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真数码管电子钟课程设计报告

高仿真数码管电子钟课程设计报告
高仿真数码管电子钟课程设计报告

高仿真数码管电子钟

目录

高仿真数码管电子钟 (2)

摘要 (2)

1 引言 (3)

1.1 本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

1.2 本系统主要研究内容 (3)

2 系统总体设计 (4)

2.1 系统设计方案与论证 (4)

2.11 FPGA设计方案 (4)

2.12 NE555时基电路设计方案 (4)

2.13单片机设计方案 (5)

2.14最终设计方案 (5)

2.2 系统总体结构图 (5)

3 系统硬件设计 (7)

3.1 芯片介绍 (7)

3.11 8051单片机简单介绍 (7)

3.12 74LS138 3-8译码器介绍 (9)

3.2 系统硬件原理图 (11)

3.3复位模块 (11)

3.4按键模块 (12)

3.5显示驱动模块 (13)

4 系统软件设计 (13)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13)

4.2 中断子程序 (14)

4.3按键扫描子程序 (15)

5 系统调试 (16)

5.1 硬件调试 (16)

5.2 软件调试 (16)

6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高仿真数码管电子钟

摘要

电子时钟主要是利用电子技术将时钟电子化、数字化,拥有时钟精确、体积小、界面友好、可拓展性能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当中。

本文主要为实现一款可正常显示时间、带有h

AM/

24制调整、带有PM

h12

/

显示以及时间校准功能的一款基于单片机仿真的多功能电子钟。

本文对当前的电子钟开发手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最终确定了采用单片机技术实现高仿真电子钟的设计。本设计采用51

AT芯片作为核心,采用外部时钟

89C

脉冲定时,用oteus

Pr软件自带的电子钟组件实现高度仿真的显示效果。软件部分主要采用简单且流通性强的C51语言编写实现。这种高度仿真的电子钟具有电路简单,读取方便、显示直观、功能多样、时间精度较高、操作简单、编程容易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

本次设计主要是用oteus

Pr电路软件实现了高仿真数码管电子钟的仿真。稍加改装,增加部分功能所生产出的实际产品即可应用于一般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便利,符合电子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电子钟、单片机、51

AT、C51

89C

1 引言

时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社会将不会有所发展和进步。从古代的铜壶滴漏、十二天干地支,到后来的机械钟表以及当今的石英钟,都充分显现了时间的重要,同时也代表着科技的进步。致力于计时器的研究和充分发挥时钟的作用,将有着主要的意义。

1.1 本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利的推动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升,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时间对人们来说总是那么宝贵,工作的忙碌性和繁杂容易使人忘记当前的时间。然而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一旦忘记时间,就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很大麻烦。平时我们要求上班准时,约会或召开会议要提前时间;火车要准时到达,航班准时起飞;工业生产中,很多环节都需要用时间来确定工序替换时刻。所以说能随时准确知道时间并利用时间,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电子钟是采用电子电路实现对时分秒进行数字显示的及时装置,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车站,码头办公室等办公场所。由于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远远超过老式机械钟表,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的扩展了原先钟表的功能。诸如定时自动报警、0按时自动打铃、定时广播、自动启闭路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电力设备,设置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等,所有这些都已钟表数字化为基础的,因此,研究数字电子钟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2 本系统主要研究内容

本设计采用51

Pr软件89C

AT芯片作为核心,采用外部时钟脉冲定时,用oteus

自带的电子钟组件实现高度仿真的显示效果。

本次设计的电子钟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电子时钟的原理与实现方法

(2)51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

(3)构思基于单片机的高仿真电子时钟的实现方案

(4)熟悉运用C51单片机语言编写软件系统

(5)熟悉运用Keil C软件与Proteus软件仿真和调试系统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方案与论证

电子时钟既可以通过纯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根据电子时钟里的核心部件——秒信号的产生原理,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2.11 FPGA设计方案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即FPGA)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是目前数字系统设计的主要硬件基础。

FPGA在设计过程中方便、快捷,而且FPGA技术功能强大,能够应用其制作诸如基代码发生器、数字频率计、电子琴、电梯控制器、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多功能波形发生器、步进电机定位控制系统、电子时钟等。

应用FPGA能够将时钟设计为四种类型:全局时钟、门控时钟、多级逻辑时钟和波动式时钟。多时钟系统能够包括上述四种时钟类型的任意组合。

2.12 NE555时基电路设计方案

采用NE555时基电路或其他振荡电路产生秒脉冲信号,作为秒加法电路的时钟信号或为处理器的外部中断输入信号,可构成电子钟。

通过调整相关参数可使输出的频率为精确的1HZ。

图2.12 基于 NE555的秒信号发生器

采用NE555定时器设计电子时钟,成本低,容易实现。但是受芯片引脚数量和功能的限制,不容易实现电子时钟的多功能性。

2.13单片机设计方案

利用单片机的智能性,可方便的实现具有智能的电子钟设计。单片机具有时钟振荡系统,利用系统时钟借助微处理器的定时器/计数器可实现电子钟功能。然而系统时钟误差较大,电子钟的积累误差也可能较大,所以通过误差修改软件加以修正,或者在设计高精度的时钟日历芯片,以精确时间,另外很多功能不同的单片机是兼容的,这就更便于实现产品的多功能性。

2.14最终设计方案

在比较了三种方案之后,考虑单片机货源充足、价格低廉,可软硬件结合使用,能够较方便的实现系统的多功能性,故采用单片机作为本次设计的硬件基础。

本次设计用Proteus软件本身的50HZ激励源作为时钟脉冲,接入单片机的外部中端口来仿真是想基准时钟信号输入。

2.2 系统原理及总体结构图

本系统采用51单片机中51

AT芯片控制整个系统,连接各部分模块,下

89C

面为系统的设计原理组成框图:

