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尊严——关于在华外国人违法乱纪行为的调查报告

中国尊严

——关于在华外国人违法乱纪行为的调查

报告

调查人:付枭

调查方法:随机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华锐学院在校学生

调查地点: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调查时间: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至2012年5月23日星期三

前言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是一名外国人企图猥亵一名中国女孩。这段时间,在华外国人违法乱纪行为备受关注,网上频繁发布相关视频,引来网友争议。部分外国人在中国进行的不文明甚至违法活动激起了全国的愤怒声浪。北京市公安部门宣布开展清查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三非”外国人的“百日行动”,引来舆论关注。

我觉得外国人敢在中国如此放肆,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原因。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其他人对此事的看法,我在我们学校做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据调查报告显示,高达94%的人力挺“提高外国人入境中国的签证门槛”。他们认为不能给外国人一些超国民待遇,该是什么罪,就一定要从快从重来判,不然会造成更坏的影响。在我看来,在华外国人多了,由此引发的犯罪成了社会问题。但不能说因为他是老外就对他们网开一面。那些在中国撒泼耍横违法乱纪的外国人就是洋垃圾,就应该清除。没什么客气的。我们中国人在外国那么干,一样要受到制裁。这是事关中国尊严的严肃问题。

对于近日的部分外国人在华违法乱纪的恶劣行为,我们虽然表示强烈愤慨,但是当我们从激动的情绪中平静下来,我们就不免要问,是什么造成了外国人在中国违法乱纪的呢?我根据本次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入华外国人越来越多,且中国对外国人入境中国的签证把关不够严格。

中国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尤其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大门越来越向老外敞开。20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2011年的大运会……随着中国的开放和繁荣,每年来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一年五六千万的出入境人次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于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非法入境、非法拘留和非法工作的三非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出入境的外国人数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带如今持续了十多年,总人次已经接近6000万了,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多大的林子了。而在这个林子里的外来鸟们抱着不一样的目的来到中国这片林子里:为利益、寻机会、混日子……素质的高低参差不齐。再加上中国对外国人入境中国的签证把关不严,涌入中国的外国人里难免鱼龙混杂,扰乱了中国社会的安定。

面对北京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师奥列格·韦德尔尼科夫在列车上对中国妇女的的无礼行为,乘警仅仅是对受辱的中国妇女说了一句:“你可拉倒吧。腿翘得高就高点吧,人家是搞艺术的。拉倒吧,人家是艺术家。”事情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是公众在表达对奥本列本人的谴责之余,也不免发问,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他显然应该知道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什么给了他无礼的勇气?

于是催生出了第二种观点,50%同学认为外国人敢这样做,背后就是中国人的一度纵容。他们这样说也不无道理。中国文化里的劣根性就是一对矛盾:仇外和媚外。实际上,认为我们应该给予外国人特殊照顾的思维,本身就是“外国人与众不同,甚至高人一等”的潜意识的折射,本身就是“逆向种族主义”的一种

体现。认为外国人理应受到我们的特殊照顾,在历史上也许说得通。以前的中国是落后的,尤其八九十年代,外国人刚来,带来投资和利益。当时,在华外国人数量很少,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经过我们“选拔”后邀请而来的。由于数量少,在华外国人的总体素质也比现在高得多,故此,对一般中国人的生活的触及和妨害,要比现在少得多。现在的在华外国人的数量与改革开放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其中鱼龙混杂,盲目给予他们特殊照顾会越来越多地触及和妨害一般中国人的生活。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虽猛,但在世界经济中还不能够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头也没真的抬起来,于是一些外国人的不好行为也往往让中国人睁只眼闭只眼地就给忍了。其实时间长了,过分好客开始被当成软弱来看待。

25%的同学认为,在华外国人如此作为恰恰也说明了中国对在华外国人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涉外案件的认识不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系教授向党说,“我们确实前一段在法律制度、管理手段上对外国人给予了一些所谓的超国民待遇,在某些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比照中国国民,给了一些更加优惠的条件,这样无形当中,在客观上也培养了外国人一种优越感。”并且现阶段公安机关处理涉外案件,存在着一些不会管、不愿意管、不敢管的“三不管”的现象。因为本身他们对一些国际法掌握不够,外语的沟通能力、询问能力也不强,客观因素阻碍他们,一提到涉外案件,一提到外国人违法犯罪,有一种畏难的心理。再加之,我们国家公、检、法三个环节,都存在对涉外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问题。从根源上讲,公检法三家都有这么一个思想意识,叫“外事无小事”,其实也就是“涉外案件无小案”。在我们刚建国不久的1950年,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的时候,曾经提出过“外事无小事,事事要请示”,但是那个外事是国家外的事,和现在我们讲的处理外国人违法犯罪是不一样的。对涉外案件认识不清,也就不能对此类案件作出及时的处理,也是增长在华外国人嚣张气焰的一个原因。

当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的时候,想来中国,或者已经来到中国的老外也越来越多,许多问题也迎面走来。来自公安部的数据,2011年,外国人在中国的入境人数达到2711万人次,而从2005年到2010年间,各地清查“三非”外国人有近12万人。显然,困扰一些发达国家的移民难题,已经切实地摆在了中国面前。面对这样的严峻挑战,中国又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首先,如大多数人说的那样,提高外国人入境中国的签证门槛。这是从根源上阻止洋垃圾进入中国。在外国人申请办理护照和签证的时候中国大使馆应该对申请人进行深入的调查,确保将会危害中国社会稳定的洋垃圾拒之门外。

其次,对已经进入中国大门的外国人进行不定时的集中清理。其实集中清理在国外已有先例。由于非法移民的不断增多,在日韩、欧美国家,也会组织不定时的集中清理。我们国家,也曾在广东等地方组织过集中清理。北京三里屯就是一个好例子,像三里屯这样众所周知的外国人集聚区,应该成为“三非”行动的重点区域。除了公安部门的努力之外,还要发动群众。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这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就得到了很好的证明。“三非”行动,任重道远,如果能够发动群众积极揭发可疑的外国人,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我们应该完善关于处理“三非”人群的法律法规。在今年两会期间,《刑事诉讼法》做出一系列修改,其中涉外案件管辖权从原本地市级公安机关下放到了区县级,而上世纪80年代制定并沿用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也将尽快与《中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合并成为新的《出入境法》,细微之处的调整似乎表明,在对待外籍人士的服务和管理方面,国家正在试图作出改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在处理涉外案件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一个平等的态度。无论是面对三非外国人,还是在中国不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外国人,准绳都该只有一个,那就是法律。既没有必要因为他是外国人就原谅不该原谅的,也不该因为他是外国人处理就要加重。改革30多年了,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早该回到一个正常的定位上了。那就是,平等才是最大的尊重,既不仰视,也不俯视,平等相待才是最好。这次刑诉法的修改,把审判权下放,也说明了一种心态,说明我们的立法机关、执法机关也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再把外国人违法犯罪看成是特别复杂、特别难办的案件了。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不卑不亢,在法律上叫不偏不倚,依据法律,依据事实客观地、公正地来处理,这个是我们今后应该发展的方向。什么时候国人把外国人仅仅当作一个人,为不是当成一个外国人来对待的时候,中国人才算有了平等观。

总之,认为在华外国人理应得到我们照顾的思维和做法,无助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有害于中国人的感情和利益,是早已过时的做法,不宜再继续下去了。正确的做法是给予在华外国人与中国国民同等的待遇,平等、公正地看待外国人也是平等、公正地看待自己。这才是中国尊严。

在报告的最后,感谢参与此次调查报告的同学们。也预祝我们国家能够在“三非”行动中取得佳绩!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