称 。 5、对称三相电路中,三相总有功功率P = 3UpIpcos φ ;三相总无功功率Q = 3UpIpsin φ ;三相总视在功率S = 3UpIp 。 6、对称三相电路中,由于 中线电流I N =0,所以各相电路的计算具有独立性,各相 电流电压 也是独立的,因此,三相电路的计算就可以归结为 一相 来计算。 7、若 三角 接的三相电源绕组有一相不慎接反,就会在发电机绕组回路中出现p 2? U ,这将使发电机因 过热 而烧损。 8、我们把三个 最大值 相等、 角频率 相同,在相位上互差 120 度的正弦交流电称为 对称 三相交流电。 9、当三相电路对称时,三相瞬时功率之和是一个 常量 ,其值等于三相电路的 有功 功率,由于这种性能,使三相电动机的稳定性高于单相电动机。 10、测量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可采用 二瓦计 法,如果三相电路不对称,就不能用 二瓦计 法测量三相功率。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 1、三相电路只要作Y 形连接,则线电压在数值上是相电压的3倍。 ( × ) 2、三相总视在功率等于总有功功率和总无功功率之和。 ( × ) 3、对称三相交流电任一瞬时值之和恒等于零,有效值之和恒等于零。 ( × ) 4、对称三相Y 接电路中,线电压超前与其相对应的相电压30°电角。 ( ∨ ) 5、三相电路的总有功功率?cos 3l l I U P =。 ( × ) 6、三相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线电流在数量上是相电流的3倍。 ( × ) 7、三相四线制电路无论对称与不对称,都可以用二瓦计法测量三相功率。 ( × ) 8、中线的作用得使三相不对称负载保持对称。 ( × ) 9、三相四线制电路无论对称与否,都可以用三瓦计法测量三相总有功功率。( ∨ ) 10、Y 接三相电源若测出线电压两个为220V 、一个为380V 时,说明有一相接反。( ∨ )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 1、某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中,相电压为220V ,则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为(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