单片机

驱动显示模块

外部时钟脉冲

复位模块

调整校时模块

图2.2 系统原理组成框图

本系统主要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外接复位模块、调整校时模块、驱动显示模块和外部时钟脉冲。本设计采用50HZ 激励源仿真时钟脉冲,驱动显示模块主要由单片机P2.0—P2.2三个端口接74LS138译码器,8个输出端口接8片74100的使能端,P2.3接74LS138的使能端,P2.4—P2.7接到8片74100的输入端,采取动态扫描原理来驱动显示。

由于50HZ 激励源仿真时钟脉冲接在AT89C51芯片的INT0中断端口,激励源时钟脉冲周期为0.02秒,在每一个时钟脉冲上升沿触发中断,调用中断子程序。中断子程序主要为每0.5秒使显示组件中的LED[:]点亮,每1秒LED[:]关闭且秒递增,满60秒加分,同时每秒刷新时分秒显示。

系统设置了显示缓冲disp_Buffer[],共有7位,前6位为时分秒显示缓冲(各占两位),第7位控制AM 、PM 、SET 标志以及LED 发光管闪光显示。disp_Buffer[6]从低位到高位,第1位为0时AM 显示,为1时PM 显示;第2位为0时12h 制,为1时24h 制,仅当第2位为1时,第1位才有效;第3位为SET 标志位,为1时处于设置状态,发光管亮,为0时处于显示状态,发光管灭;第4位为LED 闪烁控制位,为0时亮,为1时灭。

系统在显示状态时,中断开,循环执行中断子程序,秒递增,刷新显示,将当前时间current_Time 中的相应位装入disp_Buffer 中相应位,再从单片机P2端口输出驱动显示。当系统处于设置状态时,关闭中断,显示暂停,执行调整与设置时钟程序。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芯片介绍

3.11 8051单片机简单介绍

AT89C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的可反复擦除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128B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AT89C51单片机可为您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

主要性能参数:

①与MCS-51产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

②4K字节可重擦写FLASH闪速存储器

③1000次擦写周期

④全静态操作:0HZ-24MHZ

⑤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⑥128 8字节内部RAM

⑦32个可编程I/O口线

⑧2个16位定时/计数器

⑨6个中断源

⑩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

图3.111 AT89C51 引脚封装图

芯片引脚介绍:

(1)主电源引脚

◇ VCC:+5 V电源

◇ VSS:地线。

(2)时钟电路引脚

◇ XTAL1和XTAL2:外接晶体引线端。当使用芯片内部时钟时,此二引线端用于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当使用外部时钟时,用于接外部时钟脉冲信号。(3)控制信号引脚

◇ RST/VPD:复位信号。当输入的复位信号延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即为有效,用以完成单片机的复位初始化操作;当单片机掉电时,此引脚上可接备用电源,由VPD向片内RAM提供备用电源,一保持片内RAM中的数据不丢失。

◇ ALE/PROG:地址锁存控制信号。在系统扩展时,ALE用于控制把P0口输出的低8位地址锁存起来,以实现低位地址和数据的隔离。此外,由于ALE是以晶振1/6的固定频率输出的正脉冲,因此,可作为外部时钟或外部定时脉冲使用。

对于EPROM型单片机,在EPRAM编程期间,此引脚接收编程脉冲。

◇ PSEN:片外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输出端。

◇ EA/VPP:访问程序存储控制信号。当EA信号为低电平时,对ROM的读操作限定在外部程序存储器;当EA信号为高电平时,对ROM的读操作是从内部程序存储器开始,并可延至外部程序存储器。

对于EPROM型单片机,在EPRAM编程期间,此引脚接上加21V EPROM编程电源VPP。

(4)I/O引脚

P0.0 ~ P0.7: P0口8位双向口线。

P1.0 ~ P1.7 :P1口8位双向口线。

P2.0 ~ P2.7 :P2口8位双向口线。

P3.0 ~ P3.7 :P3口8位双向口线。

P3口线的第二功能。P3的8条口线都定义有第二功能,详见表3-1。

表3-11 P3口各引脚与第二功能表

引脚第二功能信号名称

P3.0 RXD 串行数据接收

P3.1 TXD 串行数据发送

P3.2 INT0 外部中断0申请

P3.3 INT1 外部中断1申请

P3.4 T0 定时/计数器0的外部输入

P3.5 T1 定时/计数器1的外部输入

P3.6 WR 外部RAM写选通

P3.7 RD 外部RAM读选通

以上把8051单片机的全部信号引脚分别以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的形式列出。对于各种型号的芯片,其引脚的第一功能信号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在引脚的第二功能信号。对于9、30和31三个引脚,由于第一功能信号与第二功能信号是单片机在不同工作方式下的信号,因此不会发生使用上的矛盾。但是P3口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它的第二功能信号都是单片机的重要控制信号。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都是先按需要选用第二功能信号,剩下的才以第一功能的身份作数据位的输入/输出使用。

3.12 74LS138 3-8译码器介绍

74LS138为3线—8线译码器,其管脚图如下:

3.121 74LS138管脚图

引脚端符号:

A、B、C 译码地址输入端

G1 选通端

G2选通端(低电平有效)

A

G2、B

Y0~Y7 译码输出端(低电平有效)

当一个选通端(G1)为高电平,另两个选通端(A

G2)为低电平时,

G2和B

可将地址端(A、B、C)的二进制编码在一个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平译出。

利用G1、A

G2可级联扩展成24线译码器;若外接一个反相器还可级G2和A

联扩展成32线译码器。

若将选通端中的一个作为数据输入端时,138还可作为数据分配器。

功能表:

表3—1274LS138功能表

其中

B G A G A G 22*2+= ,H=高电平,L=低电平,X=任意。

74LS138的逻辑图为:

图 3.122 74LS138逻辑结构图

3.2 系统硬件原理图

下面为系统的硬件原理图

选AT89C51

74LS138

8片74100

驱动显示

按键模块

复位电路

外部时钟基准

P0.0-P0.3

P2.0-P2.3

P2.4-P2.7

RST INT0

图3.2 系统硬件电路图

3.3复位模块

关于单片机的复位主要有三种方法:上电复位、按键电平复位、按键脉冲复位,各自的电路搭建方法如下:

图3.31 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电路

本次设计主要采取上电复位接法,电路原理如下:

图3.32复位模块图

3.4按键模块

按键模块为系统h

24制调整,校时、校分部分,具体电路原理图如下:

h12

/

图3.4按键模块电路原理图

其中K1按键为h

24制调整按键,当K1处于开启状态时,为12h小时制,

h12

/

AM/PM显示标志亮,当K1处于闭合状态时,为24h小时制。K2按键为时间设置按键,只有K2处于闭合状态时,K3、K4按键才有效。K3为加时按键,K4为加分按键。

3.5显示驱动模块

本模块主要利用AT89C51的P2端口连接74LS138 3—8译码器依次选通8个74100电子钟显示组件驱动芯片,来显示驱动的。限于篇幅,具体电路图请看附件。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系统主源程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源程序见附件。

开始

系统初始化

显示子程序

按键扫描子程序

返回

图4.1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4.2 中断子程序

MCS-51系列单片机有五个中断源,中断分为2个中断优先级,即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每个中断源的优先级都可以由软件来设定。中断地址表如表4-2所示。

表4-2中断地址表

本次设计主要通过将50HZ外部时钟基准脉冲接在0

INT端口,以此来不断产生中断的,中断子程序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源程序见附件。

否否开始tcount++tcount=25?

每0.5秒,LED[:]点亮

Tcount=50?

每1秒,LED[:]关闭

秒递增

Current-Time[2]=60?

秒清零,分递增

刷新显示结束

图4-2 中断子程序的流程图

4.3按键扫描子程序

按键扫描子程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该部分源程序见附件。

图4.3按键扫描程序流程图

5 系统调试

5.1 硬件调试

硬件调试是测试焊接完成后的成品的硬件电路的功能,发现及排除相关故障,主要包括主控芯片的调试以及各模块电路的调试。

由于本次设计仅仅处于软件仿真阶段,并没有去设计焊接电路,故该部分略。在不久的毕业设计论文中一定会完善该部分。

5.2 软件调试

本设计的软件编译是在Keil uVision3上进行的,此软件可以生成HEX

文件用于下载到单片机上工作。生成HEX文件后可以在PROTEUS上进行

仿真调试。

6 结论

本次设计我组只是较为粗糙地实现了一个电子钟的一些基本功能,完

全由软件仿真实现的,系统中有关部分是用软件中相似功能模块替代的,

主要有以下两个部分:

1)外部时钟是由软件中激励源替代的,在真正的设计,时钟部分是

很重要的,可以由石英晶振或NE555芯片产生。

2)电子钟的显示部分是由软件中自带的电子钟组件替代的,实际设

计中可以由多位数码管显示,应用LED显示的动静态原理驱动多位LED

数码管;或者用LCD液晶显示模块来显示时间。

通过做这次课程设计,我组成员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Proteus及

Keil C软件的运用,并对多功能数字电子钟的相关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前只是对这些软件有个大概的了解,但通过这次实践,对这些软件有了

更深刻的了解,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掌握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蔡美琴等.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极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林伸茂.8051单片机彻底研究实习篇.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胡学海.单片机原理极其应用系统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张毅刚.单片机原理极其应用.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5]韩志军等.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 舒怀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附录

附件1 :源程序如下

//------------------------------------------------------------------- //名称:高度仿真数码管电子钟

//------------------------------------------------------------------- //说明本例在Proteus中选用了高仿真的电子钟元器件,并添加了时分调整

//功能,闪烁显示,AM/PM切换,12h/24h制选择等。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tCount=0;

//时钟设置开关及按键

sbit K1=P0^0; //12h/24h

sbit K2=P0^1; //设置

sbit K3=P0^2; //小时加

sbit K4=P0^3; //时钟加

//当前时间:时分秒

uchar current_Time[ ]={12,59,00};

//时分秒显示缓冲(各占两位),最后的0x00控制AM,PM及发光管闪光等

uchar disp_Buffer[ ]={0,0,0,0,0,0,0x00};

//12h,24h,AM,PM及SET控制标志

uchar f_24=0,f_AM=0,f_set=0;

//-------------------------------------------------------------------- //延时

//-------------------------------------------------------------------- void DelayMS(uint x)

{

uchar i;

while(--x) for (i=0;i<120;i++);

}

//-------------------------------------------------------------------- //加时

//-------------------------------------------------------------------- void Add_Hour()

{

//小时数累加

++current_Time[0];

//24小时制时满24归零

if (f_24 ==1 && current_Time[0] == 24 ) current_Time[0] = 0;

//12h制满13归1,且取反AM与PM标志

if (f_24==0 && current_Time[0]==13)

{

current_Time[0]=1;

//将原来的AM与PM位取反

disp_Buffer[6]=(disp_Buffer[6]&0xFE)|(~(disp_Buffer[6]&0x01)&0x01;

}

}

//-------------------------------------------------------------------- //加分

//-------------------------------------------------------------------- void Add_Miniute()

{

//分钟数累加

++current_Time[1];

if (current_Time[1]==60)

{

current_Time[1]=0;

Add_Hour();

}

}

//-------------------------------------------------------------------- //根据当前时间刷新时分秒显示缓冲

//-------------------------------------------------------------------- void Refresh_Disp_Buffer()

{

uchar i;

//刷新显示缓冲

for (i=0;i<3;i++)

{

disp_Buffer[2*i] = current_Time[i]/10;

disp_Buffer[2*i+1] =current_Time[i]%10;

}

}

//-------------------------------------------------------------------- //外部中断

//-------------------------------------------------------------------- void EX0_INT() interrupt 0

{

++tCount;

if (tCount==25) disp_Buffer[6] &=0xF7;//每0.5秒 LED[:]点亮

if (tCount==50) //每秒刷新显示缓冲等

{

tCount=0;

disp_Buffer[6] |=0x08; //每1秒 LED[:]关闭

if (++current_Time[2] == 60) //秒递增

{

current_Time[2]=0;

Add_Miniute();

}

Refresh_Disp_Buffer(); //刷新时分秒的显示缓冲}

}

//-------------------------------------------------------------------- //显示时间

//-------------------------------------------------------------------- void Display_Time()

{

uchar i;

for (i=0;i<7;i++)

{

P2=(disp_Buffer[i]<<4)|i|0x08; DelayMS(5);

P2=P2&0xF7; DelayMS(5);

}

}

//-------------------------------------------------------------------- //时钟调整与设置

//-------------------------------------------------------------------- void adjust_and_set_clock()

{

//设置状态下,调整时与分,12h/24h制等

while (K2==0)

{

//设置12h/24h制

if (K1==0) //切换12h/24h制

{

f_24=1;disp_Buffer[6]|=0x02;

}

else

{

f_24=0;disp_Buffer[6]&=0xFD;

}

//加小时

if (K3==0)

{

DelayMS(150);//小时增加时会影响am,pm标志,因此这里可调用数

Add_Hour();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

摘要 在生活中的各种场合经常要用到电子钟,现代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类智能化产品相应而出,数字电路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本设计就以数字电路为核心设计智能电子钟。 数字钟是一个将“时”,“分”,“秒”显示于人的视觉器官的计时装置。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示满刻度为23时59分59秒,另外应有校时功能和、报时、整体清零等附加功能。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体清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秒信号产生器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钟,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时器,可实现对一天24小时的累计。计数器用的是74LS90。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送到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LED 七段显示器显示出来。整点报时电路时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脉冲信号,然后去触发一音频发生器实现报时。整体清零电路是根据74LS90计数器在2,3脚均为1时清零的特点用电源,开关和逻辑门组成的清零电路对“时”、“分”、“秒”显示数字清零。校时电路时用来对“时”、“分”、“秒”显示数字进行校对调整的 关键词分频计数译码报时清零校时校分触发逻辑

目录 引言 1 设计目的............................................................ . (5) 2 设计任务 (5) 2.1设计指标 (5) 2.2设计要求 (5) 2.3方案的对比 (6) 3数字电子钟的组成 (6) 3.1数字钟的基本逻辑功能框图 (6) 3.2秒信号发生器(振荡器及分频电路) (7) 3.3时、分、秒计数器电路 (8) 3.4译码显示电路 (8) 3.4校时电路 (8) 3.6正点报时电路 (8) 3.7清零电路 (8) 4.数字钟的电路设计 (8) 4.1 秒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8) 4.2计数电路的设计 (10) 4.2.1六十进制计数器 (10) 4.2.2 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11) 4.2.3计数器的组间级联问题 (12) 4.3译码显示电路 (13) 4.4校时电路的设计 (13) 4.5正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13) 4.6清零电路的设计 (15) 4.7数字电子钟的整体电路 (15) 4.7设计、调试要点 (15) 5元器件 (16) 5.1实验元器件清单 (16)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

目录 1、引言 (3) 2、总体设计 (4) 3、详细设计 (5) 3.1硬件设计 (5) 3.2软件设计 (10) 4、实验结果分析 (26) 5、心得体会 (27) 6、参考文献 (27)

摘要 单片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应用很广、发展很快。单片机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开发较为容易。由于具有上述优点,在我国,单片机已广泛地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自动检测、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设备等各个方面,而51单片机是各单片机中最为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这次毕业设计通过对它的学习、应用,以AT89S51芯片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电子时钟,它由4.5V直流电源供电,通过数码管能够准确显示时间,调整时间,从而到达学习、设计、开发软、硬件的能力。 关键词:单片机AT89C51

1.引言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对人们来说总是那么宝贵,工作的忙碌性和繁杂性容易使人忘记当前的时间。忘记了要做的事情,当事情不是很重要的时候,这种遗忘无伤大雅。但是,一旦重要事情,一时的耽误可能酿成大祸。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趋势将是进一步向着CMOS化、低功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装化等几个方面发展。下面是单片机的主要发展趋势。单片机应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从前必须由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的大部分功能,现在已能用单片机通过软件方法来实现了。这种软件代替硬件的控制技术也称为微控制技术,是传统控制技术的一次革命。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钟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第四个实验数字电子钟院系:计算机科学系 班级:计算计科学与技术1班学号: 学生姓名: 队员姓名: 指导教师:

《数字逻辑》综合实验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 目的 1.1综合实验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综合实验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初步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增强实际工程训练。 1.2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步骤和方法。 1.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作工作能力。 1.4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及其基本工程素质。 2.要求 2.1 能够根据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 2.2根据课题需要选择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等有关文献资料。要求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综合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2.4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

使用方法。利用“观察、判断、实验、再判断”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2.5学会撰写综合实验总结报告。 2.6通过综合实验,逐步形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树立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从现有条件出发,力争少损坏元件。 2.7在综合实验过程中,要做到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注意安全。 二、主要内容 数字电子钟 设计一台能显示时﹑分、秒的数字电子钟,要求如下: 1)秒﹑分为00—59六十进制计数器,时为00—23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2)可手动校正:可分别对秒﹑分﹑时进行手动脉冲输入调整或连续脉冲输入校正,(校正时不能输出进位)。 元器件选择 74LS162:4块与非门74LS00:2块共阳数码管LED 74LS161:2块GAL16V8:2块晶体振荡器:1MHZ GAL20V8:1块TDS-4实验箱 导线若干 所需要器件的图片如下

电子钟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2011..24~2011..30 院系:XX纺织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094 设计学生:杨海X爱祥 一、数电课程设计的目的: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数字电子电路课程之后,按照课程教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实际要求进行独立设计的能力;了解数字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初步掌握数字电子线路安装、布线、焊接、调试等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电子电路基本元器件的使用方法,训练、提高读图能力;掌握组装、调试方法。 二、设计题目及内容 、设计题目:数字电子时钟 2、内容和要求: ()时间以24 小时为一个周期; (2)显示时、分、秒;

(3)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4)根据要求阅读数字时钟电路原理图,阅读教材及查找相关资料,叙述工作原理; (5)画出包含+5 伏的稳压电源在内的原理电路图,根据原理图画出对应的印刷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元器件的符号及代码; (6)安装、焊接、连线、调试电路; (7)最后提交调试好的设计作品,撰写并提交实验、调试报告,解答思考题。 三、功能及简单工作原理数字电子钟的原理方框图 如下图()所示。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一般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 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 秒发现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 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 分钟,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采用24 进制计时器,可实现对一天24 小时的累计。。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由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LED 七段显示器显示出来。校时电路是用来对“时”“分”“秒”显示数字进行校对调整的。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引言········ 二、设计课题········· 三、系统总体方案········· 四、系统硬件设计······ 1.硬件电路原理图 2.元件清单 五、系统软件设计········· 1.软件流程图 2.程序清单 六、系统实物图········ 七、课程设计体会········ 八、参考文献及网站········· 九、附录·········

一.引言 单片机因将其主要组成部分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而得名,就是把中央处理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接口电路等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基于单片机设计的数字钟精确度较高,因为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任何指令都不影响定时器的正常计数,即便程序很长也不会影响中断的时间。 数字钟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对日期、时、分、秒,数字显示的计时装置,由于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远远超过老式钟表,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钟表的报时功能。数字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广泛应用于家庭、车站、码头、剧院、办公室等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不仅如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离不开电子钟的相关功能和原理,比如机械手的控制、家务的自动化、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广播、自动起闭路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以钟表数字化为基础的。而且是控制的核心部分。因此,研究数字钟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设计使用12MHZ晶振与单片机AT89C51相连接,以AT89C51芯片为核心,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显示,通过使用该单片机,加之在显示电路部分使用HD74LS373驱动电路,实现在8个LED数码管上显示时间,通过4个按键进行调时、复位等功能,在实现各功能时数码管进行相应显示。软件部分用C语言实现,分为显示、延迟、调时、复位等部分。通过软硬件结合达到最终目的。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钟的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绪论-----------------------------------------------------------------------------------------1 2设计方案概述-------------------------------------------------------------------------2 2.1系统设计思路与总体方案---------------------------------------------------------------2 2.2总体工作过程------------------------------------------------------------------------------2 2.3各功能块的划分和组成------------------------------------------------------------------3 3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3 3.1秒信号的发生电路------------------------------------------------------------------------3 3.2时、分、秒计数电路---------------------------------------------------------------------4 3.2.1秒部分-----------------------------------------------------------------------------------5 3.2.2分部分-----------------------------------------------------------------------------------5 3.2.3时部分-----------------------------------------------------------------------------------6 3.3校正时、分电路---------------------------------------------------------------------------7 3.3.1校分电路--------------------------------------------------------------------------------7 3.3.2校时电路--------------------------------------------------------------------------------8 3.4整点报时电路------------------------------------------------------------------------------8 3.5闹钟功能电路------------------------------------------------------------------------------9 5电路的调试与仿真-----------------------------------------------------------------9 4总体电路原理图---------------------------------------------------------------------11 6元器件清单-----------------------------------------------------------------------------12 7设计体会及心得---------------------------------------------------------------------12 参考文献------------------------------------------------------------------------------------14

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单片机实训课题电子时钟 班级11电气本1班学号4110211140 姓名陈后亥 指导教师叶文通 日期2013.12.30~2014.1.3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厂品趋向于低成本,高性能,耐用性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趋向于自动化控制的方向走。89c51作为控制芯片是最好不过的选择啦。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并且简单易于操作,安全性与稳定性较高,价格便宜,适合中小型电子厂品开发中的控制器。就像我们的课程设计,基于89c51单片机的电子时钟的课程设计。 这款课程设计用到的主要材料有89c51单片机,1602液晶显示屏,矩阵键盘,以及一些电容电阻元件等等。 使用89c51作为电子时钟的控制器很简单,就是由于其经济型与稳定性和易操作性。显示电路上,选择使用1602液晶显示屏上。1602不仅操作上臂数码管简单许多,而且使用1602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电路图尽量简化,便于操作与错误的检修。并且1602价格也比较便宜。 基于89c51电子时钟的设计,利用了单片机内部的一个自带定时/计数器来实现定时功能,并通过内部程序,实现对时分秒,年月日这几个输出数值的自增,并且通过编写程序,实现通过键盘控制时分秒,年月日大小的调整,这是必要的功能。最后通过1602液晶显示电路将时间显示在其上。 这样的电子时钟比较精准,其主要误差来源与晶振的误差,即使是这样,他的误差也只是微妙级别,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计数是足够的。 关键词:89c51单片机;1602液晶显示屏;矩阵键盘;keil软件

目录摘要 1单片机简介 1.1 单片机概述 1.2 单片机基本结构 21602液晶显示屏简介 1.11602显示原理 1.21602指令集合 3 电子时钟硬件设计 3.1 功能框图 3.2 单片机复位与晶振电路 3.3 1602显示电路 3.4 总体电路设计 4 电子时钟软件设计 4.1 程序流程框图 4.2 程序源代码 参考文献 致谢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1 引言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2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记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校时电路一般

数电课程设计数字电子钟说明书

数字电子技术电路课程设计题目:数字钟课程设计 学院:XXXXX 专业:XXXXX 班级: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 指导老师:XXXXX

一、设计目的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二、设计要求 1.显示时,分,秒,用24小时制 2.能够进行校时,可以对数字钟进行调时间 3.能够正点报时(用555产生断续音频信号); 三、设计方案比较 方案一、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实现 采用集成逻辑电路设计具有能实现,时、分、秒计时功能和定点报时功能,计时模块采用时钟信号触发,不需要程序控制。 方案二:EDA技术实现 采用EDA作为主控制器外围电路进行电压,时钟控制、键盘和LED控制。但此方案逻辑电路复杂,外围设备多,灵活性较低,不利于扩展 方案三、单片机编程实现 此方案采用单片机编程来设计和控制。 综上,根据自身的知识和方案比较,采用方案一,因为方案一简便灵活,扩展性好,同时符合此次数子电子知识设计的要求。 四、设计过程和说明 1.数字电子钟计时和显示功能的实现 (1)采用两片十进制计数器74LS160N扩展连接,设计60进制的计数器,显示0到59,在59时采用置数的方法,将两片74LS160N同时置数至0,以循环显示0到59。(图)

(2)24进制亦采用两片十进制计数器74LS160N扩展连接,设计24进制的计数器,显示0到23,在23时采用置数的方法,将两片74LS160N同时置数至0,以循环显示0到23(图)

电子课课程设计电子钟

南航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 学年:06学年学期:第二学期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0504107 学号姓名:李晓云 吉晶晶 时间:2006年6月30日— 2006年7月3日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目的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与制作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指标 ①由晶振电路产生1HZ标准秒信号; ②分、秒为00~59六十进制计数器; ③时为00~23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④周显示从1~日为七进制计数器; ⑤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 间; ⑥整点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鸣叫五次低音(500HZ),整点 时再鸣叫一次高音(1000HZ)。 (2)设计要求 ①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②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③电路仿真与调试。 (3)制作要求自行装配和调试,并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编写设计报告写出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三、原理框图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同时标准的1H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通常使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构成数字钟。数字电子钟的总体图如图(1)所示。由图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报告-数电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所属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分院电信分院 专业班级10电信2班 学号20100210410201 学生姓名陈晓娟 指导教师徐涢基 20 12 年12 月18 日

目录 第1章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3) 第2章元器件清单及主要器件介绍 (5) 第3章原理设计和功能描述 (10) 第4章数字电子钟的实现 (15) 第5章实验心得 (17) 第6章参考文献 (18)

第1章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1 数字钟简介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数字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日用品。广泛用于个人家庭以及车站、码头、剧场、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极大的方便。由于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采用了先进的石英技术,使数字钟具有走时准确、性能稳定、集成电路有体积小、功耗小、功能多、携带方便等优点。 因此本次设计就用数字集成电路和一些简单的逻辑门电路来设计一个数字式电子钟,使其完成时间及星期的显示功能。多功能数字钟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对“时”、“分”、“秒”数字显示的计时装置。具有时间显示、走时准确、显示直观、精度、稳定等优点,电路装置十分小巧,安装使用也方便而受广大消费的喜爱。 1.2 设计目的 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及数字逻辑电路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方法;

2.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电路布局,布线及检查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1.3 设计要求 1. 设计一个有“时”、“分”、“秒”(23小时59分59秒)显示,且有校时功能的电子钟。 2. 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电子钟,并在实验箱上进行组 装、调试。 3. 画出框图和逻辑电路图、写出设计、实验总结报告。 4. 整点报时。在59分59秒时输出信号,音频持续1s,在结束时刻为整点。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数字钟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设计课题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要求 四、………分析及设计过程 五、………组装及调试过程 六、………参考文献(各芯片功能) 七、………设计心得及总结

一、设计课题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 二、设计任务 1给定的主要器件: 芯片数量芯片数量555 1 74ls191 1 74ls90 2 74ls74 1 74ls92 1 74ls00 2 74ls47 4 2实验原理图:

三、数字钟的功能要求 ①基本功能 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为节省器件,其中秒的个位可以用发光二极管指示,小时的十位亦可以用发光二极管指示,灯亮为“1”,灯灭为“0”。小时计数器的计时要求为“12翻1”。要求手动快速校时、校分或慢校时、慢校分。②扩展功能定时控制,其时间自定;仿广播电台整点报时;触摸报整点时数或自动报整点时数。 2、设计步骤与要求:①拟定数字钟电路的组成框图,要求设计优化,电路功能多,器件少,成本低。②设计并安装各单元电路,要求布线整齐、美观,便于级联与调试。③测试数字钟系统的逻辑功能,使满足设计功能的要求。④画出数字钟系统的整机逻辑电路图。⑤写出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四、设计分析于过程 本课题是数字电路中计数、分频、译码、显示及时钟振荡器等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综合应用。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的设计方法、装调技术及数字钟的扩展应用。 1、数字钟的功能要求(1)基本功能:①准确计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②小时的计时要求为“12翻1”,分和秒的计时要求为60进位;③校正时间。(2)扩展功能①定时控制;②仿广播电台整点报时; ③报整点时数;④触摸报整点时数。 2、数字钟电路系统的组成框图

数字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姓名: 学号: 一、设计目的 1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能力。 2完成设计电路的原理设计、故障排除。 3逐步建立电子系统的研发、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4让学生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及数字逻辑电路系统的设计、安装、测试方法。 5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培养书写综合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设计仪器 1 LM555CH 2 74LS161N 74LS160N 74LS290 3 74LS00 74LS08 4 电源电阻电容二极管接地等 三数字电子钟的基本功能及用途 现在数字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广泛用于个人家庭以及车站、码头、剧场、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带来极大的方便。由于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采用了先进的石英技术,使数字钟具有走时准确、性

能稳定、集成电路有体积小、功耗小、功能多、携带方便等优点,,因此在许多电子设备中被广泛使用。 电子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而数字式电子钟又有其体积小、重量轻、走时准确、结构简单、耗电量少等优点而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次设计就用数字集成电路和一些简单的逻辑门电路来设计一个数字式电子钟,使其完成时间及星期的显示功能。 多功能数字钟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对“时”、“分”、“秒”数字显示的计时装置。具有时间显示、走时准确、显示直观、精度、稳定等优点。电路装置十分小巧,安装使用也方便。同时在日期中,它以其小巧,价格低廉,走时精度高,使用方便,功能多,便于集成化而受广大消费的喜爱。 四设计原理及方框图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标准的1H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由图可见:本数字钟电路主要由震荡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显示器构成。它们的工作原理是:由震荡器产生的高频脉冲信号作为数字钟的时间基准,送入秒计数

数字电子时钟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数字逻辑电路设计》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数字电子钟设计 指导教师: 设计人员: (学号): 班级:

日期:2018年12月

一.设计任务书 任务:数字电子钟设计 基本设计要求:仿真实现数字电子钟 1.要求能显示“时”“分”“秒” 2.时24小时,分60分钟,秒60。 3.能够校时,校分 电路在实验箱上实现 二.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设计框图: 概述:数字电子时钟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校分校时电路、“时、分、秒”计数器和“时、分、秒”显示器组成。秒信号发生器将秒信号送入秒计时器,秒计时器为六十进制计数器,每计六十个数便发送分脉冲信号给分计数器,分计数器也为六十进制计数器,每计六十个数便发送时脉冲信号给时计数器,时计数器是二十四进制计数器。“时、分、秒”显示器将计数器输

出的状态显示出来。 三.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 1.六十进制计数器 计数器是对cp脉冲进行计数的时序逻辑电路。“分”和“秒” 的计数由六十进制计数器实现,74LS161为16进制计数器, 两片74LS161EP和ET恒为1,均工作在计数状态,当分个位 和秒个位计数器计到9(1001)时,CLOR端为高电平,经反 相器后使时位CLK端为低电平。当下一个计数输入脉冲到达后,个位记成0(0000),此时CLOR端跳回低电平,时位计数1。 计数器从0开始计数,当计入60个脉冲时,经与非门产生低 电平,立即将两片74LS161同时置零,得到60进制计数器。 2.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时的计数由二十四进制计数器实现,当计入24个脉冲的

时候,经与非门产生的低电平信号即将两片74LS161同时置零,得到二十四进制计数器。 3.显示电路 计数器输出的是8421BCD码,需译码器将其转为阿拉伯数字。 4.校时电路 利用校时电路截断分十位和时十位的直接计数通路,当校时电路中的开关截断时,其中的与非门一端接高电平,另一端接秒/分十位的进位输出端,若秒/分十位的进位输出端输出的是低电平,则分/时个位的CLK有低电平的信号输入,此时得到

电子时钟课程设计_数电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时钟的实现

电子时钟课程设计_数电课程设计数字电子 时钟的实现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数字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摘要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的扩展了原先钟表的报时。诸如,定时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等,这些,都是以钟表数字化为基础的。功能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从原理上讲,数字钟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此次设计与制作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通过仿真过程也进一步学会了Multisim 7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本次所要设计的数字电子表可以满足使用者的一些特殊要求,输 出方式灵活,如可以随意设置时、分、秒的输出,定点报时。由于集 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数字电子钟具有体积小、耗电省、计时准确、 性能稳定、维护方便等优点。 关键词:数字钟,组合逻辑电路,时序电路,集成电路目 录摘要 (1) 第1章概述 (3) 第2章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4) 2.1设计任务 (4) 2.2设计要求 (4) 第3章系统设计 (6) 3.1方案论证 (6) 3.2系统设计 (6) 3.2.1 结构框图及说明 (6) 3.2.2 系统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7) 3.3单元电路设计 (8) 3.3.1 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8) 3.3.2 元件参数选择···································14 第 4章软件仿真 (15) 4.1仿真电路图 (15) 4.2仿真过程 (16)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设计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设计 一、作品功能介绍 该作品是个性化电子钟设计,技术上主要用单片机(AT89S52)主控,6位LED数码显示,分别显示“小时:分钟:秒”。该作品主要用于24小时计时显示,能整时报时,能作为秒表使用,能定时闹铃1分钟。 功能介绍: (1)上电以后自动进入计时状态,起始于00:00:00。 (2)设计键盘调整时间,完成时间设计,并设置闹钟。 (3)定时时间为1/100秒,可采用定时器实现。 (4)采用LED数码管显示,时、分,秒采用数字显示。 (5)采用24小时制,具有方便的时间调校功能。 (6)具有时钟和秒表的切换功能。 使用方法: 开机后时钟在00:00:00起开始计时。 (1)长按P3.2进入调分状态:分单元闪烁,按P3.2加1,按P3.3减1.再长按P3.2进入时调整状态,时单元闪烁,加减调整同调分.按长按退出调整状态。 (2)(2)按P3.3进入设定闹时状态: 12:00: ,可进行分设定,按P3.4分加1,再按P3.2为时调整,按P3.4时加1,按P3.3调闹钟结束.在闹铃时可按P3.2停闹,不按闹铃1分钟。 (3)按下P3.4进入秒表状态:再按P3.4秒表又启动,按P3.4暂停,再按P3.4秒表清零,按P3.4退出秒表回到时钟状态。 二、电路原理图 如原理图所示,硬件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LED数码管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晶振模块、按键模块等组成。

电子时钟原理图 各个模块设计 1.单片机系统 AT89S52 AT89S52概述:是一款非常适合单片机初学者学习的单片机, 它完全兼容传统的8051,8031的指令系统,他的运行速度 要比8051快最高支持达33MHz的晶体震荡器,在此系统中 使用12MHz的晶振。 AT89S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8k字节Flash,256字节 RAM,32 位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2 个数据指针,三 个16 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 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另外,AT89S52 可降至 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 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 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

电子时钟课程设计模板

电子时钟课程设计 电子时钟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掌握8255、 8259、 8253芯片使用方法和编程方法, 经过本次课程设计, 学以致用, 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相关芯片的原理、内部结

构、使用方法等, 学会相关芯片实际应用及编程, 系统中采用8088微处理器完成了电子钟的小系统的独立设计。同时并了解综合问题的程序设计掌握实时处理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方法, 掌握一般的设计步骤和流程, 使我们以后搞设计时逻辑更加清晰。 二、开发环境及设备 1、设计环境 PC机一台、 windows 98系统、实验箱、导线若干。 2、设计所用设备 8253定时器: 用于产生秒脉冲, 其输出信号可作为中断请示信号送IRQ2。 8255并口: 用做接口芯片, 和控制键相连。 8259中断控制器: 用于产生中断。 LED: 四个LED用于显示分: 秒值。 KK1或KK2键与K7键, 用于控制设置。 三、设计思想与原理 1、设计思想 在本系统设计的电子时钟以8088微处理器作为CPU, 用8253做定时计数器产生时钟频率, 8255做可编程并行接口显示时钟和控制键电路, 8259做中断控制器产生中断。在此系统中, 8253的功能是定时, 接入8253的CLK信号为周期性时钟信号。8253采用计数器0, 工作于方式2, 使8253的OUT0端输出周期性的负脉冲信

号。即每隔20ms, 8253的OUT0端就会输出一个负脉冲的信号, 此信号接8259的IR2, 当中断到50次数后, CPU即处理, 使液晶显示器上的时间发生变化。 其中8259只需初始化ICW1, 其功能是向8259表明IRx输入 是电瓶触发方式还是上升沿触发方式, 是单片8259还是多片8259。8259接收到信号后, 产生中断信号送CPU处理。 2、设计原理 利用实验台上提供的定时器8253和扩展板上提供的8259以 及控制键和数码显示电路, 设计一个电子时钟, 由8253中断定时, 控制键控制电子时钟的启停及初始值的预置。电子时钟的显示格 式MM: SS由左到右分别为分、秒, 最大记时59: 59超过这个时间分秒位都清零从00: 00重新开始。 基本工作原理: 每百分之一秒对百分之一秒寄存器的内容加一, 并依次对秒、分寄存器的内容加一, 四个数码管动态显示分、秒 的当前值。 三、设计所用芯片结构 1、 8259A芯片的内部结构及引脚 中断控制器8259A是Intel公司专为控制优先级中断而设计开发的芯片。它将中断源优先排队、辨别中断源以及提供中断矢量的电路集中于一片中。因此无需附加任何电路, 只需对8259A编程, 就能够管理8级中断, 并选择优先模式和中断请求方式, 即中断

电子钟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数字钟 学号: 授课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

摘要: 报告围绕此次数字钟的设计进行介绍、总结,包含了设计的步骤,前期的准备,装配的过程。考虑数字钟电路的基本构造后,在进行实装之前先用EWB软件进行了仿真,在实装时,采用了74HC90芯片进行计数,用晶体振荡器及D触发器产生秒脉冲,还要考虑电路的清零,每块芯片各设计为几进制,最后实现了数字钟设计所要求的各项功能:时钟显示功能;小时高位零熄灭功能;整点报时功能;快速校准时间的功能。 关键字:数字钟、报时、74HC161、校准 Abstract The designing of the digital clock on the report were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 including design steps, the preparation, assembly process. Considering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digital clock circuit, we use EWB simulation software before assembling. In the assembly, adopted 74HC90 count chips and using crystal oscillator and D flip-flop produced seconds pulse. Otherwise, the reset of the circuit and each chip designed for which system should be considered. Finally realized the digital clock design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functions: The clock display function; Hour zero extinguished function; Give the correct time on time function; Rapid calibration time functions. KEYWORDS: Digital Clock、Give the Correct Time、74HC90、Calibration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 计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传媒行业 投资建议:增持 7月14日 数字电视传输运营行业分析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电视中传输运营行业。国外数字电视的发展经验预示着中国的数字电视运营行业的高成长性。今后几年,数字电视行业也会成为政府的重点扶持行业之一。可是当前上市公司中数字电视传输业务在主营业务中占突出比例的上市公司不多,许多公司主营业务不清晰,导致运营业的利润对公司的贡献不大。同时数字电视的发展在当前的状况下,还处于雏形阶段,盈利模式并未成熟,今年以来数字电视运营行业高于大盘近20%涨幅有一定的泡沫因素存在。 报告结构 ◆宏观政策分析 ◆从国外数字电视发展状况看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据电视运营业务分析 ◆市场前景分析 ◆数据电视传输运营的上市公司营业状况分析

◆数据电视传输运营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电视传输行业近期走势分析

数字电视生产包括了四个环节,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化,电视播出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和用户接收的数字化。围绕这四个环节形成了包括媒体、制造、高科技等多种行业交叉的生产链。数字电视传输是这几个环节最为稳定的一个。因为相对其它环节,数字电视传输能够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上改造,技术难度不大,而且数字传输完全能够继承原有的有线电视客户,只要根据节目的变化和技术革新,在营销策略灵活应对就能较快的适应数字电视时代的变化。 宏观政策分析 中国已经把数字电视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的十二项重点项目中。因此近些年政府会积极扶持数字电视发展 政策扶持的时间表和地域性 根据<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远景规划>,广电总局近日制定了<中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按年份分、、、四个阶段。时间表的特色就是最初以直辖市和包括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在内的东部城市密集辐射点逐步推广到全国包括广大西部地区。根据广电总局的<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实施意见> 选定北京等33个城市为电视数字化最先试点。经济发达直辖市和东部地区将会最先受益于数字电视的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